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国外农业 国外创意农业常见的几种类型

|

【www.dagaqi.com--农村创业】

国外创意农业常见的几种类型
国外农业 第一篇

  创意农业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人们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相关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

  国外农业创意有很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在各个国家几乎都有不同形式的存在。现在,我们介绍几种供农友们参考。

  农田景观

  农田景观创意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通过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国外的这种创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花卉打造壮丽的花田景观,一种是在农田打造艺术图案。

  1. 花田景观

  花田景观的代表是荷兰的春季花海和法国的薰衣草花海。每年春季各色鲜花盛开,荷兰的大地被鲜花覆盖,花田犹如一幅色彩缤纷的大拼图,又宛若满载水彩的调色板,十分壮观和美丽。花田中不时有风车、农庄、小城堡等点缀其间。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连片种植的薰衣草打造出令人震撼的田园美景,营造出“花的海洋,香的世界”,薰衣草盛开时节,整齐的花垄伴随着山坡地高低起伏,点缀着树木、房屋,呈现出优美的画面,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2. 农田艺术图案

  农田艺术图案的代表有3 种。一是英国的麦田怪圈,二是日本的稻田艺术,三是美国的玉米迷宫。

  英国最早的麦田怪圈是1647年在英格兰被发现的奇形怪状的麦田怪圈,吸引了很多游客参观。麦田怪圈遍及全世界,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无处不在,但绝大部分在英国。

  日本的稻田艺术是通过插播、套种等方式使稻田在大地上呈现出预先设计好的图案;在作物成长的不同阶段,颜色不断改变,呈现出“四时风景各不同”的景观。

  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大,有自然条件优越的玉米生产带。美国人在玉米田里创造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玉米迷宫。在种植玉米之前,先设计一个迷宫图案,按图种植玉米;待玉米长成后,就成了一个玉米迷宫,供游客娱乐参与。目前,这玉米迷宫已经发展到了包括加拿大、意大利、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

  农业节庆

  农业节庆是依托当地的主导产业,将农耕文化、民俗风情融入传统节日或主题庆典中而开发的节庆,通过农业节庆活动推动旅游、会展、贸易及文化等行业发展,是“农业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传承”的一种创意[来源:www.dagaqi.com/]。农业节庆是体验式和消费式相结合的农业创意类型,常常兼具吃、玩、赏、教等多项功能,其中吃、玩等休闲娱乐功能尤为显著。如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荷兰各地在郁金香花开季节都会举办郁金香花节,节日期间活动丰富多彩,最著名的就是花车巡游。义工们用鲜花做成各式花车,浩浩荡荡地在街道巡游,当地居民和国内外游客夹道驻足观看。也有花农将自家车用鲜花装饰后加入游行队伍。最早的郁金香花节至今已举办了60 多届。北荷兰省还会举办“鲜花马赛克”比赛,家家户户用鲜花“绘”出各种图案,比创意、比技艺、由游客进行评比。

  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每到薰衣草盛开的季节,各个小镇都会举办规模不一的薰衣草节。最著名的就是蒙特利马薰衣草节。

  美国得克萨斯州帕萨迪纳市的草莓节一年一度。每年的草莓节开幕式上都会推出一款“得州码”的巨型酥饼,其中2005 年推出的面积达177 平方米的草莓酥饼,还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主题公园是通过对特定农业主题的整体设计,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包括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在一起,对农业主题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展示,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体验空间,使游客获得一气呵成的游览经历,兼有休闲娱乐和教育普及的双重功能。

  国外农业主题公园创意最成功最著名的当数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库肯霍夫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主题公园,公园内郁金香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布置手法堪称世界之最。每到三四月鲜花盛开的季节,这里都将举行为期8 周左右的花展,公园内除了大片的花海之外,还有展馆内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花展、花卉的栽培示范活动、插花艺术展等,更少不了绘画和摄影展。此外,还有特别为儿童设计的探险之旅、花园迷宫、牧场等活动。公园里当然也少不了郁金香特色的纪念品和工艺品。

  科技创意

  科技创意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创意,改变传统农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固有形象。作为世界上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中的美国和日本,在农业科技创意方面也令人耳目一新。“ 垂直农业”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迪克逊·德斯帕米尔提出。“垂直农业”就是建造摩天大楼,既不是写字楼也非商品住宅楼,而是令其变身为“垂直农场”,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垂直农场”不仅仅可以拓展城市里的农业空间,而且还可以作为城市一景为美化城市作贡献。目前,美国、法国和以色列都有了“垂直农场”的雏形,韩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在进行“垂直农业”的试验。尽管人们目前还无法从市场上买到“垂直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但“垂直农业”的提出,将传统农业由大田中的平面生产转变为向空中发展,这种思维跳跃不失为农业生产空间的重大创意突破。

  日本人多地少,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科技创意是日本农业科技创意的主题。植物工厂就是这类创意的典型代表。植物工厂就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植物生长的适宜环境,进行植物周年连续生产的人工控制的农业生产系统。植物工厂摆脱了传统农业对土地的依赖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也像工业生产一样,有了生产车间和流水线。日本还将这种植物工厂小型化(如冰箱般大小),可以放在居民家中、写字楼内或会议室内,将农业与工作、生活在空间上融为一体。在日本较为普遍的“阳台农业”和“屋顶农业”,就是利用阳台和屋顶空间进行农业种植,既可以体验种植的乐趣,也可以享用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同时也能美化居室和工作环境。

  (王爱玲)

  

8个国外和国内的农村创业金点子
国外农业 第二篇

  在农村想创业赚钱,没资金怎么办?答案是用智慧赚钱。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开辟出一片创业的新天地。

  那么,现在有哪些白手起家创业金点子呢?这里为大家推荐8个农村创业金点子:

  一..出售果树产权

  日本东京郊区农民与市内超级市场联营,开办了“果树当年产权预售”活动。

  如一棵苹果树叫价2500日元,该树当年产量的所有权即归买主,买主可随时去果园采摘苹果。

  如果买主不愿下乡,果农们也可将苹果摘下包装好,送货上门,但买主要另付劳务费和运输费。当然,果农要保证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国内也有出售果树产权的:

  紫藤西山庄园坐落在鹿泉区的西山南首,这里群山环绕、地势错落,让观光园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

  “以前俺们只有葡萄种植基地,现在升级成旅游景区,通过好的环境、项目来服务观光客。”总经理赵鹏表示,他们按照3a级景区标准对庄园进行了改扩建,打造成集农业观光、科技示范、生态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

  在庄园里,记者偶然见到了几位特殊客人,他们没有像其他客人一样游览采摘,而是拿钥匙开锁,进入自己的大棚内,泡上一壶茶,一边察看棚内作物生长情况,一边拉起了家常,十分轻松惬意。

  原来,这些是果树产权的认购人,他们通过支付一年2万元的费用,可以长期持有庄园分配的种植大棚,在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下,自己动手种植葡萄、瓜菜。一位认购人高兴地表示,自己每周都要过来,这里已经成为自己的一处“精神寄托”。在他的棚内,栽种了三四种葡萄树,葡萄架下还因地制宜,栽下苦菊、香菜等各种叶菜,基本能满足一家人平时的蔬菜需求量。

  二.出售鸡鸭所有权

  顾客可在鸡鸭幼龄期购买下鸡鸭的所有权,然后让禽农们替其饲养,待家禽生长成熟育肥后,由禽农宰杀、洗净,并送至顾客家中。

  这样既方便了顾客。禽农又为自己饲养的鸡鸭从小就找到了买主,当然不愁销不出去了。

  三.能长出瓜果的“书”

  在日本各地商场和书店均有“瓜果书”出售。诸如“番茄书”、“黄瓜书”、“茄子书”等应有尽有。

  这些貌似书本的产品表面包装着防水纸,其内塞有石绒、人造肥和种子等。人们购回后按照附赠的种植说明书,只要每天浇水,便能长出手指粗细的黄瓜、弹丸似的番茄、拳头大的茄子等。

  一般情况下,一本“番茄书”经培育可长出150~200个“迷你果”,一本“黄瓜书”可结出50~70条“袖珍瓜”……

  因为集观赏性和食用性于一体,菜农们也就竞相出售,以增加收入。

  四.鲜花做成工艺品

  品种繁多而又款式新奇的“工艺鲜花”已成为日本流行的花卉品种,其市场需求量正大幅度上升。

  所谓“工艺鲜花”,就是一改以往的鲜花销售方式,根据各种特殊需求,将花卉梳妆打扮一番,使之更富有个性美。其工艺有增香换味、变色添彩,也可饰以各种丝绸、缎带等,再以特制的花篮、礼品盒包装。日本人颇重视花卉的质量与个性,只要中意,即使价格高也有很多人购买,这使花农及鲜花专营户、加工者收获不小。

  五.网上农业经纪人

  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经营方式,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京东、淘宝、天猫、微店等平台进行产品预售。

  预售结束户,向当地农产品种植户、养殖户等采购,并通过快递或物流邮递至消费者手里。

  六.出租休闲菜园

  到城郊租赁一块交通便利,排灌设施齐全的农田,雇佣民工将其分割成100平方左右的若干个小田块,向城区居民招租,作为他们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的休闲场所。

  七..经营草坪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贾家村3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经营草坪,每户年收入高达10多万元。

  在我国京、沪、穗等地设置办事处的美、荷、澳等国外的草坪企业,每年从我国获利数以亿元计。当前,草坪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供不应求矛盾突出。

  八.民间草柳编织工艺品

  民间草编织工艺按料的不同可分为麦秸草编、玉米皮编、蒲草编、琅琊草编、马拌草编、三棱草编、稻草编、麻编、山箭草编等等。

  随着现代社会对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和农家手工业产品兴趣越来越浓,草编工艺品的身价倍增,并且日益广泛地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更多方面。

  新闻:山东博兴县草柳编织出亿元“淘宝村”

  中新网济南7月15日电 (朱沙 李玉杰)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山东北部小村庄湾头村村民将传统的草榴编工艺与时兴的网购嫁接,网店大规模涌现。截至2013年末,湾头村的草柳编工艺品网店已超过500家,年销售额达1.5亿元,成为全国14个大型“淘宝村”之一。

  湾头村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南部,毗邻鲁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麻大湖,小清河、支脉河纵贯其中,湿地众多,芦苇、蒲草丛生,自清代起就有草柳编织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湾头村生产的草柳编工艺品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据悉,截至6月末,湾头村从事草柳编电子商务行业的人口2500余人,仅此一项年人均增收达6000元。草柳编网店的兴起,还带动了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该村现有纸箱定制企业1家、经销商6家、快递网点20余个,湾头人足不出村,就可将精美的草柳编工艺品发往全国各地。

  

中国农业投资开始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
国外农业 第三篇

乌克兰农场(资料图)

    当马文峰(音)还是小孩的时候,他的父亲靠种地赚钱,艰难地养活一家人。那时候,他就抱定一个信念,将来一定不当农民。然而现在,马文峰最大的抱负就是当农民,但不像父亲在中国种地,他是去国外开荒。

    马文峰的做法在中国不算特例。为了寻找更辽阔的土地和更清洁的灌溉水源,很多中国企业家开始走出国门,在美国、智力、乌克兰、保加利亚和澳大利亚等国寻求农业投资。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很强劲。”马文峰说,“当我们放眼海外市场时,发现大片有经济效益的土地。”

    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选择进军海外农业市场的逻辑也很简单,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田志宏说:“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我们的耕地面积远远不够。”

    长期以来,中国的耕地遭受干旱和荒漠化的影响。更应注意的是,近几十年来,土地污染的情况逐步恶化[www.dagaqi.com/]。根据国土资源部2013年12月底公布的数据,中国约有800多万英亩(约5000万亩)的土地受到严重污染,约占全中国耕地总面积的2%。

    从超大西瓜到镉超标大米,由于滥用和乱用化肥,中国国内的食品安全丑闻时有出现,这也造成很多国外食品在中国走红。

    “我们想把美国的阳光、土地和水源带到中国。”在美国经营农场的中国企业家张仁武(音)说。他准备把美国产的更健康、安全的食品输送进中国。张目前在犹他州经营两个大农场,他严格用自然生长的苜蓿草喂养奶牛。

    据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012年公布的数据,截至当时,中国有54项海外农业投资计划,所涉农田面积达到1200万英亩(约7284万亩)。

    中国在海外的农业投资形式也很多样。大型国有企业倾向在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和赞比亚等地,投资规模较大的种植园;或者在一些国家投资种植水稻、木薯、芝麻等作物,一部分卖给当地人,一部分输送到中国。

    规模较小的农业公司则会选择租赁的方式。一些小公司在中俄边界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员工大部分是中国人。

    刘剑平(音)是来自黑龙江的一名企业主,他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营4万英亩(约24万亩)的土地。“俄罗斯有大片无人耕种的土地。”刘剑平说,“这个国家很需要像我们这样,懂得如何种庄稼的人。”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院教授黛博拉·布劳提根指出,中国并非世界上最大的海外农业投资国家。美国排在第一位,紧跟着是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的海外农业投资规模远远大于中国。

    但中国在努力缩小这种差距。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在海外的农业投资总规模已接近50亿美元(约合310亿元人民币),大约是2010年的两倍。

    马文峰说:“也就是过去两年,中国农业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未来,这种现象将更常见。”

    □美国《洛杉矶时报》

  相关新闻:

  “乌克兰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农场”,香港《南华早报》9月22日发出的报道引来众多关注目光。根据这一报道,乌克兰将向中国提供300万公顷农田,主要作为粮食与肉类的生产地,首期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开辟10万公顷农田,用于中乌合作。此举被称为是近期中国公司向海外扩展耕地的最重要的一步。

  据乌克兰unian 通讯社消息,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乌克兰农业公司KSG Agro签署协议,后者将向中国提供10万公顷农田,预计最终土地合作规模将更大。

  根据这份为期50年的协议,中方可在乌克兰农田上种植作物和养猪。这一投资将使乌克兰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农业中心。

  欧洲大西洋一体化中心副主任若夫坚科表示,“该创业项目打开乌克兰进军中国农业市场的大门”。

  乌克兰是传统农业大国,曾为苏联时期重要的农业基地,被誉为欧洲粮仓,农业是其国家经济命脉。盛产小麦、玉米、大麦、土豆、甜菜、亚麻、向日葵等,尤其是后三者的种植量及其加工品在中欧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乌克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糖国之一,是苏联最大的食糖生产基地。

  乌克兰农业专家分析指出,中国以全球9%的耕地养活占全球1/5的人口,既是奇迹但同时也面临较大压力。中国土地面积有限,必须通过扩大海外农业规模,才能确保足够的粮食供应。走出国门海外寻求机会成为中国努力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的积极举措。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及其借鉴
国外农业 第四篇

三农视点

SANNONGSHIDIAN

2006年第5期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

总之,在美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过程中,机械技术占了主导地位。类似美国那样地广人稀、以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起澳大步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还有加拿大、利亚、俄罗斯等国。

—日本模式——

日本的资源禀赋特征与美国正好相反,1880年每个男性农场工人的平均农业土地面积只有美国的1/36,到1960年则只有美国的1/97,可耕地是美国的1/47。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土地和劳动力的比价也与美国不同。日本的农业现代化大体上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明治维新到1900年,是学习西欧先进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时期;第二个时期是从19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出现了以劳动对象为中心的技术改良高潮,出现以多施肥料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趋势;第三个时期是二战以后到70年代初,通过农村民主化改革,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建立起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框架;第四个时期是70年代以后,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大量推广应用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

总之,日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以生物技术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以缓解土地类似资源不足,提高单产,增加农产品供给。日本人地紧张的荷兰,也由于采用生物技术提高单产,成为出口农产品的重要国家。

西欧模式———

西欧的一些国家,既不像美国那样劳动力短缺,也不像日本那样耕地短缺,因此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并进,把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物手段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行力投资”和“智力投资”同时并举,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园林化,既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类国家以英、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为典型。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用实证资料证明了以上的模式划分,即劳均土地在30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及其借鉴

16

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究竟采用哪种起步方式,一般说,主要是由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决定的。人少地多的国家,首先从生产工具上进行改革,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人多地少的国家,则从多投入劳动力,充分利用土地以提高单产入手。就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存在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欧模式。

—美国模式——

美国的特点是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土地和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土地和机械动力替代人力。这种替代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美国农业现代化的

约记者宣杏云

发展历程,按照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半机械化阶段,这是以人力和畜力驱动、按机械原理设计制造的改良农机具取代传统农具的过程,是农业机械化的初始阶段。从18世纪末改良了许多重要农机具,如起,先后发明、

轧棉机、铁犁、耘田机、割草机、收割机、脱粒机、联合收割机、钢犁、打捆机、玉米割捆机等。第二阶段是主要田间作业机械化阶段,是以电力驱动的大型现代农机具代替非机械动力农机具的过程,是机械化发展的阶段。在19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带动下,农业开始了内燃机(拖拉机、汽车)和电力代替畜力,以机引(或电动)的大型农业机器代替改良的农机具的过程,从而开始了主要田间作业机械化的进程。第三阶段是全盘机械化阶段,是机械化的成熟阶段,开始于20世纪40~50年代,完成于70~80年代。在这一阶段,不仅农机具的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快速挂接、电子监

江苏农村经济

JIANGSURURALECONOMY

三农视点

2006年第5期

SANNONGSHIDIAN公顷以上的国家走的是机械技术型;劳均土地3~30公顷之间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交错型;而劳均土地不足

业,应该按照产业的特性来发展它,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这是各国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经验之一。韩国自“新村运动”也逐渐按照市70年代以来的

场需求把农业划分为粮食、水果、蔬菜、饲养经济作物四大专业化区,这是该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荷兰的经验也极具典型意义。早在19世纪后期由于新大陆廉价谷物的大量涌进引起欧洲的大范围农业危机时,荷兰就利用这一机会大量进口廉价谷物饲料,并将其农业转化为畜牧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结构的方向性转变。1962年,欧共体推行共同农业政策,进行经济分工,荷兰又借此机会重点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作物。到70年代末荷兰的养牛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80年代荷兰的畜牧产品相对过剩。为此,政府采取了控制牛肉和奶牛生产的措施,并开拓新的市场,着重发展有新的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业。80年代初期以来,养猪业和家禽业有了较大发展,花卉的发展更加迅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牛奶生产大国,荷兰每年还要大量进口鲜牛奶,并经加工增值后出口。荷兰的农业总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左右,而农业出口和外汇收入却占出口总额和外汇总额的1/4以上,荷兰的粮食供给也主要依靠国际市场,粮食自给率只有30%左右,这种面向国际市场、大进大出的农业体制,使荷兰农业成为典型的高效农业,每个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和净创汇是世界上最高的。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农业现代化进程表明,一个有效的农业合作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业合作的体系最完善、运作最规范、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发挥作用最大的当属日本。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日本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在充分吸收西方国家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独创了一套适合本国国情

的农协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二战以后,其范围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农村金融、农村保险等各个方面,甚至发展成为代表农民政治利益的准政治团体,并且自上而下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体系。韩国的农协制度系从日本借鉴过来,其运作方式与日本近似。

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本的农业技术推广由政府的农业改良普及事业和农协共同完成,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协同农业普及指作,日本还于1991年对

南》进行了全面的修改,把加强推广组织的建设和提高推广人员素质放在首位。政府的“地域农业改良普及中心”拥有数百个经过国家考试的专门技术员以及1万多名经过地方考试的改良普及员,与农协系统的近2万名营农指导员密切配合,构成了战后日本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体系,也是战后日本农业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基本保障。韩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日本相近似,墨西哥和南非是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私人农场相结合的推广模式,荷兰则主要依靠农业、渔业及自然管理部的技术推广局下设的分布于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来完成这一工作。

走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二战后,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不仅重视农业技术现代化,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都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以美国为例,到1969年,美国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已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就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而成本降低50%~80%。发达国家的农业一体化、社会化是在专业化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形式有农业工商综合体和农业合作组织。1967年,法国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已占总农户的83%,在农产品销售、农资供应、农业贷款方面,合作社分别占

3公顷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型。但是,

以上的划分仅是从农业现代化过程的起步方式上看的。实际上,农业现代化是通过多元技术变革实现的而不仅仅是单一技术变革。因此,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要靠多元技术变革来共同推动的。

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有益借鉴尽管各个国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特点也不尽相同,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经验教训可供我们借鉴。

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在此期间,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能否迅速实现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日、韩等国在迅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过由于过分剥夺而导致农业萎缩的情况,但都在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分别于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实行了对农业的反哺政策,从而使农业迅速强大起来。两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共同点是:政府对农业的反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以硬件为主,重点是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装备水平、加速农村公共物品建设等,政策导向是为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高级阶则采取硬、软件相结合,以软件为主的方针,政策导向放在结构调整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村级组织水平和农民素质等方面。可以韩农业不说,没有对农业的全方位支持,日、

国外农业

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韩由于在价格上过分保护农业,使当然,日、

两国的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大超过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失去了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能力,这一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汲取的。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不管农业的地位多么特殊,它总是一个产

30%、40%、70%左右。□

[栏目编辑/刘先才]

江苏农村经济

国外农业

JIANGSURURALECONOMY

17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国外农业 第五篇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农业产业化,国际上通常称之为农业一体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龙头企业带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公司、农户和基地相结合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一体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

1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

1.1 美国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美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高度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产业化大格局已全面形成。其经营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一是农业的合同制经营。这种形式是通过工商运输大公司与农场主签订合同的办法,把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与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联结起来,形成产供销(或产加销)的有机综合体。美国的绝大部分农产品如饲料、肉鸡、水果、蔬菜、蛋等都是根据合同生产的。二是农场主合作社经营。这种形式是由若干农场主自愿联合组成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联合经营农业。这种合作社并不改变家庭农场的经营地位,它主要为农场主提供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收购、销售、储运、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服务。三是农工商综合企业。这种形式是指大公司(工业、商业、金融垄断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大农场,并把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农业生产本身、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乃至科学技术研究等各个环节联结起来,组成有机的农工商综合体。这种农工商综合体的特点是实行完全垂直一体经营,生产技术水平比较先进,经营规模也较大。

1.2 日本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外农业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一个群岛国家,农业经营的土地规模十分狭小,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的家庭个体经营为主。日本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成功地创造了一条不同于美、英、法、德等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一种小规模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日本如此之快地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的作用是息息相关的。日本农协是一个具有二重属性的农业合作社,一方面它是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的经济组织,另一方面,它又是政府借以推行农业现代化及其他农业政策的中介机构。农协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开展一系列的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比如:农协组织为组员集中采购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价格上可以得到优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农协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社区福利,开展包括对农业经营进行宏观和微观上指导、生产资料购买、资金存贷,农产品仓储、运输、加工、销售、保险,以及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关的问题研究、出版和教育活动,深受农民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农协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与日本政府对农协在税收、价格、信贷、流通以及设施等方面有许多优惠政策,并给予补贴有关。如:在税收上,日本对农协法人采用特

殊税制,农协所得税率为23%、事业税率为8%;而一般企业的所得税率为40%、事业税率为12%。

1.3 泰国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泰国是我国的近邻,经济上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泰国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在GDP中所占比重一般为50% ~60%。泰国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是实施农业工业化战略,并以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实施战略的突破口和关键。其经营形式主要有:农业合作社、“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经营模式和家庭农场生产模式。农业合作社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由农民自愿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并为农户提供有偿服务。政府不干涉合作社具体事务,但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合作社在实际运行中尽可能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经营模式实现了政府、银行、公司和农户四者之间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和紧密合作,这有利于用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分散的农户进行农产品生产,发展产加销“一条龙” 的生产经营。家庭农场在泰国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些农场经营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商品量大,在农村商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4 荷兰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荷兰是位于欧洲大陆西北的发达国家,享有“欧洲门户” 之称。荷兰虽然农业人口少,农业增加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但却是一个农业和农村发展非常成功的国家。农业为国民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食品,农业净出口占全部产品净出口(不含服务出口)的90%左右,是世

界上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它充分采用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高效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荷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大农场经营,实行高度集约经营和专业化经营;二是农业合作社组织。荷兰采取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模式,一方面是因为荷兰人多地少,特别是农用地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农业人口少,大约71%的农场平均不到2个劳动力,但是,农民普遍接受了较高文化教育,国家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机构也十分发达,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合作社组织是荷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存在于农业生产领域,而且广泛存在并作用于农产品加工、销售、贸易和农业信贷、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领域。合作社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5 以色列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该国不仅耕地少,而且水资源严重缺乏,气候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然而,以色列的农业却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以色列农业的成功主要是得益于其因地制宜地走自己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以色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保证。此外,政府还通过制定政策、提供低息贷款等措施直接或间接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宏观调控,建立农业区域合作组织和农业专业组织等支撑与服务体系,促进以色列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有效地发展。

2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纵观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共同的特点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做法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的集约经营,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产品商品化、企业规模化、管理企业化和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方式。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对提高龙岩市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政府部门对农业产业化要积极扶持和引导

国外的经验表明,政府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部门通过制订政策、提供低息贷款等措施直接或间接地对农业生产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如政府给合作社各种优惠政策,实施农业信贷支持政策,采取低税收优惠政策。因此,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政府部门要制定和落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2.2 重视大型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培育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它一方面连接着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连接着生产基地的千家万户,担负着开拓市场、疏导生产、深化加工、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供服务等综合功能。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竞争能力的大小和带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例如泰国正大集团就是农业产业化的最佳典型。

2.3 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国外农业发展对比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01
国外农业 第六篇

国外农业发展对比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上)

自2006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飙升48%,截至2008年4月15日,苏丹、海地、喀麦隆、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埃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秘鲁、墨西哥、孟加拉国等13个国家发生了粮食骚动。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各国政府采取了各项政策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中、美、俄、日、印农业发展对比研究,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农业生产的现状,采取有力措施和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以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统计数字为依据,用具有可比性的指标对中、美、俄、印、日五国农业发展的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农业发展水平对比

1.农产品总量、人均产量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谷物、鱼类和肉类总产量均居首位,谷物总量比美国还多1/3左右,是印度的近2倍,日本的40倍,俄罗斯的6倍。鱼类总量比其他四国总量之和还多,肉类总产量是美国的近2倍,但中国人均谷物产量仅有339kg,连美国的1/5都不到,比俄罗斯还少200kg;人均鱼类产量与日本、俄罗斯相近;人均肉类产量是美国的1/2左右。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贫乏。

2.农业产值、人均值对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第一产业GDP无论是按照USD还是PPP计算都很大;按USD计算,中国农民人均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的l/60,按PPP计算相当于美国的1/15。因此中国农业人口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比重大。美国、日本由于农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很低、机械化比较高,因而农业人均产值很高。特别是美国农产品大多过剩,大量出口创汇,是世界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进一步增加了本国农业人口收入。俄罗斯由于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量多,机械化水平比较高,农业人口人均收入也是中国的5倍左右。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要提高中国农业人口的收入,一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减小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二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

1.耕地资源对比 从表3可以看出,美国耕地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15%,人少地多。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的8倍,也高于美国人均水平。印度国土面积仅为中国的l/3,但其耕地面积比中国多2 960万hm2。耕地的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也好于中国。日本人口密度大,耕地资源短缺,人均耕地仅为中国的1/3。耕地资源对农业生产保障能力排序依次为美、俄、印、中、日;美、俄为耕地丰富型,中、印为自给型,日为短缺型。中国的耕地资源人均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农业发展之路。

从海洋面积看,美国仍是优势巨大;相对而言俄、中、印海洋面积较小,日本优势明显。随着人类利用海洋资源能力的提高,美、日两国发展海洋渔业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2.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条件 美国水资源总量为24 780亿m3,人均8 309m3(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7),每万平方公里为25.7亿m3,水资源较为丰富。其联系全国的内陆水运、水资源和水能网,极大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俄罗斯水资源总量45 072.5亿m3。人均31 475m3,每万平方公里为26.4亿m3,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相对湿润,缺点是其亚洲部分方部水土与热量结合不佳。

印度水资源总量19 077.6亿m3,人均1 729m3,每万平方公里为58亿m3,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辽阔,水、土、热的结合状况好于中国。

日本水资源总量4 240亿m3,人均3 310m3,每万平方公里为112亿m3,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中国水资源总量28 100亿m3,人均2 200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每万平方公里为25.7亿m3,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平均每年遭受旱灾的耕地面积超过2 666.67万hm2。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9.6%,水资源量仅占14.5%,其中,人口和耕地分别占了34.7%和39.4%的黄淮海地区水资源量仅占7.6%;84%的水资源量集中在了人口占53.6%、耕地占34.7%的南方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限制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社会经济条件对比

1.机械化水平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美国、日本的机械化水平都比较高,中国的拖拉机和收割机使用量仅为日本的l/66和1/80。美国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最少;日本致力于发展高度机械化与劳动密集型农业;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比较粗放,机械和化肥使用量最少;印度机械化水平较低,但平均每千公顷土地上拖拉机使用量仍是中国的2倍;化肥使用量不及中国的一半。美、俄、日、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人口的人均耕地分别是中国的212、56.7、7、2倍;农业经济入口人均耕地资源量的严重不足使得中国耕地生产潜力和生产效率都是最低的。

2.水利设施比较 美国政府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长期以来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首先,优先安排灌排工程项目。1902—1991年间,完成了106亿美元的水利工程补助性投资。为鼓励农民兴建水利工程,政府通常采取向农民赠款建设工程的办法,一般赠款额为工程总投资的20

%。在税收方

面,水利工程免交任何税赋,并可获得所征收的财产税中的一部分收入用于偿还水利贷款,使工程做到了按董事会决策的水价征收水费,达到收支平衡,良性运行(郭子超,2001)。

印度政府一直重视发展农田灌溉。一方面继续发挥管、井、渠、塘的小型灌溉作用,另一方面加速大中型灌溉工程的建设。灌溉面积占可耕地面积的50%以上;为了防治洪涝危害,各邦都建立了控制水灾委员会和河流委员会,在国家一级建立了中央控制水灾委员会,以协调各邦委员会的工作。30多年来共筑堤144 703km,修建排水系统28 873km,546个城镇建起防洪工程,4 701个村庄加高地势(李西林,2007)。

日本、俄罗斯也先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如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为农业的良好发展提供积极的公共服务。

2005年,中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为42.3%。“中国对大型河道、水库的建设非常重视,但对水渠、水闸等通向农田的配套设施重视不够。一些在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和排涝设施,还在吃30年前的老本。”(新华网,2009)使中国在应对2009年春季的旱灾时极为被动。

3.农业发展的科技条件对比 从表5可以看出,美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已达80%,农业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其有一套协调高效的以大学为核心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美国实行的是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合作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并及时推广应用试验研究成果,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郭子超,2001)。

日本具有重视农业科技的优良传统:①重视农业机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②农学研紧密结合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③加强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和农业协会的建设。另外,日本重视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完成了农业现代化(曹俊杰等,2004)。

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农业科研力量。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在全国各地都设置了自己的科研分支机构。俄农业食品部系统(含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内就有310个研究单位、64个农业高等院校、528个试验和教学农场,有9.4万名科技人员从事研究工作。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建有63个育种中心、8个生物技术中心和工艺中心、28个设计所、405个试验场和53个实验工业企业,有试验用地18.5万hm2,试验牧场拥有数十万头优良种畜。这些实验基地成绩卓著,大田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周围农场的50%,牲畜产品率高达20%~30%(陈旭光等,2005)。

中国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比较低,除了农民素质低下原因之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机构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短缺也是重要原因。目前中国每万名农业人口仅有1名农业技术广人员,而德国达13.5人,美国7.2人,日本5人。

美国、日本农民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高,表明其支持农业生产的经济、科技条件好;俄罗斯农民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是中国的9倍多,并且与其人均GDP差距很小,反映出其支持农业生产的经济、科技条件明显好于中、印两国;而中、印两国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小,并且与其人均GDP差距很大,其支持农业生产的经济、科技条件明显很差。

四、中国农业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

1.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对比

美国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有:政府直接投资改善农业生

产条件,对农产品进行差额补贴,保障农民收入,扩大农产品销售,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中

介服务机构的支撑(成晓星,2007)。日本的农业制度改革和支持政策有:农产品价格支持

和保护政策,鼓励农业互助合作的政策,对农业生产者进行收入补贴政策,对农业的公共服

务政策(曹俊杰等,2004)。俄罗斯的农业改革内容有:实行土地私有化,改组集体农庄和

国营农场,促进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的形成,改革农业生产计划与价格管理体制,培育农

业市场机制,制定振兴农业基本方针政策,明确农业长远发展战略,通过发展多功能的农村

服务业等途径扩大农村就业,通过关税政策和在加入WTO谈判中坚持农业补贴要求保护国

内农业生产者的利益(林跃勤,2006)。重视农业科研体系建设与加大科研投入、农业生产

性支持政策和建立与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是印度农业持续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因素(李

西林,2007)。

2004年以来,随着“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两个基本方针的提出,

中国陆续出台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众多补贴政策,由此也

开始了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的新一轮改革。加大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继续

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人;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精简乡镇机构及财政供养人员,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李学军等,2008)。

2.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努力的方向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设计各种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国家、各级政府、公众、外国资本对农业

的直接投资。政府和农民共同出资建立农业生产保障基金,发展农业生产保险事业,增加农

业生产抗击灾害的能力。

第二,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对中国的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

展现代科技农业。

第三,加快技术推广和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员,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建

立多元科技转化、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程度,进一步推

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强化市场机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基本前提之下,创新土地

使用制度,达到适当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可以由与农业相关的企业来“双吸收”农民及其土地,

实行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进而可以由农户以土地合作或股份合作的方式实行公司化经营与

管理,从而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刘乐山,2003)。

第五,加快农业人口转移。在城市及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工在住房、

医疗、失业救济、子女入学和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规范和鼓励企业和政府购买、置换农

民宅地、耕地的行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鼓励在境外承包经营农业生产,积极开

展向境外的劳务输出和移民。

五、结 语

在五个国家中,中国农产品的总量是最高的,但中国耕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生产效率却是最低的。中国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小,并且与人均GDP差距很大,支持农业生产的经济、科技条件明显很差。美国、日本农业生产的经验是经济、科技支撑的产业化经营。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耕地、水资源紧缺,经济、科技投入不足,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不足。今后,必须加大经济、科技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保障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科技农业,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

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日本智慧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国外农业 第七篇

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日本智慧农业发展经验借鉴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加之物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物联网在传统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是物联网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最迫切、难度最大、集成性特征最明显的领域。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推进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到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迫切呼唤信息技术的支撑。农业智能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路径。

智慧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趋势,国外各国都十分注重智慧农业的发展,下面就让看一下日本智慧农业发展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2004年,农业物联网被列入日本政府计划。当时日本总务省提供U-Japan计划,其核心是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相连,在未来形成一个人或物均可互联、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其中就包括了农业物联网技术。

截至2014年,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农户选择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与流通效率,也有助于解决农业劳动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受益于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其农作物出口额有望增长至1万亿日元,同时农业物联网将达到580亿至600亿日元规模,农业云端计算技术的运用占农业市场的75%。此外日本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以农业物联网为信息主体源,普及农用机器人,预计2020年农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日元。国外农业

日本农业体系“分散生产、集中供应”,批发市场主导80%农产品流通。日本农业与中国较为类似,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97%的日本农户菜田面积在3亩以下,且农产品供应高度依赖进口。上游高度分散背景下80%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流通,流通模式为“生产者—农业协会—批发市场—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批发市场承担货物集散核心功能。中央批发市场事务所(政府监管机构)、批发股份公司(农产品拍卖活动组织者)、中间批发商(拍卖参加人)共同组成日本农产品批发体系。生产者将产品委托与农协或贸易公司,由农协将蔬菜统一交由批发股份公司在市场内组织竞拍(价高者得)。批发商拍得产品后、向零售终端实现销售。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下,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经历至少两级批发商,流通成本(包括物流、各级加价)显著高于直销模式。

图表1:日本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农超对接模式占农产品流通总量20%。为降低流通成本,20世纪90年代日本下游零售商和上游部分大型农协共同推动农超对接实践。大型超市与农协直接签订产销合同,农产品在超市生鲜配送中心进行分拣、包装、冷链直配至门店。农超对接模式下产品零售价格较批发市场模式低约15%。但日本农业上游分散格局下多数农协规模较小,难以满足下游超市大批量直采需求,因此目前农超对接模式仅占日本农产品流通总量20%。

一、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首先,重视农村信息化的市场规则及发展政策的制定。日本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生活的市场运营规则,建立了若干个专门咨询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约束市场各方的行为规范,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了发展政策,促进市场的有序运行。其次,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日本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的通讯、广播、电视的发展。目前,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在制定一项名为“21世纪农林水产领域信息化战略”的计划,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充实农村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如铺设光缆等,以建立发达的通信网络。

二、建立了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

日本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由“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办的市场销售信息服务系统。日本现已实现了国内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564个地区批发市场的销售数量及海关每天各种农产品的进出口通关量的实时联网发布,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商可以简单地从网上查出每天、每月、年度的各种农产品的精确到公斤的销售量。另一个是由“日本农协”自主统计发布的全国1800个“综合农业组合”组成的各种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价格行情预测系统。凭借着两个系统提供的精确的市场信息,每一个农户都对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什么好销、价格多少、每种农产品的生产数量了如指掌,并可以

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确定和调整自己的生产品种及产量,使生产处于一种情况明确、高度有序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十分重视民间在提供市场信息方面的作用。日本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均为经营性的特殊法人。政府为批发市场的运行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法律。根据这些法律批发市场有义务及时地将每天的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及进货数量、价格上网公布。由于一个市场信息发布工作做得越好,它的交易量就可能越大,因此,日本的农产品信息发布做得准确、及时和全面,对整个农业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完成了农业科技生产信息支持体系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趋势前瞻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指出:日本的农户自身基本不具备科技开发能力,生产所需的各种科学技术大多来自于国立和民间的各种农业科研机构。为此,日本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日本现在已将29个国立农业科研机构、381个地方农业研究机构及570个地方农业改良普及中心全部联网,271种主要农作物的栽培要点按品种、地区特点均可在网上得到详细的查询。其中,570个地方农业改良普及中心与农协或农户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网上咨询。而且,日本正在逐步完善农用物资及农产品销售的网上交易系统。日本对于电子交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十分重视。日本于1997年制定了“生鲜食品电子交易标准”,建立了生产资料共同定货、发送、结算标准,并正在对各地的中央批发市场进行电子化交易改造。

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

本文作者:郑嘉宝(前瞻网产业研究员、 分析师)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外的特色农业
国外农业 第八篇

国外的特色农业国外农业

发布日期: 2008-10-29 来源: 上海农业网 作者: 佚名 阅读:649 次 字体:大 中 小 美国生物农场

近年求,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这种生物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钱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很多,全是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

在生物农场的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是将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绿肥、剩饭剩菜等混合在一起,加上催化剂后发酵所形成。许多农场主认为,对农作物施用这样的有机肥,不但能给农作物增加营养,而且能保护土壤和农作物的内在生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杀虫剂在生物农场中是绝对禁止的。经营者的理论根据:大自然给农作物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田园里既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会吸引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按照大自然的安排,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生生死死,互有制约。如果对农作物使用杀虫剂,不但对环境和农作物污染严重,而且还往往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因此,这些生物农场着力于对病虫害的预防,通过增加二L地的营养,协调土地素质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品种等等,使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样农作物的病虫害就不是个突出的问题了,不使用杀虫剂也能获得丰收。

由于使用生物动力耕做法,生物农场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备受人们的欢迎。每年春耕之前,社区居民就向这些生物农场的农场主交款入股,然后,每星期两次到生物农场取回供应给自己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虽然有的居民要驱车几十分钟到生物农场取菜,但他们认为能够获得这些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是很值得的。正因为如此,生物农场越办越兴旺。国外农业

以色列节水灌溉

以色列全国有2万平方公里面积严重干旱缺水,年降雨量仅20~500毫米,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然而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技术,却使以色列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赢得了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

水是以色列政府,发展农业优先解决的大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投巨资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先后修建输水渠300多公里,铺设输水管线4200多公里,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直至沙漠深处,并将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联成网,年供水量达14亿立方米以上。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还下大力气开发新的水源和发展节水技术,积极资助利用高科技完成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使新技术设施不断更新问世,目前该国城市废水利用率达70%。滴灌、喷灌系统等新型节水技术已是第四代、第五代,完全由计算机控制,根据上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为农作物供水,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达85%以上,耕地而积由1949年的16.5万公顷扩大到目前的45万公顷,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荷兰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其中蔬菜、鲜花、奶酪等均居世界出口第一,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4。该国农业的骄人成就归功于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工厂设施技术的应用和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联合会)。

荷兰农业中最能给人以深刻印缘的是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

荷兰设施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一般都有上千平方米,最大可达一两万平方米。二是设备先进。水、温、光调节全由电脑控制,收获量、管理情况、收获日期、分级标准全部输入电脑。三是专业化程度高。每个农民或农场只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四是与市场联系紧密。生产以效益为目的,每天生产多少产品,山售多少产品都提前与批发市场衔接。每个农民投资多少,建多大规模,生产什么产品,完全由农民根据市场情况自己决定,政府不予干涉。五是重视质量和信誉。农产品运到交易市场前要严格分级、包装,还要提供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情况(包括育苗、移栽、管理、收获、运输等)。

日本“农业公园”

目前,日本各地正在悄惝兴起一种新的公园--农业公园,其中最为新奇的是距东京200公里以外的江永崎农业公园——南瓜森林。

南瓜森林的第一大特点足“野”。它远离大小城镇,四面全是山林野地,空气中透着草木的气息,与城市里混杂着沥青、油烟的空气完全隔绝,置身其中,令人顿时感到全身爽快。

第二大特点是“洋”。南瓜森林非日本固有,而是一位名叫久门渡的农家弟子住对南欧考察多年后,依照南欧田园风光而创立的。这座27万平方米的园子,处处都弥漫着浓郁的南欧风情。农业公园内,黄灿灿的油菜园、古老的风车、优美的欧洲民乐合奏出南欧风情曲,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

第三大特点是“学”。当人们尽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游览过“土”、“洋”结合的农业公园之后,还可以到园内的西式食品教室,在老师的指点之下学个一招半式。

农业公园最大的好处就是旱涝保收。首先它是以农业为主题的,而且又建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因此公园内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种植计划。在适宜观光客游览的春夏秋三季,自然会有一笔不小的门票收入,而公园内精心点缀的经济作物的自然生长也不受影响。

国外区域特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借鉴

2007年11月16日 12:02【大 中 小】 【打印】

美国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国家之一。美国只有5%约425万人仍务农,机器与科学耕种方法的大量使用,使得人力的需要更加节省,一个美国农民所耕种出来的粮食可以养活56个人。美国的农民利用牵引机、播种机。耕耘机、收割机以及其他的机器从事农作,这些设备只需很少的人便能经营一个很大的农场。现代耕种法包括改良肥料、有抗病力植物、作物轮耕与家畜的科学饲养喂食法等。国内绝大多数的家畜及粮食作物与工业作物都靠他们生产,同时也供应出口。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世界市场某一农产品需求关系及价格的波动对美国农业生产也关系密切。因此,作物生产过剩,寻找市场成为重要的课题。

1、种植业。美国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大农业,美国的农场每年生产价值900亿美元的农产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00亿美元,为美国外汇收入最大的一个项目。美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农场,全国共有217.3万个农场,其中小农场居绝对多数,但占有土地数量有限,75%的土地集中在少数

国外农业

大农场和特大农场主手中。美国共有农业用地4.3亿公顷,占地球全部农业用地的10%,人均农业用地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战后朝着现代化、专业化和高科技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大农业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各种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为此美国农业必须向海外市场出口大量农产品,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2、畜牧业。美国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居世界前列,第二个主要畜产资源为猪,此外鸡和火鸡的饲养发展也很迅速。美国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从60年代开始,主要畜牧品种的饲养开始由传统的野生放牧形式转向大型工厂化集中饲养。幼牛进入肉牛生产工厂后,经过18个月的集中饲养就可投放市场。由于采用现代化设备,使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目前,2个人就可以养2万头牛,1个人可照料10万只鸡。

3、林业。美国林业资源丰富,全国森林面积为18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各州和太平洋沿岸各州。美国林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从幼树的栽培、成材的采伐、运输,到木材的加工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此外各大林场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了电子计算机,准确迅速地探测和计算火灾、病虫害和林木生长量。

4、渔业。美国濒临两大洋,境内又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渔业资源。然而,渔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却很小,美国的捕鱼量只占世界的第四位。渔业集中在新英格兰沿海、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及阿拉斯加。特别是阿拉斯加,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对前苏联、日本等捕鱼大国来说,美国在远洋捕涝船队、冷冻及加工设备诸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美国农业的区域划分,通过长期演进,已形成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带等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美国的蔬菜生产,50个州中有37个州从事商品蔬菜生产,但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西南、东南的亚热带地区和北方地区,形成四大产区。(1)西南冬季蔬菜基地,其产量占全国首位。(2)中南冬季蔬菜基地。(3)东南冬春早熟蔬菜基地,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4)北方冷凉蔬菜产区,主要生产洋葱、马铃薯等。以上四个产区的蔬菜产量约占美国蔬菜总产量的90%左右。

近年来,美国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美国亚热带地区种植有粮食、水果、蔬菜、观赏苗木、糖料作物等,墨西哥、巴西等周边国家农产品对其冲击很大,特别是粮、糖果等产品,周边国家单产高,生产成本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对美国农产品冲击很大。为此近15年来,美国农业研究机构和农场主,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如佛罗里达州代得县大量减少香蕉、柑桔等传统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蔬菜和观赏植物面积,基本上不再发展粮食作物,产业结构形成蔬菜、观赏植物、水果三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佛罗里达州的观赏植物产值已位居全州各产业第2位,仅次于旅游业;夏威夷

州原来甘蔗种植面积很大,经济效益差,又污染环境,经过调整,取消了糖料作物种植改种水果和蔬菜,取得良好的效果。

耕地资源短缺型

典型的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荷兰人多地狭,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称世界之最。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依靠精耕细作,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得小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雄踞世界第一。

除荷兰外,值得一提的国家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产2~3千克粮食,是我国的2~3倍,水肥利用率达80%~90%。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口。

专家说,若按以色列的土地生产率,地球可以多养活100亿人。

劳动力短缺型

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广泛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的面积近4000英亩(1英亩相当于6市亩)。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简直寸步难行。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350万人,但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与美国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都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土地、劳动力适中型

典型的国家是法国。这类国家一

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了“一加一减”的做法。“一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由国家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同时还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除此之外,法国还实行“以工养农”的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还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

现在,困扰法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目前法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如何发展特色农业,解决我国农民增产却往往不增收的矛盾

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探讨

特色农业是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

部分国外农业类上市公司汇总
国外农业 第九篇

部分国家农业类上市公司汇总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cunchuangye/23912.html

《国外农业 国外创意农业常见的几种类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