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理财

第一维度|【维度】谜一样的“China Dama”:中国最激进的投资者

|

【www.dagaqi.com--国内理财】

  本文由《维度》栏目独家策划,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3年初春,乍暖还寒,美国纽约曼哈顿南端金融区,高耸的高盛大楼,反射灰蓝色光晕的玻璃幕墙之内,一个重大决策正在酝酿之中——做空黄金!

  4月12日,国际黄金市场刚刚开盘,便被巨量空单狂轰滥炸。其后几日,全球金价急速下跌。

  原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华尔街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在大洋彼岸,13个时区之外,金价暴跌的好消息在中国楼道、社区、广场舞场地上迅速扩散开来,一群群老阿姨奔走相告,望风而动。

  她们烫着油黑的波浪小卷发,穿着色彩鲜艳、样式富有年代感的缎面夹袄,兴奋地冲进金店,抢购金戒指、金链子、金手镯……短短10天之内,怒砸1000亿元人民币,横扫300吨黄金,活像一场给钱的打劫。

  4月末,高盛带头退出做空黄金,“中国大妈”一战成名。

  本文由《维度》栏目独家策划,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3年初春,乍暖还寒,美国纽约曼哈顿南端金融区,高耸的高盛大楼,反射灰蓝色光晕的玻璃幕墙之内,一个重大决策正在酝酿之中——做空黄金!

  4月12日,国际黄金市场刚刚开盘,便被巨量空单狂轰滥炸。其后几日,全球金价急速下跌。

  原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华尔街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在大洋彼岸,13个时区之外,金价暴跌的好消息在中国楼道、社区、广场舞场地上迅速扩散开来,一群群老阿姨奔走相告,望风而动。

  她们烫着油黑的波浪小卷发,穿着色彩鲜艳、样式富有年代感的缎面夹袄,兴奋地冲进金店,抢购金戒指、金链子、金手镯……短短10天之内,怒砸1000亿元人民币,横扫300吨黄金,活像一场给钱的打劫。

  4月末,高盛带头退出做空黄金,“中国大妈”一战成名。

  华尔街停止做空乃是出于诸多因素,“大妈干掉大鳄”的说法实属夸张,但此番“狙击”壮举,确实令世界为之侧目。《华尔街日报》甚至专创英文单词,来形容这群土匪一样的中国年长女性:“dama”。

  Dama,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谜一样的中国最激进投资者:中国大妈。

  大妈发迹:“0首付”时代的炒楼先驱

  不是所有上了年纪的女性都叫大妈。是否有闲有钱、有购买力,是区分大妈与普通中老年女性的重要标准。

  《维度》针对45岁至70岁的有投资经历的城镇女性做了最新调查,用数据勾勒出了中国大妈的投资理财图谱。

  结果显示,除银行存款外,有超过半数(55.2%)的大妈投资金额在10万以上,其中投资50万以上的占比22.4%。另有2.63%投资金额超过100万,这部分人最青睐房地产和黄金投资,投资品种覆盖了国债、基金、P2P、外汇等8个领域。

  在国债、基金、P2P、线下理财等12种投资产品中,最受大妈欢迎的是股票(51.75%)、基金(50%)和P2P(32.5%)这三种中高风险产品。此外,也有大妈单独给出琥珀等收藏品投资的答案。

  理财分析师认为,“中国大妈”一般处于职业生涯收尾阶段或已退休,事业和家庭压力都比较小,掌握家庭财政大权,乐于尝试各种理财产品,敢于重仓投资和高风险投机。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2013是中国大妈的崛起元年。实际上,大妈的发迹,几乎与祖国经济之崛起同步,要追溯到改革开放期间。

  生于1964年的广州人曾大妈,对自己的晚年生活非常满意。

  “1988年吧,我买了一块地皮,盖了4层楼,每层130平方米,一共花了22万。盖房是为了跟人合伙做生意,那时候,谁想过光盖房子就能赚钱呀?”曾大妈告诉《维度》,当时她的心思全在实体经济上面,买地皮盖大楼,只是做生意的刚需。

  可是很快,她的想法改变了。同年,曾大妈的生意合伙人,也用了20多万,却只在黄金地段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这让曾大妈对房子刮目相看:“房屋差价居然这么大,比起做生意,买卖房子的钱来得太快,太容易,从那时起我就爱上房子了。”

  1994年,曾大妈又花45万元买下一块地皮,盖了一栋每层84平方米的7层楼房。房地产投资,从无意插柳,变成了有心栽花。而这朵花,竟然在此后的30年里怒放不败。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让曾大妈夫妇的出口生意遭受重创。工厂倒闭,全靠收房租才维持这个家没有散架。

  2000年,曾大妈从金融风暴中恢复元气,第一时间入手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那时候政府还没有限房中房,我就把房子弄成4个单间和一个一房一厅,分租出去,一个月能收4000多租金。”这套房被曾大妈在2011年出售,价格翻了4倍。而曾大妈早年盖起的两栋楼,市值已逾两千万。

  “别看我这把年纪,你们年轻人流行的,我和老姐妹也常玩。聚餐、唱K、爬山,我觉得我的晚年生活特别幸福。”

  有钱撑腰,曾大妈不服老。她告诉《维度》,现在美元升值,她又把目光瞄准了海外房产市场,准备漂洋过海去赚美金。

  投资房产25年,身家超过两千万的曾大妈背后,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借房地产红利崛起的,为特殊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所造就的一代土豪。

  但凡炒楼人,基本都听过“温州太太团”的名号。

  21世纪初,“限购”二字还远得连影子都看不见,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有温州太太炒房团活跃的身影。当年的太太团,如今也已迈入了“大妈”的行列。

  “那时候我们也没什么事做,一门心思在投资,前期考察做得特别充分,一旦确定好楼盘,下手比男人更快更干脆!”李大妈告诉《维度》,她至今还记得,当时炒房团里有人在半小时内就拿下了10多套房子。

  李大妈早年靠卖皮鞋和服装,攒下了第一桶金,2002年和几位做小生意的姐妹合伙商量,找来几位懂行道的人带头,开始炒房。2010年,李大妈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无锡等地坐拥26套房产,家里资产上亿。

  炒楼大妈团的大赚,与楼市百年不遇的黄金时代密切相关。当年的“0首付”让炒房门槛低到近似于无,成全了温州太太团一栋一栋买楼的盛举。极盛时,三位太太就能买下一整栋楼,这展示了惊人的实力,更彰显着一个时代的魄力。

  然而,中国大妈简单粗暴、几乎没有技术含量的崛起,难掩隐患。《维度》最新调查显示,有37.7%的大妈投资金额占总资产比例超过一半,显示出较强的激进性。理财分析师发现,占比4.39%的,将全部资产用于投资的大妈,其投资的多为房地产和现货,这种投资会套牢大量的资产,过于激进冒险,一旦大跌,非常难以脱身。

  中国大妈习惯重仓投资,决策极端决绝,从崛起之初就显露出浓重的末日狂欢气质。狂欢背后,是她们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的恐惧。

  大妈豪赌:赚得多赔得多,荣膺2015“韭菜侠”

  大妈在中国投资人群体中个性鲜明,鲜明到总是可以被一眼认出。大妈身上有众多明显的标签,其中一项就是:赌徒心理严重。

  2013年初“狙击”华尔街重仓扫金,就是大妈投资行为情绪化的体现。雄厚的资金支撑着极强的赌徒心理,造就了大妈的激进本色。这种激进有时会带给她们丰厚的风险回报,可更多时候,却只是把她们变成了风险的牺牲品。

  贾大妈喜欢跳广场舞,在广场上结识了一帮好姐妹,其中一位姐妹的儿子叫小刘,很懂炒股,经常赚钱。她们这群姐妹就都跟着小刘买股票,对他信任有加。

  “几年下来有赚有赔,但总体还是赚。几个人里面,数我买得少,赚得少。我不甘心,后来把能取的钱都取出来,全砸了进去。” 据贾大妈回忆,小赚过后,几个姐妹都加大了投资力度。

  本金加成后,有时一天净赚近万元。贾大妈先是兴高采烈,后来就有点害怕了。她特地去问小刘:现在抛,行不行?小刘斩钉截铁拦住她:一定要继续持有。

  几天后,2015股灾来了。

  “那几天都没心情跳舞了,天天盯着大盘看,大家聚在一起讨论要不要抛,意见总是不统一。”贾大妈觉得亏一些总比跌没了好,所以跑出来了,但有几位老姐姐买了近百万,不甘心把养老钱就这样抛掉,至今仍套在里面。

  被《维度》询问为何明知股市风险大却仍重仓投资时,贾大妈沉吟半晌:“刚开始炒股,特别担心,再好的股票也不敢多买,几万块钱分散到十多支股票上。后来砸进几十万,全押到一支股票上,反而不怕了。要么赚死要么赔死,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维度》最新调查显示,在2015年股市大震荡中,有55.84%的大妈赔了钱,其中27.9%损失惨重。另有6.49%损失不明,因为资金至今还套在股市中。

 

  作为激进的“韭菜侠”,中国大妈对赔钱的恐惧却比任何人都深。她们承受不住这种恐惧,又用更激进的方式来逃避和自我麻痹。

  贾大妈回忆起这段惨痛经历,也总结了经验教训:

  “要是没考虑小刘是好姐妹的亲儿子,就不会错信他了。”

  “如果不是这么多人一起投,就不会投那么多了。”

  《维度》在与2015年不幸“割韭菜”的大妈们交谈时,发现她们对自己的遭遇各有总结,理由五花八门,涵盖人情、人脉、小道消息,天时、地利、宗教信仰,却唯独无人提及炒股常识和金融知识。

  或许,正因她们缺乏扎实的金融功底,面对瞬息万变、涨跌如同过山车的股市时,只能求助于各种周边因素,以及类似玄学的心理力量。

  这种投资心态,便是除了激进之外的,中国大妈的又一标签:大妈逻辑。

  大妈逻辑:盲从,抱团,贪小便宜

  “那小姑娘可好了,我们把钱都投到她的公司里,放心。”

  万大妈一个姐们儿的女儿就职于某财富公司,小姑娘懂事又孝顺,万大妈和几位朋友都很喜欢她,又觉得大家知根知底,她“跑不了”,不会骗人,就把钱都放心投到那家财富公司里。

  万大妈向《维度》坦言:“那家公司怎么搞投资,我不懂。只要信对了人,我也不用懂。”

  万大妈的心态非常普遍。大妈们不愿去研究数据图表、投资知识,更愿意花精力去挖掘熟人资源,认为只要和精通投资理财的人搞好关系,就等于掌握了一切她们听都没听过的金融本领。

  如果身边实在没有金融从业人士,大妈们就从公众人物身上找机会。

  何奶奶今年69岁,在大妈群体里亦属高龄。虽然年纪大,但她身体和精神都特别棒。她是一名退休的国企老职工,特别喜欢听广播。但何奶奶的一双儿女告诉《维度》,老人家的这个爱好令他们十分担忧。

  “我妈迷信广播里打的广告,跟着买保健品、买药材、高价旅游。最近在广播里听到主持人推荐一家基金公司,又准备去买基金。可是基金有风险,可能赔……”

  听到儿女的质疑,何奶奶不以为意:“主持人那么有名,广播里还有用户反馈呢!要是真有问题,广播台还能让播?”

  要么信熟人,要么信权威。亲历过共和国历史上人与人最不能互信的时期的大妈,却比谁都更乐于奉行“以人为本”。

  大妈们相信人,更信人多力量大。所以每有投资行动,必呼朋引伴,把个人决策上升至群体行为。酷爱抱团的中国大妈,吃过大锅饭,跳着广场舞,受过“严打私心一闪念”的时代教育,习惯了在群体之中寻找安全感。

  大妈逻辑中,不可思议之处还有很多。譬如大妈一出手能投资几百万,却会纠结几百元的赠品:“那家公司态度好,做投资还白送我们一桶油、一袋米,旁边那家就不行,不会做生意。”

  大妈会仔细衡量投资赠品,却似乎对投入的全部身家毫不在意。《维度》发现,大妈对于小钱的精打细算,与对大钱的一掷千金,形成了奇妙的反差。

  “我们吃过晚饭会带个塑料袋到楼下散散步,顺道捡些瓶子,卖几个钱。虽说不多,但蚊子也是肉,还利于城市环保嘛!”

  仅凭这句话,可能很难想象家住南京的许阿姨,每月光收房租就入账3万多元。许阿姨和老伴账下共有4套房,儿子在国外定居,她把好房子都租了出去,和老伴住在不到80平米的老房子里。她告诉《维度》:“有人说我穷算计,我可没觉得。我们这一代都是苦过来的,特别能节俭。”

  最近,许阿姨打算把手中的4套房子折腾一番:“明年我60岁,能办老年卡了,坐地铁去看房更便宜!”许阿姨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签几百万的房屋买卖合同都爽快干脆,却情愿为了几元钱的地铁优惠而推迟换房,中国大妈的反常价值观背后,是财富暴涨与财商滞后在同一个个体身上的矛盾拉扯。

  中国大妈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起来,却随着时代巨变迅速拥有了大量财富。然而从没有人教过她们,应该怎样打理超出她们认知范围的一大笔钱。所以她们虽然成了土豪,还大多掌握家中财政大权,却对大额投资没有概念,只能求助于他人;相反,勤俭省下的几元钱、被赠送的几袋米、几桶油,则属于她们最熟悉的数额级别,承接了她们对于钱的全部热情。

  大妈的外行逻辑,不仅为她们的投资理财埋下隐患,也给骗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大妈近况:骗子都爱中国大妈

  今年7月,英国脱欧,欧元和英镑急跌,蒋大妈和几位好姐妹抓紧报团欧洲游,旅游费人均不到两万,但蒋大妈到了欧洲后各种买买买,又花了十几万,战利品是给老公买的手表、给自己买的特大号高压锅、零零碎碎一堆名牌化妆品、护肤品……

  蒋大妈告诉《维度》,她的几个姐妹跟她差不多,还有买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的,又重又便宜,万水千山背回国。

  极强的购买力、极差的财商,综合上述两点的部分中国大妈,成为骗子的主攻人群、骗局的目标坑害者。

  《维度》最新调查显示,大妈们投资被骗的原因多样,近年来新涌现的P2P、邮币卡、现货投资、线下理财等领域,都有大妈不幸跳坑的身影。其中P2P和现货投资是大妈最易踩坑的两大类产品,占比分别达35.73%和17.4%。

  理财分析师认为,P2P于近年兴起,曾一度处于蛮荒状态,骗局丛生,大妈对新型理财产品不甚熟悉,难免频频中招。而现货投资的原理和风险情况长期以来都复杂且不够透明,骗子们往往隐藏投资现货的风险,捏造极富吸引力的“利润”,很多大妈都因此受骗。

  “我投P2P要求不高,收益率超过10%的都行。”曹大妈告诉《维度》,之前她买过更高收益的,但是其中一个平台跑路了,所以她现在觉得,收益率百分之十几刚刚好。

  曹大妈的老公是经济师,女儿是资管业的中层,亲戚里也大多是在金融行业工作。家族里唯独曹大妈自己不懂投资理财,却一直掌握着经济大权。

  曹大妈在家里说一不二,手上钱多了就打起理财的算盘,听朋友推荐,去银行买了大额理财产品,后来发现不幸被“飞单”,这才向家里人坦白,她自己也后悔不已。然而后悔很快就烟消云散,前不久又有在银行工作的朋友推荐她买保险,5年3%的收益,她一心动就打了10万到卡里,还好当天是周末没买成,被家人齐心协力苦劝着取了出来。

  此外,曹大妈还喜欢把钱借给熟人放贷,以熟识的地产老板为主,借300万,1年后还400万:“但是这个风险高,有一次借了几万块给一个小老板,结果他欠了好多人的钱,欠条在我手里,他老婆孩子也还在当地,但他就是跑了,谁也找不到这个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火热,曹大妈赶时髦玩起了网上投资,刚开始是放在余额宝里试水,后来惊喜地发现了P2P。曹大妈投资P2P主要是看广告,有知名的代言人的那种,再就是收益总不能低于10%,更重要的,必须有熟人也在那个平台投资。

  “我觉得就该跟着别人一起,我自己一点都不懂,单干多危险啊。像我的几个老姐妹,有听人推荐,投资邮币卡、期货、互助盘什么的,都是单干,结果呢消息不灵通,跑得慢,就被骗了。”曹大妈告诉《维度》,她特别注重和其他朋友沟通联络,就算出了事,也好一起结伴去闹。

  2014年某比特币网站统计显示,总交易额大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贵宾用户中,40%为女性,其中又以中老年为多数,可见中国大妈开始混迹比特币江湖。一叶知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很多连智能手机都不会操作的大妈们,卷入了真真假假的科技金融漩涡之中。骗子针对不少大妈“钱多人傻”的特征,为之量身定制骗局,卷钱无数,留下遍野哀鸿。

  “前几年我买过不少原始股,推销的都说是内部限购,等上市了就能翻好几倍,但是到现在那些厂还没一家上市。” 胡大妈告诉《维度》,受骗之后,她觉得什么期货、电子盘、邮币卡,都是虚的,还是到手的实物最真。

  现在,胡大妈的钱基本都花在了黄金和琥珀上。胡大妈向《维度》展示她一整抽屉的琥珀,有琥珀戒指、耳坠,最多的还是琥珀项链。

  “您也会研究琥珀鉴赏吗?”

  “都是通过好朋友介绍买的,几十年的交情,错不了。”

  2013年“大妈狙击团”里,就有胡大妈的身影。胡大妈买金并不为投资,赚差价,而是为了深深锁进保险箱,做传家宝。

  最近几个月,金价涨了又跌,胡大妈漠不关心:“真金白银,能贬到哪里去?什么都不值钱了,黄金也是百分百值钱,这个我从小就知道。”

  结语

  有些中国大妈扫金,确实不为投资。她们只是喜欢金子。而她们喜欢金子,是因为中国传统观念长久以来,非常认同真金白银的保值和增值功能。

  作为有着五千年封建史的古老国度里的第二性公民,中国大妈受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塑造更深刻,接受教育和接触外界的机会更少,对传统中国观念的保留和运用更多。

  她们的发迹、盈亏、受骗,都那么与时俱进,可她们身上总有一些东西,像活化石一样,永远提示着这个文明古国在西方金融面前的露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观念,沉积到她们身上,外化为包括激进、盲目、非理性等最不明智的部分——许多非中国大妈投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今天,很多人把中国大妈看作有趣的老阿姨,叫一句“大妈”,亲切,却又极有距离感。我们以为大妈的世界我们不懂,其实大妈何尝不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在西方成熟金融市场的面前,“dama”是中国蛮荒稚嫩的投资界的实验田,是看见中国过去甚至是未来的地方。而我们,从她们身上,能看到我们的根——虽然遗憾的是,大部分是劣根。(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不像大妈那么财大气粗,退休之后怎么办?想轻松攒出养老钱, 关注微信号:“财秘”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guoneilicai/325071.html

《第一维度|【维度】谜一样的“China Dama”:中国最激进的投资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