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cctv7,林蛙养殖 大棚养殖林蛙年赚百万

|

【www.dagaqi.com--农村创业】

大棚养殖林蛙年赚百万
cctv7,林蛙养殖 第一篇

  [每日农经]三年才上市的林蛙(20121106)

  东北林蛙,也称为哈什蚂(哈士蟆),它的肉质细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适合各种年龄的人,具有很高的食补价值。而蛙油也就是雪蛤,是林蛙的精华,药用价值极高,所以价格也是很贵,据了解,林蛙油每市斤达到1800元,在国际市场近期林蛙油(干品)每公斤最高达500美元。林蛙一般采用野生养殖,时间比较慢,一般要3~5年才能达到成熟,市场相对来说,比较稀缺,为此很多年前,养殖户已经尝试模拟野生环境来人工养殖,成熟时间提前到2~3年。而近两年,有养殖户养殖的林蛙,一年就上市了,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年上市的林蛙和野生林蛙在体态构造和林蛙油的质量上有区别吗,为此,我们的记者到养殖基地一探究竟。

  原来这林蛙是采用大棚养殖模式,搬到棚里的林蛙不仅避开了风吹雨淋、衣食无忧,最主要的是大棚里的恒定的温度,林蛙不用再有5~6个月的冬眠期,一年体重就能达到18~20克,个别的可达30克以上,据分析化验证明,一年上市的林蛙与野生林蛙在体态构造和林蛙油的质量上均无大差别。

  时间上的提速,带来的可以惊人的效益,据了解,很多养殖户改用棚养林蛙,年赚百万元以上。

  联系人:柴秋泉

  联系电话:15943091953

  经销商:老弟,来点蛤蟆。

  记者:咱这有林蛙吗。

  经销商:林蛙,活蛤蟆,全是林蛙。

  记者:这不是蛤蟆?怎么又是林蛙了

  经销商:咱这儿林蛙就叫蛤蟆,蛤蟆就叫林蛙。

  记者:这么回事啊。

  经销商:对对。

  经销商:你看,来点公狗子还是母豹子?

  记者:不是林蛙,怎么狗跟豹子都出来了?

  记者:这里头说道这么多呢。

  经销商:有点蒙圈了是吧?

  记者:还真是。

  经销商:你先慢慢看,有什么需要再招呼我。

  记者:行,我先看着。

  林蛙是它的学名,当地人都叫它蛤蟆,有人还叫它哈士蟆,油哈蟆,雪蛤等,估计听了这些叫法,小孙会更晕。但是林蛙属吉林省重点保护动物,这么大张旗鼓的销售林蛙,这合法吗?

  记者:你看我还预备好了登山的拐杖,再看我周围的环境,没错,我现在就要去爬山,而且爬的还不是别的山,就是长白山。就在这个山里头,就有养林蛙的,我已经联系好了,现在就上山找林蛙去。

  在山上养林蛙?莫不是把养殖场建到了山上,使养殖环境更接近野生状态,可是小孙走了半天,完全看不到一点传统养殖场的影子。

  记者:我想可能应该就是人工垒一些水泥的池子养蛙,但是发现咱们这儿基本上就是野生的环境,这怎么能说是人工养蛙呢?

  场长:我们吉林省长白山林蛙放养,模式就是人养蝌蚪,天养蛙,人所参与的就是蝌蚪的管理和蛙场的管理建设,林蛙变态之后,完全是生活在野生的环境当中。

  记者:所谓咱们养出的蛙,其实基本上跟天然生长的没有什么区别?

  场长:完全是天然生长的。

  原来这是闹了个误会啊,小孙经过调查发现,林蛙养殖户和经销户都是具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完全符合国家规定。另外,这种养林蛙的方式是半人工养殖,就是人工孵化蝌蚪,从蝌蚪变态到幼蛙的一个半月时间里,需要人工喂食。然后天然放养林蛙,这个天然养殖场需要很大,小到100公顷,大到一两千公顷,您说在这莽莽无边的大山中,能找到不起眼的林蛙吗?

  记者:场长 咱这一路走过来,也没见过有这种蛙?

  孙场长:这个林蛙有一个活动规律,中午的时候由于气温高,它基本上都躲在枯枝落叶下,树丛下面,隐秘起来,咱们得认真找一找。

  这满山的枯枝落叶,还有烂树根,看起来实在苍凉,这样的环境,适合林蛙的生长吗?

  场长:林蛙养殖必须这种环境,上面有乔木层、中间有灌木层,下面有草本植物层,再往下还有枯枝落叶层,这是林蛙生存必须的四个层次,就能保持湿度,水分不至于被阳光蒸发掉,因为低于75%生存不了。

  林蛙体表有一层黏液,为了保持身体湿度,经常隐藏于避光的地方,看来,找到林蛙还真要费些功夫。

  场长:掀开看 看到了吗?

  记者:这个是

  场长:一只、二只、三只、四只。跑了。抓 抓 看小孙会抓林蛙吗

  记者:这么多。

  记者:尤其这一只,刚才你要不指着它,我都发现不了。

  场长:对,因为土是黑色的,它的背就是黑色的,保护色。

  这种保护色可以有效避过天敌,那么威胁林蛙生命的天敌都有哪些呢?

  男1:林蛙的天敌太多了,最主要是鼠,各种鼠对他的危害最大,据说一只老鼠一年能咬死200只林蛙。

  记者:这么多。

  男1:鸟、蛇,凡是食肉的动物都是他的天敌。

  林蛙处在生态食物链的底层,天敌自然多。林子大了,人工看护是看不过来的,那总该投放点吃的给林蛙吧?

  场长:它吃虫,在长白山区有50多种的昆虫和小软体动物供它食用。它的眼睛是近视,不活动的东西它看不到,虫只要一活动它就能看到,几乎无选择的。

  记者:林蛙被称为森林的卫士,这一林蛙,一年大概就能吃掉三万只的虫子,这个重量能有一斤左右,这么多林蛙给撒到林子里面,无形当中对森林就是一种保护了。

  这些“森林卫士”每年也只能在山上值班四五个月,因为进入十月份,天气转凉,它们就要下山猫冬了。

  记者:林蛙从山上下来之后,就要进到这个水里,那你可能说我怎么没看见啊,你别着急,马上我就有办法让你看见这个林蛙。

  记者:你要想看见林蛙,要往这里瞅,您好。

  张朝亮:您好

  记者:咱们的林蛙都在这里吗?对,这不就是个地笼吗?

  张朝亮:对。它是一种捕林蛙的方式之一。

  记者:是怎么起的作用?

  张朝亮:它就从这个窟窿进去,两边都有窟窿,从哪边走都要进到笼子里边,一进到这里以后,它是戗岔的出不来,然后它就在里头来回一串,串到头,就到这了。

  记者:估摸着有多少斤?

  张朝亮:这个能有五六斤。

  进入地笼里的林蛙,就如瓮中之鳖,抓起来容易多了。当地人称公蛙为公狗子,母蛙为母豹子。两者是怎么区分的呢?

  男1:公蛙显著特点他的前爪很粗、很短,像大手指头似的,你看有这么一个黑疙瘩,我们管它叫婚垫,它交配,抱住母蛙的时候就不滑,你看母蛙就没有。母蛙的前肢比较细,最主要的特点,你看下面的两个颜色差别非常大,你看母蛙的这两只都很深,它发白。这个蛙最重要的特征,两边的肚子有点发绿,也就是说长白山林蛙和其他的蛙最明显的差别的地方。

  这捕上来的林蛙有大有小的,怎么才算达到商品蛙的标准呢?

  张朝亮:只有三年以上的才能作为商品蛙,你像这一只这就是三年以上的。

  记者:这是一年的?

  经营者:对。

  记者:这是今年蝌蚪变成的?

  经营者:对。

  记者:这是第二年?

  经营者:对。

  记者:然后这是三年长这么大?

  经营者:对。

  记者:那这个三年的体重能达到多少克?

  张朝亮:三年一般达到30~35克左右。

  林蛙从蝌蚪变态成幼蛙,再到商品蛙,需要三年才行。不够标准的放回到水里冬眠,来年开春继续上山觅食。这来来回回的折腾,加上自然天敌的威胁,不会有什么损失吗?

  记者: 100只一龄蛙等到秋天下山的时候也就剩下20只左右了,剩下的20只到了第二年上山然后再回来,到了秋天的时候,按照这个比率,这20只最后只剩下三四只,到了第三年能够收获这个商品蛙,所以林蛙的珍贵程度,从数量的递减上也就可见一般了。

  半人工养殖的林蛙回归率只有3%左右。所以养殖户不会局限于地笼这一种捕捉方式。

  记者:吓我一跳,大晚上突然开这么的亮灯真有点不适应,其实要说有我这么一直手电就足够了,你说这大晚上在这溜达什么呢?你往这瞧,你看见这个了吗?用木棍和塑料薄膜围成一个网,在当地叫做趟子。

  趟子捕捉法,比较适合寻不到水源的林蛙,趟子边挖几个陷阱,林蛙沿趟子走的时候,掉进陷阱,任凭天大的本事也出不来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彻底的捕捉方式呢?

  张朝亮:把这个池塘的水都放掉,下成网,水顺着河流走的时候,网就把蛙 顺水一走截住了。

  记者: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养殖户:今年我们承包1000公顷,今年母蛙大概在3000斤左右。

  公蛙在5000斤左右。

  这样算来,按公蛙15元一斤,母蛙130元一斤的价格销售,承包1000公顷林地,销售额就达到了40多万元。那么两者的收购价格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又是怎么消费呢?

  养殖户:公蛙几乎都上餐桌了,母蛙有20%上餐桌,80%都扒油了。

  记者:扒油,你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我是一知半解,得了,你接着往下看,看这个扒油到底是怎么回事?

  母林蛙的收购价格之所以比公林蛙高,原因在于母蛙有林蛙油,所谓扒油也就是人工采集蛙油。

  记者:咱们收上来的林蛙要把它挂起来,一般要风干进行七天左右,这样林蛙才能够完全干透,干透之后咱们就可以取所谓的林蛙油,林蛙油到底是什么东西,咱们还得把它弄出来看看,所谓林蛙油就是油吗?

  男1:是蛤蟆的输卵管。

  记者:不是咱们平时说得脂肪?

  男1:对。

  记者:平时咱们怎么取?

  男1:多数掰腿 掰腿就可以。

  记者:干了以后比较完整了。

  男1:对。

  记者:这一块都是。

  记者:像一个蛤蟆掏出能有多少?

  男1:得有三克左右。

  记者:按照这个来算一斤蛤蟆油大概得

  男1:用一百五六十个。

  记者:现在像一斤干透的林蛙油价格在多少钱?

  男1:价格现在一斤在2000元左右。

  这价格还真不是一般的贵,那么它到底有哪些营养呢?

  专家:林蛙油是首载于《本草纲目》,文献中记载林蛙具有补虚劳伤,利水消肿,优于产妇,林蛙油作为药材,它是一个补药,而且是补阴之品,是补肾阴不足、肺阴不足。从现在医学来说,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此外他还能降血脂,这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对人体有益的。

  正是认识到林蛙油的营养价值,林蛙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大,但是市场上,真假林蛙油鱼龙混杂,作为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呢?

  专家:正品林蛙最大的特点是成块状,他会自然形成摇窝状,这是最大的鉴别点。目前市场上的混乱品这种我们叫小油,是黑龙江的林蛙油,由于黑龙江林蛙个头比较小,产的油比较小,青蛙油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由于青蛙的大小和林蛙比较接近,特别是当破损之后,鉴定有一定难度。大家购买的时候最好选用块状的。大蟾蜍的输卵管,这个在市场上非常常见。由于个头比较大,整个的块状也相对要大一些。

  进行鉴别的时候,我们除了从性状上进行鉴别,大家也可以泡发以后进行鉴别,我们看到,正品林蛙泡完以后明显成絮状、团块,很疏松,颜色比较洁白,这是正品林蛙,所以大家在购买林蛙油的时候,可以先少量购买回家泡发试一下。

  看来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不难买到货真价实的林蛙油,那么林蛙油该如何食用呢?

  厨师长:头一天晚上把雪哈稍微挑一下,搁凉水泡24小时,基本上能蓬松开了。

  咱们做的是木瓜清汤雪蛤,先烧开水,把冰糖下锅里,把冰糖煮化,然后冰糖熬化以后,把雪蛤往锅里一放就行了,你需要多少就放多少雪蛤。

  记者:一般煮这个雪蛤要多长时间

  厨师:下完雪蛤,沸腾就好。

  能吃到林蛙油,不仅动脑还要动手,相比较而言,当地人更喜欢省事的食用方法,那就是洗洗就下锅的酱焖林蛙,不仅简单,而且营养不输林蛙油。

  消费者1.一吃到嘴里头,鲜香的感觉。

  消费者2. 尤其女士非常愿意吃林蛙,针对女士来说,美容养颜效果非常好

  消费者3.把内脏剔除,然后就可以吃了,因为这个是林蛙的油,整只林蛙进去,放到嘴里,最后出来的就是林蛙的骨头。

  因为当地人对鲜食林蛙的热衷,销售林蛙的店铺很多,而且只要温度保持在零上1摄氏度左右,林蛙可以卖半年之久,即便存上很多,也不愁卖不掉。

  经销商:现在是刚下来,活的林蛙卖得好,一般个人买点吃的,公的一天能卖七八十斤,母的能卖五六十斤,价格公林蛙卖20元钱一斤,母林蛙卖150~160元一斤。

  这种半人工养殖方式,使林蛙更接近野生状态,随着林蛙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及制药等各个领域。更多的养殖户加入到林蛙养殖的大军。

  孙站长:现在我们省适合养林蛙的自然沟壑大约有一万多条,应该说从事养殖林蛙的人员大约有1.4万多人。最近这几年连续建立了几十个优质的生产示范园区,建立了几十个种蛙生产示范基地,正在培育优质长白山林蛙品种,我们的林蛙油已经销往沿海城市,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

  经销商:又回来了,兄弟。

  记者:回来了。看林蛙,我得挑一点。

  经销商:会挑了。

  记者:这回不蒙圈了,这里面不错,给我两点这个。

  经销商:这里真不错,要多少?

  记者:给我来二斤。

  经销商:好了,

  记者:你看,这回不光我不蒙了,相信看完今天的节目,你到买林蛙的时候也明白了。

张权良在温室大棚养殖林蛙,种菜养泥鳅
cctv7,林蛙养殖 第二篇

  [科技苑]为在寒冬卖林蛙(20140327)  

  【导读】:别人秋天卖蛙,他为什么偏要在冰天雪地时砸冰卖蛙?冬天大棚里又湿润又暖和,蛙住进去为什么死了一大片?泥鳅和蛙搞同居,他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为在寒冬卖林蛙 

  【主持人】:养过林蛙的人都知道,这养林蛙啊,都是春天开始养,秋天卖。可是在河北省昌黎县就有这么个叫张权良的怪人,他非要等到冰天雪地林蛙冬眠的时候,才开始破冰卖蛙。究竟是咋回事儿呢,咱们这就去看看。

  【解说】:这个破冰捞蛙的人就是张权良,他说了,自己家的蛙不能秋天卖,必须得等到冬天,河水都结成厚厚一层冰的时候,才能卖。

  【采访】:

  张权良:我秋天不卖,都等到冬天我再卖,这阵卖林蛙价格高。你看,这样的林蛙还新鲜,拿出来,破冰底下的。

  记者:那你什么时候开始这时候卖林蛙的?

  张权良:我是2008年。

  记者:那会儿为什么要冬天卖林蛙啊?

  张权良:那阵啊,由于场子用钱紧,不得已抛冰卖的,把种蛙都卖了,卖了一部分。

  【解说】:那一年,张权良由于资金短缺,迫于无奈把种蛙给砸出来卖了。虽说是迫不得已卖的种蛙,可他是万万没想到,就这么一砸,一捞,没赔钱,反倒是赚了。

  同样的林蛙数量,冬天的价格要比秋天高出了一倍还多!原来大部分养殖户都在10月份的旺季都把林蛙抖落抖落卖完了,到了11月份以后,市场上就基本没活体林蛙出售了。活体林蛙没库存,这价钱可不就得猛个劲儿的往上涨吗。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我了解了市场啊,秋天卖林蛙,价格比较低,一般都是80~120元,冬天卖林蛙呢,价格是它的一倍,230~270元。

  【解说】:虽说这时间只差了两月,可这卖价就能高出一倍多。打个时间差就能多赚这么多钱,张权良一下子就有了新思路。从那天以后他就开始琢磨了,自己养的商品蛙,干嘛还秋天卖啊,干脆咬咬牙多熬它两月,等到冬天,天最冷的时候再把林蛙卖了,那得多赚多少!多养两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关键是10月份以后,林蛙要冬眠,这段时间把林蛙放在哪儿呢?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我们当地啊,有一个优势,我们这呢,昌黎县是一个蔬菜的基地,可以说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都来到昌黎县靖安镇,这里的集贸市场上,来收各种蔬菜。

  【解说】:张权良住的河北省昌黎县,那可是被老百姓称为京城菜园子的风水宝地,在当地,一年四季扣大棚,不间断的往京城,乃至全国各地运送水果蔬菜。正因为如此,这地方的温室大棚也是一个挨着一个。张全良从小生长在这,所以给林蛙找地方过冬,他一眼就盯到了老家这片温室大棚上。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因为我是一个养殖合作社,我就找到了我一个同伙,一个好哥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他有很多的大棚,我想去和他联合在一起,放在他的蔬菜大棚里,去放养。

  【解说】:农民为了灭虫会给蔬菜喷药,如果把林蛙放到菜棚里,用蛙去防虫,蔬菜还不用打药,蛙有地方去了,住在大棚里还不用喂食,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么?

  【采访】:

  张权良:我哥们有很多的疑惑,他说,你的林蛙,能在我的大棚里生存吗?

  李占民:一开始我不相信。

  张权良:在我说道之中,我哥们终于吐口了。

  李占民:我们两个合着,他养殖,我种植,他把林蛙放到我社的,所有的大棚里。

  张权良:就把林蛙放到了韭菜棚里头。

  【解说】:这哥俩一个搞养殖,一个搞种植,种养经验也不是一年两年了,都是行家,在大棚养林蛙,应该不会有问题。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我们当地主要菜区有西红柿、黄瓜、桃、葡萄。

  【解说】: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大棚,他选择了韭菜、桃树、西红柿三个大棚做实验。可是谁都没想到,这第一次试验却是以失败告终,韭菜棚一放进去就不行。

  【采访】:

  张权良:虽说温度挺好,但是空气,湿度,不适合林蛙的生长。

  李占民:韭菜棚密度太大,林蛙在里头,行不开,它蹦也蹦不了,爬也爬不了。所以说,那个就失败了。

  【解说】:张权良想着自己养林蛙这么多年了,他的这些林蛙都是放养的,很皮实,放在大棚里应该不用操什么心,谁料居然不行,韭菜棚一方面湿度有点大,另一方面韭菜种的很密集,林蛙生活在里面活动也不方便。

  本来想着,那个效果好就用那个,没想到这几个大棚都陆续出了问题。

  有农户打电话说桃树棚子里到处都是死林蛙。

  张权良赶紧跑过去查看,一开大棚的门,一股热浪冲过来,再一看林蛙都聚在一起,很多身体都已经僵直了。这次试验由于救助不及时,寄养在棚子里90%的林蛙都死掉了。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因为桃树吧,它是一个高植被的东西。

  【解说】:桃棚比较特殊,桃树长的高,为了不让风直接吹到桃树上,影响桃树结果。温棚上的气眼不能开的太大。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一旦气温太高了 把气眼开的太大 它的叶片受到了强烈的直射 它的果木就受到一定的伤害

  【解说】:在阳光好的中午,棚内温度甚至能超过30多度。温度一高,湿度又达不到,林蛙当然受不了。

  另外一家种西红柿的农户反映说,大棚里的林蛙消失了,怎么都找不着。 张权良又赶去调查,他发现,其实种植西红柿的大棚里,林蛙并没有消失,而是躲在了地膜里,地膜的作用就是能够保持土壤湿度,地膜下的温度也比大棚里的温度低。温度一升高,林蛙全都躲在地膜下了。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温度一高的话,林蛙就钻到地膜下了,因为地膜下,潮湿度特别好,有好多的林蛙都在地膜下。

  【解说】:躲在地摸下面好是好,可是不方便以后的捕捉。

  表面上来看,这两种大棚发生了两种状况,其实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出在温棚内温度太高这个问题上。

  第一次试验失败告诉张权良,要想放养林蛙,必须得给它们找一个合适的家。什么样的大棚适合寄养林蛙呢?

  张全良考虑,林蛙喜欢栖息在活动方便,林内郁敝度大、枯枝落叶多、空气湿润的环境里,像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里,有高大的乔木,中层灌木和低层蒿草的三层植被遮阴最好,这样的环境,宽敞,林蛙很容易的找到庇护所,有安全感,湿度也合适,能保证皮肤湿润。所以适合寄养林蛙的大棚,最好是选活动区大,有遮盖物的大棚才适合。像韭菜棚就不能用。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有的大棚适合养林蛙,有的大棚不适合林蛙的生存。

  【解说】:张权良想林蛙是寄养在农户家里的,不能要求人家时不时为了林蛙开棚通风,还得找到一种不浪费人力,不给农户添麻烦的办法。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我本身养林蛙,就是寄养在农民的蔬菜大棚里,我只想给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不想给农民带来负担。

  【解说】:桃棚的问题出在通气孔小,通风不好,棚内温度不好下降。张权良就和农户商量着在桃棚的墙上,多设置几个通气孔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在桃棚里头抠了几个循环空气的透气孔,在后墙上开几个洞。

  【解说】:这样一来,就算桃棚上方的通气孔小,墙上的通气孔也能带动棚内的空气流通,适当降低温棚内的温度。除了通气孔,张权良还根据林蛙的习性,在棚里多设置了一个降温设施——小池塘。

  天气热了很多动物都有洗澡降温防暑的习惯,张权良就想了,林蛙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洗澡来防暑降温呢?张试着在温棚角落挖了一个小池塘,这样温棚内的温度一升高,林蛙就可以自己游泳降温。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池塘建起来以后,这个林蛙,如果再遇到高的气温,它跑到水塘里头,从水里一过,它的水分就增加了。

  【解说】:对于西红柿棚,由于通风换气比较频繁,不需要在墙上打眼,只要在棚角建造一个小水池就能满足林蛙的生活。

  【采访】秦皇岛昌黎县权良林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张权良:菜农随时浇地,水随时都可以流到小水塘里头去,一个星期之后,这个水塘里头得换一下水,把里头的淤泥清理一下。

庭院养殖林蛙技术好,效益高
cctv7,林蛙养殖 第三篇

  [科技苑]小钱办大事(4)庭院养林蛙

  林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非常高的药用及保健价值,被人们逐渐的开发利用。

  林蛙的种类很多,我国就有8种,全国各地均有不同分布。目前,养殖价值较高的主要有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两种,中国林蛙又分为四个亚种,其中长白山亚种产油率最高,品质最好。中国林蛙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动物,俗称哈士蟆、黄蛤蟆、油哈、雪蛤蟆等,医学上称为红肚田鸡。一般来说,我们将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林蛙简称林蛙。

  林蛙油(也称哈士蟆油, 哈蟆油)是指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干品,其形状呈不规则的弯曲,相互重叠,表面淡黄白色或黄白色,呈脂肪样光泽,遇水可膨胀10~15倍。 

  在养殖林蛙的时候,传统的做法要建种蛙池、孵化池、蝌蚪池、变态池、成蛙池、越冬池等,养殖的成本也比较高,养殖一只林蛙需要4元左右的成本。可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养殖林蛙只需建两种池子,而且养殖成本也低得惊人,只有几分钱。那么,他们是怎么建场的,又是怎么降低成本的呢?本期视频将对庭院养殖林蛙技术详细解读。

  人工养殖林蛙成功的要点:

  1、要完全模拟野生自然的生活条件,有水,有三层植被。

  2、有很好的防逃措施。

  3、有严密的防敌措施。

  4、有充足的饵料(黄粉虫)。

  5、有很好的越冬条件。

  以上要点全部解决人工养蛙就会成功的,反之,如果有一点做不到,就会失败。

   林蛙油的功效:
      
    1) 抗疲劳。  

    2) 增强机体免疫力。   

    3) 提高机体耐力及抗应激能力。   

    4) 镇静、抗焦虑。   

    5) 提高脑组织细胞的供氧及利用氧能力。   

    6) 增强性功能。   

    7) 降血脂。   

    8) 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   

cctv7,林蛙养殖

    9) 抗癌辅助作用,增加白细胞   

    10)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滋阴养颜、美白皮肤。

   林蛙油的等级:

  干燥后的蛙油,以色泽、油块大小、杂物含量等指标划分为4个等级。

   一等:油色呈金黄色或黄白色,块大而整齐,有光泽而透明,干净无皮、无血筋及卵等其他杂物,干而不潮者。

   二等:油呈淡黄色,干而纯净,肌膜、皮肤、卵籽及碎块等杂物不超过1%,无碎末,干而不潮者。

   三等:油色不纯白,不变质,油块较小,碎块和粉籽、皮肉等杂物不超过5%,无碎末及其他杂物,干而不潮者。

   四等(等外):油色较杂,带有红色、黑色、白色等颜色,有少量皮、肌肉、粉籽及其他杂物,但不超过10%,干而不潮者。12316专家孙振天大。

林蛙养殖技术,林蛙养殖方法
cctv7,林蛙养殖 第四篇

林蛙的养殖技术

林蛙是怎样交配的

林蛙的抱对仅仅是交配的一种形式。林蛙没有外生殖器,雄蛙前肢的拇指基部,有棕黑色的隆肿突起,称为婚瘤,为抱对之用。抱对时,婚瘤紧紧抱住雌蛙腋部,刺激雌蛙引起排卵,这时雄蛙排精,精、卵在体外水中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野生林蛙对水源地有什么要求

林蛙的越冬、产卵、孵化、变态都是在水中完成的,所以没有水源就没有林蛙。野生林蛙活动场内必须有水源或常年流水的河流,可大可小,水量适宜,一般宽l~3米,水深20~50厘米,流量在0.05立方米/秒,pH值中性,水源充足、清洁、无污染即可。在河流较深并且冬季冻不绝底的地方,林蛙即可自然越冬。河流流速缓的浅滩,或自然水泡、水坑等浅水处是林蛙产卵、孵化、变态的地方。变态后的林蛙以河流为中心,在其周围林下活动。

野生林蛙对温湿度有什么要求

在东北,林蛙的整个冬眠时间有5个多月,在漫长的冬眠期内,林蛙机体将秋天贮存的营养逐步转化并贮存到卵泡内,为蛙卵的发育和蝌蚪生长初期提供营养,自然情况下在冰层下越冬的温度约1~3℃。从产卵到变态,温度从冰雪融化到28℃之间都能发生生命过程,但28℃是最高极限温度。而在陆地生长阶段,年降雨量平均在600~1300毫米,平均气温在3.5~4℃,夏季林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地表温度不能超过32℃,土壤表面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最佳。

林蛙吃什么

林蛙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食物要求不同。蝌蚪时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人工管理时,也可补喂蛋黄、动物血、鱼粉、豆渣和植物性饵料。变态前后到幼蛙,以大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为食,包括圆形跳虫科、菱蝗科、粉虱科、蚁科、小甲虫类、小菱蝗、短星翅蝗虫、黑背蝗若虫以及微型甲虫如孤甲、跳甲、小步甲等。在陆地上的蛙,主要捕食森林内的昆虫、软体动物、环形动物等,如叶蝉、蜡蝉、蝗虫、蟋蟀、蝼蛄、金龟子、鳞翅类、蝇蚊、蚯蚓等。

林蛙的天敌有哪些

林蛙处在生态食物链的底层,天敌很多,解决不好天敌问题,不仅会影响蛙产量,甚至可能导致养蛙失败。繁殖期的天敌主要有以食成蛙的鸟类,其中鸦科以乌鸦和喜鹊的危害最大,鼠类之中的大家鼠、黑线姬鼠都能捕食成蛙。食蛙卵的天敌有剑水蚤等。蝌蚪期的天敌主要有野鸭、鸳鸯、家鸭等鸟(禽)类,各种鱼类,水栖昆虫类等。森林生活期天敌主要有鸟类、蛙类、蛇类、鼠类、兽类等。冬眠期天敌主要有鼠类,在水中活动的水獭等。

目前养殖中国林蛙有几种方式

养蛙方式大体上分为“封沟式养蛙”和“集约式养蛙”两大类。二者的主要不同处表现在林蛙的陆地生活阶段上。封沟式养蛙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林蛙的自然生长,加强人工管护的一种养殖模式。吉林省从1986年起大力推广封沟式养蛙模式,技术成熟,已被广泛采用。而集约式养蛙则是把林蛙圈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不同程度的高密度仿生态饲养,食物来源全部或部分靠人工饲喂动物蛋白饵料。分半封闭、全封闭等多种方式。有很多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这种养殖模式,偶有成功的典型,但在技术上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暂不到全面推广阶段,但笔者会对集约式养殖方法作些简单介绍。

林蛙产卵前要对综合饲养池进行哪些准备

林蛙从卵到蝌蚪再到变态大约两个多月时间都是在综合饲养池中渡过的,因些必须做好准备。一要对池进行检修,同时把池清理干净。二要使清理好的综合饲养池经过最少7天以上的日晒杀毒。三是在灌水前的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综合饲养池进行全池消毒,用量标准按池面积计算,生石灰每平方米用量100克左右,漂白粉每8平方米用量100克左右。用过生石灰7~10天后,漂白粉3~5天后才能注水使用。四是向池中及时注水,以利于池水自我净化,再经过日晒,自然增加水温。为减少病害,在综合饲养池用完以后,一定要将其中的水排放干净,做到池干露底,接受太阳的曝晒,然后再经过冬季的冷冻,就能消灭许多病原微生物。

为什么要给林蛙创造临时栖息场所

所谓临时栖息场所是指林蛙由陆地到水中,或由水中到陆地过渡过程中的临时性场所,这种环境对林蛙的生存很有必要,弄不好会造成幼蛙或成蛙的大批死亡。林蛙入池越冬与温度有关,如果气温高于0℃时,已到水边的林蛙不会入水,这时就需要一个临时性的栖息场所;产卵后的林蛙不能直接上山觅食,需要休息10天左右,以恢复体力,这时也需要有临时栖息场所;变态后的幼蛙体质差,适应能力低,这时更需要有临时栖息场所。

如何鉴别林蛙油理化质量?

林蛙油理化性状较其它动物油有较大差别,通过以下鉴别方法可加以识别:

(1)经验法。本品遇水膨胀,膨胀时输卵管破裂,24小时后呈白色棉絮状,边缘呈白绒状,体积增大10―15倍;泡发pH值在6左右,泡发体有微腥味;加热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脱水干燥后恢复原状,但失去光泽。遇火易燃,离火自熄,燃烧时发泡,并有噼啪响声,无烟,有焦糊气,不刺鼻。

(2)显微法。本品加碘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金黄色。腺体细胞肥大,呈长椭圆形,排列整齐,细胞壁明显,并且凸起,靠腺体内腔一侧较窄,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间偏向腺体内腔一侧;腺体底部较宽,上端较窄,呈圆锥形;腺体开口呈

心脏形内凹,腺体内较宽,布满细小纹理。

(3)理化法。①荧光法:A、取未经破碎的本品少量,置紫外灯下(365nm)观察,显棕色荧光,筋膜黄色荧光。B、取本品0.1克,加入3毫升50%乙醇浸渍12~24小时,取上清液滴于白色瓷板上,置紫外灯下(254nm)观察,在浸出液pH值为6时,呈明显的蓝白色荧光。②蛋白质、氨基酸反应:取样品l克,于45℃烘干磨碎,过60目筛。加15毫升蒸馏水浸泡12小时后过滤,取滤液2.5毫升,双缩尿反应为深紫红色,茚三酮反应为深蓝紫色。③薄层层析:取供试品20毫克,用滤纸包紧,置10毫升具塞试管中,加5毫升氯仿于室温下浸泡24小时。取出滤纸包,将氯仿液浓缩至0.2毫升供点样用。取硅胶G板,点样量为10微升,以苯-乙醚-甲醇(10:5:0.8)为展开剂,展距9厘米,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冰醋酸-浓硫酸(1:100:2),然后置90℃烘干箱中加温10分钟,即显3个斑点,其中紫灰色和紫色斑点各一个。

林蛙可以集约式养殖吗?

近几年,可供人工封沟养蛙的自然沟壑基本都利用起来了,扩大生产规模受到了资源条件的限制,这时人们就想到了集约式养殖,即人工条件下的高密度仿生养殖。无论采取哪种养殖技术,林蛙的抱对、产卵、孵化、蝌蚪和变态期间的管理技术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林蛙的陆地生活阶段。实践中人们创造出了许多办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

集约式养殖林蛙分几种模式?

集约式养殖方法尽管很多,但总体上可分为“围栏养殖”和“全封闭养殖”两种模式。“围栏养殖”是在室外通过对庭院、草甸、山丘等地加以改造,营造出适宜林蛙陆地生长的自然环境的一种养殖方法;“全封闭养殖”是在室内或棚内人工模拟自然环境的一种养殖方法,这种方法的环境条件全部由人为控制,饵料全部由人工供给,养殖密度更大。“全封闭养殖”占地虽小,但技术难把握。

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要注意哪些?

集约养殖的成功与否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生态环境的模拟程度。无论怎样养,都不能违背林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性。理论上林蛙陆地生活的最适温度是23℃,相对湿度在75%~90%。林蛙的皮肤有呼吸功能,20%~30%的气体交换是靠皮肤来完成的,干燥会使皮肤丧失呼吸功能,所以温度、湿度、光照、食物、地上隐蔽物等这些条件都能得到满足的地方才是林蛙的理想栖息地。在长白山区,这类环境主要在山北坡的林下,有地上隐蔽物,有昆虫孳生,温暖潮湿,离水源较近的地方。

“围栏养殖”林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围栏养殖”林蛙用地少、便于管理,但若使幼蛙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准备:

⑴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养殖成功的关键是营造郁闭度合理、多层次植被和相对湿度适宜的小气候。

⑵消毒。在幼蛙进入养殖场前,一定要将养殖场地进行全面消毒。消毒前将场地翻一遍,每平方米洒100克生石灰,7~10天后使用,或按每4平方米泼洒50克漂白粉水溶液,3~5天后使用。幼蛙进入养殖场地以后也要定期消毒、杀菌,减少疾病发生。

⑶饵料供应。由于养殖密度高,自然采食不能满足林蛙生长需要,所以要准备多种充足的饵料,定时投喂。

⑷防天敌。最主要的天敌是鼠类,要通过设电猫、挖沟等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

“围栏养殖”林蛙的防护围栏怎样建立? “围栏养殖”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养蛙场周围全部封闭起来,以防止天敌进入和林蛙逃逸。

首先要在养殖场的周围挖一条深30厘米的陡沟,作为防护沟,沟外修筑结实的土埂,土埂上钉上木桩,将木桩用横杆连结,作围栏的固定物,最后在木桩间固定上塑料布,下部埋入土中30厘米,防止林蛙钻出和打洞逃逸,地面塑料布高60厘米,要向内倾斜。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修筑砖石结构的墙作为永久性围栏。墙高

1.2~1.5米,内侧用水泥抹光,以防林蛙爬墙逃逸,墙头要砌出向下倾斜的宽15~20厘米的墙头檐,用以防止林蛙攀爬,也可以用石棉瓦作围栏。注意围栏不可用铁丝网或者尼龙网修建,因为林蛙可以攀着铁丝网或者尼龙网爬过逃跑。 林蛙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圈养林蛙新技术》中国林蛙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在我国的内蒙古的东部、河北、山东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也有人工林蛙的养殖。人工孵育和人工圈养技术也成熟起来。本片向您介绍圈养林蛙新技术: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蛙圈的选址与设施的修建、饲养前的准备工作、种蛙的配对与产卵、受精卵的孵化

管理、蝌蚪期的饲养管理、上岸前的准备工作、幼蛙的管理、成蛙的饲养管理、越冬的管理措施、卫生消毒制度与疾病防治措施。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原为粮食、药材仓库及各种农副产品仓库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幼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之首,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国内外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殖珍禽,水产的肉食饲料。近年来,逐步为开发为宠物饲料,以及应用于人类的高级营养素。本片向您介绍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特性、黄粉虫的养殖条件、黄粉虫的饲养管理、黄粉虫的疾病防治。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蝇蛆的养殖技术》蝇蛆就是苍蝇的幼虫.蝇蛆的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是经济动物最佳的饲料之一.如果您有大量的动物粪便不知如何处理时,那就养殖蝇蛆吧!养殖蝇蛆即可以提高饲养动物,水产品抗病能力,降低养殖成本的动物蛋白饲料。

《CCTV7农业出版社正版光盘——蚯蚓的养殖技术》蚯蚓全身都是宝,蚯蚓不仅有松土、产粪、肥田的效果,还是养殖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质饲料来源,此外,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同时蚯蚓粪还是一种高效优质有机肥,富含多种氨基酸。另外,蚯蚓还具有改良土壤,净化环境,处理垃圾等功能。人工养殖蚯蚓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一个新兴的养殖项目,具有越来越宽广的市场前景。本片就向您介绍:蚯蚓的生物

林蛙养殖可行性报告
cctv7,林蛙养殖 第五篇

林蛙养殖可行性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 录

一、 总论„„„„„„„„„„„„„„„„„„1

二、 市场预测„„„„„„„„„„„„„„„„11

三、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8

四、 场址选择„„„„„„„„„„„„„„„„19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十四、投资估算„„„„„„„„„„„„„„„„

十五、融资方案„„„„„„„„„„„„„„„„

十六、财务评价„„„„„„„„„„„„„„„„

十七、风险分析„„„„„„„„„„„„„„„„

十八、研究结论与建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23 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37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39 节约措施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49 节水措施„„„„„„„„„„„„„„„„50 环境影响评价„„„„„„„„„„„„„„50 52 58 61 62 64 65 70 71

一、 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林蛙养殖加工基地建设项目cctv7,林蛙养殖

2.承办单位概况

(1)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

承办单位:某某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

法人代表:罗某某

(2)承办单位概况

某某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行政区划面积7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2000年4月和2001年2月,国务院在合作区内先后批设了某某出口加工区和某某中俄互市贸易区,成为目前全国唯一集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互市贸易区“三区”为一体,政策优惠叠加、开发方式独特、开放条件优越的特殊区域。2009年8月,国务院《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明确了以某某为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的窗口,图们江区域内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先行区与示范区。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①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②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

③某某省环境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某某省兴环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

司编写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④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某某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

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计委。

(3)编制原则

①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坚持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为目的,选择先进的工艺路线、合理的设备,确保产品质量在国内市场的先进性。 ②充分利用本项目在某某省的资源方面的优势,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效益,尽快收回投资。

③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搞好环保、节能、卫生安全及消防等设计。

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地域优势

某某位于某某省东南部的图们江下游地区,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幅员面积538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25.85平方公里,现有常驻人口32万人,森林面积48万公顷,耕地面积20738公顷,水田耕地面积7520公顷,旱田耕地面积13218公顷。某某市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某某、春化、敬信等几个沉煤盆地,煤炭探明储量7.78亿吨,远景储量12亿吨以上,是某某省最大的煤田。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6.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5,128万立方米。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2条,水

资源总量20.5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2,770立方米。全市土特产资源1,000多种,盛产人参、鹿茸、蜂蜜、哈什蚂等名贵滋补药材和松茸、木耳等土特产品。

(2)林蛙油的特殊价值

林蛙是药用价值极高的名贵中药材,为中国独有。中国林蛙(又称雪蛤)为中国独产特色中药品种,某某省的产量,既是中国的产量也是世界的产量。林蛙又称雪蛤,是食药两用珍贵物种,林蛙油是母蛙的输卵管,素有软黄金之称,是世界公认的滋补之王。林蛙油中含有优质蛋白质5

6.3%,脂肪3.5%,能够参与人体功能的活性微量元素(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 7.5%,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18种,微量元素20多种,还含有促进人体增高的甲状腺素、提高人体性功能的睾酮、雌醇、雌酮等,并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美容养颜等独特功效。林蛙油的高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为1500美元/公斤,在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一直呈供不应求的趋势。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林蛙价值认识的加深及林蛙产品用途的拓宽,林蛙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且价格很高。因此,可以说林蛙产品是市场需求量稳步增长,经济价值逐年看好的成熟商品。而本项目规划生产的林蛙油冲剂、林蛙油软胶囊在保持原林蛙油天然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产品档次,方便了消费,更容易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本项目规划生产的最终产品是林蛙油冲剂和林蛙油软胶囊。它们是天然林蛙油经现代生物技术加工制成的,保持了原林蛙油的天然特色,

林蛙全人工养殖最低成本区域大约在多少
cctv7,林蛙养殖 第六篇

林蛙全人工养殖最低成本区域大约在多少

陈 夷

林蛙养殖的效益究竟能够达到多少?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应用技术的支持,成为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这就造成了正确评估该项目的技术空白点,在很多一般投资人急切希望资本增值的背景下,全人工养殖林蛙项目的经济效益被奇异地扩大。有宣传说可达到1:12,甚至更有的暗示市场可达到数十倍的程度,导致无数人盲目投入而血本无归。

笔者对此作一个专门的分析。

首先,林蛙从标准登陆体重0.5克,生长达到的基本商品规格25克,需要捕食多少饲料虫?

笔者依据多年的研究,林蛙的肉料转换比最高可达到1:2.14,但林蛙是变温动物,其消化水平随着气温、饲料营养水平的差异有所浮动。一般主生长期可取2.5进行评估。

注意,在入冬前和开春后肉料转换率很低、在主生长期中未达到必须的捕食量肉料转换率也会严重降低,这里取2.5是假定林蛙始终处于连续的主生长期中,并且在营养、捕食量方面均达到最佳技术条件的情况下。

这就意味着下面的计算是基于最理想的状态(由此分析最低成本的范围)。 那么就是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中,一只以标准登陆体重上岸的林蛙,连续顺利地生长达到的基本商品规格,需要投喂多少饲料呢?

很简单:(25-0.5) * 2.5 = 61.25克

那么来算下这个饲料的成本:

按目前(2012年)多地饲料价格的平均看,先进的饲料配方能够在2.5元钱左右产生出1斤黄粉虫,或者在1.5元左右产生出1斤无菌蝇蛆(市场常规成本黄粉虫在4-5元左右,无菌蝇蛆同样如此)。

则最少需要饲料费用 =(61.25/500) * 2.5

= 0.31元/只(纯喂黄粉虫)

或: 0.18元/只(蝇蛆)

为简便计算假定黄粉虫与蝇蛆混合投喂并比例相等(偏于保守),则每只蛙饲料成本为 0.25元/只。

目前先进的成活率为80%(每年度),常规雌雄比为1:1.2(即45%雌蛙),则可知就是在当年达到25克规格,那么每只商品蛙(纯雌蛙)的饲料成本应约在:

0.25 / (0.45 * 0.8)= 0.69元/只左右。

(注:必须考虑死亡蛙、被淘汰的雄蛙所消耗的饲料要被分摊到商品蛙上面。)

有观点认为,可以大量地诱捕野生昆虫来充当林蛙的饲料。那么大家计算下,如果你投放了10万蛙,在整个生长期中需要捕食多少野生昆虫?

10万蛙 * 80%成活率 * 25克 * 2.5/1000 = 4.5吨!!

苍蝇的体重至少是15只/克,那么4.5吨重的苍蝇有多少只呢?

4.5 * 10006 * 15 = 6.75千万只

如果被分配在6个月中,则平均每天需要有41万只苍蝇飞临蛙场并全部被蛙吃掉。

每天有这么大数量的昆虫飞临蛙圈,是什么概念呢?按每平方100只蛙计算,10万蛙需要1000平方的面积,那就是说地面高度的整个蛙场,其中每立方空间就至少达到了410只昆虫。以实地观察,林蛙对飞临蛙场的虫由于适口性、可捕性等原因,捕食率仅为20%不到,那么就至少要有200万只昆虫每天飞临数亩面积之大的蛙场,每立方需要达到2000只之多。请问:那里是否正在发生虫灾?就是设想替代50%的饲料这野生昆虫资源至少应达到多少?更何况自然界中的飞虫其体积体重和营养还都不如苍蝇,不能使林蛙产生那么大的生长量!!必须更多地捕捉昆虫才能够达到需要的生长量。所以,这对全人工养殖是行不通的。

有观点认为,可以用粪料喂蝇蛆降低成本。看似有道理,而实际上现在粪料的价格基本在0.1元/斤以上,而虫粪比是1:10,还是1元/斤以上的成本。加上庞大的运输费、发酵人工,废料处理等等成本会更高!!

有观点认为可以以蝇蛆为主。但是苍蝇是一种对光照强度和温度非常敏感的昆虫,尤其是在光照强度较弱升温晚降温早的北方,对苍蝇的产卵量影响非常大。即便能够在自然气温达到适宜前和秋季降温后,进行加温养殖,这就增加了燃料成本和相关人工,并不能实质性地降低上述饲料成本。

由此可见,当前(2012年)饲料价格下0.69元/只左右的成本是目前技术最低的饲料成本范围。

蛙场还需要人力投入的。一般家庭型养殖虽然不计工资支出,但这个成本也是客观存在的(养蛙养虫的人总要吃饭的)。按最理想的当年生长到平均25克的商品蛙规格,则按现有市场人工平均报酬水平开支将不低于饲料费用的1.5倍!这就是说,养殖中的人力、饲料成本之和,不可能低于1.73元/只蛙。说“不可能”是因为以上假设是当年连续养殖达到25克,事实表明这以南北两地平均水平而言目前还难以达到。如果蛙越冬的话,则加上冬眠期管理则人工费用还将上升,所以人工费按当年达标的平均成本计算也是最低的算法。

蛙场运行必然还存在着水电、通讯、地租、交通、药品、物料损耗等等开支按15%计算,由此可知,每只蛙的最低成本可确定为1.99元以上。

综上所述,在目前最理想的技术条件下,投放养殖10万尾蝌蚪,如果达到成功养殖的预期目标,其养殖运行资金最低也达到4万 * 1.99元/只 =7.96万及以上

结论非常明显:在最理想的蛙连续顺利高速生长,当年达到25克的平均体重,在饲料、人工成本不能进一步有效降低情况下,成功投放养殖10万蝌蚪,其运行成本不可能低于8万。

按每万商品蛙计算的话,最低成本区域大约就是2万元。

但是,介入养殖的第一周期还存在着建设费用和技术费用。虽然建设可繁可简各地物价、建设人工价格又不同很难界定一个数字。但从业内实际情况看,目前还没有在第一养殖周期内就收回全部投资的案例。因此引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预期商品蛙数量 * 市场价格

比如,你预期产出1万只商品蛙,25克蛙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6-7元/只,那么第一周期的总投资额可能就是6--7万。

这就是养殖1万蛙并达到上述成功养殖水平的第一周期需要的投资准备金。别吃惊。

后一个数字显然与前面数字相差很大,原因是评估内容不同。一个是在年度内的最理想状态下并假设当年达到25克得到的最低运行资金(没有建设资金)成本;而后者是现场头期(两年内)全部投资(包括第二年投入并养殖的蝌蚪和隔年蛙)。虽然后一个计算比较粗略,但还是可以采用作初步评估。验证下:

第一年每万商品蛙投入2万元,第二年再投入2万元;第二年养殖隔年蛙2万元(数量虽少但大蛙消耗较大),建设1万(每万蛙)。看看这就已经是7万了。

笔者提出一个参数供投资人参考:一个投入10万尾蝌蚪养殖的单位,经两年养殖达到理想成效,包括第二年继续投入的10万蝌蚪以及养殖费用在内,需要准备30万的总资金进行建设和运行(有人认为可以从第一年的收益中提取第二年的运行资金,这从理论上可行。但现实是第一年往往难以达到商品蛙规格,收入是很不确定的)。

可能有人会问,实践中没有什么人养10万蝌蚪就投入这么多的,这是什么道理?这个问题要分四方面回答:

1。目前一个一流的养殖人现在投入10万蝌蚪,一年里也仅投入在5万左右的运行资金,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计算人工(更没有算建设的费用),并且在一年的养殖中,蛙多数是平均达到15克左右,仅部分超过20克。更有些人虽然能养点蛙,但在小蛙登陆后的头两个月内就大量死亡,只能维持在60%左右的年成活率,所以也就没有这么多的投入了。

2。对于一般养殖人来讲,入秋早已死亡过半,仅剩下的能有45%就已经是牛皮哄哄的“高手”,不知天高地厚了。更差的就连45%都达不到,而养的蛙甚至多半只有5--8克。这些人都不计算人工成本,哪里会花上多少钱?注意哦,现在市场上到处“推广”自我标榜的就是这部分人。

3。对于绝大多数初次介入的人来讲,10%的成活率几乎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红线”,刚入夏不久就基本死完了,哪里会有多少钱需要投下去呢!我多次听说了那些“推广”者让投资人投放几十万的蝌蚪(否则怎么炒种赚钱?),而饲料虫仅仅告诉准备两三百盒,美其名曰:“用蝇蛆”。而实际上他们都清楚,到时候连这点饲料虫都没地方喂,要养那么多虫子干什么!

4。据笔者所知,投放10万蛙资金消耗超过10万的大有人在。

需要警示投资人注意的是:据笔者所知,目前能够达到以上理想养殖效果(注意:成活率80%;当年蛙达到25克商品规格)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盲目介入养蛙的成活率绝大多数被阻挡在10%这条“红线”之内!这就明显告诉了投资人介入这个项目的高投资、高风险性。

在此问下每年春季一投就少则几百万、上千万,多则数千万蝌蚪并以此显示自己规模和实力的养殖人:你按照某些人刻意设计好的算术公式在计算你的回报,还用这个数字去“激励”别人,但最基本的你又准备了多少个“百万”来维持运行费用?又准备了多少个“千万”来防止万一发生1次的失败?

在此顺便计算下有些人按多投少得,抱着有10%的成活率就发财想法的投资人(机构规模化投资者占多)他们可能面对的成本(就是在最先进饲料技术支持下):0.25 / (0.45 * 0.1)= 5.56元/只左右的饲料成本。什么都别再计算再补充了(公司经营还有很多家庭投资所没有的费用的),还有所谓“成功”的可能性吗?如果在头两个月中就死亡了一半以上(有死亡80%以上的),再来个当年只能达到5--8克规格,这个成本自然可以明显下降。但按照这样的人力、饲料配置和养殖,就永远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何苦又“规模化”、“集约化”地在那里折腾,累不累啊!

笔者从牛气十足的新闻报导上就能够看出这些投资人在起步已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了。每每读到类似新闻、视频,笔者总是扼腕叹息,全人工养殖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地被误导,产业的有生力量和资源就是这样年复一年被白白地消耗掉的。

所以,不要那么乐观地自信经济实力雄厚,刚把蛙卵投下去就忙着拉大旗、发新闻,开发布会,喊口号,发展养殖户!这是在害己害人!cctv7,林蛙养殖

更劝热衷于拍视频、照片来证实自己成功的朋友少安毋躁,其实只要看下你的投放量和资金能力,就能够大约知道你的技术水平是成熟的还是在炒作。

路还长着呢!!

读者一定会问,根据上面所谈,投入产出比达到1:2--3就不错了,而笔者在本博中多次提到已经解决了1:5投入产出比的系统技术问题,并具有攻击投

入产出比1:7--8的可能性。从而印证了林蛙项目确实是一座还没有被开发的金矿,这个结论又是如何得来的?

当前前列的技术发展水平已经完成了成活率够稳定在80%以上(我们已经把这个能力看作是初级养殖水平)、雌化率达80%以上、当年体重达25克以上、两年体重超过50克,以及更低饲料成本的全部技术。读者自己计算下吧。

不断开拓不断求新求变,笔者可以肯定地说投入产出比1:7--8的预设目标必将攻破!!这个项目将超越所有工农业优质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

这就是这个产业的魅力所在。

笔者在此再次强调林蛙项目的高科技性,呼吁大家要注意:它既是可致富一方的金矿,也是可至投资人倾家荡产的双刃剑!投资介入切忌盲目,更切忌盲目地自信和自负!!

由于市场成本的变动和技术进步状况,本文在写于2010年的原文基础上,对数据和部分表述进行了修改。

笔者诚恳欢迎业内同仁对文章观点一起商榷共同探讨。

博客网址:

注:请在浏览器中直接粘贴网址访问(通过搜索引擎难以找到)。

(撰写日期:2010-09-19 20:11

重大修改:20121003 )

林蛙养殖可行性报告
cctv7,林蛙养殖 第七篇

cctv7,林蛙养殖

规模化立体生态养殖中国林蛙

— 0 —

目 录

一、总论 1

(一)申请项目概述 1

(二)项目预期目标 1

1.总体目标 2

2.阶段目标 4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5

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6

(一)简述 6

(二)项目创新点 9

(三)知识产权状况 13

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14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15

(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17

(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18

(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 19

(六)项目实施计划 20

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22

cctv7,林蛙养殖

(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 22

— 0 —

(二)经济效益分析 22

1.产品成本分析 22

cctv7,林蛙养殖

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 23

3.经济效益分析 23

4.项目投资评价 23

(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 23

五、项目支撑条件分析 23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23

(二)单位转化能力论述 24

(三)单位职工队伍情况 24

(四)单位管理情况 24

(五)单位财务经济状况 25

(六)合作单位研发能力 25

22

规模化立体生态养殖中国林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总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本项目经过我中心15年来研究,根据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采用“模拟森林生态环境,立体生态养殖”先进技术,解决了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场所净化,林蛙活饵料立体养殖加工,林蛙冬眠期温氧调节控制,以及林蛙防逃跑,防天敌、增湿降温、种蛙驯化选育,病害防治等方面的难题,使养殖成活率由20-30%提高到80%以上,回捕率由10%提高到60%以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根据目前多数养殖者缺乏标准化养殖模式和饲养技术,而养殖成功率低下的现状,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全人工养殖林蛙中试基地,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熟化,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养殖确立一种新的生态养殖模式。

(二)项目预期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一个年产10万对优良中国林蛙驯养育种繁殖基地,培育出生长速度快,产油量高,抗病力强的优良蛙种。同时,建立一个年出栏20万只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示范基地,使养殖

23

存活率达到80%以上,回捕率60%。确立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推广技术,带动和指导广大养殖户,来提高林蛙规模化人工饲养的效率,为今后中国林蛙养殖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在林蛙资源日益锐减,林蛙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们大力开发林蛙资源,培养、扶持林蛙养殖业,对于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总体目标

该项目总体目标计划投资209万元人民币。通过模拟林蛙栖息繁衍的生态环境,进行集约化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及示范。建立20万只林蛙养殖示范场以及配套立体生态养殖畜禽,畜禽粪便育昆虫,昆虫喂林蛙。其中建立中国林蛙孵化场一座,占地面1200㎡;建设林蛙饲养圈40个,占地8000㎡;建立林蛙越冬场一个(设备一套)400㎡,建立绿色环保能源生产装置一套,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剩余物繁育昆虫做为林蛙活饵料。从而确立标准化、规范化立体饲养林蛙模式。建立人工养殖林蛙繁育技术体系,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林蛙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区域分化技术,进行林蛙的系统选育。达到年驯养优良种蛙8万对,年产商品蛙15万只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良品种蛙种,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使林蛙养殖逐步形成产业化。为林蛙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不同区域中国林蛙进行选育,形成优良的种群,并结合生态养殖配套技术,使其2年生蛙产卵数达800-1200粒;3年生蛙产卵1200-1800粒。产油量(干品):2年生蛙产油1.4 -1.8g;3年生蛙产油2.0-3.0g;冬眠成活率95-98%, 30日龄蝌蚪体重达0.9-1.2g,变态幼蛙达0.9-1.1g,一年生幼蛙7-15g,两年生雌蛙35-40g,雄蛙25-35g;三年生雌蛙40-50g,雄蛙35-40g。育种基地年产种蛙8万对,示范基地养殖林蛙20万只,出栏商品蛙15万只。

项目完成时,将获得林蛙深加工系列产品;发表学术性论文5~8篇。

预期成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林蛙养殖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附加值的项目,从蛙卵孵化到成蛙一般需18个月时间,

24

发展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存在的最重要问题和出路
cctv7,林蛙养殖 第八篇

发展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存在的最重要问题和出路

陈 夷

发展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存在的最重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这个问题,是不少人所关心的问题,笔者也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商榷。

绝大多数的人认为,阻碍全人工养殖的主要障碍是技术问题,笔者不赞同。 从现有的资料上看,持主要障碍是技术问题的观点主要归纳了下述问题:

1.疾病防治问题。

2.生殖休眠成活率低问题。

3.越冬死亡率高的问题。

4.饵料单一问题。

5.蛙圈环境问题。

6.商品形成率低问题。

7.养殖技术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

8.品种培育问题。

9.虚假炒作问题。

从这些被归纳的问题本身来看,实际上已经不成技术问题。依据如下: 首先,疾病防治确实缺乏研究。但是有了研究就能够有效防治了吗?比如说红腿病,国内外相关研究不算少。对于研究结论本身,笔者通过现场考察认为是正确的。可为什么至今红腿病还是林蛙养殖中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呢?显然缺乏疾病防治研究不是关键因素。如果在有研究、有针对性有效方法的情况下,现场实施红腿病防治上仍是困难重重,那么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就疾病研究深度和广度的角度观察,林蛙疾病防治显然是不足的,可牛蛙疾病防治研究同样不足,并不妨碍牛蛙养殖形成产业。因此,林蛙疾病防治研究不足的技术问题本身并不足以导致养殖的失败。笔者现场考察研究认为,不懂得疾病发生的机理,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科学管理被排斥。现场难以落实正确的三防措施,难以达到规范进行日常管理要求是一个导致现场疾病频发、恶性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生殖休眠成活率低确实可造成很大的损失。但为什么要把养殖停留在3年成品的状态呢?如果实施2年达到商品规格生产目标,那么只需要经过1次的冬眠考验。而对于这一次的冬眠后生殖休眠的成活率,难度并不高(因为对北方大多数蛙来讲很可能还不具备生育能力),目前一般的成活水平也可达到90%以上。对于长城以内地区,第一年养得好的蛙能够具备繁殖能力,但成活率目前也能够达到90%以上。之所以一般养殖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事实证明问题也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建立技术的指导理念、理论上。两年达到商品规格(25克)这已经是北方很普遍能够做到的,中原地区也已经能够在当年达到(南方更是轻而易举)。技术的差别只是能够产生的规格大小。所以以3年出产品为计划目标是不当的。综上所述,在生殖休眠问题上产生重大损失,主要原因并不是在目前技术

发展水平的程度上。之所以这个问题还严重困扰一般养殖场,真技术在市场理念理论环境下被视作异端,难以得到推广运用以及难以得到正确的推广应用才是真正的原因。

越冬死亡率高的问题,实践已经证明了主要问题不是在技术上而是管理问题。林蛙带病越冬,冰封水面不透氧(甚至冻透)等是两个明显的、造成越冬林蛙死亡率高的主要表现。而这种现象屡警不止,又是由于管理的懒散和虚假技术的宣传造成。以讹传讹认为池水不必深,林蛙冬眠不必透氧具有相当的市场。根本没搞清楚北方全人工室内冬眠与室外冬眠的差别,弄不清楚河流中冬眠和死水池子冬眠的差别。在省钱和省力思想的指导下,一切从简。对于带病越冬、越冬期感染更是常见。

由于饵料单一营养不全面,影响到林蛙健康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人为主观认定的“技术问题”。因为影响到动物健康的因素很多,也就是说动物的健康和饲料是否单一不存在互为因果的必然联系。显而易见,营养不良会造成动物不健康,但是动物不健康不一定是营养问题,饲料单一与营养单一之间也并不存在营养缺乏或者单一的必然关系。

目前对于饵料是否适合动物的生长发育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判断。第一是动物是否积极捕食;第二是动物的生长发育是否受到阻碍;第三是肉料转化率是否高。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显然黄粉虫、蝇蛆、蚯蚓林蛙是积极捕食的;用这些饵料投喂林蛙,林蛙在2年内目前(南方)能达到的数据是平均体重50到60克,北方约40克以上。这都远远超过野生状态下的生长发育程度。经检测分析也已经证实养殖蛙的营养水平高于野生林蛙;药用成分无显著差别。肉料转化率笔者测定的结果最高达到1:2.14的程度。从动物健康角度考察,现场也证明了用单一的黄粉虫喂养成活率是可以稳定保持在80%以上。因此,目前的饵料不存在营养单一以至于影响林蛙正常健康生长繁衍的问题。笔者反倒是觉得营养过剩了,以至影响到经济性(虽然投入产出比能够达到1:5的高度,以至有意见认为不必在养虫上多花精力,把蛙养好了就是买虫投喂也能赚钱)。从蛙的生理研究资料看,似乎对于粗纤维饲料还是有可能加以研究和参杂投喂,这对林蛙的生长可能会更好,由此达到更高的经济性。东北有人目前在研究采取颗粒饲料投喂,这是一条改善营养结构降低饲料成本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之路。cctv7,林蛙养殖

蛙圈环境问题恰恰不是模拟自然环境不够,而是受“三层植被”经典理论的误导。笔者已经多年、多次发问:林蛙进入三层植被地带的生理本质是什么?如果“三层植被”是林蛙生存发育的充要条件,为什么在草甸子地区也广泛存在着林蛙?在采用“三层植被”进行全人工养殖条件下,怎么来有效监测蛙情和落实疾病的防治?恐怕有效喷洒消毒药物都成问题!更别说发生敌害(尤其是昆虫类敌害)情况下的捕杀了。当然,很多并没有采用三层植被理论来建设的蛙圈也失败了,但排除其它原因造成的失败,就蛙圈建设的技术要求都明白了吗?没有几

个人是明白的。所以,蛙圈环境建设错误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对林蛙生物特点的认识问题,也就是基础理论研究或者宣传教育滞后的问题。

商品形成率低问题。确实目前商品形成率总体上是很低的,但是这个问题是上述问题的后果,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问题加以思考。

养殖技术统一标准和规范问题,是在已经形成多种公认的技术方法之后才产生的需要,而不是在目前总体还是在做初级的探索阶段。因此不能作为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品种培育问题,笔者同样认为现在提这个事情还为时过早。因为东北林蛙的种下分类研究至今还没有展开,怎么来着手品种的培育问题呢?现在不是缺乏培育技术,缺乏的恰恰是“品种”的研究问题。因此尽快进行东北林蛙种下分类研究才是当务之急。

虚假炒作问题非常严重,但这不是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显然认为全人工养殖失败是技术原因的依据不足。以上几个问题目前业内已经达到的技术程度,请阅本博客《养殖林蛙的几个技术节点和当前的水平》一文。同时请关心笔者针对红腿病撰写的《林蛙红腿病防治辨析》。 对于林蛙全人工养殖目前广泛性的失败的现象,笔者认为有两个因素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个是对林蛙的生物特点认识不足,由此主观臆想性的认识、结论泛滥。依据这些“研究成果”是不能得到正确的应用技术工艺的,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正确引导的。第二个因素是介入者的素质问题。这个素质主要表现在对一个高科技项目的基本认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严格按科学规律处理现场问题的自觉性。一句话,是表现在对科学客观规律的尊重上。

笔者认为,目前对东北林蛙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不可谓缺乏,缺乏的是正确地理解和向应用技术理论的转化以及正确地形成工艺技术。在这个领域中,目前形而上学严重,单纯依据基础理论研究结论“依样画葫芦”地应用到现场;机械理解各种研究结论不能与现场实际的多变状态结合(请参阅本博客《和朋友们说一点林蛙养殖的“理论与实践”》等文章)。类似的情况是枚不胜举的。而恰恰是这种错误的理念形成了对林蛙养殖技术认识、开发的基础,那么有成功的可能吗?

进一步,为什么真技术难以推广?不说在低层次中的以讹传讹形成的思维定势,就是在较高的养殖层次中也不进行有含金量的交流。只要看看本博客的评论参与情况,以及本博客文章被原样拷贝后纳入自己论文的现象就可知一斑。除了上杂志发表文章,不交流不探讨,重复研究重复投资反复地从零开始闭门造车,如此怎么来求得总体东北林蛙养殖技术的发展?对于行业内的不正之风,不敢公开站出来说真话,宣传科学的理念引导投资人避免错误,就是象网络这样的虚拟环境都是畏首畏尾,生怕失去了什么东西。有些人还习惯于在背地里对别人的成绩说长道短种种非议,甚至是冷嘲热讽、怀疑否定,就是不能公开地进行有理有

据的商榷。这种状况对发展完善养殖技术、让最广大的投资人认知正确的知识危害性极大但绝不是技术问题!

东北林蛙全人工养殖至今为止还是一个高科技项目,其需要具备的科技能力广泛,而目前科研资料不足,技术误区比比皆是,虚假宣传充斥市场,投资很大。由此所造成的介入风险极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小投资人并不具备介入的条件。而恰恰是一般小投资人组成了现在介入项目的主要成分。不对这部分投资人进行劝阻,想转变全人工养殖大面积的失败这决不是解决技术问题所能够达到的。 已经介入的情况下,介入者的学习能力不足、自信自己是个天才、自信自己经济实力足以摸索出一套先进的方法(尤其是是规模化投资人),只相信自己的感觉不尊重科学规律和知识,这就造成了处于绝境之中而不能自知,更无法主动规避,甚至拒绝正确的意见。这样的养殖结果会是什么?失败是必然发生的。因此发生大面积的失败技术问题仅仅是表面现象。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态,不仅要项目的内行始终以产业的前途为己任,主动宣传科学宣传正确的认知。同时要有产业战略投资人介入(而不是希望短期暴利的纯商业性介入,事实证明这部分投资人走向项目投机概率很大),运用正确的技术方法建立起核心发展基地,由此通过就近的现场带动、指导、发展周边养殖,最终形成地方性产业。

一点陋见,欢迎商榷探讨。

欢迎业内同仁对文章观点一起商榷共同探讨。

博客网址:

(上传文库日期:20121103)

养殖林蛙的骗局解读
cctv7,林蛙养殖 第九篇

林蛙养殖骗局手法解析2010-08-31 16:34   林蛙养殖骗局主要集中在使用欺诈手段进行炒种从而谋取暴利。凡行业的炒种者除了刻意营造林蛙养殖简单,投资小,风险小,收益巨大的行业舆论氛围外,主要就高举着三样东西骗取市场信任和掏钱的。一是高喊着自己有“基地”、公司,最不济的是说自己有场地,暗示市场自己有着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二是拿出了一些照片、视频,好像硕果累累自信满满;三是打着参观考察培训供种回收技术支持等系列服务的旗号,让人觉得技术全面效益有靠。   笔者无意说凡以这三项来展示自己的就是炒种者,但只要经过仔细观察如下几点就能够发现刻意炒作欺诈者的面目:   1.什么称之为“基地”?是有那么几亩地几个蛙棚几间瓦房就能称作是基地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约所有养蛙的地方都能够称之为“基地”了。 所谓“基地”,指的是出发点,大本营。那么这些自诩为“基地”的进取前沿在什么地方?大家可考察下,这些自诩为基地的地方,是否有“前沿”;是否有切实可信的战略发展计划;战略发展计划中的方方面面以及与前沿的关系,是否存在着这些战略的有机关系。 比如说,这个“基地”发展有养殖户,那么这些养殖户为什么发展的,和“基地”的战略发展关系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战略纽带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买卖种蛙和回收合同的,这仅仅是交易关系而不是战略关系。不少人认为发展推广养殖了,就能够称为“基地”了。这不是对“基地”有意的炒作,就是在有意的炒作误导下形成的定向思维结果。事实上凡有客户和合同,作为一般的贸易公司就是日常的业务内容,完全不能作为“基地”的范畴。  所以当考察发现名不副实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对方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那么有公司,有场地是不是就等于有实力和推广的资质呢?其实这是前几年的主要炒种旗号(这两年的牛皮是越吹越大)。在全人工养殖总体失败的格局下,略思考下就能知道,借贷度日的、负责累累的、苟延残喘的、靠另外的产业支撑的、仅有微薄利润勉强糊口的等等不利处境情况下,只要还不到关门清算的地步,公司名号和场地都会存在的。所以有公司名号和场地并不说明就是具备实力和资质。因此,仅仅反复把自己有实体进行强调的,都要加以警惕。 但是,高举这杆旗子的好处是让不知情的圈外人产生一个遐想:这些公司或场地是怎么存在下来的?不赚钱能存在下来吗?这种简单的遐想甚至成为很多人上项前“考察”对方的出发点。实际上就是去看看是否有这个公

司、这个场地,看上去是不是还象那么回事。那么好极了,炒种者就会精心布好了一个外表光鲜的局来等你上钩,并且让你切实感受到他们是运转着的。因为在你的思维中,“存在着”就说明了一切,那还有什么能够阻挡炒种的成功呢! 好些投资人除自己亲自去看外,在这之前还会到处打听哪里是真的好的,于是争夺舆论渠道就成了这些炒种者必然的选择。除了打出虚假广告、在各自的网站、博客、空间甚至是QQ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进行虚假宣传、造谣诽谤他人以外,业内比较著名的交流渠道“百度林蛙吧”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吧”中,各路炒种者采取不同的手段,甚至雇佣一批人采用造谣、诽谤、谩骂等下流手段,长期盘踞,攻击真实的发言,干扰正常的探讨交流,美化自己,掩盖真相。更有甚至与政府农科热线黑专家狼狈为奸,互相利用、各得其所。笔者长期以来坚持科学态度坚持劝阻一般经济薄弱的小投资人介入,于是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其中被主要围攻的“大骗子”。如此打着“反骗”的旗号进行欺诈性舆论宣传的行径,与直接或间接推荐炒种实体、宣传林蛙项目“投资少效益高”交替利用,在百度这个重要的行业交流窗口已经成为一种主旋律。还要注意的是某些居心不良者怕公开行骗容易被揭露(尤其是近年来笔者坚持在林蛙吧这个渠道不断揭露行骗言论情况下),就建立各种所谓“技术交流”的QQ群,而在这种群中组织几个“托”来搞气氛、交朋友,怂恿加入者介入林蛙养殖从中达到炒种牟利目的。 在这种有实体幌子、有舆论配合的氛围下,很难有真心介入投资的人能够逃脱被蒙骗的厄运。今年还不到入秋,笔者所知道的投资人,其中不乏规模达千万级别的,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其实要识别这类骗术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关注市场上这些“推广”者是否在秋季打出广告欢迎别人去考察。因为无论从推广方展示养殖成果技术实力,还是学习者进行场地准备两方面来讲,这个时间考察学习都是最佳的,而根本不是春季(早春林蛙就开始产卵,学习再加建设来得及吗?再参见第三节。)。 2.为了加深初步查阅资料的人的可信度,炒种者会在自己的网站等宣传渠道中,打出一些照片、视频之类的东西,并且拼命加以渲染和在各种舆论渠道里加以强调。让人看着这些东西就觉得对方确实把蛙养成了。这种手段实际上非常成旧,只是骗骗刚接触项目的人而已。 实际上,只要养过蛙会拍照的都知道,不管你的规模有多大,只要选好了角度就都能够把小蛙圈拍成大蛙场,拍出那些“累累硕果”的

。所以有照片和视频本身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只有包含着技术含量的照片才具有意义。但一般外行能够看出技术含量吗?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仅仅拍几只蛙在地上跳跃或者是聚堆打盹的照片或视频,是不能作为技术实力凭证的,把它们作为观赏倒可以。这样的照片和视频只要圈里还有蛙活着,大家都能拍到。所以,把观赏价值的东西当成技术实力的展示并加以强调和渲染,其目的就不言自明了! 3.至于考察参观培训供种回收技术支持等等,实际上是让客户产生系列服务完整的联想。但仔细看下,为什么这些单位或个人不在每年的9-10月份“欢迎考察”?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技术领先”、“国内最大”等等自诩的场地上已经“惨不忍睹”甚至已经死得没有什么蛙了。而只要避开这个时间段,早了就还有蛙,晚了那蛙就“入水了”、“冬眠了”、“还不到产卵期”,你自然就看不到蛙了。 很多人简单认为,考察亲眼目睹就不会被骗,眼见为实嘛!其实这样的投资人忘了魔术的障眼法。最低限度,这些地方的蛙圈里面都是草,你能看清楚还有多少蛙在那里吗?笔者曾应邀对某蛙场进行技术评估,他们有8个大棚,每个棚有近200平方。对方号称还有6万余当年蛙,5000余二年蛙。而实际上呢?笔者观察分析后,当场要求进行抓捕集中。结果经过两天搜寻找到当年蛙2000余只,二年蛙仅25只!!其实在更多地方除了开春炒种一直到小蛙登陆后的一个月左右才开放,其它时间里是进不去的(让你进去干吗?),尤其是到了该收获的秋天。你一定要进去怎么办?开个天价参观费就能把你难住。 一般来讲,因为考察人常千里迢迢去的,也是在事先选择过的。经济上和精力上都没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所以基本上是抱着对方“基本可以”就进行“合作”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考察者有一种虚荣的心理,总相信自己是独具慧眼,不会轻易否定选中的对象的。 所以,对于处在各种不利情况下的炒种者,只要给对方一个合适的解释就行了。比如今年不巧遭灾;今年饲料没有跟上;比如今年孵化时间晚了;比如现在蛙多数都在草里面;比如今天气温低些,蛙不愿活动都隐藏不出;更有甚者还振振有词:我这里太出名了,小蛙都给卖走了!你要养就快下决心,把定金交了合同签了,迟了我的订户都满了,你要养我也没蛙给你了。其实内行的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而外行就很容易信以为真。最终大不了死猪不怕烫,信不信由你吧! 培训就简单多了,没接触过养蛙的人哪里知道对方是胡说八道还是真有能力?所谓浑水

摸鱼,谁能分辨真和假?只有当养起来后才发现根本不行。笔者曾撰文分析过,由国家专利评估所确定的价格,一套系列的养殖技术其价位在数十万,甚至一个蛙场建设的无形资产就达到了数百万!那么这个几千元的培训你认为真有含金量,真能帮你把蛙养成吗!最多只能教你怎么开始养殖林蛙。实际上,把这个价格包装成全部技术投入,不仅是出于无奈(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真正能养出蛙并达到自诩的效益的技术),更是为急于提高收入的一般小投资人量身定做的,而重点的收入是放在炒种上。歪打正着的是一些规模化投资人也中了这个圈套,以为林蛙养殖技术就那么回事,派几个人学习一下,最多再请一个养过蛙的“技术员”或者叫做“养蛙老师”,回头就数百万、数千万地投入下去,实实地笑翻了炒种方! 供种才是所有运作的核心,这个里面利润炒作成功的话极大。这就是养蛙人纷纷趋之若鹜的原因。这个里面一般人常拿价格说事,笔者不认为是这样。一方面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关系确定的。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以野生成年林蛙冒充人工选育种蛙的话,真正的种蛙其培育的成本也确实是极高的。炒种其实不仅通过抓捕普通野生成年林蛙(甚至是刚达性成熟的)冒充培育的种蛙卖出高价,最重要的是通过不合理的数量供给来达到暴利的目的。炒种者常以多于现场实际需要几倍、十几倍的数量让养殖者购买种蛙以谋取暴利。有个场子引种就花了8万,足以使蛙场密度达到700只/平方!更多的则是利用引种人不了解这个项目技术难度,为对方构造出一个美好前景后,就以几百万、过千万的投放量计划生产,由此成千上万对地卖出“种蛙”,达到暴利目的。在高于市场商品蛙价格数倍、超过实际容量数倍(乃至十几倍)、超高生产计划这三个因素的集合下,大家算一下,其中的暴利达到了多少?(注意这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是乘法!!) 在这里,笔者顺便说一下。有些规模化投资人认为,既然现在的技术还不成熟,那么就用数量换商品量。就是投入10倍的养殖量换取最后的商品量,照样发财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幼稚的。因为既然使用了不成熟技术,预计会造成90%的损失,那么你是用什么来保证还能剩余10%呢!这么干全过程的成本是多少(请参阅本博《林蛙养殖最低成本大约在什么范围》一文)?笔者这么多年来,听说了不少规模化投资人这么干,却还没有见到有谁达到预期目标的。大家可查阅下近几年来,初期通过新闻、电视、百度林蛙网页广告等舆论渠道宣布建立了庞大的什么基地或者公司的单位,是否还有后继报道?据

笔者所知,除去死个精光外,当年就只剩下2-3%倒是有那么几起,连放养靠天长的成活水平都没有达到!笔者曾专文分析过,目前不要说不成熟的技术,就是对于一般极少部分还能盈利的人群来讲,投入产出比仅1:2以内,如果着重用数量换商品量的方法去掉成本以后,冒这么大风险和投资所得到的回报能有多少?与在正常投放的情况下,目前已经能够达到的投入产出比1:3--1:5相比,其中又相差了多少? 关于回收是最诱惑刚介入养殖林蛙的人的一项内容。其实对方早就知道你是必败无疑的,谁还会怕和你签署回收合同?对周边就有野生林蛙的地方,有人就琢磨万一死亡了就去收野生林蛙拿过去换钱。其实自己看看这个回收价格,不就等于是野生林蛙的市场价格甚至还更低些呢!路程稍远的还得贴上运输费,这种情况下你就是养成了会有得赚吗! 技术支持等是让客户放心的关键招数。这里说说技术支持的必要条件吧。 除了建设方法和基本的技术培训外,其实养好蛙更重要的是现场的调理和对疫情的防治。而对于现场的调理是根据当地情况的变化,依据林蛙的生物特点进行随机的处置的,并无一定之规。同时,从笔者领导团队由南到北横跨浙、苏、皖、鲁、豫、川、辽、黑、上海,约十余个点的研究,以及与无数的养殖户信息交流反馈情况看,各地疫情特点均有差异,并且与当地的地理气候及其管理水平具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就是同病也广泛存在着不同病菌感染造成的情况,同时不同病却可由同一种病菌引发,还存在着不同病程中不同的病理反应。至今为止笔者虽自酌对林蛙疾病防治的研究居于领先,但每经一地,病例档案还在继续增加!决不敢说蛙病种类到此为止不会再有新的案例出现。 那么请思考一个基本问题,作为常偏隅于一地却又面向全国的推广方,他们是怎么知道各地地理气候特点,并掌握养殖规律和疫情特点的?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够进行正确的指导?面对对深层次知识还极其缺乏的客户,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蛙情或者疫情呢?缺乏严格训练的养殖户极其容易发生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林蛙发病,如果支持方接受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表达的,那么如何正确进行技术支持呢?显然这种技术支持是靠不住的。 也就是说,真正的技术支持必须能够可信地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即为假。 对于现在满目的炒作,有些人很幼稚地认为投资人失败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就可根据合同文本去告他们欺诈!其实这些朋友自己看看这文本上的条款,当你养殖了就知道是霸王条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cunchuangye/17419.html

《cctv7,林蛙养殖 大棚养殖林蛙年赚百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