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申请

信用卡不开 信用卡提额申请被拒,揭开银行30年不说的秘密

|

【www.dagaqi.com--信用卡申请】

信用卡不开篇一

信用卡提额申请被拒 揭开银行30年不说的秘密

信用卡提额申请被拒 揭开银行30年不说的秘密

2016年12月08日08:56 新浪综合

申卡提额都被拒?揭开银行30年不说的秘密

信用卡猛料,就在卡姐开扒!看了上期的扒文你是不是觉得“银行套路深,不想把卡申”?别着急,这期卡姐将继续证明什么是图样图森破! 先来看几个大家可能熟悉的界面:

(居然都是中信银行(6.560, 0.10, 1.55%),卡姐真不是有意的……)所以,这个把无数申卡人拒掉的综合评分是个什么鬼?卡姐详细询问了在银行风控部工作的同学小S。

聊起这个综合评分,小S可是相当自豪:“我们风控总监说了,这可是个相当完善的评分体系,可以从年龄、收入、学历、资金状况、婚姻状况、职业等多个维度反映申卡人的资质,也参考了国外银行的模型,与国际接轨,每年

100

多人花了大价钱进行维护,运行了30年从没出过差错。”根据描述,这系统无所不能,随便一个不小心,你的申卡之旅就提前结束了。

卡姐还从小S口中帮大家套到几种常见的冤死情况,不过即使中枪了你应该也不知道……

男性申请女性信用卡 → 综合评分不足!!!

超过40岁申请青春卡 → 综合评分不足!!!

普卡的资质想申金卡 → 综合评分不足!!!

{信用卡不开}.

非会员申请某些联名卡 → 综合评分不足!!!

申请表填写不完整 → 综合评分不足!!!

申请表填写格式不规范 → 综合评分不足!!!

提供材料不完整 → 综合评分不足!!!

提供的扫描文件不清晰 → 综合评分不足!!!

邮编写错 → 综合评分不足!!!

工作地址写错 → 综合评分不足!!!

连笔字写得太溜,审批员不认识 → 综合评分不足!!!……

说了,要是把原因都告诉你们了,下次申请资料造假怎么办,所以没理由就是最好的理由,“我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更离谱的是,“综合评分不足”已经扩张到提额领域了。不少卡友在申请提额时,都碰到了综合评分不足的回复,有些,甚至还会被降额。

而这里的综合评分又是个什么鬼?根据卡姐(融360卡达人,微信号ID:rong360card)打探到的消息,不同银行的“综合”方法不同,比如小S家,提额80%刷贡献,20%看征信,6万的额度,想提额必须满足每个月3万元以上的消费,而且6个月内要满足使用分期等方式让银行赚到钱,分期金额不能低于3000,这样你的综合评分才算合格。

怪不得国内人均信用卡持卡量只有0.31张,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还老有砖家评论国人信用消费观念落后,有多少申卡人都被一句“综合评分不足”随随便便就挡在门外。银行都说审批跟国际接轨,我们又被骗了。

看看人家美国,卡姐多方咨询美国朋友,四处找材料,发现了秘密。首先人家申卡被拒会发正式的拒信,然后会给你跟银行讲道理的机会,同时还会告诉你原因。

国外信用卡论坛的画风就比国内就要和谐的多,这位卡友申请Southwest Airlines Rapid Rewards Premier Card,结果被拒了,银行明确指出是“近两年申卡太多”。

还有这位,拒信上也指出被拒的原因是信用记录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户”。{信用卡不开}.

再看这位卡友,客服“很客气”地表示是因为申请人没有ssn(相当于国内的身份证号,申请人是留学生,所以暂时没有),而且里面还提到,没有身份证是可以申到卡的(这在国内没法想象,没有身份证连电子审核都过不了)。卡姐再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在美国大街上,警察是不可以查人身份证的,这是违法的,像国内这样把人叫住让你出示身份证或者地铁口查身份证,警察是要下岗的。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人家是可以撕逼的。申卡被拒后,跟银行要求

reconsideration是必然的,相当于跟客服去撕逼,气场强大的话,下卡妥妥的。 后门电话,英文backdoor number或者reconsideration line,就是非公开的(或半公开的)银行客服电话。用户拨打后门电话,就可以与银行信用卡审核部门的人直接取得联系,了解自己的申请状态,也可以在被拒绝之后要求重新考虑,即是reconsideration。有一些客服的权限比较大,当场就可以做出是否给批卡的决定,比如下面这位:

信用卡不开篇二

信用卡不良透支电话催收方法

信用卡不良透支电话催收方法

信用卡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创造丰厚利润回报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压缩不良透支规模和不良透支率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各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专门的客户服务中心或是设置电话呼出岗位,对信用卡不良透支进行催收。

从业务性质上看,信用卡电话不良透支催收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如公司机构信贷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不良贷款催收均属于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管理范畴。与对公业务中的不良贷款、个人消费信贷催收相比,信用卡不良透支电话催收业务具有金额相对较小、户数多、持卡人所在区域分散等特点。催收人员往往要经过多轮催收方可成功,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对信用卡不良透支电话催收业务进行剖析,并分析催收活动中获取的持卡人反馈信息,提出相应的催收对策。{信用卡不开}.

一、不良透支持卡人的类型及相应措施

不同的持卡人在接到催收人员电话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即便是同一持卡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中,其反应也有差异。这就要求催收人员在与持卡人交流时,要结合以往催收记录,判断对方的还款意愿是否充足,并通过适当的言辞,将银行对不良透支的约束措施(如罚息、滞纳金等)告知持卡人,起到提醒、督促的作用。通常,持卡人对电话催收的反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1.诚信健忘型

该类型持卡人的特点是:①免息还款期过后不久便进入第一次催收,而持卡人往往忽略了在免息还款期内归还透支欠款。②由于工作、住宅等发生变动,办卡时留在发卡行的资料未及时更新,透支时间较长,而电话催收人员通过多个渠道,才能与之联系上。

针对诚信健忘型的持卡人,当电话催收人员通知其信用卡透支时间和金额时,持卡人对归还款项态度明确,对银行的及时提醒表示感谢,接电话后数日内即可履行承诺,还清欠款。

2.色厉内荏型

该类型持卡人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讲求个人信用,超过免息还款期时间不长,在一至两月之内。但认为电话催收人员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在接到电话后颇为不悦,言辞比较激烈。

针对色厉内荏型的持卡人,电话催收人员可以和颜悦色地提醒其信用卡透支事宜,并将"信用卡代表个人信用"、"透支时间过长,利息损失可观"等信息传递至持卡人,促使其转变态度,配合银行收回不良透支。而持卡人虽然语气强硬,但事后出于维护个人信誉的考虑,也能够将款项如数归还。

3.敷衍拖沓型

该类型持卡人的特点是:超过免息还款期时间较长,在两至三个月之间,甚至多名电话催收人员轮番与之联系,持卡人用"本周还款"、"月底还款"之类语言予以搪塞,对归还透支事宜敷衍拖沓,并无实际行动。 针对敷衍拖沓型的持卡人,电话催收人员可采用先礼后兵的方式与之周旋。在电话沟通的开始,电话催收人员应很有礼貌地询问其是否有信用卡透支时间较长一事,如得到肯定答复,则告之 "如再不归还欠款,个人信用评级将受到严重影响,银行将采取比较严厉的措施",可对其起到震慑作用,有利于督促这类持卡人归还欠款。

4.恶意透支型{信用卡不开}.

该类型持卡人的特点是:超过免息还款期时间很长,往往超过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电话催收三次以上。电话催收人员如再与其联系,则往往不再接听电话。

针对恶意透支型的持卡人,电话催收人员根据以往的催收记录以及最近一次持卡人不接听电话的恶劣态度,可以判断出单凭电话催收手段无法完成催收,应迅速、及时转入上门催收环节,对持卡人采取较严厉的措施。

以上是持卡人对电话催收做出的几种典型反应以及电话催收人员应采取的对策。本着为持卡人服务的宗旨,电话催收人员应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地执行催收任务,如言辞不当,则会引起误解和摩擦,给催收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二、信用卡不良透支电话催收的有效手段

{信用卡不开}.

如前所述,信用卡不良透支电话催收,是信用卡服务营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与持卡人一对一的电话催收工作到位与否,也对维护客户关系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信用卡不良透支电话催收业务中,可采取以下手段:

1.甄别优质客户

回顾各期的催收记录,可以发现有些客户用卡频繁,但免息还款期结束后总是忘记归还欠款,经电话提醒后很快还款。周而复始,该人群不仅为发卡行创造了交易回佣收入,也为发卡行带来了透支利息收入,对发卡行具有较大贡献度。因此该人群可被视为催收工作中的优质客户人群,在电话交流中可将发卡行正在开展的营销活动(如刷卡赠送积分)以及提供的特色服务(购汇还款)等推荐给持卡人,建立并保持持卡人的品牌忠诚度。

2.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发卡行的电话催收业务一般由一个团队承担。而且,电话催收业务也离不开客户服务、客户建档等其他相关作业岗位提供的信息支持。因此电话催收部门无论是在部门内部,还是与其他作业岗位,都应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整体业务素质。

以下案例可看出电话催收工作与内部市场营销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持卡人透支金额超过万元,且时间已近半年。电话催收人员发现无任何催收记录,拨打单位电话后得知持卡人为大型民营企业主,半年前即出国设立分支机构,国内私人财务事项已授权助理全权处理。根据客户办卡时留在银行的档案记录,电话催收人员发现对账单地址有误,随即在电话中取得了持卡人公司总部的地址和助理电话。在与持卡人助理联系后,确认对方可以归还此笔信用卡欠款,但缺乏银行发来的书面通知,无法交财务部门处理。为此,电话催收人员答复尽快将银行书面通知发往公司。同时,在发卡行内部,电话催收人员与客户建档部门经过沟通,对该持卡人资料加以更新,并在第一时间内将最新一期对账单寄往公司。一周后通过与持卡人助理的再次沟通,确认公司已收到银行还款通知,正在财务处理中。当日公司即归还此笔款项,拖欠时间较长的不良透支及时收回,从而避免了损失。{信用卡不开}.

总之,从"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点出发,电话催收人员之间以及与相关业务支持部门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信息沟通,能够降低催收成本,提高催收工作效率。

信用卡不开篇三

这样使用信用卡小心房贷被拒

这样使用信用卡小心房贷被拒!

刷信用卡付款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消费方式,但是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当时觉得没什么,等以后贷款买房、买车时才发现被之前的陋习拖了后腿。

交广微贷易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使用信用卡时的几个常见陋习,提醒大家要尽早规避!

1、信用卡申卡后未激活

{信用卡不开}.

有的人为了帮朋友完成办卡业绩,就申请信用卡但不开卡,觉得不开卡不会产生年费,通常普通卡种不需要交年费,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卡种,比如金卡、白金卡等也会收取年费,因为这类卡是根据客户个人信息制作,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办卡的时候最好就弄清楚信用卡类型,由于信用卡办卡记录会进入央行征信系统,如果是长期不用的卡,建议打银行客服销卡。

2、代办卡未还款

有的人以自己的名义给家里亲戚代办信用卡,遇到不靠谱的亲戚忘了还款,结果逾期记录上了自己的征信。所以还是不建议给亲戚朋友代办信用卡,免得当冤大头。

3、遗忘还款日

通常而言,银行在审批房贷时会参考个人近2年的逾期次数,一般情况下若夫妻一方两年内连续三次逾期还款,或累计六次逾期还款将不能获得贷款。不过今年房贷政策收紧,银行对贷款申请审批变严,有的人就是记性不好,到了还款日忘记还款,即使是几十块钱也有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轻则被提高贷款首付、利率,严重的有可能被拒贷。建议可以将信用卡跟工资卡绑定,到了还款日自动扣款,或者在手机上设定还款提醒。

4、频繁取现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在2017年1月1日已经正式实施了。根据新规要求,信用卡在ATM透支取现额度从每日累计2000元上调到1

万元。这意味着,之前信

用卡取现1万元需要连续5天不间断完成信用卡取现操作,现在可以一次用信用卡取现10000元。这对于不少想通过信用卡取现解决燃眉之急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信用卡取现的方式分为2种:一种是透支取现,即透支取现的额度根据持卡人用卡情况设定,一般最高不超过持卡人信用额度的50%。透支取现,持卡人除了要支付取现手续费外,还须从取现当天起支付利息(一般为每日万分之五)。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银行可以享受免息待遇。

还有一种是溢缴款取现,是持卡人将存放在卡内的资金或还款时多缴的资金取出,也就是将自己存在信用卡里面的钱取出来。溢缴款取现取的是自己的钱,不需要利息,但不少银行照样收手续费。所以取现前最好咨询一下所在银行利息和手续费的问题。有些人把信用卡当储蓄卡用,频繁取现,最后没有按时还款,影响了个人征信。因此,建议取现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透支。

5、仅还最低还款额{信用卡不开}.

有些人喜欢还最低还款额,最低还款额的定义是:全部应还款额的10%为账单中要还款的最低还款额度,还款最低还款额产生万分之五的利息,按照全部应还款额来计收。还不能享受免息期,所有的消费都要从消费之日起计算利息,而且银行的计息方式是按月复利,利息非常高,很容易导致少还款。除非是真的资金周转不开,否则不建议频繁还最低还款额。

交广微贷易总结:信用卡为我们留下了资金周转期,为生活提供了便利。不要在使用信用卡时养成上述陋习,成为日后买房贷款路上的绊脚石,大家还是得掌握好分寸才行。

信用卡不开篇四

信用卡的工作原理

信用卡的工作原理

当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磁卡,如信用卡、超市购物卡、IC电话卡,食堂饭卡,等等。各种各样的磁卡的广泛应用堪称全球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那么,这些名目繁多的磁卡的工作原理究竟是怎样呢?我们以信用卡为例,看看它是怎样工作的,图中的1、2、3、4、5反映的是其工作的过程。

信用卡阅读器

1

信用卡不开篇五

我的信用卡销售心得

信用卡营销心得

信用卡业务取得较好成绩,是与总行信用卡事业部的帮助和行领导的重视及全体员工的努力分不开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全行动员:完善考核机制,落实信用卡发卡的奖励机制,动员全行各条线的员工都成为信用卡的推广员,各支行、部门都指定一位员工为信用卡业务联络员,将信用卡的发卡工作渗透到各项业务的拓展中综合考虑。

加强员工培训:对信用卡的授信准则的把握是成功销售信用卡的前提,福州分行坚持每月对银行渠道的员工进行信用卡业务培训,培训对授信准则与进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现场答疑解惑。

二、推行陌生拜访:这个种方式可以锻炼员工的胆量与说话技巧,这种办卡方式已经是办理信用卡的其本方法。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方式即没有多大收益而且辛苦,但是对刚从事办理信用卡推广工作的员工一定要去尝试这种方法,这样可以锻炼员工的意志和胆量。

三、择机设点摆摊:设点摆摊已经被同业广泛采用,但是随意的设点只能浪费时间和人力,我们进行的是有选择的设点,一是节日短期的大型展会设点,二是优质行职客户单位设点,三是高尚住宅小区设点。在设点摆摊要注意把握每

个客户,因为设点摆摊可以接触到不同公司的职员,这些职员就是你的目标客户,也是推广员进入他们公司办理信用卡的敲门砖。同时推广人员对持卡人进行回访幷询问他们是否对我行信用卡的满意度,并适时通过他们询问他的同事是否需要办理我行信用卡。

四、推广团体办卡:团体办卡,选择的是优质行职客户,团体办卡是迅速提高销量的有效办法。推行团办的关键是得到团办单位的领导的肯定,这样其他职员也会随之办理了。

信用卡不开篇六

信用卡如何盈利

信用卡如何盈利 中国银行业豪赌信用卡 27家银行谁是最后赢家(转载).cn 2007年05月21日 16:11 《IT经理世界》  “中国人的钱包不仅越来越鼓,而且还在越来越硬。”某外资银行的高管在一次金融研讨会上半开玩笑地说道:“因为里面都是信用卡。”  截止到 2006年,中国信用卡发卡总量已经超过5600万张,虽然13亿人的人均持卡量才0.04张。不过中国信用卡的增长速度却非常惊人:以标准贷记卡为例,2004年增长83%,2005与2006年都达到了100%。  爆发性成长背后是中国银行( 5.05,0.04,0.80%)业的信用卡投资浪潮。与国外信用卡是少数银行的小主流产品不同,尚处在跑马圈地阶段的中国,已经有27家银行和机构投入到发卡行列中来,可以用“有一家具备发卡资格的银行,就有一种信用卡”来形容。  信用卡对银行是个好产品。公开资料显示,只要是经营良好的国外发卡行,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本行 零售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一般都处于20%~40%之间。而在利润方面则更有突出贡献:比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已占纯利润的33%;而美国运通的“运通卡”利润甚至占公司全部利润的70%。  那么信用卡浪潮给国内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实际收益?在大街上、办公室里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卡促销背后,是国内银行发行一张信用卡的单卡直接成本超过120元的事实。而这么高的投入,却绝少有国内银行从信用卡这项业务上赚到钱。如果说中国信用卡市场已经用三四年的时间走完美国市场二三十年走过的路,那么显然中国的银行却不可能用三四年时间走完美国银行界几十年的信用卡发展历程。  过去的5年是中国信用卡的爆发期,而再过5年,中国信用卡也许就要迎来“结账”的日子——中国信用卡从萌芽到成长,从成长到成熟,最后从成熟到饱和。市场上,最终只能容纳几家行业巨头,他们将占领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显然,今天参与信用卡豪赌的银行不可能都是赢家。  面对这种必然的结局,今后“是否选择信用卡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信用卡去构建什么样的竞争力?”,这对于不同的国内银行,将有着不同的答案。实际上,今天这场全体参与的信用卡热潮,已经开始让逐步市场化的国内银行们,不得不走入差异化竞争的新轨道。  从这一角度来看,信用卡对中国银行业显然不仅仅是一种金融产品,围绕着它的这场“豪赌”其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信用卡 离赚钱有多远中国信用卡市场“速成”的代价,就是现在大家谁都赚不到钱。  

扬的家住在北京西五环一个较新的社区里,楼下的超市是她日常消费停留最多的场所。五一假期中的一天,她忽然发现超市旁边的小卖部门口多了块立着的牌子,上面写着:“代办XX银行信用卡,有礼品赠送。”牌子旁边摆着玩具小熊、闹钟等小礼品。  在店前摆这个摊位的正是店主的女婿,他是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营销人员。因为每个月发60张卡的硬任务,上班时间他本人在离店不远的沃尔玛超市里与同事一起设长台促销,另一方面在自己家店面门口竖这个小牌子,留下联系方式,万一有人对办卡感兴趣了,他甚至可以“上门服务”,以此增加一条销售渠道。  感到发卡压力的已经不是一家银行的销售人员。地铁站里、百货商场、超市甚至闹市区的大马路上,发卡促销人员的吆喝声一浪高过一浪,随处可见“办某某银行信用卡赠送多重好礼”的红色大条幅。业内人士戏称此为“扫楼”发卡之后的“扫街”发卡;不仅如此, 信用卡申请的程序也越来越简化,以前还会需要复印机复印各种身份证明,如今在大街上,发卡人员用 数码相机一拍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在中国信用卡市场跑马圈地白热化的时代,发卡量窜升的势头比股指更加强劲。最新出炉的首届中国信用卡调查报告预测,今年年底我国信用卡发行量将突破6000万张。而5年前中国信用卡刚刚开始规模发展的时候,这个数字只有155万张。  烧钱不赚钱  增长呈几何级的发卡量背后,是发卡行大量的投入。以营销费用为例,兴业银行( 34.50,0.45,1.32%)在推广双币种信用卡时,一旦申请人申卡成功,并在30天内消费99元,除免年费外,还可以获赠价值200多元的小家电礼品,比如电熨斗或者吸尘器;浦发银行( 35.87,0.39,1.10%)的一次金卡促销活动,还吸引了其他行的工作人员前来办卡,诱惑大家的是浦发银行提供的价值1000元的飞利浦HI-FI音响一套,要求只是申请金卡成功后,在一个月内刷卡满三次即可??  银行将赌注下在信用卡必定会挣钱的明天,一投几亿元连眼都不眨一下。然而,银行投入还不仅仅是钱本身,随着投入成本的增加,累计更多的是风险——这个在金融产业重要性最高的词。比如某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卡之初,申请人比较全面的个人财产收入和个人信用资料证明都要求被提供;但几个月后,不足万张的发卡量却让其左右为难。最后,随着发卡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不得不以牺牲“风险控制”来降低信用卡申请难度。  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征信体系的缺乏,由于信用卡贷款利率的管制,各家银行纷纷通

过提高透支额、降低提现手续费、免年费等方式来打“价格战”的方法,也从根本上积累了风险。比如,取现手续费从3%下降到1%,甚至有银行提出免手续费;透支额度从5万元上升到1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大大超过了《银行管理条例》中的5万元上限。银行在促销行为的背后,实际上是在以降低消费者透支门槛来刺激刷卡消费,为消费者过渡透支埋下隐患。  2007年3月11日,银监会下发通知,严禁银行盲目发卡,要求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但市场铺开的发卡竞争势头依然有增无减,投入也越来越大:今天你送护腕小猪,明天我就用高档自行车诱惑消费者;此家的积分是20元换一分,彼家立即优惠为1元一个积分;A行刷6笔免年费,B行立即刷5笔就全免;你的白金卡保险是10万元,我紧随其后就推保险,而且保额是15万元??  在这些现实与潜在的投入背后,一个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那就是中国的信用卡能否真的让这些银行获得足够的回报?  在经营良好的国外发卡行,银行卡业务占该行收入的比例,处于20%~40%之间;银行卡业务及其关联业务产生的纯利润约占全行利润的30%左右。但在中国内地,银行卡业务收入占本行收入的比例一般在2%~6%的水平。由于无法准确计算信用卡业务利润,按常规测算,其利润贡献度自然也在上述收入贡献度以下。  实际上,除了2005年广发银行、招商银行( 24.12,0.24,1.01%)先后称自己已经跨过盈亏平衡点外,很少有银行能够站出来大声说自己在信用卡业务上开始赚钱了。就算是四大行之中的建设银行也只是在采访中表示“今年能持平。”  信用卡怎么赚钱  在市场成熟的美国,信用卡已经发展了整整40年。有两种信用卡盈利模式堪称经典:MBNA(美国美信银行 )模式与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 模式。  MBNA被称为信用卡贷款领域的后起之秀。这家在上世纪80年代才成立的新兴银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超越了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银行,成为仅次于花旗集团的全美第二大信用卡贷款银行。  它的盈利模式堪称信用卡的传统经营模式:以利差收益为主——也就是说从信用卡的贷款功能上赚钱。作为一家专业化的信用卡银行,MBNA将自己的目标客户锁定为具有较高信用素质和消费潜力的专业化人士。它的营销目标永远是:如何让持卡人增加每一张卡的透支额度,不断透支,然后通过循环利息获取收益。  与MBNA不同,美国运通是从信用卡的消费功能上赚钱——它选择了不从消费者口袋里拿钱,而从上游商户的口袋里

要回佣。在美国运通的手里有很多签约商户,它能通过规模化的发卡量和大量客户消费信息,为商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促销渠道,运通再从它们手里拿到消费返点。资料显示,美国运通的刷卡额平均返点率在2.6%左右,即每100美元消费,运通就能拿到2.6美元返点。2005年,运通卡已经成为全球刷卡额最大的信用卡银行。  利差和商户返点虽然是两个最主要的收入模式,但是信用卡在国外还有一个普遍的收入来源——年费。实际上,年费模式虽然曾经是银行信用卡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今天比重已经变得很小了。  据工商银行( 5.15,0.09,1.78%)江苏省分行课题组的一份研究显示,在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初期,年费和商户回佣收入占据主体;而当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资产业务形成的利息收入逐步上升。比如,在信用卡产品发展成熟的美国,在发展初期,其利息收入占到信用卡整个盈利的25%, 商户回佣占到30%,年费及其他收入占到另外的45%;而在市场发展成熟的今天,资产业务已经成为美国信用卡盈利的主要来源,其利息收入占到70%,商户回佣和其他收入各占15%。  在中国,做信用卡似乎也离不开这三个最基本的盈利点,但中国的情况与国外却完全不同。从信用卡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来看,业内普遍认可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从成长期走入成熟期,但是有意思的是,国外信用卡无论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的收入模式,似乎在中国都不适用。  跑马圈地的代价  在规模和效益之间,今天国内的大部分银行将规模摆在了首位,过去几年信用卡发卡量的暴涨就是“跑马圈地”的直接体现。而这种“速成”的代价使得原本在这个阶段可行的收入模式一概失效。  首先,为了更多地吸引持卡者,靠年费创造收入只能是银行的梦想了。目前,在各家银行信用卡产品中,只有白金卡和部分专门卡能收取到1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年费。大部分银行选择了以免年费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拿着一张不存钱就能消费的卡片。以招商银行为例,其 2006年年报显示,它的年费收入为6015万元,占其整个信用卡非利息收入的8%。由于公开资料无法显示其信用卡业务的全部收入,但年费收入在招行整体信用卡收入中,肯定占比更低。这显然与国外信用卡发展初期年费收入为主体收入模式不同。  与此同时,为了让自己的信用卡消费起来“更好用”,银行从商户处获得的回佣比例在中国市场也是一降再降。商家和发卡行总在回佣上玩着“高低杠”的游戏,在经过长久博弈之后,从2005年起,酒店和餐饮业

务回佣率从3%下降至2.2%,零售业则从0.8%下降至0.5%。麦肯锡的调查表明,中国目前的商户回佣率与欧美相比整整低了30%~50%。  而被催熟的中国信用卡市场上,成熟市场的盈利点——利差收入也变成了空中楼阁。毕竟中国进入消费经济的时间还不长,老百姓量入为出的消费心理决定了借贷消费还没有成为普遍习惯。从招商银行当年推行的“关联卡自动还款”业务在信用卡用户中极高的采用率可以看出,国内绝大多数信用卡用户并不是把信用卡当作“提前消费的工具”,而仅仅是“消费支付的工具”。实际上,一分钱的透支利息他们也不愿意多掏。在这个层面上,信用卡与借记卡没什么差别。  麦肯锡的数据表明,在中国仅有14%的持卡者使用循环信用。屈指可数的循环信用使用者和在免息期前定时还钱的贷款者,自然直接决定了信用卡利差盈利模式虽然存在,但规模太小根本无法支撑盈利。  显然,规模可以被迅速撑大,但是市场却很难被马上催熟。这也让这场信用卡豪赌的赌注越堆越高,因为银行们都知道这是场少数人才能赢的赌博。他们希望圈到更大的地盘(发卡量)做筹码,这样以后才可以翻本捞回来。  “未来,国内信用卡的收入,基本上就是来自于商户回佣和循环信用。”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赵宇梓说道。“但是商户回佣这一块,银行要先提供资金成本,毕竟持卡人是先消费、后还款,如果再扣掉相应的积分、奖励,再加上各种营销促销费用,银行可赚的利润就不多了。”  赵宇梓认为,最后银行的信用卡是否盈利,仍取决于贷款利息收入。按照国外70%~80%的标准衡量,如果这一块很小,自然就很难说信用卡盈利了。“现在说自己(的信用卡)盈利,那还真需要点勇气。”他如此笑言。  不过从前景来看,信用卡是一个令人无法放弃的肥肉。据麦肯锡公司预测,中国的零售信贷市场将呈指数增长,仅信用卡带来的信贷,2013年的利润就将达到130亿~140亿元,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第二大零售信贷产品,中国信用卡业务必将成为整个银行业的核心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银行想赚信用卡的钱,显然得等到规模效应发挥作用的那一天。不过今天发卡的27家银行与机构,显然不会都成为最后的赢家。-中国信用卡的黄金十年  1995年3月,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中国内地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信用卡。中国信用卡与国际接轨的序幕由此拉开。  不过各大银行对信用卡市场做出集体反应是从2002年开始的。2002年5月17日,中国工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xinyongkashenqing/11444.html

《信用卡不开 信用卡提额申请被拒,揭开银行30年不说的秘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