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案例分析

年轻人创业案例 余佳文创业案例分析

|

【www.dagaqi.com--创业案例分析】

年轻人创业案例篇一

余佳文创业案例分析

余佳文创业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14-1班 学号:514197414 姓名:刘博

一、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公司创业案例:

余佳文。 1990年7月5日生于广东潮州,毕业于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超级课程表”、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90后创业者。

创业行业概况:该行业市场占有率低,可开发性高,具有很高的发展前景。提前占有市场有利于企业影响力的提高,并占据大部分客户资源。

创业灵感:在余佳文的大学生活中,一星期有三十节课,基本记不住课程表,经常忘记在哪里上课。课上发现漂亮女生,也不敢主动要联系方式。这些日常小烦恼,给了余佳文创业灵感。他拉上几个朋友,组建了8个人的创业团队,成员都是清一色的大学生。2011年下半年,开始研发软件“超级课程表”。

创业经历:(以时间轴形式)

2008年前后余佳文正读高中,父母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他兴致盎然地学起编程,还带团队做了一个高中生社交网站,并凭此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9年考入广州大学,和八位小伙伴一起成立“XTUONE”小工作室,后来把产品卖给汕头一家网络公司。

2011年8月余佳文把同学不在意的安卓课程设计作品揽下,推出“草创版”超级课程表,第一版只支持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学生使用。

2012年8月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同年10月将产品向全广州推广,12月份又获得了第二笔天使投资。

2013年5月余佳文参加东南卫视创业真人秀节目《爱拼才会赢》,目标是融资300万美元,在录制现场调侃过主持人李咏,也被导师们称赞“聪明”,

最后进入创业导师薛蛮子团队。

2013年6月《爱拼才会赢》突围赛五进一,经历过质疑杨宗福微博营销作弊、龚海燕慷慨让贤等波折后,余佳文成功入围,成为首位全国五强,与薛蛮子签署投资意向书。

2013年6月4日余佳文向媒体透露,他们刚刚获得了由国内顶级领投的千万级币值A轮投资。此时,超级课程表已融合了国内近 2000 所高校的课程信息,用户已经超过了200万。

2013年9月由于开学新生用户暴增,超级课程表服务器崩溃,为平息“民怨”,余佳文和团队想出“程序员表白失败清除数据库”的话题,在微博上引开讨论,转移用户注意力。

2013年10月超级课程表上线了一个英语学习模块,由沪江英语、金山词霸等第三方机构提供内容,公司规模超过50人,注册用户接近600万。

2014年8月,超级课程表得了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的B轮投资。

二、基于案例的SWOT分析法:

(一)strength(优势):

1.创业者:余佳文,大学生创业,90后年轻人。

2.技术资源:余佳文毕业于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拥有丰富的关于制作软件的相关资源、技术以及指导。

3.领域优势:该领域市场占有率低,可开发性高,具有很高的发展前景。提前占有市场有利于企业影响力的提高,并占据大部分客户资源。

4.创意优势:“超级课程表”是以课程表为基础而展开的校园社交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能够查阅分享课程信息。而除此之外,还有根据以往的每堂课

任课老师的点名频率进行点名预测,帮助同学们翘蛋疼的课。超级课程表具有的交友新方式,可以向同班同学发送私信,帮助同学认识到同一节课任意课室范围内的同学,方便同学间即时、便捷的联系,扩展交际圈。

5.客户资源:数据显示,截止目前,超级课程表已覆盖全国3000多所大学,拥有1500多万注册用户,已是全国最大的校园交友社区软件之一。

6.团队年龄优势:因为是90后的团队,跟学生用户更易沟通,更接地气,能够更受到欢迎。

(二)weakness(弱势):

1.产品经验不足:由于是新兴行业所以没有太多的前人经验进行借鉴,大多数需要自己进行开发和创造,难度较大。{年轻人创业案例}.

2.管理经验不足:整个团队都由90后组成,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才较少。{年轻人创业案例}.

(三)opportunity(机会):

1.创业环境:如今社会创业环境好,再加上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如果拥有较大发展前景和可行性的创意就可以得到不错的投资和贷款。

2.市场机会:该市场占有率低,有较大的市场。提前占有可以发展客户群,有利于团队和企业的发展。

(四)threat(威胁):

1.市场竞争情况:今年出现了许多类似软件,市场竞争压力增加。

2.管理经验不足:像2013年9月由于开学新生用户暴增,超级课程表服务器崩溃,产生负面影响。

三、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情况:

截至2014年11月,余佳文团队已成功获得四轮融资,仅最新一轮融资便获得数千万美元投资,而公司旗下名为超级课程表的校园应用已覆盖全国3000所大学,拥有1000多万注册用户,用户日均登录量200多万。

四、企业(公司)案例感悟分析:

成功原因分析:

1.人的因素:90后创业者,与客户群更加容易沟通。

2.物的因素:创业者毕业于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

3.组织因素:在原有课表的基础上加入了更丰富的元素,更加吸引人。

4.社会因素:市场开发率少,更加容易拥有大的客户群体。

五、个人感悟:

1.进行创业的内容必须要的特点和吸引客户群的能力。

2.可以对于那些并没有多大市场占有率的项目进行研发,在具有特点和吸引力的同时,可以先占领客户群,提高市场占有率。

3.要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让他们帮助你进行创业最开始的阶段。

4.要相信自己,禁得住打击和挫折,相信他们只是你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而已。

5.不怕被质疑,要相信今天他们质疑你,明天他们就会惊叹你。

年轻人创业案例篇二

年轻人创业更容易成功

是的,没错,我是说20多岁的年轻人。尽管一些教科书中不会这样写,风险投资人也不会这样说,当然,mba课程就更不会这样教你。但是这却有着太多的成功案例具有无比的说服力, lendio公司的创始人就是在20岁出头的时候成功创业的,此外还有很多典型的成功案例和事实:

谷歌公司创始人:谢尔盖·布林(25岁)和拉里·佩奇(25岁)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21岁)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26岁)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20岁)和保罗·艾伦(22岁)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20岁)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26岁)

这就是规律,他们都是在20-26岁之间创办了这些最成功的企业。说到20多岁的人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或者优势的话,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没什么可失去的

说到最根本的一点,也就是因为年轻人没什么好失去的。这些年轻企业家们都曾蜗居在学校宿舍中,天天吃着泡面。那个年纪的他们没有房贷、车贷压力,也无需维持某种奢华的生活方式。

而对于那些年长的、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们来说,要创办一家公司,就得考虑很多,从自己的生活状况和世俗的眼光,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家人的保证等,每一点都不能不顾及到,这个时期的创业可以说是最后的一搏,只准成功不准失败,自然压力也很大,而事实上,这个年龄创业的失败者还是很多的。

一般来说,在职业生涯的这个阶段,他们都已拿着丰厚的薪水,住着高档的社区,开着豪华的轿车(或许每个月还有车贷),若是他们的配偶决定白手起家开始创业时,他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那就是他们有可能会失去这样辛辛苦苦奋斗而来的舒适安逸的生活。所以,当这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们规划着要创办一家成功的公司时,各种现实的考量就会接踵而至,他们就不可避免地去思考如何对冲风险、去精心规划公司的每一步,而这样也就令他们更加地保守。

2.全心投入、孤注一掷

正是由于没什么可失去,年轻的“菜鸟”创业者们才能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存在任何的风险性,他们头脑中唯一考虑的就是如何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他们会毫无顾忌的去工作,并且夜以继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做事情,解决任何问题,这种付出往往也会收到最好的效果。

3.长时间的工作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在20多岁时,一天假都没请过。一天都没有。”

可见,时间是一个好东西,可以积累财富和经验,由于年轻人工作时间不长,在创业过程中通常都有许多新鲜的观点和看法,所以,“菜鸟”们的解决方案总是那么的新鲜、有创意而且还十分具有开创性,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大的董事会会议或者公司例会中就可以发现,他们会打破我们那种“本来就是那样的”的惯性思维,从而转变成他们的思维模式中,问题也往往就此得到解决。{年轻人创业案例}.

虽然年轻人创业成功的例子已经很多,但是还有一些人在说起创办一家成功的公司,大多数投资者和商业专家们都更青睐于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团队。他们认为,那些组建过团队、编写过商业计划书、开发过产品以及编制过损益表的人——简而言之,就是那些“有成功经验可循”的管理者们——才更容易成功。

这一点并不能被认为是错误的,因为在自然界中,毕竟有一种规律,就是熟才能生巧,有经验更容易少走弯路,而且能够从中不断的提高和成长,生活和创业都是如此。虽然在年长的人创业是时候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是也有一些风险性,而且存在成功机会和概率这回事,探究其

创业的优势及社会现状中的诸多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创业成功还得靠那些年轻、经验不足的20多岁的年轻人。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值20岁左右„„,赶紧行动起来,大胆去创业吧。创业的最佳时期来了,千万不要错过啊。

年轻人创业案例篇三

年轻人创业的困境与无知

年轻人创业的困境与无知

———— 从大四到现在,创业三年,献

给有志创业的年轻人们

一、个人介绍

看到很多年轻人有创业的想法与冲动,有这种勇气是值得赞赏的。

和很多现在的大学生一样,我也是看着比尔盖茨、戴尔的故事长大的。跟孙 正义一样,我 19 岁开始最大的梦想就是 25 岁前成为亿万富翁。

大一时我被别人认为特别;大二时我被社会上的一些优秀的人认为有前途; 大三我成了学校里的名人;大四一位亿万富翁给我打了包票,收我作徒弟,让我 最快成为百万富翁;尽管至现在也被认为是“异类”,但已经有不少厉害的人跟 我讲过,相信我日后会成功。

而大四时,我虚 22 岁,我的一个创业点子半个小时内获得了一个资产 20 亿的集团公司的认可,投资了我 300 万,对半分。这在那个亿万富翁给我承诺后 的事。

而那时如果我找工作的话,5000 以上吧。

左右衡量一下,我选择了拿 300 万创业。

我找到了三个伙伴跟我一起做,两个名校硕士毕业,一个本科毕业,并且因 为这个项目两位辞去了工作。我的公司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 30 人,我的员工普 遍比我大 3 岁以上。而且创业半年后我在网上看到别人与我们同时起动了与我们 一样的项目,融资了千万美金。

以上的一切让我对自己年少成功充满了绝对的信心,就我看到的网上的少年

成功的案例,也差不多如此了。

二、项目选择

现在我看到很多年轻人一想到很多的好点子就想到要是创业的话,这是多大 的一个市场!不好意思,我现在几乎天天能诞生一个“好的项目”。我很早前就 看到马云说的:一流的点子,三流的执行力与三流的点子,一流的执行力哪个更 好的话。但是在创业的前一两年后,才有了深切体会。

就如我在很早前的创意已经有不少很强的人做了出来,但是我现在一点也不 感到可惜,因为我知道我根本做不出来的,这就是执行力的差距造成的。

以前看到一个项目,我常常会想到这个项目哪里哪里好,多大的一个市场。 但是现在看到任何项目,我已经学会了掩藏这样的情绪,而是理智地问自己:这 个项目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如果我没法回答出来,OK,可以放弃这个项目了。因为没有完美的项目,不 要到了死之前才知道怎么死的。

当时我做项目的时候,恨不得马上就把 300 万花光!一点风险意识都没有, 也难怪,当时才只是个大学生。

如果是现在,我会先花出 3000 元好好评估我的项目,可以的话到其它城市 看看,多调查一些目标客户的情况,知道最大的困难与风险在哪里。而不是想着 这是个好项目,要赶紧做。

三、成本控制

如果已经觉得自己想到的是一个 BIG IDEA,那就很难做到成本控制了。 我们公司投资了 300 万,如果让我重做一遍的话,我会控制在 200 万就可以 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下面就是我们曾经犯下的一些错误:

1、我们与别人签订了一些 1 至 2 年租赁协议,金额超过了 50 万,租赁价格 是参照的是我们“认为”的能赚到的额度来定的:“这样的租金,我们能赚一倍

啊,这回赚大了!”。这中间我们忽略了这几个问题:这个租金是行业租金额吗

(我们根本没有调查,真正调查了后,我们才知道我们付出了同行 3 倍以上的租 金,而长期协议根本很难变更的,造成了之后的很大的财务烦恼);我们真的能 赚回来吗?(我们只是参照业界“最好”的经营能力来判断我们的未来的收入)

{年轻人创业案例}.

这应该是我们第一年犯下的最重的错,在未来一至两年中都有这么大的财务 压力,非常心疼。

2、当时没毕业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运营成本”、税务、员工福利,我 的利润计算方法,就是买了多少东西,再卖了多少,差额就是利润。实在可笑, 当时却没想到这么多。

当我们员工达到 30 人的时候,我们才计算了一下,我们每个月固定原来要 花掉十几万!而关于“货”的成本,却相比而言很少。

这才知道原来公司的最大的成本是在“人”上。

而至于税务及员工福利方面,这方面的成本更是没有考虑到。(当你创业时, 你现在知道一家公司的税务及福利该怎么算吗?说实话,到今天我都不知道,这 个都是我的合伙人在算,但至少我会考虑这块)

3、大公司病。曾经我们有半年的时间我们用了近 30 人,十几个业务员,一 堆“行政”,各个岗位分工很细,因为这是我看到的“管理理念”教的。但最后 月底的时候业务员们都只能拿底薪,产品很难卖出去。当时而且害怕哪个员工离 开公司,因为大家人都很好,相处得也很好,觉得没有让他们赚到钱是我的责任。

直到有一天,我们总算下了决定(投资方也下了压力,只是希望我们别 让他们持续掏钱了),裁人。

刚裁的时候很痛苦,30 人一下子变成了 10 人,觉得一下子裁了这么多 人,那么多工作怎么做得了?

然而公司最大的改变也从这里出发了„„

4、采购。我们在采购上犯的错误倒不算大。但采购却是完全不能犯错的环

节。杀价不够狠,谈价谈高了;应该拿回扣的(通过拿回扣再省成本);售后服 务条款要绝对强硬、细致,要不然后面也不会有那么多争议问题了。

四、制度建设

怎么定公司制度?怎么定公司流程?怎么定公司部门?怎么定公司薪资? 怎么提出公司文化?没有工作过的大学生们,你们知道吗?

在创业半年内,我对这些概念都完全不知道!{年轻人创业案例}.

我们曾经完全没有制度,完全靠激情做事。我们也曾经繁文缛节,什么事都 要多重审批。

这些东西,我整整花了一年才研究得差不多,

制度:我知道了有些事情必须用制度制约,有的事情却如果通过人情来处理 更加好; 流程:同样是控制那些能控制的,其它的是要用过文化来解决; 部

门:每一个公司的部门分配应该是不一样的,它与这个公司的业务范围, 阶段有关系,既要稳定又要灵活; 薪资:每个人的薪资是要管理者想破头皮才

能定出来的,不能太高不能太低。

文化:到现在我也讲不清,但我的确看到了我们公司显示出了与我们几个创 始人性格有关的“个性文化”,就比如我们人品不错,于是公司做事凡事都把守 信用当成一条原则,宁可有时自己吃亏。

五、员工选择

我们几个创始人都是智商、学历比较好,在朋友圈子中都是比较杰出的。也 许我找出这个团队太容易了(一周内把他们聚集起来,其中两人完全不认识,而 这个团队现在依然很稳定),所以在我眼中看起来,我也要找一群优秀的员工, 让他们认可我们的使命与理想,一起为理想做事。

我们的第一批员工都是南大、东大(南京最好的两所大学)毕业的。硕士生

到我们这里只是做一个“搬运”的。这个刚开始给了我很大的虚荣心。(到今天, 我都觉得自己挺牛 b 的,这种事竟然都办得到,哈)

但是很快发现了问题:1、薪资;2、激情很快消失。

一个硕士生似乎我最少给他 2000 元,但一个“搬运”的,我给他 800 元就 够了,甚至可以用临时工,更省成本。但这却浪费了硕士的才能。

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的人”。

不过倒是有趣的是,我用了一个高学历团队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工资不高。 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不幸的是,我花了半年多才发现这个问题。

现在我的团队中硕士、本科、大专、高中毕业生都有,这样团队的组合才能 很稳定。

另外,很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员工并不会认可你的“理想”,你的“使命”, 对他们而言,每个月能拿多少钱比你的理想要重要得多。

六、如何赚钱

我们的第一个 100 万我们是以单位“万”来花的,一掷万金;

第二个 100 万我们学会了以单位“百”来花,知道钱要花得对才行了; 而第三个 100 万我们才知道钱应该按单位“元”来花的,因为赚每元钱都是 很难的。

马云说过,他们成功的一个大原因是因为他们没钱,因为没钱所以一直省钱。 我们一开始的确“太”有钱了,眼中只有美好的一面。

刚刚讲到我们 30 人的时候每个月要花到 10 万元,成本很大,更可怕的是没 有收入!

年轻人创业案例篇四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1

目录

案例1: 在校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案例2: 大三学生创业投资百万网上开店

案例3: 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之路

案例4: 青年科技创业

案例5: 广受欢迎的青年网站

案例6:

案例7:

案例8:

案例9:

案例10:

案例11:

案例12:

案例13:

案例14:

{年轻人创业案例}.

案例15:

案例16:

案例17:

案例18:

案例19:{年轻人创业案例}.

案例20:

案例21:

案例22:

案例23:

案例24:

案例25:

案例26:

案例27:

案例28:

案例29:

案例30:

案例31:青年创办市民身边的电视台 在校大学生创业网站卖出200万元 商机把握与李嘉诚创业 金正电子炼狱重生 青年"大篷车" 青年创建妇幼营养补给中心 青年特色剧演出公司 青年家政服务深入社区 青年创建出租车特色服务公司 “让垃圾为青年就业服务” 青年的视听创作公司 比尔·盖茨的创业 迈克尔·戴尔的创业 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把握住商机 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业 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 没有背景和依靠 创业全靠自己天赋和努力 “生活色拉”的创业模式 闯出一条属于自己路 与其与人分享就业蛋糕,不如自己做一个蛋糕 一个小女孩的成功 特色植物一炮走红 等待时机 成功出击 “视美乐”的失败 易得方舟的沉没

2 “美特斯邦威”和“谭木匠”商业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案例32: 天行健公司的坠落

案例33: 文峰国际集团的创业

案例34: 吉盛伟邦在上海打出一片天地

案例35: 创业亦源于刻骨铭心

案例36: 白手起家的梁亮胜

案例37: 杉杉西服与创业者郑永刚

案例38: 中关村百万富翁第一人

案例39:

案例40:

案例41:

案例42:

案例43:

案例44:

案例45:

案例46:

案例47:

案例48:

案例49:

案例50:

案例51:

案例52:

{年轻人创业案例}.

案例53:

案例54: 3

案例55:

案例56:

案例57:

案例58:

案例59:

案例60:

案例61:

案例62:

案例63:

案例64: 清华大学高材生的创业之路 新东方与其创始人 财富几度灰飞烟灭的启示 灵感与创业商机 行千里路 取回真经 眼开见钱 创业目标定位要准 一句话听出8亿元的商机 来自耳朵的商业敏感 好风凭借力 朋友是资源 巧妙利用“海派”心理 万块钱做房地产 智慧套白狼 创业需要胆量,需要冒险 共同分享铸就大业 善于学习与勇于反省 安彩集团的自主创新之路 企业家精神的典范——山姆·华顿的创业与沃尔玛出色创意赢得市场 决策正确“大家乐”长盛不衰

3 “公关也能成为一种专门的行业”“海归”与蜡烛“看”来的财富“曲线救国”“惊险一跳”的周枫

案例65: 破除门第观

案例66: 惟真才是举

案例67: 三星的“人才第一”主义

案例68: 惠普以人才兴业

案例69: 锲而不舍,以诚待人

案例70: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才

案例71: “信人,人亦信己”

案例72:

案例73:

案例74:

案例75:

案例76:

案例77:

案例78:

案例79:

案例80:

案例81:

案例82:

案例83:

案例84:

案例85:

案例86:

案例87:

案例88:

案例89:

案例90:

案例91:

案例92:

案例93:

智力游戏 鲜花超市 限量发售冰淇淋 反光布料 高中体育报道 家用安全用品 美味的抗菌药品 大学旅舍商业计划 一个大学生百万富翁的自述 关注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动态 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特色 联想的创业之路 技术创新推进宝钢做“高”做“强” 宝洁公司的品牌创新 长虹集团的企业文化 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创新 盛大网络游戏:开创盛大模式 营销创新是金星啤酒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业的奇迹和教训——“巨人”集团兴衰从顽皮少年到商界大侠

4 “晨光学生网”创业计划书“女性眼光发展组”

案例1: 在校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①。

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陈峰伟正在仙林大学城内建一个500平方米的IT卖场,这个名为“华盛电器”的大卖场将投入300万元,所有投资都是陈峰伟个人的投入和融资。目前,这个由大学生自己投资、自己策划,甚至连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大学生的企业已经完成了工商注册,预计明年初开业。虽然南京家电业巨头云集,但陈峰伟这个年轻人已经把竞争对手锁定为苏宁、五星等巨头。“第一年的销售目标是4000万,5年后,我希望能达到2亿,抢到仙林地区80%的市场份额。”

陈峰伟在同学眼中是个能人,来南京不过一年半时间,却一直没有停止自己的创业之路。他自称卖过图书、卖过手机。在新生军训时,学校只发了衣服,却没配鞋子,他立即从外面购进鞋子向新生推销。今年暑假,陈峰伟先到太平洋建设集团实习,回到河南老家后又做起了一些高校的招生代理,“我两个星期就赚了两万”,陈峰伟的声音里透着些许自豪。陈峰伟最早接触IT销售也是在大学中,除了向同学们推销手机、MP3等IT产品外,他还在仙林大学城的各个学校内发展代理,“有的学生代理一天就能卖出两部手机”。陈峰伟没有透露自己在校一年半到底靠这些方式赚到了多少钱,但他称此次华盛电器注册的30万元资本全来自于自己的投入。在向同学们推销手机和其他数码产品时,他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仙林地区有12万大学生,却没有一个专售数码、手机产品的店铺。“仙林地区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产品的年市场份额达3.6亿元之巨,光手机一天就产生300部需求。”陈峰伟称这一结论来自于他组织的3次市场调研。陈峰伟向大学生们做的另一个问卷题目是:如果我在仙林开一个大卖场,你会不会来我这边买?70%学生的答案是“不会”,他们选择如苏宁、国美这样的大店,一部分会选择去珠江路,在问卷上选择到他店里去买的占18%。但这18%也给了他很大的刺激,纯数学计算,3.6亿市场总需求的18%就是6400万,陈峰伟决定动手,开这个大卖场。

陈峰伟称,华盛电器所需的数十名员工已经招聘完毕,全是来自仙林地区各高校的大学生。“核心管理团队4到5人左右,有南邮也有其他高校的学生。”陈峰伟称伙伴们都是各校的创业主力,也有本校的院学生会主席。基层员工则以按时计费为主,每小时3至5元,“跟洋快餐差不多”。 陈峰伟称华盛电器的启动资金全靠自己,没向家里要一分钱,家里甚至还不知道他在做这事。“其他的钱,我主要是在融资,就是向一些企业借贷。”他称自己不久前从江苏一知名企业获得了担保,已成功从北京一企业获得融资,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数额,只称正逐步到位。华盛电器总投资300万,其中200万做流动资金。“我们已经与海尔、TCL、诺基亚等10多个厂商达成了协议,广东一带生产MP3的企业也已经同意免费铺货进场。” ①新华报业网讯:大学生300万打造家电大卖场,2005年12月15日

5

年轻人创业案例篇五

白手起家 人人都可以——青年人经典创业案例解析

年轻人创业案例篇六

史上最“成功”的创业失败案例

史上最“成功”的创业失败案例

板仓雄一郎这本《创业,生与死》作为影响了几代日本经营者的创业圣经,其内容的确十分值得探究,能给当前的年轻创业者带来不少启发,可以说是给当前年轻创业者的最好教材书,也可以说是史上最“成功”的创业失败案例,倒是真的十分贴切。

本书讲述了从1991年到1997年,作者板仓雄一郎从创办公司开始成为炙手可热人物到短短几年间,经历波折最终破产的故事。作者一边结合自己的实际案例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一边穿插个人情绪变化,以最真实的视角和最实在的案例给广大创业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年轻是资本,同样也可以是致命缺陷

十几岁就开始创业的板仓雄一郎具备最大的资本,年轻。在还年轻的时候就又有创意,又有执行力,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和可称道的方面。从作者的书中可以看出,他从高中毕业就开始创业,直到最后公司破产的那一刻之前,从来都没有做过其他职位,自始至终都是总经理,听起来真的是年轻有为,风光无限。年轻,给了板仓雄一郎声名鹊起的资本,也给了他失败后重新认识自我,再次起航的机会。

因此,也不难理解,因为年轻,也可以变成致命的缺陷。当中有几个小细节记得特别清楚,比如他那句,“我对IMS业务本身已经感到厌倦了。我想做点

别的,必须重新开始做点别的。”而且这句话不止一次的在书中出现。可以看得出当时的板仓雄一郎,在这场创业风潮中,是极其不专注,也不够坚持的。虽然,不断的产生新的创意和商业点子,对于一家成熟的大企业来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但是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公司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中,结合当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和作者本身的总裁角色来看,急切的不断开启一个又一个的商业计划,绝对是有些冒进和欠缺考虑的。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总经理,在众多银行主动上门送上几十亿计的贷款,表面生意一片红火的情况下,作者不能免俗的换女朋友、换豪车、换好房,结果这些看似年轻人独具一格的行为都为后来的倒闭和众人倒戈埋下了隐隐的伏笔。

虽然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也是作者想要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受启发的东西,但是笔者还是要说一句,因为年轻,所以心性不稳;因为年轻,所以考虑太少;因为年轻,所以由着自己性子来,这些对于当前的创业者来说都是致命的危害。 不接地气儿的天才不小心就变成庸才

非常庆幸作者板仓雄一郎没有丝毫保留和包装自己当时的整个创业情绪和心态变化。因为从来没有做过总经理之外的职务,作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其实并不完善,所以也很容易的就犯了常人容易犯的错误,自大、执拗,甚至是理想主义。但是彼时的板仓雄一郎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提供创意和想法的个人,他的职位是总经理,但是他思考的立场却依旧是一个创意者的而非整个公司的领导者。

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想要将HyperSystem广告价格从40日元下调到25日元,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在板仓雄一郎看来,这很不可思议,他用了很简单的语言概述了自己的规模效益,降低价格后广告收入会比当初上涨很多倍,他以为所有人应该理解,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书中,作者写道,“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对于此事,笔者有两方面的理解:

一方面,板仓雄一郎作为一个聪明的创意人,思想可能真的比当时的多数人超前很多,可以提前构想到新的商机,新的点子;另一方面,他也是个不接地气儿的天才,书中他也说到,有员工评价他不具有“常性”,这种不考虑实际大环境,不判断是否符合常理,是否在合适时机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意孤行。三人尚且成虎,身为总经理的他拿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全公司的力量,显然是认识不清,又缺乏技巧。

可能因为从创业开始就一直被认同,一直热情高涨的在一个又一个创业点子当中游走,早已经被“宠坏”的板仓雄一郎越来越不接地气儿。成为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而这样的人,显然是非常不适合做一个企业的全权运营者的。

在书中,作者对这方面也有多次提及,他后来意识到,他自己只适合专心做一个创意方面的人,却实在不适合做一个运营者。因为运营他不懂,竞争他不懂,甚至连跟银行合作的关系都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跟个人在合作还是在跟银行这个单位合作。更有甚者,他在明明知道“被比尔盖茨盯上的公司,要么被收购,要么被逼死”的情况下,还主动告知银行去询问微软对自己公司得看法,完全没有危机意识。结果从那开始,银行的态度就悄然起了变化,显然是比尔盖茨准备将他的公司逼死,并且,告知了银行。这也在后来表现为银行争相倒戈,他却没有丝毫办法,一步一步眼睁睁无奈看着公司走向倒闭。

在现实的创业者当中,并非没有这样不接地气儿的天才,笔者始终认为,“能挣钱的公司才是好公司。”因为创办公司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商业,本身就与盈利牢牢挂钩。若是创业者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倒是可以好好学习一下板仓雄一郎,看看自己到底适合做哪方面的长处,精耕专一就好,不必强求创业做运营。

创业成功讲究创意,同样要判断时机

从古至今,做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创业更是如此,1996年到1997年适逢互联网发展到第二个热度阶段,又赶上亚洲金融危机,所以倒闭失败的企业当然不止他一家。但是板仓雄一郎的公司却是从顶端跌倒谷底的那一家,也是最让当时的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一家,从1996年银行争相为其贷款,公司准备美国上市,不过一年时间,情况急转直下,最后在1997年就倒闭关门,这种强烈的对比和速度,的确令人唏嘘。

可以说,板仓雄一郎抓住了好时机,却没有能够判断好时局,盲目的扩张,没有成熟判断的加速步伐,还有那疯狂不受掌控的贷款经历,都在无形之中加速或者是造成了公司最后的垮台。至于这过程中,作者自身也迷失在其中,与公司员工也渐生隔阂,甚至最后差点遭遇背叛,心情和现实遭遇双重打击,不可谓不悲凉。

从高高在上的上位者到损失惨重的loser,这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板仓雄一郎用这本书告诉了现在的创业者们,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所有可能失败因素,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很实用的参考素材。

正如板仓雄一郎所说的,“年轻就要去尝试失败,可是真正的失败无比苦涩,你要做的,不是豁出去尝试,可是尽可能避免。”现实中,大部分人有可能会被一次盲目失败冲击的一蹶不振,所以,去尝试前,请考虑清楚再行动。这是给创业者们很好的建议,也是对每一个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人最好的忠告。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anlifenxi/10788.html

《年轻人创业案例 余佳文创业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