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

|

【www.dagaqi.com--网上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故事篇一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

一是多鼓励,壮胆子。其实,很多残疾人都有创业梦想。残疾人创业的火苗也许还在沉睡,也许还在艰难的燃烧。他们需要社会和家庭去呵护、去激发、去壮大,需要大家给他们多鼓励,壮胆子,这样他们才会燃起熊熊的自强创业之火。特别是家庭的精神抚慰、亲情的牵绊是残疾人创业的最大动力。要大力弘扬家庭传统美德,使家庭和睦、相互扶助、理解宽容、无私付出等美德得到发扬光大。让残疾人感觉到无论有多大困难,无论有多艰辛,家庭始终是他们温馨的港湾。用刘多益的话来说,没有家庭对他的全力支持,他是坚持不了这么多年的,也干不成这么多事的。

二是多引导,出点子。残疾人自强创业的路子怎么走、如何实施、如何转化危机一直困扰着他们,特别是很多残疾人难以突破心理关。因此,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正确引导残疾人的创业意愿,选择适合残疾人创业的路子,提供创业的孵化器,让他们能正确认识创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创业时能遇到什么问题,科学选择创业项目。当前,重点应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残疾人参与的创业引导和抉择机制,让残疾人的创业意愿转为创业行动。可建立残疾人创业服务基地,搭建残疾人创业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创业孵化和实习的机会,提高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特别是鼓励那些立志创业的残疾人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激励那些在创业路上举棋不定或稍显迷茫的残疾人坚持走下去。

三是多自强,拍膛子。残疾人自身要自立自强,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敢于拍膛子说自己行。重要的是激活与培育他们的创业动机,每个残疾人有每个残疾人的创业动机,有的是为了生存,有的是为了一口气。良好的创业动机能激发残疾人创业的能量,使他们能一如既往地为自己的目标坚强打拼。刘多益当村官的创业动机是因为很多人讥笑他“衣裳裤儿都捞不稳,怎么当得下来村干部”,为了这句话,他立下壮志“就是牺牲自己的所有一切也要把这个村官当好,也要把村民们带富”。为此,刘多益付出了全部努力,改变了家乡落后面貌。同时,要敢于走出第一步,克服最大静摩擦,走出第一步。

四是多探索,找路子。针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需求的残疾人,按照“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要求,制定创业服务方案,能养猪的就养猪,能养羊的就养羊,适合开网店的就开网店,为他们找适合发展的路子。同时,做好跟踪反馈,进行评估总结。

五是多帮扶,给票子。政府应大力开展挂包帮等直接联系帮扶残疾人活动,提供创业扶持资金,银行给予无抵押担保贷款,鼓励社会慈善帮扶残疾人创业,允许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各界助残创业,从而有效建立社会帮扶残疾人机制。特别是大力宣传,肯定扶残助残行为,弘扬助残美德,对助残行为及时肯定和和鼓励,激发和带动更多的人支持残疾人创业。对助残的好人给予保护,不要让助残的人有后顾之忧。还要对造谣、中伤助残创业行为的人依法给予打击。对社会捐助、支助残疾人创业的资金、物资的使用应公开透明,给助残创业的人一个明白,特别是让真正助残创业的人有好报,扶残创业的企业有更优惠的政策支持。

人们对腌菜钟爱有加。主要有以下原因:1 腌菜味道爽口,由于烹制方法大多凉拌,因此很好地保留了其营养成份。2 腌菜取料广、种类丰富、味型多样、价廉物美,可以这样说没有人不喜欢腌菜,尤其是那些爱好杯中之物的老少爷们儿,离了腌菜几乎就没法生活 3 它快捷方便,可在店里卖,也可外卖,在现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开办一家残疾人特色腌菜店不需要残疾人有多高的技术含量,工作也不是很艰难,利润可观。对于客人来说,既吃到了可口的腌菜,又帮助解决了残疾人的生活难问题,不失为一个双赢的好主意!在开店中面对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买什么原材料?资金不足?在哪里开店?我们会尽全力从各个方面给残疾人最充分的帮助,政府也会给残疾人提供最大的政策优惠。如果一切顺利,所得的收入基本足够残疾人自己和家人生计所用。综上所述,这个点子可行性较高,能够达到帮助残疾人养家糊口的最根本的目的!

三:项目实行具体措施

1:进行残疾人调查,抽选一些适合于此计划的对象,比如:腿稍微残废者,哑巴,轻微残废但双手和正常人一样轻快灵活的残疾人朋友们,对这份项目热爱者,能够吃苦耐劳;

2:和残疾人多沟通了解,拿出我们的计划给他们看,详细告诉他们关于开店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愿意为他们提供最大的支持,获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了解他们的需要。

3:在专门负责联系供货商的志愿者组里面派两个志愿者到相关市场联系货源,确保用最优惠的价格买到质量过硬的产品。以及与有关部门联系,获得开店批准;

4:联系附近有经验的腌菜卖家,我们已经联系到了愿意的卖家,并且答应免费培训。对残疾人朋友们进行腌菜制作培训,每天一次,每次一个小时。直至熟练为止,具体培训时间以腌菜卖家有空闲时再定时间,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派志愿者提前通知好残疾人朋友们参加培训;

残疾人创业故事篇二

九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不倒的英雄!中华残疾人网记载九位身残志坚的朋友,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1、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

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2、杨佩——无臂也想飞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

,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3、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残疾人创业故事}.

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4、李智华——“足艺”大学生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

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2006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5、高志鹏——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

残疾人创业故事篇三

我们的名字叫'自强'德安县残疾人创业故事

我们的名字叫“自强”

——德安县残疾人创业故事

叶百金:无腿走出生活路

15年前的一天,18岁的小木匠叶百金在德安县城建筑工地打工。一天,正装着模子版时,一块一吨多重的水泥预制板跌落,朝他砸了下来。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双腿没了。那一天成了他永远无法治愈的痛。

黑暗从此降临。父亲早逝,母亲六七十岁了,两人相依为命,一日三餐全靠母亲送到床前。一天,看着母亲满头的白发和颤巍巍的身影,叶百金开始问自己了:你就这样天天长吁短叹?你就这样夜夜垂泪?你不是还有双手吗?你不是还有一颗不算笨的大脑吗?你不是听过不少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故事吗?叶百金冷静地考虑着自己将来的路该怎么走这个大问题了。

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该干些什么才能养活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成为一个负担呢?叶百金想,自己所在的丰林镇昌河新村,离县城有10多里远,100多户村民的油盐酱醋,都要到县城去购买。我办个商店吧。

他做点小本生意的想法得到了母亲和兄长的赞成,便民商店的牌子挂了起来。开始,是靠母亲和兄长时不时地到县城去打货,不想生意像滚雪球似的,慢慢做旺了,附近村子里的人,也到他这里来买东西。他便花了5000元,买了一辆残疾人专用车,用于跑县城进货。碰到邻村的人忙,托个口信给他,他就驾着车子,把人家需要的东西送上门去。

起初只是卖些日杂、副食、小百货。一次,看到本村人从县城剁肉回来,叶百金灵机一动:我何不把商店做大一点,也卖鱼、肉、蔬菜呢?他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

坐在椅子上,他熟练地拿着剁肉刀,问来买菜的人:你要哪块肉?带不带排骨?乍一看,还真像菜市场里的卖肉师傅。 叶百金说,虽然没有了双脚,但生活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

戴荣华:快乐在没有影像的世界

荣华是个盲人,戴荣华在南昌盲校学到一手精湛的按摩针灸技艺,戴荣华在县城开了一家按摩中心。

每天中心一开门,就有患颈椎病的、患腰椎间盘突出的人跨进门来,连一名韩国客商也屡次前来求医,着实给这个小小的诊所带来了名声。

9岁那年,戴荣华突然双目失明,从此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永远在那双幼稚清纯的瞳孔里定格。他还是个充满梦想的孩子啊!命运无情的打击给他和家人带来的痛苦,是永远都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啊。

在命运面前,是顺从,还是抗争?戴荣华不想低头,不想成为父母的累赘。他被家里安排到南昌盲校学习。8年一晃就过去,他勤学苦练,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艺,回到了德安。{残疾人创业故事}.

盲人按摩中心开张了,戴荣华感到自己没有影像的世界丰富起来,生活变得有意义了。当人们解除了病痛,离开诊所前夸着他手上工夫好时,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从小就经历了那么一场磨难,使戴荣华内心充满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来救治的是残疾人或家境困难的人,他就主动减免治疗费用。从前年5月开张到现在,已为困难患者减免

治疗费10000多元。{残疾人创业故事}.

一天,一个被骨质增生困扰多年的农村盲人来到诊所。戴荣华一听到对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怜悯,热情地拉着他坐下,为他治病。一星期后,患者病痛消失了,戴荣华把他送出门,分文未收。去年,有个叫杨洋的小孩子,只有半岁,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颈,四处治疗没有效果,戴荣华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疗,先天性斜颈竟神奇地痊愈了。

{残疾人创业故事}.

现在,为了带动残疾人就业,戴荣华正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学到的按摩技术教给别人,陈玉英、李宗春、王德华等6名盲人从他这里学到技术后,纷纷开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问:你把技术传给了别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戴荣华说:有饭大家一起吃。我一个盲人,还能给社会作点贡献,活得真有意义,太使人高兴了!

何耀湖:创业何惧颠簸多

残疾人何耀湖投资260万元创办的占地36亩、10万羽规模的蛋鸡养殖场,出现在聂桥镇望夫山脚下,这是赣北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

{残疾人创业故事}.

44岁的何耀湖,1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 父母盼着男孩成家立业,撑起何家一方天!农村的孩子吃的苦多,懂事早。每一次看着父母悲戚的眼神,他心里就颤动一次:不能让父母为我伤心痛苦一辈子,我要做一个争气的孩子,我要给父母一个奇迹。

凭着顽强的毅力,何耀湖克服困难,刻苦读书。日子一天天过去,何耀湖一天天长大。他能吃苦,又好学,在村里受到男女老少的尊重。高中毕业后,他曾经代过一段时间的课。后来,自学钟表维修技术,摆摊设点,生活也算过得去。

虽然行走不便,何耀湖却是个不甘于现状的人。经过一番调查和思考,在维修钟表的同时,他悉心钻研养殖和鸡病防治技术,开始养殖蛋鸡。起初小打小闹,只圈养了三四百羽。后来逐渐扩大规模,赚了一些钱。

然而市场变幻莫测。1988年,何耀湖一下子亏掉一二十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惨重失败,从小就知道生活的道路充满着颠簸的何耀湖毫不气馁。苦心筹备了两年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在朋友们的援助下,历经坎坷的汉子又开始重新创业了。

新世纪的夏季,他办起德安敷阳综合养殖场,没有借贷一分钱,所有的资金都是自己多年的艰辛积累。养殖场以蛋鸡养殖为主体,并附有饲料加工厂和微肥厂。去年他养鸡8万羽,产值400万元,利润40万元,今年养鸡10万羽。

何耀湖自强不息创大业的事迹,为残疾人树立了榜样。同时,还解决了20多名残疾人和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何耀湖不会忘记给了他关心和帮助的村民们。他把自己掌握的养殖知识,耐心地传授给村民们,谁的鸡栏一有什么事,他随叫随到;谁来家里来咨询,他总是热情接待。在他的带动下,周边10多户农民通过养鸡走上了致富路。{残疾人创业故事}.

他说,我是一个残疾人,看到村里人这么需要我,我就感到高兴,我就把自卑抛到了九霄云外。

残疾人创业故事篇四

独臂撑起养猪场——残疾人李家稳创业故事

系列报道《身残志坚 创业致富》(一)

独臂撑起养猪场——残疾人李家稳创业故事

“虽然我少了一只胳膊,但我有坚强的意志,别人能干好的事我也要做好”,家住城关镇河镇村的李家稳就是这样一位不愿向命运屈服的人,这几年他把养猪场经营得红红火火。(口播)

今年49岁李家稳年轻时就非常能干,早年在外务工积攒了一些钱,2007年他回到老家开了间拉丝厂,信心十足准备干一番事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4月27日,李家稳在生产中不慎把一只胳膊搅进了机器,从此就成了残疾人。

{残疾人创业故事}.

(同期声:李家稳“打击很大,当时一年时间在家里几乎都不下楼,最后想想没办法还是要干事,我岁数也不是太大,不干在家歇着也不是事情)

李家稳先后参加了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的残疾人技术职业培训,经过一番考察,李佳稳决定开始养猪, 2009年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他投资10多万元办起了养猪场。想做事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养猪没多久,李家稳就遇到了麻烦。

(同期声:李家稳:当时是2010年的时候,我的二百多头猪大约都在二百斤重了,全都得上病口蹄疫,到猪场听不到一头猪叫,那时基本上心灰意冷,亲戚们都劝我不干了,我想投入这么多钱不能放弃)

因为不放弃,他和妻子全身心投入了猪业,李家稳熬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只有一只胳膊的李家稳,喂猪、打扫猪圈都很艰难,刚开始干一点力气也使不上,几年磨练下来,现在猪场的活他基本上都能熟练完成了,他所经营的养猪场每年要出栏200多头猪。

(同期声:李家稳:干还是想干下去,肯定想干下去,最起码我自己这样没丧失信心,作为一个残疾人一年也能挣些钱,干点事,最大的想法,门口还有几个残疾人,能带动他们一起干,大家不都好了吗。)

残疾人创业故事篇五

身残志不残拄着拐杖也能飞——记残疾人杨平的艰难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故事篇六

用实际行动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wangshangchuangyegushi/9576.html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