农民创业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养泥鳅养小了卖更赚钱?这样养泥鳅养殖利润高的秘密

|

【www.dagaqi.com--农民创业】

养泥鳅养小了卖更赚钱?这样养泥鳅养殖利润高的秘密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第一篇

  【每日农经】(20160224)二两大的泥鳅养小的秘密

  记者:今天我在这里寻找一种美食,这个美食呢既不是天上飞的也不是地上跑的,更不是树上长的。它到底是什么呢?没错就在我脚下。

  眼下已是冬季,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林头村的稻子早已收割完毕,那藏在这稻梗地里的美食是什么呢?原来是泥鳅,常言说“天上斑鸠,地上泥鳅”,这是对它肉质味道的赞美,而水中小人参的称号则是对它营养价值的肯定。

  村民:姑娘,你抓了几条泥鳅?

  记者:抓了三条,你看。

  村民:这么小啊,我们这儿有大的,特别大。

  村民高登说,不远处就有人养泥鳅,他养的泥鳅又大又多,这个人名叫潘幼峰,养了100多万斤的泥鳅,每年能赚七八百万元呢。嘿,这泥鳅就藏在这个小箱子里呢?它究竟有多大呢?

  

  记者:真的很大,好粗。这么大的泥鳅,好滑好滑,这不是蛇吧?

  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林头村泥鳅养殖合作社养殖户 潘磊:是蛇不就咬你了吗?

  记者:这不是蛇是什么,是黄鳝吧?再摸一下,还是那么粗,这里面有好几条呢呀,还真有这么大的泥鳅。这个泥鳅真是太滑了,但真的好漂亮,肚子泛黄色,背部泛青,还有些黑色的斑点,肚子圆鼓鼓的不停在扭动,眼睛不是很大,不过很有神。这么大的泥鳅我真是头一次见,大得像条鱼。

  泥鳅是一种小型底层鱼类,常出没在湖泊、河流以及水田的淤泥表层,擅长钻泥打洞。通常,我们见到的泥鳅个头都很小,可是这种泥鳅却个头很大。

  普通泥鳅1斤合20条,约半两一条。而这种大泥鳅,一条就有2两重,瞧。都快跟鲫鱼一般大了。这种泥鳅名字叫大鳞副泥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个儿大、肉多,乃泥鳅家族中的巨无霸也。那么,养殖户潘幼峰为什么要养它呢,难道只因个头大吗?这事还得从3年前他养普通泥鳅说起。

  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林头村泥鳅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潘幼峰:正常情况下普通泥鳅的亩产1500斤,最后收获的时候没有多少只有五六百斤,按照亩产1500斤计算亩收入2.2万元,但最后收获500斤计算,收入只有7000多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泥鳅亩效益损失1万多元呢?

  潘幼峰:普通泥鳅苗在长到10天左右的时候最容易被蜻蜓幼体吃掉,蜻蜓幼体就是蜻蜓在水里面产的卵,它长成幼虫就会吃1~2厘米的泥鳅苗,吃得很厉害。蜻蜓幼体每天从早到晚,能吃二三十条泥鳅苗。

  原来蜻蜓幼虫是罪魁祸首,专吃两三厘米大的泥鳅苗。可是,蜻蜓无孔不入,对付这个敌人还真有些防不胜防,那该怎么办呢?

  

  潘幼峰:防范唯一的选择就是更换更大的品种,让泥鳅长得更快。因为蜻蜓幼体只吃1厘米到2厘米的鱼苗,再达到三厘米以上,它根本就抓不到了。

  大鳞副泥鳅的苗个体大,生长速度也快,换养它,蜻蜓幼虫便无可乘之机。泥鳅的天敌很多,不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都对它很感兴趣。一个不留神就成了敌人的盘中美味。好好,要怪就怪泥鳅太美味。这等美食,狗狗岂能放过?说好只给吃一条的,还抢?

  浙江海洋学院教授 储张杰:泥鳅总是离不开泥的,在泥里它能找到适宜的食物,夏天温度很高的时候躲在泥里躲避酷暑,冬天的时候在泥里越冬。

  泥鳅是打洞高手,尤其气温低的时候它们更喜欢往洞里钻。洞穴出卖了它的去向,也掩盖了它的行踪。这洞里藏着什么玄机呢?泥鳅会不会乖乖地呆在洞里面呢?钻到洞里面的泥鳅好不好捉呢?

  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林头村泥鳅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潘幼峰:来,我抓你看看。我慢慢把手伸下去,对 ,这不是一条吗。

  记者:是啊。

  潘幼峰:你动的时候它拼命往泥里面钻,你摸,这就是泥鳅。好了,慢慢地伸泥里面去,把它拉上来不就好了,看到没有。

  呵呵,掌握要领后,捉泥鳅变得轻松自如。其实啊,平时很难遇到大规模捉泥鳅的景象,为了让记者更清楚了解泥鳅在泥里的生活特性,养殖户特意把水塘的水放干的。这捉泥鳅的同时,记者还有了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这挖出的泥鳅偶尔会有几条2两重的超大泥鳅,大部分泥鳅个头要小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林头村泥鳅养殖合作社养殖户潘磊:基本上比普通泥鳅大一点,比我们正常出栏的泥鳅小一点,大概1斤在10条左右,一条重一两,这种规格的泥鳅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一亩水面能养5吨泥鳅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第二篇

  致富经 一亩水面能产5吨泥鳅

  解说词:

  进入冬季,在赣榆县的墩尚镇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经过三个月饲养的泥鳅都要陆续起塘了。

  由于塘里的泥鳅较多,捕捞工作一般都要由十几个人的队伍,分几次才能捕捞干净。

  记者:“一次这么多人。”

  养殖户 朱其金:“每次都这么多人,网拉不动,里边鱼多。”

  记者:“一网能拉多少?”

  养殖户 朱其金:“2、3斤,天气冷,拉的不多,钻泥里去了。”

  墩尚镇的泥鳅采用高密度养殖。在两亩的池塘中,不断增加种苗投放密度,产品出塘量高,品质不受影响,这种养殖方法是当地的独创。

  墩尚镇党委副书记 王桓起:“高密度养殖在其它地方很少,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独创,按照专家说法一个池只能放2千到4千斤,我们放了一倍多。”

  记者:“能下多少苗?”

  养殖户 朱传亮:“能下3吨到4吨。”

  记者 高洁:“我旁边的池塘占地两亩,一般能出8千到一万斤的成品泥鳅,也就是四、五吨。如果在行情好的时候,像2006年的年底到2007年初这段时间,泥鳅价格卖到20多元一斤的时候,旁边的这个大网一下去就能捞上来一辆高级小轿车。”

  墩尚镇是著名的“泥鳅之乡”,泥鳅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98%,养殖泥鳅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殖户 李海强:“有公的,有母的。”

  记者:“有公的,有母的,怎么看?”

  养殖户 李海强:“你看,黄的就是公的,这种就是母的。”

  记者:“母的大,长得胖。那种好吃?”

  养殖户 李海强:“这种好吃。”

  墩尚镇淡水资源丰富,水田里、稻沟里到处都有泥鳅生长。但以前这里的老百姓都不敢吃它。

  养殖户:“说吃了泥鳅嘴尖,这是农村一个传说。”

  养殖户 朱贵发:“谁也不愿嘴尖对不对!”

  让人们打破观念的是这个叫乔宗礼的人。十几年前,乔宗礼听说本地人不敢吃的泥鳅,却是很多外地人餐桌上的美味,就开始做野生泥鳅贩运的生意 。

  2002年乔宗礼无意中认识了韩国客商曹泂武,曹泂武来中国收购野生泥鳅苗,得知他想在山东投资泥鳅养殖场后,乔宗礼立刻邀请曹泂武去墩尚看一看,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想法。

  墩尚镇泥鳅养殖协会会长 乔宗礼:“长期在一起,我们肯定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一个是韩国养殖的方式、方法, 第二就是销售价格、销售时间等等。”

  在乔宗礼的极力引荐下,2002年10月,曹泂武投资300多万元在墩尚建了泥鳅养殖场。有人要养殖泥鳅,消息传开,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开玩笑。

  乔宗礼:“都认为是开玩笑,养泥鳅谁养,我看着地不养,泥鳅哪有养的,遍地都是泥鳅。”

  当地老百姓哪里知道就是这种他们吃了怕尖嘴的东西,在韩国却是上等的食物,他们叫它“水中人参”。

  曹泂武:“泥鳅的营养价值和鳗鱼不相上下,称它“水中人参”并不为过。”

  韩国人口5000万,人均年消费半斤泥鳅。目前泥鳅无法人工繁殖,只能捕捞野生泥鳅苗进行驯化,近几年韩国野生泥鳅资源逐渐匮乏,养殖量也逐年萎缩。曹泂武正是看中了墩尚镇丰富的野生泥鳅资源。

  曹泂武:“这儿对泥鳅来说,天时、地利都非常适合,主要是离韩国近,所以我选择这儿。”

  曹泂武以3.5元/斤的价格向当地农民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由于本地泥鳅品质好,曹泂武养的泥鳅在韩国卖价很高,第一年他就赚了七、八百万元。这个消息又一次在镇里炸开了锅

  乔宗礼:“老百姓一下子不得了,有钱的也养,没钱的也开发,贷款借账。

  2003年乔宗礼自己养了160亩泥鳅,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很多老百姓也纷纷推搪养殖。2004年墩尚镇的泥鳅养殖面积达3千亩,年出口泥鳅7千吨。目前,已经有9家企业可以直接出口韩国市场。

  记者:“人工养的和野生的泥鳅有什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肥,颜色也不一样。”

  记者:“颜色怎么不一样?”

  养殖户 李海强:“野生的是黑色的,这个是粉红色的。”

  记者 高洁:“泥鳅从池塘里打捞上来之后呢,会运到这样的包装厂,然后放在暂养池里边净化,这样做是为了去掉泥鳅身上的泥土和粘液,还有排空泥鳅的肠胃,经过12小时的净化以后再装箱出口。”

  记者:“这里边怎么有黄色的呀?”

  工作人员:“放的是豆油。”

  记者:“放豆油干嘛呀?”

  工作人员:“放豆油是为了泥鳅一放进去不起沫,沫起来鱼不就闷死了吗!”

  为提高产量,2005年,乔宗礼把160亩的种苗的投放量由2004年的200吨增加为500吨,种苗投放量增加了一倍多,泥鳅会不会缺氧,乔宗礼的心里也没有底。

  乔宗礼:“如果密度小,可能比较好养,但是由于我们超高密度养殖,不可避免的要产生这样那样的疾病。”

  天冷时乔宗礼就打井水给泥鳅加温,天热的时用水冲降温。2005年,泥鳅出塘700吨,比上年多赚了2、3百万,2006年他又将投放量增加到600吨。

  乔宗礼的高密度养殖获得了成功,养殖户都开始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记者:“高密度养殖对泥鳅好不好?会不会影响泥鳅的品质?”

  养殖户:“不影响。因为它是高耐氧的,它和鱼虾不一样,它不缺氧。”

  颜世回2006年养了三池泥鳅,于9月份投苗,到了年底成品鱼出塘时,当时的出口价是13元一斤,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卖。

  颜世书:“我打算不卖,我看市场上老百姓货走得太急了,我想一想价格会不会有什么后跳,过了春节以后会不会上涨。”

  原来以前泥鳅销售只有秋天一季,颜世回推迟了种苗投放时间,这样他就可以错过高峰期上市。 到了第二年四月,泥鳅价格涨到每斤17元,比年前整整多了4元钱,这时颜世回及时出货,把握时机让他一下子多赚了7、8万元。

  颜世书:“当时出过秤,他们就付钱给我了,当时两塘子将近18万。”

  2006年,泥鳅出口由一季发展为全年销售,出口价最高时达每斤26元。到2007年,墩尚镇泥鳅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6千亩,32个村2700户发展泥鳅养殖,出口创汇 9000万美元,实现产值10亿元。 。

  编导:高 洁 摄像:刘 杰

  泥鳅的养殖周期一般为5-9个月,有当年苗(人工繁育苗)直接养成和隔年苗(野生苗)养成两种形式。放养的鱼种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健壮,规格尽量保持一致。

  由于泥鳅对低氧的耐受力较高,其放养密度可按春季水体缓冲度的上限来设计,这是泥鳅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依据之一。当年苗的放养规格3-5cm,密度200-300尾/m3;隔年苗的放养规格6-8cm,密度100-200尾/m3。

池塘种植空心菜养殖泥鳅的方法(泥鳅套养空心菜)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第三篇

  [科技苑]池塘里的黄金搭档(20130225)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说起空心菜,大家都不陌生。说起空心菜从陆地生长转移到水里生长,大家也应该不会陌生。但它和一位新伙伴成为搭档,就比较新鲜了,它俩配在一起相互帮衬,简直就是一对“黄金搭档”!

  【解说】:2012年9月中旬的一个早晨,安徽省肥西县花岗镇的徐炳如,又一次下水采摘空心菜了。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你看看它好的,一个它的口感比较好,它有一个回味,带着一点甜味,再一个脆、嫩,你知道吧,颜色呢看着鲜美一些,不一样。

  【解说】:这已是2012年的第五次采收了,自从有了“黄金搭档”,空心菜就如虎添翼,一个劲儿的往上窜,每采一茬就为徐斌如带来一次喜悦。

  【采访】:

  徐炳如:它是25天,25天可以长到30、40厘米高,30厘米你就把它掐掉,25天以后它就又有那么高了,又有第二茬了,就是依此类推。一亩地吧一茬应该在2500元钱,它一年可以收获6~7茬。

  记者:那一年能收多少呢?

  徐炳如:一年的话一亩地就是15000元钱吧。

  记者:这是产值还是收入?

  徐炳如:利润。

  记者:那还真是很可观啊。

  徐炳如 :相当可观,现在。

  【解说】:在这池塘里,同样喜获丰收的还有空心菜的黄金搭档,不过这个黄金搭档,看起来却不怎么起眼,说出来也不怎么特别。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水产养殖协会会长 王宏华:在今天生活水平特别提高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吃营养、吃健康,吃品位,所以说我们这个泥鳅这个小型的经济鱼类就摆上了我们老百姓的餐桌上了。

  【解说】:就是这不起眼的泥鳅,却能和空心菜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搭档。它们配对以后,泥鳅长的既健壮又活泼,空心菜长的又翠绿又水灵。要说这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位,是怎么相逢相识又相依相伴成为绝配的,这还得要从徐炳如当年种菜卖菜时的尴尬说起。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刚开始嘛,贩贩菜就是做做菜生意,赚点钱。

  【解说】:老徐原先也是边种菜,边卖菜,那时候他卖的是种在陆地上菜园里种的空心菜,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生意赶不上旁边的摊位了。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看到别人的怎么生意那么好,怎么别人的还比我的贵,我就好好看了一下,感觉是很不一样,别人的感到嫩一些,看着颜色出色一些,别人说是这是那个水上空心菜。

  【解说】:老徐还买了一把带回家,清炒出来跟自己菜园种的一比较,这水生空心菜的色泽、口感、味道就是比地里长的略胜一筹。老徐当然坐不住了,马上回市场继续打听。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他说这是一个教授引进、改良的新品种。我第二天我就去找教授,反复求教授。

  【解说】:专家热情地接待了老徐,并亲自带老徐到种植水生空心菜的基地参观。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只看到就是水面在上面种的。长得挺好,挺漂亮的。问了一下怎么搞怎么种,他跟我讲了一下。我就想,我想这样也好种,就是水面上嘛,感觉自己学会了。

  【解说】:接着就是找水面儿了,这点儿事当然难不倒老徐。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找我那个表弟嘛,对不对,找表弟,因为他养了一个十亩鱼塘,承包了十亩地的,养的鱼呢。

  【采访】: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养殖户 周亮:这事儿啊大约在三年前,那时候我养鱼,表哥卖菜,那时候有一天他就找到我家去了。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我就和他协商一下,你底下养鱼我那个上面种空心菜,我给你一半的租金。

  【采访】周亮:我想亲戚这块嘛,他好不容易说想了一个点子,说得也挺好的,然后我就同意了。

  【解说】:水面有了,接下来就该置办在水面上承载空心菜的浮具了,这,老徐在专家的空心菜种植基地那儿早就瞧好了。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这就是一个专门种那个水上蔬菜的专用浮板。你看看,这个大眼是排气儿的,小眼呢,它直接把那个苗往上面一栽就可以了,栽了以后呢,往水里面一放很方便。

  【解说】:专家的空心菜种植基地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使用这种专用浮板固然方便。而老徐是刚起步,用这个就不划算了。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它的成本太高。这一块啊,就这么一块将近二十块钱,我一亩地下来得两三万块钱,我搞不起啊没有那么多钱呐。

  【解说】:按老徐的性格,尽管没钱,也不会轻易放弃的。为了降低成本,他把眼睛盯到了当地廉价的竹子上。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我们这里产竹子嘛,我想呢竹子它应该也是浮力挺好的,我就准备用竹子开始做。你看这就是我原先做的一个竹排。

  【解说】:用竹子是省了不少材料费,可这工时就费得老去了。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你看一看,它就是每一个、每一个都要缠上,对吧,缠上挺费时,这个最后也不行。

  【解说】:有没有既省钱又省时省力的方法呢?这就需要多费点儿脑筋去琢磨了。

  既然有了廉价的材料,那怎么还能更省工省时呢?这也难不倒爱琢磨的老徐。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现在我终于找到一个好方法了,用这个东西软网,就是一个软床,它的代价也低,它也方便,你看看把眼子上面做好,一插就行了,很简单的。

  【解说】:软网上每隔五十厘米横向插一支竹竿,这就产生了足够的浮力。软网的两边要与打下的桩子绑好,使软网能固定在水面上。网上事先做好行距株距都是十厘米的孔,把空心菜的幼苗按布好的孔插满就行了。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它的成本这个的话也就是一两千块钱吧,跟那个浮板比这个也就是十分之一吧。这个网的话最少五六年,这个也方便,它反复可以用。

  【解说】:栽满空心菜幼苗的软网牢牢地系在桩子上,老徐开始满心欢喜地期待这水生空心菜的收获。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刚开始看得还不错,过了几天感觉不对,刚开始长得好好的那个空心菜现在怎么黄了呢?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就反复察看,下水看,往底下一看呢,一看不得了底下那个根呐,没了。

  【解说】:根是植物生命的根本。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水生空心菜就是靠它的根系来摄取水里的营养,根没有了,它的生命当然就要枯萎了。那这好生生的根,怎么就没了呢?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反正根没有了。我就在那里等,等了好长时间,我发现又有东西吃了。我再下去一看,哎呀,这才明白是什么情况,鱼,草鱼,很多还是在里面吃根。

  【解说】:这是立体生态养殖鱼塘,草鱼自然少不了,而空心菜萌发出的根系正是草鱼鲜美的饵料。

  【采访】周亮:都是我的草鱼把空心菜都吃了,造成空心菜的话叶子枯黄也没有产量。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为了养我的空心菜,把他的鱼全部捞起来,这也不适合,这是不可能的事。

  【解说】:本来就是租的表弟水面,人家池塘本来就是养鱼的,看来老徐跟表弟的合作是进行不下去了。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这一次就算是失败,当时心情很郁闷的,就在池塘那个地方蹲着,在那边看着,蹲,每天蹲,对不对,蹲,考虑。我想呢不能就这样就行了。

  【解说】:这次还真把老徐难倒了,左思右想,他决定再去请教专家。原来,专家栽培的空心菜并不是种在鱼塘里,是一般的水塘,空心菜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靠施肥。老徐是想利用养鱼的池塘来种植空心菜,专家认为这倒是一个新思路。既不浪费水面,还可以利用鱼粪为肥料。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专家告诉我,他说在肥西县养泥鳅的比较多,他说,我知道泥鳅它不吃根系的,你到泥鳅塘里面去试一下,看怎么样。

  【解说】:有了专家的鼓励和指点,老徐这回寻找池塘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某农业企业经理 徐炳如:转了一下,发现有一家公司养了几千亩地的泥鳅,是专门做泥鳅的。

  【解说】:老徐马上找到这家企业的胡湘敏经理,提出了合作意愿。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某水产养殖公司经理 胡湘敏:老徐跟我们公司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接洽,因为我们是高密度养殖嘛,已经养了三四年的时间了,我们已经形成了,咱们这种一种固定的这种养殖模式,现在这种新的模式引进过来我们谁都心里没有底,怕在这个中间有什么差池。所以在这方面我当时特别的犹豫。

  【解说】:当时老徐就是一个普通的菜农,竟然提出跟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合作,在常人看来,是有点儿妄想。为了说服胡经理,老徐还把专家给请来当说客。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某水产养殖公司经理 胡湘敏:但是老徐这个人特别有一股韧劲,当时一直在反复的说服我,同时他还找来了农大的一些教授,专家教授到我这个养殖池里头跟我这个面谈,就是从各方面的数据,从各方面来说服我。

  【解说】:专家和老徐知道,要想达成合作,就必须考虑对方的利益,得从对方的需求出发。针对泥鳅池,专家说出了几条弊端,而这些弊端,通过水面种菜就能全部解决。

  泥鳅是一种很特殊的水生生物。看这塘里,泥鳅在水面不停地翻腾。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水产养殖协会会长 王宏华:泥鳅有一个特异功能,它呼吸功能特别旺盛,可以用腮呼吸,可以用皮肤呼吸,可以用肠道呼吸,你看我们这个水体里面,泥鳅在水体里面翻来覆去的,像翻跟头一样还留下一股气泡,就是肠道里面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排出水面冒出来的气泡,这就是泥鳅用肠道呼吸放屁的表现。

  【解说】:这家企业正是利用了泥鳅超级呼吸能力,采取了很高密度的养殖方法。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某水产养殖公司经理 胡湘敏:像一般的池塘散养的话,一般的在三到五百斤,那么我们这个塘里的话,一亩地平均在一千五百斤左右。

  【解说】:一市斤泥鳅幼苗大概是二百尾,一亩池塘放一千五百市斤的话,那可就是三十万尾泥鳅幼苗呀!这么多的泥鳅挤在水里,尽管它们能耐低氧,专家说,这样的高密度养殖,水会容易过肥。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水产养殖协会会长 王宏华:一是泥鳅的粪便,二是饲料没吃完,剩下的饲料,这样造成水体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也就是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指标升高。

  【解说】:老徐和专家经过技术检测,测出泥鳅池塘里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已经超标,形成了富营养化。专家说,这在夏天,要想泥鳅长的好,就要不断换水。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水产养殖协会会长 王宏华:咱们这个安徽夏季三伏天温度特别高,超过35℃以上的时间差不多达到了一个月。

  【采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水产养殖协会会长 王宏华:在30℃以上,泥鳅就会出现休眠,如果说30℃以上的夏季,有一个月的话,那么泥鳅这一个月就不吃食,就不能生长。

养泥鳅不用泥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第四篇

(主持人)泥鳅泥鳅,一般认为泥鳅离开泥是很难养活的,况且现在是大冬天,要在以往泥鳅都该冬眠了,然而在河南省郑州市郊区的黄河滩上,有一处泥鳅养殖场,养泥鳅不仅不用泥,而且那里的泥鳅不冬眠,长的还蛮欢实的。

这个大棚从外面看不过是一个大棚,进去一瞧,大棚里种着蔬菜。哎,蔬菜种在水里边,这并不算新鲜;再仔细瞧,这水里边还有动静。原来里边藏着成群的泥鳅,这还不算新鲜,新鲜的是这些泥鳅生长在没有泥的池子里。

就这样的大棚,效益可不低。

(采访)河南省郑州市某生态科技示范园总经理王水章:一亩地能收入三万元,应该是没问题。

说这话的就是泥鳅养殖场的主人王水章。王水章的泥鳅养殖与众不同,不用泥却能养出好泥鳅。

我们知道,泥鳅最喜欢钻泥了,这滑溜溜的泥鳅钻泥的本领真不小。专家说,在野生条件下,对于泥鳅来说,泥确实是必不可少。

(采访)河南省科学院博士周文宗:泥鳅在野生环境本身在自然界里面,它本身就是钻泥的,这个泥主要是提供一种稳定黑暗的,特别是温度的稳定。这样,有利于泥鳅越夏和越冬。

有了泥,泥鳅就可以抵御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寒冷。一般水温高于33℃以上,或者低于15℃以下,泥鳅就会钻进泥里,保存体力,准备夏眠和冬眠了。不仅如此,这泥也是泥鳅平时休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另外,泥里边还有泥鳅所需要的一些活体饵料。

所以,在野生状态下,泥和泥鳅戚戚相关,这样说来,在泥塘里人工养殖泥鳅应该没什么问题。

一开始王水章就在泥塘里养起了泥鳅。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原本满心的期盼却落了空。 (采访)王水章:该收到的钱,现在要收到,可是没有收到。我心里非常苦恼。

王水章把河南省科学院的周文宗博士请来,请他给泥鳅把把脉。周博士分析了泥塘养殖泥鳅存在的问题。

(采访)周文宗:人工养殖环境,如果是有土养殖,它就带来有一个问题,因为这个养殖密度比较高,一般像我们目前池塘养殖的密度,一亩在一千斤以上。

这么高的养殖密度,势必是要加大饲料的投喂量的。

(采访)我们这个饲料目前主要是沉性饲料为主,淤泥非常脏,特别是中后期淤泥非常脏。

饲料常常被淤泥污染。另外,这泥鳅和一般鱼的习性有些不同,它们的活动空间非常小,一般采食的范围也就在1米左右。这么一个大池塘即便饲料撒得再细心,也很难面面俱到,一些泥鳅吃不上饲料,生长速度慢。大量剩余的饲料在泥里边,这泥就起到了发酵罐的作用。这样以来,必然带来很多副作用,产生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水质,泥塘的水质一旦恶化,就很难恢复了。

(采访)周文宗:因为这个水体这么大,你就是换水那个泥很多这种腐败物、有机物、细菌都在泥里面,那么这些东西是没法用换水来处理的,所以这个水质到中后期以后很难调控,所以会引起产量下降。

在这种养殖环境里,好不容易活下来的泥鳅,没到冬季又早早钻到泥里了,和人们捉起了迷藏,泥鳅捕捞也成了问题。

(采访)周文宗:因为这个泥鳅低于15℃以后就开始钻泥了,那时候像这种池塘,一般都钻到泥里面,泥一般都20厘米,这样的话不大好抓。

这样看来,池塘里的泥倒成了养殖泥鳅的一大障碍。周文宗博士几年前就开始研究不用泥来养泥鳅。

(采访)王水章:我想他们说养泥鳅,不加泥,我说泥鳅泥鳅,得需要加泥嘛,不在泥里怎么长。

不过,为了能养好泥鳅,王水章决定试一试,搞无土养殖泥鳅。

(采访)王水章:我这人性格就是比较想搞一些新生事物,新的做法,也是为中国的养泥鳅做点事情吧。

主持人)用无土的方法养殖泥鳅,新鲜是新鲜,可没有泥这泥鳅到底能不能长好呢?对于王水章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刚开始用无土养殖,这泥鳅长的也不像他预想的那样好。

这是专们用来养殖泥鳅的无土养殖池,池子底部铺着专用的薄膜,池子一般长5米、宽4米,深0.5米。和泥塘相比,没有泥的池子管理方便多了。池子小投料方便、换水也容易,不仅省水,还可以避免泥带来的副作用,养殖环境大大改善。让王水章没有想到的是,一段时间以后泥鳅出现了问题。

(采访)王水章:夏天最热的时候,水温达到了45~48℃,泥鳅没办法休息,没办法休息,有出现死亡的。

即便增加养殖池的水位,效果也不太理想,看来,得必须找到能够代替泥的东西? (采访)王水章:我们要给它弄点草,铺上草温度也降下来了,泥鳅也有休息的地方了。 不仅如此,泥鳅躲在草根里,还可以吃点嫩芽、嫩根改善伙食。水草吸收水里多余的养分,又可以改善水质。泥鳅总算有了一个不错的新家。看来,这些水草对于无土养殖池里的泥鳅来说,是非常必要了。

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随着水草的生长,泥鳅却是不见长,而且死亡的现象越来越多。这让王水章很是纳闷。难道是泥鳅真的离不开泥吗?

王水章观察发现,由于池子里水草多,饲料常常洒落在水草上。

(采访)周文宗:这个泥鳅它不能爬到水草上面吃食,饲料浪费比较大。

到头来泥鳅还是吃不饱。后来发现,即便是投放足够的饲料,死泥鳅照样不断。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再仔细观察,王水章发现了一个秘密。

(采访)王水章:泥鳅早上9点、下午5点,这个时间它需要往上跳。

(空,音乐)后来询问专家,才知道泥鳅不只是在这两个时间段跳跃,它们经常跳跃,只是这两个时间段比较活跃。泥鳅绝对是跳跃高手,不过,这不是为了运动,也不是为了捕食,那它们为什么这么忙活呢?

(采访)周文宗:这个泥鳅是跳出水面呼吸的。

这点和鳝鱼就不同了,鳝鱼可以爬在水草上慢慢呼吸,而泥鳅是急性子,它要不断跳出

水面吸进新鲜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肛门把废气排出去。这是泥鳅在利用肠呼吸。它还可以像普通鱼一样用鳃呼吸,甚至利用自己的皮肤呼吸。所以,泥鳅对水里的溶氧要求并不高,但是,过多的水草确实影响了泥鳅的正常生长,得赶紧去除一部分水草。 (采访)王水章:这草用小竹竿一拦,绑在外边。泥鳅累得慌,天热了都卧在草里面,早起它出来吸收点新鲜空气,有玩的地方了,也有休息的地方。

经过试验,他们总结出,无土养殖泥鳅,水草的面积一般占水面的1/3,最多不超过2/3。为了方便泥鳅取食,节省饲料,专家还特意提醒,饲喂的时候需要注意。

(采访)周文宗:撒饲料基本上就在竹子空间喂饲料,然后观察泥鳅的活动。

投放的饲料直接沉入水底。由于池底上铺着薄膜,比较干净。和泥塘相比,这里的泥鳅找吃的就方便多了。

泥鳅虽然没有锋利牙齿,不能咬碎块状饲料,但是泥鳅非常聪明。它们对这些块状的饲料发起了一轮轮攻击,先把饲料撞碎。颗粒变小的饲料很容易吸到嘴里,最后都变成了泥鳅的美餐。

由于饲喂泥鳅是是定时、定量,这样,不仅节省了饲料,水质也有保证,在这样的环境里,泥鳅生长迅速,而且很少得病。王水章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

随着天气转冷,泥鳅生长速度慢了下来,该是收获泥鳅的时候了。和池塘里的泥鳅相比,这水池里的泥鳅,捕捞变得非常容易,用网子一兜,就很少有漏网的泥鳅了,再也不用和泥鳅捉迷藏了。

(主持人)按往常秋天正是泥鳅收获的季节,可王水章却有了一个新想法,这泥鳅先不卖了,他要等到市场上断货的时候再出手,打一个时间差来提高效益。这想法不错,可天气冷了,没有泥的池子,这泥鳅怎们能过冬呢?

水池里没有泥,泥鳅不能像往常那样钻到泥里躲避寒冷,只好藏在水草里。到了冬季水草里的温度也不高,泥鳅很容易被冻死。

为了让泥鳅安全过冬,并且能够正常生长,就得增加水温,王水章想到了给泥鳅养殖池扣大棚。而在以前冬季池塘里很难养泥鳅。

(采访)周文宗:这么大的水面去搞大棚、搞温室,一个成本比较高,再一个也不现实,加温了也不好。

如今的养殖池变小了,扣棚就相对容易一些。棚高1.8米,宽10米,正好罩上两排池子。 (采访)王水章:我们用这个小池子养泥鳅,扣棚方便,能提高它的温度,延长它的生长期。

要在过去,一般在10月下旬,郑州地区室外养殖的泥鳅生长就很慢了。早上的水温也就9~10℃,中午最高的温度也不到15℃。然而,在塑料大棚里,上面有薄膜罩着,池子下边铺着黑色薄膜有吸热的作用,和泥池子相比增温效果更加明显。

(采访)周文宗:目前我们观察,扣棚的温度,最低温度到19℃,上午如果温度高的话,可以到23℃,这个温度是差别很大的。

泥鳅在大棚里采食依然很活跃,生长迅速。这样,冬季养殖时间可以向后延长两个月,而早春又可以提前两个月,通过扣大棚一年当中总共增加了4个月的养殖时间。

(采访)王水章:养殖效益增加了30~40%。

不仅如此,由于增加了泥鳅的生长时间,对来年繁育泥鳅种苗也有好处。

(采访)周文宗:因为泥鳅繁殖主要是4月份到5月份,如果我们冬天能够让它加快生长,繁殖可以提前,并且还可以比较整齐,这样的话,有利于我们搞人工育苗,这也是一大优势。

可话说回来,扣棚毕竟增加了一些成本,为了进一步增加效益,王水章在专家的指导下,针对无土养殖池的特点,在泥鳅养殖技术上进行了调整。

首先是增加了养殖密度。他们把两个池子的泥鳅倒入一个池子里边,泥鳅的养殖密度增加了一倍。

专家说,没有泥的池子,泥鳅活动空间要大一些,况且冬季大棚里水温不是特别高,养殖密度适当大一些,可以节省空间。

不过,这养殖密度大了,日常的管理也要跟得上。

泥鳅自繁自养效益高的妙招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第五篇

泥鳅自繁自养效益高的妙招

泥鳅自繁自养效益高的妙招

泥鳅营养价值丰富,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既是美味佳肴,更有较高的食疗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我国传统泥鳅养殖主要是收购野生泥鳅养殖,每年5月~6月收购野生泥鳅苗进行养殖,养殖到冬季上市销售,一般亩效益可达2万元左右。全国养殖户纷纷效仿这种养殖模式,养殖户不断增多,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野生泥鳅资源不断减少,野生泥鳅苗收购价格逐年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大大增加,养殖效益大幅度降低。有相对稳定的泥鳅苗源渠道,有成熟的组织运输泥鳅苗的经验,现在养殖还有些效益,但全国其他地区的养殖户就没有这么幸运,很多地区没有野生泥鳅资源,而是从某些养殖单位那里购买高价的泥鳅苗进行养殖,不仅苗种投入相当高,每亩苗种投入就达1.5万元左右,还由于购买的是从野生泥鳅中筛出的小苗,通过反复的倒运,泥鳅下塘后死亡率极高,大多养殖户均以严重亏损而告终。

通过10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一套泥鳅自繁自养新模式,具有苗种投入低,每亩苗种投入仅2000元~3000元,泥鳅苗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高的特点。每年4月~6月进行人工催产繁殖,泥鳅苗养殖到10月,泥鳅单条体重可达20克左右,完全可以上市销售。平均每亩池塘出产泥鳅1200多公斤,每亩实现利润2万多元。

自繁自养一般在每年4月中旬左右,需准备好养殖池塘,每块塘面积2亩左右,呈长方形便于日常管理和起捕泥鳅,田埂高1米左右,养殖场周围埋网防逃,若夏季有涨水漫过田埂的可能,应每块塘周围埋防逃网。池塘在下苗前12天左右开始泼洒“鳅塘净”杀虫,隔天再泼洒生石灰或“鳅塘消毒灵”消毒,清塘处理后适当培肥水体,以满足泥鳅小苗入塘后有充足的浮游动物饵料。

繁殖泥鳅苗选择抗病力强、生长速度较快的泥鳅做种(如大鳞副鳅),繁殖时间在池塘水温稳定在18℃时开始。于晴天下午挑选出健壮亲鳅,雌雄比例为1∶1.5~2,进行人工催产后投放繁殖池产卵,繁殖池不宜过大,一般每口10平方米~20平方米,可投入繁殖亲鳅400尾~700尾。第二天早上开始陆续交配产卵,中午左右产卵结束捞出亲鳅。卵粒在繁殖池中自然孵化,一般第二天即可出苗,刚出苗附着于池壁不能自由游动,经过两天时间泥鳅苗可以自由活动时开始投喂鸡蛋黄开口,每天投喂3次~4次,开口投喂后应在晴天上午及时下塘,每亩池塘投放泥鳅开口苗50万尾,不要在繁殖池中长时间饲养,否则因繁殖池水体积较小,水质、溶氧变化易引起泥鳅苗大量死亡。每批苗繁殖周期较短,一般从催产到泥鳅下塘仅6天~7天,泥鳅苗投放池

塘后,将繁殖池清洗消毒后再进行催产繁殖。

泥鳅开口苗投放池塘后,随着泥鳅苗个体不断长大,分逐步投喂水蚯蚓和饲料浆。小苗培育期间特别注意水质管理,泥鳅苗长至公分苗规格前据水体状况适当泼洒豆浆,以保持池塘水体有充足的浮游动物,以利泥鳅苗的生长发育。但泥鳅苗达公分苗规格后特别注意水质调节,进行适当换水和泼洒光合细菌,保持水质良好。

小苗培育期间重点预防寄生虫和出血病,泥鳅开口苗投放池养殖30天内要进行两次寄

生虫预防,一般使用“鳅虫速灭1号”和“鳅虫速灭2号”全池泼洒;当泥鳅苗达30天日龄左右预防出血病,采用“泥鳅菌毒克”全池泼洒。泥鳅开口苗通过30天~40天培育,泥鳅苗规格可达5厘米左右,即进入泥鳅育肥阶段。

泥鳅苗长到5厘米以后,日常管理工作就相对比较粗放了,投喂饲料一般选用泥鳅专用料或者蛋白含量在30%~35%的淡水鱼饲料,每天投喂两次。日常管理中常泼洒光合细菌,保持良好水质;每15天左右做一次预防,采用“泥鳅菌毒克”、“泥鳅碘康”、“鳅塘消毒灵”交替使用;每月泼洒一次“泥鳅病毒清”;每月采用“泥鳅炎立停”和“鳅保康”拌料投喂3天~5天。泥鳅养殖到10月份后,泥鳅规格可达15克以上,即可陆续起捕上市销售。

男子高考落榜养殖泥鳅3年收入1000万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第六篇

男子高考落榜养殖泥鳅3年收入1000万

2006年,四川省邛崃市为了发展经济,开始对外招商引资,不久,一个年轻的老板就出现了。当时这个年轻人手上带着金链子、大钻戒,开着豪华车,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这个人就是沈明国,开口就要投资一千万,并且不需要任何贷款,一千万在当地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让负责招商的同志很兴奋。

政府办公楼在2008年地震之后需要重新改造,记者在一处居民楼改建的临时办公地点找到了当年负责招商引资的李平。

李平:在邛崃这个地方,在农业项目上有这么大规模的投资,还比较少见的,所以我们对这个项目很重视。

招商引资刚刚开始就来了沈明国这样的投资人,李平心中高兴。但是高兴劲儿还没过去,一个消息就让他心里猛地一沉。 李平:听说是一个打工的,怎么会投入这么大。

李平听到的消息是,看上去财大气粗的沈明国就是四川人,老家离邛崃也没有多远,他从小在村里长大,没读过什么书,之后跑到福建去打工了,现在是刚刚回来,这让李平心存疑虑,因为当地外出打工的人不少,回家之后能盖房子娶媳妇,就算混得好的了。

村民熊培军:在外面节约一点,混得好一点的,是那样的,回来建房子,娶媳妇,就这样。

村民熊述容:赶快建房子,娶媳妇回家,要不人就会光棍了,是这样的。

李平不愿意放弃沈明国的投资项目,又怕上当受骗,为了慎重起

见,他悄悄地开始对沈明国进行调查,甚至去了沈明国在福建打工所在的公司。

李平:带着一些疑问,我们就到福建,他的基地去考察。

沈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农民工真的可以挣到1000万,如果真是有这么高的收入,他为什么要来到邛崃呢?

沈明国是四川省大竹县人,这就是沈明国家的老房子,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沈明国的学习成绩,一直让家里人非常骄傲。 村民袁富国:学习很好的,在班上还是班长。

村民沈茂仕:无论在区上,还是在县上,基本上都是第一名。 村民熊述容:我还叫我的儿子向他学。

沈明国的母亲盼着儿子可以考上大学,从此跳出农门,过上好日子。但是自己又没读过什么书,家里也没钱,不知道做怎么才能帮助儿子。在高考前,沈明国的母亲终于给儿子帮上了一次忙,她听到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让沈明国带上一只鸡去高考,这样做考上大学的希望会更大。

母亲朱汉立:他们说这样才能考得好,考得上,农村人都相信那个迷信。

沈明国高考要从家赶到县城去,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就要住到县里的招待所,母亲特意借了一只公鸡,让沈明国带上,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把鸡放到床下面,一是鸡和吉利谐音,二是金鸡啼鸣和金榜题名只有一字之差,也就是图个大吉大利、金榜题名!

这就是沈明国高考时住过的招待所,采访时因为办事路过这里,

沈明国便向记者演示了他高考前一晚金鸡啼鸣的经历。

沈明国:我老娘说顺序不能颠倒,她说你不能先扣鸡再点灯,我也搞不清楚什么意思,你一定要把灯先点燃,我演示给你看一下。把灯点好,然后放到地板上,这个鸡把它扣住,扣住之后放到床底下,然后这个灯就放在旁边,我说为什么要放在旁边,她说你点灯,夏天很热,有灯它不会睡觉,她说鸡不会睡觉,我说这样的,她说你到时候就睡到床上,但是那个鸡是借来的,我又怕它叫,怕叫怎么办,如果服务员收走了,我回家交不了差啊,我就只能睡在床上,手伸下去,把鸡的头捏住,没法睡,手在外面,蚊子又很多。

考试开始了,沈明国满脑子想的还是放在招待所里的那只鸡。 沈明国:被服务员发现拿走了,我回去交不了差啊。所以我在考试还在想那只鸡,会不会被发现。

被鸡折腾得一晚上没睡觉,在考试的时候,沈明国一个劲儿犯困,要交卷的时候才发现出大问题了。

沈明国:我拉开一看,完蛋了,两边的作文内容错位了,记叙文有一部分写到议论文里面去了,因为卷纸是折来折去的,我也搞不清楚,拉开一看出事儿了。我想改,来不及了,心里垮掉了。

金鸡啼鸣了,但沈明国却以9分之差名落孙山,他郁闷到了极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母亲朱汉立:他走了,我喊他回来,他也不回来,他到福建,走了,我喊他回来他都不回来。

沈明国没有选择复读,而是一个人从老家跑到福建打工去了。

母亲朱汉立:就带了一套换洗的衣服,带了一本书,就出去了,带200元钱,那个时候没有钱。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沈明国:就到福建就闯天下去了,福建我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到福建的时候只剩下30元人民币了。

这就是沈明国从家里走出去的小路。当时沈明国还不到20岁,在福建举目无亲,身上只有30元钱,学历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生存下去都不容易。然而,沈明国却在8年之中赚到了一千万,还要在邛崃市投资建厂!

就在沈明国要在邛崃投资建厂的时候,负责招商引资的李平却来到了沈明国曾经打工的福建,走访了他打工的公司和朋友。

李平:到了基地以后,对他的技术,财力和营销方面进行了了解。 原来,高考落榜之后,沈明国只身一人,借了200元钱,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福建,他拉过砖头、搞过推销,工作换了好几个,日子的艰苦可想而知。同样在福建打工的老乡林继勇几乎成了沈明国唯一可以交流的朋友。

林继勇:在外面打工的老乡比较少,大家关系比较好,沟通就比较多。

在福建打工到第二年的时候,沈明国进了一家台资养殖鳗鱼的公司,鳗鱼大多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公司的年产值有二三十亿元。进了这个公司之后,沈明国就开始了一段让人目瞪口呆地升职之路。 林继勇:都觉着不可思议,但是事实摆在眼前,我们不得不相信。 沈明国:见习副班长,副班长,见习班长,班长,都有见习,正

副都有见习,总共是16级。

林继勇:没有多久时间,一下子从见习班长就升到场长了,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非常不可思议。

沈明国进入公司,从最底层做起,3年之内从见习副班长升到了厂长,沈明国的工作让公司产值连年上升,到了第5年,他就当上公司的总经理。

沈明国:有的打工的心态是,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情,一个打工的心态是这样,对付老板。但是我打工不一样,我有多少本事,我的实力到了,我就跟老板说,你给我多少钱,是两码事。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沈明国平步青云,在公司挣高薪、有股份,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商机,这让沈明国毅然提出辞职,把公司分配给他的股份兑换成一千多万元现金,来到邛崃投资。

李平:我们了解以后,他的实力还可以,人做事也比较踏实。 沈明国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商机,让他放弃了高管高薪,返乡创业,他在之后短短的三年之内,又怎么挣到了人生中第二个1000万的呢?

沈明国在邛崃先期建了105亩养殖泥鳅的池塘,从建好池塘那天开始,沈明国就开始了和白鹭的斗争。因为白鹭的主要食物就是泥鳅。 沈明国:我算了一下,一天吃掉三四百斤没问题,从商品的角度去讲,一天损失有四五千元钱。

白鹭吃泥鳅,沈明国就想尽各种办法来保护泥鳅。

养泥鳅的额外效益(2010.12.16)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第七篇

养泥鳅的额外效益(2010.12.16)

(主持人)在河南郑州有一个养泥鳅的,叫黎华廷,最初养泥鳅老是不成功,为了养好他的泥鳅,一年前他请来了一个帮手,这个帮手是谁呢?它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软体动物,叫福寿螺,福寿螺又能帮泥鳅做些什么呢? 1只福寿螺一年就能产下32万个后代。这32万个后代要是进了水稻田,很快就会啃噬掉大量的秧苗。可是,当这些福寿螺放进了黎华廷的泥鳅池里,却被他当成宝贝一样的看待。

(采访)养殖户黎华廷:这个福寿螺可能在别人眼里是个害虫,可能是有害的物种,但是,在我的眼里就是一个宝贝。

可成了宝贝的福寿螺到底能给黎华廷的泥鳅带来点啥呢?

(采访)周文宗:它就会繁殖很快,这个卵,孵出来小螺蛳就会往下掉,成熟就可以掉下去,这个螺蛳是可以吃的,是泥鳅是可以吃的,起到了饲料的作用。

福寿螺有一个习性,在繁殖的时候,会把卵产到比较干燥的地方,在泥鳅池的池壁上、水草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卵块。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风蚀,红色的卵就会逐渐变成白色,然后脱落到水中。刚落进水中的小螺蛳马上就成了泥鳅的美食。

(采访)

黎华廷:而且它的营养一样标准的,比那个饲料应该是更高。

记者:蛋白质含量高一点?

黎华廷:对对。

别说自从在泥鳅池里放上了福寿螺,还真给黎华廷省下来不少的饲料钱,可不是得拿他当宝贝。不过要说福寿螺在给黎华廷当帮手好像就不那么恰当了,是帮手总得帮上点忙吧,可这福寿螺能帮着干什么活呢?

要说最初福寿螺能来到泥鳅池,还真不是要喂给泥鳅来吃的,而是因为黎华廷老是养不好它的泥鳅。

(采访)黎华廷:就是我刚养泥鳅的时候,不到一个月,完了里面的水变浑,还发臭,不到一个月就发臭,泥鳅它还死。

黎华廷采用的是无土养泥鳅的方法,就是池塘里面没有泥土,用静水养殖的方法,想着用这样的方法能减少泥鳅的病害,可明明下了不少的种,到收上来的时候,却没多少产量。

(采访)周文宗:老百姓,养鳝鱼养泥鳅,养的时候都很高兴,觉得今年应该赚钱了,但是到年底卖泥鳅的时候,就拉不上来泥鳅,目前国内泥鳅很难生长到三百斤以上

问题来了,找专家呗,专家这一看,没别的,就是水产养殖的常见问题,水质没有管理好。

(采访)因为你这个水质不好,特别是到中后期,这个泥鳅肠炎,带来很多出血都是由于水质不好引起,

要说这泥鳅还算是水产养殖中比较皮实的养殖动物,一般池塘里的水肥一点,里面的溶氧低一点,它都能受得了,也能活得下来。

(采访)泥鳅是用肠呼吸的,它的鳃、肛门、皮肤只是个辅助,水过肥的话,它可以跳出水面呼吸。

泥鳅能用肠呼吸,也能用腮和皮肤呼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特殊功能,一般来说,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会非常强。

(采访)一般的鱼氨氮超过1.0毫克每升,1.0基本上就很难生存,泥鳅可以达到2.0以上,3.0都死不了,但是生长速度肯定是有点影响。再就是COD,就是我们说的水的浓度,COD泥鳅可以耐1000以上,这个我们做实验了,1000毫克每升,这个是非常惊奇的,一般的鱼类超过100就比较难生存了。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照说这么耐活的鱼,害怕得了啥样的水质,怎么还能给养不好,甚至养死呢?

(采访)过肥的话本身里面污染物腐败物也特别多,能分解很多有害气体,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包括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本身对鱼就是有害作用,量超过一定程度以后,当然会影响它的生长,会引起血液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黎华廷最初养泥鳅,也凭着自己了解到的一点常识,他知道泥鳅原来是在泥里面找食吃,现在没泥了,把水弄肥一点,就能给它们提供了更多的食物,食物丰富,吃得多,长得就快。于是隔三差五他就往池塘里投些有机和无机的肥料。可就是这量没掌握好,反而影响了泥鳅的生存环境。

泥鳅吃不完的残余饵料和泥鳅粪便这些有机物就慢慢沉淀到了养殖池的底部,时间久了,释放一些有毒的气体,影响泥鳅的生长。

(采访)水质不好本身影响泥鳅的生长。像人在空气浑浊的环境或者是那种不好的环境里面也肯定不舒服,我们也想到太湖,武汉的东湖,包括滇池,放花白鲢,

花白鲢是滤食性的鱼类,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不出两个月,这种立体养殖的方法一点没奏效,放进去的花白鲢全部死亡了。

他们一测这水质,花白鲢哪能受得了呀。

(采访)特绿特肥,特别是这水,氨氮浓度能达到2.0,溶解氧含量比较低,一般的鱼都需要增氧机的,花白鲢,净化一般东湖,一般的湖里面。像我们这种泥鳅池里面,养两个月,基本上一到两个月,就全部死亡。

养殖泥鳅的水可要比一般的富营养化的湖水肥多了。有机物含量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又低,在这样的环境里,一般的鱼类很难存活。可要让鱼能很好地活着,泥鳅也会得不到最好的食物来源,对它的生长也不利。 要想净化泥鳅池塘里的水,找鱼是不合适了,周文宗瞄上了福寿螺。

(主持人)一般靠腮呼吸的鱼类,都不可能像泥鳅一样能耐肥水,何谈给泥鳅当清洁水质的帮手,要想在泥鳅池里当清洁工当上。可福寿螺就能当好这个清洁工吗?

这福寿螺能有那么大的本事?花白鲢都呆不了的地儿,它们就能活?

(采访)福寿螺有一个习性,它正好非常耐污染。比泥鳅还耐污染,它生命力也非常强,

耐污染,耐低氧,泥鳅是因为用了与众不同的呼吸器官,这特殊不单是泥鳅有,福寿螺也有。

(采访)它主要是有根管,可以伸出水面呼吸,水特别脏的时候,它可以伸出水面呼吸,所以它和泥鳅也有相似的地方。

在福寿螺左边的这根管子,就是它们的呼吸管,在水比较肥,溶解氧含量较低的时候,它们可以移动到离水面较近的地方,把呼吸管伸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画面展示,音乐)

周文宗选中它作为调整水质的清洁工,除了它们能在肥水中生存之外,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它特别能吃。 (采访)摄食量大,杂食性的,所以我们经常说,除了钢筋水泥不吃,它基本上都能把它吃掉。

福寿螺是杂食性的,它可不挑食,泥鳅吃不完的饲料,排泄物,它们统统可以把它消灭掉。而且,它的食量惊人。 耐污染,还能清除水体里的有机物,满足了这两点,福寿螺就被作为清洁工正式进驻泥鳅池了。

放了福寿螺以后,泥鳅池里到底有什么变化呢?在河南省郑州市的这个泥鳅养殖基地里,过了一段时间,放了福寿螺的池子和没放福寿螺的池子,水质还真是不太一样。(水质对比,盘子)

(采访)判断这个水质的好坏,一般最简单的,就看它的透明度,就水下20公分,我把一个白色的盘子放下去,看看能不能看的清楚。这个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盘子,这种白色的,就放下去,这样先下去有20公分,然后,我就把它平到底下,这个水还能看得见,那说明这个水还是比较可以的,比较瘦,那么,我看看这个水质的情况,那么这个从肉眼上看,这个水确实要肥一些,那么我们还是用这个盘子来,看看这个水的情况怎么样,这个也是20公分,他们这个基本上是看不见了,说明这个肥,这个水是比较肥的,这个是没有加福寿螺的。但是,我们这个盘子慢慢往上看,那么这个是能看得见,因为这个只有不到几公分的,所以基本上到10公分再往下下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基本上到10公分就看不见了,说明这个水偏肥,这样的话,这个福寿螺这个看起来调解水质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用福寿螺清理了池塘中的有机物,达到了调整水质的作用。可福寿螺的繁殖能力太强了,虽然它们产下的小螺蛳会被泥鳅吃掉一部分,可还有一大部分会继续繁衍下来,等到小螺狮长成大螺,能吃能喝,把泥鳅池里的水调节得太瘦,反倒又不适合泥鳅的生长。

不过,这个放养福寿螺的数量,专家经过几年的实验,也算计好了。

(采访)后来我们觉得放种的时候,一亩还是放个五六十斤比较好。

等种苗慢慢繁衍出福寿螺以后,密度控制在一亩300-600斤,超出这个范围,就要及时把它们捞出来。 (采访)就是个感觉,感觉多了,边上都是了,那就把它捞起来,把它卖掉,或者把它加工成蛋白饲料。

自从把福寿螺放到了泥鳅池,泥鳅池里水质更适宜泥鳅生长了,泥鳅也获得了更好的蛋白饲料,长得更壮了。到了收获的时节,养殖园区最高兴就是黎华廷了,不但节省了成本,养好了泥鳅,池塘里的福寿螺也长大了长肥了,一起卖进餐馆里,额外多了不少的收入。

不过,福寿螺放在泥鳅池里是个好帮手,要是逃出去就成了危害周围的大田的大祸害,所以周文宗建议这种养殖模式更适合在长江以北的地区推广。

(采访)但是只适合北方地区。因为螺蛳在七摄氏度以下就不能越冬,像我们这边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所以不存在危害的问题。我们现在就是要化害为利,把它当成清洁工。

福寿螺越不了冬,来年也就繁殖不出来,对大田形不成危害,北方的泥鳅池每年引种福寿螺,按照一定的密度下池饲养,让福寿螺只为泥鳅池做贡献。

(主持人)只要搭配好养殖品种,用立体混养的水产养殖模式,既可以解决养殖难题,还实现了养殖上的节能和低排放。要说泥鳅福寿螺混养已经让养殖户获得了双丰收,可周文宗又建议起泥鳅养殖户再增加一种鱼的养殖。 周文宗建议养的是黑鱼,黑鱼也耐不了太肥的水,不能和泥鳅养到一起,周文宗就让养殖户在泥鳅池旁边又开辟了一个池子,专门养殖黑鱼。

养泥鳅就养泥鳅呗,干嘛还非养什么黑鱼呢?

(采访)我们就是到连港去看的时候,因为他们养泥鳅的人很多,每天一个池塘一天捞个几斤都是很正常的,后来我们看到有一家,他不养泥鳅,他专门养鲶鱼,他每天就骑着摩托车,就是各家各户去收死泥鳅,那么把这泥鳅拿过来以后,他说每亩的收入在七千块钱以上,因为他基本上不用饲料了。因为鲶鱼基本吃死的腐败的这种泥鳅。

养过泥鳅的人都知道,即便是处于正常的养殖情况,也会有一些泥鳅死亡。

(采访)周文宗:死亡的泥鳅,各个时期都有死亡,它这个死亡目前一般来说,5%到10%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可能还更高有的地方20%到30%的死亡率,

因为害怕这些死泥鳅会腐烂变臭,污染水质,养殖户通常是赶快捞出来扔掉。

(采访)那么像这种死泥鳅,过去我们就把它扔掉了,有的给鸡吃,鸡也吃不了,毕竟是杂食性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那么现在,有的是放到外面倒去扔,那么这样会污染环境。

白白地扔掉了死泥鳅,周文宗一直觉着挺可惜的。看见其它地方光靠收上来的死泥鳅,不用买饲料养鲶鱼,周文宗觉得这个做法挺不错。采用循环养殖方式,不用增加更多的投入,搭配养好另一种养殖动物,不就能让泥鳅养殖户更加锦上添花吗?

不过,周文宗看上了比鲶鱼经济价值更高的黑鱼。

(采访)并且,也是一样的,能吃这种动物尸体,这种腐烂的泥鳅,并且它生命力还比较强,比较好养,所以我们就想到了黑鱼来养,吃死亡的泥鳅尸体。

不再单独给黑鱼准备饲料,就根据泥鳅死亡的量,来配套黑鱼的养殖数量。

(采访)一亩的泥鳅养殖面积,可以配套养放的苗种,放黑鱼的种,可以放个30斤左右,30斤到50斤吧。 就这样,死泥鳅成了黑鱼的盘中餐,过去这部分避免不掉的损失,直接转化成了蛋白饲料,又换来了一份收益。 (采访)那么就是到年底的话,我们可以收个100、200斤的黑鱼,因为黑鱼一斤要10来块钱,所以可以增加收入是1000、2000块钱的收入。

死泥鳅也转化成了财富,可周文宗还在琢磨,他觉得,所有的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养殖池里出来的废水也要把它利用好,转化成财富。

(采访)在养鱼出来的水,养殖废水,包括养黑鱼,养泥鳅出来的,因为我们有的时候要换水嘛,那么这个废水还可以出来浇灌种菜,还可以种果树,可以浇灌农作物,那么这样的话,也至少可以省一些化肥、有机肥这种投资。

经过这样的循环利用,泥鳅池里不仅能产出高品质的泥鳅,福寿螺和黑鱼也能增加一部分的收益。就连养殖废水,都不浪费了。比单纯的养殖泥鳅每亩至少要增加4000块钱的收入。

(采访)因为一般的单纯的养泥鳅,它就只有泥鳅的收入,我们还有福寿螺的收入,那么这个一亩的话,大概一到两千斤,就是增加一两千块钱的收入,那另外我们还有黑鱼的收入。

(主持人)立体养殖和循环养殖相结合,让泥鳅养殖户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其实现在很多的综合立体的养殖模式已经被应用到水产养殖中了,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既节能又减排,带来了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完整-泥鳅可研报告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第八篇

泥鳅养殖项目的初步可行性分析报告

泥鳅行业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第九篇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 价格持续攀升 热★★★

近期泥鳅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 价格持续攀升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南方渔网 点击数: 7201 更新时间:2007-5-3

1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小型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补中益气、消渴利尿、解毒收痔等多种药用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饮食的多元化、健康化,泥鳅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价格持续攀升。

开展泥鳅高效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怀远县泥鳅产业自2003年起步,目前养殖面积发展到近5000亩,其中:稻田养殖近4000亩、池塘养殖1000亩。2006年泥鳅养殖总产量达到1200吨,出口230余吨。全县已建立稻田和池塘养殖泥鳅示范基地13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孔津湖稻田生态泥鳅养殖示范区,该核心区稻田生态养殖泥鳅1500亩,另有池塘健康养殖500亩。

主要做法:

(一)制定发展规划,争取多方支持

2003年4月,怀远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无公害泥鳅生产的意见》的文件,并颁布实施了“怀远县无公害泥鳅产业发展规划”。蚌埠市政府也将怀远县的泥鳅产业列为市“十一五”渔业发展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并确立了以加强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带动全县泥鳅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

(二)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升级

我们通过招商引资,积极谋划,建立了怀远县渔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加强与水产院校、科研单位、出口经销商的合作,进一步完善苗种繁育基础设施,扩大苗种生产规模,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自身的同时,增加带动农户的收益,壮大泥鳅产业经济。

(三)加强技术攻关,突出苗种带动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由于前几年过度捕捞野生泥鳅造成目前泥鳅野生资源量的减少和品质的下降,为了抓好泥鳅苗种的繁育工作,渔业科技公司和县水产局合作,共同研究,在泥鳅苗种的规模化繁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06年1月泥鳅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总投资460万元的我国首家以泥鳅苗种繁育为主的鳅科鱼类良种场目前已全面竣工。该场占地500亩,设计年产泥鳅苗10亿尾,今年5月份即可投入生产。该场可带动当地农民开展6000亩稻田生态养殖和池塘泥鳅养殖,年产优质商品泥鳅5000吨以上,合同出口1500吨,年创社会效益1亿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

(四)强化质量管理,积极开拓市场

怀远县在发展泥鳅生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树立质量和标准意识,强化质量监督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并按出口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档次。2005年县水产局组织牵头成立了“怀远县泥鳅养殖协会”,吸收全县泥鳅养殖户280多户为会员,要求他们严格执行泥鳅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生产过程中苗种、饲料、药品及水质等检验和监测。

县水产局在市场开拓方面,一是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办理泥鳅出口相关手续。目前已有1家办理了泥鳅自主经营出口权,并于3月份自主出口韩国商品泥鳅50吨,改变了过去全部依赖出口经销商的局面;二是组织协会、企业和营销大户积极推介怀远泥鳅产品。目前,我县在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无锡、天津、大连等城市建立了泥鳅销售网点,价格比本地高出30%—50%。

(五)抓好技术服务,强化示范引导

2003年以来,县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共举办技术培训班55期,培训人员达2400余人次,建立示范基地13处,面积达3000亩,分布在全县水产养殖重点地区,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如马城镇孔津湖示范区稻田养殖面积达2万多亩,现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已开展泥鳅养殖2000亩。

一、成本

我们以池塘或稻田围网养殖一亩来进行计算:

1、养殖场地租赁费:一般为600-800元/年,各地有差异,这里按800元计算;

2、饲料3吨(6000斤),约9000-10500元,这里按10500元计算;

3、苗种:购买人工繁殖培育的大鳞副泥鳅苗,每尾3-5厘米,每亩投放10万尾,每万尾800元,10万尾×800元/万尾=8000元;

4、网片:鳝池四周围网,一般1亩面积需要约400元:

5、渔药及消毒药物:200元

6、水电:500元

7、其它:1000元

以上7项共计21400元

二、收入

10万尾泥鳅寸苗,经过6个月左右的养殖,即可长到平均尾重15克以上,可以出产泥鳅3000斤,按2010年的中等价格每斤17.5元计算,可以获得销售收入52500元。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三、利润

养殖1亩的大致利润为52500元-21400元=31100元。其投入比购买野生泥鳅养殖低,其效益却明显高于利用野生泥鳅开展养殖的平均利润(连云港地区利用野生泥鳅开展养殖一般亩利润2万元左右)。

购买野生泥鳅苗开展养殖的实例及分析

作者:dz666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1241 更新时间:2011-4-2

5

《内陆水产》杂志2008年08期发表了一篇山东省鱼台县水产局仇庆国撰写的技术论文,我们现将其摘登如下,供大家参考了解: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总结

鱼台滨南四湖,是山东省著名的鱼米之乡,沟渠纵横,泥鳅野生资源丰富。当地百姓利用泥鳅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泥鳅池塘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把我们泥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池塘的选择及改造

1.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200m2,长60m,宽20m,深1.0m-1.2m,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1.2 池塘改造 彻底清於,池底整平,池埂夯实整直,然后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667m2用生石灰75kg。PV管做热电厂水管,池中管口用纱窗布包严,并在管壁上钻小孔以增加过水面积。

1.3 防逃网架设 采用泥鳅专用防逃网或用7股绞抗晒聚乙烯网片缝制,网高2.5m-3.0m。设池塘四周底挖沟,沟深0.4m-0.5m,埋网高0.5m-0.6m,四周用水泥杆架设网布,水泥杆之间再用竹杆支撑,埋网土夯实,网布结头缝好,严防泥鳅逃出。

2 泥鳅苗种收购

2007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市场收购泥鳅苗共计1416kg,规格80尾/kg-120尾/kg,泥鳅苗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色光泽鲜明。严禁“老号”泥鳅入池。

3 泥鳅驯化及投饲

泥鳅入池3d后开始驯化,每天投喂3次-4次,具体时间为6时,10时,14时和18时,沿四周均匀投喂,投喂量逐步增加,最后达到2.5%-3.0%的正常投饲量。饲料投喂方法沿池塘两长边,均均投喂,1h-2h内吃完为好。采用山东淡水研究所生产的优质泥鳅专用料进行投喂,杜绝霉变及劣质饲料。

4 水质调节

水质调节是泥鳅饲养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水质能降低泥鳅肠呼吸,减少体力消耗,利于泥鳅育肥。每天坚持排灌1次,约占水体的10%,每20d左右彻底换水1次。高温天气应适当加注地下水降温,以防池塘水温过高。10d-15d搅动塘泥1次,以改良地质环境,搅动后的池水要彻底排出,然后加注新水达到正常水位。泥鳅池水位一般控制在0.7m-0.8m。

5 鱼病防治

采用漂白粉进行鱼病防治,用量为1g/m3-2g/m3,每半月泼洒1次,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6 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细致观察泥鳅活动摄饲情况,特别注重早晨和晚上巡塘,如发现摄饲量下降,活动不正常,水质有异味等情况应及时换水,严重时应停食,进行彻底换水。

7 泥鳅的捕捞

2007年10月26日用泥鳅专用网进行捕捞。泥鳅肥满度、色泽以及规格都达到了出口要求。起捕率在70%后,然后再用地笼捕捞,总起捕率在90%左右。

8 结果

经过110多d的精心饲养管理,共收获泥鳅2980kg,净增产1564kg,规格36尾/kg,成活率为75%;泥鳅销售收入73300元,泥鳅苗成本22000元,饲料成本19143元,电费药物等费用1200元、人员工资5000元、净收入25957元。饵料系数3.4。

为了保证论文的完整性,我们没有改动文中的标准符号。为了帮助文化水平较低的学员了解论文的内容,我们特将本文中涉及的标准符号标注如下:m2=平方米;m=米;kg=公斤;h=小时;m3=立方米;g=克

分析一:关于亩效益。由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出,养殖者使用的池塘面积为1.8亩,获得的纯利润为25957元,折合亩效益为14420元。而亩投入为:泥鳅苗12222元+饲料10635+其它费用及工资3444元=26301元。虽然投入2万6千多元,获得了1万4千多元的利润,但我们认为,由于泥鳅养殖具有一定的风险,这样高的投入又更增大了投资风险,这是不值得我们盲目效仿的。

分析二:增重效果。养殖者投放1416公斤泥鳅,收获2980公斤,净增重1564公斤。由此可见,利用野生泥鳅养殖的增重效果是不理想的,其增重率仅有1.1倍(据我们对江苏连云港大量养殖者进行的了解,其增重效果也基本与这个数据相近)。养殖者所获得的利润中,很大部分来自于季节差价(购买价15.5元/公斤,销售价24.6元/公斤)。增重效果偏低与养殖者购入的鳅苗个体较大密切相关。一般泥鳅生长较快的阶段应该是在体重25克以下,而养殖者购入的鳅苗就已经是80尾/公斤-120尾/公斤,基本达到了每尾10克左右的规格,这样打足了算也只有1.5倍左右的增重空间。

分析三:饲料转化率。上面例子中,泥鳅增重1564公斤,所花的饲料成本为19143元,折合每增重1公斤泥鳅的饲料成本为12.24元。这个成本比大众养殖公司2008年养殖泥鳅的饲料成本几乎高出了约60%(使用鲤鱼饲料投喂泥鳅的饲料转化率为2.15,增重1公斤泥鳅的饲料成本为7.65元)。我们认为,这与其使用的鳅苗年龄过大有关。在山东等地,由于当地的水温较南方偏低,上年繁殖的野生泥鳅一般到第二年6月被捕起时的个体重就仅有10克左右,养殖者购入养殖的泥鳅已经有1年左右的年龄。从事养鸡的养殖者都知道,鸡的日龄越大,其饲料转换率就越高,30日龄的小鸡可能只需要两斤左右饲料就可以增重1斤,而120日龄的鸡却需要将近4斤饲料才能增重1斤。养殖大口鲶的养殖者也知道:大口鲶在小苗期大约0.7斤饲料就可以增重1斤,而养殖90天的大口鲶,却需要1.4斤饲料才可以增重1斤。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上面例子中,泥鳅的饲料转化率偏低的真正原因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接合我们开展泥鳅养殖的实践,我们认为,养殖者要降低泥鳅养殖的风险,实现低成本、低投入、高效益养殖,其出路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出路一:开展自繁自养是最好的养殖方式。自行繁育1万尾大鳞副泥鳅苗,成本只要30元左右(包括种鳅引进费用),以每亩投入泥鳅水花苗40万尾计,所花苗种成本不到2000元。自行繁育1万尾真泥鳅,成本仅15元左右,养殖1亩仅花鳅苗成本不到1000元。与上面例子中,一亩塘投苗花费1万2千多元相比,养殖风险降低了很多倍,且当年繁殖的泥鳅小苗生长快(我们2008年5月繁殖的大鳞副泥鳅小苗,到年底就长到了18克左右/尾),增重倍数高,饲料转化率高,何乐而不为。

出路二:引进人工繁殖的小苗开展养殖。引进40万尾开口苗,投放1亩田仅需花费2-4千元,即便是引进大规格的人工繁殖苗(条重1-2克),泥鳅的在当年的增重也有10多倍的增重空间,养殖效益也是非常的明显。

顺便提醒大家:据学员反映:目前在江苏、河南等地,一些养殖单位以收购的野生泥鳅苗冒充人工繁殖苗对 外出售。这些单位出售的泥鳅苗规格一般都比较大(1斤100-200尾,售价一般为20元左右/斤)。从上面的养殖实例中我们已经清楚,花高价购买这种大规格的野生泥鳅苗,其增重空间小,养殖户购入养殖很难获得应有的利润,希望广大学员朋友引以为戒。有的养殖单位利用一般养殖户对泥鳅苗的长度与体重的关系不了解这一缺陷,在电话中声称自己提供的是泥鳅寸苗,而实际供给养殖户的却是体重5-7克的野生泥鳅(1斤150-200尾)。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泥鳅苗的一些常识,我们特将大鳞副泥鳅苗的相关参数公布如下:泥鳅苗7天时,160条/毫升;15天时为46条/毫升;体长

2.5—3厘米,50克约285条;体长4厘米时为0.5克/尾;5厘米时体重约1克/尾;6厘米时为1.6克/尾。

文章录入:dz666 责任编辑:dz666

[图文]土池养泥鳅 致富好财路 热荐★★★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minchuangye/22894.html

《养一亩泥鳅能挣多少钱 养泥鳅养小了卖更赚钱?这样养泥鳅养殖利润高的秘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