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创业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13位著名企业家的宗教信仰

|

【www.dagaqi.com--男性创业】

13位著名企业家的宗教信仰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第一篇

   马云回应拜访气功大师王林的微博上就提到,“对未知的探索,欣赏和好奇是我的爱好,即便是魔幻术,挑战背后的奥秘也快乐无穷。”

   宗教里沉淀着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包含着一些普适性的哲理和特定的伦理准则。

   像佛教的因果报应、众生平等,道教的天人合一等,基督教的天职观念等等,这些哲理往往也是企业经营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而各个教派对博爱和诚信互助等道德品质的强调,也契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以下盘点了13位企业大佬的宗教信仰。

   1、 陈峰:虔诚佛商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喜欢钻研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宗教等,人们可以从海航的标志中看到太极、阴阳、鲲鹏和如意。

   而熟悉陈峰的人都会提到,他在办公室里是穿着道服工作的,读书、打坐、记录心得是他每晚的必修课。

   陈峰大量阅读佛家经典,他的宗旨“精进人生,造福众生”就是从佛典中演绎而来;佛教教义推崇“仁”字,主张“有情乃佛心”。

   他每天用蝇头小楷书写心得体会,起名为《参禅随笔》。陈峰自己说过,每到夜深人静,便参禅入定,遁入空灵。他说自己是“晚上出世、白天入世。

   不过白天他也喜欢盘腿打坐,有海航人士透露,甚至在飞机上也不例外,而日常,陈峰也经常会找经理与自己一块打坐。

   2、 顾悦悦:布道的基督徒

   健康园集团副总顾悦悦。

   反对把自己的信仰叫作哲学甚至宗教,认为那些都是有碍接近神的看法。

   “神绝不是像人们想象当中的宗教,只是造了一点点的理论,造了一点点的逻辑,只是人造的一个偶像而已。

   它和我们的关系是葡萄树和枝子的关系。

   枝子要一天一天想,我明天会不会发芽,长叶子,会不会长个果子出来,担心得要命。其实不需要的。

   如果这个枝子在葡萄树上,所有的养分、水分就会不断地进到枝子里面来,这个枝子就多结果子。如果这个枝子离开了葡萄树,就什么都不能做。”

   有人评价说,顾悦悦来到健康园集团,更大的原因是她要布道,让更多的人相信给了她安宁喜乐的主。

   事实上,在顾的周围,有许多人接受了她的信仰,成为基督徒。

   3、 汪海:观音为我站岗值班

   双星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认为把佛教所宣扬的积德行善借鉴到企业文化中是有益的。

   “我们把提高产品质量与积德行善结合起来,提出把好质量关是最大的积德行善。”

   在汪海看来,企业经营里也存在着因果报应。“你产品质量不好,坑害消费者,结果企业就无法生存。

   在沂蒙山的双星工厂,工厂有人偷鞋,厂外也有人进来偷东西。

   汪海想到的办法是“让观音为我站岗值班”,宣称一个人如果做坏事,观音菩萨都看得见。

   当地人信奉观音,汪海的办法非常有效。有人指责汪海所为是“愚民”。

   “很多女工们信了。信就行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她们全都来自农村,文化就这么高。”

   “只要能促进生产力,能够把民心安定下来,用佛教思想来教育人有什么不好?”

   4、王健:阴阳平衡的管理

   海南航空公司副董事长。

   王健习惯用阴阳平衡来解释企业遇到的问题。

   他习惯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分别开了一个伞店和一个扇子店,老太太天天都在那儿哭。

   为什么?下雨的时候,大儿子的扇子卖不出去,出太阳了,二儿子的伞又卖不出去了。

   王健用这个故事告诉下属,不要总是把好日子当坏日子过,一天到晚生活在阴暗里,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

   “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有好必有坏,你从坏中看到好的东西这就是机遇。”

   王健认为,目前我们的社会人心浮躁,经济的发展让大家变得有些疯狂,都盼着“一锄头刨出金子来”,而当经济环境起了变化,马上又怨天尤人不能忍受。

   “任何事物都一样,阴阳并存。经济好了20年,坏两年也是正常的。”在公司管理上,王健认为平衡最重要。

   5、杨薏贜:基督教——工作狂的信教之路

   江森自控。你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杨心头大动,“这话就好像直接在跟我说一样。”

   从此以后,杨开始放慢节奏,戒掉酒瘾。

   周末,他百分之百地陪伴家人。周日早上则去教堂。

   “我想我周末不看e-mail,这个世界也不会改变”,他笑言。

   而每个月,他的信用卡里会自动划出一笔款项捐给慈善机构。

   6、郭炳江:基督徒,因信教而找到内心的平静

   香港最大地产集团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

   郭炳江曾经满怀感慨地谈起,自己在1994年事业走上高峰期后,突然开始感到莫名地焦虑与空虚。

   “我心中像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黑洞,没有任何东西能填补”。

   起初他还以为工作过劳,于是尝试运动、娱乐但都没有效,恐惧感与日俱增。

   ”1993~1994年,什么都有的时候,心里很恐慌。出去排解,打高尔夫,开跑车,跟家人到荒岛度假,强装欢颜,却只能找到happiness(快乐),而找不到精神上的joy(喜乐),其实很惨。”

   后来在妻子的引导下,郭炳江成为了一个基督徒,终于找到内心的平静。

   尽管工作季度繁忙,但是他坚持每天都要流出与神灵沟通的时间,“我无论怎么忙,每天都尽量抽空安静看圣经和祷告,例如晚上灵修,早上、午膳或看新闻时祈祷;有空时也尽可能翻看圣经,思考上帝的话或祈祷。”

  

盘点不上市的风家著名民企私企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第二篇

  以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华为、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老干妈、中国本土日化民企巨头立白和厨电行业龙头老大方太等为代表。一起来看看这些年,那些翘楚不上市、仍然做的风生水起的牛气民企们吧!

   任正非:猪养得太肥了 对华为不是好事

   “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员工年纪轻轻太有钱了,会变得懒惰,对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不会有利。”这是华为创始人兼掌门人任正非的一句名言。

   对于华为为何不上市,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给出了答案:不是技术,亦不是资本,唯有客户才是华为走向持续成功的根本。华为要培育亲客户的文化,而非亲资本的文化。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该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曾表示:“个人认为,如果华为上市对华为的开放透明肯定是好的,但是华为上市存在天然障碍,中国相关法规规定上市公司最多只能有200个股东,但是华为超过6万员工持股。关于上不上市,近期还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议程中。”接着,她补充道凭借33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做企业应该踏踏实实的,真正想做好企业,不一定要上市,要做基业长青的企业,就要有远大的远景,要为未来进行大胆的投入、大量的投入。成为上市公司后,你的每一笔投入,都要向股民交代,说服他们这笔投入时有利可图的,是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利润的,要有业绩出来,这个我恐怕做不到,我真的没有办法保证对未来的战略性投入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更不能保证我不会失败,这也违背了我做企业的精神。”

   ”同时,在国内快递行业面临着国际上四大快递巨头的竞争,一旦上市的话,就要信息披露,企业就要变得透明,这样将不利于我们制定战略性的计划,作为一家正在快速成长的企业,更加有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

   “所以,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否则,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可以说,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

   老干妈:坚决不上市 那是骗人家的钱

   宅男“女神”、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仅仅出售辣酱的这家公司年产值达33.7亿、纳税4.3亿,令人惊叹。作为一个草根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她不识字、没有任何财务知识、不知现代企业为何物。

   除了用最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亲情管理维系着一个数千人的庞大企业,陶华碧更令人赞叹的一点,是她与所有政府官员,始终保持着不是很远却相当明显的距离。陶华碧给自己筑起了一道永久的保护伞——踏实经营,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控股,不上市。

   之前曾有一些政府领导建议陶华碧,可以帮助“老干妈”公司借壳上市,融资扩大公司规模。陶华碧一口否决,她回答:“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

   “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方太创始人茅忠群:企业不上市 不打价格战

   从26岁与父亲一起创业时,初出茅庐的他就向父亲约法三章,一把企业搬到大工业区,二不用亲戚,三涉及方太重要决策,“我说了算”。创业6年后,他就从技术研发逐步扩大到掌管方太所有事务,独挡一面。父子共同创业的故事堪称典范,被写入MBA教程。

   在竞争对手频频追逐资本市场大力扩张时,茅忠群说:“其实不上市就是为了自己能够真正的静下心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发展,因为上市公司会受很多的影响,股价涨跌,业绩公布,投资方对你指手画脚,例如每个季度都要交报表,可能到时为了销售的利润不得不采取短期措施。上市和不上市其实差距还是比较大。”

   作为第二代企业家,和第一代企业家有何区别?茅忠群认为,第一代企业家我们之前叫“四千”精神,创业精神就比较强,能够吃苦,说尽千言万语,走尽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第二代企业家各方面远远不如第一代,因为从小生活条件都会比较好,但第二代的优势就是他的事业,可能他对营销品牌这个方面会比第一代企业家更有优势,包括比如现在互联网投资这些方面肯定第二代企业家会更擅长一些。

   立白不缺知名度

   从一名工地上的建筑工到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陈凯旋用近20年时间打造了声名显赫的大日化帝国,如今的立白集团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50亿,年向国家上缴税收超10亿元。陈凯旋的逐梦过程,正是“中国梦”的生动注解。

   “上市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资。”立白集团副总裁、首席新闻发言人许晓东曾坦言:“而这两点我们暂时都不需要。我们现在天天打广告,也算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了;至于资金,我们是业内第一家款到发货、打破行业三角债的企业,所以资金很顺畅。”

   “我还要继续拼搏,永远创业。我每天6点半起床,工作10多个小时,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工作,就连走路时头脑还在想事情。做企业压力非常大,必须全力以赴。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聚精会神,否则企业就会出事。”陈凯旋曾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陈凯旋看来,如果只为自己,钱已经花不完。但企业做大了就要为公,为员工,为客户,为消费者,为国家和民族。要把立白打造成国际公司,把立白产品卖到全世界,让外国人以买立白产品为时尚,实现“健康幸福每一家”的梦想。

  

全球化时代的领导力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第三篇

  在《组织的兴衰》一文里,我已经总结了人类组织的四种主导力量:

  亲情:以种姓和血缘为维系枢纽,如家庭;

  信仰:以精神的服从为基础,如宗教;

  权力:以生命、自由等强制手段为约束方式,如国家和它的统治工具军队等;

  利害:以钱财等物质作为刺激和奖励,如企业。

  其实,每一个组织内部都存在这四种力量,它们在企业内部分别表现为:

  亲情-私交

  信仰-企业文化

  权力-流程、规章制度、法律

  利害-薪酬、奖金、期权、股份等

  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是这四个要素综合运用的结果。

  说到领导力,我理解领导力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提出目标;其次是带领人们去实现这一目标。而领导力的大小与所领导群众的素质和设定的目标高度相关:所领导的人越是平常,所实现的目标越是远大艰难,领导力就越强——毛泽东领导中国农民夺取政权就是一个强大领导力的例子。

  

  中、日、欧美企业领导力的对比

  

  对于不同国家的企业,需要风格不一样的领导人,这是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由于中国的历史特别悠久,文化特别深厚,让一个美国人来管理中国本土的企业,就非常困难和危险。我还没有找到一个老外CEO在中国成功管理一家大企业的成功案例。

  中国的企业并购国外企业,成功的案例也不多,主要还是因为国外的员工并不是很认同中国的崛起和形象。虽然IBM笔记本的主要业务在国外,员工也以外国人为多,联想最终还是换掉了老外CEO,老柳亲自披挂上阵。不知道成功的胜算是多少?

  这种现象只是说明了中国离全球化的距离还很远,中国在唐朝时就广泛使用外国人,连县长、公安局长这样的职务都有外国人担任。中国目前的实力、胸怀、视野和形象,距离唐朝还有很远。

  讨论这样的差别,有助于看到目前我们中国企业和日本、欧美的不同。

  围绕组织的四个关键要素,将中、日、欧美企业不同的领导力差别总结如下:

  首先看欧美,这些国家具备完备的法律,宗教信仰非常普及;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发源地,精通方法论,我们现在的很多管理词汇都是从他们那儿来的:ERP、MBA、TQM、BSc等等;重流程和规则,讲求平等和自由,尊重创新,个性张扬;具备管理大组织的经验。

  再看看日本,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脱胎换骨,是最西方化的东方国家。但是天皇仍然是全日本的精神偶像,佛教和许多中国东渡过去的东方传统依然保持得很好,在学习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上做得最好,而且在某些领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如TQM、茶道等。由于东方文化的传承,家族、权威、年龄成为领导力的重要因素;终身雇佣制使得更注重长期利益,而非短期绩效;更加专一和精益。

  最后看看中国,氏族,皇帝,儒、释、道,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根基,造成注重个人关系,如:亲戚、老朋友、老乡、老同学、老同事等,制度经常让位于人情和面子,但基本的流程和管理技能仍然得到重视和普及;皇帝和英雄的缩影,使得领导者被塑造成“全八”和“超人”,CEO个人价值观和性格对于企业方向和企业文化影响非常大。但是由于中国的企业历史都太短(好几个10周年的企业都要大肆庆祝一把),建立强势企业文化的努力需要时日;同时由于中国人民长期物质生活的贫乏,人们渴望改善生活,物质刺激还是相当有效的激励方法。

  

  中国CEO领导力的建议模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为了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建议中国企业管理者领导力模型做如下改进:

  在利害关系方面,要和欧美看齐,包括现金薪酬在内,尤其是期权、股权。在企业成功的同时,能够培养出一批百万、千万、亿万级的富翁;在企业稳定、持续经营的时候,能够孕育、滋养一大批中产阶级,年薪在百万、数十万以上。   在权力要素下,企业流程、制度向西方看齐。这就要求企业和CEO本身要守法经营,尤其要远离寻租式获取商业资源的途径。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和实践,堪称经典,中国的企业应该继承和发扬。当前,具备管理大组织经验、精通现代管理方法的本土人才在中国还是稀缺的,企业如果自身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适时地引入也很有必要。

  企业文化建设仍然要借助企业家、CEO的个人修行,因为企业文化受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能独立存在。再说文化需要时间沉淀,先由领袖作为引子,聊胜于无嘛。现在的中国也是一个出英雄的时代,如果需要,就做一会儿英雄吧!

  在处理亲情和人情方面,挑战最大。但也用不着害怕和回避。东方文化本来就是“人”的文化,我们继承传统,才不会割裂历史和文化。像日本企业一样,要将这一点变成为东方企业的优势,增加企业的粘着度和稳定性。在对待亲情和人情方面,坚持“用人优先,但不唯亲;同等报酬;更高标准”的原则。做一个“人本”的现代领导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企业家单一大股东的地位,有利于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反而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中国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在吸纳西方VC/PE资本的同时,引入了西方的管理模式,并且大致按照我这个建议的领导力模型在实践,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是其他企业可以借鉴学习的范例。

  中国企业领导力,地域特点还很明显。还不具备辐射能力。如何学习西方和日本优秀经验,融合中国传统和文化,锻造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企业领导力,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面临的课题。希望有一天,当我们的祖国恢复到昔日唐朝时代的辉煌,被拥戴上菱丽的皇冠时,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会是那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民营企业家的宗教信仰与企业文化建设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第四篇

中国企业家的宗教信仰观察 老板基督徒崛起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第五篇

中国企业家的宗教信仰观察 老板基督徒崛起

2010-04-01 10:23:11 | 来源:福音时报 | 报道:王小牧

核心提示:“我最突出的感受是,信仰的时代已经悄然降临神州大地,我们应当作好心理和学理的准备来迎接这个新时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杨凤岗说。 (福音时报) 人在饥寒交迫时,首先是要活着,为生存而奋斗。温饱之后,他会问“为什么活着”。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时一贫如洗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也开始从追求物质文明向想往精神文明过度。这些尤其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在获取了巨大物质财富之后,他们开始思考和探寻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他们也尝试将一个人使命和人生价值观与事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30多年间,无数人从农村涌入城市,又有无数人跻身于公务员、高级白领、知识分子、职业经理人等都市新兴群体,享受着经济腾飞带来的翻天覆地的都市生活变化。当人们安居乐业的心态被力争上游的激情所取代时,在急奔猛赶的过程中,没人留意灯火璀璨的繁华都市何时开始变成了不夜城。只有当醺醺然回到居所时,夜归的人才清楚体味到,肆意欢愉留给心灵的,是更深的空虚和寂寞。

在耶路撒冷饱经沧桑的石板路上,在圣殿山的哭墙边,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最著名的地产商人王石:“我们生活、工作、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人离开这个世界时,生命的意义何在?” 张邦松最近撰文说,王石的提问似乎代表了某种新的取向,在经过30多年“义无反顾”的冲刺之后,终于有一些人停下脚步,去思考当初为什么出发,而下一步又要去向何方。也许,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寻找这个答案的过程,其意义有可能不亚于答案本身。 一个人真正的财富,是他的信仰和信念的力量。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用4句话概括了信仰的真谛:对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对社会公正的内心追求、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

王石并非信徒,他对宗教的探求,或许是他认为宗教所包含的浩瀚而复杂的思想中,有他所追寻的问题的答案。对于上帝是否存在,王石的答案是“不确定”。现宗教正成为很多企业家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相关报道,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张汝京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和海航老总陈锋则对佛教有着坚定的信仰,马云会时不时飞赴重庆缙云山的一座道观闭关自省,黄光裕则是一名天主教徒。

北京国际基督徒团契(BICF)的2000多名会员中,接近一半的人在内地从事商业活动,其中有大量企业界的精英;上海和广州等内地大城市以及景德镇、晋江等一些小城市也已开始有数十人甚至超过百人规模的基督徒企业家们的经常性聚会;马云经常去求教的重庆缙云山道长李一,据说皈依弟子已超过3万,其中一半在商界;据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村富的调查,在浙江,尤其是温州等地,“老板基督徒”已经成为一个新崛起的群体。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在整个大中华地区,一部分成功的港台企业家、跨国经理人、专业精英已经开始自觉接受灵魂的洗练,甚至在商业场合也不再讳言自己的精神归属和价值取向。“如果人是PC的话,那么信仰就是我们的Windows。”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汇丰银行中国区高管作了如此比喻。把他介绍给记者的某资深猎头对其第一面印象深刻:“当时我们碰巧坐在同一架飞机上,他一直翻阅着案头那本厚厚的英文书《Discipline》。我以为那是一本员工管理类书籍,拿过来一看,才知道是专门为基督徒所写的。”

复旦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刘平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社会主旋律就是彻底的物质主义,占有和享受物质财富以及其符号形式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尺度。在市场经济卷席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神灵之后,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无最高价值的个人物质以及感官福乐。“这是很悲哀的事,我们没有价值追求,没有了根基。”这位宗教研究者说。

再物质的人都需要精神世界,然而,在旧的信仰被彻底摧毁而新的信仰无法建立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家选择了如评论家秋风所言的,“用物质主义之药治疗物质主义之病”,试图用金钱去消解心灵的空虚和挥之不去的焦虑。张邦松近日在文章中提到。

江森自控中国区总裁杨薏赃少年得志,很年轻就成为了某著名跨国公司的高管,但由于工作压力,他情绪变得非常暴躁,并且染上了酒瘾。有一次他妹妹把他拉入教堂,正好牧师讲到所罗门箴言中的一句话:“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你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他心头大动,从此皈依。杨薏赃的经历显然并非特例,很多企业家选择宗教信仰,都与商业活动带来的心灵和身体上的压力有关。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宗教信仰是一种私人心理体验,但是由于企业家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这种“私人事情”事实上在企业家们的经济活动中,已经程度不同地变成了企业的生存理念和生存基础。商业和信仰的融合,使二者都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研究院高师宁做过一个关于 “天主教企业家的信仰与市场经济中的关系调查”,这个调查发现,虽然企业不是宗教组织,但是大多数受访的企业家有意识地在经济活动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私人信仰,并使其企业具有了或多或少的宗教色彩。在温州,很多企业的名称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基督徒企业家郑胜涛的神力集团,“神力”,就是精神(上帝的大能与爱)与力量的组合,郑胜涛曾经这样诠释“神力”的涵义。一些企业家的办公室、会客室、餐馆中挂

有圣母像、圣经警句条幅等以及和其信仰相关联的东西,同时他们将自己的信仰向与企业有关的人宣布。

“至于他们特别热衷的信仰实践方式,就是一些老板基督徒会在公司、企业的规章制度之外,另外增添一层属于基督教信仰的精神关怀和规范,另设有与圣经、基督教信仰紧密相关的职员守则。”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认为。

温州小林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小东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告诉记者,在他们这个拥有七八百人的企业里,基督徒就占了200多人。这些教徒员工每周末会有组织地到教堂做礼拜,每当遇到与宗教相关的节日,企业还会组织一些特别的活动让教徒们参加。“当然,很多非教徒员工也参加这些活动,其中有一些后来也成为信徒。”蔡小东说。

实力传播中国区公关及市场总监耿峰认为,由宗教信仰所引发的心灵渐变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家的思考模式。“我现在已看不到残酷的竞争,我看到的都觉得就是自然而然,都挺正常,当然可能也有冲突,但是如果你心态变了,你看这个世界可能就变了,你不觉得这个中间有什么特别残酷。”耿峰说。她认为,当一个人有特别长远的思考,或者对人类真的有贡献的时候,他的企业才能兴旺,如果每个点都看得太短,就会陷入急躁,“你以为你抓到了很多,但你不知道你损失了多少,你看不到你损失的东西。”她说。 被称为“中小企业代言人”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从管理学角度诠释了这种变化在商业领域的意义。他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企业家更能够以人为本,比如善待企业的员工,因为所谓的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把自己的事情办好,那你就要善待别人,真诚地对待人别人。在这一点上,信教和不信教的人有很多的区别。此外,他们对手合作的过程中,他往往也会比较善良,就是强调了共生共荣、合作共赢,并不是非要把竞争对手置于死地。

张邦松在文章《温州老板基督徒调查》提到,温州人被称为 “中国的犹太人”,如果说之前这一比喻更多的被用来形容温州人在商业领域的智慧与坚忍,那么,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信仰在温州的勃兴,则让这个称呼变得更加名副其实,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和犹太人一样,信奉同一个上帝。

“温州是受神祝福的地方。”当地一名教士说。从1867年内地会传教士曹雅直把福音传入温州之后,温州就已成为中国基督信仰的重镇。在解放前,温州的基督教徒一度达到了7万之众,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建国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基督教信仰一度在温州销声匿迹,但改革开放后,温州基督教信仰开始复兴,并因其深厚的积淀使这一信仰更加盛况空前。据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村富教授估计,“大约10%-15%的温州人信仰基督教”,这在中国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与宗教的复兴相伴随的,是温州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一发展衍生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私人经济部门和宗教开始出现融合迹象,并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

——老板基督徒。

“老板基督徒”这一提法是陈村富的创造。2003年,陈村富赴浙江温州调研,他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温州的基督教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除了过去的农民教徒群体、城市街道教徒群体外,温州正在出现一个以“老板教徒”为主的新兴教徒群体。陈村富这么定义这个群体:他是教徒,但他们的职业,他们的经济,他的生活方式,都是现代经济的产物,跟现代经济紧密相关。这些老板基督徒类似于14至15世纪欧洲新兴城市形成时的市民,所以也可称之为“市民身份基督徒”。

从陈村富对温州市四个教堂的调研数据来看,从1980年代初到2000年初的这段时间里,个体经营者(俗称老板)和大公司、企业高层人士增长很快,这些人基本占到教堂礼拜人数的50%上下,“实际上要超过这个数字,因为做生意的人到教堂做礼拜的不多,越是做大生意的,越是少在教堂露面。”陈村富说。 教会中的“老板基督徒”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开始便具有基督教信仰,经过不断奋斗,从农民甚至打工者,一跃成为企业家;还有一种便是一些企业家接触到基督教信仰后,认为其适合自己的企业管理及自身的信仰需求,进而受洗入教的。

他们大多从事小商品加工、开个体经销店,少数人成了承包商、批发商、股份公司的股东、董事或经理。对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他们还是比较生疏,但与此同时,这些老板基督徒又是温州教会资产、教堂建设、教会管理的主力,他们财力雄厚、见识广,社会联系多,能量大。教会要扩建或者新建教堂,举办各种职业培训班,以及和其他教会的协作交流都要办复杂的申请手续,神父、牧师大多不善于交际,但这些老板基督徒出场往往可以办成。温州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就是一名典型的老板基督徒,他既是基督教虔诚的信奉者,又是温州市政协副主席和温州商会的会长。他在温州宗教界和商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老板基督徒数量的增加,温州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家团契(基督教特定聚会的名称,其旨在增进基督徒和慕道友共同追求信仰的信心和相互分享、帮助的集体情谊)。据温州神力教会林朝阳牧师介绍,该教会每月都会有企业家团契,一般会有100多人参加,而这“是温州最小的一个企业家团契”。这些企业家在团契中学习宗教经典,交流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包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扰。

“其实在教会里面是要寻找一种安宁、平静的心,而且在教会里面,跟教徒们在一起,没有生意场上为了利益的你争我斗,没有竞争,没有防备,大家在这里是开放的。”小林鞋材总经理蔡小东说。这种企业家团契既是企业家进行宗教活动的产物,同时又强化了“老板基督徒”这个群体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团契的活跃,正是温州老板基督徒崛起的例证。”张邦松最近撰文说。

著名的社会学家杨凤岗在接受《南风窗》专访时说,近年我组织访谈了几百位有信仰的商人,包括五大宗教的信徒,也包括儒商和共产党员,关注信仰与他们在

经济关系中的信任问题。我最突出的感受是,信仰的时代已经悄然降临神州大地,我们应当作好心理和学理的准备来迎接这个新时代。

企业家的宗教情结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第六篇

企业家的宗教情结

中国的企业家和宗教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太多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我们身边,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有着宗教信仰或者对宗教文化感兴趣,他们或虔诚信仰,或以之修身,或用之企业经营,且大多成绩斐然。

宗教哲学的觉悟性

作秀。这是很多旁观者对企业家宗教情怀的第一感受和评价,他们觉得金钱与掌声中的成功男人们需要宗教的神秘感来为他们锦上添花。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对于企业家和企业来说,宗教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有时还是觉悟的来源。

“我们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而宗教让我们安静下来。”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起伏跌宕原属平常,宗教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慰藉。很多企业家从宗教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

虔诚的“信徒”当一个企业家与宗教发生关系,他看问题的角度就变得新颖。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意义更像是哲学。人生的幸福与不幸,实际上,就看你道德积累、功德积累得怎样了。真正的福报都是靠这些积累来的,不是不择手段就可抢夺得到。因此,我们说,道德修养以及德行的积累,才是人生的原始‘资本’的积累。

宗教价值的企业生产力

无论是从树立共同的企业信仰和价值目标,还是对于企业的文化交融、经营管理、意识导向等方面来说,宗教价值用之于企业都可以转化为不可估量的生产力。因此,建立一种既具有鲜明特色,又能使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具有深刻宗教性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家日趋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

万通董事长冯仑常常用“9·11”来开玩笑,“那些执行任务的人,提前一年就知道自己要死,但是没有一个人透露这个信息给家人,包括给女朋友、给父母,都没有。最蹊跷的是,执行任务前一个礼拜,组织给他们的活动经费一共是22万美金,还结余了4万多美金,又退给组织。看看人这组织的威力与效率!”

这只是冯仑用来达到夸张效果的一个极端例子。但冯仑说,宗教的确有很多

令商界大佬们艳羡的优点:扩张成本很低,各地盖庙自己筹钱;没有品牌总监,但品牌形象极其一致;没有很明晰纪律的监督机构;投诉为零,你求观音求子,最后生了个女儿,你去把观音砸了?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无论是冯仑这样的虔诚的信仰者,还是借宗教之力约束自己、管理企业的一般企业家,他们都在宗教中找到了有益的东西,并尽力将它传达到更远的地方。道也好,术也罢,有了约束,事物才可能更好更快地生长。

宗教解脱中的平衡思维

在中国为数较多的信教者是因为遭遇过重大挫折,精神上难以摆脱失败的阴影,因而向宗教寻求解脱。比起常人,企业家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有着更复杂的人生经历,对于缓解精神压力的需求因而也更大。

素有“偏执狂”之称的史玉柱,曾有一段与佛教思维碰撞的业界传奇,每当他事业陷入困顿时,他就会去西藏与喇嘛聊天,回来之后就会化险为夷。第一次进藏他决定做脑白金;第三次进藏回来,他将网游开发推广大权下放他人。

史玉柱对佛教情怀的解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能把握的时候,最不信佛,比如数学家、物理学家;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的时候,特别容易信,比如出海的渔民。

原来在史玉柱看来,外表强势的企业大佬的内心,与渔民一样没有安全感,更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进行内心的梳理、解脱,以获得良好的平衡心态。

宗教境界的满足感

托尔斯泰有言:人生有三种满足的境界,家庭的满足、事业的满足、宗教的满足。人类的文明形态有异,所谓“宗教的满足”,或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满足。香港邵逸夫先生有言:“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企业家们信教后,一方面精神超脱于世外,达到更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带着平常心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再以仁慈之心回报社会,获得内心的释然和满足。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殚精竭虑地推进着企业国际化的同时,身体力行的参与到各种慈善活动中来。而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从当初的集体赶时髦转向真正的个性化:王石依然“山在那”、冯仑千里走单骑、马云修炼太极

拳、牛根生在别墅旁边修建射击场、缙云山俨然成为了老板们的秘密据点„„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传道解惑中去:担当创业培训的导师、主持灵修活动,将自己的阅历和体会进行无偿和广泛的传播,帮助更多的年轻创业者避免再走老一辈创业者曾经的老路。从物质追求的积累,到精神层次的满足,企业家通过这些来探索一条事业、家庭、社会、心灵相平衡的经营之道。

手持佛珠的好斗客

陈峰,山西霍州人。获得过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在民航总局、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局工作多年,现任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长,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研学参禅

经常对人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的陈峰,已经拜国学大师南怀瑾为师。他与普陀山、法华寺的人都很有渊源,

陈峰发动企业运动运用的文化功底是佛学、老庄之类。这一点从海航的内部培训体系就可以看出来。海航员工从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企业文化教育,董事长陈峰要亲自给新员工上课。陈峰介绍,每个员工初入海航时,都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导读》和《员工手册》。他工作时间的1/3都会用于员工“三为一德”的培训,告诉员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海航的管理干部都要学习《精进人生》这本小册子,由陈峰亲自讲。高级管理干部都要读《大学微言》。在海航,著名的“同仁共勉十条”几乎成了每位员工做人处事的准则,陈峰亲自归纳的这个“同仁共勉十条”要求员工能倒背如流。“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成为海航员工最朴素而伟大的追求。

陈峰喜欢钻研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宗教等,人们可以从海航的标志中看到太极、阴阳、鲲鹏和如意,而熟悉陈峰的人都会提到,他在办公室里是穿着道服工作的,读书、打坐、记录心得是他每晚的必修课。

寓佛理于管理

对儒学的推崇,让陈峰在海航建立了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海航的干部序列是从M1到M10排列,M是英文单词manager(经理)的缩写,后缀的一个数字表明“等级”。陈峰是M10。只要成为M,哪怕是M1,所有的一般员工都必须以其名字敬称为“XX总”。同时,在没有引起高层重视的情况下,普通员工的业绩多数会被归为M们所有。而对于领导的意见,很多时候被视作一种背叛,从而遭到或明或暗的处分。

领导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其实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这样,但是在海航,这会让人觉得很夸张。一段时间,海航某高层喜穿白衬衣打黄领带,于是乎,整个公司90%的男员工都有了白衬衣、黄领带,而不管是否适合。同样,陈峰喜爱的道服也是绝大多数M们所必备的。

说到用人,秉承儒家学说,陈峰喜欢能很好贯彻自己思想的人,而不介意专业。于是,跟海航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发现,除了技术性部门外,很多管理职位都会有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比如,一位理工科出身的人,在没有任何财务知识的情况下可以出任财务部门的主管,而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则居副职。

除了创业元老之外,陈峰乐于用可塑性很强的年轻人,很多年轻人可以在两三年之内通过合理的机制从普通员工层跃升数级到管理层,现任海航集团办公室的一位管理者,在26岁时就已经是M3。而一些冷僻专业毕业、根本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的大学生,则会被派到很重要的对外联系部门。

在海航内部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足以证明陈峰用人的有趣之处。

根据海航的规矩,一个部门内部如果发生矛盾,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两人同时调离。某分公司的两位M曾经因此被分别调离,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位得到领导的信任并很快升迁。而另一位M不久也得到了新的调令,但当他到新岗位报到后,很震惊地发现,上司竟然是昔日的对手。这样的惩戒据说在海航很有威慑力。

佛尽至意

陈峰大量阅读佛家经典,他的宗旨“精进人生,造福众生”就是从佛典中演绎而来;佛教教义推崇“仁”字,主张“有情乃佛心”。他每天用蝇头小楷书写

心得体会,起名为《参禅随笔》。

陈峰自己说过,每到夜深人静,便参禅入定,遁入空灵。他说自己是“晚上出世、白天入世。”不过白天他也喜欢盘腿打坐,有海航人士透露,甚至在飞机上也不例外,而日常,陈峰也经常会找M们与自己一块打坐。

在海口的海航集团大厦,一进大堂,在正中央就可以看见一尊很大的木雕佛像,而传言海航所有工作人员的胸牌吊带都是专门找名刹高僧开过光的。据说,曾有一段时间,海航的干部和客人见面时不得握手,要单手施佛礼。不过现在,到海航很多M的办公室都会看见佛像甚至佛龛。

尽管对佛的信仰和尊崇本无可厚非,可更令人惊讶的是,海航机长的工作牌背后都印有佛像,这是已经被证实了的。而虽然没有得到印证,但是在业界普遍承认的是,海航每架飞机驾驶舱的操作台上都有一尊佛像。

陈峰对佛的至诚信仰和有意而为,正是其宗教情怀的体现。

中国第一道商

四川成都恩威集团的董事长薛永新被称为中国第一道商, 2003年他荣登美国福布斯统计的中国百名富商名录,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百人中的第94名,多年来他的慈善捐款达三亿,成为西部慈善家第一人。

道学博大精深,佛学义理精微。二十年来,薛永新一直潜心钻研道家典籍,刻苦研究儒学和佛学,使整个身心浸润其中。同时,薛永新又紧紧抓住改革开放时机,创办并发展恩威公司。这两方面的实践相互启发,相互推动,互为动力,使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1986年,薛永新意识到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匮乏,木材加工前景不妙,于是,开始生产干洗剂,并取名为“恩威牌”,意即天恩地威。但“恩威牌”干洗剂很快就被进口产品从市场上淘汰出局。以后,又尝试生产四氯乙烯,但120万元的投资很快也付之东流。

企业家的终极信仰_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第七篇

企业家的终极信仰

资料来源:英才????作者: 张小平?????时间: 2011-12-12

??? 商人唯利是图。除了钱,商人还会信仰什么?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商人是没有信仰的,但现实并非如此。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人的精神追求便超脱了物质需要,冥冥之中,一种精神力量开始对一切施加作用。这便是信仰的力量。

??? 在中华文化圈内,自古就有散财之说。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意思是说金银财宝有可能堆满房间,我们却不可能永远地拥有。老子站在天道的角度告诉我们:人世间的财富只是天地赐予的养命之物,它的道性特点是流通,似水一样,人们只是暂时加以利用,满足生存需求。中国古代的商圣陶朱公范蠡最后散尽千金归隐道门,就是对这种思想的一个很好诠释。

自唐以后,佛教在我国开始深入人心,商贾们逐渐养成参禅礼佛的习惯。到了现代,企业家中也多有不为名利所困而追求精神满足的例子。海航的陈峰白天入世,晚上出世,每日用小楷写《参禅随笔》,他的禅师是南怀瑾。松下幸之助的禅师是加藤大观。松下说:“修禅的商人,无论社会发生什么变动,都会泰然自若。”

信仰正在成为很多企业家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芯国际原首席执行官张汝京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黄光裕则是一名天主教徒——当然,他最近的官司表明,他的行为很符合天主教义中关于“原罪”的阐述。

“赚更多的钱,没有太大意思,当财富和个人事业关联不大时,一定要寻找支撑上升的动力。没有信仰的企业家,或者是没有寄托的企业家,心态肯定不好,肯定会出问题。”不知道刘永好的这句话是不是代表了所有有信仰的企业家的共同理由。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精神紧张、压力巨大,信仰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慰藉,他们也从信仰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

初级信仰 风水玄学

商贾们信奉财神。可财富究竟从何而来,是怎样从别的地方流到自己这里的呢?对于其中的道理与奥妙,很多商人或企业家不愿意执着追求,却更相信风水可以改变命运。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办公室中一定要有风水轮,对于自己的品牌“娃哈哈”,他也有解释:“娃哈哈”的“娃”字土多,根基不会倒,三个字都是九笔,为至尊之数。但有一点他忽略了,那就是口字比较多,容易产生是非。实际上,娃哈哈集团自成立以来是非争议不断。

风水学发源于《易经》,为自古以来各方面的优秀人士所尊奉。现代很多企业家如王永庆、李嘉诚、龚如心、郭台铭等,无不对此趋之若鹜、崇拜有加。更认为《易经》是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是高明的帝王学、领导学、谋略学。他们领悟的是风水之“道”,而不是片面低俗的风水之术。

事实上,不管外人信与不信,风水确实“辅助”了不少企业走过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一些企业家的信仰问题。

中级信仰 敬天畏地

对于企业来说,灵魂是企业家;而对于企业家来说,灵魂是他的信仰。如果企业家的灵魂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个人将面临“崩溃”,连带他的企业也会如此。

2008年,年仅41岁的资本大鳄涌金集团董事长魏东自杀辞世;紧接着,浙江云光泵阀公司老板朱吉光服毒自尽;浙江一制药公司董事长在办公室上吊身亡;湛江糖王中谷糖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庞贵雄在其居住小区跳楼自杀„„

类似的遗憾还有很多,而因信仰危机而导致事业阻塞,甚至是走上歧途的人就更多了,

比如曾经的财富名人牟其中、唐万新、顾雏军、黄光裕„„

鼎桥通信CEO杨薏相比这些人算是幸运者。他1986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仅仅数年功夫就做到了江森自控中国区总裁,兼任上海西门子公司高级总裁,可谓少年得志。但物质上的巨大收获以及工作方面的巨大压力对他年轻的心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一段时期,杨薏澔情绪变得非常暴躁,并且染上了酒瘾。有一次他妹妹把他拉入教堂,正好牧师讲到所罗门箴言中的一句话:“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你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一席话听得他心头大动,从此皈依。

杨薏的经历显然并非特例,很多企业家选择宗教信仰都与商业活动带来的心灵和身体上的压力有关。信仰使他们找到了灵魂的栖息地和精神的避难所,也使得他们从极端的物质主义中跳出来,建立了一种更向上的价值观。

SOHO中国总裁张欣说:“人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最容易找到信仰。当世界把你压倒在地上,恰恰是一个最好的祈祷位置。”

高级信仰 修己安人

富士康的“十一连跳”引发了国人的关注。为化解怨气,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特意从山西五台山请来高僧做法事,以祈求公司平静下来。

法事既是安人,也是安己。但真正要使人心安定下来,恐怕不是一场法事所能达到的。富士康的经验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一贯沿承西式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局面波动的情况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企业家到企业员工,都需要一种精神信仰来支持企业的运作。于是,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开始思考用精神信仰来弥补西式管理和自身修炼的不足。

在谈到极限运动的意义时,王石这样说:“除了对自己身体极限的挑战以外,其实运动对一个企业的形象塑造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我登珠峰,开始只是个人爱好,但没有想到后来对万科的影响会那么大,而且都是一些正面的肯定。”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10年前,常常能在报纸上看到有关潘石屹的负面新闻,而这些年则渐少。有人说老潘的火气小了,更会做人、做事了。而潘石屹则认为是信仰的力量使他发生了改变。

在一次演讲中,潘石屹提到自己从《易经》、佛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人类和大自然背后那种神圣、强大的力量”的存在。在其后,他加入了基督教中的一个小教派——巴哈伊。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则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他从《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经典中汲取企业发展的智慧,从《易经》中探求企业发展的灵动力。海尔工业园里有一个按照他的构思修建的泉水景观,名为乾泉,其含义源便于《易经》“君子终日乾乾”。如今,张瑞敏推崇的这种文化已经逐渐演变成海尔人自强不息、追求奋斗卓越的精神信仰。

海南航空集团董事长陈峰总是一身中式对襟衫、练功裤、布鞋,平时爱围棋,爱谈儒礼佛。陈峰以国学大师南怀瑾为自己的智慧之师,并将这种影响力逐渐施加于海航内部。海航的员工必备两本书:一本是《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一本是以南氏精髓编写的《员工守则》。而《守则》开宗明义: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这种修己安人的方式,也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能够解决关键问题和长远问题,甚至产生奇迹。

终极信仰 成就超我

耶路撒冷是著名的三教合一圣地。2009年初,王石原本计划去迪拜——这个全球房地产业最为繁荣的城市考察。可他临时改变了主意,绕道去了耶路撒冷。他这样做,并非仅仅因为这里动人心魄的美丽,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在这座信仰之城,寻找一些人生的终极答案——“我们生活、工作、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人离开这个世界时,生命的意义何在?” 这些问题不容易回答,也不是沐浴几天圣城的光辉就能够醍醐灌顶。但王石的“天问”

实际上代表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30年对财富目标的“疯狂冲刺”之后,中国很多企业家都在停下脚步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定位。不管他们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这种思考的过程本身就价值非凡。

蒙牛总裁杨文俊说:企业家的信仰就是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我要把一个事情做到极限。

那么,企业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究竟是什么?什么叫做把事情做到极致?是赚更多的钱?还是用钱去做更多的事?

其实,二者并不矛盾。企业家的天职就是尽可能赚取最多的财富。阳狮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李亦非在一次企业家论坛中说:“谈到对钱的追求不是耻辱,如果把金钱的追求当作耻辱,各位也就不是企业家了。”

但同样在这一次论坛中,潘石屹道出了对钱的困惑:“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总有一些烦恼是解决不了的,我发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赚钱是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是满足人本性中的贪欲,那么这种贪欲是无止境的。而如果说物质已经丰富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则贪欲对于企业家毫无意义。这绝非企业家人生的终极目的。对此,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对财富的贪欲,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多的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

这时候,企业家需要的是精神信仰。精神信仰的好处在于:它首先是对“小我”(我自己)的慰藉,接着是对“大我”(和我有关系的人)的关注,最后上升到对“超我”(和我无关的人)的博爱。

在美国,大多数人都把慈善当成一项必须的事业和工作。据统计,美国每年的上千亿美元的捐款中,80%是个人捐赠,而他们中70%是普通人。他们认为,人在世上并不是财富的真正拥有者,只不过是管理上帝交托给他们的财富。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一个人到死的时候如果还是家财万贯,这是一种耻辱。”卡内基把自己的所有财产最后全部捐给了社会。而这种传统一直被美国富豪所传承着,像比尔·盖茨的“裸捐”——将个人500多亿美元的财富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中国古语有云:“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是一种看淡金钱的洒脱,非有大智慧者不能做到这般。但比尔·盖茨对金钱的智慧显然又高了一个层次,他不仅是“死不带去”,并且是筹划怎样让财富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此成就才是“超我”,这样的人生价值才是真正的最大化。

所幸的是,目前,中国不少企业家也从原先的慈善做秀、以利换名的利益价值观逐渐转变为这种“超我”价值观。在“超我”的同时,他们的人生也变得更有价值。如果把这种“超我”也看作一种信仰,那么,他们从这种信仰中所收获的,将是巨大而持久的幸福。

赵晓: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家选择基督教信仰?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第八篇

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家选择基督教信仰? 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家选择基督教信仰?

作者:梅鹤 出自:爱就一个字 浏览/评论:887/3 日期:2009年8月6日 13:44

记者: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企业家来信基督,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赵晓:企业家首先是人,其次他是男人或女人,第三他有家庭角色,第四他才是企业家。 作为人的属性,企业家内心深处必然也有寻找生命终极价值、终极意义的需求。企业家可以企业家可以企业家可以企业家可以选择不做企业家,但他无法选择不做人,,因而,也无法摆脱人的精神追求。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普世终极价值的需求。圣经讲人的生命包括肉体(肉)和灵魂(灵)。人饿了想吃,渴了想喝。这些都是肉体生命层面的需求。中国的改革开放后,物质丰富了,人的肉体生命的需要已大大满足。但人还有精神追求。人到世上来,一定会问: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的终极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你会发现科学没办法满足人的精神追求。进化论认为生命是演化的偶然,它既是一个粗

糙的科学,对关于宇宙及生命是怎么来的等问题的回答,所存的疑问可能比证据更多,更无 法从伦理上建立生命价值的根基,进化论的解释则把人类的尊贵的存在价值降低到与猪狗等动物无异。

但基督信仰提供了生命来源与价值的最完美的解释:上帝造人并赋予人绝对的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不看其本事大小、财富多少或权势强弱,以及是否良善,仅因为他是上帝儿女的身份便具有绝对价值,任何人不可轻视或侮辱,这正是人类平等与人权的价值来源。一件

事情是否重要,也不看事情大小或人眼里的尊荣,而是看这件事是不是上帝呼召人去做的事

情。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都在上帝那里。

上帝还解决了人生幸福的三大障碍

第一个问题:死亡

当人进入死亡时,世间荣华富贵顿时归零,变得完全没有吸引力。对死亡的恐惧是包

括秦始皇在内的所有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但世界上没有人战胜死亡,也没有宗教能够让人解决掉死亡的恐惧。只有十字架上的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胜过了死亡,并且允诺信他的

就永远不死,“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从而废除了死亡的权势。我仔细研究过耶稣的生

平,耶稣从不撒慌,他的话是可信的,人靠他可以胜过死亡。

刘亚洲将军的演讲中谈道,世贸大楼倒塌时,人们有条不紊地往下走,碰到妇女孩童就

让他们先走,中间有一条小狗,还让小狗先走。刘将军对这些人的勇敢非常钦佩。但我写过一篇文章,说这些人也许不是勇敢,而是来自一种“平静的刚强”。他们心里有基督,有永恒生命的盼望,因此在面临“死亡”关口时就可以如此淡定。

第二个问题:苦难

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一定会遭遇苦难。但许多人无法承受苦难。信基督的人同

样会经历苦难,但因为相信一切都在上帝的掌管当中,上帝爱人胜过人爱自己,同时,更坚

信苦难中上帝会陪伴自己,因而会从苦难中看到上帝的恩典,苦难也就被胜过,苦难不再仅

仅是苦难,而是上帝化了妆的祝福。

经济学家杨小凯,在他得重病时,曾梦见他和耶稣在沙滩上一直说话,关系非常亲密。

但在经过一段泥泞时却发现只有一串脚印。他对此感到疑惑,难道在苦难时神离弃了我?却

听到耶稣对他说,孩子,那个时候是我把你抱在我的怀中。因着对上帝的确信,小凯最后安详喜乐地经历并胜过了病痛。耶稣对相信他的人承诺:“你们在世上有苦难,但在我里面有

平安”。苦难而不减少平安,苦难就被消解。

人没有办法漠视苦难、摆脱苦难,但在耶稣基督里,苦难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是人生,是人生价值的重要部分。所以 ,二战的大英雄,美国麦克阿瑟将军干脆祷告,求神让自己的儿子经历风浪并在风浪中站立得住,以让生命变得更加芬芳并祝福他人。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第三个:罪孽

人在这个世界上经常会伤害他人,过后却有深深的愧疚感,有时想弥补也再无机会。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罪孽。圣经说,“世人皆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人的罪让人失

去快乐,无法得到完全的平安和喜乐。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宗教能解决这一问题。但一个

接受基督信仰的人,他的罪却可以被上帝赦免,因为耶稣说过,他上十字架是代替有罪的

人去死,因此信他的就得救赎。

就像无债一身轻一样,当一个信耶稣的人确信其罪孽已经全部被赦免时,他内心的轻松

也是无法言表的。所以,人们看到,基督徒不管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只要信耶稣后很快就会变得很喜乐。而依靠自我修练者,往往需苦修很多年,才会有些许的安详。

从以上三点来看,基督教是有着非常强大的供应“幸福”的优势。 事实上,就在一个人信基督的那一刻,死亡、痛苦、罪孽这三大阻挠幸福的难题已经被完全解决了。这让我想起中国的禅宗,因顿悟而解脱,基督信仰是因信而“顿生”。然而,习禅者往往用很多办法,花费很多时间,还是很难有办法顿悟。而基督徒只需信,在信的那一刻,心里立刻就得到平安,人生就变得完全不同,死亡、苦难、罪孽都已踩在脚下。在那一瞬间,基督就像灵丹妙药一样,让被死亡、苦难、罪孽三大锁链捆绑的生命得到完全的释放,这是何等美妙!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所以,真正的自由是在真理里,真正的幸福,是在信仰里。只有上帝才能解决人的问题。人曾经以为没有上帝,什么都可以做,后来才发现,没有上帝,什么都做不了,连自己的幸福都达不了。尼采的疯狂和海明威的自杀就是这样。

全世界60亿人口中20多亿是基督徒。不是因为这些人傻,而是基督信仰最好地满足了人的幸福追求。在信的那一瞬间。在信的那一瞬间 “顿生”,刹那时拥有了新的生命,“若有人在基督里,旧事已过,一切都是新的了”,这个新的生命将是真正幸福的生命,因为这幸福将不再有阻挡。

“上被绑在呼啸战车上的企业家”

记者: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家生存现状是什么样的?企业家又是如何能把自己的信仰运用到企业经营中?

赵晓:企业家是很特殊的一个: “少数民族”。企业家们要有对商机的敏感,要有冒险

精神,要有组织能力,还要有对创业或事业的激情,同时还要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以及抗拒巨

大的诱惑。所以,企业家不是人人能做的。常人羡慕他们的财富,却很少有人理解他们的巨

大挑战。其实,企业家真的就是,“被绑在呼啸战车上”的人,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为了成就企业,企业家甚至必须和他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相反,一个普通人却

自由得多。

中国企业家自杀和被追杀的名单可以排成一长串,就是因为企业家面临的压力太太,靠

自己无法应对所然。当企业家们面对挑战时,如果没有内在的信仰力量,他们往往就会去寻,求高人指点,或者靠自身修炼度过难关,但往往很难。所以我们看到信仰的力量对于企

业家以及整个社会是何等的重要。信心真的是比黄金更宝贵。而人最大的信心一定是来自仰

望星空后对真理的认识,对生命之道的认识。如果每年会有人在基督里,旧事已过,一切都

是新的了。

就我做过《圣经》管理的培训,根据圣经的原则挑战基督徒企业家们,希望他们将信仰

在生活系统和生产系统上都活出来。比如,基督信仰不允许人做假见证,我就挑战他们不做

假帐,不偷税漏税,挑战他们不搞商业贿赂在中国企业家有许多包二奶或生活放纵,但圣 经禁戒奸淫,并且说婚姻外的性关系都属淫乱,我就挑战他们不要发生婚外性关系。中国

企业普遍以压榨员工为赢利途径,很多企业不把员工当人看,但圣经强调爱人如已,我就挑

战企业家们要善待员工。中国企业家以为财富是自己赚来的,因此捐赠的文化不发达,而圣

经认为财富以及宇宙万物都源于上帝,就连企业家的生命和才干也都是上帝赐予的,我们就

挑战企业家做好上帝的管家,按上帝喜悦的方式支配财富,多多捐赠,在死前不留大量财富

在手中。

中国人讲领导,往往是高高在上或者善于搞权谋算计别人的那一种,但圣经中耶稣为门

徒洗脚,并要他们如此服侍其它人,我们就挑战企业家们要做仆人式领袖,成为他人的祝福。此外,中国人很看重做事,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成者王侯败者贼,所以成功是第一要务为此可不择手段,但我们挑战企业家,上帝不是看你做多大企业以及做多大事而是看你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做事,有多少圣洁、公义、美善在里面。所有这些,都是很难做到的,但许多的基督徒企业家却开始能够做到,愿意和上帝签约,来接受这些挑战。5·12地震后一个月,包括著名基督徒企业家谭木匠在内的部分基督徒企业家齐聚成都,发表“6·121 成都宣言”,就承诺不做假帐,不偷税漏税,不发生婚姻外关系,不仅为社会创造财富还要为家庭、社区和社会创造和谐。

在中国,我们每年会召开两次中国基督徒企业家会议,探讨如何将信仰运用到家庭生活、企业经营以及社会公益中,现在参会的基督徒企业家越来越多,我个人非常期待这些企业家能够对中国工商文明作出贡献,起到圣经所说的光和盐的作用。

原文出处:基督徒企业家团契

成功企业家的7种特质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第九篇

成功企业家的7种特质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任何人都可以创办自己的商业公司,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找到适合企业的个性。个性是不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呢?根据释果宁老师的调查显示,答案是肯定的。成功的企业家有很多共同的个人优点——重视教育、重视家庭、技巧和经历丰富。这些优点促使他们获得成功。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他们的投资出于自己的天性,成功几率最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成功。我们仅仅需要把握机会。通过自我了解,找到现实和需要之间的差距。

我们的调查显示,那些实现自己目标的企业家天生具有领导者气质,善于解决问题并且可以在很大压力下工作的游刃有余。而大多数平常人不具备这样的气质。因此成功的关键在于:你必须选择适合个人个性的商业,然后选择适合的人。

通过对1500家年销售量超过一百万美金的成功企业家的访谈,我们发现他们的个性,情商和智商是关键的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主要依据两个因素做出判断:总体性和细节性。

总体性思想的人可以是很好的战略思考者。他们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环境,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他们非常敢于冒险。关注细节的人非常讲究策略,他们更愿意选择有专家的行业,倾向于稳定的环境,厌恶风险。

同样也从下面四个因素进行分析:主导性,社交性,娱乐性,顺从性。他们的反向分别是:盲从,过分的理性和刚愎自用。

总体性的人主导性就比顺从性大。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他们总是很自信所以敢于承担风险。而细节性的人顺从的个性更突出。因此做事情小心谨慎。他们总是规避风险,这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因。

知道了这些后,我们将人分成七个类型。四个属于宏观性——开拓者,决策者,管理者和实践者,他们具有领导倾向。三个属于细节性——专家,合作者和公关人员,他们具有把握细节的优点。

大多数企业家都能归入四个总体性的人中,也有一部分企业家属于细节型中的某一类型。下文将对七种类型人作出详细陈述:

1.如果你是实践者:社交能力很强,控制能力较强,有动力,独立性强。可以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完成工作,善于合作,能够引起改变。

优势所在:零售业及类似性质行业。具有说服力,能够避免争吵。擅长使用感情,感觉和认为等词语,经常说“我理解你的感情”,“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据我了解„„”,“因此我认为”等。

优势所在:擅长零售等服务性行业,只要环境舒适,也非常适合从事其它行业。因为可以从容地面对争论,所以可以处理难缠的客户关系,即使最讨厌的争吵关系都可以使用:感情,感觉和认为这三个词——我理解你的感情,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了解„„,所以我认为„„。

非常擅长领导或者销售,善于合作,善于培养客户关系并能将关系长久的保持下去。

关注细节者

2.如果你是专家:性格耿直,真实的反映社会,总能正确的做事情。可能不是最好的创业人,但是可以成功经营特许经营店这样成型的商业,因此最好购买已经存在的商业。

注重细节和策略,喜欢选择唯一正确的方式办事。非常敏感,善于合作,遵守规则,政策和程序,小心,谨慎,不喜欢与人对峙。适合的行业有干洗店或便利店等。可以自己发展顾客,并且能和他们保持长

期关系。

优势所在:通常自称为“事故”企业家,因为他们总是经营失败。因此最好从事于那些自己熟悉的行业或者从事那些有专家指导的行业。你习惯让别人把客户带到你面前,因此会在特许经营或者类似的商业中取得成功,因为这些商业已经有了完整的结构和市场。

3.如果你是合作者:和专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合作者天生的社交性,利用这个特点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因此你善于从事和人打交道的行业。

和积极点的搭档一起工作,对你有好处。合作者通常喜欢遵守规则。

优势所在:适合从事服务导向型工作以及零售行业,或者一些说服性强的工作。

适合销售——通过信件或者广告的方式吸引潜在的购买者了解你的产品和信息的销售方式。一旦顾客了解了这些,你就可以说服他们购买你的产品。

4.如果你是个开拓者:你非常富有竞争性,有野心,目标性很强。精力旺盛,无论有多少工作都有紧迫感。总是追求速度,个性独立、坚

持、决断。如果你不承担责任就不开心。非常具有逻辑性,分析能力强,动手能力强而且非常现实——通过现实做出决定而不通过感觉。敢于承担风险。

优势所在:医疗,技术,金融和咨询行业。因为你善于从战略上考虑问题,就很容易从事营销和运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与人合作。你们是领导而不是管理者,因此要雇佣懂得管理的人为你工作。

是商业的推动力量。不要投资与特许经营或者份店,而要自己开办商业。你具有非常大的创新性。

5.如果你是决策者:控制欲和社会性都较高,人非常独立,富有竞争性。根据我们的调查,决策者占了企业家的大多数。这种人天生就具有管理和领导的能力。

具有开创性,同时有兴趣快速完成任务。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希望自己和周边的人都很优秀。

优势所在:销售行业。很适合到不熟悉的环境中工作,这就意味着你可以购买或者开始一项新的事业,并能够获得成功。没有必要必须是行业的专家,你很容易与人合作,可以不断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anxingchuangye/16626.html

《信仰宗教成功的企业家 13位著名企业家的宗教信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