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专题

[姬十三 结婚]姬十三

|

【www.dagaqi.com--创业专题】

果壳网姬十三:理想主义者在商业化上的探寻

  沉寂许久的果壳网近期也有了大动作,大力推广MOOC学院、成立“科学人”品牌、开发备孕利器“研究生”APP,果壳网正努力从泛科学社交网站向细分领域进军,但2013年获得B轮融资的果壳网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进军细分领域,从果壳网到MOOC学院

  2004年读博士期间,姬十三在《牛顿科学世界》发表了一篇关于猴子博弈实验的文章,因为文字风趣幽默大受好评,从此姬十三在“科普”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成立了科学松鼠会,2010年成立了泛科学社交网站果壳网。尽管姬十三本人并不喜欢“科普”这个词,他觉得这个词太过“高高在上”, 好像老师在教育学生一样,而果壳网的愿景,却是做一个可供所有热爱科学的人交流的平台。

  果壳网成立的最初两年,姬十三因为自己的“理想主义”走了不少弯路。姬十三的团队初心是做“科学传播”,一开始,果壳网想通过泛科学内容讨论,构建一个社区。这样虽然用户增长很快,但隐患却很明显,社区发展越来越大,但用户也越来越杂,但对果壳网本身偏科普媒体的属性来讲,庞大但杂乱的用户群与变现并不对等。

  空守着日益增长的用户却没有办法变现,这对获得了挚信资本1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以及300万美元A轮融资的果壳网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姬十三必须为自己的“理想主义”买单,因此,2012年果壳网开始探索商业化,寻求变现。除了果壳网的日常运营外,果壳网还与一些商业科技品牌合作,为他们讲述品牌故事。2012年,这为果壳带来了500万人民币的收入。姬十三预计,201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00万人民币。

  不过在2012年底,姬十三找到了自己更中意的模式,那就是MOOC学院。MOOC学院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但姬十三第一次看到MOOC是一个机会却是因为果壳网的一个小组,2012年底,有一位果壳用户说想要申请一个MOOC小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MOOC课程重度用户,已经拿到了二十多个证书,他希望通过小组聚集更多的人一起学习,这个小组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达到了上万人。

  MOOC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为了调研MOOC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姬十三带着一个小分队辗转北京的多家高校进行调研,甚至还和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学生在宿舍里共同住过几天,就为了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都在做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姬十三看到,除了国内不同地域存在教育差异,而国内的优质课程和国外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国内大学生愿意通过MOOC的形式来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

  在姬十三看来,果壳做MOOC学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MOOC学院的用户群体和果壳网重叠度较高,而果壳的资源也开始全面向MOOC团队倾斜,目前果壳网共有90多名员工,其中15人团队负责MOOC学院,而果壳也在招募更多的员工来从事MOOC学院的运营和优化。MOOC学院子栏目很快搭建了起来,里面接连引入了包括edX、Coursera、OpenLearning等多家平台的课程。姬十三将整个MOOC体系比作一个大学,edX、Coursera、OpenLearning等平台相当于一个个教学楼,而果壳网想要做的,就是这个大学里除了教学楼其他的地方,具体来讲,就是包括课程汉化、提供讨论区等等。

  做课程汉化也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Coursera推出了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课程《社会心理学》,很多用户在果壳下面的讨论区留言说“想上这门课程但是英文不好怎么办?”于是果壳网团队试着翻译了其中一段课程并把它发给了Coursera那边,Coursera团队很快给了回复并将果壳网的翻译版上传到了网站上,这段课程在国内MOOC群体里大受欢迎。这让果壳团队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此后果壳团队和Coursera开始了合作,Coursera的部分课程在上线前会先给到果壳这边,果壳翻译成中文后,中英文两版同时上线,国内的用户也可以和国际上的用户同步学习课程。

  目前果壳已经与超过23家MOOC平台还有大部分国内的高校达成了合作,免费为他们的课程提供入口,果壳MOOC学院上共有超过1500门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免费提供的,并且果壳还与联合国、万科等等合作推出了奖励制的课程,完成相应的课程即可获得一定的奖学金。

  果壳的招牌线下活动“万有青年烩”在姬十三看来也是为MOOC学院培养高校渠道。去年开始,果壳尝试将线下活动“万有青年烩”开源化管理,现在每周都有2-4场几百人的活动在不同城市举办,完全由网友策划、组织。在上海几个学校试点的万有青年协会,挂靠校团委,也在稳定运营中。

  除了MOOC学院外,果壳近期还将媒体品牌“主题站”改版变为“科学人”,从去年开始,果壳和nature,science两大国际学术刊物建立了合作关系,增加直接对话科学家的文章比例,同时和中国科协尝试合作“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项目,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商业化一直是难题 MOOC学院能否破发?

  果壳网虽然创立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商业模式一直是个难题,主要原因就是果壳身为泛科学社交网站,且媒体属性过重,做小众圈子的媒体,盈利模式非常有限。究其原因:

  1. 果壳网目前所做的事情大多属于“科学普及”,科学普及没有那么强的时效性,也没那么强的用户粘性,用户主动登录获取知识的意愿非常有限。

  2. 科学普及涉及到许多敏感内容,比如“冬虫夏草是否真的有效”、“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被抵制”,如果引入商业化的内容,比如广告,用户会对其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存在怀疑,这对一家泛科学社交网站来讲,无疑是自毁根基。

  3. 果壳网的社交属性主要体现在“果壳小组”,但果壳小组的内容是不可控的,用户的属性划分也并不明显,这部分用户想要变现也非常难。

  4. 果壳网需要多位编辑来维持网站的日常运营,人力成本比较高,目前果壳网的总员工数已达到90多人,其中有近一半员工在负责果壳网的日常运营、开发工作和商务化,另一半人员则在突破教育等新项目。

  果壳网的难题它的小伙伴豆瓣和知乎也都在经历,这三家网站的共同特点就是“文艺、清新、不挣钱”,果壳和知乎同为在线问答网站Quora的中国学徒,Quora的领导者是Facebook前CTO Adam D'Angelo,这家网站今年4月刚获得了C轮800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了9亿美元,但Quora到目前都没有实现盈利,离IPO也是遥遥无期,而Quora的总员工数也达到了60多人。

  豆瓣经常被贴上“慢公司”的标签,在分析师阑夕看来,豆瓣的发展方向和盈利模式都在用户的吵闹声中被定下了方向。豆瓣但凡想要深入社交领域的产品——如曾经深受重视的阿尔法城——都陷入庸碌无为,而只要是对兴趣的延伸和挖掘——如豆瓣阅读(读书的外延)、豆瓣FM(音乐的外延)——却又显得张力十足。

  果壳和知乎则为Quora的本土化做了不同的打算,今年6月刚获得2200万美元B轮融资的知乎继续在在线问答社区领域深耕,目前仍在扩大用户规模,在CEO周源看来,知乎目前还处于做大用户价值的阶段,盈利优先级并不高。Quora已经决定将在问答中插入广告,而知乎联合创始人成远此前也表示,未来知乎也将以广告盈利为主。

  而果壳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下沉到行业,拼在线教育。有数据显示,2014年在线教育市场将突破1300亿元,其中成人教育市场占比将最大,K12和职业教育市场未来具有较大潜力,2015年将超过1500亿元。

  果壳切入在线教育的点位于成人教育市场,选择了高端职业教育领域的MOOC学院作为突破点,这和果壳网的“理想化”和“高逼格”属性正好契合,但MOOC学院这个突破点的盈利模式未来还需要果壳团队多加探索,因为它同样并非“刚需”。

  姬十三也表示,目前主要还是以积累用户为主,而关于MOOC学院的盈利模式也需要在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考虑。MOOC学院能否成为果壳商业化的破发点,还是未知数。

  “理想主义”男人做商业化,其实是被“逼上梁山”

  虽然很多人都会评论说,“姬十三越来越像一个商人了”,姬十三现在也更愿意以商人的角色自居,但从“理想主义者”转变为商人,姬十三走得并不轻松,更像是“逼上梁山”。

  在2013年获得了B轮融资后,对姬十三来讲,商业化其实是一个必须加快速度的事情,“虽然团队和投资人并未给我压力,但我必须要对团队和投资人负责。”果壳也开始加快了各种尝试,包括开发新的APP“研究生”以及MOOC学院。

  在姬十三看来,MOOC学院虽然和果壳网相比更容易盈利,但他其实还没有想清楚盈利模式究竟该如何,“我们现在还在积累用户的阶段,既然大家都认定在线教育未来几年必定会爆发,我们商业模式也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姬十三现在更多地是作为果壳网的“精神领袖”,帮助团队的新项目制定发展目标,拓展对外的合作,果壳的新项目“研究生”APP也是姬十三带着小团队到各个医院去聊合作,“因为他们都更认我这个人,超过这个项目”,谈到和医院的合作,姬十三也显得有些疲惫,毕竟医院是事业单位,很多问题都比较棘手。

  创业四年来,姬十三也慢慢适应了商人这个身份,现在姬十三在团队中主抓董事会沟通和资本关系、战略和大方向、重点项目的突破以及品牌市场和政府关系,和果壳网COO姚笛一起,越来越熟练地回答这些问题“你们挣钱吗、挣多少、怎么挣?科学传播和商业利益难道不冲突?”

  果壳网的商业化重任主要压在了果壳网COO姚笛身上,作为化学系毕业的互联网人,姚笛在商业模式上比姬十三更有经验,6年前因为投稿和姬十三相识的姚笛现在经常被问的问题就是“你们挣钱吗、挣多少、怎么挣?科学传播和商业利益难道不冲突?”姚笛显然比姬十三更擅长回答这些问题。

  创始团队

  从早期创办NGO组织科学松鼠会到现在拓展商业品牌果壳网,姬十三的身边有着价值观相同的一帮小伙伴,他们中不少人都有着高学历,比如北大数学系博士、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博士等等。

  果壳网COO姚笛,6年前因为投稿和姬十三相识,作为化学系毕业的互联网人,刚毕业就开始做“清风围棋网”,姚笛在商业模式上比姬十三更有经验,他也在果壳网商业化的道路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果壳网主编徐来(果壳账号:拇姬),此前曾在新京报任职,言辞犀利,也是一名资深的科学编辑。

  果壳商务合作赵大伟,此前曾在新知客任职,做过5年的科普编辑,从果壳网创业初期便已经开始负责商务合作。

  投资人评论:

  国内某著名创投机构投资经理(应投资人要求匿名)

  在线社区领域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Quora的成功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国内做在线社区较好的三家社区果壳、知乎、豆瓣在各自领域都发展地非常不错,三家公司选择的细分领域并不重叠并且各有专攻,这也保证了他们的模式别家公司难以复制。

  但这三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第一,盈利模式较难找到;第二,细分领域的用户毕竟有限,受众不算大。如何调动这些用户的积极性,维持他们的用户粘度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是三家公司最大的考验。

  果壳选择MOOC学院作为突破点,我们较为看好,在线教育在未来几年内将有较大的发展,果壳网如何在先期抢占更多的优质用户,是目前的重点。

果壳网:姬十三的“泛科技媒体社区”理想

  复旦大学神经生物系博士毕业后,姬十三全职从事科普写作。从2004年开始到2008年,已经成为这个领域里比较知名的作者之一。那个时候,像姬十三这样写作的人凤毛麟角,为谋生计,姬十三为很多杂志写专栏,而且出稿量非常大,几年下来,认识了这个领域的很多作家。

  因为认识了很多作家,姬十三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上——媒体之间有竞争关系,不会把自己的资源介绍给对方,而姬十三却可以把作家们联系到一起。这让他之后创办科学松鼠会变得顺利成章。“我希望让大家彼此认识,因为这部分人比较小众,比较孤独,应该有机会在一起真诚地聊天、沟通。”服务于科普工作者,这是成立科学松鼠会的初衷。

  罗马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科研出身,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5年,通过松鼠会聚集专家资源,这些都为姬十三创办果壳网打下了基础。

  2011年是果壳网建设的第一年,从初期的以内容为主,慢慢转向内容和社区并重。姬十三把果壳定位为“泛科技媒体社区”,如此定义是他有意为之。在姬十三看来,中国的理工科人群远远大于人文学科,但走进社会后,学生们却发现理科生活一下子离你远去,身边都是人文的影子。

  “果壳网是我的理想,”他想通过自己的事业向公众传达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的信息——科技不等于枯燥而严谨的实验和科研,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娱乐休闲生活是丰富而有趣的。“果壳的编辑周末会玩什么?他们会在家里做个小机器人,会去植物园看植物⋯⋯我希望果壳网把这些兴趣推荐给公众,让大家的休闲、文化生活多一些选择。”

  果壳网希望网友把自己的问题汇集起来共同讨论,同时,编辑也会对网友贡献的内容做整合加工,针对热点新闻事件,从科技视角度进行解释,此外,松鼠会向果壳输送的专家资源为内容的专业度保驾,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姬十三”这个2004年写作时取的笔名一用已是七年。创办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做网站还做出版,据说,果壳的移动平台计划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果说姬十三在下一盘棋,那这盘棋多大?姬十三不急于融资和上市,他希望影响一个领域或者一个群体的文化生态,通过媒体属性聚集群体的力量,书写自己的科技文化。

  以下是3G门户科技频道对话姬十三实录:

  果壳定位泛科技媒体社区

  3G门户:果壳网在2011年都做了哪些事情?

  姬十三:2011年其实是果壳网创始第一年。果壳不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不只有果壳网还做出版,我们更愿意叫做文化公司。当然果壳网是业务当中最核心的一块。

  3G门户:为什么定义为泛科技媒体社区?

  姬十三:中国的大学、高中学理工的人群远远大于人文学科。走进社会后发现,理科生活一下子离我远去,生活中基本都是人文的影子。但是科技方面所带来的娱乐休闲生活也是非常多的。果壳的编辑周末会玩什么呢?他们会在家里做个小机器人,可能会去植物园看植物。这些都是科技方面的兴趣爱好,但这些爱好可能比较小众。我希望果壳网把这些兴趣推荐给公众,让大家的休闲、文化生活多一些选择,而不仅仅是文艺生活。

  3G门户:编辑贡献和网友贡献的数量占比多少?

  姬十三:数量上来讲网友比较多。但是编辑方面会保证我们的品牌。过去一年特别是针对热点事件的客户反映比较好,编辑内容的生成是构成果壳品牌很重要的一部分。

  “蒙牛一批次牛奶致癌物超标”新闻出来八小时之后我们出了一篇评论。就是牛奶中如何会出现致癌物来做分析。第二天又出了两篇评论,针对蒙牛检测工艺。第一时间我们会找到专业编辑来做分析。这也是果壳过去一年来最突出的贡献。

  3G门户:果壳有多少专业编辑?

  姬十三:网站编辑有20个,图书有10个编辑。我们允许一个编辑只处理跟自己兴趣领域相关的方向,这样他更加有时间、可能慢慢沉下心来做细分、专业性。编辑手里有一些专家资源,当一个事件发生,可以快速反映。

  3G门户:果壳如何编辑网友贡献的文章?

  姬十三:这在于编辑本身专业性,编辑要有判断能力,成稿时也要有编辑能力。果壳慢慢聚集了各个领域有专长的网友,他们有时候自己产生的话题、内容也挺有趣,经过编辑二次加工就会成为媒体品牌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zhuanti/t255737.html

《[姬十三 结婚]姬十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