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

山药种植 紫山药种植成本低,一亩收入可过万

|

【www.dagaqi.com--农民创业】

紫山药种植成本低,一亩收入可过万
山药种植 第一篇

  紫山药,又名薯蓣和长芋,属薯蓣科,以其肥大的块根或圆柱状根供食用。块根中含有蛋白质1.5%,碳水化合物14.4%,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胆碱等,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薯蓣皂(天然的DHEA),内含有各种荷尔蒙基本物质,常吃紫山药有促进荷尔蒙合成的作用。紫山药比普通山药营养高20多倍,故其又被称为“紫人参”。紫山药的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都很高,所以常吃紫山药有益于皮肤保湿,还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另外,紫山药方便配菜,可用来烹制各种餐桌佳肴。

  据《本草纲目》记载,紫山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降低血压、血糖,抗衰益寿等,还有益于脾、肺、肾功能,是很好的食补材料,因此又被人们冠以“蔬菜之王”的美誉。

  紫山药的块茎肥大,单个块茎重500克左右,最大可以达到3000多克,可以说是山药家族中的大块头了。

  山药成熟后,往外挖是一项技术活,尤其白山药,一般要挖半米深的土,才能收获到山药,掌握不好很容易断开。而紫山药挖起来就简单多了,不用深挖,就可以收获一个完整的紫山药。

  667平方米(1亩)地可产2000多千克,产量比白山药增加500千克左右。

  虽然紫山药是五短身材,产量和白山药比却毫不逊色,自然受到紫山药种植户的欢迎。

  紫山药成本低,和种植白山药同样的管理,但每667平方米的收入却可达1万多元,高出普通白山药2000元,无疑比种白山药更合算。

  紫山药的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都很高,常吃紫山药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它还含有大量花青素,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帮助人体抵抗衰老。 

  紫山药的功效和营养价值:

  1.紫山药所含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只有红薯的一半左右,不含脂肪,蛋白质含量较红薯高。

  2.紫山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淀粉的分解产物糊精,糊精可以帮助消化,所以紫色山药是可以生吃的芋类食品。

  3.紫山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钾的含量较高;所含维生素种类和数量较少,不含维生素B12、维生素K、维生素P、维生素D,几乎不含胡萝卜素。

  4.紫山药的叶是胡萝卜素的极好来源,也是钙、铁、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

  5.紫山药含有淀粉糖化酶、淀粉酶等多种消化酶 。特别是它所含的能够分解淀粉的淀粉糖化酶,是萝卜中含量的3倍,胃胀时食用,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去除不适症状。

  6.紫山药具有很强黏度的物质基础是糖和蛋白质的复合体-一种被称为黏蛋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防止黏膜损伤,并且在胃蛋白酶 的作用下保护胃壁,预防胃溃疡 和胃炎。

  7.紫山药含有皂甙、胆碱等多种成分。皂甙能够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高血压和高血脂 等病症有改善作用。胆碱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的物质基础。

  紫山药种植技术:

  一、选较大块茎作种薯

    每年霜降后,采挖紫山药上市,售前用利刀切下带薯块50~100克的薯芽,连同50~150克的小块茎,收集后选一块墒情好的土地覆土15厘米保存,待来年开春时取出栽植。

    二、合理密植

    翌年雨水后,选择土层深厚、干燥疏松、排水性能良好(切忌水淹)的地块耕深30厘米,然后采用宽窄行的方式挖沟栽植,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50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栽植2000株。挖沟栽植时,先把沟内25厘米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磷肥50公斤、钾肥30公斤、尿素15公斤拌匀后施入沟中,稍加挖翻,使之与下层土混匀,盖上从沟中挖出的熟土5厘米,再栽植薯种,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回填沟内覆盖薯种12~15厘米,浇一遍水,即栽种完毕。

    三、搭“井”字架通风透光

    谷雨过后,紫山药的藤茎生长迅速,若任其自然生长,则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适时搭架。选用长3米、直径6~8厘米的木棍作架材,棍与棍之间株行距为2米×3.5米,每667平方米栽100根,棍尖端插入土中40厘米,在棍与棍之间离地面80厘米处拉一道铁丝相连,往上共拉三道铁丝,棍桩顶部平面拉成“井”字型铁丝网,为利于藤茎上架,在苗高40厘米时每株苗旁竖一根长1米的竹竿,用细绳或线把藤茎缚在竹竿上引其上架。此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架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危害,从而提高薯块产量。

    四、喷施多效唑促壮

    夏至至大暑期间,薯藤生长旺盛,此时喷施多效唑对藤蔓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新生侧枝减少,能使块茎增产15%以上。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0克兑水50公斤的溶液喷施。

    五、重施钾肥膨大块茎

    立秋至白露期间,是薯块形成和膨大时期,每667平方米分两次追施硫酸钾40公斤(每株每次10克,入土5厘米,每次间隔15天),然后选晴天下午每隔10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一次,共喷三次,到霜降时,地下的块茎已经充分成熟,即可陆续采收。

  相关新闻:养猪户种紫山药亩收过万

  对于生猪养殖来说,2014年是困难重重和极具考验的一年。在养猪业一片萧调之际,但也有一部分养殖户精打细算,通过不断摸索、日积月累学习来的养殖技术,提高生猪的养殖健康水平;同时,通过网络饲料降低养殖成本,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笔者就碰到这样一位养猪散户,他在2014年大部分养殖户保本微利或亏损的敏感时期,他还小赚了10多万元。

  三月中下旬蜀乡气温转暖,一年一度的春耕进入“最热”时节。3月14日,记者在双流县黄水镇文武社区见到,当地千余亩的粮油地里,村民们忙着翻土、播种,而在不远处的一片田地里,一些村民则干着别的“活计”。

  他们在田间埋设出一道道塑料管槽,再将泥土填入其中,到了4月份这些塑料管槽中就将栽下紫山药种子……“这是我们黄水镇乃至整个双流县首次试种紫山药。”据双流莱邦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袁建强介绍,按照一年一季的生产周期和估算的预期利润,到了今年11、12月份,成熟的紫山药可为当地村民带来亩均增收逾万元的收益。

  产业调整

  紫山药亩均增收逾万

  “以前我们主要种植的是小麦和水稻等粮油作物,去年社区专门成立了合作社,致力于产业调整,并在今年特别引种了这个紫山药。”袁建强告诉记者,文武社区常年发展粮油种植,但种植粮油作物往往只能 “保本”,如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拓展经济效益?

  去年5月,文武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莱邦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决定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社区内进行产业调整。今年,在确保了1400亩粮油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合作社试种了305亩紫山药。

  “选择种植紫山药,一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二是因为双流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宜种植该品种。”袁建强介绍说,不同于传统的山药品种,紫山药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所含的花青素、硒元素远高于普通的白山药;另外,双流气候温润,土壤母质也以黑砂土为主,土层较厚,特别适合紫山药的种植。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其良好的经济价值。”袁建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科学种植,紫山药的亩产可达到2000公斤/亩,按照当下紫山药均价10元/公斤-12元/公斤的收购价格,一亩紫山药的产值可达万余元,对照单一的粮食种植,每亩紫山药可助农增收逾万元。“今年我们是头年试种,明年我们计划将核心基地进一步拓展,带到农户种植,并回收农户的种植产品。”袁建强说。

  科学种植

  提高品相节省人力

  “既然是试种,我们采用了新型的栽培技术。”在种植现场,莱邦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生产经理李世洪告诉记者,不同于传统山药的竖着栽、竖着长,他们合作社种的紫山药是横着栽,横着长。

  “我们主要将山药种植在这些塑料浅生槽中,届时这些山药就可以定向生长了。”李世洪介绍说,通过这种“浅生槽定向栽培模式”,他们可以在定向槽中填充菌包式有机肥,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土壤板结,同时也提高了土壤的运肥能力,能有效提升山药产量。

  另外,由于这些山药都是定向生长在浅生槽中,所以将大大地方便采摘。“我们的浅生槽有1米长,10公分厚,山药成熟后都是‘躺’在里面的,待其成熟后只需用手轻轻一刨,便可将其挖出来,不仅方便采摘还有效减少了采摘过程中对山药造成损伤,从而提高其品相。”李世洪补充介绍,相比传统种植山药往往需要一米左右的土层厚度,采用这种新型栽培技术种植山药,土层厚度只需30厘米-40厘米,浅土栽培更加有利于山药的生长,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种植目的。

  “今年是试种,将来我们还会进一步加大对紫山药品种的开发力度,研发一些精深加工产品,从而提高我们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助农增收。”李世洪说。

  

小白嘴山药种植一亩地能赚1万元
山药种植 第二篇

  [每日农经]光滑的小白嘴山药更赚钱  ,又不长胖,最重要的是它的口感实在是太好了,甜甜的跟小蛋糕一样。

  袁冰给你介绍的是小白嘴山药最普遍的吃法,其实啊,它还可以和其它的食材搭配做出更多更好吃的菜品。

  消费者:主要还是这个口感香甜吧,细腻润滑。

  消费者:比平常的山药更面一点,更柔滑更软一点。

  消费者:味道特别单一,就是它的原汁原味嘛。

  消费者:这个稍微一煮,吃的时候有一种入口即化的那种感觉。

  小白嘴有营养,吃起来口感好,这只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的是它个头小,一根山药可以做成一盘菜,吃起来不会浪费;外观光滑,做的时候也便于清理,除了消费者喜欢它,经营者对它也是青睐有加,这也是因为它个头小,可以非常方便地装进包装盒里,适合贮藏和运输。这些优势使它成了赚钱的宝贝,整个安国市的种植面积到了5000亩,当地人对小白嘴也是格外照顾,整个种植过程,明明应该是躺在地上的枝叶,现在被小心地搭到了架子上。

  河北省安国市欣赋农民专业合作社 张路欣 理事长:以前没有这样的,以前都是趴着,但是趴着以后吧,它容易乱根,产量特别低,长这么长,后来多年的经验以后,人们架起来以后,透气性特别强,长得也长,产量基本上增加一半。现在的产量大概在5000斤左右吧。

  小白嘴山药亩产在5000斤左右,这比亩产2吨的麻山药低了很多,而且采收起来特别麻烦,光是挖沟就要花掉五六千元的人工成本。在以前还真是费力不讨好,不过现在呢,它的营养价值和小个儿的优势开始被人们认可,很多外国人也跑到产地来抢购,当地小白嘴平均价格已经连续3年保持每斤5元以上了,到了春节期间,山药里的淀粉会糖化,变得更好吃,价格又会涨一倍,如果是按有机产品的要求种出来的呢,价格会卖得更高。

  河北省安国市欣赋农民专业合作社 张路欣 理事长:农药什么的都不用了,都是有机种植的, 并且我申请了有机了,市场上卖5元一斤的,我的能卖9元1斤。

  联系电话:0312-3533333

山药种植技术
山药种植 第三篇

【山药概述】

山药别名:薯蓣、怀山药等。

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茎经去外皮干燥人药。具补脾胃、补肺益阴、固肾涩精等作用,主治体倦、食少或泄泻、虚劳咳嗽、肺虚咳喘、肾虚遗精等症。除药用外,还可食用。

山药主要生长栽培区域:主产河南省古怀庆府一带,现为焦作市辖区温县、武陟、沁阳、博爱等县。古称“怀山药”。自古以来河南山药最著名,畅销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山西太古也有较长栽培史。全国大部地区亦均有栽培。

【植物形态】

山药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根茎肉质肥厚,略呈圆柱形,最长可达lm,直径2~7cm,外皮灰黄色,生有须根。茎细长,通常紫色,有棱,光滑无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柄细长;叶腋间常生珠芽(俗称“山药豆”);叶片常呈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基部戟形,通常耳状三裂,中央裂片先端渐尖,两侧裂片成圆耳状;叶脉7,---,9条基出。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垂;花极小,黄绿色;雌花雄花均有花被6枚;雄花具雄蕊6枚;子房下位。蒴果有三棱,呈翅状,种子扁圆形,有阔翅。

【生物学特性】

山药对气候条件要求不甚严格,喜温暖、阳光充足的向阳、背风地段。对土壤要求严格,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pH在6.5~7.5的砂壤土或两合土中。喜稍湿润的环境、尤其苗期。但生长后期若雨水过多或长期积水,都会影响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忌连作。前茬不宜茄科作物,如烟草、茄子等。土质黏重、过砂或碱性强的不宜栽种。

4月下旬种植山药后,在平均气温达15~17℃条件下,10天左右出苗。5月幼苗生长迅速;6月地上部茎蔓发育成型,地下根开始生长;7月地下根快速生长并膨大,地上部开始开花;8月零余子在叶腋间长出,地下根继续长大;9月地下根部发育减慢,但养分转化使干物质量不断增加;10月逐渐停止生长,果实全部成熟,地上部枯萎。整个生长期在170天左右。

根茎作种称芦头(龙头),栽子一般只可连续使用3年,否则会发生品种退化,需用“山药豆”重新培育种栽才能使品种复壮。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山药为根茎直生的典型深根作物,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而向阳的地块。于秋末,前作物收获后即深耕达50cm,使土壤经冬风化。翌春解冻后,施撒腐熟的畜粪等基肥,亩施肥量2000~3000kg,再深翻30~35cm,耙细整平,扶埂作畦。

2.繁殖方法

(1)芦头繁殖:

每年秋末冬初收获山药时,选脖颈短(俗称芦头)、粗壮、无病虫害、芽头饱满的山药。将上部7~10cm长折下(下部加工人药),置室内通风处晾5~7天,或在Ft下略晒,使断面伤口愈合。贮于室内(或窖内)越冬。翌年4月取出,在准备好的地里按行距40cm、深6cm开沟,按株距30cm、顺沟平放芦头、芽头朝向一个方向,摆好芦头后,取开第二沟的土覆盖在第一沟上,依次进行。每亩约种栽5000株左右。

(2)珠芽繁殖:

每年秋季收获山药前,选收无病虫害、无损伤、个头较大的“山药豆”(珠芽)。用湿砂埋在室内(或窖内)过冬,防止受冻或受热。翌年4月取出,在已准备好的地里,按行距20cm、深3cm开沟,按株距15cm摆栽珠芽。栽后约15天可出苗。当年秋天根可长成棒槌形的小山药。因个头小,一般不加工成商品,仅留作翌年作种栽用,故又称“圆头栽”。“圆头栽”可原地越冬也可室(或窖)内砂藏越冬,翌春栽种,方法同芦头繁殖。

培育三分地的“圆头栽”,翌年可栽一亩地,虽然珠芽繁殖生产周期为2年,但因长期用芦头繁殖有退化现象,而用“圆头栽”作种的山药,生长旺盛,抗逆性强,产量和质量都有提高。所以主产地每年都要用珠芽培育出一部分“圆头栽”,以分步更新。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出苗后及时除杂草,8月以后,除草勿碰落珠芽。

(2)灌溉排水:

适时适量灌溉,是山药根部发育均匀、形态美观的重要条件,出苗期要有足够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小暑”至“秋分”期间要求水分均匀,不能干旱。土壤应保持含水量在15%左右。大雨后应及时排出积水。

(3)追肥:

追肥可用厩肥和饼肥,结合浇灌施用。

(4)设立支架:

为使地上部通风透光良好,加强光合作用及减少病虫害,应及时设立支架供茎蔓缠绕。

(5)防治病虫害

1)炭疽病:

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为害茎叶,受害部出现褐色略下陷小斑,有不规则轮纹,上生小黑点,雨季危害重。

防治方法:下种前将种栽用1:1:150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发病期喷50%退菌特800~10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

2)山药根结线虫病:

病原为线形动物门根结线虫属,主产地发现爪哇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两个种。一般在7月下旬以后发病,病株茎梢变黄,地下块根表面出现瘤状物,并呈疮痂状,后期块根往往腐烂。发病重的地块,减产64%以上。

防治方法:首先实施检疫,带病山药,禁止运往无病区繁殖;当病情发生时,及时拔出病株;选地应前茬以禾本科植物为好,如与小麦地、玉米地交替种植,就能预防根结线虫病发生。

3)褐斑病(俗称枯叶病):

在多雨、地涝的情况下易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生黄色或黄白色病斑,后期变淡褐色,严重时叶片萎缩或枯死。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冬季清理地内杂草,深翻土地,消灭越冬病菌。从6月下旬起,为预防发病,每隔7~10天喷一次1:l:200倍波尔多液,连喷2~3次,发病后,用65%代森锌500倍液,隔7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

4)根瘤病:受害后山药块根长有大小不等的许多小瘤,不能正常发育。影响产量与质量。此病主要是土壤传染,应避免在有根瘤病的土地上栽培,凡染有根瘤病的栽子,不宜再作种栽使用。

5)蛴螬:

在山药块根生长期中,咬伤根部,被害后块根长不大,加工刮皮后变成黄褐色,煮不烂,味变苦,干燥后坚硬如牛筋,因此叫“牛筋山药”,品质最坏。

防治方法:施肥时加入适量的黑矾,每亩4~Skg,翻人土中,还可用敌百虫90%原液制成1:10O倍的毒饵诱杀。

6)地老虎:

为害山药不太严重,但块根被咬食后,也会变成牛筋山药。防治办法同蛴螬。

山药种植

7)黑肉虫:

又名灰口布袋虫,是一种灰黑色的小肉虫,长2~2.3cm,7~9月常成群聚集在山药的叶背,吞食叶片,将全株大部分叶食去,为害很大,可用乐果乳剂毒杀。


4.选育良种

山药的品种较多,其中较好的品种有“菜山药”,这类品种地下根茎长,产量高,水分大,需6~7kg鲜根茎,加工1kg干山药;另一种是“铁杆山药”,外皮发黑,须根稀硬,产量略低,但水分少,粉性足,一般4~5kg鲜货加工lkg山药。另还有一种“太谷山药”,原产于山西太谷,皮粗,须根粗又稠,体粗大,产量高。

当种栽的山药,应在收山药时,选健壮、脖子粗短、芽头饱满和无病虫害的芦头(山药嘴)瓣下来,放在箔上晒,晚上盖严,防止受冻。晒3~4天,使水分蒸发,伤口愈合后,放人窖内保存。经常检查,防止霉烂。如无现成的窖,可在院内向阳处挖深与宽各65cm的坑,长短不限,坑底铺一层砂,把山药种栽平放坑内,放13cm高,盖一层砂,再放一层,再盖砂,放满后,上边盖一层草,覆土7cm。严寒时再覆土13cm,以冻不透为准,翌年临栽前取出做种栽。

【收获加工】

芦头栽种的,当年收获;珠芽繁殖的,第二年收挖。采收季节一般在10月下旬以后植物叶片枯落时。先收拣珠芽,每亩可收珠芽250500kg。再挖取块根,采挖时应顺行挖深45~65cm的沟,顺次将山药挖出,防止损伤。去净泥土,折下芦头贮藏作种,其余部分加工入药。

加工时,先将鲜根置清水浸泡一天,洗净,用竹刀刮除外皮,装入篓中熏硫磺。每1OOkg鲜根用硫磺约1kg,在密闭环境里点燃熏8~10小时,使水分外出,根体发软后日晒。晒至外皮稍干硬时,堆放闷润,再晒,反复几次直至全干。即为内销的“毛山药”。一般每亩收300~600kg。毛山药也可在鲜根刮去外皮时,切成片晒千。

出口外销者,为商品美观,通常加工成“光山药”。即将上述加工成的毛山药放清水中泡1~2天,取出稍晾,再用硫磺熏一次(方法同前)后日晒到出现白霜,用木板搓光搓润。放箔上日晒2小时后,装篓内返润1~2天,取出再搓,搓好后切成12~15cm或18~20cm的段,用刀刮去不平的突起,再搓一遍,此次要搓达圆、光,置箔上晒干。再用铜锣底打磨侧面,用铁挫挫平两端面。平均每亩产出成品药材约400kg。成品以质坚、色白、粉足、个大、干燥者为佳。

  

中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
山药种植 第四篇

中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及经济价值优势

3.1 我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

3.1.1 我国山药古代种植历史

我国有约2800年的山药利用历史,各类医药经典和古籍中,记载的薯蓣其实就是山药,而不是其它食用类薯蓣。

山药的正式记载,最早出自古代先秦地理名志《山海经》(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署预。”景山,指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境内的中条山高峰。历史上,我国北方栽培的薯蓣,实际只有山药一种,而非其它薯蓣种植物(孙启善,2001)。《图经本草》(公元1061年)记载:“今处处有之,春生苗,茎紫叶青,有三尖角,似牵牛更厚而光泽,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秋生实于叶间,状如铃,二月、八月采根山药;以‘北都、四明者最佳’。”北都即今天山西省会太原,四明即今天浙江省四明山。由此基本可以认为,太原是长山药的原产地,浙江四明山是圆山药的原产地(赵冰,2007)。

山药的食用,最早文献记载于《卫国志》:公元前734年,诸侯卫桓公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地区)出产的山药向周王室进贡。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或秦汉)将山药列为上品。不过当时的山药可能是野生的,还未进入人工栽培阶段。

山药的人工栽培,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西晋的《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之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公元533~544年)加以引用,但列于“非中国物产者”卷中,说明当时在今天的华北、西北地区还未有人工栽培。唐末《四时纂要》(成书于唐末,或唐末至五代初),该书引用道士王旻的《山居要术》(成书于8世纪中期)中的“种署预法”,详细记载了山药用种薯切段栽培及制粉的过程。由此可见,我国山药人工驯化栽培应该始于南方,隋唐之后北方开始有人工栽培。同时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山药人工栽培的国家,有约1700年的历史。

宋代以后,我国山药种植范围日趋广泛。《图经本草》明确记载了山药种植地区:“近汴洛人种之极有息”。之后,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山药“今齐鲁之间尤多”,又记载山东、江南种薯法。由此推论,宋代,我国山药主要种植在河南山药种植

地区。到了明代,山东、江南等地山药也广有种植,且栽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清代中后期以后,各省均有山药种植,但是分布零星,面积有限。

3.1.2 我国山药现代种植历史

20世纪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粮食自给自足和科研力度的加大,山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基本分为以下4个阶段(图1):

3.1.2.1 发展起步期:1950~1977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药被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主要由河南省种植,由中国药材公司对全国的生产、收购、销售和出口实行统一管理。1956~1961年,全国粮食歉收,山药生产发展缓慢,种植面积不大,全国常年种植面积约1400 hm2,主要由河南省调出,供应全国并出口,供需偏紧,市场紧俏。

1962~1969年,全国山药产区扩大,广西、广东等几个省开始发展,到1969年底全国种植面积增加到约3000 hm2,产量大幅度上升,年平均产量比50年代末增加100%以上。其中广西、广东两省的收购量占全国的70%左右,成为商品山药的主要来源;湖南、福建、陕西等省区做到了自给有余。8年间全国累计收购约3.2万t,销售约2万t,库存约1.2万t,市场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

1970~1977年,由于前一时期全国山药库存量很大,各产区本着以需定产的原则,调整生产布局,减少了种植面积,商品收购量有所下降。全国种植总面积保持在2700 hm2左右,年总产量3000~5000 t。同时开展综合利用,积极扩大销路,使库存得以缓解,全国山药产销逐渐趋于平衡。

3.1.2.2 稳定发展期:1978~1990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全面推行生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和自主性,山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由于加强了田间管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978~1980年,全国种植面积上升到约4000 hm2,三年累计收购2.5万t,累计销售1.7万t左右,库存0.8万t,再次出现了产大于销。

山药种植

1980~1990年,山药的生产逐渐摆脱了国家调控的影响,改由市场自主调节产销。但受国家“粮食为纲”农业政策的影响,各省重点发展粮、棉、油料作物,山药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不大,产销比较平稳,能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需要。

3.1.2.3 第一次快速发展期:1991~2000年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种植面积约4500 hm2,年平均产量约13800t。1992 ~

1993年价格跌至谷底,光山药4~5元/kg,毛山药2.5~3.5元/kg(全国平均价,下同),造成了全国范围的减产(解让,1994)。1995~1996年,山药市场货源紧缺,价格反弹,毛山药平均价格维持在4元/kg以上,甚至一度涨到6元/kg。各主产区农户纷纷扩大栽培面积,山东、湖北、河南、江苏4个省(区)种植面积相继达到8000 hm2,并且形成了几个著名的产地,如河北蠡县、广西桂平、河南焦作、江苏丰县、山西祁太平地区等。全国种植总面积达到约5万hm2。

这一时期,山药的销售方向和市场范围均有所突破。从销售方向上看,以鲜山药作蔬菜的销量增长缓慢,比例开始有所下降,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是用于食品工业原料和药用,年增长率均约20%(药文,1997),尤其是1994年以后香港、台湾等地客商收购量增加很大。20世纪末,受98年洪水的影响,长江流域的山药产区产量减少,但前两年库存较多,山药市场价格平稳。

3.1.2.4 第二次快速发展期:2001~现在

21世纪初,全国山药市场价格平稳,市场需求稳定,全国种植面积稳步上升。山东、湖北、河南、山西、广西、江苏、河北7个省(区)种植面积相继超过1万hm2。2003~2004年,山药价格高位运行,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部分农户每667 m2收入可达在万元左右,经济效益远超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造成2005~2006年全国山药种植呈现“大跃进”的形势,种植面积高速扩张,并涌现出许多新兴种植地区。河南、山东、河北、广西四个主产省(区)的种植面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如河南6万hm2,山东5.5万hm2,河北2.5万hm2,广西4万hm2。

产量的剧增造成2007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暴跌,市场滞销。2007年全国山药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平均减幅约50%,其中主产区之一的河北省种植面积减少80%以上。2008年,市场供需偏紧,价格反弹,涨势持续到2010年。2010年上半年,毛山药和光山药的价格分别由2009年的13~18元/kg和28~34元/kg暴涨到35~42元/kg和48~70元/kg,涨幅分别达到了148.4%和90.3%,创下历史新高,很多农户每667 m2净收益达到5000元以上(丁立威,2010)。全国种植面积开始恢复。

2010年冬季全国市场价格相继出现明显下跌,2011年迎来“严冬”期,市场低迷,价格低位徘徊,部分产区出现滞销,如江西省瑞昌市,鲜山药价格由

2010年冬季的约20元/kg跌至10元/kg左右,下跌约50%。广西桂林、桂平产区鲜山药价格均由2010年的2.5元/kg下跌到2元/kg以下,部分产区甚至不到

1.5元/kg。河南焦作地区鲜怀山药价格由2010年的约10元/kg下跌到5元/左右。 3.2 山药的经济价值和优势

山药的适应性很强,主要种植土壤为砂壤土的旱地,也可种植在丘陵坡地的朝阳面,不与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争地。中等肥力的耕地,每667 m2产量2000~4000 kg,高产田可达5000~7000 kg。山药栽培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我国除了西藏地区,其它各个省区都有种植。近年来价格虽然有起伏,但基本保持在2~3元/kg以上。种植经验丰富、管理技术高的农户,每667 m2耕地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单位面积平均收益超过如玉米、甘蔗等经济作物,比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高出3~5倍(表1)。

此外,山药的食用块茎生长在地下,与农药和其他污染物接触少,有利于进行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生产。山药具有很高的商品率,市场销售周期7~8月,可储存10月左右,比一般的绿叶和瓜类蔬菜的可储藏期长很多。运输方便,我国蔬菜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损耗率是25%~30%,相对来说山药的损耗率要低很多(李崇光,2010)。

山药含有淀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山药多糖、皂苷等具有医疗价值的成分,除了鲜食外,还具有巨大的食用加工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结合山药的药理作用和食用性质,进行初加工,开发了多种山药食品,如山药饮料、果冻、罐头、软糖、食醋、各种面点、保健豆腐等。山药制成粉剂还可广泛添加于各种奶粉、营养麦片、麦乳精等冲调食品中。2000年后,对山药富含的药用物质成分和提取方法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证明,山药所含的多糖、皂苷、植酸、尿囊素、黏液蛋白和止杈素等多种药用物质,可以有效地调节或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和促进肠胃功能、抗衰老、调节和降低血脂、预防肿瘤,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是山药深加工产品的方向。

几种不同方式种植山药
山药种植 第五篇

普通方式种植山药,容易出现多毛、表皮粗糙、弯曲和分杈等现象,严重影响山药的产量和商品性。而采用塑料套管栽培山药,不仅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山药的商品性,而且山药伤损数量大幅度减少,同时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省工省时、收获方便和一次投资可多次使用等优点。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种植前的准备

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和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沙壤土地块栽培山药。

2、选择适宜品种 选择丰产抗病、形状和表皮特征优良的长柱形山药品种,其块茎长度在1米以上。常用的品种有:细毛长山药、嘉祥长山药、沛县长山药等。

3、加工塑料套管 选用内径6~7厘米的硬塑料管,用手锯锯成长1米的小段,并纵剖一刀,将管分为两半,然后在塑料管的一端距端口20厘米处向端口斜切,将端口切成半圆形。再于塑料管的另一端至中间部位,用手钻或电钻打孔,孔径为1厘米,间距3厘米,每排6个孔,共4排。这样加工成的塑料套管可以使用6~8年。 4、挖沟埋套管 一般在4月份土壤解冻后,挖山药沟,沟宽30~40厘米,深50~60厘米,间距60厘米。挖时要分层取土,以便回填。填平沟底,将塑料套管按30厘米间距均匀摆放,使切口一端向上,再回填土层15厘米厚,边踏实,边把塑料套管按60°角的斜度排成一排,上端平齐,高出地面10厘米。然后再回填土层10~15厘米,踏实后填入一半熟土不要踏踩,之后每667米山药种植

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000公斤,把施入的有机肥和土混匀后,再用熟土把山药沟填平。

5、整畦做标记 每两行山药做一个平畦,畦宽1.4~1.5米。做畦前,每667米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深翻后整平畦面。在畦的两端、塑料套管的行线上做标记,以便播种时查找塑料套管。

二、制备种薯

1、山药种薯制备首先使用山药豆制备一次种薯,然后连续3年左右使用山药段子作为种薯,可有效防止山药种薯的退化。

2、使用秋季收获的山药豆气生茎,按株距3厘米播种,翌年秋天可收获长20~30厘米的山药块茎,用整个块茎做种薯。 3、山药段子是山药块茎上端有芽的节,是在收获山药时从块茎上截取的,长20厘米,重50克左右。播前晒晾,以便使伤口愈合,然后层积存放,存放时要注意防冻。

三、适期播种

1、选种 要求种薯色泽鲜艳,顶芽饱满,块茎粗壮,瘤稀,根少,无病虫害,不腐烂,未受冻,重150克左右。用山药段子播种要求其直径在3厘米以上,长度为15~20厘米。

2、催芽 播种前15~20天,取出层积存放的山药段子,放在25~28℃的环境中培沙3~5厘米催芽。催芽时可使用阳畦或小拱棚,阳畦或小拱棚要始终密闭保温。当山药幼芽从沙中露出时即可播种。

3、播期 山药不耐霜冻,因此播种时期要以终霜后为宜,山东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

4、播种 先用锄头沿标记行开沟,沟深8~10厘米,找到塑料套管,再将种薯水平摆放在塑料套管切口的上方,然后浇水,水渗完后,先把湿土覆盖在种薯上,再覆盖一层干土,等水浸润透干土后,再用干土把种植沟覆平。

四、种植后的管理要点山药种植

l、中耕 中耕不仅可以保墒,同时可以提高地温,促进山药出土。播种后要及时中耕1~2次,出土后为防止滋生杂草,仍要进行2~3次浅中耕。中耕时,距离山药近的地方要浅,离山药远的地方要深。随着山药的长大,中耕时宜远离山药。

2、搭架 当山药茎蔓长至30厘米长时,要搭“人”字架,架高1.5~2.0米,并且要牢固,以防被风吹倒。要及时引蔓上架,一般不摘除侧枝,但要及时摘除不作留种用的气生茎,因为气生茎数量过多会影响山药块茎的膨大。

3、浇水 当山药茎蔓长到1米左右时浇第一次水。此次浇水不宜过早,否则会延缓根系生长。水量宜小,不宜大水漫灌。7~10天后浇第二次水,水量可大些。以后的浇水要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当主蔓长到架顶,植株底部开始产生侧枝时,要保持土壤湿润。

4、追肥 一般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浇水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尿素10公斤。在山药豆开始膨大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在山药豆长成,有的山药豆

山药种植

开始脱落时进行第三次追肥,每667米2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

5、防病治虫 山药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茎腐病和根结线虫病。防治炭疽病和叶斑病可选用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用75%百菌清600倍液灌根防治茎腐病;防治根结线虫病时,可以使用30%克菌丹,每667米2用量为1公斤,播种前混入土壤中消毒。虫害主要有菜叶蜂和沟金针虫等,防治菜叶蜂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沟金针虫用辛硫磷800倍液灌根。

五、及时收获

10月下旬,地上部茎叶枯死时采收。收获时,先清除支架和茎蔓,自山药沟的一侧挖土,直到塑料套管全部露出,把山药和塑料套管一起取下,打开塑料套管取出山药即可。

1、选好优良品种,生产高品质的山药,宜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肥水、产量高、品质好、耐贮存的镇平山药、粗牛腿山药、农大长山药1号、农大扁山药1号、农大无架山药、日本白山药、田园佳山药、花籽山药、日本大和芋等新品种。

山药种植

2、选好田块,种植山药,应该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忌盐碱和粘土地,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至少1--1.2m土层内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

观,对品质也有影响。山药极忌连作,尤其重沟种植,易引起严重病害,并会因土壤养分失调而减产。据调查,连作两年,减产30%以上,连作3年减产40%~50%。

3、施肥挖沟,土壤深翻35—45厘米,深翻土地时,要先将上面20—30厘米的表土层翻在一边,再继续深翻至35—45厘米,切忌翻乱土层。土地深翻后,就形成了栽培沟,可将基肥施入栽培沟内。基肥一般亩施过磷酸钙50千克、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草木灰200—300千克,硫酸钾50千克。施肥时可先将栽植沟底部填上原来翻上来的表土,厚度为15厘米,再把基肥施于土层之上,最后再覆土15厘米。

4、种苗的制备,种苗制备方法有3种:一是使用山药栽子,取块茎有芽的一节,长约20--40cm;二是使用山药段子,将块茎按8--10cm分切成段;三是使用山药零余子。用山药块茎作种苗是比较先进的栽培方法,既解决山药块茎数量不够,且产量高,又能防治品种退化。分切山药段子,一般栽种时边切边种,两端切口处粘一层草木灰和石灰,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或用300倍液多菌灵药液浸泡1--2min,晾干后即可播种。

5、种植方法,山药的种植,因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一般要求地表5cm地温稳定超过9--10℃即可种植。有条件的也可使用地膜覆盖。一般的方法是:山药沟浇透水后,将种苗纵向平放在预先准备好的10cm深的深畦中央,株距25cm左右,亩密度为4000--4500株。

山药种植技术
山药种植 第六篇

山药种植成本效益分析
山药种植 第七篇

江苏省不同类型淮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

史新敏,周志林,唐忠厚,孙 健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121)

摘要:2010年通过对江苏省3大类型淮山药种植地区不同耕作模式的深入调查,逐项分析了不同类型淮山药种植的生产成本、平均产量、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等情况,经统计得出我省淮山药种植的产出与投入比值均在2.0左右,作者分析认为淮山药种植是我省苏北和苏中地区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好项目之一。

关键词:江苏省;淮山药;生产成本;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307.11 文献标志码:A

淮山药(Dioscorea opposite Thunb)属于薯蓣科薯蓣属,是1年生或多年生缠

[1]绕性草本植物。2010年江苏省淮山药种植面积约为1.3万hm2,其中苏北5市

(徐、淮、盐、连、宿)淮山药种植面积约为1.1万hm2,占江苏省淮山药种植总面积的85%,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穿境而过的丰县、沛县、铜山、宿迁等黄泛冲积平原和滨海、灌南、射阳的沿海淤积平原[2]。与去年相比集中连片面积增加较大,但总面积相对稳定,主要受淮山药栽培所需的土壤条件和投资成本过大的限制,集中连片地区多为苏南或浙商非农公司外来资本运作。

我省淮山药主栽地方品种为丰县水山药、九斤黄、日本大和长芋、麻山药、铁棍山药、淮山药、无架双胞和少量的徐农紫药等,主要栽培模式有人工挖沟栽培、机械开沟栽培和机械起垄栽培3种模式[3]。机械打洞栽培和套管定向栽培2种模式仅为试验、示范性质,面积极小,部分淮山药主产县(市)有抗重茬栽培模式,但均为区域化或淮山药大户专业化种植。无论3种模式的哪一种栽培模式,收获仍以人工收获为主,仅有苏中部分地区是高压水枪冲击收获。

1 江苏省长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

淮山药块茎平均长≥150cm、直径≥5cm的类型为长山药,江苏省长山药有丰县水山药、九斤黄、日本大和长芋等,集中分布在丰县、沛县、铜山、宿迁等黄河故道狭长的高亢地区。根据2010年整体长山药长势和收获期多点测产结果估算,长山药鲜薯产量为60~90t/hm2,按11月份长山药市场价格计算,纯收益为12~21万元/ hm2,产出/投入值为1.5~2.2。因此,作者分析认为长山药种植应是徐州、连云港、宿迁等苏北3市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好项目之一。 下面我们以长山药代表品种九斤黄为例,进行了长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表1)。

表1 长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表

2 江苏省短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

淮山药块茎平均长为50~150cm、直径为3~5cm的类型为短山药,江苏省短山药有麻山药、铁棍山药、淮山药和无架双胞等,集中分布在丰县、沛县、铜山、宿迁等黄河故道的低洼地区和海门、启东、泰兴的沿江地区。根据2010年整体

短山药长势和收获期多点测产结果估算,短山药鲜薯产量为22.5~37.5 t/hm2,按11月份短山药市场价格计算,纯收益为9~15万元/ hm2,产出/投入值为1.5~

2.1。因此,作者分析认为短山药种植应是苏北、苏中8市部分适宜地区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好项目之一。 下面我们以短山药代表品种无架双胞为例,进行了短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表2)。 表2 短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表

3 江苏省块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

徐农紫药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07年引进、筛选[4],并对其进行脱毒提纯复壮的一种淮山药新品种,因其肉质为紫色而得名,是淮山药中的一个特色品种[5]。块茎长为25~35cm、直径为6~8cm,与长纺锤型甘薯薯块相仿,我们称这种类型为块山药。徐农紫药拼弃了普通淮山药传统的挖沟或机械化开沟的栽培方式,改变了挖深沟严重破坏土壤耕作层的栽培制度,也避免了夏季多雨时塌辙沟的现象;同时打破了普通淮山药栽培对土壤的严格要求,拓宽了淮山药栽培的土壤类型,扩大了淮山药栽培范围,在我省沙性或黏性土均可大面积推广

[6]。根据2010年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4个示范区徐农紫药整体长势和收获期多点测产结果估算,块山药鲜薯产量为22.5~30t/hm2,按11月份块山药市场价格计算,纯收益为9~13.5万元/ hm2,产出/投入值为2.1~2.3。因此,作者分析认为徐农紫药种植应是全省大部分山药主产区、特菜区及城郊保护地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好项目之一。 下面我们以徐农紫药为例,进行了块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表3)。

表3 块山药种植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表

4 江苏省淮山药不同种植耕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针对淮山药结薯向地性和需要土壤疏松环境的特点,为改变传统种植和采收均需要深挖沟、费工费时的缺点,着力调研了江苏省淮山药轻便省力、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种植技术,并集中对淮山药开沟松土起垄(或打洞)、人工播种、人工(或半机械化)收获的3样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表4)。从表4中可以得出人工挖沟传统种植的成本最高,为2.60~3.23万元/hm2;而套管定向浅生种植的成本最低,为0.59~0.80万元/hm2,但套管一次性投资偏高;机械松土起垄(或打洞)种植的成本适中,为1.32~1.88万元/hm2,且能进行大面积淮山药的机械化轻简栽培,是我省淮山药种植耕作模式的发展方向。

表4 淮山药不同种植模式的3样成本分析表

北方山药横向种植技术
山药种植 第八篇

北方山药定向栽培技术探讨

山药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是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拥有庞大的市场。传统的山药种植技术水平低、费时、费工、产量低、商品性差。为了改进传统种植栽培模式的不足之处,我们需要引进南方已经成型的淮山定向种植槽栽培技术,该技术在广州多个镇、街广泛推广,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要模仿这种技术在北方种植中国北方山药,以达到高产高效、高附加值的目的。

一、定向栽培技术简介

(一)特点和优势

山药定向栽培技术是根据山药的生长特性,通过套管的物理诱导作用,使山药在全生育期内水平横向生长,从而达到省时、省工和增产的创新种植栽培技术。定向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的束缚,不仅简化了采收时的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山药的产量和商品率,从根本上提高种植山药的经济效益。

(二)工序和具体操作

1.种薯的选育和种苗的处理

山药种薯应选择代表品种特性,无病虫害的块茎。选育时,选择带有较多顶芽的上端块茎做种块,更能保证出苗均匀、整齐。筛选时,按头部、中间、尾部及山药大小分别分级和分堆催芽。

种苗处理一般方法为晒种:切块后的种块先经晒种,晒种程度为伤口向内萎缩;其次是种薯切块后,将种块切口沾上石灰粉,直接催芽或播种。

种薯适宜发芽温度为25℃左右,方法为温床催芽:将薯块直接铺在铲平的畦面上,铺约15cm 厚的高度,用细土覆盖约5-10cm厚即可。温度不够时可用小拱棚覆膜。

2.定植步骤

应用定向栽培技术的淮山在定植时要求应用套管,套管可选择PVC塑料管、一般塑料管或物制专用塑料管,规格是宽约12—15cm,长约100—150cm。我们这里选用南方已经成型的透明塑料种植槽。

定植时间根据区域性、气候性,适时安排播种时间,山东种植时间以清明前后为宜。

定植前先将套管放入已挖好的畦面沟里,沟头深约10cm,沟尾深约30cm,使套管保持一定斜度,管尾不宜漏出或超过沟底,在离管头中部3—5cm处放约5cm 厚的细土,然后点种,盖5cm厚细土,套管内填满细沙或基质,砂质土、砂壤土可直接回填,然后于畦面盖普通薄膜或稻草等覆盖物,以达到除草、保湿、保土作用。定植按株距20 cm,亩植规格约2500株左右,合理密植。

3.田间管理

搭架:种植后至破土期(即出苗到芽条高约3cm左右)为最佳插竹上架时间,搭架可采用单畦“人”字架,尽量多采光。

整枝:留一条粗壮的芽条,其余的芽条剪除;在茎蔓生长期时,及时打掉主蔓侧枝(蔓长150cm以下侧蔓)。

培土:套管处土层的深厚程度直接影响到山药长势。到山药长到一定程度时,及时揭膜培厚土(或直接培到稻草上)、淋水。

灌溉:山药根茎生长时期是灌溉的最关键时期,要求保持土壤湿润,能利于山药块茎伸长。

4.施肥

基肥的施用时期一般选择在安装套管后,均匀散在套管内,注意与山药保持10 cm左右的距离,亩施用量是鸡粪300公斤+磷肥30公斤+菇糠1.5立方米(约650公斤)+EM菌1公斤。这里我们可以选择某些薄的有机肥料。

追肥的施用分别在山药苗期、茎蔓生长期、块茎生长期各进行一次。植后60天,施放第一次攻苗肥,亩施用量是复合肥(20—5—20)10公斤;从第一次施肥至苗高50cm左右,施放第二次追肥,亩施用量是复合肥(20—5—20)10公斤 ,拌匀后施,并覆土;块茎蔓尾部变小,叶色转变,即种后90天左右,开始转入块茎生长期,薯长约5—10cm

时,施放第三次追肥,即攻薯肥,亩施用量是复合肥(20—5—20)20公斤+钾肥10公斤。

5.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炭疽病等。褐斑病的防治以避免行间密闭高温、注意排涝为主,在发病初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克兑水600—800倍喷施,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及藤茎,防治方法以实行轮作,及时消除病残体为主,在发病初期亩用25%咪鲜胺50毫升兑水75公斤喷施,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虫害主要有金龟子、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治方法主要是在定植和培土时亩撒施4公斤3%辛硫磷颗粒剂,降低地下害虫的为害率。

二、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南方山药种植技术,估计横向种植槽技术能够对山药的产量有增幅。估计某些常见品种的山药品种能够达到5000斤每亩,根据综合效益,一亩地需要种植槽1200元左右,化肥1000元左右,填充物200元左右,农药500元左右,山药种苗1200元左右,其他种植成本 500元左右,亩产生效益1.5万元以上。

对于某些散户来说,这样的效益能够达到他们的要求,如果采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可以发展一部分。另外其他的一些高科技和新型的农业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采取阳

光乔种植体系,我们还可以带领很多农民致富,形成一种合作社形式的全国连锁模式,带动规模农业的发展。还有很多别的农业项目,可以探讨的资源比较多,将来应该形成一种全方位的农业领域的农业服务外包,带动有一百亩土地或者更多土地的所有者来进行加盟,利用土地做文章,将来形成一种长期和短期收益相结合的模式,用短期的收益来养活长期的收益。未来中国农业的大规模化、资金化、专业化必将成为必然。中国农业将来大有发展。

山药栽培
山药种植 第九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minchuangye/17912.html

《山药种植 紫山药种植成本低,一亩收入可过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