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验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10篇

|

【www.dagaqi.com--创业经验】

  会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kuài jì,英文名称为Accounting。会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会计工作,二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及各种税收法规为法律依据来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篇1

  我国政府的会计改革,当前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改革的攻坚阶段,面对着许多全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于2017年1月18起,对2015年10月制定的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正式实施,在较多层面都获得了完善以及进行了创新。但是在对其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于其中,文章将针对其中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实施中存在问题

  (一)上下级沟通要求高

  以收付实现制是会计基础,这是政府会计处理长期坚持的,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占据少数。相较于政府会计人员,新准则和他们对传统会计处理的认识不同,同时实行权责发生制及收付实现制,因此会带来政策理解,上的难度.且之前不同类型.地区的政府部门使用的准则不同,增加了沟通的难度,政府的会计人员是否可以较好的转变思想.很好的把握准则的要点不太确定。同时,增加的会计计量属性,增大了操作难度,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基于改革时间短.力度大h范围广的情况之下,工作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正准则的良好实施,以及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制度及准则衔接不畅

  正常政府会计制度,应基于基本准则的指导,详细规范政府各项净资产、负债、资产等会计处理方法,要素。而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顺序较为独特。新公布的基本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之间有较大差异性.特别是双报告制度及新的“3+5"会计要素,与现行的会计处理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新基本推则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需政府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已经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三)增大的政府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伴随着2017年1月1日实施的新基本准则,会有一系列新的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公布。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相较于之前准则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会增加。在会计计量、记录、确认、报告各个环节.新基本准则的双重记账,促使会计信息更加详细和全面,增加会计人员的操作量.同时增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要求。同一笔业务,需采用权责发生制满足财务要求.同i时要使用收付实现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对于会计人员能力要求更高,所以政府的会计人员需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不应该是仅仅按照强制措施进行管理,最终会增加会计人员的主动性。

  (四)复杂的准则实施准备工作

  基本准则并未对具体的操作进行限定,是对政府会计的运用提供框果,政府会计人员想要开展相应的工作,无法单纯性凭借基本准则,需出台一系列和基本准则相配套的具体措施,需加快具体准则的制定。保证准则的实施,需财政部做的准备工作,有转换新旧制度.培训会计人员等.以及需制定出详细的准则,因为准则改革任务重.力度大,需各级财部做的准备工作,有转换新旧制度、培训会计人员等,以及需制定出详细的准则,因为推则改革任务重.力度大,需各级财政部广]周密部署,确保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做好新准则的培训工作,以及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让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准则,要保障新准则得以有效落实。

  二、提出建议

  (一)对相关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的强化

  想要顺利实施新的政府会计推则,需以政府部门的财务人员为主,需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围绕新的政府会计推则,加大对这--推则普及的力度,将其培训效果及效益提升。不仅如此,中国会计学会等相关的科研单位,也需提升高校新政府会计准则的教学水平,需提升和高校之间的密切协作,提升社会对新政府会计准则的了解和认知。

  (二)宣传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政府会计体系的重大改革,基于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布,其也进一-步的完和健全了政府的会计体系。然而,因为在整个会计体系中,政府会计体系有较低的地位.社会对其认知度也较低,无疑会对政府会计准则的影响力产生影响作用。因此.需积极扩大这一准则的影响力,加强宣传的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单位的具体业务实际,积极宜传新的政府会计推则,实现对其普及,需进行多层次的宣传教育。除此之外,还需凭借形式多样的宣传.借助于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增强宣传海报的辐射范围及报道力度。促使政府的会计人员,可对其要求及内涵进行正确的把握。

  三、结束语

  强调政府应注重决算.预算,将财务及预算管理适度分离.关心自身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是新准则改革的重点。新基本准则,将弥补当前体系中的空白,可限定及统驭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会计工作,减少中国同其他国家交流的障碍,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甚至于满足核算的要求。为了保证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关部门]需制定出详细的规划。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篇2

  摘要:根据《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财会[2017]25号)文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自2019年起施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进入新时期。本文尝试从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的角度,分析新制度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针对难点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进一步推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为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需要,政府会计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2019年,新制度正式施行。在施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难点和困难。为做好新制度施行工作,就要抓住问题,重点分析,研究解决措施,从而推进新制度的落实。

  一、新制度施行的难点

  (一)对财务人员负担过重

  对基层单位而言,由于行政级别、人员编制以及领导不重视等因素的制约,许多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有的甚至没有专设的财务岗位和专职财务。即便是有专职财务的单位,财务、资产、人事一肩挑的,大有人在。然而,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精细化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以及财政信息公开等改革相继施行,加上“八项规定”、“三公”经费等监管要求不断提高,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不断外延,所面临的工作量、工作压力和工作风险也与日俱增。现在,新制度的施行,在“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下,不仅需要按照“双基础”进行会计核算,还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归集、基本建设并账等会计核算,业务复杂程度和量度成倍增长,无疑更加重了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的负担。

  (二)对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要求高

  新制度较以往最大的改变,即在于采用了以权责发生制及收付实现制为“双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而长期以来,单位财务人员习惯于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和思考模式,对于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不熟悉。即便在2014年和2013年分别实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引入过“双分录”模式,但与真正的权责发生制核算还是存在差异的。同时,新制度规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收支业务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这就要求单位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能够准确判断该笔业务的属性。通过职业判断确认该笔业务是否属于预算会计核算范围、是否需要同时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这些都对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和新挑战,尤其是对基层单位财务人员。

  (三)信息化体系不完善

  新制度的施行,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配合。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会计信息化技术体系,是提高会计核算准确性、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亦是财务人员增强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依靠。根据新制度要求,各会计核算软件公司已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但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系统运行不稳定、会计报表缺少、辅助账查询界面操作不方便、平行记账的会计核算模板不全面以及技术支持因对新制度不熟悉,无法提供咨询等问题。会计核算软件的适用性和软件公司的后台服务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数据兼容方面,不同软件公司开发的会计信息系统各自运行,互不关联。软件公司也不愿开放端口,互通数据。以会计核算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例,大部分单位使用用友会计核算系统,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则使用由财政部统一布置,就其公司开发的软件。实际操作中,因为数据端口的限制,财务人员只能先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折旧数据提取,再通过会计核算系统手工进行会计核算,无法做到从数据提取到科目核算再到凭证自动转换的一体化操作。

  (四)预算管理规定与新制度衔接问题

  根据新制度要求,会计期末,单位财务人员应当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除资产负债和收入费用两张财务报表应当按月、按年编制外,其余报表均按年编制。这改变了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的收入支出表(对应新制度中预算收入支出表和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应当按月、按年编制的要求。但从预算管理的角度,财政部门按照有关预算管理规定,对各单位施行预算管理考核,要求各单位定期、不定期报送预算执行进度及分析、财政存量资金盘活情况等数据。各单位自身也需要定期向本单位领导汇报有关预算执行情况。这些都需要预算收支报表的辅助。而新制度施行后,会计核算软件不能每月提供相关报表的生成,对财务人员造成了困扰。此外,新制度未设置“应付福利费”科目,对单位发生的福利费开支,规定在计提标准内据实计入费用和支出。同时,在新旧衔接时,规定对原“应付福利费”科目余额分析后转入不同结余类科目。但根据预算管理规定,各单位可以在标准限额内计提福利费。而新制度的规定却让“计提”名存实亡。转入结余类科目的原已计提福利费也面临着被财政收回统筹使用的尴尬处境(根据财政部规定,部门预算结余以及结转两年以上的财政性资金,由财政收回统筹使用)。

  二、建议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健全委托代理记账和政府会计集中记账工作机制

  按照《会计法》规定,对于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会计专职人员等条件的单位,可以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因此,建议财政部门加强和规范委托代理记账业务,一方面指导有需要且适宜的(涉密单位除外)单位开展委托代理记账;另一方面,规范代理记账中介机构管理,稳步有序推进此项业务开展。同时,提倡政府内部组织力量,对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实施集中记账管理,以提高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建议对下属单位较多的系统,可由预算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集中记账;对直属机构或规模较小的部门,由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实施集中记账。通过建立健全委托代理记账和政府会计集中记账工作机制,保障新制度的施行。

  (二)加强培训,加大会计人才培养力度

  针对新制度的施行,建议财政部门牵头组织和开展培训,辅导基层单位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并持续了解基层单位在新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制度解释、问题解决和情况通报等工作。预算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本部门财务人员的培训,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培训方案,优化培训方式。建议多组织跨部门学习和交流。此外,建议充分利用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的示范效应,积极参与,强化基层单位财务人员会计素养培养。

  (三)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就会计核算系统升级而言,系统升级本身会有一个完善和适应的过程,建议各单位积极与软件公司沟通协调,满足自身使用需要。对于无法协调的问题,建议由财政部门统一汇总后,对接软件公司,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系统。数据兼容方面,各单位不具谈判优势,需要由财政部门牵头,协调各软件公司,开放端口,简化流程,实现数据互通,减少核算的人力成本。对于具有谈判优势的单位,也可自行与软件公司对接,从本单位实际出发,重塑业务流,优化会计信息系统。

  (四)整章建制,持续完善制度建设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满足现代财政管理需要,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水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并为其提供重要政策支持。两者互促互进。对于两者间需要衔接的问题,建议财政部门积极研究,或出台指导意见,或完善预算管理规定,便于基层单位财务人员操作和执行。

  三、结束语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不断学习、摸索、实践、改进的过程。基层单位财务人员要以新制度施行为契机,树立创新、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加强学习,强化自身专业素养,进而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若昕.行政事业单位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探讨[J].财经界,2018(12).

  [2]耿杰.淺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01).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篇3

  中国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差异有哪些?想考美国注会(U.S.CPA)的同学们对中美会计准则的差异非常关注,如下内容为大家揭秘:中美两国会计准则差异。

  一、中美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别

  rulebasedvsprinciplebased

  美国会计准则的模式为规则导向,更容易导致机会主义和盈余管理。目前的USGAAP共168号(新旧放在一起)不是按要素制定的,是一种救火式的准则,哪里出了问题,立马会有相应的准则制定出来。

  中国会计准则的模式为原则导向,强调实质重于形式,采购谨慎性原则、减少方法的选择、充分披露,以此来克服机会主义的盈余管理。财政部自2006年颁布新的会计准则以来,陆续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及3个解释公告。其中,在3号解释公告里提出了综合收益的(comprehensiveincome)概念。(Tips:如何理解comprehensiveincome?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时其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一旦出售,就会进利润表,以综合收益的形式反映。comprehensiveincome就是用来反映未来利润的。新准则修订了资产的定义: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金额可以可靠计量,淡化了“过去交易”,主要也是为了配合“未来”交易,如亏损合同等)。

  可以这样总结,会计准则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是从损益满计观向资本保全管转变,反映自从萨班斯法案以来国际财务界重视资产计价的趋势(典型地,如捐赠收入,债务重组收益进利润表,不再进资本公积。目前资本公积科目得到了净化,只含“股本溢价”和“其它”两个明细);二是资产计价将存在两种模式:成本模式(costvalue)和公允价值模式(fairvalue);三是反映未来信息的新趋势(典型地,comprehensiveincome)。

  二、美国会计准则总体介绍

     (一)制定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组织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SEC);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ingStandardsBoard,AICPA);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FASB);

  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overment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GASB)。

  由于美国政府较少干预经济以及美国会计界的强大,美国的会计准则基本上由民间机构制定。

  (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组成

  会计研究公报(AICPA/CPA/ARB,1939-1959,51)

  会计准则委员会意见(AICPA/APB,1959-1973,31)

  财务会计准则声明(FASB/SFAS,1973-,1-168)(这也是本文着重介绍的,Statement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168)

  财务会计概念(FASB/SFAC1-7)

  技术公报(FASB/TB)

  FASB紧急问题任务组(FASB,EITF)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立场阐述(AcSEC/SOP)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系列公告(SECASR)

  值得庆幸的是,09年6月美国会计准则的效力层次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mostauthoritative”和“Leastauthoritative”两个层次调整为“authoritative”和“non-authoritative”两个层次。也就是说,原来纷繁的条款(包括权威性强的和权威性弱的),现在就只有权威性或非权威性两种。而authoritative只包括两个:FASBaccountingstandardscodification和RulesandinterpretivereleasesoftheSEC是有权威性的。

  三、中美会计准则比较

    (一)会计要素

  US更注重提供“所有者收入”和“收入”的比较。

  较中国,还有三个概念:综合收益(Comprehensiveincome)、利得(gain)、损失(Loss)。

  利得和损失其实在我国的过去的准则中主要就是两项:营业外收入/支出和投资收益。Gain和Loss可以进IncomeStatement,也可以进BalanceSheet.如果是realized,通常进IncomeStatement,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失;如果是unrealized,一般就进BalanceSheet,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资本公积)、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等。

  (二)计量属性

  PRCGAAP: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USGAAP:为在概念框架中明确,但又专门的公允价值准则。

  (三)财务报告体系

  PRC:01表、02表、03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报表附注;

  US: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综合收益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

  (四)信息披露时间

  PRC: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半年报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第一季度的季度报告披露事件不得早于上一年度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间。

  US:10-k90天内(比中国时间短);

  10-Q45天内(比中国短);

  8-K重大问题公告15天。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篇4

  2015年10月,我国制定并发布了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在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比较于原先的政府会计准则,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都有了创新和完善。本文围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分析了新的政府会计准则的创新点,并就如何推进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提出了建议措施。

  第一,会计要素的创新。

  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会计要素包含了八项内容,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其中,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以及预算结余这三个会计要素。而财务会计要素则包含了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这五个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主要是用于对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而财务会计要素则主要是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监督。这八项会计要素都能够体现出可计量性、可定义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的要求,内涵和界定都比较清晰。除此之外,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还第一次将自然资源也在政府财务会计要素中进行列示,并归入了非流动性资产这一会计项目,这有助于摸清和梳理自然资源信息,方便会计核算。

  第二,政府会计结构的创新。

  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体系。其中,财务会计主要是围绕政府这一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和会计计量,而预算会计则是围绕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和反映。这种新的政府会计结构划分既可以涵盖政府财政的年度预算情况,同时又可以详细反映出政府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权益等的增减变动情况,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同时也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政府会计主体的实际情况。

  第三,信息披露模式的创新。

  对于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一方面是通过财务报告,另一方面是通过决算报告。根据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作为会计主体应当编报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其中,财务报告包含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以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主要是指政府各单位、各部门所编制的财务报告,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则是由财政部门所编制的,能够反映出政府整体运行情况、财务状况以及财政持续性的财务报告。政府的决算报告跟预算会计是对应的,围绕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和反映。政府财务报告则是跟政府财务会计相对应的,目标是围绕政府的运行情况、财务状况以及现金、资产等情况进行计量和反映。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结构在信息反映上比较全面完整,能够对政府的财务状况、预算收入产生正面影响。篇三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引导着我国的会计体系不断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变革的特点,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稳定而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其所推出的全新标准也需要会汁从业人员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然而,新会计准则自颁布和实施以来,在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存在不少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1)新会计准则可操作性不足

  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其中原则性的规定太多,而具体的规定不够,因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虽然随后颁布的应用指南对各项准则提供了一些具体解释和说明,但有些规定的线条还是太粗,不便执行。例如,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对公允价值怎么确定则规定得不够细致,从而使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分类晦涩难懂,有些分类披露的条款甚至连专家都看不明白,在所得税会计、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就必然妨碍了新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2)我国目前会计监管水平还难以适应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的主体往往成为制约新准则实施的—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内部审计力度相对薄弱,内部审计人员经常被精简。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要让内审人员了解与吃透与国际趋同的新会计准则有一定难度。在实务操作中容易出现对政策理解的偏差,审计取证不足。我国的政府监管存在着监管主体过多,监管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等问题。

  (3)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不高也妨碍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新会计准则贯彻全新的理念,在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其中的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是一大挑战。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与国际同行直接对话,而我国现有会计人员能达到这种要求的还不多。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尚不能满足与国际趋同的需要。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篇5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 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 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事业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及事业成果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同类事业单位中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资 产

  第十八条 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短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

  存货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长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

  在建工程是指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额计量。

  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

  负 债

  第二十四条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款项等。

  短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

  应付及预收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务,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应付款项和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事业单位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等。

  应缴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应缴未缴的各种款项,包括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款项、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长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长期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主要指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租赁款。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合同金额或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净资产

  第二十九条 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

  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其中,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第三十一条 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净资产项目应当分项列入资产负债表。

  收 入

  第三十二条 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

  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应当在提供服务或者发出存货,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者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进行计量。

  支出费用

  第三十五条 支出或者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支出或者费用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经营支出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第三十七条 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应当正确归集开展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数;无法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或比例合理分摊。

  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应当配比。

  第三十八条 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

  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或者费用,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财务报告

  第三十九条 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第四十条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十一条 财务报表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等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资产负债表;

  (二)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

  (三)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第四十二条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分类列示。资产和负债应当分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

  第四十三条 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应当按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的构成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情况分项列示。

  第四十四条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

  第四十五条 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声明;

  (二)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其主要构成、增减变动情况等;

  (三)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六条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

  第四十八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准则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九条 本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5月28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同时废止。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篇6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相应的施工建设以及市场革新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此背景下,政府会计制度如果不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仍沿用传统落后的模式制度,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滞缓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纠纷,这都是国家和人民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进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努力创新探索,从而使政府会计制度更为贴合实际,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助力。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创新探索

  前言:政府会计制度是国家制定的、在各类行政机构单位实行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可以准确全面地反映政府机构或者单位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对于科学合理规划国家财政计划或者企业单位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经年累月的经验积累过程中,我国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政府财政系统正在积极寻求变革创新,虽然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效果,但改革创新的步伐仍未停下。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进步必然为社会生活带来一定的变革,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需要现实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矛盾纠纷来推动其修订更新,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会计制度也使用这种被动的改革模式,势必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的繁荣稳定。所以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应当主动积极地进行创新探索,走在时代前头,发挥政府的主导性、先进性和正确性,进一步推动我国财政体制的革新和完善。在以往的政府部门财务体系之中,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来进行预算收支情况的计算执行,这虽然能够为最终财务的财务报告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参考,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政府职能部门的高效运转,但现阶段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制度己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政府会计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局限影响。因此,必须要进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创新,以确保我国财政系统的安全稳定和政府会计事业的良好发展。

  二、目前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够全面

  会计核算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对于固定资产只是按照原始价值进行简单的表现,没有详细考虑到其中折旧损耗,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施工在建的工程项目和无形资产的核算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就使得资产的核算报价和实际价值的偏差较大,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可能会影响到相关企业单位的发展计划;②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对于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的确认、计量、记录等工作没有进行良好的体现反映,使得国有资本的运营状况表现的较为模糊混乱,不利于国有资产运营绩效的考核;③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以及社保基金都按照国家专门颁布的制度进行核算,与预算会计系统相独立,长期游离于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之外。

  (二)会计报告不够完整

  资产负债是政府的各部门进行财政预算方案编制的重要依据,但现阶段会计报告对于一些隐性负债或者无形资产无法及时明确反映,长期积累下,就会出现大量没有得到相应处理的隐性负债,使得政府在进行债务承担责任划分时较为困难,不能快速准确地解决处理相关债务问题,就会导致政府实际负债情况不完整、不真实,不利于民众了解政府真实财政情况。此外,政府会计报告还会存在一些项目交叉、统计核算混乱的情况,这是因为预算报告重点是现金资源,以现金资源的流入流出作为预算执行情况的反映,而资产负债报告则是为了反映政府财务状况,根据会计工作原理,不应当视现金资源为重点,进而产生了混乱与交叉。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创新的措施

  (一)建立新型会计体系

  进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创新,首要任务便是监理新型会计体系,从而在制度保障下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政府财政系统的安全稳定。建立新型会计体系,便是不再采用分设行政、事业单位不同形式的会计制度,将所有财政资金通过国库进行单一账户的收付核算,政府财政状况和收支结果规格统一、清晰明了。可以逐步缓慢实现这一过程,先将现行会计制度体系向政府会计制度靠拢过度,建立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当然,政府新型会计体系在建立过程中还应适当调整预算范围,将一些特殊属性或者不适用新型会计体系的单位排除在外,根据实际情况专项制定与其相匹配的会计制度。

  (二)重新定位会计目标

  重新定位会计目标是现阶段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以满足政府的财政管理需要为目标,反映出政府预算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合理。政府会计的目标定位应以向政府提供真实可靠的资金收支信息为主,同时将政府实际的财务状况真实简明地反映出来,供相关决策人员分析研究以及民众监督了解。还需要把预算会计内容纳入政府会计制度之中,实行以预算为主、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结合的模式制度。

  (三)构建财务报告制度

  财务报告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政状况,也是政府会计信息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构建财务报告制度,就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尽可能地减少内容交叉或者混乱等的情况出现,实现财务报告的实际功用。比如构建层次分明、内容详细的财务报告制度,将复杂的财务内容按照一定的歸类标准进行划分,对以往会计制度下较容易忽略出错的隐性负债和无形资产等方面进行详细具体的规定,使得财务报告真实有效地反映政府部门实际财务情况。

  四、结语

  政府会计制度与人民生活实际和国家发展建设紧密相连,内在属性要求使其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实际,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提供助力。相信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在不断的创新探索中会逐步健全完善,实现财政系统精准的核算和真实的反映,为实际的预算计划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林玉华.浅析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与意义[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104-105.

  [2]董音茵.浅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创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5):47-48.

  [3]崔霓,吕海东.新形势下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创新问题探究[J].纳税,2019,(19):132-132.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篇7

  作者简介:狄梦琳,河南人,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多,美国更是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对象。随着中美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增多,中美会计准则制定上的差异不断显现出来。通过系统的比较分析,可以明确两国的会计准则在制定模式、制定方法和制定程序等方面的不同,为优化我国会计准则提供依据,并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向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制定方法;制定程序

   1.中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对比

   1.1中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概述

   美国采用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为不完全民间团体模式,也就是在官方的支持和监管下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的模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为制定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指定机构,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了监督权,否决权和准则的确认权。这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由国家间接调控、民间会计师职业团体直接制定、各方利益团体影响,保障了各方利益的充分博弈。这样就在保持制定会计准则灵活性的同时,又加强了政府监管的作用。英国、日本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机构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实际上也都仿效了美国的准则制定模式。

   中国采用的是政府管制模式,也就是由政府部门通过运用立法和行政权力来制定会计准则。财政部的会计司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强调了制定机构的权威性。中国的准则制定者不需要寻求任何“借口”,就有权按照自己的理解制定会计准则,有权决定怎样与何时修改,有权要求哪些企业执行那些准则,而受外界利益集团干预较小。所以,政府模式最有效地保证了会计准则的统一性。

   1.2中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对比

   美国国会在1933年和1934年先后通过《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联邦议会根据《证券交易法》成立的SEC并不直接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只保留监督和否决权。自1973年开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负责制定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2002年在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后,SEC为了加强对FASB的监管,追加了对会计准则确认权。SEC一般通过一系列文告来指导与影响FASB会计准则的制订,而FASB也非常重视官方的态度,努力使制定的会计准则与FASB的要求保持一致。这种在官方支持下的民间会计准则制订模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可以说SEC和FASB的合作是成功的。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是通过《会计法》的明确授权,由财政部会计司来完成。由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来作为会计准则的制定者,这与美国的尽力回避会计信息使用者直接参与准则制定的模式大相径庭,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几乎谈不上独立性。而且,中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CASC)只是一个咨询性质的事业单位,并不负责会计准则的制定。

   1.3中美会计准则制作经费的对比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是以美国财务会计基金会(FAF)为依托,由FAF为其提供资金,用于FASB的大量日常开支,并监督其使用。该基金会虽然有任命FASB的成员的权利,但不能干涉会计准则制定中的技术性问题。根据资料显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每年都有1500万美元以上的经费,其中的绝大部分来自财务会计基金会的拨款。这为支撑庞大的、全美一流的各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在这种机制下,赞助人游说的现象就无法避免。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经费开支方面有更多的限制,这是由于制作经费受政府预算控制。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完全依赖政府预算拨款,而难以筹集到其他大量资金以支持会计准则的制订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会计准则制订中的程序实施、调查研究的进行,也难以吸引一流的会计人才参加会计准则的制定。

   2.中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对比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美国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给出权威性定义:“概念结构是一个章程、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互相关联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一般包括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等,它们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本理论依据。“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从确认、计量到报告这几个相互联系的会计基本概念的有机结合,把这些概念组成一个体系,也就为从财务数据到财务报告构筑了一个理论性的架构。这就保证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虽不具备直接的法律效力,但仍然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一套完整而严密的概念框架可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使其变得更加科学和具有内在一致性,尤其当面对一些新的和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时,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中国的概念框架理论散见于不同的规范中,尚未健全。有部分的学者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环境;第二层次包括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会计要素;第三层次主要包括会计的确认与计量和财务报告。目前我国己经颁布了38项具体准则,仔细研究这些准则的出台过程就会发现,它们实质上是准则制定者把认为适合于中国的会计准则,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中筛选出来的。毫无疑问的是在这种筛选过程中,凝聚着准则制定者的个人偏好。如果我们上升到理论来认识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不难发现,我国会计准制定的方法应该是归纳的,以比较和借鉴为主,这是中外在会计准则制定方法与程序上显而易见的差异。

   3.中美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对比

   中国2003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与FASB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之间有了较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在公开性,意见征求,和表决制度等具体过程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

   3.1公开性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程序比较透明,准则制定的程序应该比较周密。制定准则的全部过程都在摄像机的监督之下,对外公开。FASB为了迅速及时地得到来自各方的反馈意见,几乎是不断地向外界通报进展情况。美国通过的每一项会计准则中都有较大篇幅的附录,用以介绍准则出台前后的所有背景信息,其中还包括会计准则委员会成员对该准则的赞成或反对的意见、FASB回复的意见、征求意见的主要对象以及委员会对该项会计准则所持态度的理由。这种“阳光下”的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具有开创意义。 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相对不足,从准则的立项到产出,其过程都比较隐蔽,外界几乎无法了解。2003年新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出台以后,会计准则的立项背景和理由要向社会公开发布,这是中国准则制定程序的透明度有所好转,会计准则体系制定过程的透明度比以前也有了很大提高。

   3.2意见征求

   美国FASB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的征求意见的工作做得比较完善,它征求公众意见的内容不仅包括《征求意见稿》,也包括中期的《讨论稿》。征求书面意见是通过网络或报纸等各种传媒发布的由专家草拟的讨论备忘录。而口头意见的征询则主要通过公开的听证会来实现。此外,任何人都可从FASB的网站上了解会计准则制定的各项程序。

   中国在2003年颁布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中,只对全国各级财政厅或财政局以及国务院下辖的相关部门印发书面的《征求意见稿》,来征求公众意见。另外,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效果并不显著,尤其是采用网上征求意见以后。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少有人关注,而另一方面也难以得到权威而有力度的意见。据调查,会计准则制定者几乎没有收到有价值的回复意见,因而还需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才能提高公众意见的征求效果。

   3.3表决制度

   美国的征求意见稿最终是否作为准则发布,是由会计准则委员会投票决定的。FASB七位成员的最后投票中,至少需要五票赞成才能通过。并且,每一份准则都要在最后说明表决的情况,包括反对意见也需附在准则后。

   中国则是由会计司领导和各处的负责人组成会计准则的核心小组。而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而没有表决权。会计准则从立项到最后是否发布都取决于核心小组和会计司领导的意见。

   结束语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的时间与西方国家相比短了许多,但风雨兼程,道路坎坷而成就非凡。通过中美会计准则的制定的比较研究,了解和认识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发展规律,改善我国准则制定的不足,使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制度建设愈加完善。(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奥喜平.美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之友,2012(5).

   [2]王建新.中美会计准则比较.中国农业会计,2008(8).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田淑萍.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变迁的启示.兰州大学学报,2010(3).

   [5]张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我国基本准则的国际趋同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1).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篇8

  摘要:随着国际资本市场实现全球化步伐的日渐加快,全球各国的投资者要求实现会计标准统一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而要实现全球会计标准的一体化,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各国在该方面存在哪些差异,以及怎样化解这些差异。我国在推挤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本国的基本国情,而不能一味地照搬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这也使得对于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比较分析成为了当今会计界的研究重点。本文就是在这一研究潮流之下,针对中外会计准则存在的种种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致使中外会计准则存在差异的因素。

   关键词:中外会计准则资本市场经济全球化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间也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却又相互独立的会计管理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各国之间如何化解会计差异,让会计变为一种国际上能够互通的商业语言,也成为了国际会计界的热点话题。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推动我国的经济体系与世界经济体系实现良性互动,实现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成为了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而要真正融入国际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寻找出中外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缩小差异,是我国真正能够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一、现阶段我国与外国在会计准则上存在的差异

   1、在政府补助方面存在的差异

   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外同时期的会计准则在政府补助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政府给予援助的披露和政府进行补助的核算的方位和定义上,同时中外会计准则中,对于这两个方面的处理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国外的会计准则中,将政府补助定义为政府部门通过将资源转移给主体,从而换得主体在将来或者以前根据某些条件来从事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所给予的援助。

   2、在对于交易披露及关联方的关系上存在差异

   国外的会计准则中规定,任何国有企业都必须根据关联交易的相关准则来进行充分的披露。而我国的会计准则则认为,只有在双方之间有投资关系,而其中的一方对于另外一方在经营和财务上的决策存在较大的影响,并且两者存在一定的经济方面利益的依存关系时,国有企业相互之间才能够被视为相互关联方。

   3、在资产减值的会计手段处理方面的差异

   国外的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面规定,一旦资产发生任何的减值,就能够确定计提减值和减值损失准备,对于为已经计提的各种减产所准备的资产,如果后期遇到了资产价值的回升,就能够将回升的价值进行转回。而我国的会计准则则为了预防各个企业通过减值准备来转回被随意调节的利润,规定了企业不能在日后转回已经提取了的任何减值准备,尤其不能够转回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4、在企业合并方面中外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处理差异

   国外的会计准则规定的对于企业合并所作的会计处理,仅仅涉及了非控制条件下所进行的企业合并,并且要求企业只能够使用购买法来处理企业合并事务,然而却完全忽视了权益结合法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面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不仅涉及了同一控制条件下企业的合并行为,更讨论了非同一控制条件下企业的合并行为。另外,还规定了在非同一控制条件下企业的合并行为要采取购买法来进行处理,而对于同一控制条件下的企业合并行为要采取权益结合法来进行会计处理。

   5、对于公允价值的采纳范围方面存在的差异

   我国的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范围的规定相比较国际会计准则而言较为狭窄,限制更大更严格,所以在运用上也更为谨慎。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公允价值范围的计量基础仅能够用于非同一控制条件下、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投资兴房产及其他金融工具的企业合并。

   二、导致中外会计准则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1、政治环境因素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因为采取不同会计准则有可能产生不尽相同的经济效果,从而影响到各个利益相关者,所以,会计准则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手段,更表现为一种政治程序。因而各国不同的政治制度也会间接地影响到该国的会计准则制定、会计实务以及会计理论,同时,各国的政治管理制度、与其他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政治体制变革和各种政治事件的发生都会对本国的会计准则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

   2、整体经济环境和经济水平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一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是该国制定会计准则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也是会计准则制定的根本原因,其中主要指国家的经济膨胀水平、国际贸易状况、国际经济组织参与情况、国家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基本的企业资本结构、该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品、经济的实际运行方式以及最根本的经济发展程度等。经济因素不仅仅直接地决定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还会通过间接影响国家的文化、法律、教育、政治等各个方面,从而对会计准则带来间接的影响。

   3、社会教育和文化对于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会计作为一种技术和社会相互影响的活动,会涉及到物质技术和人这两个方面,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摆脱社会教育和文化带来的影响,所以说,社会文化也是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社会教育对于会计准则的影响是通过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所产生的,只有当专业的会计教育和普通的会计教育都达到一定的水平,才可以拟定和设计出与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相匹配的会计准则,并也可以保证该会计准则的顺利有效实施,所以说会计准则的实施和制定会受到社会教育因素的影响。

   4、税收制度和税收体系的影响

   各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体系能够直接制约企业的会计实务和经营管理活动,税务实务也是会计活动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国家之中将本国的税则税法当做该国的会计准则,而在另一些国家之中,却有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这些国家在应纳所得税和会计利润之间通常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根据该国家的税法来调整会计利润。

   5、一国法律因素对会计准则产生的影响

   法律因素作为一国各项规则制定的基础,也会对本国的会计准则产生重大的影响,各个国家也都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不同程度地影响本国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制定。而会计准则作为对财务报告和会计核算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准则,其权威性与强制性也主要是来源于颁布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部门。在有着成文法系和完整法律体系的国家中,一般由政府直接管理会计活动,而职业会计的民间组织只能够发挥较小的影响和作用,会计规范本身十分重视逻辑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企业的财务管理报告也十分关注正确性与合法性。而在使用判例法系的国家之中,法律法规对于会计活动的约束和管理是较为宏观的,会计规范的实施通常由该行业的民间组织完成,这些国家的会计准则也更加关注公允性与真实性的原则。

   三、缩小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主要措施

   1、完善会计理论,促进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

   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现阶段仍然缺乏有经验的技术咨询专家和实际操作经验。而在西方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中,会计准则的制定和管理机构的准则制定人员与管理人员都是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投资人、政府管理者、专业研究人员、证券交易专家、企业家和会计界的专业研究人员等相关的专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强大的专家作为后盾,这些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才有较高的质量,从而能够保证会计准则的顺利有效实施。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的会计实务和时间需要,加强会计准则方面的专业研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提升会计准则的设计水平,从而为制定和实施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加强会计行业的从业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优化其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学习工作,使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尽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2、提高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任何的管理活动,其核心内容都是对人的管理,而会计准则的实施和运用同样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准则的实施者,即会计从业人员就是这一活动的关键。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会计行业却严重缺乏所需的各种人才,这一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制约了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不利于会计准则作用的发挥。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主要表现为整体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储备不完善,以及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在会计活动中的制约作用极为明显。所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问题必然会影响其从业水平和职业判断力,同时,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会计人员必将会面临更大的问题,从而导致工作中的更大偏差。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其知识储备和专业知识,从而促进会计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3、缩小会计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中外会计准则中,在企业的合并问题方面还存在较多的差异,主要包括合并商誉、调账实践和计量与确认的实践、企业合并的界定等方面。在会计处理上,国外的会计准则只允许采取购买法,而不能使用权益结合法。但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却对于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采取权益结合法,而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选取购买法。这些都表明我国在会计主体上存在特殊性,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特点和问题,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手段,必须要不断地规范同一控制企业的合并,解决好我国现实存在的企业合并问题。

   4、不断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第一,我国现阶段的市场机制仍不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也不十分健全,市场上合法充分的竞争仍然不足,企业间的交易也尚不规范。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不能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将把公允价值作为根基的国外会计准则使用在我国,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国在设计会计准则时,应当仅仅在非货币交易、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投资性房产和其他金融工具等部分使用公允价值,但在生物性资产的管理准则中,应该选择历史成本方式来计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各种生物性资产一直处于参差不齐的生长阶段上,从而没有形成十分完善的市场,因而难以得到公允价值,如果硬性采取公允价值,就很难保证其可靠性。第二,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容量和规模等方面尚有不足,上市公司较少,在会计信息的使用上还有差异。这就要求各个企业在设计自身的会计目标时,必须考虑企业的内部管理、投资者决策以及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四、总结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些年来,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会计界研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未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和发展,我国在会计准则上必将不断缩小与国际的差异,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较快的提高。为此,我国的会计准则研究者要认识到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不断扩展自身思路,明确存在的不足和优势,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提高自身研究水平,最终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晏东.中外会计准则差异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4):410

   [2]梁爽.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27):59

   [3]凌春华.中外会计准则差异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02):44

   [4]王晔.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环境因素分析[J].2009(7):180.

   [5]魏芳.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中外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篇9

  摘要:为进一步规范政府会计核算,更好地适应财政预管理要求,2017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并规定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为满足新形势下政府会计管理的需要,做好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与过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身财务工作经验,对做好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提出以下思考。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

  自2015年来,财政部陆续公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六项具体准则及配套应用指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单一的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缺陷日益暴露,阻碍了政府会计的发展。现阶段,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才能在会计制度改革中更好地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制度体系较为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施难度,所以针对过渡时期的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与突破

  1.构建了新的政府会计模式

  (1)“双功能”。实现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互融合又适度分离的双重功能,除了财务会计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要素的基础上核算外,增加了预算会计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新要素。

  (2)“双基础”。财务会计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在“双功能”的基础上,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会计主体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3)“双报告”。由于财务会计核算形成的是财务报告,预算会计核算形成的是预算报告,新政府会计便有了“两个报告”。两个报告之间存在钩稽关系,在“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中得到体现。

  2.引入了会计核算新理念

  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成本、费用、绩效等理念和方法,合理归集并反映政府的运行费用和履职成本,能够科学评价政府、部门和单位耗费公共资源的情况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行政效率。

  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成本、现金流等信息,并将预算会计与财务结果进行比对,又将支出结果与预算目标进行比对,为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奠定基础。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平稳过渡的重要性

  政府会计改革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涉及领域众多,可以歸纳总结为“一套标准、两份报告、三项制度、四项措施”。在会计制度改革期间,新政府会计制度如果执行不到位,新旧制度衔接不顺畅,问题会逐渐凸显出来,对于部门或单位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假如不能有效加以推进,会影响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后续的会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新政府会计改革流于形式。所以,做好会计制度改革衔接工作,实现平稳过渡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政府部门未能真正摸清“家底”

  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前,政府部门未能全面清查部门、单位资产情况,无法获取真实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商品、对外投资等信息,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准备不充分,财务数据不准确,会影响账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政府新会计制度不能顺利实施。

  2.财务人员对新制度理解不到位

  由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从培训到实施时间紧、变动内容多、牵涉范围广,需要财会人员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信息量大的新制度存在一定难度,这直接影响到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效率及效果。

  3.内部控制与监管机制存在缺陷

  政府会计改革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的配合,级别低、规模小的行政事业单位可能由于缺乏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意识,缺乏制度的约束机制,给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带来较大难度。

  四、新政府会计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

  1.核查资产,做好衔接准备

  (1)执行新制度前成立清产核资小组,开展全面的摸底工作。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需要清理核查以及归类统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品、对外投资等资产信息,按固定资产按类别分类,鉴别使用年限,追溯未入账的资产入账成本,进而准确地核准固定资产原值,计提累计折旧及费用摊销,确定权益等基础性数据。

  (2)加强往来款清理,关注资金变动。一方面,认真分析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清理往来款项并进行账龄分析,为计提坏账准备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分析整理相关科目明细的信息,包括重点关注引起收入支出或资金变动的科目以及资金的性质等,区分资金来源是财政性、非财政性,还是其他资金,为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做好准备。

  (3)加强新旧政府会计信息化衔接。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在原有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设置新账套,调整新科目,完成数据初始化,完成新旧数据转换。与此同时,做好与软件开发商的沟通,以得到财务软件高质量的技术支持,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及专业水平。

  (4)政府部门或单位必要时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的中介机构参与进来,规范流程,夯实基础,做好新旧转账与调整,确保资产信息完整,帮助做好新旧制度的平稳衔接与过渡。

  2.理清思路,抓住主要变化

  (1)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部分会计科目做了调整。第一类是原未入账事项,如应收股利、在途物品、“经管”类资产、受托资产、盘盈资产、预计负债、应付质量保证金等登记到新账科目。第二类是对新账有关科目余额按照新制度规定的核算基础进行调整的科目,如计提坏账准备、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补提折旧/摊销、确认长期借款应付利息等。第三类是有调整科目需要调整后填列,而与旧制度相同的科目可以按原账科目金额转移到新账相应科目。

  (2)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两条线找相关内容,财务会计科目涉及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相关报表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的期初数。预算会计科目涉及预算结余类科目,相关报表主动点关注结转结余变动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年初数等。同时,梳理和分析各项结转结余资金的构成和性质,按规定确定新账中对应金额,理清原账与新账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关系,把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关联起来。

  (3)主要调整因核算基础不同引起的差异,结转结余科目与“资金结存”同步变动,编制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对原账科目余额要逐项进行分析,形成工作底稿,详细加以说明。

  3.狠抓培训,提升会计管理水平

  (1)新政府会计制度整合了各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报表、核算方式、会计政策等方面做了统一,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增加了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可比性,为合并、汇总报表奠定基础,这也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效的专业培训无疑是加速新旧制度衔接的“推进器”与“润滑剂”。无论财务人员自发学习,还是系统组织有计划的理论培训、专业技能、实务操作,都能让财务人员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新制度。学习时认真梳理疑点、难点,归纳重点、要点,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框架很重要。

  (3)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会人员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财务管理信息。政府部门除了培训现有的财务人员外,也需要建设高素质、高学历、爱岗敬业的专业队伍,各个环节相互配合,这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新旧政府制度顺利“接轨”大有裨益。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需要各部门、各单位抓住契机,统筹协调,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确保新旧政府会计制度顺利衔接。

  参考文献

  1.毕庆华.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4).

  2.柯丹.分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研究.财会学习,2017(10).

  3.曲晓晓.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分析.中外企业家,2016(12).

  4.孙小喆.关于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纳税,2019(1).

  5.唐耘,孙凯.科学事业单位如何做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衔接工作.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1).

  6.孙凤兰.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篇10

  张健

  【摘要】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落实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这次改革全面实施时间紧任务重,至今已经完成一个会计年度的有效实施。收付实现制是政府会计处理长期坚持的,以往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较少。相较于政府会计人员,新准则和我们传统会计处理的认识和操作都有不同,实行权责发生制及收付实现制,政策理解,沟通上的难度,政府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的转变,准则的要点把握,会计计量属性的增加,操作难度的增大,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等等一些问题,这一年,是政府会计人员工作较难的一年。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

  引言

  传统政府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新政府会计制度应运而生。根据财政部统一要求2019年1月1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将全面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已经顺利走过了一个会计年度,实践出真知,作为最基层的会计制度实施者,新准则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文章将针对实际工作中呈现出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不够准确。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前按照要求做好清查,全面梳理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很多事业单位在日常资产管理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如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应付账款、长期投资、待处理的盘亏盘盈固定资产等等,“摸清家底”,为施行新制度提供可靠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新制度实施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单位仓促建账,没有全面梳理单位资产负债情况,也没有对往来款中长期的呆账做处理,直接计入了新账。

  2、部分单位出现了预算会计为主,财务会计为辅的现象。原政府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实际工作中,一切财务工作开展围绕预算及预算执行,虽然目前实施的新制度,财务会计对单位作用没有凸显出来,部分单位的财务会计成了未完成新制度而必须做的,更多焦点仍旧集中在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成了辅助工作。

  3、政府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大,对于会计人员能力要求更高。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相较于之前,工作量大大增加。一是新制度的双重记账,增加会计人员的操作量。二是新版财务软件的使用上,预算会计在实际操作中更强调了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的运用,以及在账务处理上与年初预算、年末决算实现连接闭口,对于会计人员能力要求更高。

  4、部门之间沟通对接要求高。部门之间对新制度理解运用程度标准不一,这在日常工作中,对部门之间级沟通要求高,尤其列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和“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支出”,每笔来款的功能科目和部门经济科目的收集,在实际工作中较为困难。

  5、政府财务会计实施标准有待提高。政府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在于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信息。目标是向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目前一个会计年度实施下来,作为基层部门,对政府财务会计的目标在理解上还不足,实际操作上与预期目标的标准还有距离。

  6、政府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目前存在非会计专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虽然财政部门多次组织培训,但非專业人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下,完全掌握新制度,实现新制度目标,仍旧有困难,业务处理不规范情况仍旧存在。

  7、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因为在整个会计体系中,政府会计体系有较低的地位.社会对其认知度也较低,并且传统观念认为政府会计简单易学易做,技术含量不高,这些传统观念导致了单位对财务工作的不重视,一些单位财务人员都身兼数职,在新制度执行第一年,财务人员压力倍增。

  二、关于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基层单位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审计力度。通过审计部门,对第一年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启动专业专项审计,被审计单位可以借此机会及时改正错误,并通过此契机,直接与专业人员交流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为日后更好的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打下坚实基础,避免一错再错,糊里糊涂的的执行新制度。各级部门准确实施新制度,部门之间的就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2、加大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第一个会计年度已经执行完毕,实际操作的财务人员已经遇见各种类型的问题和困惑,建议财政部门组织专业培训和各种交流平台,及时答疑解惑。政府财务会计实施标准才能得以提高。

  3、加大单位领导重视力度。加大对政府单位领导层面的宣传力度,从根源上对财务工作提起重视,进行多层次的宣传教育。除此之外,还需凭借形式多样的宣传,借助于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领导对工作的认识、认可和支持,无疑是新制度实施的保障。单位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和对工作的新要求,财务人员才能从繁杂的工作中剥离出来,专心从事财务工作。

  结束语

  首先作为基层政府会计人员,从事10余年政府单位会计工作,在实施了一年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根据工作实际及与身边会计人员交流,普遍存在文章内所表述的问题,更多还是存在轻财务会计的现象,注重社会效益,轻视利润、成本的核算。认为,政府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迫切需要得到提高,领导仍旧没有认清现有财务工作情况,保持传统观念,忽略会计人员工作量及重要性。最终才能科学实现我们的新政府会计制度目标,而不是见字答字,仅停留在账务处理上的双分录层面。强调政府应注重决算、预算,将财务及预算管理适度分离.关心自身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士振《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

  [2]陆涵燕.《新会计制度下政府单位会计核算应用范例》[J].商业经济,2018.

  [3]魏余江,郭继宏.《新政府会计制度体现十大亮点》[J].中国会计报,2018.

  [4]佟文霞.《浅析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jingyan/615994.html

《小企业会计准则电子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