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范文(通用6篇)

【www.ndcksc.com--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篇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教育作为一种传递文化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之适应的是个别式学习;工业社会是大工业生产,与之适应的是集体接受式学习;信息时代最大特点是信息的复杂繁多,对信息快速而准确的处理能力尤为重要,效率低下的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与之适应的应该是高效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需要。中国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在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和西方现代语文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在提高国民语文水平、普及国民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由于各方面原因而在流变的过程中泥沙俱下,该吸收的被吸收了,该扬弃的却没有扬弃,在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奏出了一些不和谐音符。

综合考察中国当代中学语文教育,主要还有着三方面痼疾:

一是受传统封建语文教育影响,中学语文课堂上还飘浮着“专制主义”的阴影。具体表现为教师角色的“唯我独尊”,无视学习主体个性生命的存在,教学方法的“一言堂”“填鸭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能唯师是尊,唯教材是尊,唯知识是尊;只能被动接受,全盘接受,不愿也不敢个性思考个性表达,这些倾向从部分中学生不敢交际、羞于表达、畏惧与老师交流等一系列不正常情形中可见端倪。这些情形的出现与学校教育有关,也与家庭教育背景有关;追踪溯源,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时代教育文化在不同领域的映射。

二是受苏联语文教育模式影响,中学语文课堂还流行着机械刻板的程式化操作。具体表现为无视文本的个性化特色,一律机械的“字词句语修逻,作者背景段落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在作品主旨的把握上,还表现为随意粘贴时代标签、阶级标签,篇篇如此,年年如此,把本来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而使索然无味。有个性的学生曾这样说:“老师没讲时,我读了非常感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再也不想读了。”这种语文教学不仅忽视了文本的个性,还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来的只可能是知识的机器、思想的奴隶。

三是受“语言学”影响,中学语文课堂上还流行着“伪科学”的语言分析。老师过于放大语文的交际工具作用,忽略艺术作品之中浸润的作者独特的生命情感,无视语文的人文内涵,把动态的情感文本看作静态的语言学材料,一味进行语言学的材料分析。在这种语文教学思想中,学生接受了无数次的所谓科学的语言分析之后,不仅语言水平没有提高,语文能力没有增强,反而对语文永远失去了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变成“你说你的,我玩我的”,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因了这三种因素的影响,现代语文教育满目疮痍,步履维艰,永远的高投资低回报,高投入低产出,永远的“少慢差费”,永远的“学与不学一个样”。

这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当代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现代信息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最终引发了1997年文化界关于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二次大讨论。因此,上海教育科学院于1999年正式提出了“研究学习”的概念,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还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处理知识与培训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实践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个性化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建设”中,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学习应该是‘接受’和‘探索’的和谐统一”,“要特别注意探索学习,以满足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实践的需要。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部分正式实施起来,各学科也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语文学科就其性质来说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高中语文自然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肥沃土壤。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现今的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虽然研究性学习都在各领域各学科大力推行与实践,语文学科也进行了不少尝试,然而却是少有真正语文味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具体表现为:语文专题式研究活动的多,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少;课外校外研究的多,校内课内研究的少;研究性学习方法及理论研究的多,实践操作研究的少。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背离了自身应有的特点,使语文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课,没有体现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特色,改变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初衷,留下的只是一些徒具形式的空壳,影响了学生继续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回归语文,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高中语文要有高中语文的特色,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当然要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以及理论研究,给“语文研究性学习”下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定义,而国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定简洁具体、便于操作,“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里就明确了研究性学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建立在国家《指南》对“研究性学习”的界定基础之上又与高中语文学科紧密结合的产物本身固有的特定内涵。

语文研究性学习,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语文学习,而不应该是综合实践课。因此,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它的目标就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主阵地就是高中语文课堂,当然也不排斥一定的社区语文活动,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互相渗透与综合。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但有研究性质。这种研究性质怎么体现呢?那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那么,这种学习就必然是实践性的主动性的学习活动。研究,必然会发现新的问题,并继而产生新的见解,因此,研究性学习又必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科学研究,而是获取知识、培养品德、形成能力,总之是学习,因此,仍然需要老师的指导,要在一定科学思想指导下科学的思考并实施。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为目标,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创造性地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中自主选择、确定相关主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与表达,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语文学习活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但凡高中语文学习的听、读、讲、写所有领域都是其研究学习的对象。

我们的课题遵循“问题就是课题,发展就是成果”思想,坚持“三个结合”原则,即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语文学习相结合,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课堂相结合,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知识的获得、能力、情感、人格的形成相结合。课题目标定位为高中语文课堂学习实践,旨在研究怎样使高中生在语文听说读写之中获得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研究高中语文教师怎样进行语文研究性教学,使师生都获得高效发展,而不是进行关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争鸣与建构。

具体说来,我们的研究内容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素养,促进语文学科的“有效学习”。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养成主动学习品质,扭转长期以来的语文课堂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变传统的“听语文”为“学语文”,变传统的“理论语文”为“实践语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语文学习效率。

2.开展语文“创新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素养,促进语文学科的“高效学习”。通过个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探索与指导,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学习的素养。

3.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研究性教学”素养,积极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通过教学目标双向细目化专题式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师生的研究素养,形成特色语文课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建立在现当代中外人文研究、教育研究理论新成果之上,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精神指导下,并创造性接受现阶段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新成果。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成为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

2.接受美学理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只是一种图式化结构,它永远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语句把客体对象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认为文本解读具有多元性。文学作品“未定点”的不确定性使作品具有了开放性,这些“未定点”有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予以填充和具体化。当代哲学解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说:“对一个文本或艺术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不仅新的误解被不断克服,而使真义得以从遮蔽它的那些事件中敞亮,而且新的理解也不断涌现,并揭示出全新的意义。”也就是说,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是一个无限增值的过程,文本意义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姚斯说:“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的作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接受美学认为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也是由解读主体的异质性所决定的。个体在思想、阅历等各方面都是异质的,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作者、文本、读者形成了一个三极的格局,那么,任何解读都只是审美主体从个人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诠释。总之,文本的开放性和解读主体的异质性共同增加了文本解读多元性的可能。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期待视野下对其进行不同的体验、解读与研究。

3.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知识传授上,反对“填鸭式”,变消极被动的“满堂灌”为积极的课堂讨论;在学习内容上,反对只强调“专深”,主张通识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反对片面追求“结论”,而注意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氛围上,反对强化“严格”,忽视“赞赏”,而力求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正是创新教育思想的要求和体现。

4.比较阅读理论。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彼此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感知对象,同时或相继出现,可以提高感知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可引导学生把一个独立的文本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篇或几篇文本集中起来,有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连点成线,组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思维能力。

5.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崭新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认为智力以组合的方式进行,每个人都是多种智能的组合体,教育的功能就是扬长避短,促进个体独有智能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是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在语文领域之中就应该是承认阅读与表达差异的合理性。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允许并提倡学习主体的在学习活动中的个性阅读与个性表达。

6.近现代语文教学新理论。一是叶圣陶的“例子说”教材观。叶圣陶曾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人们将叶圣陶的教材观归结为“例子说”。既然教材文本是例子,那么“例子”就不能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只是“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到达更广阔的人文空间,“达到不需要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二是当代的“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教学观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和发展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训练。

7.中学语文新课标。新课标是倡导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创新阅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类似表述还很多,很显然,这些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的,是倡导经典诗文阅读走个性化多元解读之路的。

四、研究方法与计划

我们的课题创造性借鉴吸收现有的能够拿来为我所用的各种科学研究方法。

1、文献法。我们广泛收集并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分析借鉴其优点,改进其不足,大胆拿来为我所用,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运用研究实践之中。我们从课题开展伊始就创办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导报”,开始前半年是每月两期,后来改为每月一期,向课题组成员及时介绍推荐相关理论文章和课题组自己的科研成果,给课题组成员以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指导与交流。

2、调查法。为了摸清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们印发了相关调查问卷,由各子课题研究教师负责,在学生中进行信息调查与反馈,从不同角度掌握学生学习习惯、方法以及对待学习方式转变的态度,从此获得大量而又真实的资料与信息,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料参考。

3、观察法。课题研究人员互相深入班级听课,参与校内外课改活动,在听课中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通过观察不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而观察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记录统计并分析所获信息;同时,由教师通过召开学习主题班会、学习交流活动来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

4、归纳法。为促进课题研究更有效进行,迅速提高课题组成员整体研究水平,我们组织实验班学生和课题组成员教师及时进行教和学的经验总结,形成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并以自办的“研究性学习导报”为交流平台,及时发表交流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文章、开发的案例、研究成果和学生作品,以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两年来,我们编印了22期导报,及时发给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交流。

本课题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具体分四步实施:

(一)课题酝酿确立阶段(20xx.10-20xx.12)

①确立子课题目录;

②各个教师的具体情况认定,成员申报子课题;

③总课题审定成员申报的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12-20xx.1)

①各子课题制定相关的研究细目,及课题组成员分工;

②调查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的看法;

③了解教师前阶段个体研究的情况,找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④印发、学习并研究相关理论文章,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⑤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

(三)实验阶段(20xx.1-20xx.12)

①理清语文课程资源情况,找准开发和配置的突破口;

②开展子课题的实践研究;

③广泛开展读写专题研究,作好个案积累与分析,使有成型的成果出现;

④有目的地举行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公开课、研究课等教学实践研究活动,重点抓好课前集体准备、课后评析反思等环节;

⑤及时写好阶段小结和研究论文,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及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阶段性专题性成果。

(四)总结结题阶段(20xx.12-20xx.2)

①各子课题开设课题研究汇报课;

②召开课题研究评议会,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③课题组对各子课题进行评估验收;

④申请结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论文等一系列材料;

⑤集中各子课题研究材料,形成课题研究综合成果;

⑥准备总课题结题报告,迎接市教科院专家组进行课题验收。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篇2

“透过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看中西文化差异”结题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跨文化交际愈加频繁也愈加重要。跨文化交际既涉及文化,又涉及交际。只有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际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障碍。

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却又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例如:宗教,家庭观,世界观,审美观,艺术等,但归根结底中西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可以说是这种思维的差异在中英文歌曲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尤其是同曲异词的现象,就更是一个可以透此看中西文化差异的很好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学会更好的交流,克服文化差异,同时有助与民族的融合。

二. 概念的界定

我们所研究的“文化差异”指的是:以价值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的差异,它容易引起文化冲突。而这里我们着重的重点是存在于同曲异词的中英歌曲上的差异以及东西种族的表达和行为方式的不同。

三. 研究的目的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透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看中西文化差异”,主要是针对中英歌曲同曲异词现象来进行课题研究,并以此来初步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客观看待,。我们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目的就在于:清醒地认识自我,恰当地了解别人,以使我们真正做到兴利除弊,扬长避短。

四. 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

在展开课题的初期,首先制作了调查问卷,随机分发给予校内外师生填写。回收后,小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调查早期的实际资料(发出问卷共50份,收回50份,统计结果以及调查报告见附录)。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了高中生对中英同曲异词的认识,也一并初步了解到高中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

(二)案例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搜集了一些中英同曲异词的歌曲,对在相同旋律下衍生出来的不同歌词的不同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中有中文的《吻别》与英文的《Take me to your heart》、中文的《恋爱百分百》和英文的《stop!stop!stop!》等等,从中我们发现了中西文化差

异的根本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了解到了差异的具体形式。

(三)成果分析法

考虑到研究中所得资料以及数据的地域局限性,我们搜集整理了现有的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文件以及前人的研究结果,并且对国外学者的成果加以重点深入研究,加强了融合,提升了研究的全面性,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

五. 研究的阶段

(一)准备阶段

1、论证定题,编制方案

①分小组讨论课题,并经多次筛选、论证定题;

②小组讨论,编制方案,确定基本分工。

遇到的问题:各成员意见不一致,方案过多,确定的时间较长

解决方法:讨论协商,达成一致

2.与指导老师讨论,确定基本实施步骤

遇到的问题:各成员意见不一致,方案过多,确定的时间较长

解决方法:讨论协商,达成一致

(二)实施阶段

1.初步阶段

①确定具体分工

②各成员做好初步准备工作

2.开题阶段

①确定具体方案

②经小组讨论,以书面形式拟撰开题报告

③将开题报告以电子文书的形式上交给指导老师

④听取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并对报告进行适当修改

3.具体实施阶段

①各成员根据自己具体分工展开工作

(具体、详细分工见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

遇到的问题:具体工作中遇到许多不理解及不知如何具体实施的"问题

解决方法:成员相互帮助、咨询指导老师

(三)评估阶段

收集各阶段成果,做好各种资料的整理、汇总,撰写结题报告和实验研究报告。

六. 研究结果的分析

(一)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犯错误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缺乏对不同文化差异的了解和理解

②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俗称Chinese-English。或把中西文化等同起来,忽略了文化差异。当一个文化成员观察,另一个文化时,他往往用本族文化模式来理解和解释作观察到的现象。当两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和意义产生差别时,这些学生就很容易用本族文化的模式来理解、思维和表达。因而常常产生误解。

(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人们总是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充满自豪,大多数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文化视为正统,而认为外国人的言行举止总是稀奇古怪的,而事实上,这些看似古怪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对该国人民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消除这种种族优越感,注意对对方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以平等的态度交流。

(三)“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进步需要汲取,发展需要交流,我们欣赏着中西文化的差异,但只有兼收并蓄,这些差异才会展现它们的另一番美好。形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差异也是精彩纷呈的。同曲异词的中英文歌曲为我们呈现了中西文化的美丽景观,引导我们走向中西文化差异的源头,启发我们思索中西文化的特质和精髓,促使我们相互借鉴、彼此“扬弃”。使“娴静”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跃动”的西方文化相映,使东方的责任意识和西方的权利思想相辅,从而生成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图画。

(四)Spiro在《文化与人性》中说:“不同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构造现实。对任何行为者来说,现实是通过世界观和他的文化所建构的行为环境传递的。”(《文化与人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第158页。)不同民族文化的特性是由不同的表现形式显现出来的。这些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构成文化人的行为环境和行为意义的符号,体现出文化内涵的差别。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发放了问卷,了解了我们同龄中对中英文歌词差异现象的关注程度和态度。大部分同学对歌曲还是停留在国内的一些歌,对外国的英文歌曲了解不深,着也是我们预料到的,也是我们所谓的爱国情绪之一吧。但是,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希望同学们可以多接触写西方的艺术。还有一个现象(参考问题5、6)几乎绝大多数的同学希望中文歌曲走出国门,但是却又都不希望中学生接触英文歌曲,这似乎是有一点矛盾的,任何事物是双面的,有进有出,要礼尚往来吧。所以我们不因该对西方的歌曲也就是文化有很大抵触的态度,因该深入了解,取长补短,为我国自己的文化发展做参考。

七. 研究后的再思考

笼统得说: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

比如在吻别一歌中,同样是较伤感的歌,中文里用的是吻别这个事件,风雪等冷色调的意像来表达曲子的情感,相形之下英文版的吻别就比较直接的用了〝把我放在你心里〞这种直白的语句,月光一类有西方由于色彩的意像。

又比如半糖主义,相对来说轻快活泼的曲子。中文的词里更多的是一种张扬个性,叛逆的小女生的宣誓,而英文里则多一些可爱的撒娇对未来的描绘和自信。

不能说哪中表达可以更好的表达曲子,知识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字面的不同。

有句话说的是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演绎出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对同一曲调的诠释也是不尽相同的。

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个文化碰状交融,东西文化以其两者截然不同而又丝丝相扣的风采给我们展现了现代世界艺术的多样性。

结束语:历史的车轮带给了我们文明和进步,中西文化的发展进程诉说着血和泪的历史,差异让我们更加正视自己,差异使我们学会怎样团结――全世界的团结。有一天,全世界将以相同的心唱响同一个声音。

八.后记

截至6月15日,我们为期1个多学期的关于透过中英文歌词差异看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终于将要划上句号了。

同过这次调查我们本身也对中西文化的联系和不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一次一次听着同一曲子下的两中语言诠释出的感情的同时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提高了我们的音乐素养。我们希望这次调查可使一部分同学对中西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对音乐感情的把握能力有一定提升。

在此要对帮助我们的周瑞颖老师表示感谢,还有要感谢高一同学对我们问卷的认真填写,这给我们的调查很大帮助。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篇3

随着产业的发展及世界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及地球未来的重要问题,学校环保工作计划。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态,我们必须采取不容缓的行动。

为此,我校的环保活动小组计划在新学年在全校开展以下环境教育活动。从让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知识转向激励他们要“从我做起”对环境问题的参与和实践,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的获得必要的技能和品行,自然地接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努力去提高一代人的素质。

具体活动计划如下:

一.以校园为基地开展环境教育。

1.利用每周一上第一节课的时间开展有关环保方面的主题队会,以小品,故事,演讲,报告,建议性治理方案问答等形式表现环保主题。

2.组办学生自办的“环保报”展览。时间:4.15

3.在校内建立“护绿保洁区”每天进行清洁打扫。

4.在各班级办起“生物角”种植花草等。

二.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接受环境教育。

1.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在附近社区宣传,时间:6.5)

2.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木筷的宣传活动。时间:9.6

3.不吃街头的烤肉(既不卫生,又污染空气)

4.人人少用一个塑料袋,为保护环境,拒绝“白色污染”做贡献宣传活动,时间:11.3。

(缝制布口袋代替塑料袋装水杯,饭盒,送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买菜)

5.小树护卫队(不在小树上晾衣服攀折花草,不践踏草坪。)

宣传标语:

“请把废金属拣回来,矿山公公谢谢你!”

“请把废塑料捡回来,大地妈妈谢谢你!”

“请把废纸拣回来,树林爷爷谢谢你!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篇4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致力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协作能力、批判精神、严谨作风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探索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定位成学生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当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相当高,学生面对这个庞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外,一个课题的完成,通常要耗费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由于学生的常规学习任务的影响,这种单一的长时间的课题研究,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草草收尾,学生借助网络、书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报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学生无论上了多少节研究性学习课,无论研究了多少个问题,书写了多少份调查报告,最终都会成为“瞎子摸象”,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针对目前的两大问题:数学课堂的40分钟,惜时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课题耗时长,学生完成困难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笔者考虑,能否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的平衡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功效。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统的以掌握文化知识为授课目的和以讲授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十八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欧洲,在受“启蒙运动”的启发之后,卢梭、福路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要理性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这次倡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因为实验科学的迅猛发展,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适应及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亚洲等各国,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纳等人,他们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理论,借鉴各国实践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课程改革得到更好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形成了“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直接经验,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经验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时进行反思,最终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带着浓重的研究色彩,是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构建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与研究性教学相类似的主张,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应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对高中生开设的社会研究课,说明美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视,而研究课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日本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也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少则一节课,多则一天;第四,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智慧的教学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如孔子推崇的“学、思、问”及启发式教学,孟子和朱熹所倡导的批判、怀疑精神。

20xx年x月3l日,《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课,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阅读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数学创造的过程。笔者经过观察发现,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一般会用半个学期(大概10课时左右)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流程是:学生按兴趣自行分组,每组讨论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于论文完成的周期较长,小组课题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师可能本身对学生所研究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师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那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就是“放羊式”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式,将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和规律性知识,同时又能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研究积累经验。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篇5

新时展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也进行了深度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以课题内容为载体。并且在选择教学课题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循开放性、需要性和新颖性等诸多原则,具体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等领域出发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的过程是从观察到实验,再到调查和文献检索,进行分类比较之后再进行分析,等等。

一、选择学习内容

1.需要性原则

在这里,需要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所选择的课题需要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需要;其二是所选择的课题内容需要和学生日常的生活相关,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和探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课题必须具备实用价值。

2.开放性原则

所研究的内容需要具备较强的开放性。每位学生都可以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并且从外界汲取所需要的信息,用自己现有的认知观认识和发现更多自己未知的知识。具体在开展研究性学习阶段之前进行课题选择,可以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息息相关的,同时也可以是自己在学习生物学科当中遇到的问题。

3.实践性原则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强调直接经验和实践经验,要求要对所有的课题选择实施加工,让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经过观察和实验以及调查等诸多活动并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活动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分析问题,并且动用自己的大脑去探索。

二、学习的基本方法

1.观察与实验法

在进行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需要对研究对象开展较为全面的观察,在既定的假说情况下,采取一定条件,通过实验来揭示不同的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剖析自己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其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广大学生追求科学的态度。

2.调查法

调查法又被称之为是间接观察法,具体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搜索所研究对象的相关材料,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内容。采用调查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需要自己亲临现场,只需要对现状进行研究,调查法又被认为是最简单的研究方法。

3.文献法

通过寻找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来了解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方法。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课题研究都会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阅读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查找文献能够找出并揭示出和研究内容相关的历史研究资料,自己也可以在他人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三、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当下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许多教师也在研究性教学中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可是对于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常有脱轨现象。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不同于常规教学方式。于是,笔者对开展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阐述自己的一点看法。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问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传统的生物学科教学存在较大的不同。具体从学习过程方面分析,研究性学习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从学习结果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性学习往往不需要借助课本知识,更加强调的是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研究性学习具有较为规范和严谨的科学性,更加看重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行搜集信息,提出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行进行文字及语言表达的处理,还需要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与他人达成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建构问题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需要找到与之对应的教学课程,又称之为研究型课程。需要教师加强对研究型学科课程的建构,把课程内容教学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能力进行“整合”。第一,促进学科课程研究化。所有的学科课程都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有效促进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第二,实现活动课程研究化。保证所有的活动课程都能够和研究性学习“接轨”,拓展和演示学科课程。

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问题

具体结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对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内容,强调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强调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会的资料搜集、问题分析以及现象归纳和解决问题,等等。

四、总结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规定的内容,必须把研究性学习纳入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中,并且列出了具体的课题内容。研究性学习具体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或者是社会实践中的涉及的内容来选择或者是确定专题内容,以个人或者是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实践来收获学习经验,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篇6

一、意义和宗旨

环保事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少年儿童环保意识关系人类未来的前途,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xx县xx镇乐成小学领导一直都比较重视环境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学生搞好各种环保教育活动。学校主要结合劳动教育,在培植花木,绿化校园中做了大量工作。现在记录在案的花草树木已涉及20余种,可以说花木品种繁多。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进入20xx年,为了使环保教育有新的起色,在环境教育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决定自加压力,创建绿色校园。20xx年1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并制定绿色学校创建计划,认真组织师生开展了有关环境教育的学习和活动,并认真进行收集、整理、保存资料。

培养少年儿童认识自然,珍惜资源,善待地球的环境意识和道德行为,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我们创建绿色学校的宗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校园是我们的绿色行为。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本着"处处有教育"的思想,利用春季大好时机,调整花木布局,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并给每样花木挂牌,创设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了解花木具有消除和抵抗污染的特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制作宣传标语,规范师生绿色行为。严格执行检查监督制度,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创设美丽清新的"校园环境,形成环境教育氛围。

三、认真搞好环保培训工作。

为了使广大教师掌握环保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学校领导组织教师开展有关环境教育学习和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环境教育能力。学校订阅了4份有关环境的报刊,为师生提供了学习资料。有利于教师搞好环境教育工作。

三、认真做好环境教育工作。

通过学校宣传栏、班级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家长会等,面向全体师生、学生家长及社会进行宣传教育,使绿色教育在家庭、社区扎根、开花、结果。

四、认真做好课内教育。

1、各学科认真进行渗透教育,把环保教育,寓于教学之中。教师能够着力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结合实际生活,做好环境教育工作。

2、认真上好环境教育课。学校每周安排0.5课时的环保教育课程。教师能够做到三有:有教材、有计划、有备课,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使学生初步掌握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充分利用环保日,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环保教育。要求每班每学期最少进行两次环境教育专题或渗透教育。

4、认真开展环保教育教学研究。每学期各年级教思品、自然、社会、环境教育、劳动的教师,认真开展"三个一"活动,写一篇教案,上一堂环境教育研讨课,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教育水平。

5、聘请县环保局领导来校上环保教育课,使教师和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环保知识。

五、认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1、各班都以班为单位成立环保小组,都有相应的活动内容及辅导教师,能够定期搞好环保活动。

2、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劳动。积极开展“筑起一片绿色天地”活动。定期绿化除草,翻地松土,防涝抗旱,修剪花木等护绿活动。在净化校园方面,师生开展“身边无废物”活动,及时清除卫生死角,做到身边三无:无纸屑、无果皮、无包装物。

3、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监督活动。

(1)、组织学生对附近街道、村庄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绿色行为。

(2)、组织学生对道路护绿。

(3)、组织学生对岔河进行水质调查,寻找污染源,并写出调查报告

4、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重大环保节日开展各种活动对师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

(1)、3月12日,植树节。每年都要组织师生进行植树绿化劳动,调整花木布局。今年共栽植灌木3000余棵,平均每人植树10棵。并开展"我与小树同成长,为家乡添新绿"和"节约零花钱,我为环保作贡献"等活动。

(2)、4月20日-26日,爱鸟周。每班做5个鸟巢,共做30个鸟巢挂在校园的法桐树上,增强了学生爱鸟、护鸟意识。由于校园花木比较繁茂,校园成了各种鸟类栖息之地。今年树上又增加了三个喜鹊窝。

(3)、4月22日,地球日。少先队开展了"热爱我们的地球妈妈"的主题队会活动,并向全体师生宣讲"只有一个地球"教育活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4)、6月5日,环境日。少先队开展了"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大型主题队会,并向全体师生宣讲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使师生进一步明确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5)、9月11日-21日开展了"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系列活动,评环保小卫士共44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浓厚。

5、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开展回收废电池,减少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活动。

6、收集信息,整理资料。

组织师生查阅报刊,收集信息资料,了解环保信息,掌握环保知识,并制作小报,向社会宣传。

六、积极参加环保征文活动。

鼓励教师学生积极撰写环保教育论文、总结、文章等参加评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活动。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而意义深刻的大事,是学校环境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搞好环境教育工作?教育每个孩子,影响每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延伸阅读
党史、新中国史是由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串联成的彪炳史册的成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定走稳脚下之路的信心之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
2024-02-22
党员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坚持以理论学习锤炼党性,促进自己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增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上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和深度理论学习缺乏主动性六篇,欢迎品鉴!
2024-02-22
通报基本意思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指示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公务文书。通报适用行政机关,党务机关及人大使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学习强国学习情况的通报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
2024-02-21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最美公务员事迹学习心得集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
2024-02-21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医院党支部学习计划范文(精选
2024-02-21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支部组织学习情况汇报【6篇】,
2024-02-21
问题,汉语词汇。拼音:wèn tí 释义: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名】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名】关键;重要之点;【名】事故或麻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精选6篇),仅
2024-02-21
学习计划,可以按照提交目的分成两类,给大使馆申请签证用的,或给学校申请录取用的。用来申请学校的学习计划从本质上讲和个人陈述是统一类型的文书,关于学校申请类的学习计划可以参考个人陈述方面的文章,本文主要
2024-02-21
问题,汉语词汇。拼音:wèn tí 释义: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名】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名】关键;重要之点;【名】事故或麻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理论学习方面问题查摆【六篇】,
2024-02-21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治学习和廉洁自律情况个人总结范
2024-02-21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