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创业

净水机创业事迹 张志林:一台净水器“玩”出三个细分市场

|

【www.dagaqi.com--小本创业】

张志林:一台净水器“玩”出三个细分市场
净水机创业事迹 第一篇

   身高接近一米八,体重却不到70公斤,微微谢顶……45岁的张志林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成得多,“做生意操心啊,每天都在想怎么打市场。前有狼后有虎,走在人前一点点,才不会被淘汰。”也许正是这“人前一点点”,让张志林对目标客户定位精准,一次次从竞争激烈的净化水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屡战屡胜。

   机会永远等着有心人

   图书批发赚到“第一桶金”

   1995年,25岁的张志林,从襄阳来到武汉。“对我这样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外乡人来说,靠打工永远出不了头。”于是,他时刻留意着创业的机会。

   一次,住在华师附近的几个老乡叫张志林去玩。闲聊中,他得知有两个老乡在做图书推销,从图书批发市场进货去卖,“有50%的利润。做得好的话,每月可以赚两三千元”。

   张志林心动了。但是,他的想法和老乡不一样,“五成利润虽然很可观。但书的定价越高,意味着利润越高。那我就卖市场上最贵的书!”

   经过走访,张志林了解到,市场上比较贵的就是《资治通鉴》一类的大部头。当时,市面上这些书并不多见。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新手”张志林面前:如何把这些昂贵的丛书推销出去?像老乡们一样,大马路上“守株待兔”等客人,成功几率太低了,况且过路客不见得有能力消费这些书。

   有知识,并且有经济实力消费这些书的,非公司的管理阶层莫属。

   经过缜密的分析,张志林理清了自己的推销方向:他买了一本电话黄页,照着上面的单位电话一个个地打,“每天打无数个电话,嗓子都说哑了。第一个客户是某公司的老板,当时他在电话里一听我推荐就很感兴趣,于是约我面谈。后来这笔生意顺利成交了”。

   读书人都有一个圈子。靠着客户介绍,张志林的生意越来越好。一个月下来,他挣了1万元钱。

   仅用一年多时间,张志林净赚30万元,成功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后,他在汉口马场角的图书大世界盘下一间门面搞图书批发,上下两层,共100平方米。“做零售永远搞不赢批发。”这是他早期创业阶段,去进货时发现的“秘密”:批发店需要的人手不多,看起来也没什么顾客。但是人家走的是量,只要来一个顾客,拿的货就抵你十个人零售。

   彼时,湖北周边的湖南、安徽、河南等省份都尚未建成图书批发市场,很多外省客户有打货需求。

   正是瞅准这一点,张志林开起了图书批发店。这一做,就是10年。

   别人卖水 他卖设备

   杂志里“读”出新商机

   2003年,张志林敏感地嗅到图书市场渐渐衰退的气息。他开始寻找新的生意项目。

   一本健康杂志引起了他的注意,上面一篇文章提到:国外早就告别了烧水时代,改饮直饮水或桶装水。他觉得,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家庭也会往这方向发展。“其实当时武汉一些工厂和家庭,已经开始使用桶装水。而生产桶装水,就需要设备。”

   为了摸清市场行情,张志林以顾客的身份“潜伏”进各个桶装水生产厂家。他发现,尽管当时武汉桶装水生产企业众多,但他们使用的灌装设备,都是从浙江等沿海地区购回,物流成本不菲。这让张志林找到新的商机:在武汉本地生产灌装设备。

   张志林跑到浙江,高薪请来当地的技术工人,自己在武汉建厂生产这种灌装设备,并贴上自己的品牌。

   2006年中,成品一出,不用他推销,便有客户上门来购买。当时,整个武汉市场只有一两家类似企业。他的产品往客户面前一摆,显眼的品牌标识,便是最好的广告。

   这一次,张志林又成功了。一年下来,他卖出了近百台灌装设备,销售额数百万元。

[1] [2] 下一页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净水机创业事迹 第二篇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吉达饲料厂,从吉达饲料厂到现在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总经理于畅的带领下,企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资产从建厂之初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三千多万元,年产值由创业初期的几百万元增长到现在的近2亿元,企业员工也从当初的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个人,公司的业务由原来的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发展到现在的集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回收、销售“一条龙”服务于一体的中型规模企业,与公司长期签订养殖回收协议的农户1000多户,覆盖了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和公主岭市等县市的几十个乡镇,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真正形成了“公司+农户”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公司从XX年到XX年连续四年被中共长春市委授予“先进私营企业”的称号。公司总经理于畅从XX年到XX年连续三年被长春市授予“先进个体工商户”荣誉称号,XX年被共青团农安县委评为农安县首届“创业、创新、创效”杰出青年之星,2011年被评为长春市“十大进城务工青年”,同年还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一、把握机遇,勇做创新 

每当提起创业时的艰辛,作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的于畅就有无限的感慨。于畅出生于农安县合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心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无论干什么都想争第一。1994年,刚刚从农安师范学校毕业的于畅,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毅然放弃了教师这个当时在人们眼里旱涝保收的

“铁饭碗”,主动下海经商,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可当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创业之初,首先摆在于畅面前的问题就是选择哪一个行业进行发展。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于畅在父亲的支持下,选择了饲料行业。发展的项目确定了,但在一无资金、二无经验的前提下,要在当时饲料生产厂家林立的市场中立足,谈何容易!然而,于畅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无资金,他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积蓄,又求亲告邻,千方筹措;无场地,他就租借了别人闲置的院落;无经验,他虚心请教,向市场学习,向高手学习。为做好营销工作,他吃的苦、受的罪,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就这样,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吉达饲料厂建成并投产了。办厂初期,由于企业规模和产量都很难与大企业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并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一道严峻的课题摆在年仅22岁的于畅面前。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的调查,他认为诚信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所以,从建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将“诚实做人,守信经商”作为办厂的宗旨。正是凭借这样的人生信条和经营理念,他大胆探索改变传统饲料产业的经营方式,从企业正式投产开始,他主动联系养殖大户,与养殖农户订立诚信合约,把自己的产品先无偿的提供给养殖农户,帮助养殖农户解决购买饲料的前期投资难题和畜禽的后期销售风险,在养殖农户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再交付购买饲料的款项。正是这种大胆的“诚信经营战略”,使企业从一起步便与养殖农户建立了互信互利,忠实可靠的合作关系,既推动了农户养殖业的发展,也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诚实做人,守信经商”

已经成为吉达饲料公司独具特色的经营风格和企业文化。 

吉达饲料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中站稳了脚,并在当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也逐年增加,于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但是,于畅并没有满足,他要的不仅仅是使自己身边的市场,他要把吉达饲料推向全省乃至全国。于是,新的一场战役打响了,在于畅的带领下,经过吉达饲料厂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经过六年的拼搏,吉达牌饲料不仅在吉林省市场中打出了一片天下,而且在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都拥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一席之地。 

面对运行良好的企业和逐年增加的利润,于畅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成绩。此时的饲料市场的激烈竞争时代已经尘埃落定,大起大落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微观的调整还在继续。如何为企业发展选择新的突破口,成为此时摆在于畅面前新的课题。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于畅发现,现阶段饲料生产企业和厂家都采取了同一种销售模式,即厂家—销售商—农户。对于厂家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使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市场维护工作做得也比较容易,而且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对经销商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保障自己所经营的品牌在一个区域内的独占性,保证自己所获得利润。在调研中,于畅感到,“厂家—销售商—农户”销售模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销售模式,在没有大的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想在这种销售模式下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是十分困难的。怎么办?于畅在思索、在

探究。在回顾吉达所走过的道路时,于畅突然被企业创立初期所采取的“诚信经营战略”模式点醒。于畅想,传统的销售模式中,经销商是连接厂家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也正是因为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经销商才成为传统销售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遗患,这也是经销商获得利润的基础。如果抛开经销商,由厂家直接与农户打交道并分享经销商的利润,这样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吗?于畅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振奋,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口。当于畅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的时候,听到的却是一片反对的声音。家人认为,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了,只要继续做下去,总会有壮大的一天,何必在另辟蹊径,搞不好会将已经取得成绩都赔进去。厂里的员工也劝于畅,如果直接与农户打交道,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销售成本,而且必将放弃一大部分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市场份额,这样必然是得不偿失。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员工的劝说,于畅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果满足于现状,那只能是“小富即安”,根本就谈不上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会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发展机会。 

有了明确的目标,于畅开始为转变销售模式做准备,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但是,调研的结果却表明,于畅的想法所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当时从事养殖业的农户中,绝大多数是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的,规模小,对饲料的需求数量也不是很多,而且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只有“破产”,而养殖农户的“破产”就意味着企业直接销售给他的饲料将血本无归。即使

养殖成功了,如何将养殖的畜禽销售出去变为实实在在的钞票,也是一个养殖农户很难逾越的障碍。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确实让于畅费了不少的心血。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研究,于畅提出,由吉达根据养殖农户的实际情况,依据互信原则,为养殖农户无偿提供优质、低价的鸡雏、饲料和无息贷款帮助养殖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不需养户投资,提供并负责回收和销售养殖的畜禽,待养殖农户成品鸡出售后,再统一结算。共同承担养殖风险,在养殖农户盈利之后再逐步还清贷款。这一想法,不仅让知道这个消息的养殖农户们觉得不可思议,就连于畅的家人和厂里员工的心中也充满疑虑。 

说干就干。XX年,于畅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将吉达饲料厂更名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公司的业务由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扩大为饲料生产、销售和畜禽回收、销售。这次企业的更名和公司业务的增加,让很多觉得不可思议的养殖农户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与吉达合作。面对这一张张渴求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面孔,于畅却冷静了下来。此时公司的资金有限,如果对每一个前来寻求合作的农户都给予支持,那么就成了“撒胡椒面”,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鉴于这种情况,于畅一方面对前来寻求合作的养殖农户们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则积极选择典型准备加以扶持。 

哈拉海镇是农安县的肉鸡养殖基地,年均出栏肉鸡约500万只。过去这个镇养殖农户一直与德惠市的德大公司合作,近年来由于饲养德大肉鸡利润减少,所以大多数养鸡农户,自己购鸡雏、饲料,自己找市场销售成鸡。这样就出现鸡雏、饲料成本高,成品鸡销售困难等

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净水机创业事迹 第三篇

十佳创业青年典型材料

梅田湖镇:付国强

付国强,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总经理。从1997年到广东省帆洋饰品有限公司打工,到2003年自己创办雅惠饰品加工厂,2008年创办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2008年,他创办的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实现总产值达100多万元,利税1万多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5人,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付国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76年出生在梅田湖镇金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1995年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家里种田,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90年代末,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年轻气盛的付国强也有了一种外出闯一闯的念头。1997年5月,付国强跟着几位在外打工的朋友来到了广东省佛山市打工,那时的佛山正是全民创业、全民经商的时代,家家户户办企业、跑市场,置身其中,就像看电影镜头,目不暇接。他一边打工一边想:佛山的企业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而且有的人也是空手起家然后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办一个企业呢?一个年后,他萌发了自己办厂的念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最终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打工比较熟悉的饰品加工上,公司一炮走红,每年利润都在10万元以上。2008年7月,在梅田湖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付国强转让了因金融危机勉强维持的饰品加工厂,在自己家乡里办起了一家纯净水生产企业,走出了创办企业、改变贫穷的第一步。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办之初,我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企业刚创办时,只有我一个人,我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公司所在的位置,离梅田湖镇政府还有1.5公里。当时我的产品主要是乡镇政府各部门,每次为了及时把水送到,早晨三、四点就要起床,用板车将桶装水拖运到镇政府,然后随便买点吃的就算早餐吃,有时连吃东西的时间都没有,就饿着肚子。虽然吃了这么多苦,但由于自己经验不足,产品品种单一,再加上交通不便,成本高,几个月下来,企业没有赚到钱,到了年底,企业几乎到了停产边缘。是放弃办厂,还是重整旗鼓,从头重来?在徬徨、犹豫、苦闷阶段,梅田湖镇政府和信用社伸出了热情援助之手,2009年2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信用社给他发放贷款5万元,重新进行生产,并改进了生产设备,将自己生产的纯净水提高了一个档次。为了拓宽销路,打开市场,付国强在华容县城联系了十多个送水点,遍地刷写广告提高知名度。终于,产品在县城打开

销路,现在,“益康三化多氧水”日均销量1000桶。从此,企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天地。2009年7月,他又出资10万元,买下了原街道食品厂后面空地,企业规模又一次得到扩张。

三、搏击商海,诚信创业。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没有可靠的质量作保证,产品难有市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我自己亲自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后,再传授给聘请的师傅。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付国强又专门购进了一套质量检验设备,严把质量关,公司生产的纯净水合格率都是100%。并且为了保证安全放心,每生产一次批次的水,他都亲自装上一瓶存挡,预备随时进行质量检测。严格的质量保证换来了市场的信任,三化多氧水获得了和本县其他如“南山矿泉水”等知名企业同台竞争的机会,逐渐打开了市场。

四、富而思源,勤俭创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两年的探索与磨练,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付国强和他的纯净水公司在梅田湖逐渐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他的水也先后获得了诸多的荣誉。有的人对他说:你现在是一个大老板了,该享享福了。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一笑了之。他心里知道,公司能有今天,不仅仅个人吃苦闯出来的,更是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是家乡的百姓群众支持得来的。赚到了一点钱,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讲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上。于是,付国强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先是免费为梅田湖敬老院赠送水,按每位老人一个月两桶的标准,不收一分钱,并公开承诺,企业办到哪一天,老人们免费喝水就喝到哪一天。后来,家乡交通建设资金困难,为保证通村公路建设顺利完成,村干部到处筹集资金,付国强听说后,主动找到村支书,捐出自己辛苦赚来的1万元。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付国强经常说到,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不懈创业中度过,更有意义和价值。今后,一定要做大做强企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带动着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的洪流中,为建设和谐新干、小康新干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粮食加工我的成功之路

我是四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励家村前励组村民赵晋成如今正值不惑之年。“海纳百川,有容及大”,溪流由滴水而汇成海洋,面对四通公司今天的成功与名望,我不禁感慨万千,往事如烟,可堪回首„„

十几年前,我才刚刚成家不久,却遭遇了一些飞来车祸,险些成为废人,不仅身受针石之苦,而且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负债累累。而励家村人多地少,单一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在几个兄弟姐

妹的帮助下,我做起了倒卖鸡蛋的小本生意,几番寒暑,几番风雨,一晃两三年过去了,手中稍微有了点积蓄。这时我搜集到一个重要的信息,许多农村人在沈阳、抚顺等地做生意,但只能用火车捎带货品,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受时间限制,十分不便,于是我想,如果有一辆车配货,不但能满足需求,而且效益一定十分可观。我不顾妻子的劝阻,东拼西凑买了一部解放牌大汽车,开始往城里送货,因而从此与杂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为别人带货的同时,我自己也捎带了一些货品,回来经加工后,在市场上零售;久而久之,经营的品种也逐渐增多,而小米的需求量超出其他种类。几个加工点加工的几乎都是我的货。一九九八年,小米成了销售的主导产品,经我销往吉林、黑龙江和周边的几大城市,生意大了,买卖火了,年底我又更换了两辆大货车,同时承包了一个粮谷加工厂,新的事业之旅开始了。

然而没有一个人做事总是一番风顺的,我也不例外。二三年春,我从佳木斯提取了三百吨红小豆,货一到家,连连跌价,两个月不到,赔了十几万元。惨痛的代价使我总结出一条教训,知识的匮乏,信息的闭塞,是这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开始学英文,买电脑上网„„

面临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二三年初,我适时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四通股份责任有限公司”,在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扩大生产规模,兴建了平方米两千平方米的厂房,增添玉米片膨化设备,招聘高级技师,利用当地盛产的玉米,转化饲料进行深加工。二四年初,我公司与加拿大独资,大连天地人有限公司结成联袂,创建“天帮”牌猪用系列产品,并已成功投向市场,该产品预计年转化玉米五千吨,饲料四千五百吨,产值千万元,利税三万余元。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公司主导经营的小米、玉米楂、玉米片通过联网,已销到深圳、广州、武汉等南方各大城市,其产品因货真价实,品味独特而供不应求,随着产品的热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为下岗人员和剩余劳动力五十多人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

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今后我将一如既往,一往直前地推进我所热爱的事业,为励家镇的经济发展服务。

机械制造铸就成功路(励家镇双岗子村刘刚)

我叫刘刚是双岗子村村民天工机械制造公司经理。今年四十一岁靠机械加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初中毕业以后,我没有旬其他农家子弟那样或是务民,或是经商,而是选择了靠技术发家致富的着道路。凭着小时候对机械的爱好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功底,我自己悟起了电焊技术。我先是到电焊修理部附近暗中“偷光”,之后再买来必要的设备和配件,自己练习。虽然我

并不聪明,但我相信:勤能计拙,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手也烫了,眼也花了,衣服也“穿”也了几个小洞„„终于我完了平生第一件作品——一个美观而又坚固的铁门在我手中诞生了。

从此,我自立门户,在自己家中成立了修理部,给人们做大门,车棚等,创业的过程是艰难的,有时候活很少,我就自己研究技术,有时候活很多,很急,常常忙得团团转,眼睛都熬红了。刚开始效益不是太好。有人劝我打“退堂鼓”。我都坚持已见,我想,任何事情都得经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成功有是一天两天的事。拿我们乡下人的话说,: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因此,我购买了相关书籍,努力钻研技术,熟练掌握技巧,争取把最好的产品展示在人们面前。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虽然没有产生很大的效益,但我还是坚持到镇里去发展,那里一来人流物流量大,二来信息灵敏。于是我开始了第一次动迁。之后我转变了经营观念,由以前的大门,车棚改为加工粮食用的设备,开始生产各类加工粮食用的机械,由于产品质量好,加之市里人都爱吃深加工过的粮食产品,如小楂子,因而这类粮食加工机械特别好卖,产品供不应求。人手不够用,我开始雇工十人,每人每月计件开资,员工多则每月千元,少则每月六七百元,产品基本上随产随销,近则本地及周边乡镇,远至辽吉黑再中转至全国各地,目前,只有海南和新疆二省区没有我生产的粮食加工机械。再后来,我先租后买下了镇机械厂,定厂名为“励家粮食清理设备厂”,并荣登辽西蒙东信息网络图,号称“天工机械制造”。然而我毕竟是个农民,虽然委多年不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我的粮食清理设备,其实质是充分挖掘粮食的附加值,充分体现粮食的价值,我不会小富即安,我要多生产出一些好的粮食加工产品,以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农业,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王海军整理)

杂粮运销大户娄云飞(励家镇娄家村娄云飞)

我叫娄云飞,是娄家村村民。现年三十三岁,九二年高考以几分之差,使我与大学无缘。但我坚信:“榜上无名,肢下有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并未因落榜而灰心丧气,而是静下心来琢磨自己将来的出路在何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思后想,我认为与其守在家里足不出户,还不如外出做点小本生意,一来赚钱比较快,二业可以有机会见见外面的世界;当时我们村里有很多人都去城里卖杂粮,我也跟着去了,开始做起了小买卖。寒来暑往,秋收科藏,一晃儿在城里度过了两个春秋。我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现在城里人生活水平有了很朋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健康观念日益增强,许多人爱吃农村的小米,小楂子等五谷杂粮。我想,如果回家开个加工厂,利用家乡丰富

的农业资源,加工小米,小楂子出售,销路一定会好。第二年春节刚过,我就把这个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很支持我。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自己的钱不够,就多方筹措资金,购买设备,翻盖厂房,开始加工小楂子。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我只买了几样必要的设备,也没有雇工,多数劳动都是自己和家里人干。我们自己磨,自己筛,自己选购原料,自己到市场上销售。由于我讲究信誉,保证质量,所以销路十分畅通,产品供不应求,逐渐地开始雇工劳动,自己腾出时间联系业务,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我已拥有固定资产三十多万元,年加工玉米二百多万斤,产品销往我省十多个城市,并远销到吉林、哈尔滨等地,在不远的将来,我还要再扩大生产规模,并将产品进行绿色注册。

现在,我虽然小有成就,但归根结底我的成功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是时代给了我发家致富的机会。因此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和向往。令我欣喜的是,今年五月我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多年来艰苦努力的最好的证明。我相信,在党的富发政策的引导下,国家会更富强,人民会更加安居乐业。社会将更加进步,我的粮米加工厂也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生猪及饲料经纪人(励家镇平房村崔文利)

我叫崔文利,是平坊村二组村民,如今已过不惑之年。回想我的创业经历,可谓坎坎坷坷,一言难尽。当年,家是普通中的普通,人是平凡中的平凡,和许多农村青年一样,也曾有过雄心壮志和梦想;残酷的现实一度使许多人放弃壮志激情,而我却从未被困境所束缚,从未被失败击倒。我想,万丈高楼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样可以有所作为,插上致富的翅膀。

最初我选择了边种地边做小买卖的方式,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经商,这样我一方面积累了虽然不很多但却十分必要的资金,同时也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但是,农业是基础,没有农民的富裕,终究是虚假的繁荣,根本谈不上“共同富裕”。所以我想,应该创造一种环境使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既能满足城市的消费需求,又能为广大农民致富铺路,同时也带动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才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事业。

经过几番选择,最后我把目标锁定在生猪收购上,当时农民养猪的热情远不及现在,大型养殖户少,分散养殖较为普遍。由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猪的销售也就成了问题,常常有想卖猪的找不到收猪车,收猪车也不能及时收足生猪的情况。于是,我开始为二者牵线搭桥,保证收猪车及时收到生猪,养猪户能及时将猪卖出。这样,收猪车开

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净水机创业事迹 第四篇

立潮头 挑重担 勤创业

--塔集镇缪鹏“双挂双促”活动先进事迹 缪鹏,196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哥的威尔有限公司董事长,按照县委统战部

“双挂双促”活动的要求,挂塔集镇双桥村党总支书记。并被评为淮安市十佳“双强”型党

总支书记。

现年46岁的缪鹏先生,原在县服装厂工作,担任负责技术和生产的副厂长。1995年初

因企业改制,无奈之下他外出创业,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很快在苏南闯出了一

净水机创业事迹

片天地。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在江阴市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江苏翔宇服饰有限公司,拥有

资产亿元以上,企业员工1000余人。企业生产的“翔宇”系列服装产品全部实现出口外销。

成为知名企业家、大老板的缪鹏先生,不忘家乡的建设事业,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回报社

会。2003年元月,他在县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在县经济开发区创

办了江苏哥德威尔服装厂,招收本地农民工和下岗职工500余人,工人月工资均在1200元以

上,企业每年上交税收都在500万元以上,为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在塔集镇双桥村,人们传颂着该村创业能人缪鹏情系家乡捐巨款的感人事迹。 2003年初,在家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感召下,缪鹏带着一腔报效家乡父老的激情,第

一个回到金湖县经济开发区投资8000万元,创办了“江苏哥的威尔服饰有限公司”,开创了

金湖加工 出口服装的先河,每年实现销售1.5亿元,利税2000万元,安置就业350人,成为全县

强有力的支柱企业,

到双桥村挂职后,积极帮助该村做好三年发展规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为解决全村

行路难的问题,他个人带头捐款17万元,又帮助协调资金,在全村建成了6.5公里长,横穿

南北的村中心水泥路。2008年,个人投资40万元,又多方筹资近120万元,建成了800平

方米的村部办公楼和1100平方米的农民创业点,其规模和品位在全县名列前茅,全国政协副

主席丁光训还亲笔为该村题写了村名。 铺路驾车,筑巢引凤。为了加快“富村富民”的步伐,他积极对外招商引资,以商招商,

目前一个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正式签约,为该村增加“造血”功能。为引导和鼓

励本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增加收入,他又拿出100万元,设立了高效农业发展基金,重点

培养20个典型户,每户5万元,赚了还本,亏了分文不要。 作为一个出生在塔集镇双桥村的创业能人,他十分关心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

设,多次捐款捐物。最近,当他得知该村正在新建一条6.5公里的水泥路,因建设资金不足

净水机创业事迹

而面临停工的情况后,他主动与村党总支、村委会联系,提出了自己捐款的要求,并专门驱

车回村,一次性捐款14万元,解决了修路的燃眉之急,他的慷慨之举,爱乡之情受到了村民

的高度赞扬。缪鹏先生还计划支持家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兴办农民创业点,使双桥村真正

走上“富村富民”的道路。 最近,在金湖县塔集镇双桥村,人们传颂着该村创业能人情系家乡捐巨款的感人事迹,

说的是“江苏翔宇服饰有限公司”、“江苏哥德威尔服装厂”总经理,厂长缪鹏先生慷慨捐资

14万元,支持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现年46岁的缪鹏先生,原在金湖县服装厂工作,担任负责技术和生产的副厂长。1995

年初因企业改制,他在无奈之下外出创业,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很快在苏南闯

出了一片新天地。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在江阴市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江苏翔宇服饰有限公司”,

拥有资产在亿元以上,员工达1000余人。企业生产的“翔宇”系列服装产品全部实现出口外

销。成为知名企业家,大老板的缪鹏先生,富了不忘家乡的建设事业,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回报社会。2003年元月,他在金湖县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毅然回金湖投资5000万元人

民币,在县经济开发区创办了“江苏哥德威尔服装厂”,招收本地农民工和下岗职工500余人,

人平月工资都在1200元以上,企业每年上交税金都在500万元以上,为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

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作为一个出生在塔集镇双桥村的创业能人,他十分关心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

设,多次捐款捐物。最近当他得知本村正在新建一条6.5公里的水泥路,因建设资金不足而

面临停工的情况后,他主动与村党总支、村委会联系,提出了自己捐款的要求,并专门驱车净水机创业事迹

回村,一次性捐款14万元,解除了修路的燃眉之急,他的慷慨之举,爱乡之情受到了村民的

高度赞扬。缪鹏先生还计划支持家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兴办农民创业点,使双桥村真正走

上“富村富民”的道路。 谁说女子不如男

——塔集镇姜锦香同志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要买什么裤子去到姜锦香店里看一看。”每当听到这些话时,姜锦香的心里有说不出的

高兴,但同时,也有些酸楚——姜锦香经历了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姜锦

香创办玩具厂有十多年,手头也有了一些积蓄,安安稳稳过后半生日子,毫不夸大的说是悠

哉 悠哉的,可她是镇妇女创业的佼佼者,不会满足于现状的,于是和家人商议到县城开裤

店,通过多次与她爱人沟通,最终家人选择支持。 说是容易,做起来难,这终归不是一件简

单的事,所以,姜锦香要做的工作很多:

1. 市场调查。姜锦香觉得要开好多大价位的裤店,就要了解普通老 百姓需求什么价位的裤子,客户群能有多少,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查,大体掌握了一些基

本情况,同时也确定了“驰蒙”裤业。

2. 了解市场价与进价。商品价格对于开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一定要将市场价与进价进行对比找利润,为了解市场价,姜锦香实际考察了很多地方,

当然,在进行调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姜锦香都一一克服了。了解进货价是

为了算出每件裤子的利润,这是很关键的,姜锦香了解到,如果你去问价,一般是问不出最

低价的,只有进行不同的考察对比,才能总结出真正的价格,所以为了能得出最终价格,姜

锦香又跑了很多地方,经过一个多月的“四处问价”,终于把价格基本定下来。

3. 计算利润。商人最注重的就是利润了,但是利润不只是卖价减去 成本这么简单,毕竟要租店面,还要置办货架等一系列东西,姜锦香白天就在县城找店

铺问价格,晚上在网上找货架等需要的东西,最后算出了这些价格,再以后就可以算出利润

了。

4. 找进货渠道。找一个好的进货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省时省 力,还可以提高利润,当然好的进货渠道是最难找的,姜锦香开始四处寻找进货渠道,

但是,事情往往都是不尽人意,然而就在 她最迷茫的时候,一个朋友提醒了她,这让她茅塞顿开,一下子找到了理想的进货渠道。

5. 租店面。找一个好店面不是容易的事,姜锦香经过多家实际询问 对比,终于在香港城找到了合适的店面,这也将是她未来几年为之努力的地方。

6. 办营业执照。开店当然要办营业执照,姜锦香在创业协会的帮助 下,很快拿到了营业执照,看着自己的裤店,姜锦香感到很欣慰。

7. 宣传。经营生意,宣传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姜锦香通过广告及亲 戚朋友等宣传,终于迎来了第一批顾客。 直到现在,姜锦香的驰蒙裤店算是踏入轨道,看着店里来来往往的顾客,姜锦香感到付

出没有白费。今天,姜锦香站在自己的店门前,看着一批批的客人,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谁说女子不如男!篇二:自主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自主创业者的基本资料:净水机创业事迹

姓名:尹刚 性别:男 学院: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年级:09级(本科) 学号:0943062172 联系方式:15196634109 籍贯:四川安岳 个人履历:

1997-2003就读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双龙街乡的五峰村小学 2003-2006就读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双龙街乡的双龙初级中学 2006-2009就读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四川省安岳实验中学 2009年至今 就读于四川省的四川大学 照片: 我们的共识:

1) 商业是冒险者的游戏。本来我们可以像一个普通的学生那样生活在校园里,本来我

们可

以找个稳定的工作、娶一个不美也不丑的老婆、生两个孩子 大的是哥哥 小的是妹妹 然

后等儿子结了婚、女儿找到了真爱 我就可以每天过着钓鱼、和老伴去看日出日落的日子。。

可是人生太过短暂 如果问我为什么痴迷于商业?因为我不甘心此生就这样单调平凡地度过。

2) 科技强国 教育兴国。一个国家的兴衰在小学黑板上就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具

体创业事迹:

1)、2011年7月7日成功注册了“成都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双流东升街道广场路46号(双流中学正对面); 占地:350平方米

公司管理层人数:5人;教师人数:50-100人。 股东:尹刚50% 卓越50%(后来股东有:尹刚40% 卓越40% 喻小葵20%) 董事及监事:

尹刚 总经理:卓越 教学总监:喻小葵

2)、2012年7月3日,成立了成都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第一家分公司; 公司地

址:双流吴家坝中街93号7幢一单元(双流实验中学正对面) 公司管理层人数:4人;教师人数:50-100人。 股东:尹刚50% 卓越50%(后来股东有:尹刚40% 卓越40% 喻小葵20%) 董事及监事:

尹刚 总经理:卓越 教学总监:喻小葵

3)、2012年9月1日,成都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书店)注册并开始进行图书销售; 公司地址:双流东升街道广场路46号(双流中学正对面); 书店店长:尹刚净水机创业事迹

工作人员:2人。 现在公司总投资50余万,第一年实现盈利20万左右; 公司的理念:赢在起跑线!一步

领先,则步步领先! 公司相关图片: 下图为公司的logo(商标); 下面是成都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部的相关资料:

1)、宣传资料图片集(部分):

2)、公司经营图片:

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部相关图片: 第一分公司的图片: 起跑线的基本理论:篇三:农村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粱作魁创业先进材料 粱作魁,男,1981年出生,共青团员,龙井市三合村人,一名看似普通且文质彬彬的农

村青年,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他不懈的努力,他经营的苹果梨

合作社正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为农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成为了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带

头人。

粱作魁说过,他的内心里很早就有了要创业的想法,农村是个很广阔的市场,作为一名

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大

学毕业后,他一直边工作边构思着自己的创业梦想。终于在2008年,他说服了他的两个朋友,

在父母的不解和反对下,在他的三合村老家合伙创立了一个苹果梨合作社,分批种植了50

株苹果梨树。然而,他们的一番创业激情刚刚开始就被一场病虫害浇凉了心。初期由于树种

选择不好、技术的不熟练,又遭遇了病虫害,很多树苗甚至病死,产量很低,没赚到什么钱,

还倒贴了不少钱。那段日子,各种负面的语言铺天盖地而来,父母更加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辛

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在城市里工作安家,偏要回到村里创建什么苹果梨合作社。每次去

往合作社的路上,身边的村民都会对他指指点点,对家里的小孩子说以后不能像他一样。粱

作魁他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所坚持的,所走的道路到底正不正确。但是他又想到,年轻人

就该坚持自己的梦想,既然自己相信方向没有错,那么迟早有一天 自己会成功。粱作魁说,那时候我的信念是,既然你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出成绩,绝对

不能轻言放弃。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他独自挑起了这副重担,打药、施肥、除虫等等都亲

力亲为。他开始思索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加意识到学习种植技术尤其是树种选择、种植、剪

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到网络上、书本中学习查阅

相关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懂的地方请

教家乡有经验的老种植户,向推广站的技术员咨询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使他对的种

植技术有了较为完善的了解。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苹果梨合作社种植的苹果梨有了很

大的成功。到2009年年底,彻底扭亏为盈。2010年后,他的苹果梨种植业已经形成模式,

降低了风险,提高了利润,达到年产量xxx千斤。 “要想挣到钱,销售是关键”。在以前,由于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村民主要采取农

户分散销售的办法。粱作魁建立苹果梨合作社以后,通过他对网络及市场的了解,为苹果梨

的销售提供了很多信息,极大的保障了苹果梨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增强了社员对种植的信心,

对增收致富的信心。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很多村民们也纷纷开始发展种植,并加入苹果梨合作社,只要有人

想要加入,粱作魁都会很热心的给村民们进行详细的讲解,遇到技术难题时,粱作魁还会在

山上给他们手把手做示范,不断的提升了村民们的技术水平和种植经验。 经过这几年的辛苦努力,粱作魁的苹果梨合作社渐渐走上了 正轨。粱作魁不仅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而且淳朴善良、热心助人。他富了不忘本,一

心想着让村民也能过上好日子。他建立的苹果梨合作社,让村里的很多困难户和种植户都加

入到到苹果梨合作社,无私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指导村民科学养殖,替村民解决销路等等,

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代青年的风采。篇四: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十佳创业青年典型材料 梅田湖镇:付国强

付国强,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总经理。从1997年到广东省帆洋饰品有限公司打

工,到2003年自己创办雅惠饰品加工厂,2008年创办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走过

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2008年,他创办的梅田湖镇益康三化

多氧水公司实现总产值达100多万元,利税1万多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5人,

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付国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76年出生在梅田湖镇

金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1995年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家里种田,一年到头,辛

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90年代末,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年轻气盛的

付国强也有了一种外出闯一闯的念头。1997年5月,付国强跟着几位在外打工的朋友来到了

广东省佛山市打工,那时的佛山正是全民创业、全民经商的时代,家家户户办企业、跑市场,

置身其中,就像看电影镜头,目不暇接。他一边打工一边想:佛山的企业遍地开花,如雨后

春笋,而且有的人也是空手起家然后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办一个企

业呢?一个年后,他萌发了自己办厂的念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最终将自己的创

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打工比较熟悉的饰品加工上,公司一炮走红,每年利润都在10万元以上。

2008年7月,在梅田湖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付国强转让了因金融危机勉强维持的饰品加工

厂,在自己家乡里办起了一家纯净水生产企业,走出了创办企业、改变贫穷的第一步。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办之初,我也走过了一段艰辛

净水机创业事迹

之路。企业刚创办时,只有我一个人,我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

公司所在的位置,离梅田湖镇政府还有1.5公里。当时我的产品主要是乡镇政府各部门,每

次为了及时把水送到,早晨三、四点就要起床,用板车将桶装水拖运到镇政府,然后随便买

点吃的就算早餐吃,有时连吃东西的时间都没有,就饿着肚子。虽然吃了这么多苦,但由于

自己经验不足,产品品种单一,再加上交通不便,成本高,几个月下来,企业没有赚到钱,

到了年底,企业几乎到了停产边缘。是放弃办厂,还是重整旗鼓,从头重来?在徬徨、犹豫、

苦闷阶段,梅田湖镇政府和信用社伸出了热情援助之手,2009年2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

信用社给他发放贷款5万元,重新进行生产,并改进了生产设备,将自己生产的纯净水提高

了一个档次。为了拓宽销路,打开市场,付国强在华容县城联系了十多个送水点,遍地刷写

广告提高知名度。终于,产品在县城打开 销路,现在,“益康三化多氧水”日均销量1000桶。从此,企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天

地。2009年7月,他又出资10万元,买下了原街道食品厂后面空地,企业规模又一次得到

扩张。

三、搏击商海,诚信创业。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没有可靠的质量作保证,

产品难有市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我自己亲自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后,再传授给聘请的师

傅。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付国强又专门购进了一套质量检验设备,严把质量关,公司

生产的纯净水合格率都是100%。并且为了保证安全放心,每生产一次批次的水,他都亲自装

上一瓶存挡,预备随时进行质量检测。严格的质量保证换来了市场的信任,三化多氧水获得

了和本县其他如“南山矿泉水”等知名企业同台竞争的机会,逐渐打开了市场。

四、富而思源,勤俭创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两年的探索与磨练,企业有了一

定的基础和知名度,付国强和他的纯净水公司在梅田湖逐渐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他的水也

先后获得了诸多的荣誉。有的人对他说:你现在是一个大老板了,该享享福了。听到这样的

话,他总是一笑了之。他心里知道,公司能有今天,不仅仅个人吃苦闯出来的,更是党委、

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是家乡的百姓群众支持得来的。赚到了一点钱,首先想净水机创业事迹

到的不应该是讲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

上。于是,付国强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先是免费为梅田湖敬老院赠送水,按每位老人一个月

两桶的标准,不收一分钱,并公开承诺,企业办到哪一天,老人们免费喝水就喝到哪一天。

后来,家乡交通建设资金困难,为保证通村公路建设顺利完成,村干部到处筹集资金,付国

强听说后,主动找到村支书,捐出自己辛苦赚来的1万元。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付国

强经常说到,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不懈创业中度过,更有意义和价值。今后,一定要做

大做强企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带动着更多的有志之士

投入到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的洪流中,为建设和谐新干、小康新干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

热血。

粮食加工我的成功之路

青年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净水机创业事迹 第五篇

“**青年创业先锋”评选活动候选人推荐材料

**青年创业先锋事迹材料

——江苏***有有限公司***

***,江苏普泰隆阀业公司总经理,福建安溪人,一个**“新市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80后。1984年出生的他和众多的80后相比,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从当年只身一人前往上海打工到如今的小有成就,这10多年的创业打拼让他品尝到了同龄人不知道的酸甜苦辣,那些走过的艰辛创业风雨路程,让他倍感珍惜。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84年出生在福建安溪参内乡田底村,家中历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因家中经济原因没有继续读书。2000年初,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年轻气盛的***也有了一种外出闯一闯的念头,那年刚满18岁的他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在上海奔波一年后,到**投靠亲戚,找了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来到**后,***发现**的民营企业遍地开花,许多老板也是创业致富,置身其中,不禁有所触动。他一边打工一边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而且有的人也是空手起家然后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办一个企业呢?他萌发了自己办厂的念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最终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打工时比较熟悉的阀门加工上,走出了创办企业、改变贫穷的第一步。

二、努力拼搏,艰辛创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办之初,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企业刚创办时,只有***一个“光杆司令”,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常常为了接一个单子,四处奔波,好不容易有了订单,又要自己生产,没有人手,他就自己干。为了

添置设备筹资金,曾经跑遍了银行找寻贷款却因为外地人的身份吃了闭门羹,订单要交货,把他急得团团转,四处找人帮忙,终于有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借给了他三万元,解了燃眉之急。至今回想起来,***对那段创业初期的经历依然唏嘘不已。靠着自己的脚踏实地,订单慢慢多了起来,工人也逐步稳定了下来,2005年在璜塘上村工业园找到了合适的厂房,公司终于开始走向了正轨。2012年,在璜塘上村村委的帮助下,又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规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企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截至2013年底,公司拥有员工32人,其中大学本科生8人,实现营业收入1000多万,利税18.5万元,为一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搏击商海,创新创业。企业要发展,要壮大,产品是根本,没有适应市场的产品作保证,企业就没有希望。为了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要,***常常自己亲自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后,再传授给聘请的师傅。他在生产中不断摸索,对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研发各类产品及其配件,逐步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技术创新带了丰厚的回报,在获得6项专利的同时,更为公司赢得了双良集团、三房巷集团、中石油的青睐,产品销路进一步拓宽,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公司在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带头人,***把科技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动力推动着公司的发展壮大。

四、学习奋进,知识创业。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经常说到,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这样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虽然自己是初中毕业,但是对于自己的要求却一直很高,已经是老板的他依然通过进修拿到了大专文凭,今年更是自学计算机CAD制图,专心准备参加工程师的考试。他

说知识就是财富,今后要做大做强企业,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富而思源,勤俭创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磨练,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有的人对***说:你现在是一个老板了,该享受享受了。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一笑了之。平时除了喝茶钓鱼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爱好。赚到了一点钱,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讲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听说到村干部为了成立村级关爱基金到处筹集资金,***主动捐出了3千元,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爱心和责任感。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深知,今天取得的一点小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的一小步,但创业的青春无悔。

李宗武创业事迹介绍
净水机创业事迹 第六篇

发展经济、促进流通、繁荣市场

——经纪人李宗武的创业事迹

从一个怀揣梦想远赴厦门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多家企业带头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李宗武用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不屈拼搏的创业故事

李宗武,男,1977年出生,现任宁夏星宇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夏穆斯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慈善人物等。他所创建的企业现有员工46名,解决了我区大学生、城镇青年的就业问题,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畏艰难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李宗武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宗武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李宗武在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无法

再继续学习。1983年初中毕业后就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独自远赴厦门谋生计。时至今日曾经的艰辛仍然历历在目,不解、愤懑、委屈、失落„„,各种滋味、各种境遇非但没有击垮李宗武,凭借不屈的性格李宗武在困境中逐步成熟起来。在导师的带领下,李宗武一步步从一个外来打工者,走上了企业领导岗位。实现了人生角色的重要转换。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项目经纪人。

怀揣着“学以致用、报效家乡”的梦想。2008年李宗武毅然舍弃已经取得的成绩返乡创业。

面对城市化发展凸显出的房产买卖火爆行情,李宗武决定凭借在厦门学到的经纪人专业知识从房产经纪开始创业。创业的路途不是一帆风顺,可以讲,起步的星宇公司也仅仅是个夫妻店,店面不足15平米,一张桌子就是一个企业。搜集房源、客源、刷广告、发传单、跑客户,每一样工作都无不见证着李宗武夫妇的坚韧与不懈的努力。当第三个月收支有500元结余的时候,创业的路也才仅仅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面对宏伟的远大理想与现实差异,李宗武认为“天道酬勤”创业成功还需努力。

饮水思源勇担当

凭借着诚信经营,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企业逐步走上了正轨,业务逐步放大,在吴忠市利通区行业内取得了较高

的业务量。企业于2010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走上现代管理架构。员工也发展到30余人。企业效益每年以70%以上的速度递增。

在李宗武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随着企业的壮大与发展,李宗武积极服务大学生、失业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创建以来,李宗武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李宗武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流程,并选配了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李宗武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手。

创业中的李宗武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例会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李宗武的不断努力下,2013年,宁夏星宇房地产经纪公司年成交房产758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15%。

民族文化显魅力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集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垄断性等特点。以回族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业为主要载体,着力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从经济开放向包括文化开放和交流的全面开放转变。随着我区两区建设的推进,李宗武审时度势,凭借经纪人对市场的敏感和深度认知。李宗武认为回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2012年李宗武筹建了宁夏穆斯林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吸纳就业人员16名,创办了吴忠市回族文化艺术展馆,现已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国内外广大穆斯林民众和伊斯兰国家友好人士,对这一项目的创意和陈列展示,给予了热忱地赞扬与支持。先后接待国家有关部门及伊朗驻华大使等宾客的莅临指导。接待商务洽谈团队15批次,形成了6个投资意向项目。文化产业将是李宗武发挥经纪人优势,展示新潜能的新领域。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李宗武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

在这着十几年的创业历程中,李宗武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却有很多的艰辛,也有很多收获。平凡而艰辛的创业历程锻炼了他,“永不气馁、永不放弃”是李宗武的创业座右铭。只要认准的事业就是他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如何正确对待创业历程中所遇到的方向、挫折、艰辛、收获、荣誉等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成功创业是李宗武创业的代表性。

创业事迹
净水机创业事迹 第七篇

创业事迹

范朝文

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除了有过人的胆识外,你还要能够有一种坚持的毅力。我1989年从部队退伍返乡,回到家身上就有600多块钱,可我不知道做什么,没有资金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开始向亲朋好友借钱都没有借到一分钱,又向银行申请贷款2000元,我用2000多块钱开始了我的小本生意,开始我每个街子天赶街、摆地摊,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由于自身资本小,要比别人苦很多,通过几年的努力自己也有了一些积累,开始搞起了小批发,从进货到销售,基本上就我一个人干,只要客户需要那怕再苦、再累也要把货物送上门。干上几年自己又开始酝酿下一个经营项目,抓住机遇,扩充业务,滚动发展,又投资兴建了一栋宾馆共1000多平米,帮助了更多下岗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在创业的历程中,自己虽然吃了很多苦头,也受了很多气,但是自己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生活虽然一天天好起来了,但心中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让身边更多的亲朋好友也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xiaobenchuangye/2084.html

《净水机创业事迹 张志林:一台净水器“玩”出三个细分市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