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创业故事

黄光裕创业故事 国美黄光裕:草莽枭雄不归路

|

【www.dagaqi.com--网上创业故事】

国美黄光裕:草莽枭雄不归路
黄光裕创业故事 第一篇



  连锁帝国

  对于私营经济来说,1988年是真正取得合法地位的一年。当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新宪法中增加了这样一段至关重要的文字:“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是1956年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私营经济后,首次以宪法的形式重新确立私营经济的地位。

  1988年,国美电器赚的盆钵皆满。但是,随后却是长达3年之久的“倒春寒”。1989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政治紧张、经济疲软的年份。通货膨胀、官员腐败、民工热潮等诸多难题都在这一年加速发酵。因为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的持续恶化,再加上国内发生的政治风波,以及野草般疯长的私营经济,让一些人开始担心:这些会不会让社会主义中国“变色”?此种担忧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出现了“倒春寒”现象。

  在这股“倒春寒”中,年广久以贪污、挪用公款罪被捕入狱;李书福、王廷江、蒋锡培等被“吓坏”的私营企业家,纷纷把自己的企业送给当地政府,以求退财消灾;而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福建等省,则出现了企业家携款外逃的现象。

  刚刚创立两年的国美电器也遭遇了严重的危机。曾经被抢购的家用电器,一下子变得无人问津。另外,国美的数家门店也在一次清查行动中被关、很多货物被抄走,黄俊钦再次被拘查,黄光裕则被逼得在外面东躲西藏。黄氏家族遭遇了第二次重大危机。

  至于被查的原因,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据资料分析,最大可能的是两种原因:一个是涉嫌偷税漏税;一个是有贩卖走私家电之嫌。而这两点,可以说是当时大多数私营企业的普遍问题,算得上两宗典型的“原罪”。

  就是在这一次整顿中,联想创始人柳传志也受到了严重惊吓——1989年4月,广东警方查处了一起走私案,顺藤摸瓜找到了联想门上。柳传志只得向领导求援,最后以罚款300万元了结。

  1992年,邓小平的第二次南方之行,终于使中国经济寒尽春来。与1984年第一次南方之行的相对谨慎相比,这一次邓小平热情洋溢地称赞了特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等旗帜鲜明的观点。正如其后“两会”期间刊发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标题所渲染的一样,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新的下海经商热。

  经过长达三年的跌跌撞撞,国美电器终于生存下来。然而,就在国美生意再次蒸蒸日上的1993年初,黄氏兄弟分家了。

  一种说法,是因为两人的产业理想和商业观念渐行渐远。另一种说法是,分家是为了家族企业的多元化。但很显然,具有商业眼光的大哥黄俊钦,已经敏锐地抓住了房地产这个中国最暴利行业的脉搏。据国美旧臣李俊涛介绍,约在1992年的时候,大哥黄俊钦开始对电器行业产生了疲倦之心,却对房地产、资本运营、IT等行业兴趣渐浓,于是黄氏兄弟正式分家。——哥哥的一举一动,始终对黄光裕有着极大的影响。据黄光裕透露,黄俊钦比他有钱,“只不过他没有上市罢了,他的产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在把国美电器做大后,黄光裕也开始进军房地产业。然而,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涉足房地产业,使他最终成为阶下囚。

  不管缘于哪一种原因,兄弟俩最终分了家,而且分得很干脆、很彻底——黄光裕分到的是国美的牌子,以及一部夏利车和几十万元的现金。从当时的情况看,黄光裕确实有点“吃亏”,因为当时国美这个品牌根本谈不上什么无形资产。

  1993年,对黄光裕来说,另一件大事就是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杜鹃。

  杜鹃当时是中行负责贷款业务的,这给我们一个很清楚的信息:那就是黄光裕在那时就已经有意识地积极向银行靠拢,以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以支撑与他当时实力所不匹配的雄心。从事后的发展来看,黄光裕是极具能耐的,因为他们最终“人财兼得”——既俘虏了漂亮、能干的杜鹃的芳心,又取得了中行北京分行的信贷支持。

  脱离了哥哥的束缚,24岁的黄光裕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如果说黄光裕是众多厂家形容的零售市场的一个“价格屠夫”的话,至此,黄光裕初步打造了“国美”这把“屠刀”。

    无疑,黄光裕也是一个很难形容的人物。在不同的人嘴里,黄光裕的性格呈现出多样性。其秘书对他的评价是:为人仁厚,没有架子。据说他下班时经常和大厦里的保安、清洁工人亲切地打招呼。一些采访过他的媒体记者也觉得,黄光裕为人直率质朴。

  但对于与他合作的供应商来说,黄光裕是一个让他们“爱恨交加”的人。国美电器对每一位供货商来说,意味着的是极具诱惑力的巨大销售量,但他砍价时的“残酷”又让人难以忍受。他们对黄光裕面部表情的典型描述是“大嘴一撇就说……”。在“2004国美全球战略合作高峰会”上,黄光裕曾有一段凌厉的讲话:“其实咱们谁也离不了谁,谁想把谁挤垮、谁想把谁控制在手心之中可能性都不大。我做事的规律就是——你对我信任,我就给你越大的信任;你能给我付出,我就带头扶持你的品牌。你若拿我黄光裕平衡我的对手,我就有办法去平衡你的对手。”

  而在鹏润大厦18层的国美公司总部,黄光裕更是一位让人敬畏的老板。有人称,甚至是他的亲妹夫、曾任国美总经理的张志铭,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低眉顺眼像个小媳妇”,至于其他员工在谈到他时,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据一位现任职于国美的高管介绍,黄光裕“当他想好了一件事,或者在布置一件事情时,员工绝对是鸦雀无声,无条件服从的”。

  2004年,黄光裕突然以“中国大陆首富”的身份走到人们面前时,过去那个一直默默无闻的潮汕小伙子一下子火了起来:一时,关于黄光裕及其国美帝国太过霸道的报道屡见报端,成为争议讨论的对象。更有意思的是,黄光裕干脆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摆出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似乎对“教父”、“价格屠夫”之类的称呼安之若泰。当时,有记者曾问他这个头衔是否花钱买来的,黄听后哈哈大笑:“我烦死胡润了,还给他钱?他的这个榜就是个‘通缉令’,谁上谁倒楣!”不曾想一语成谶。

  显然,人们对他的所有了解还是片面的,媒体把一个个侧面都放大了。16岁就随着大哥外出做生意,中间经历了多少白眼和辛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后来虽然成了中国的首富,但是内心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并没有消失。一个事实是,刚刚走红的他,面对媒体,剃了一个大光头,一上台就双手抱拳:“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大哥。”回答媒体提问的时候,也还是有些害羞,说话非常谨慎,像是刚刚出道的明星,坐在椅子上的姿态,则有些刻意地做出大哥模样。但有知情人透露,那段时间他压力特别大,以至于头发掉得太厉害,只得“剃度”了事。黄光裕的办公室有400平方米那么大,平时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很少和下属沟通,非常孤独,也非常用功,因为事必躬亲,曾经累得眼睛出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黄光裕:还没倒下的传奇创业
黄光裕创业故事 第二篇

    黄光裕倒了,但是他到底倒在了哪里?众说纷纭,对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我们要明是察非,正确理解一个倒下的传奇创业者和他的创业故事,同时以为警鉴。

  2010年5月18日,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黄光裕构成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6亿元,没收个人财产2亿元。他的妻子杜鹃,因内幕交易罪,被判处3年6个月的徒刑,罚金2亿元。他的同乡和下属许钟民两罪并罚,判处3年徒刑,处罚1亿元。

  随着审判长宣读完长达半个小时、65页的判决书,黄光裕在看守所的500多天的等待画上了暂时的句号。这一天,注定成为黄光裕——这个在中国商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狂人——一生中又一个重要转折,或许是他人生中最低迷的时刻,也是其“黑白”人生中一个新的开始。

  2008年11月23日,黄光裕遭公安机关拘查,继2006年黄光裕及其兄黄俊钦因涉及银行违法贷款被调查后,黄光裕二次被立案调查。随后,众多媒体开始深入挖掘黄光裕的原罪及其发家故事。相关新闻报道,2006年公安部启动了对黄俊钦私人所有的“新恒基系”的立案调查,查封其全部资产;曾先后效力于黄氏兄弟的“新恒基系”最高层于星旺等人被逮捕。更早之前,银监会也参与了相关摸查;摸查目标,是“新恒基系”及黄光裕所控“鹏润系”的整体银行贷款和负债。报称,黄光裕再次被捕,不排除其地产方面运作上的违法行为,但据国美内部人士传言,近年来,黄光裕把大量资金挪往海外,存在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另有传言说,黄老板在操作地产方面存在大量违法事实,包括贿赂、挪用资金等。更有评论,黄光裕迷恋于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则有偏离本分、在歧路渐行渐远之感,最终自掘坟墓、锒铛入狱。对于这样一个“坠落”或“毁灭”的绝佳案例,再次成为民营企业原罪深重的强力佐证。

  翻看过往新闻,我们看到大量关于黄光裕僭越法律的“爆料”。虽然在“5?18”之后,等待黄光裕或将是已定14年的囹圄生活;但是,在这些或灰或黑的爆料之外,不能抹杀的是,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风光无两,拥有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集团——国美电器,同时又横跨地产行业。黄光裕开创了中国家电连锁模式,将国美打造成世界级的知名企业。他的魄力、他的冒险精神、他的草根创业传奇,都给了国人以巨大鼓舞和激励。像黄光裕这样的人,稍有差池,往往会成为历史或制度的牺牲品。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就曾指出,黄光裕案说明的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家的原罪,更是公权力的原罪。

  时下,随着黄光裕这样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倒下,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正确评价黄光裕?则是摆在中国的企业家、媒体和公众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明其是,则能知创业者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之功;察其非,则可有覆辙勿蹈、以警后人的之鉴。“今天你一无所有,但明天你什么都有了,而后天你又回到了起点。”黄光裕曾如此感慨命运的无常。一语成谶!入狱或许将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起点。或许,14年之后,55岁的黄光裕将再次回到人们的面前,那时的他,将再次呈现给大家什么传奇,我们尚不得而知,只能等待。

  如今的黄光裕,正如那句游戏名言:哥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哥的传说。

  第一篇章:打造商业帝国,谱就商业传奇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9日。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1985年10月10日,他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广东潮阳北上内蒙古做生意,开始了其传奇生涯的第一站。小小年纪外出闯天下,为了博个吉利和好运,这个叫黄俊烈的男孩把名字改成了黄光裕,取“前途光明、财富充裕”之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的凑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在那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当时家电还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黄光裕在回忆当初创业情形时说。

  国美挂牌,“薄利多销”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来了。尽管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而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

  黄光裕回忆说,其实当时有“逼”的成分。因为那时的商业机构大多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络,实力比他强,门路比他多。“作为一家个体企业要想办法吸引来客户,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才行”,当时他想出的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薄利多销。

  低价策略为小小的国美电器店带来了不少回头客。不仅是薄利多销,在货源上他也下足了功夫。“当时洗衣机、彩电等都是凭票供应的,要从非正规渠道得到这些货,就要去想办法。有时候,别人有好多好多产品,却没人来买,我就想办法从他手里把货拿过来。”为了寻找价廉物美的“好商品”,国美是不是和当时很多的家电零售商们一样,从广东番禺一带贩卖了一些走私货,黄本人一直不正面回答,但坊间对此传闻很多。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不得不承认黄是一个商业天才。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在这个市场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他首创的很多零售业拓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通用模式。

  广告创举,“火得不行”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店名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

  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予国美一些样品作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

  1992年,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到1993年时,国美电器连锁店已经发展至五六家。而黄氏兄弟财富增长后[创业网:

  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资本圈地,创富传奇

  2003年11月国美电器在香港设立分部,迈出了开拓海外市场探索性的第一步,同时预示国美电器最终将进入国际市场。2004年6月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在“2004百富人气榜暨品牌影响力”评选中,国美电器位居品牌影响力企业第二名。黄光裕及其统率下的国美电器,一直在争议甚至非议中前进。2004年,年仅35岁的黄光裕以104亿资产成为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首富,2005年,黄光裕以140亿元蝉联首富。

  2006年初,国美电器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开了200多家门店后,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应付竞争对手逼近的新一轮愈发激烈的“肉搏战”。同时,合作厂商关于国美电器等渠道商残酷挤压利润的责难甚嚣尘上。

  但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黄光裕动作不断:先是与华平投资结成战略性合作联盟,华平将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1.2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及2500万美元认股权证;紧接着,国美以69.87亿港元的代价向黄光裕收购其所持有的国美母公司35%的权益;而在4月份,黄光裕通过鹏泰投资陆续增持中关村的股份,持股总数将达到17.07%,一跃成为中关村第二大股东。

  2008年,黄光裕再次以430亿元身价称为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评出的中国内地首富。经过20多年的“拼搏”,黄光裕建立起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

  第二篇章:“亦正亦邪”的江湖传说

  在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作品中,东邪黄药师无疑是个极为古怪的江湖传说,亦正亦邪。而在商业江湖中,与黄光裕交往乃至“过招”的不同的人嘴里,黄光裕的性格呈现出多样性。

  行事做人:江湖豪侠传

  黄光裕的秘书曾这样评价他:为人仁厚,没有架子。据说他下班时经常和大厦里的保安、清洁工人亲切地打招呼。一些采访过他的媒体记者也觉得,黄光裕为人直率质朴。

  首富黄光裕的最大兴奋点是什么?他回答说:“刚开始是以赚钱为最大的快乐,但后来考虑更多的是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在商言商,我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乏很多技巧和手段,但最好的买卖是参与的各方都能赚钱,即使是消费者买了东西回家,都觉得不赔钱。”而黄光裕觉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有意思的是,在胡润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黄光裕高居榜首,但同样在他公布的中国大陆慈善家榜单中,却没有黄光裕的名字。当面对记者的“为富不仁”的质疑时,黄光裕似乎有点不屑:“做一些慈善事业是应该的,但我不想公布,因为做慈善事业是修心,而不是修名,说出来没有意思。”

  

   dagaqi.com/”很快,张茵的名字就在香港业内传开,企业也得以迅速发展。后来,刘名中和张茵吃饭中问起这件事,张茵的回答让刘名中感动,同时,也被他眼前这个有智慧和胆识的女子深深吸引。

  有时候,张茵会有意无意问刘名中一些企业发展和管理的事情,思维缜密的刘名中不但给张茵做出细致的分析,而且连解决的方法都一并提了出来。张茵不禁对这个学医的男人也刮目相看了。当刘名中把一串可以保佑平安幸福的项链带到张茵的脖子上时,张茵激动地对他说:“走,给咱爸妈打个电话去……”

  ■ 我发现了丈夫的经商潜质

  短短几年的时间,张茵的生意在香港得到迅速发展,并建立了自己的纸行和打包厂。然而香港的废纸资源毕竟有限,无法使张茵实现“废纸大王”的梦想。于事,她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美国。刘名中却有些担心,因为他的事业在香港,到了美国一切都得归零。一边是他热爱的事业,一边是自己的爱人,怎么办?女人在商场的不易,刘名中是心知肚明的,自己作为丈夫怎能袖手旁观呢?权衡再三,刘名中决定放弃自己的事业,一心一意去帮助妻子成就她的梦想。1990年2月,刘名中陪张茵一起奔赴美国。

  初到美国,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凭着自己在香港积累的行业经验和重组的资金,张茵对自己的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她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做美国的“废纸大王”。

  美国的废纸资源多,质量好,又是一个信誉度好的国家,而信誉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张茵在美国建立的公司中南控股,最初的客户全是靠她和丈夫一家家跑下来。刘名中是公司CEO,他却亲自开车去拜访客户。有时来不及吃饭,他就把汉堡包叼在嘴里开车。那时,张茵不懂英语,就带着翻译到处游说。一开始,她经常遭受拒绝,但最终客户被张茵夫妇的坚持所感动。

  10年里,张茵建立的美国中南有限公司先后在美建起了7家打包厂和运输企业。1996 年,在全美各行业集装箱出口用量排行榜上,中南公司名列第四。此后一年上一个台阶,近几年一直名列前茅。1997年,美国评比出妇女企业500强,中南公司名列95位,而张茵是其中唯一的中国女性,成为名副其实的“废纸回收大王”。

  在这个过程中,张茵学到太多东西:国际化的企业怎样经营,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如何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这是一个比香港更为规范和透明的市场,张茵深知,只有稳扎稳打才能走得更长远。

  公司成立后,张茵任董事长,刘名中任副总裁。开始,她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后来,她看到一本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要像经营财富一样经营婚姻。她开始了认真的反思,男人都有自尊心,自己应该尊重丈夫。

  于是,张茵真诚地和刘名中商量,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做董事长,让她来做副手。刘名中没想到妻子竟然提出这个建议。他理解妻子的良苦用心,他对妻子说,你在经商上比我有天赋,夫妻不应在乎分工,我不在乎做你的副手。

  

黄光裕的创业历程
黄光裕创业故事 第三篇

黄光裕的创业历程

——从零售大鳄到新首富

导读--1986年,16岁的黄光裕辍学,离开老家广东汕头,北上闯荡;2004年,他登上了中国大陆财富排行榜榜首。 1986年,16岁的黄光裕辍学,离开老家广东汕头,北上闯荡。怀揣4000元人民币,他与哥哥先入内蒙古做小买卖,再转道北京落脚。当时,他谋生的思路简单,也就是靠买东西谋生。不久,他在京城租下个破旧的小商铺,开始叫卖便宜的小家电。 尔后发生的一切,已成历史的一段脚注。时过18年,黄光裕仍在做买卖的老本行,不同的是,现在做大了。他创办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消费电器零售企业——国美电器集团(GoMe),最近又登上2004年中国大陆财富排行榜榜首。这是零售商头一次当上中国大陆首富。根据胡润百富榜的估算,35岁的黄光裕身价12.8亿美元。目前他旗下的资产除了国美电器,还坐拥鹏润地产,他都是绝对大股东。在管理模式上,似乎仍多有东方家族企业的影子。夫人,妹妹及妹夫都在国美最高管理层任职。

位于北京城中心的鹏润大厦是黄光裕的经营本部,共32层。除了当今中国高档办公楼眩眼的豪华之外,鹏润大厦楼顶上还专设两个直升机停机坪。他的助手解释说,因中国现行的空中管制条例,停机坪无法使用。当时明知停机坪暂时并无实用功能,仍请设计师特意加入,是为了体现公司的前瞻意识,为未来而谋略。

黄光裕的办公室,很开阔,陈设上却是简约,去掉了不少大商人案头堆砌的浮躁与杂乱感,感觉倒更像是书房。不过,见到首富桂冠加身的黄光裕,每个人大概都在想同样的问题:他的4000元是如何变成105亿人民币的?

“财富榜对我的意义其实不大,还可能误导” 黄光裕脸上有满足,但也写着些无奈。“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身价多少。我还是我。要说有变化的话,公司刚开办时我17岁,现在我35了,老了一些吧。”。今年六月份,黄光裕巧用资本运作,“左手倒右手”,使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大涨身价, 并从2003年《中国百富榜》的27位拿下今年的首富地位。 不打高尔夫球

黄光裕,衣着考究,梳个一丝不苟的大背头。说话声不大,略微带着老家的广东口音。他坚持让所有员工的名片背面都印上国美公司的三项基本原则:廉政承诺——一不:不接受客户礼物;二不:不收取回扣;三不:不以权谋私。这是很有中国特点的。他在经营上的座右铭是:“商者无域,相融共生。”据说,在这点上,他和也是汕头老乡的亚洲首富李嘉诚颇有同感。这八个字,无商场赤裸裸的搏杀之气,却有佛经的味道,已成为国美的公关标语。助手说,黄光裕不会打高尔夫球。有人说,在中国的大老板中,不嗜好权贵游戏高尔夫运动的人,现在已是硕果仅存。

毕竟,资本主义还是21世纪中国的新生事物。黄光裕和其他私人企业主一样,正踮着脚尖,小心摸索着前进。 在日渐激烈的商业竞争里,黄光裕的对手常称他为“砍价杀手”。他年幼时学业虽不出众,中途辍学,却有机敏的商业头脑,并有韧性。他靠的是一个简单却历经验证的营销法则——“薄利多销”,一步步建构起他的零售王国。

到目前为止,这种经营战略已为国美赢得了忠实的客户基础。他说,国美的总体利润率约为5%。不过,有些独立的研究发现,国美销售的很多家电产品的利润率最低时仅1%。 那么,他是否在用这种杀价手段,淘汰小竞争对手,以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呢?“这怎么说呢?我从来不会刻意排挤竞争对手。可能最终结果让人觉得我好像在排挤别人。做任何生意,都是适者生存。”他强调说。

国美王国 国美零售链下共有160多家商店,遍布全中国,员工已超过万人。黄光裕透露说,他计划把国美的地盘开辟到中国所有人口规模在40万到50万的城市去。这样一来,又将增加600多个网点。

在天津等大城市,国美已垄断了当地市场,吸引了70%以上的客户。曾记得,国美当年进入天津之际,曾遭当地强烈抵制。时过境迁,天津已是国美的一片天地。 今年12月是全球零售巨头们渴盼已久的日子。中国将兑现入世承诺,完全向外商投资者开放中国的零售业。其实从加入世贸组织起,中国就在逐渐向大型外国零售商开放国内市场,但常常怕他们扩张太快,又加以限制,法国超市集团家乐福就有过这样的遭遇。 外国“零售狼”来了?

害怕“外国狼”到来吗?黄光裕说,眼下,他并不担心。

“如果外国零售商想打进中国,他们首先得了解中国市场是怎么运作的。这不仅仅是投资的问题。这和心态有关系。零售业和其它产业不一样,比如技术行业。外国零售业运营商先得过在中国„本土化‟这一关。他们不是来改变中国的消费社会的。他们成败是否,主要看能不能与中国社会融合起来。”他觉得,外国零售商在管理上优秀,但这并不等于他们能在中国市场上驾驭自如。

有没有实用的建议与他未来的竞争对手分享呢?

“他们不要太急。不要盲目地作重大商业抉择。要先认真研究具体的领域。确保进入时天时地利。顺便说一句,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事在人为。如果你的生意真是失败了,不要怪罪中国。”

外国零售商聚焦中国之时,黄光裕却在谋划走出去,进军国际零售市场。现在她已在香港开办五家国美大商场。为了达到相应的竞争规模,香港的国美门店总数应该达到10-12家。此外,他以香港为跳板和战略基地,准备向东南亚扩张。据报道,他已有商务计划,要把分店开到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地。黄光裕创业故事

198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倡导者邓小平号召说——致富光荣。黄光裕大概是率先响应这一召唤的私人企业家之一,当时人们称之为“个体户”。

爱国不从政

25年之后,在共产党执政的中国,资本家阶层正悄然间茁壮成长。保护私有财产终于写入了宪法,而1949年之后,私有财产在中国长期受到诟病,得不到法律保护。过去几年,期待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还开始鼓励著名的私营企业家入党,使他们成为“红色资本家”。 当今中国,政治资本和金钱资本同等重要。很多年轻有为的商人毫不犹豫地顺应时势,成为执政党的新鲜血液。

采访临近结束,我问:

“你现在是共产党员吗?”。

“不是,我不是党员。我爱国,但是我不想直接从政。”黄光裕回答得很干净。 为什么不愿意呢?

“……即便我想入党,也不符合条件。因为我是天主教徒。我是信教的,”他说。“我的老家在广东,四代人都信奉天主教。”理论上而言,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只接受无神论的说法。 面对中国首富的名号,面对对私营企业家呼之欲出的公共责任与义务,面对中国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与就业的困境,他将以何种方式来回报这个给了他机会的中国社会呢?“我想,我可以做两件事。第一,我纳税;第二,我创造就业。”黄光裕创业故事

黄光裕如是说。

作者:张力奋,《FT全球经济报道》主编

在此向参与采访的两位FT同事王明(Mure Dickie)、叶之宇(Andrew Yeh)致谢 [email protected]

国内新首富黄光裕创业传奇
黄光裕创业故事 第四篇

白手起家的创业励志故事
黄光裕创业故事 第五篇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问到这个问题的人很多,但是给出答案的却很少。没有本钱的创业,做生意最不能缺的就是资金,如果啥也没有的时候,你是怎么来做的。如果没有本钱的创业,你首先会想到的方法是干什么?没有本钱的创业,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白手起家范例,来告诉大家究竟该怎么办?

1、采用“排炮战术”轰出一名千万富翁

10年前,一家取名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广州悄然诞生,老板是20岁的陈展鸿。 10年后,“壹加壹”由一家庭制衣作坊发展成为时装设计公司,进而组建“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没有本钱的创业,10年间,陈展鸿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老板,资产达几千万元,每年仅出口服装就创汇1500万美元左右。

发展如此迅速显赫,除天时、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纵市场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产业包括服装、电器、鞋类、餐饮等,但服装是大头,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80%。而服装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计、月计,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准市场的脉搏是至关重要的。陈展鸿说,他采用的是“排炮战术”,即每设计出一种新颖服装,必是放一排“排头炮”投放到市场检测一下市场的需求情况,再根据第一排炮的轰动效果,决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有节制地“轰击”市场,每种新产品投放到市场总留有余地,决不“轰”得过火,适可而止。陈展鸿的想法是顾客买东西就跟吃饭一样,某种东西一下子吃得太饱,就会对这种东西腻味,再也提不起它的兴趣。

一种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则是长期的。没有本钱的创业,如果对“壹加壹”商标”腻味”了,以后的市场则难以打开,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种新产品最畅销时,下一个新品种又成熟了,这样,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轮番轰炸市场。

为保证“壹加壹”产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陈展鸿十分注重信息,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变成产品,抢占服装“新潮头”。目前,“壹加壹”仅西装的款式就有20种之多。没有本钱的创业,靠“快”和“新”还不能在市场稳操胜券。市场的真正主宰是顾客,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才能保证“轰”得有力。

于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购置西服,还可以“终身保修”身材发胖的、不合身的西服还可以拿来修改到合身。这招“壹加壹”专营西服的服装店由一间扩展到了七间,还满足不了需要。

2、一名杂工一年赚了50万元

他是一个失败者、说谎的人、商场上的逃兵,没有人把他放在眼内,因为他根本没有与人争胜的条件。那么,苏宏达如何出人头地。没有本钱的创业,在成功的大道上遥遥领先,使公司每年赚取的利润超过50万元呢?苏宏达算不上年少有为,他35岁时,仍是工厂的一名杂工,每月收入仅可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还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缝纫工作,帮补家计。35岁,是宏达生命的转折点,一天,他经过住家附近的地产经纪公司,发觉里面的职员在打瞌睡。虽然那时楼宇买卖情况热闹,偏偏就只有那个地产公司一片冷清,门口张贴的楼宇资料也是寥寥可数,还附出公司的顶让消息。宏达突然灵机一动,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虽然他没有足够的金钱搞一些小生意,但岳母颇有积蓄,他决定跟她好好商量。开始经营业务的时候,他把顾客介绍费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佣金。

另外,他采取“死缠烂打”的政策,不怕浪费唇舌,不断为上门的客户介绍适合他们的房子,不到最后一刻——对方终于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决不轻易放弃。很多顾客前来地产公司想购买房屋,其实心中也没有什么主意,如果推销者懂得抓住他们的心理弱点,诚心诚意为他们服务,顾客自然会一切依赖你,不愿再跑到别家地产公司选购的了。

3、借鸡生蛋

现代经济活动中,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却又要发展事业,许多人也会来个“借鸡生蛋”“借得钱来,投资生产,赚回钱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种经营谋略,也叫“负债经营,无钱走遍天下。”然而,时至今日,当人人都懂得借鸡生蛋时,“鸡”就不那么好借,就得讲究许多技法。给人“信”字,这是借鸡技法中的根本大法。

在广州,有一位数百万元资产的私营企业主岳亚贤,当年家里穷得叮当响。靠做不做都36元的工资,别说摆脱个穷字,连生计也难,他下决心要做番事业。没有本钱的创业,想到邻居潘婶有好几个儿子在香港,就向其借钱。开始借10元,讲好一礼拜还,但他根本没动那钱,只是锁在箱里,到期准时归还。过了个把月,他又向潘婶借20元,她讲定归还日,他一样不用,到期原钱加息奉还;如此一次次借了还,还了借,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还真的没动用过所借用过的任何一分钱。待潘婶一再夸其“有信用”时,岳亚贤顺水推舟地向她讲了自己的打算办个”方便居民生活小卖店”的想法和难处。潘婶也真爽快,笑着安慰他:“放心,你亚贤要办店,借你个万儿八千没问题。”就这样,岳亚贤凭着良好的“信誉”筹到创业资本。 钱,是投资创业的硬资本,对于无钱或财力不足的人来说,能借到钱,就可心想事成。中国银行有2000多个亿个人存款,如果你这个商人有信誉,就永远不必为缺钱而发愁。

4、腰缠百万的富人

黄光裕总算明白了这个理儿。22岁的广东汕头小伙子还没大摸清赚钱的门道。他是做家电批发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竞争剧烈,他觉得生存余地大小,一口气向北,直跑到内蒙古。内蒙古很大,黄光裕转悠了一年,没做成多少生意,却从内蒙人的厚诚人格中学到了赚钱的窍门。1987年春节前,他从内蒙古转道北京回汕头的家里过年,因为春运车票紧张滞留了几天,闷着没事,就在北京城里逛电器行,遇到和气的店员,老板,就试着联系点业务。

凭着厚诚人格,黄光裕不“黑”不该赚的钱,把利润最大限度地让给客户。没有本钱的创业,连黄光裕自己也没料到,三天逛下来,竟然得到了100多万元的订货单。真是喜从天降。黄光裕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窍门,也摸到了财富的大门。人间正途须奋勇。转过年来,黄光裕说干就干,与北京人合资在牛街创办国美电器商行。虽然谈不上多大的实力,黄光裕却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风度,他进最好、最俏的货,卖的却是全市最低的价,没过多久,京津一带的同行们都知道了牛街有个不“黑”人的黄光裕。黄光裕凭的是厚诚,博得是信誉,做的是买卖。他的批发业务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年之后,他又干起了零售,零售业比批发琐细。竞争也更加激烈,各家电器商行老板挖空心思、招徕顾客,各有各的高招儿。没有本钱的创业,黄光裕任凭商海变幻,仍然抱定自己的老主意,扎扎实实地傅信誉。而且这一回,他是比先前更厚诚了,居然自己设起了“维修站”,只要是他店里卖出去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亚华电器服务中心”的售后服务。如今,黄光裕的汕头国美企业总公司在北京有7个分公司,年营业额达数千万元之巨,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缠百万的富人了。

5、从流浪汉到百万富翁

冯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汉,到处漂泊,虽历尽艰辛,却穷得叮当响。1990年,冯志久跟随数百万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却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他想到工厂打工,但因年龄大,无技术,工厂不收他。冯志久百无聊赖,便在各工厂区转悠,看到工人们下班后都端着饭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还有那在街上饥渴的盲流,他脑子一转,怎么不再开一个供打工者吃饭的小店呢

于是,他心一横,租了一间民房作厨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两桶饭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销,一天下来能挣30元,很快他凑足37000元资金,在广州黄埔大道边租了一间5平方的店铺,办了执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开张了。 冯志久的小饭店一开张,就象鲜花引蝶似的引来了众多的顾客,他经营主要的绝招,就是收费低。那时广州的饭店快餐时价最低是2元,而他却一律为1元。没有本钱的创业,1元钱吃饭谁不来!冯志久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结帐之后,除了开支,竟赚了2000元。后来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临时工,扩大门面,每天早餐卖粉中晚餐卖饭,一律一元一份。

这样,每天的顾客少说也有500多人,最多达1000多人。他挣钱的奥妙在于薄利多销。每份1元的饭菜其实是没有挣头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赚几角钱,如果每天能卖1000份,就可挣300元,一个月就是9000元。一个流浪汉变得如此精于经营。几年下来,冯志久已身家上百万元,直到现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价。人称他“1元钱大享”。

6、白手起家的女大学生

李素儿斯文、温馨,一副学者的面容,镇定而善良。她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科班出身,曾经是学生会副主席。满怀理想,准备走学术的道路,以科学献身国家民族,希望将来造福人

类。但是,1957年,内地的政治风暴使她心灵上受到了重大的创伤,家庭受到了伤害,耿直的丈夫居然一夜之间沦为“右派”,她自己又被封为“右倾机会主义”。

从此,无尽的折磨降临到她身上。1958年,她带着四元港币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土地,来到香港。照理,她可以得到在美国的父亲的支持。但是,两地相隔,一言难尽。没有本钱的创业,她,以一个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坚持奋斗。她,温文中寓着刚毅的个性,从白手成家到兴家,从最低下的工作做起。一位怀抱科学家理想的年青人走进了工厂女工的行列。科学是踏实的,她也是默默而踏实的。人生总有风浪,潮头也有高低,连科学实验也要经过千百次才能成功。居里夫人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她做工,晚上补习,读上英专,又考上工专。五年之后,丈夫也来团聚了,以后,她的三个孩子也都长大,懂事了,也同妈妈一样坚强,不怕困难,埋头创业。她搞工厂从基础做起,早年开加工厂,创业维艰,她从租用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开始,到今天厂房7000平方米,厂房增加近10倍。当年生产玩具、洋娃娃衣服,又为美国名厂加工,以车缝为主。三年后,她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她开的是五金厂,从制造家用普通制品(如钉)开始,逐步朝优质制品发展。没有本钱的创业,到今天,她已成为华文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她的产品有不少从原理到外形都达封申请专利水平,可见她产品原创性甚高。多年来,她坚持生产家庭制品,近年又扩展业务至生产家庭电器制品。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7、赚钱魔术师

1982年,刚刚放下“青苗”或红十字卫生箱的周潮仁还只是位24岁的青年,“赤脚医生”失去行医资格,同时意味着他将回到农民的行列。没有本钱的创业,在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田里没有金子”是一句人人都知晓的老行语。一天,在家闲得发慌的周潮仁在镇上喝早茶时听人说:上海人爱吃蜜饯,男女老少都爱吃,根本不管这蜜饯腌缸里有蛆虫。周潮仁是个有心计的人? 耄 钡厝思壹壹负跤锌诖箅绺祝 磕晁 栈袷保 冀 圆涣说乃 砗蟮谷腚缰瞥闪构 远汲圆煌辍U庑┒ 魅裟玫缴虾Hィ 挡蛔寄茏 āS谑侵艹比识 次鞔樟?70元车马费,扛上了30公斤蜜饯闯荡大上海去了。

到了上海,他扛着蜜饯一连到好几家食品店推销,得到几乎相同的回答:“没有国营集体工商执照,什么生意都不能和你做!”这一晚,他在南京路的屋檐下度过。守着一大袋蜜饯直发愁。天无绝人之路。翌晨,一位潮州同乡和他相遇,并答应帮他解脱困境,同乡用自己的营业执照,银行帐号和批发票,很快将30公斤蜜饯以168元成交。同乡付给周100元现金后走了。虽然100元对于当时的周潮仁来说不是一笔巨款,但更使他振奋的是同行凭着一张营业执照在10分钟里赚了68元,赚钱就像魔术师。他暗暗发誓:我也要当赚钱魔术师。

回到家乡,周潮仁一口气办了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营业执照。该年12月,他以平均每公斤0。9元的成本在家乡收购近1吨的蜜饯,再次闯荡上海,由于这次他持有多种“版本”的营业执照,他的蜜饯生意格外红火,这次他净赚1500元,是他过去当“赤脚医生”六年的收入。

这次的成功,使周潮仁的野心更大了。他在家乡成立了“凉果收购站”,在上海租了一套公寓,每天晚上,他根据上海蜜饯市场的销售动向,让自己的秘书编制生产计划向家乡电传。没有本钱的创业,与此同时,潮州每天发往上海的长途运输车队中,有一辆车是他包下的。几年过去,周潮仁成了响当当的上海蜜饯市场大王。

8、突破口

深圳海滨房产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八七年夏,但直至一九九○年秋,由于体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公司并无大的建树。现任总经理冯兴民接手时,公司只剩职工5人,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分机,外加一小块土地。面对这个摊子,他们从拥有的那块土地起步。按照国际惯例,将规划、设计、地盘管理、基建、销售等房地产经营环节解剖开来,让利出去,使每个环节都能把最优秀的队伍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项目上。没有本钱的创业,这样,整个房地产运作便成了系统工程,公司员工的精力集中于工程的宏观控制,以及经济测算、市场分析、信息收集等工作上。当年,便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人均创汇200万港元。创利65万港元,公司从亏损企业一跃而成为令人瞩目的盈利大户。黄光裕创业故事

9、小老扳大思路

广州塑料软包装厂是一家民政福利小厂,全厂100多名职工中,残疾人占了54%。1986年的审计结果显示,27万元流动资金亏得一干二净。欠下债务40多万元,已经到了破产的境地。此时,谢耀临危受命。上任厂长之后便引进风险机制,逐步把车间集体承包,很快使企业扭亏为盈。1988年,又通过招标实行风险承包,承包人要先交纳2万元的风险抵押金,确保上交厂部的利润每年递增7%,并保证车间职工的收入每年也递增7%。没有本钱的创业,风险机制促使承包人在经营中使出浑身解数,尽全力拓展业务盈利。

因为纸盒、纸箱、塑料3个车间都是独立的产品车间,承包者可以自主经营,使他们摆脱了业务科室的繁琐机制,能够调度产、供、销,用活业务费,业务经营异常活跃。他们在车间内对工人实行按件计工,对供销人员实行任务承包,体现重奖重罚。一下子调动起了工人的积极性。塑料车间六班的机台利用率从承包前4%提高到97%。全厂的生产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好兆头。三年下来,风险承包的风险经营方式使全厂利润创历史最高纪录,1991年。盈利38万元,是承包前的5倍。职工月均收入比3年前增长84%。此外,他们还增添了8台机器设备,还清了债务。

没有本钱的创业?扫地一年赚了40万元

在深圳,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扫地公司—日新清洁服务公司。没有本钱的创业,这个被人不屑一顾的公司,1984年起家时,只有两辆平板三轮车,而到了1991年,他们用笤帚疙瘩“扫”出了150万元的固定资产和每年40万元的利润。一些酒楼、宾馆、机关、工厂越来越欢迎这个扫地公司,他们认为自己雇清洁工,不光给他个人发工资,还要管住房、医疗、退休等许多问题。还要花钱购买吸尘器之类的扫除专用工具。所以,计算起来还是把卫生包给清洁公司合算。随着深坝建设事业的发展,扫地公司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黄光裕的财富秘诀:“借鸡生蛋”——创业故事
黄光裕创业故事 第六篇

黄光裕的财富秘诀:“借鸡生蛋”——创业故事.txt我不奢望什么,只希望你以后的女人一个不如一个。真怀念小时候啊,天热的时候我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光膀子!黄光裕的财富秘诀:“借鸡生蛋”——创业故事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7-4-20 10:42:30 发布人:cg119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成功总有方法,黄光裕获取财富的秘诀可以用4个字概括,那就是“借鸡生蛋”——借别人的钱成就自己的事业借钱,中国首富的过人之处在于,同样是借钱,有人借了没钱不还,有人却借成了中国首富。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是黄光裕却以105亿元的资产成为胡润“2004年中国富豪榜”的首富。黄光裕,这个农民的儿子,用18年的时间成功打造出国美电器这台印钞票的机器,平均每天黄光裕的口袋中就会被塞进159.8万元。“黄光裕有着惊人的财技”,这是对黄光裕成功之道的普遍看法,成功总有方法,黄光裕获取财富的秘诀可以用4个字概括,那就是“借鸡生蛋”——借别人的钱成就自己的事业。

借还本付息的钱——银行的钱

黄光裕借的第一笔钱来自银行。1986年,年仅17岁的黄光裕与长其3岁的哥哥黄俊钦带着4000元钱从家乡广东汕头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一年后因不满当地人“轻易承诺疏于兑现”的特点,转战北京。黄光裕兄弟用从银行借来的3万元贷款承包了位于北京宣武区珠市口东大街的国美服装店,敏锐的黄光裕意识到家电行业市场空间更大,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诞生。黄光裕走上财富大道。

借助别人的力量成就积累自己的财富似乎是黄光裕与生带来的本能,在国内还处于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黄光裕已经开始懂得借助媒体的力量。为了促进产品的销量,黄光裕在《北京晚报》中缝打报价广告,此举在当时北京商家中还是独一家,其后不少商家开始模仿国美,《北京晚报》的中缝广告由此热闹起来。

在当时,商家普遍以倒买倒卖抬高售价,以图在短时间内获得暴利。而黄光裕经营国美电器却采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销售策略,以市场上最低的价格将商品卖给消费者,坚持零售薄利多销,这一策略后来成为国美立业之本。

报价广告登出后,国美电器生意颇好,“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开始滚动发展,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美”、“亚光”、“恒基”,店名不一而足。至1993年,黄光裕的连锁发展趋势初步成型,银行的3万元贷款这个“金鸡”到这时候已经为黄光裕生下了好几个金蛋,他的小店数量已经达到七八家。

借还本不付息的钱——厂商的钱

做大了的国美电器开始不满足于从银行借需要支付利息的钱,有没有不需要成本的借钱方式呢?黄光裕想到了向生产厂商“借钱”。家电大卖场善于“欺负”生产商是名声在外了,但是在家电大卖场中,黄光裕的“借钱”手段依然是最厉害的。从表中乐意看到,对比国美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苏宁,国美每年从上游厂家中获得了20.33亿的周转资金,而苏宁每年还要自己掏腰包。国美在用别人的资金壮大自己,而苏宁不得不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华夏证券分析师指出,尽管苏宁电器在毛利率上只比国美电器少0.05%,但净利润却是苏宁电器的3倍。这就是黄光裕借鸡生蛋的杰作。

借不需还本付息的钱——股民的钱

哪里有借钱不需要还的地方?那只有资本市场了。黄光裕在中国鹏润上的交易使得他一夜之间成为中国首富。2004年6月,黄光裕让市值只有2亿的上市公司中国鹏润,通过发行可换股票据,掏出88亿,来收购他全资拥有的国美电器65%的股权。这项收购之前,胡润认为黄光裕所有财富仅仅为46亿,而此次交易,黄光裕仅是拿出了22个城市的国美电器的65%权益,市盈率高达48倍。黄光裕一夜之间“到手”88亿元。

国美“曲线”上市后,黄光裕借助利好消息刺激,4个月内两次配售部分套现,3次减价后以每股3.98港元在市场出售,成功为黄光裕套现近11.94亿港元。2004年12月,国美第二次配售,以每股6.25港元的价格,配售2.2亿股,黄光裕再次大笔套现13.75亿港元。短短几个月,25.69亿港元被装进了黄光裕口袋,黄光裕本人在国美电器的持股量也由74.9%降至65.5%。

在连续套现20多亿元并有意将原有鹏润地产业务卖出后,黄光裕先成立国美置业并投资8亿多元北京丰台买地,现在又有意将新地产公司再上市并成为新的融资工具。黄光裕表示国美集团的地产业务将“努力争缺明年在香港或新加坡上市。

黄光裕尝到了向股民借钱的甜头了。

下一步借什么?

而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的黄光裕,下一步要借的会是什么?黄光裕的答案要借21世纪最贵的——人才。

今年三月,黄光裕对媒体表示,“包括国美未来的CEO,我都在寻找。”“这些人选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不会有地域和国籍限制,就像国美开店没有限制一样!”

每一次借钱都让黄光裕离中国首富的宝座更进一步,而全球化的人才策略也许就是黄光裕开始攀登全球首富宝座的开始?

黄光裕称房地产也要做全国规模。

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霄云路26号的鹏润大厦,全玻璃的墙体在夕阳的照射下闪耀着炫目的光芒。与百米之遥的盛世大厦——微软公司中国总部所在地——相比,竟有几分贵族与神秘的气息。记者进入大厦B座18层,穿过迷宫般曲折的走廊,来到这座大厦的主人、鹏润集团董事长黄光裕的办公室。

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鹏润集团这个名字,但说起该集团旗下的国美电器,提到2004年中国内地新首富,人们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位国美电器的创办人,这个已经在北京打拼近20年的广东人,说话时依旧带有浓重的汕头口音。他在他那间弧形办公室中,喝着牛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别人的专著中,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书写了“105亿的传奇”;在胡润的富豪榜上,他曾取代丁磊成为中国首富;作为商人,他一直信奉做人要真诚的原则,很看重朋友间的相互信任,喜欢将生意建立在诚信坦率的基础上。他说,是因为毅力和坚持,加上一些运气,自己才走到今天,又因为现在的成绩,接下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更多的事情。

从汕头到北京

坐在4个套间组成的巨大办公室中,黄光裕对于初进北京时的新奇、兴奋,间或会有的几分惶恐与无助的感受记忆犹新。

“出了北京站,花5毛钱住一个地下旅馆,又花了1块钱让一辆三轮车拉我去找那家旅馆,找了半天,实际上他是绕了一大圈,第二天起来以后我一看北京站就在门口,还花了我1块钱!”

初来北京的黄光裕,“觉得北京大得不得了”。于是,他一整天就在北京站周围转来转去,不知道哪里是商业区,也不知道在这么大的北京城里应该怎么去做买卖。“下午两三点钟了,我就在栏杆那儿站着,看着北京站。这时有个人过来了,问我要不要拍一张照片。”黄光裕“很奢侈地”花了10元钱,拍了一张一次成像的照片。那张照片他一直保留着,直至前两年磨损厉害,才不得不丢弃。

黄光裕196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凤壶村,属鸡。今年是他的第3个本命年。小时候,黄光裕家境清贫,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了,那年他16岁。随后,他跟着哥哥从老家汕头北上内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又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一个100平方米的门面——这就是国美电器连锁店的发端。1988、1990、1993和1999年,国美电器经过4次调整扩张后,如今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短短十多年间,国美以其低廉的价格迅速打开各地市场,所到之处刮起阵阵价格旋风。目前,国美电器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在全国60多个城市以及香港等地区拥有分部30个、门店近200个,旗下员工4万多名。

仅仅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是不够的

黄光裕兄弟俩来到北京后,决定做家电生意。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了出来。在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采用的是“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但黄氏兄弟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路线,薄利多销和诚信交易,是黄光裕最为看重的理念。

“很多人其实抗拒不了各种诱惑。”黄光裕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一件3000元的商品,商家

多卖几十元你可能感受不到,很多商人觉得你感受不到就多赚你几十块,可要是做长远买卖的话,这样做就没有诚信可言了。如果你有诚信,大家会慢慢感觉到的。黄光裕创业故事

黄光裕创业故事

“作为年轻人,在定好目标以后,该取得的利益就要努力去争取;不该取得的,即便放在你的面前也不动心,我想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做买卖天天都会遇到各种诱惑,但我想我做到了不贪婪。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就是急功近利,经不起诱惑。商海里的诱惑很多,这不用谈境界,关键要看是否能有一种毅力。”

黄光裕认为,在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坚持做事情的基本底线与原则,是自己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他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去做。

国美发展史上的三个关键点,可谓黄光裕的三次创新。

首先是在1993年将北京的几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等,统一为“国美”,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此举为国美今后的扩张奠定了基础,黄光裕可以说是国内企业家中最早有“品牌意识”者之一;第二次,在1996年下半年,以长虹、海尔等为首的国内家电企业崛起,国产家电品牌发展势不可挡。黄光裕感受到中国家电制造业所具备的特有优势,迅速将产品结构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经营国内品牌,一夜之间,所有国产品牌都稳稳地站在了国美的展示台上。商业报道[biz.icxo.com]消息,国产、合资品牌已占国美所售商品的90%;第三次,在1999年,国美走出京城,开始全国性的跨地域经营。从天津开始一路攻城掠地,迄今已在全国60多家城市和香港地区有了自己的“影响力”。

“我们的发展是分成几个步骤的。先是全国连锁,最后跨出国门,做世界型的连锁企业。我们还要花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全国的布点。”按照他的设想,全国真正达到四五十万人口的城市有600多个,二三十万人口的城市更多。“我们现在仅仅覆盖了60多个城市,才1/10而已。我们最终会在2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开一两家店。”

至于现在的成功,黄光裕认为更多的是大环境给自己带来的运气。

黄光裕创业故事

“我觉得国运、国家的环境是很关键的。比我大10岁、20岁的人可能真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另外,做事情我不贪,心态比较平和,而且我能够很好地去看待逆境,把事业坚持下来。”

只要有必要,我就会马上调整

“黄总是一个行动快速的人,有想法马上做,发现不对马上改。做得好,马上赏,做不好,马上罚。”一位在国美工作多年的人告诉记者。黄光裕自己也承认说,“我是要求速度的,尽快实施,我不会花3个月来谋划,把这个规划书的标点符号都给它改清楚了,再去实施。我是边做边修正。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我就去做。”

见记者对“三分把握就去做”表示疑惑,黄光裕笑着说,这只是一个口语化的说法,“并不是没想清楚、没看明白就去做。大意就是想、调整和做基本上同步进行,不要多谋少决。”

在黄光裕看来,三分就是一种感觉。“某些事情,市场已经给你机会了,就要立即拿出

行动,狭路相逢勇者胜。实际上,做事和择业是不同的。择业肯定要更小心,但做事情不能每天停留在研究、讨论、调研和犹豫不决上。”

2002年下半年,为了让采购与销售更专业化,国美实行采购与销售脱钩制,但在后来的实际运营过程中,造成了采购与销售互相对立、互相推卸责任的弊玻2003年,黄光裕亲自操刀,将全国销售区域分为南北两个大区,本来想通过内部竞争实现扩张,事实上却人为地把国美的规模优势一分为二了。5个月后,国美不得不重新恢复原来的格局。2004年岁末,黄光裕再次调整国美高层,将国美分成东北、华中、华北一、华北二、华东、西南、华南7个大区,同时将总经理人选进行了一次“军区司令大对调”。

“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案,只要有必要,我就会马上调整,找出最佳方案。以后如果需要,我还会继续调整。”黄光裕的果敢和大刀阔斧由此可见一斑。

地产也要做全国规模

黄光裕最喜欢李嘉诚“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经营理念。1998年,黄光裕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总资产约50亿元。鹏润投资下属企业是国美电器、鹏润地产、鹏泰投资。4月26日,鹏润投资以1.35亿港元完成对香港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集团有限公司74.5%的股份的收购,将鹏润房地产的一部分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中国鹏润集团,由此将自己的业务延伸到时下炙手可热的房地产领域。

“我觉得目前房地产是可以发展、可以做大的行业,而且不存在投机和赌的成分。”

黄光裕最初涉水房地产业的时候,地产市场比现在还低迷。

“我1997年7月做头一个项目鹏润家园的时候,三四月开始动工,但刚好赶上香港金融风暴,你说现在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严重?”在他看来,对很多事情的判断,“要看你站在哪一点去看。从一时来看,可能前3年好做,后3年不好做,这些想法都是短期行为,想做一单买卖而已。”

2005年4月18日,鹏润集团的国美置业以底价8亿元买入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区两幅地。据悉,仅土地出让金就交了4100万元。黄光裕笑着说,“这只是我们在地产业的一单交易而已,能拿下来可能就是幸运吧。我们还会再买地,但会精挑细眩”稍微停顿了一会儿,他告诉记者,“地产我们同样有大的规划,最起码要建立起全国化和规模化,这是我的希望。”据了解,目前国美置业手上还有30多个项目在谈,今年准备在北京开发的用地是300万至500万平方米的规模。

贵在坚持,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考验。黄光裕在拓宽经营业务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家电业这个让他发家的主营业务。“很多人问我,很多家庭冰箱、彩电全都有了,而且还能用很多年,你还能卖什么?我告诉他们,国外现在用电器到了什么水平了,已经到了坏了不值得去修,而且要偷偷去丢掉的地步了。我看重的是未来。”

黄光裕的扩张是谨慎和理性的,除了房地产,他暂时还不打算涉足其他行业。“对我来说两个行业就够了,最起码目前是这个想法。”

【黄光裕的创业】黄光裕:小买卖做出大感觉
黄光裕创业故事 第七篇

黄光裕:小买卖做出大感觉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编撰出版的大型华人商业纪实图书《华商韬略——记百位杰出华商领袖》,已于10月1日隆重出版,本网将陆续在财经频道人物专栏刊发部分入编企业领袖的访谈稿件,以飨读者。以下为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先生访谈全文: “国美不比任何世界500强差,我们缺少的只是时间。如果将国美或其他中国企业放在与国际巨头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企业会做得比他们都好。”这是一位年轻中国企业家在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上,面对众多世界500强巨头说的一句狠话。在他说话之前,场内不少与家电业务有关的世界500强已经领教过了他的厉害。

由他掌管的国美电器是中国最大家电零售企业,很多传媒形容,他的一声咳嗽,都能让家电制造商们心跳加快。同时,他还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是公认的财技惊人的资本运作高手。这两年,他又在地产市场纵横捭阖,一出手就做到2005北京房地产市场销量第一。 小买卖做出大感觉

——访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

已连续几年登陆《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并稳居中国首富宝座的黄光裕先生,做的是市场最开放、竞争最激烈、人人都有机会做的平常生意。在过去20年里,他不断把梦想转换成目标,然后变为现实的成功路径,激励了很多渴望成功,特别是身处平常家庭的年轻人,也让很多同行以及想要保持江湖地位的前辈级企业家费心劳神。

家电零售王

1986年,北京前门珠市口东大街420号出现一个面积不足百平米,名为“国美”的商业门面。门面的主人是一个17岁,名叫黄光裕的柔弱小青年。他来自广东汕头,一个盛产大富豪的地方,《华商韬略》一书中许多贵为国家级首富的大亨祖籍都是那里,人们习惯称他们为“潮商”。

如今,当年的柔弱小青年已长大成为“潮商”中最耀眼的新力量。

“国美”开张后,黄光裕最初做服装,不久就换成了家电,并于1987年1月1日,正式亮出了“国美电器”的招牌。

现在回头看,这是中国家电零售业一个大时代的开启。只不过开门的黄光裕,当时却没这个意识。“因为当时家电还是卖方市场,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相对比较定型,所以觉得自己比较合适做。”黄光裕说,为什么做家电,那时真是没有多想,只是觉得不混出个样来,无颜见江东父老。

说“国美”是中国家电零售业大时代的开启者,不是因为国美今日之规模,而是因为黄光裕此后的诸多创新之举,为中国家电,乃至整个零售业发展所产生的推动和影响力。 从在以计划体制为主的夹缝里击败国有公司的傲慢与偏见,到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不断领跑市场,与外资巨头激烈交锋,并走向海外,近20年来,黄光裕通过“国美电器”推出的很多创新招式,都已成全行业的标准动作。每当后来者的来势汹汹,将他开创的“蓝海”越染越红,他就会去找到并创造出新的“蓝海”,领航自己的舰队继续破浪前行,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积极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黄光裕的创业】首富黄光裕:有三分把握就做
黄光裕创业故事 第八篇

首富黄光裕:有三分把握就做

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霄云路26号的鹏润大厦,全玻璃的墙体在夕阳的照射下闪耀着炫目的光芒。与百米之遥的盛世大厦——微软公司中国总部所在地——相比,竟有几分贵族与神秘的气息。记者进入大厦B座18层,穿过迷宫般曲折的走廊,来到这座大厦的主人、鹏润集团董事长黄光裕的办公室。

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鹏润集团这个名字,但说起该集团旗下的国美电器,提到2004年中国内地新首富,人们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这位国美电器的创办人,这个已经在北京打拼近20年的广东人,说话时依旧带有浓重的汕头口音。他在他那间弧形办公室中,喝着牛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别人的专著中,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帝国书写了“105亿的传奇”;在胡润的富豪榜上,他曾取代丁磊成为中国首富;作为商人,他一直信奉做人要真诚的原则,很看重朋友间的相互信任,喜欢将生意建立在诚信坦率的基础上。他说,是因为毅力和坚持,加上一些运气,自己才走到今天,又因为现在的成绩,接下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更多的事情。 从汕头到北京

坐在4个套间组成的巨大办公室中,黄光裕对于初进北京时的新奇、兴奋,间或会有的几分惶恐与无助的感受记忆犹新。

“出了北京站,花5毛钱住一个地下旅馆,又花了1块钱让一辆三轮车拉我去找那家旅馆,找了半天,实际上他是绕了一大圈,第二天起来以后我一看北京站就在门口,还花了我1块钱!”

初来北京的黄光裕,“觉得北京大得不得了”。于是,他一整天就在北京站周围转来转去,不知道哪里是商业区,也不知道在这么大的北京城里应该怎么去做买卖。“下午两三点钟了,我就在栏杆那儿站着,看着北京站。这时有个人过来了,问我要不要拍一张照片。”黄光裕 “很奢侈地”花了10元钱,拍了一张一次成像的照片。那张照片他一直保留着,直至前两年磨损厉害,才不得不丢弃。

黄光裕196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凤壶村,属鸡。今年是他的第3个本命年。小时候,黄光裕家境清贫,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了,那年他16岁。随后,他跟着哥哥从老家汕头北上内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又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一个100平方米的门面——这就是国美电器连锁店的发端。1988、1990、1993和1999年,国美电器经过4次调整扩张后,如今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短短十多年间,国美以其低廉的价格迅速打开各地市场,所到之处刮起阵阵价格旋风。目前,国美电器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在全国60多个城市以及香港等地区拥有分部30个、门店近200个,旗下员工4万多名。

仅仅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是不够的

黄光裕兄弟俩来到北京后,决定做家电生意。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了出来。在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采用的是“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但黄氏兄弟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路线,薄利多销和诚信交易,是黄光裕最为看重的理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wangshangchuangyegushi/54298.html

《黄光裕创业故事 国美黄光裕:草莽枭雄不归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