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

农民致富 邹建明回乡创业,带5万农民致富

|

【www.dagaqi.com--农民创业】

邹建明回乡创业,带5万农民致富
农民致富 第一篇

  小流浪汉变销售王牌,年入100万

  邹建明出生在广东连州市九陂镇。他1岁多的时候父母生病去世,该县深冲村的一位好心人收养了他。邹建明15岁的时候,有一天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回到家又被养父揍了一顿。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邹建明流浪了一个多星期。有一天他偷偷爬上路边的一辆大卡车,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到了佛山,路边是一家肥料厂。老板收留了他。

  邹建明在厂里做杂活。过了几年,老板培养他当货车司机。由于经常外出送货,他渐渐和销售人员熟悉起来。1999年的一天,一个叫欧阳建辉的销售员对他说,公司的肥料卖不出去,老板正为此发愁。邹建明觉得自己应该想办法卖肥料,报答老板。

  有一天,邹建明拉着一大卡车复合肥到佛山附近的一个村子去卖,可无人问津。这时他听到村民唠叨:萝卜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在地里。看到大量积压的萝卜,邹建明突然想到一个销售肥料的好办法。他跟村民说,自己能帮他们卖萝卜,价钱还非常高,但条件是对方要买他的肥料。

  邹建明为何敢在村民面前夸下海口呢?原来,他在送肥料的时候发现,佛山市周围新建了几家大型食品加工厂。这些企业都在寻找便宜的原材料。

  邹建明联系上几位厂商马上到田间地头收购村民积压的萝卜等农产品,又把成批的肥料卖给村民。2003年,厂里所有销售员一个月的业绩加起来就几百万元,而邹建明一个月的业绩就有1000多万元。不分淡季旺季,他一年四季稳定销售肥料。这一年他销售2万多吨肥料,成了肥料厂的销售冠军。

  没什么文化的邹建明凭着一副热心肠和一股干劲,成了肥料厂的“营销王牌”。2004年,他被老板提拔为销售部经理。公司给他配了专车、专用办公室。这一年,他的工资加销售提成达100多万元。

  拿到那么多钱,邹建明感觉像做梦一样。从小流浪汉变成百万富翁,这是他离家出走以来最得意的一件事!

  辞职回乡创业,扎根土地一炮打响

  随着企业越做越大,2006年初,邹建明又摇身一变成了公司的副总,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辉煌。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2007年他选择了离开,另起炉灶开创自己的事业。

  此后,邹建明做起了真正的农产品经纪人。他到佛山及其周边地区组织大批原料,转手卖给食品加工厂赚取中间差价。短短两年下来,他赚了3000多万元,并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通过老板朋友们的相互介绍,他成了业内赫赫有名的原料供应商。很多大型食品厂都是邹建明的客户,他与它们有着很好的业务关系。

  此时,邹建明离开家乡已20多年。他回想往事,越来越悔恨自己当年的冲动,想家的时候就偷偷地哭。他迫切想回去报答养父母的哺育之恩。“其实不管在外面多么风光,我对家乡那片土地还是挺留恋的。听老爸叫我一声儿子,那该多开心!”

  2008年5月,邹建明终于鼓起勇气,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了那个养育他的小村庄。可是,养父母已经去世多年,一个妹妹远嫁他乡杏无音信……本来打算回家团圆的他,再也没有机会向爸妈赔罪了。

  邹建明回来晚了!他当年的冲动铸成了无法弥补的大错。时隔20多年,村里一切都变了,但还有一些乡亲生活贫穷。看着受苦的乡亲,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邹建明发现当地村民以种菜为主,但由于位置比较偏僻,产量高却卖不出好价钱。这正好是邹建明熟悉的行业。他有市场和信息,完全能够在家乡干一番事业,同时带动乡亲们增收创富。2008年底,邹建明投资2000多万元,在家乡建起一个占地50亩的食品加工厂,专门收购乡亲们的农产品。

  邹建明之所以敢拿这么多钱投资建厂,就是看准了家乡的资源。萝卜、玉米等是当地传统作物,全镇每年有2万多亩地种植这些农产品,总产量达6万多吨。

  加工厂建成后,邹建明向乡亲们宣布,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可以到他厂里当工人挣钱。他不仅开出高工资,还给工人买养老保险。

  2009年5月,就在邹建明打算开始大规模收购原料的时候,传来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当地电视台报道,今年萝卜特大丰收却没人收购,到处都能看到一堆堆被扔掉的萝卜,老百姓都受“灾”了!当时萝卜价格一直下跌到0.1元/公斤都没人要。邹建明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决定:拿出公司所有流动资金1000多万元,以0.7元/公斤收购萝卜。这个价格是市场价格的7倍,员工都认为他脑子里一定有哪根弦搭错了。

  员工都劝邹建明不要去收购,一方面他们认为划不来,另一方面他们怕发不出工资。可邹建明觉得收购太少很不过瘾。在外经商多年,他完全能理解员工们的顾虑,但他心里有底。周围十里八村的农户都把萝卜卖给邹建明,他的一系列举动深得人心。连州市九陂镇种植大户张火亮非常感激地说:“幸亏有了这家公司,要不亏损大了!”事实证明,这个疯狂的举动为他日后实现亿万财富的大跨越奠定了重要基础。

  那么,邹建明为何会有如此底气呢?原来,一次与韩国商人聊天,邹建明得知韩国泡菜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蔬菜原料。其所需大白菜和萝卜等主要依赖我国山东市场。但山东位处北方,有漫长的冬季,一年只有几个月可以种植蔬菜,产量远远无法满足韩国泡菜业的需求。凭着灵敏的商业嗅觉,邹建明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商机。

  短短几天时间,一万多吨萝卜全部归仓。接下来,邹建明吩咐员工,一半萝卜留着不动,剩下的一半开足马力加工。邹建明把5000多吨鲜货全部加工成了萝卜干,包装好以后直接卖给韩国公司,价格是每吨1.2万元,生产一吨有2000多元利润。一个月后,萝卜干销售一空。这时,正如邹建明事先所料,因加工用量较大,鲜萝卜很快成了市场上短缺的俏货,价格从1元/公斤一路飙升到1.6元/公斤。邹建明立刻组织大家把囤积的5000多吨鲜萝卜拉到市场上出售,一个星期就卖光了。由于邹建明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仅仅一个多月时间,他就轻松赚了2000多万元,漂亮地打赢了在家乡创业的第一场战役!

  引进“洋种”赚“洋钱”,带领5万农民致富

  除组织和加工农产品出口韩国外,2010年3月,邹建明又实行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从韩国引进一种被称为“水果甜玉米”的低矮农作物,每亩产量比传统玉米高出500公斤。邹建明凭自己的信用,很快就组织农户种了500多亩。不料一个半月后的一天,突然有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告诉邹建明,地里的水果甜玉米被人拔了100多亩。他跑到地里,一帮人立刻将他围住,愤怒地骂他是骗子!

  长得好好的农作物怎么就拔了呢?原来,都是品种惹的祸。这种名为“NFDHJ”的洋玩意,长到当地传统玉米苗三分之一的高度就开花了,人们认为邹建明提供的是假种子。

  面对村民的误解,邹建明一时哭笑不得。他解释说,传统玉米高度能达到1.8米,而这个品种顶多长到0.8米,长到0.5米就开花。邹建明当场承诺,如果这个新品种出了问题,所有损失工厂承担。他希望大家相信自己,平时及时除草浇水精心管理。半个多月后,看到种植基地的甜玉米纷纷结果,村民终于相信了邹建明的话。就这样,在他的带动下,连州地区的韩国甜玉米种植面积一下扩大到2万多亩。

  2011年底,邹建明一共在当地收购了5000多吨这种水果玉米。这种玉米不用煮、不用蒸,拿起来就可以像水果一样生食。它不仅水分多,吃起来味道甘甜,而且富含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含量更是苹果、梨等常见水果的数倍,营养价值很高。邹建明将水果玉米加工成玉米段、玉米粒、玉米罐头、玉米饮料等产品,大部分出口到韩国和日本,部分专门供应广州、珠海、深圳等地的高档餐厅和大酒店。这一年,邹建明的加工厂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

  那么农民种植这些洋玩意收益到底如何呢?邹建明的公司与他们签订的收购价是每吨3000元,是传统玉米价格的2倍多。而且这种玉米产量很高,对当地人来说无疑是个创富好项目。

  由于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茂盛,周围无污染,生态环境很好,再加上种植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属绿色食品,受到市场的青睐。2012年,仅韩国客户的订单已高达2万多吨。最保守估计,今年邹建明创造的纯利润会超过8000万元。连州市农业局局长严世志说,邹建明的公司为当地打造了一艘农产品加工“航母”,使2万多农民从中收益。

  如今,邹建明的个人总资产已达到1.5亿元。他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延伸农业加工链条,在5年内将公司办成在粤、湘、桂地区数一数二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至少5万户农民致富

  

围绕特色产业 带动农民致富
农民致富 第二篇

围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阳城县横河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横河镇位于阳城县西南,距县城48公里。属历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有耕地1.2万亩、林地23.18万亩,环境与气候的优势,让横河镇特别适宜动物、植物生长。优质的核桃、木耳、金针、花椒、野生猴头、灵芝、松子以及各种中药材,是大自然的馈赠。该镇是阳城县核桃的主产区,现有核桃树近5万株,阳城县横河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由横河供销社领办,于2006年9月成立了阳城县横河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00户,注册资金50万元,合作社社员种植核桃500亩,收购辐射1000亩,带动农户500多户。选收购的核桃以老品种核桃为主,具有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特点,销往太原、清徐、洛阳、郑州等地方。 2015年销售总额达到100万元,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二、主要做法

(一)顺应市场发展,创建合作社。 近几年,种植核桃已成为横河农民发家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快速致富项目和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是,由于受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零星分散的核桃种植和销售势单力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难以规避市场风险。同时,种植和销售也存有一

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个体种植,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不力、核桃品质无法大幅度提高;随着大面积的核桃树陆续进入盛果期,每年会有几百万斤核桃成熟,这么多的核桃销路怎么办?“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横河供销社筹划起核桃的销路。如何制订发展远景和计划,开拓市场,通过市场调研并很快成立了“阳城县横河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大家的力量,集思广益开发市场,形成合力加大发展后劲。供销社先后筹资20万元采购核桃脱皮机、清洗机、烘干炉等设备,对收购的核桃进行加工。入社的农户每年刚产下的核桃很快便销售一空,提高了社员入社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加强种植管理,搞好技术指导。为了降低种植风险,有效地预防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种植户的损失,增加收入,通过合作社联系,聘请核桃种植专家授课、指导,进行统一指导种植、统一施肥方法、统一组织测土配方、确定肥料品种数量和施肥方法,对合作社成员和当地农民进行施肥、高效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农民种植水平,提高核桃的种植效率。合作社定期到种植户进行巡回技术指导,从种植技术到病虫害防控,提供全方位无偿服务,保证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种植户的经济损失。

(三)凭借合作社带动市场,带领群众致富。合作社成

立后,专业合作社成了百姓致富的桥头堡。真正实现了让老百姓栽种核桃放心、管理核桃省心、家门口收钱安心。合作社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采取多样化销路搞高销售额。一是合作社在某种程度上经营中,始终坚持“诚信第一、客户至上”的原则,招来了不少新客户和回头客户。许多公司老板亲自来合作社考察,亲眼见识了合作社的合作诚意和核桃的品质,纷纷签订了购买合同。二是向核桃苗木基提供种子,合作社每年定期与中国最大的河北定州德盛核桃苗木培育基地提供2-5万斤的核桃种子。三是通过与乐村淘等网络经销商合作,不断扩宽销售渠道,与太原、清徐、河南等个省地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今年通过网络的销售量达到5吨。合作社市场正越走越宽、销路正越走越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尽管阳城县横河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快发展,在带领农民致富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资金,造成合作社发展乏力。我们面临的困难现状就是现有的加工设备落后、仓储不足。比如合作社设备老化,没有先进的脱皮、烘干设备。因资金问题没有能力建立恒温库来储存核桃。有时候销售不及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二是人才缺乏,造成合作社发展乏力。合作社人员老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没有吸引有能力会管理的人才加入到合作社中,特别是懂网络的经营人才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

合作社的发展。三是连片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进展,没能带动周边群众改变以往的种植模式向高效农业发展,不能为城乡居农提供多种有机优质核桃干果、青果;为提供观光采摘和果品采摘以及旅游业提供市场。四是没有对核桃进行深加工,形成以核桃为中心的产业链。核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加工。单靠核桃销售未来收入不容乐观,必须发展延伸产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合作社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对核桃进行深加工,形成以核桃为中心的产业链。目前全国市场核桃需求已经饱和,都在搞合作社,市场疲软,未来销路可能出现问题,下一步合作社正准备购买设备,对核桃进行深加工,拓展销路。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形成连片种植的规模,充分借助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在发挥合作社凝聚带动功能壮大核桃产业上动心思,下功夫,带动产业形成规模、占据市场、积极创收,先进的现代化加工、仓储做后盾,充分发挥现代装备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合作社产业化建设的发展。

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民致富 第三篇

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李宁,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2003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2003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2003年7月开始到2004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

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04年秋,到2005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在创业的历程中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200多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总是腾出时间来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2005年4月的一天**接到远在西岗村一农户的电话,希望他能亲自去一趟他家,帮助解决在建沼气池中遇到的难题,**二话没说放下自己一天能挣上百元的活,搭车向西岗村驶去。西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岗顶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车只能送到山脚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对眼前的情况,**完全可以坐车返回,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肠小路和一眼看不见顶的山岗,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西岗村的路。当他走到半山腰时,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雨伴随着4月的冷风吹打在他的脸上,衣服也很快地湿透了,冷风刺透了他的湿衣。他义无反顾地前行,终于到了西岗村这位农户家,稍坐一会,了解情况后,就亲自帮助他安装、调试和解决沼气的一些其他问题。在此过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认真仔细地讲,很快安装调试完毕,故障排除,其他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在休息期间又传授了一些自己学到的沼气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使这位农户非常感激。临走时,农户拿出100元钱作为他的辛苦费。他硬是不收,他说:“我能为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通过建沼气池来致富,帮助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应该做的。”**不仅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32户相继建起了沼气池,并都按他的模式设计建造,同时发展养猪业和无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些建沼气池的农户在建造中少走弯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户进行指导,使一户又一户的农民朋友顺利地建成,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

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2005年至2006年,他先后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表彰。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农民致富 第四篇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农民致富

由于早年家境贫寒,年轻时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终因家庭负担重,继承父业开始种地,但因耕地只有3.2亩,位置偏,产量低,全家7口人生活非常困难,是全村有名的贫困户。谭观源同志能具有刻苦、勤劳的风格,但很长时间他都不知道如何创业,通过乡农民技术学校的种植新四季梨与黄桃种植培训班的培训后,他看准了发展种植这条致富之路。在镇党委、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下决心依靠科技种植,20**年,他投入2万多元种植了20余亩新四季梨,黄桃,经过3年的努力,现年纯收入近五万元,20**年,通过网络查寻,由乡农校派出谭观源、罗清顺等人到云南考察,发现黄桃适宜在仙坪种植,考察回来后,便在仙坪村开展种植了50亩的黄桃试验,现已初见成效,年纯收入达4万元。谭观源同志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谭观源用自己的热血和辛勤汗水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奏响了一曲动人的致富之歌。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十多户农民大力发展种植业,他也从一位贫穷的普通农民人一跃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自从谭观源认准了种植这条路,就开始埋头苦干。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搞好种植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同时他四处拜师学艺,订阅了10多种植技术书,并通过报纸、杂志、上网等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资讯。每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他必到场向农技员咨询科技信息,较全面掌握了种植黄桃的科技知识。就这样,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勤于服务,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谭观源同志并未就此满足,因为他有自己的创业理念“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一批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他将学到知识结合自己经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学的技术,在田边,在村委会、在家里举办培训班向其他村民传授科技知识、种植各种常见病防治技术,向村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爱国爱党观念,教育村民加强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靠自己的双手,科学种田,科学种植,依靠科技致富。通过他对群众正确引导,仙坪村现

在从老人到刚毕业学生几乎人人都具有依靠科技致富的理想,带动了群众积极发展生产的自觉性。并带头做示范,短时间内就突破了种植难题,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在,谭观源同志已成了仙坪村农民的主心骨,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会别人。龙启周总是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我高兴,每个人活着的意义各有不同,谋生的手段也各有千秋,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谋生手段,都应当尽力为国家、为民族、为贫困群众做一点有益的实事,这就是我干事业的基本思路”。农民致富

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也直接促使村民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优秀共产党员、双强村干部、致富能手纷纷涌现。当你步入仙坪村时,会发现村里处处充满生机,群众人人洋溢笑容,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绿树成荫,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农业生产生机盎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蓬勃向上,社会生活井然有序,

谭观源同志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自己在科学种植上的不懈努力和不断的进取,成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把自己的知识、技术、财富奉献给了仙坪村父老乡亲,他的所作所为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在老百姓们的心中,他是一位品德很高尚人,在他的带领下仙坪村将走向更加富。农民致富

首页12尾页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农民致富 第五篇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文章标题: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

置身霄汉展宏图

新农村建设的春风,沐浴着——村,近几年,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惠及农民。20xx年,又一个新鲜事传进了村民的耳中,——商会成立了,村民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商会是一个民间组织,它搭建起了各行各业发展的新平台,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实现了新提高,极大活跃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参加商会的,都是在各行各业中的致富带头人,——就是其中的姣姣者。 是——腾达农机摩托配件商店的店主。1971年出生,高中文化,1989年毕业于鲁北一中,刚刚成年的他面临抉择,大学的大门已经关上了,是一辈子“头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继续老辈们几十年几百年走过的路,还是开拓创新,趟出一个自己的新天地。 九十年代初,改革与发展的大潮正在中华大地上涌动,纪学成志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商业灵感,早早地感觉到了这一切中存在的机遇。他经过艰苦的劳动、积累,筹集了5000元钱,1992年,开办了——村第一家农村配件商店。当时,农用机械刚刚开始走进农民家中,农民渴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机械化就是农民最大的梦想,但偏远的农村,即使买来了四轮车,也没有会修车的人,没有提供配件的商家,即使一个几元钱的配件,都要往鲁北跑,这极大的抑制了群众的机械化热情。——的农机配件商店,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成为当时在方圆十几里以内唯一家农机配件商店。虽然当时村中仅有有限的十几台车,一年才有几千元的业务,收入不到一千,但他还是顽强的支撑着这个配件商店。他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用车辆一定会成为平常百姓家的日常用品,这里的商机无限。1995年,——的农用四轮车已达100台以上,随着农用机械的不断增加,他的农机商店也不断扩大规模,扩大销售品种,为农户提供了全方位的维护及配件服务。

每年春季,春耕还未开始,但他已经开始了一年的忙季,因为人们已开始整修坏了的农机具,准备春耕生产了。每天,除了奔走于鲁北、通辽、沈阳等地购进货物外,他总是在门市部中忙里忙外,从没有一刻的闲暇。农民致富

在经营中,他发现,农民有时车有毛病了,但却找不到毛病的诱因,只好东问、西问,往往几天修不好车,误工误时。于是在工作之余,他认真追研农机修理技术,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农机修理技师。现在,每当附近的群众四轮车等出了难以的解决的问题,总是将车弄到腾达农机配件,请——帮忙找出问题的原因,加以解决。需要换件的,他能提供价格公道的配件,需要技术修理的,他则热情的给予免费维修,群众夸他的商店,连修理费都省了,而且配件价格公道合理。有了群众的认可,他的商店的经营规模也一直是地方上最大的,年营业额达40万元以上,成为地方上农机行业“大哥大”。

他是一个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青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突破,才能进一步挖掘市场的需求,从而抓住先机,加快发展。20xx年,他开始了摩托车的销售服务,成为——镇首家经销摩托车的商家,当年就销售摩托车90多辆,被厂家评为“钱江耐磨二代555服务标准执行单位”。20xx年,农民群众的致富步伐已不断加快,四轮车开始走进每一户农民家中,他发现了这个机遇,在鲁北联系销售商,开始了农用四轮整车经销的业务拓展,一年就销售四轮车40多台。他引进的四轮车价格适当,质量优,售后服务周到,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在多年的农机经营中,他总结出一个经验,农民群众买车、修车,不但要求商品的质量,售农民致富

后服务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有一个好的售后服务,才能更好的实现经营,农民也能更多的得实惠。于是,他首先开创了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经营理念,常年雇了两至三名技术工人,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售后及维修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民群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他富了,但他没忘生他养他的家乡,尽力为家乡做贡献。他合法经营,积极交纳各种税费,多次被税务机关、工商部门评为纳税光荣户、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同时,他还积极安排地方剩余劳动力10多人次,为他们的就业寻到了出路。在经营中,他一直苦苦寻找能为百姓谋福利的机会,抓住自己经常出外,见广多识的机会,首先引进了新型农用播种机。开始,农民不认可,不敢用这种机械,他就免费提供给农民试用,极大提高了农民的工作效率,现在不但在——村,以至全——镇所有农村都已用上了这种工作效率高,播种距离均匀准确的农用新机械。

20xx年,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下,自治区第一家村级商会————商会成立了,他积极投入商会的筹建与各项工作当中,被选为——商会农机分会会长。这样,他就可以更好的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为新农村建设献出自己的更大的力量。 首先,他带领农机商会会员共同致富,为他们免费提供低廉的进货渠道,降低农机及摩托车成本,逐步实现了全村农用机械价格的普遍下降,商家得到收益,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他还组织了免费“送货、送技术、送服务”的“三送行动”,组织会员以最低的价格为农民修车120多台,出工100多人次,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他热心参加了——集贸市场的筹建工作,为活跃地方经济,实现地方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儿子,但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开拓精神,却已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他艰苦创业,带动了一方群众的致富奔小康,成为人见人夸的能人;他富不忘本,断断续续为村中公共事业捐款5000元以上;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靠劳动致富的千千万万个农民的杰出代表。

20xx年在——村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他被评为村中优秀致富带头人,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与拥护,他的先进事迹在扎鲁特旗电视台上播出,获得全旗人民的关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作为先富起来的农民青年代表,正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努力奋斗,继续创新,为实现在新农村建设的新跨越中发热发光而奋勇争先。

农民如何致富 农民小本创业选择法则
农民致富 第六篇

行业特点 □吸粉□留客□增利□小本□大众□省心□共赢

立即预约

农民如何致富?农民创业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民选择返乡创业。农民创业怎样才容易成功是比较重要问题。介绍一些农村在选择项目要注意问题。农民不再只依赖于种地谋生,很多农民已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其中有不少人选择小本创业,创业不仅仅可以解决生存问题,同样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一个立志做老板的人应养成精打细算、心细如发的独特品质。

小本生意是输不起的,因为你没有畅通的融资渠道,现在的一点点资本也是千辛万苦积累起来的,一旦输掉本钱,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小本生意的风险丝毫不比大生意小,做小生意者比做大生意者要有更强的承受能力。

农民如何致富?避免风险是做小生意者首先要考虑的。在足球场上,球迷们总是喜欢攻势足球,场面壮观,看起来过瘾。他们常常指责那些防守型的球队是功利主义者,使球赛变得沉闷、乏味。但是,足球并不因为球迷的好恶而改变特性,赢球的才是“老大”。攻势凌厉自然好,但如果失球太多,还是一个输字。

做生意也是如此,最注重的是结果,只有少犯错误、保住资本,然后抓住机会反击,才会取得成功。所以最有害的事莫过于冒进,特别是当赚了一些钱后,盲目投资扩张,稍有不慎,多年的心血就化为乌有,很多做生意者不能善终的原因就在于此。保守有时也是积极的策略,说到农村创业致富项目,粮食种植也好,蔬菜种植也好,只要形成规模,周边慢慢就会形成市场。围绕“市场”立足“服务”小本创业的基础和土壤就已经形成。

你想做的最好是你喜欢的,这样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你前进。大部分人不成功不是因为选错行业而是因为中途放弃。如果你每天都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恐怕结果不会太乐观。

农民致富

农民如何致富?所谓你能做的是结合你的天赋、能力、经验和资金来考虑的。不着边际的或超出你个人能力的事最好别做,因为我们是小本创业,经不起太大的风险。虽说跌倒了可以

爬起来,但更多的人是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无奈之下只得又给别人打工。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结合市场需求及相应的消费群体,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我们选项前,下列的几点是我选择行业的若干原则:

农民致富

1、 必须是喜欢的产品,能够不断保持激情;产品及所在行业 有广阔的前景,产品是不断增值

2、 所选行业及产品要有个性,只与一部分人群做生意即可;可以复制并可以做大

3、 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特长

4、 现款交易

5、 少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少接触饭局、歌舞厅

6、 穿休闲装的时间更多

7、朝阳产业,成长性高 ,能长期发展

8、受人尊敬,有行业成就感

9、有一定区域垄断性,我的地盘我做主,避免低层次的竞争

10、苦点累点没关系,但投资不能太大,滚动发展。

文章来源:农民如何致富 农民小本创业选择法则

整理的一些农村赚钱项目
农民致富 第七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minchuangye/16154.html

《农民致富 邹建明回乡创业,带5万农民致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