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小吃

|

【www.dagaqi.com--网上创业故事】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创业、那么选择什么项目会比较赚钱呢?创业项目网www.dagaqi.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创业故事小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故事小吃

  小伙辞职后小本创业卖冻粑 日营业额达千元

  周佳俊,23岁,四川省眉山丹棱人。他说丹棱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城,文化风俗源远流长,美食让人垂涎三尺,最出名的小吃是丹棱冻粑。2010年,他来到遂宁就读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他发现遂宁人有一大特点就是爱吃,于是他决心将自己家乡的特产引进遂宁,跟大家一同分享。

  工作对口却“不合口”

  小伙萌生辞职创业打算

  2010年,周佳俊刚入大学,选择了金融保险专业。他当时的想法就是:金融专业对自己以后创业有帮助。周佳俊的家庭不算富裕,父亲在工厂上班,母亲在乡下种果树,因此大学期间周佳俊拼命赚钱,做过各种兼职。

  大学毕业后,周佳俊在遂宁一家金融公司当现货投资咨询员。“现货全称电子现货,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投资的一种投资方式。在这家公司上班,的确算是专业对口。每天为客户做咨询服务,工资2500元左右。”周佳俊说,虽然这还算是一份较稳定的工作,但他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因为周佳俊一直想自己创业,“与其这样上班,不如趁年轻去闯一闯,大干一场。”周佳俊说,这份工作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却不合口,于是2014年初便果断辞职。周佳俊的父亲透露:“看到儿子在公司上班期间每天精神紧绷,感觉他的情绪也不好。当他提出辞职创业的想法时,我们是双手赞成的。”

  替美食“牵红线”

  引进家乡特产冻粑

  在这个城市里穿梭,匆忙也好,悠闲也罢,周佳俊已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尤其是这里的小火锅,香辣入口。他发现家乡丹棱还没有这样的地道小火锅,于是他便有了把遂宁火锅带回丹棱的想法。大二暑假期间,他回到丹棱时却发现小火锅市场已被人抢先引进。

  虽然遂宁的火锅引进了家乡,那能不能把丹棱特产引进遂宁呢?周佳俊茅塞顿开,一提到丹棱特产他首先想到的是唢呐,然后便是冻粑。于是他便开始规划起了新的创业蓝图,当遂宁和丹棱美食的“红娘”。

  2014年2月,周佳俊带着“丹棱冻粑梦”分别在眉山、成都和遂宁3个地方一边进行详细考察,一边跟随着冻粑师傅学习。在遂宁开店为什么在成都考察呢?周佳俊说:“我发现丹棱冻粑在成都已经发展得很好,几乎普遍到了区县。而遂宁离成都这么近却还没引进冻粑,这更加坚定了我的创业决心。”通过对遂宁大街小巷的“踩点”,寻找店铺,2014年9月,周佳俊的“丹棱冻粑”店在遂宁老二中附近正式挂牌营业。

  在创业中积累经验

  “丹棱冻粑”终获认可

  “丹棱冻粑”店开业后,周佳俊的父母也前来帮助他,一起打理生意。“其实开店并不容易,前期找店铺的那段时间更是困难,我花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最终才确定了下来。”周佳俊说,店虽然开起来了,但事事总不如人意,开业前几天还行,后来生意就相当清淡。面对持续萧条的经营状况,周佳俊感受到了压力。

  “经营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那个位置其实是个‘假口岸’,人流量多但有需求的顾客却很少。”10月中旬,考虑到老城区人流量密集以及租金便宜,2015年1月14日,周佳俊将“丹棱冻粑”搬到了南小区菜市场附近。“说实话,生意冷淡的那段时间,总在怀疑自己的这次创业是否正确。后来幸好转移门店,不然肯定会陷在里面。”

  冻耙店搬迁后,每天门庭若市,冻粑深受大家的喜爱,这么好的生意周佳俊自己也没想不到。周佳俊透露,现在每天能售出冻粑600个左右,节假日会售出700多个,营业额达1200元左右。

  小吃创业心得

  不论生意大小 首先要舍得吃苦

  小本创业频频出现,失败与成功皆有,但像周佳俊这样顺利的却不多,那么周佳俊的创业秘诀是什么呢?他指出:“在创业中,我算不上成功者,我觉得创业不论大小,最重要的是要吃苦。只有先吃得苦,才更懂得生活。”

  “像我们做饮食行业,最重要的是卫生安全、诚信和态度。如果这三点做好了,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周佳俊说,接下来的规划中,他将努力打开更宽阔的市场,准备半年或者一年后开分店,在保证质量、口感的前提下,不断地创新,研发更多适合大众口味的冻粑。

  河南小伙返乡创业 靠卖小龙虾年入百万

  从一个资深吃货到一家小龙虾的品牌创始人,80后的他在餐饮行业已经呆了八年时间。在曲折的创业路上,他有过选择的彷徨、冷清的撑场。但他坚定信念,始终坚持,从而也收获了朋友的支持、生意的红火、顾客的好评。他就是某龙虾品牌的创始人王腾飞。

  在回顾创业之路时,王腾飞说道:“做好一家龙虾品牌,要做好很多细节的工作,就像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比如,龙虾产地的选择、菜品的定位与创新、配送方式的选择、与消费者的沟通问题,品牌的营销推广等等,每一个点都很重要,都需要耐心地去经营。”

  一碗酸辣粉结缘餐饮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腾飞随着大学同学来到北京,饥肠辘辘的他们刚下火车便直奔一家酸辣粉店。原来这家店就是同学的父母开的,旅途的劳累加上扑鼻的香味让他一下子就迷上了这碗酸辣粉。店长向他解释道用料全都是用的最好的,包括花生碎都是店里手工制作的。从那一刻起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想开一家和他一样的餐饮店。

  毕业之后,开餐饮店的想法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强烈。但就像大多数毕业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一样,当时的他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更别说经营一家店了。于是他决定到店里苦学技术和经营。

  整整三年时间,王腾飞在那家店里,从服务员、收银员、料碗师傅,再到后厨烹饪,再直到熟练得可以闭着眼做出来了的时候。他终于下定决心开店,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的第一家店在北京新安顺利开业了,当然用的还是原来这家店的品牌,靠着娴熟的技术和诚心的经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日均营业额便从700飙升至最高日均1.9万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房租压力的不断加大,王腾飞决定返乡创业,并萌生创立自己品牌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选择了小龙虾这个季节性特征突出的品类,在他看来小龙虾属于龙虾,价格却比龙虾低,刚好属于中层产品,所以受众人群广泛。而且小龙虾的口味以辣味居多,河南人多数喜欢吃辣,符合大众口味。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小龙虾季节性强,就如同夏天吃西瓜,小龙虾也是很多人夏季的必选菜。

  做小龙虾靠的是品质和诚心

  “做餐饮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诚心,尤其细分到小龙虾这个行业,这个诚心不能逐渐被麻木掉。”王腾飞颇有感触地说。“创办一个小龙虾品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的难,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不断的努力,更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内在的一颗恒心。品牌更多的是认可,比如:品质,服务,味道。”

  “很多人刚开始都是想做安全、卫生的食品,但真正开始做了,才发现如果不用添加剂,闻起来就没有那么香;如果不用低档配料,就控制不下成本。但是顾客吃了,对身体的危害又很大,此时在利益面前,能否坚守原则和底线,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考验。顾客买我的东西,如果发现龙虾原材料品质不佳,或是保管不当,就得直接倒掉,我必须保证质量,少赚就少赚,现在和将来我都不能触碰这个底线!”王腾飞如是说。

  王腾飞的龙虾理念也由此形成:为了选出最美味健康的源材料,王腾飞深入北京,湖北,江苏等地,实地探访当地一些着名品牌。之后又到一些小龙虾的养殖原产地请教和学习。经过长达半年的调研、选择与尝试,数千次的配方试验,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秘诀。

  借风互联网,打造爆品

  小龙虾的口感不易受到配送影响,而且很亲民,这样的特质决定了它成为了中国餐饮行业市场最红的单品之一。

  抛开传统的售卖方式,王腾飞选择流行的O2O模式来销售自家的小龙虾。客户通过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下单,送货上门,为此还专门与河南某知名互联网跑腿儿公司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以此来保证客人吃到最新鲜的小龙虾等菜品。

  “在我这吃小龙虾吃的就是一个感觉和氛围,这个感觉一点都不能含糊。”王腾飞十分确信。每次客户吃完美食后,店里的客服都要收集反馈意见。

  餐饮业是一个淘汰率极高的行业,尤其是在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家对于美食更是非常的挑剔。这也让王腾飞时刻提醒自己,“创新很重要”。为此,他常常亲自动手,研制新的菜品。借助互联网尤其是微信,他为自身龙虾品牌量身打造了一个个爆款。

  王腾飞的小龙虾店已经经营两年的时间了,从线上到线下,参加了很多活动,不仅受邀参加了大豫网主办的小龙虾节,还获得了河南电视台颁发的绿色餐饮荣誉证书。目前王腾飞已经有三家实体店,还有一家新的实体店正在筹备中。研发初期的失败与沮丧、开网店不被理解和认可的伤感与无奈,都化成一股力量引导他前进,王腾飞已经懂得该用怎样的心态来经营这份使他引以为豪的事业,那就是坚持与诚信。

  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王腾飞坦言不会花费过多精力在品牌的加盟和扩张,首要任务还是进一步提升菜品质量,借助互联网,实现跨界整合,为吃货朋友们提供更多的健康美味的龙虾。

  小吃创业故事

  创造武汉热干面传奇的人

  “不服周” 立志要让方便热干面“武汉造”

  刘海元骨子里有武汉人“不服周”的气质。

  1997年之前,刘海元还是武汉一家主营食品流通的国有贸易公司的经理,正赶上国有企业改革,他便和三位老同事辞职下海创业。凭着国企积累的人脉,他们取得了“南方黑芝麻糊”、“必是饮料”等8个产品的销售代理资格,创建了武汉冠利达必是有限公司。2001年公司销售额过千万元,但是,利润有限。

  2003年,武汉本地媒体报道了河南一家企业率先生产方便热干面,半年在汉销售了2000万。作为地道的武汉人,看见了这个报道,刘海元心里非常不是滋味。“热干面是武汉特有小吃,多少代武汉人都对热干面有着很深的情结,作为热干面的发源地,武汉人没有自己品牌的方便热干面,却被河南人在市场抢了先。”刘海元说,那一刻,他就下定了决心,把方便热干面作为自己的项目,一定要做出特色地道的武汉方便热干面,与河南热干面一较高下。

  不服输 资金链断掉时贱卖住房和门面

  千年以来,热干面都是手工制造,如何变成方便面?刘海元邀请了武汉三所大学的多名食品专业教授进行项目研究。研发耗时两年半,其中,6个月仅面粉损失就超过了百万元,购买的多款设备都因无法生产被当作废铁卖掉小吃创业故事小吃创业故事。

  当技术终于取得突破时,资金链也完全断掉了,员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工资都无法发放,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

  为了尽快聚集资金购买设备,刘海元把自己的住房和商业门面房低价卖了。当时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劝诫他,商业门面房以后拆迁会升值绝对不要卖。刘海元说:“如果有办法我根本不愿意卖房子,既然选择了方便热干面项目,我不服输,产品要工业化生产,设备必须上马,没钱怎么办,只有卖房子了。”

  2005年1月,刘海元将非油炸风味方便面及其制作方法研制成功,并申报了发明专利。通过此专利技术,向厂方订制了专门的生产设备,此款自制设备终于让热干面在生产线上复原成功,拌上芝麻酱等佐料后,无论色香味还是入口的那股韧性就跟手工做出来的味道不相上下小吃创业故事文章小吃创业故事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870206.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不满足 把汉产热干面销往近40个国家

  “大汉口”方便热干面面世了,销售又成了难题。想进超市卖场,当时刘海元根本拿不出进场费。为此,他就在写字楼楼梯旁摆摊卖,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通过分析,大学生是方便面主要消费对象,刘海元便到学校销售,没想到武汉高校来自四面八方上百万的大学生,通过品尝他们的产品,逐渐成为了忠实的消费者,同时也无形中成为了“大汉口”热干面品牌的传播者。

  2006年,刘海元的“大汉口”热干面初次在食博会上露面,引起了很多商家极大的兴趣,产品随后在国内多个城市落地开花。3年前,他盯上了海外市场,把大汉口热干面卖到了美国“第五大道”。目前,公司已在3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热干面销往美国、墨西哥、日本、新加坡等近40个国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wangshangchuangyegushi/60041.html

《创业故事小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