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创业

便利店会有钱赚

|

【www.dagaqi.com--小本创业】

  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时候,周围的小餐馆都休业了,还好有便利店不打烊,给人食物和温暖。创业项目网www.dagaqi.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便利店会有钱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便利店会有钱赚

  让你开一个赚钱的便利店的19个秘密

  “独身、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新上海人。喜欢用好东西,租在市中心一间90年代的老式公房里,家里没人做饭。”

  ——据说这样的人最容易走进便利店。上海联华罗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晟给出的描述,细致得好像真认识那么一个人。

  2012年,罗森在“消费者选择的外资便利店品牌”中排名最低,日本方面决定收回罗森的品牌代理权,张晟就是在这节骨眼上接手上海罗森。

  在到处都在谈及电商对传统零售冲击的时候,便利店在中国反而正在经历一个快速成长期。根据英敏特数据,2009年到2014,便利店零售市场以15.9%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到2019年总市场零售额预计在900亿到1,000亿人民币之间,大概是现在的1.5倍。即便是便利店业态最为成熟的上海,也尚未完全饱和。

  和所有零售行业一样,便利店这门生意也脱不开“因地制宜”的四字法门。日本的便利店一定有鲜煮咖啡;台湾的便利店里桌子、椅子少不了——上海也有,但大多数不会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北京的便利店生意好像总是做不起来,一家两家关门了,四家五家又自别处开出来,但不一定是在办公楼、高档住宅区这些你以为的“好市口”。

  至于,为什么便利店的招牌从深蓝变成浅蓝;一进门看见货架上是什么品牌;爱吃的寿司怎么忽然就不见了;便利店的灯是真的亮啊……这是一门洞悉人心的生意。

  这里似乎隐藏着很多小秘密,也正因为此,我们最近和张晟、全家中国新闻发言人王意文,以及北京7-Eleven711行政本部本部长吴萌聊了聊。2004年,7-Eleven进入北京,吴萌打那会儿起就在了。算的上是元老级人物,7-Eleven也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外资便利店品牌。

  他们对行业的判断更多的是来自实践,也有对未来市场的一些猜想,不过我们发现,多数观点是一致的。

  1、什么样的城市可以开便利店?

  2003年,全家首次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实验店。

  “依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的城市,即是便利店行业可以进入的时期。到1万美元时,可快速发展。”王意文告诉《好奇心日报》,2002年上海人均GDP已接近6,000水准,因此看好上海发展及消费潜力。

  截至2015年10月,全家在中国内地开设近1,500家门店。目前各城市店数分布为:上海近千家、苏州近120家、杭州70家、无锡39家、广州近180家、成都近50家、东莞9家、深圳30家、北京15家。

  2、便利店为什么爱扎堆?

  上海也是罗森的大本营。宁波、杭州、镇江、无锡、嘉兴、苏州…你会发现罗森选择的这些城市都在上海工厂周边,当天物流3、4小时能辐射到的地区。

  拥有专供的食品加工厂和成熟的物流体系是品牌便利店区别于杂牌店的地方。

  以北京7-Eleven为例,饭团,三明治,便当等日配商品占总销售额的40%左右。7-Eleven持有专用供应商公司的股份,工厂生产的产品专供7-11,产品的配方也由7-11和专用工厂共同研发。

  2004年,7-Eleven把便利店模式带到了北京。一时间,北京街头冒出了各种各样山寨7-Eleven的“彩条便利店”,但也只是“看起来”像而已。那些尚未成气候的便利店品牌使用的是同一家供应商,提供毫无差异的产品。一些规模更小的便利店,干脆只提供保质期15-30天的盒饭。

  如果仔细观察北京7-Eleven的门店分布,你会发现一家店的周围,一定还有好几家临近的店面,这是7-Eleven的开店策略。这么做可以节省配送、运营管理的成本,对区域内的品牌建设也有好处。

  某天下午1点左右,记者目睹了来送盒饭的货车,一辆车可以配送附近7家店,这种模式与日本相类似。

  3、为什么北京便利店生意不好做?

  北京啊北京,夜里人在城外,白天人在城里。天冷不愿出门,路宽懒过马路。

  “北京的24小时便利店为什么比上海少很多?”知乎上最热门的回答总结为“三个半”:生意只能做“半年”,马路只能做“半边”,一天只能做“半天”。

  偌大的一个北京城,24小时的便利店开在哪儿“都很痛苦”。

  进入北京后的第四、第五个年头,7-Eleven实现盈利,目前在京有186家门店,店均日销售额超过20,000元。但如果算上7-Eleven北京公司体系下的60多家天津门店,京津地区整体还处于亏损之中。

  而上海则是另一番光景。上海本是座小渔村,蜿蜒的街道大多临河修造。便利店最爱开在小路边,假使把马路修得和北京一样又宽又好,当中放一道铁栅栏,生意马上就不好做了。

  现在哪还会有人特地绕一大圈去便利店买东西呢?

  4、人流量大的上海外滩,不是开便利店的好地方?

  近两年,罗森上海新开了近200多家店,关掉了140多家店,这里面有许多你想不到的取舍。比如说,他们最近关掉了外滩店。

  “租金高、利润低、又没有好的广告效应,就关掉了。”张晟解释道,人流量大并不意味着广告效应就好,“每天来的客人是外地的,又不是上海的客户群,可能在上海知道了(罗森)但也没用,他回家又没有(罗森)的。”

  5、为什么办公楼下的那家便利店关门了?

  罗森还关掉了一批租金和营收不成正比的办公楼门店。看似拥有稳定客流的办公楼,便利店生意也不好做。

  “如果这个楼是满的话,办公楼便利店开张的第一天,估计就是生意最好的一天了,因为天天吃人家会吃厌,周边又不断有新的饭馆开出来,客流自然会减少。”再加上办公楼的门店晚上是没有生意的,双休日也是没有生意的。

  6、在住宅区开便利店,得先做这些事情

  2012年日方收回罗森代理权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计划,对于店面的改废慎之又慎。谨慎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说要入驻一处住宅小区,张晟会让手下的人晚上去楼下“数灯”。

  比起书面报告上的数据,这位罗森上海的总经理更相信自己在现场看到的东西。

  “开发商说这个小区已经卖完了,但是你上网一查,会发现又有很多房子挂着卖,所以入住率到底是多少呢?”他要求手下一家家地去数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看灯的颜色是不是不一样,有的开发商会故意把灯都开着。我们还要看外墙上空调装了没装。”

  张晟管这叫做“现场信息采集能力”,“在中国做生意,尤其是做零售生意,这一点非常重要。”

  7、上海新开的便利店为什么都在郊区?

  在便利店行业发达的上海,几步就是一家便利店。市中心的便利店竞争已经很激烈,新空间主要在上海周边的郊区和新城区。

  “我们同行都说,每天查表,日销都是在跌的。因为人不断往外迁移,市中心租金一直在涨,办公楼也在往外搬。”张晟表示,白领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公司也在往外搬迁,这都是必须了解的城市趋势。

  8、但也不是所有的郊区都适合,比如……

  新的机会出现在郊区新兴的住宅区。随着城市发展,物价、房价暴涨,许多人在郊区住豪宅、开豪车,生活质量却不高。想买个包子就只能在吃路边摊,想给孩子买个小玩具都没地儿买。

  ——城郊的配套生活设施跟不上,这就是便利店的机会。不过,假使真的到了城郊本地人遍布的老城区,比如说上海松江,生意反而难做。

  “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人最喜欢说,’这个东西怎么这么贵,我自己家里也做得出来’,他们没有时间成本这个概念。”张晟说,人的消费观念是很难改变的。便利店说到底做的还是年轻人的生意。

  9、说要吃得清淡点,但最好卖的还是重口味

  如果你开始把“要吃得清淡点”挂在嘴边,那说明你老了。

  年轻人的味蕾只分辨的出浓油赤酱、酸爽麻辣的——这是便利店的销售数据说的,便利店最关心的就是年轻人的口味。

  为什么麻辣烫卖的好?为什么麻辣香锅卖得好呢?还有,你发现了吗,日本的拉面一年比一年咸了?张晟提出了一连串的反问。

  “今天的90后,未来的00后,从小喝的是100%的果汁,可乐、雪碧,他们的味蕾现在只知道甜酸苦辣,其他的味道很难辨别了。”前段时间张晟和朋友在日本,他40多岁的朋友说,“呀,这个面这么咸?”张晟答,“你看,大街上日本年轻人都在排队。”

  10、便利店最赚钱的,是关东煮、包子、盒饭那些鲜食系列

  在英敏特面向3,000名20-49岁的互联网用户的调查中,94%的受访者过去六个月都曾在便利店购物,最主要的消费品类分布于食品与饮料。

  从消费偏好看,中国大陆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食品类商品,尤其是速食商品。在便利店的销售品类中,自产研发的烘焙、甜品和鲜食类食品的毛利高、购买频次也高,是便利店的主要盈利点。根据王意文提供的数据,鲜食系列占全家总营收40%以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谈论如何抓住消费者的时候,便利店的经营者最先考虑的,总是如何抓住消费者的胃。

  冷柜里的包装盒饭、饭团、三明治,热腾腾的关东煮、包子、烤串和现做盒饭……这些自产食品是品牌便利店能做出差异化的地方,也是别家轻易复制不了的东西。

  11、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口味?去逛逛便利店

  全家每个单店至少拥有2,500个商品品类,每年淘汰近1,700余个品相,轮换70%以上的商品。在开店之初,全家会提前半年时间,把每家店刚开业时的商品组合和品牌确定下来,研究什么样的商品组合和品牌是当地消费者喜欢的。

  以全家的盒饭系列为例,有在全国各地都受到欢迎的咖喱猪排饭,也有因应华东口味的绍兴大排、雪菜肉丝面,华南有广式腊味油饭、捞面。

  北京的7-Eleven则和北京协和医院合作,推出了维E润肤露,以及烤鸭汉堡这样的本土风味食品。

  12、货架上源源不断的新品,是如何出现和消失的?

  “整根香蕉奶昔蛋糕”、“提拉米苏圣诞蛋糕”、“冰皮月亮蛋糕”等等…罗森做过一系列应季产品。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时下的流行趋势,比如把植物奶油替换成更加健康的淡奶油。

  罗森每周都会推出新品。每周四,罗森上海的总经理张晟也都会参加新品会,在商品上市时给门店一个“预测数”,达不到就末尾淘汰。一般来说,观察期在三个月。

  每年三月、四月,罗森会针对自产食品进行盲品。“2012年起,我们一直在强化甜品和烘焙这一块。”每年罗森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消费者调查,不是调查便利店,而是专门追踪消费者每天的生活习惯。

  根据张晟的说法,在15-19岁这批最年轻的消费者当中,罗森在甜品烘焙方面的评价排名第一。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信号,因为:抓住最年轻的这群人,就是抓住未来便利店的主要消费人群。

  “我们最终并不是要做一个超级好吃的东西(吸引消费者)到罗森来,这部分当然也需要有,但绝大部分应该是:今天吃啥呢?我先到罗森看看吧,这才是我们最终的定位。”张晟表示,你永远要有替代品满足需求。

  街边的便利店真的赚钱吗?

  虽然便利店和我们的生活已经离得很近了,但大家对于便利店还是存在一些普遍的误解,例如认为中国内地大多数的便利店都在亏损,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不是。

  事实上,“全家”从 2012 年左右就已经盈利了,“罗森”则是预计会在 2017 年年中开始盈利,“7-11 ”的话,在国内还尚未盈利。

  单独门店的话,肯定是有盈有亏。原因也有很多,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成本过高,而这些成本则包括了租金、装修、设备、运营、损耗以及各种各样的杂费。

  想要经营好一家便利店,还是很考验经营者水平的。当然,便利店想要盈利,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地段。地段直接决定人流和客群,紧接着影响业绩。开在北京国贸的 7-11 业绩比你家楼下的全家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在北京上班的大量外地人口回家过年,国贸便利店的业绩可能迎来一波低谷。有时候,附近商圈和人流的变化,导致业绩下滑,门店关闭也是常见的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便利店迎来所谓的「关店潮」了,起码在现阶段,便利店的总体仍是上升趋势,开店是主基调。

  根据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针对标杆便利店企业的统计,2016 年上半年,52.3%的企业保持增长,同比下降的只有 16.6%。2016 年的整体增速应该在 15%左右,市场总量达到 1000 亿。

  具体到品牌:

  7-11 在 2016 年末表示: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快速开店,以每一到两年在一个新城市进行布局的速度增长,主要城市每年会保持新增门店 30-40 家。

  罗森在 2016 年中宣布将加快在中国的开店速度,力争到 2020 年店铺数量翻两番,从目前的约 750 家扩大至 3000 家左右。

  全家也曾宣布将在 2024 年实现 1 万家门店的开店目标。

  那么,到底是谁在消费便利店?

  目前国内的便利店数量应该在 9 万家左右,其中有一半是加油站便利店,另一半就是位于居民或者商业区的便利商店。全国已经入驻口碑的便利店数量接近 4 万家。

  下面是我们根据口碑平台便利店的分布所绘制的热力图:

  可以看到,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地区都是便利店最为普及的地区,这跟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密不可分。

  我们再从用户的消费数据来看一下便利店的消费情况:

  X 轴代表的是消费者的年龄,Y 轴代表平均每笔的消费金额,气泡的大小则对应该年龄段的用户消费次数。

  从上图可以看到:

  1、用户在便利店的消费平均每笔在 20~80 元左右;

  2、 年龄越高的用户,平均每次去便利店所花费的钱也越多;

  3、25~35 岁的用户是便利店最主要的消费群体。

  另外,根据口碑平台 2016 年的全国数据,去便利店消费,女性用户不仅人数比男性多了 16%,平均每次还要比男性用户多花近 20%的钱。

  从职业标签来看,白领群体光顾便利店,无论是频率还是单次消费金额都远高于学生、教师、公务员等群体。

  25~35 岁、女性、较高的收入者,这几个标签象征着中国最有钱以及最舍得花钱的那个群体,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

  那么没有太多价格优势,商品种类也远不如商超的便利店,是如何将这些人收入囊中的呢?

  1、贴心的便民服务

  《好奇心日报》曾经整理过日本便利店的 1285 种服务:

  其实上面提到支付相关的、购买各类门票以及缴纳生活费用等服务,在移动支付发达的中国,已经完全可以用一个手机+支付宝搞定。

  不过还是有一些服务,比如收发快递,复印传真,送货上门,免费的休息、用餐区域甚至免费的热水都为便利店聚拢了不少人气。

  2、不断升级的食物

  你们有没有觉得,便利店里的食物越来越好吃了?

  食物至少关系到一家便利店 40%的生意,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家便利店都在食品研发上费尽心思。

  以全家为例,每两周都会有一个内部的选品会,每个新品最多只有 3 个月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被消费者所接受的,全店的汰换率或超过 50%。

  我们现在随便走进一家连锁便利店,能看到的包子、便当、现磨咖啡、冰淇淋甚至油豆腐粉丝汤,都是经历了这样的「大逃杀」后暂时胜出的幸运儿。

  3、与顾客建立情感连接

  日系的便利店品牌可以说将 IP 利用的炉火纯青。尤其是动漫领域的 IP。

  但这个套路在国内的实践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罗森先后在国内开过多家动漫主题便利店,如奥特曼、柯南、火影忍者等,尝试一段时间后,放弃了这一策略。

  利用 IP 来建立与顾客的情感连接本身没有错,但联系我们此前分析的便利店主要客群(25~35 岁、女性、较高的收入者),去思考他们更容易被什么所吸引和打动?这或许是比利用现成 IP 更直接有效的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xiaobenchuangye/60331.html

《便利店会有钱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