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创业故事

快递创业故事 顺丰王卫:低调到神秘的快递巨头

|

【www.dagaqi.com--网上创业故事】

快递创业故事篇一
顺丰王卫:低调到神秘的快递巨头

图为顺丰速运董事长王卫。,顺丰在国内已建有2个分拨中心、52个中转场,拥有2000多台干线中转车辆以及110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了国内20个省100多个大中城市(包括香港地区)及300多个县级市或城镇。   2003年,一位来自沈阳的大学毕业生来到北京。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既懂管理又有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在多次应聘失败的情形下,他老大不情愿地进入顺丰工作。他应聘的是电脑IT部门的工程师职位。不过,按照顺丰的基层体系,每一个新员工都必须在基层实习至少3个月,承担一线收派员的工作。同时,顺丰的所有高管,包括王卫,都必须定期下基层点部锻炼。这不是说着玩儿的,王卫就曾经在某个早晨的8点整出现在北京三元桥点部的运件车边。他像个新来的快递员一样收货发件,不过,也没人认得出他来。 

  这是顺丰在北京的第一个大学学历员工。大学生在丰台的一个点部干了好几个月。头两个月挣700块钱,第三个月就上了3000。他没租房子,就支了张单人床,睡在点部的办公室里。办公室里有台传真机,时不时地,机器里头就会吐出一些写满了字的纸张。大学生拿起来一看,是一个叫做王卫的人写的文章,文章非常朴素,但都是关于公司战略规划、日常管理制度的论文。很快有人告诉他,这个人就是顺丰的老板。 

  “本来打算干两个月就走人的,可是看了这些文章,我打算在顺丰待下来。我觉得老板是个干大事的人。”几年以后,大学生坐在顺丰北京区部的营运部门办公室里。当年,他做了不到半年快递员就被升为分部主管。现在,他已经是这个部门的高级经理,负责顺丰在北京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路由设计、车辆监控、交通预警等。 

  假使单单从数字上看,我们的确正处于历史上的最佳时期——不管我们生活的国家还是顺丰这家企业都是如此。我们要前往的物流园坐落在首都国际机场边上,占地7000多亩,耗资110亿人民币。这是一大片坡度平缓的水泥森林,由一栋又一栋积木一样造型简单的建筑组成。它们不是灰的就是白的,线条也丝毫不优美。在建造者和拥有者看来,它们也根本不需要美,只要足够大就好了——这正好象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标准。顺丰的领地大约有300多亩大,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央。经过宅急送的院子,再在UPS的院子边上拐弯,就到了。它的对面又恰好是TNT的院子。据说,圆通(微博)快递刚刚在这儿买了一百多亩地,一亩地70多万人民币,还不包括设备和建筑物。这么一算,这项物流地产少说也价值几个亿。 

  顺丰能够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说明它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现代化企业了。从管理架构上说,这家公司由营运、资科(IT)、行政、财务、企划、总裁办这六大部门组成。从业务架构上说,顺丰拥有华东、华北、华南、东南、华中这五大区,每个区都有一个区部,每个区部有一个副总裁,下面有若干个总经理和职能总监。区部再往下就是各个城市的分公司和分点部。这样算下来,顺丰有2、30个职能总监,30多个区总,总共就是7、80个副总级别的人物。 

  一个快递员的一天 

  看得出来,王卫想要在自己的公司里塑造出一些超越了运送货物、搜集包裹、操作计算机和开辟空中运输线之外的东西。他希望自己的员工不仅成为顺丰经济利益上的伙伴,也成为精神关系上的伙伴。 

  顺丰是一家拥有8万名员工的企业,每年的劳动力成本占总体成本的40%左右。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是来自中国农村的农民工。他们有做过黄牛党的,有做过建筑工人的,也有刚刚高中毕业的。他们工作方式分散,但是规模巨大。如果王卫出台一个考核制度,那么它马上就要进入一个数万人的汪洋大海,有数万人和他博弈。王卫面临的是一个任正非、柳传志或者马云(微博)都不曾面对的管理学命题。 

  整个北京区部分成26个分部,望京是其中之一。每个分部下面又分成若干个点部,望京有3个这样的点部。整个北京有136个这样的点部。每个点部有10-100名收派员和仓管,再搭配组长和经理。他们每天完成得收派件量有15万之多。 

  每天早上8点,他们要从北京城的各个地方赶过来。早例会由组长检查大家的仪容仪表,简单传达公司的命令。比如最近,大家就被要求学习北京两会期间的交通快递方案。 

  房间里非常安静,快递员们沉默又迅速地把自己片区里的包裹收好。能塞进背包的塞进背包,不能塞进背包的就绑在助动车的后座上。这种简易实用的交通工具价值1500元人民币,是每个快递员自己购置的。他们八点半就要出发派件,按照“收一派二”的规定,在十点半之前,他们要派完第一批件。12点左右的时候,会有同城其他点部的小三轮车过来,完成一次同城小中转,把收到的同城件和天津件就近转派一次。黑色的送件车一天会从机场中转场来5趟,再拉6次包裹回中转场。这家点部并不算大,平均一天收发2000件,快递员一天得往外跑上十几趟。 

  快递员沉默地把东西装好后,又沉默地一个个出发。没人顾得上跟我聊天,他们都在争分夺秒地赚钱。一方面,如果做不到“收一派二”,被客户投诉,有可能会被扣分甚至辞退。另外一方面,假使他们能够抓紧时间多送一个件,就能多提成两块六毛钱。这是一个小小的责任承包制的循环,每个快递员每天都在这个循环上努力奔跑。 

  事实上,顺丰是第一个发明快递业计件工资的公司。这是顺丰至今为止跟其它公司最大的区别,也是顺丰的收派员为什么流失率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顺丰的每一个收派员只有700-1200元的基本工资,其它的全部根据工作业绩提成。快递员收一个快件20块钱,这20块钱里有一个固定的比例是归他的。顺丰的每一个快递员每一个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预期的,并且非常稳定,可以随着他的个人努力不断增长。2011新年前后那条关于顺丰的热门微博是一种戏剧性表现:“刚才顺丰的快递员在我司发飙了。‘我一个月工资一万五,会为了你这2000块的礼品丢这个饭碗么!’整个公司,一片寂静。” 

  这是顺丰最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它把整个企业的机制体系确定下来,让所有人都能够看到自己报酬的上升路线。在顺丰,一个做得好的收派员是不愿意当仓管、组长甚至经理的。而且每一个顺丰的快递员其实就是第一线的市场人员。他们非常有动力去发展新的优秀客户。曾经有天津的快递员坚持每天早上7点去写字楼义务帮忙扫地,就是为了拿到对方公司的快递业务。一旦拿到,他就多了一笔固定的提成收入。 

  “有个老哥们,工号前头5个零,他是跟王卫一起创业的十几个人里头的。王卫重感情,要给他高薪养着,他不干。他就守在华强北,老婆孩子一辆面包车,收快件,一个月5、6万。” 

  

快递创业故事篇二
陈俊龙:1000元快递创业最高月赚2万

  创业者:陈俊龙

  创业项目:快递

  创业时间:2014年3月

  创业资金:1000元\月(门市租金)

  由路人转店老板

  我们很可能没在淘宝上买过东西,但是一定会接触到身边的快递。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与快递之间的联系是:收到短信、电话---取件、签字---潇洒离开。很少人会停下来关注快递这个行业具体是怎么操作的。然而,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陈俊龙却在一接触到快递时,就选择了进入这个行业。

  说到自己的创业故事,陈俊龙提到:“大三实习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接触到快递。觉得很有意思,能挣钱,就琢磨着承包我学校周边的快递业务。开学后,自己一个人就真的着手这个事,做起了全峰快递,一个人忙不过来,连快递也是自己去送的。后来自己花了1000元找了一个门市。请了一个朋友帮忙。”

  学校在郫县,而郫县所有快递的中转站都在犀浦,一年后,陈俊龙便把自己的快递店铺“搬”到了犀浦,从快递最下游的配送快件到现在只是负责收件,往上游走了一步。“我们现在的业务主要是跟公司、淘宝卖家合作收件,不再负责送件,相对轻松些。除此之外,我们还跟聚美、唯品会的送货方合作,由他们负责收货,到我们这里发货。

  ps:因为他当时作快递承包,可以不用交加盟费和其它费用,所以创业成本极低,不过一般正式加盟快递公司还是需要加盟费的,而且目前快递竞争较大利润下降。 

  服务好才是做服务业的王道

  创业的困难总是大同小异,缺少资金,没有客户,但每个创业者的解决方法却是千差万别的。

  “在创业当中遇到就是交通的问题,因为地处大学城,一到6点非常堵车。当时又是三轮车,开始因为经验不足,只有一组电瓶。经常半路车子没电。要在半路充电,耽误时间。后来挣钱了就买了一组电瓶。后来还买了面包车,”陈俊龙说。

  “说到困难,还有就是谈客户。去谈客户别人看你年纪轻轻的,没有考虑你。刚开始在学校做的时候,我看准了一个做电子商务的老板,想跟他合作。人家肯定是不肯的,因为自己是学生的身份,而且也是刚开始做www.Cyone.com.cn/。然后,我就天天去跟他交流、聊天,跟他们去打篮球,帮着做点他喜欢的事,所谓投其所好嘛,用最好的服务打动客户。差不多一个星期的软磨硬泡,他才同意跟我合作一次试试。因为我的服务好,后来逐渐增加了合作的量。”

  “现在我们主要是要解决资金的问题。随着业务的扩大,资金周转比较困难。然后就是人员安排,大家各司其职。寻找最优质的客户,善于用团队成员的长处去安排事情。”

  虽然开始收入一般,但有着“双十一”这个节日的11月份,他的百世汇通快递店月盈利已经达到20000元。

  经验交流

  陈俊龙非常同意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的创业心得:“在创业的道路上,不仅要保持自信,还要避免成功者的幻觉,保持孤独,保持对金钱和虚荣心的饥饿。”

  “想要做快递这个行业,要吃得苦;在谈客户的时候善于揣测客户的意思,在客户提问题时大脑能即使反应,3秒之内回答客户的问题。一举拿下他。”陈俊龙说得很实在,想要创业的人,怎么能不做好吃苦的准备呢?

  由于目前百世汇通的运营规模还不算大,涉及到员工和财务方面的管理还相对较简单,所以,陈俊龙在其门店的运营上遇到的这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小编也希望在未来百世汇通发展壮大的道路上,能够随时注意规避和及时处理这些问题!

  相关快递创业故事:

  “小快递”承载创业梦

  乌海日报记者  永强

  11月6日上午,在乌达区胜利西街一间5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桌上的电话铃声不时响起。

   一位年轻女子接起了电话:“你好,这里是乌达汇通快递……我们早上六点半上班……”“您的货明天上午送达……”

   正在忙碌的这位年轻女子便是这家店的主人——乌海市汇通快递有限公司乌达分公司的高娜。

   进入而立之年的高娜,2006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档案管理专业。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高娜的就业之路并不顺畅。而对于自己现在的这个创业项目,高娜说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再加上我的学历是专科,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到处打工。”高娜说。2007年,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招录临时工,她通过考试被录用为书记员,虽然暂时解决了就业难题,但她总觉得给别人打工并不是自己的目标。

   2012年,高娜毅然辞掉了法院的临时工作,下定决心自己创业。

   可对于想要创业的高娜来说,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找项目。几经考察和比较后,高娜先开了一家便民超市。“由于超市所处地段不好,客源较少,生存挺艰难的。”高娜说。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随着我国网购规模的持续增大,快递行业正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如果自己能开一家快递公司,或许能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说干就干,高娜立刻着手选择加盟对象。最后,她看准了阿里巴巴马云投资入股的百世汇通快递,并以3万元的加盟费在乌达区注册了分公司。

   2013年9月,高娜一个人、一台三轮车、一部手机,开启了风雨无阻的快递业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没有员工,也没有钱、没有经验,这时候恰好听说乌达区就业局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可以学习创业经验,而且还能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我就去参加培训学习。”高娜说。2013年,乌达区就业局为她提供了10万元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

   随后,高娜开始投放广告、招工、安装电脑设备,逐渐扩大公司规模,慢慢得到了客户认可。

   如今,高娜的快递公司已经运行了一年多,也有了一定的收入。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乌达主城区,邮件吞吐量已由创办初期的平均两天进港40件增至现在平均每天进港100至200件、出港10多件,而且还有三四家长期与其合作的淘宝客户,公司规模也由最初的一个人、一辆三轮车发展到现在的8个人、三辆三轮车、一辆货车。

   “这一年来,公司取得了《内蒙古邮政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资质,还成为淘宝网的电子商务伙伴,在乌达区快递行业里也小有名气,同时还解决了7个人的就业问题。”高娜说,“选择快递业创业非常辛苦,也很艰难,如果问我成功的秘诀,我觉得就是八个字,那就是态度热情,服务周到。”

   目前,在公司逐步走向正轨的同时,高娜也有了新的想法,她要扩大公司规模。“现在网购非常火,选择快递行业肯定错不了。”高娜说。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下一步她打算再买几台三轮车,多招几名员工,换一辆小集装箱货车……

   如今,高娜已喜欢上了“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行业,她说自己有信心在快递行业领域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快递创业故事篇三
快递员的故事。

从基层做起,踏实创业——记青年创业形势调研路途中的一次偶遇

8月20日,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实践团队开始了新一天的调研活动。根据日程安排,我们来到了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红莲东村社区对社区住户进行以调查问卷为主,谈话交流为辅的实地调研。根据资料显示,该小区住户属于年龄层次分布较广的一个住宅区,我们希望在今天的调研中,取得各年龄层次的人对当代青年创业形势的看法以及建议。

就在半日的调研活动即将结束时,一位刚送完快递的小伙子主动与实践人员攀谈了起来。当他知道我们是在对当代青年创业形势进行调研时,他很热心的给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他也曾经有过自己的创业经历,但从创业至今,历经坎坷。“大学毕业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吧,一直难以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他说。在经历无业可寻的苦恼时,他通过媒体知道了很多大学生独立自主创业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他思索再三,在再一次的求职碰壁后,决定自主创业。那一年,他大学毕业2年。他当初只看到了创业成功后的辉煌,却轻视了创业时的艰难。小店铺没人来应聘,他自己一个人去街上张贴招聘信息。店铺客源不够,他大街小巷的带着店员发传单。店员下班了,他却还要一个人记账,琢磨宣传方式,直到深夜。但即便他将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在自己的小店里,最后由于各种阻力,小店还

是倒闭了。本就资金不充裕的他,只能边打工,边思索创业的事情。

见到我们的时候,他刚给小区住户送完快递出来,他说:创业的话,不能贪图一口吃成个胖子,凡事都要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现在创业的大多是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因此我觉得,若要创业,就必须在大学时光里练就一身出色的本事,要么是优异的专业水准,要么是出众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里,要从最起码的礼仪,最简单的察言观色、待人接物开始学起。比如可以在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打工,占用的时间并不多,但的确能够从工作中接触各种人群,久而久之,就能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思维以及与怎样的人交流时应当进行怎样的礼仪。还有就是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虽然创业未必要专业对口,但专业对口的创业对任何人来说,都将是事半功倍的。咱们不有句老话么,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总会有用到它的时候,艺多不压身,知识丰富亦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由于他还要去别的小区送快递,不能与我们进行更多的探讨,但就他跟我们讲的内容来看,值得我们青年创业者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们不但要有资金的零积累,人际关系网的创造,管理、经营、领导才能的基石,还要有扎实的专业课功底,有待人接物拿捏得当的能力,正是这些创业者并不注意亦或是觉得自己已经做到,并且做得很好的小方面,往往会使刚刚起步的事业不景气,甚至是意味着结束。

这次调研过程中的小插曲,让我们大家都对青年创业,这个意味着坎坷与艰难的举动有了新的认识。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完成原始财富的积累,完善关系网,有着提升自身以及企业魅力的方式,有着对创业成功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是这位快递员所教会我们的,感谢他,感谢这个平凡却又不凡的人。

.

快递创业故事篇四
快递中国:顺丰疯长的故事(最聪明的人在商界)

快递中国:顺丰疯长的故事(最聪明的人在商界)

文章转自雷晓宇(《创业家》杂志社副主编)

顺德派向左,桐庐派向右,顺丰如何最终打败“四通一达”成为年营收超过100亿的民营快递巨头?快递业人至贱则无敌,顺丰如何让数万物流大军变得有尊严?电子商务如此火爆,顺丰与淘宝、京东PK将留下哪些悬念?

2011年3月19日,中午,我在深圳福田万基大厦边上的翅富酒楼吃饭。这里供应粤式点心和最正宗的奶茶。大厅里人来人往,我知道从我身边经过的人里边,有不少是顺丰的员工。这是一家顺丰的签约餐厅,几乎相当于这家公司的食堂,只要拿着顺丰的工号牌就可以打折。但是,我猜不出到底哪个是顺丰人,我也根本就不能够指望会在这里好运气地撞见王卫——就算见着他,我多半也认不出他来。

你不会想象得到,这就是中国快递行业最有权力的人之一。1993年,22岁的王卫在广东顺德创立顺丰速运。当时,这家公司算上王卫本人也只有6个人。2010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20亿人民币,拥有8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18年前,当王卫背着装满合同、信函、样品和报关资料的大包往返于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的时候,他肯定想不到,未来顺丰会成为不折不扣的行业冠军。

看看这些数字,它们简直就是王卫的“话语权指数”。目前,顺丰的经营规模、网点覆盖和市场份额仅次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EMS),在中国快递企业中排名第二,在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中则排名第一。

Tips:

顺丰在全国拥有38家直属分公司、3个分拨中心、近100个中转场、2500多个基层营业网点,覆盖除了西藏、青海之外的31个省、近250个大中城市以及1300多个县级市或城镇。此外,顺丰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韩国、新加坡都设立网点,或者开通收派业务。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从黑龙江到深圳,从上海到新疆,连接这些网点的是收派员的电动车、经过改装的金杯汽车和波音757飞机。除了8万员工,顺丰旗下资产还包括1200余条各类陆运干线和6000多辆自营车辆。此外,顺丰还是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2008年,顺丰合资成立了顺丰航空公司,拥有15架专机(包括2架自有货机),日执行30个航段,全网设有45个航空组,签约多家航空公司400余条航线,每日800个以上的常用航班。这个规模还将以每年平均新增2-3架自有货机的速度逐步扩充。

“顺丰一定会成为中国的联邦快递(FedEx)。”一位顺丰的供应商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你想阻止也阻止不了。它10年之内会买100架飞机,全国机场周围的地他也占得差不多了。光这两样,已经没有第二家能跟他比了。”

这样一家公司,连同它的创始人,外界却知之甚少。当我们谈论起顺丰和王卫的时候,像是在谈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缭绕弥漫在空气中的幽灵。

终端消费者对它知之甚少。在2002年之前,顺丰严格地把旗下所有业务控制在华南范围以内。2004年底,顺丰才设立市场部门。我们打开电视,能够看到刘翔为EMS代言,在高楼

大厦之间奋力奔跑;还有张丰毅,他穿着UPS的棕黄色工服在偌大的仓库里出没。但是顺丰,迄今为止,这家公司从来不做任何广告。

同行对它知之甚少。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作为国企的中铁快运,希望通过铁路打开香港的快件市场,但被派去广东谈判的人却碰了钉子,最终被当地海关婉拒。中铁快运了解到,当地已有一家企业垄断了几乎所有通港业务,即便自己开了这条线,也拿不到足够的货源。这家公司就是顺丰速运。

甚至政府部门一度也对它知之甚少。2002年,顺丰在深圳福田设立企业总部,几乎包租下位于福田的万基商务大厦整栋楼。这时候,顺丰在全国已经有了180多个网点,并且拥有深港货运70%的份额。据说,当时深圳市领导去北京参加邮政部门的会议,这才偶然得知自己的城市竟然有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此后,顺丰才得到市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

王卫和顺丰太神秘了。创业18年来,王卫从未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你们百分之百采访不到他。”一位物流快递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我,“有一次,邮政部领导都递话了,他还是委婉拒绝。”另外一位行业报主编则说,多年来,他们一直邀请王卫“来编辑部坐坐,不是采访,就是内部交流”,王卫答应归答应,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出版7年来,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倒是有那么几次,这本月刊上刊登了王卫的照片,不过都是背影或者极其模糊的侧面照。

迄今为止,王卫只在媒体上出现过一次。这倒是一桩充满戏剧性的经验。2010年春天,王卫花3亿5千元港币购买了香港九龙塘喇沙利道的一块地皮,自建两栋4层楼高的独立屋,附带独立泳池。这桩打破同区地产价格记录的买卖引起了《壹周刊》记者的注意。敬业的狗仔队不仅在顺丰深圳总部的写字楼前守候王卫数日,还混进顺丰香港的点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递员,收派了300多个包裹。最后,狗仔队终于拍到了王卫的照片,文章以《水货佬做到买屋仔,买757飞机》为题发表。据说这件事情让王卫很不爽。现在,互联网上还能够搜索到这篇文章,但是王卫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

寻找王卫的可不只是媒体,投资银行的经理人们也在找他。这一次,他们可不只是出于八卦或者好奇心,而是明明白白地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据说,早在2004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王卫。传闻中,FedEx希望以4、5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顺丰,但是被王卫拒绝了。那一年,顺丰的销售额是13亿人民币。寻找王卫的PE和VC越来越多。一位咨询公司的董事长透露说,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曾经找到他,希望他能够撮合注资顺丰的交易,一旦成交,将付给他1000万美元的佣金。

“不过,这些投行都太小气了。”他说,“他们只肯投资5、6亿人民币。顺丰哪止这个价钱。顺丰如果上市的话,市值应该在150亿人民币左右。这还不算溢价的部分。如果算上溢价部分,这个数字就还要再乘以8。”

这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快递行业突然成了投资人眼里为数不多的价值洼地。很多人准备了上亿的钱,跃跃欲试,打算大捞一把。但门槛低、投资大、周期长,这个快递军团未来5年内会怎样整合?专业人士说,“中国快递行业未来有两大趋势。一个是集约化,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会有大量资金投资在信息化设备、中转中心和飞机上。一个是优胜劣汰,美国前四大快递公司占全行业份额的95%,中国前四大快递公司占全行业份额的50%,很明显集约化程度还不够。这个行业将在未来5年完成一轮整合,最终会有8家大的领先企业生存下来。”

他还说:“这8家里,顺丰和EMS是一定有的。其余的,都还要观察。”

马云应该至少会部分同意他的观点。2011年1月19日,马云在北京举行的阿里巴巴“物流合作伙伴发展大会”上宣布了阿里的大物流战略。未来两年里,阿里将先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打造开放、分享的物流体系生态圈,为推动中国早日诞生全球领先的物流企业而努力。他说:“未来十年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UPS。坏消息是,十年以后最成功的物流公司一定不是今天排在前十名的。”

就连马云也在寻找王卫。有人告诉我说,几年前,马云曾经在香港数次约见王卫,王卫婉拒。 命运交叉点

如果穿越快递的时光隧道,1993年其实算是第一个里程碑。顺丰、申通和宅急送都是这一年成立的。这三家公司都成了行业标本和幸存者,不过,它们的命运各不相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朋友的朋友。有消息说,他所在的一家创业公司刚刚拿到几十亿人民币的风投,打算在2011年初进军快递行业。去年冬天,他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开始了一场旅行式的调研。

事实上,他看到的是一幅21世纪头十年的中国社会毛细血管末梢的“快递切片”。在北京大山子酒仙桥建材市场附近,有一大片快递公司的集散地,几乎到了门挨门的地步。每天晚上十一点半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根本没什么人拦他,他推开门,看到脸上有冻疮伤口的小姑娘捂着羽绒服坐在地上,灯光昏暗,她被鞋子、食物、化妆品和书籍的山丘环绕着,正在一个一个地分拣包裹,为快递员准备明天一早的派送任务。

在上海青浦区北青路的中转场里,有一个个用瓦楞纸箱或者红白蓝蛇皮袋包装好的货物在自动传送带上缓缓前行,穿着统一工服的中转工人把它们扔进金杯转运车里。这完全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交通工具。车的外表面被油漆成了每一家公司的形象主题色,或者黑,或者黄,或者绿。除了司机和副驾驶,车里面的座椅被拆得精光,以便给源源不绝的货物提供栖息之地。这种“人货混装”的运输方式经常给司机们带来麻烦。按照中国的交通法规定,这样的车辆不能够在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行驶。罚款是常有的事儿,不过大家都习惯了。顺丰甚至曾经每年作出几百万的交通罚款预算。

3月的一个早晨,我从车窗里看着这条马路。“北青公路”的蓝色路标、破损的农民房、带铁栅栏的小加工厂、修建于民国时期的水泥桥墩和灰色、巨大的水泥建筑群,它们挨个从我眼前晃过去。这条全长7公里的公路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物流快递中转场聚集地。它背靠宝钢公司,连接着沪青平公路、沪宁高速、沪杭高速,覆盖整个长三角的枢纽。从这里的任何一个街口出发,都能够迅速到达上海市区、松江、浙江和江苏境内。几乎所有的快递公司都在这条马路上设立了分公司和中转中心,平均每家占地数百亩,每一家每天都至少有15万件的包裹中转。

有顺丰的黑色运件车超车了。它往沪杭高速的方向开过去。几小时之后,就会有工作人员把车上的包裹卸下来,然后由收派员送到办公室、公寓楼或者别墅里。

我朋友的行程则刚好相反。他从这里直接去了虹桥机场,然后飞往深圳宝安机场。他要去看著名的华强北。中国的快递业向来有“南华强北,北中关村”一说。这两家电子产品集散地的快递业务向来是全国最多的。早年间,华强北的一个快递员带着老婆孩子和一辆金杯车,承包一层楼的业务,一个月能挣上4万。

几个小时之后,他已经站在深圳某个电子市场边的巷子口。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城市暗了下来。但是,只有在夜晚他才能看到这个行业的真相。这条巷子门挨门全是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有顺丰,有EMS,有四通一达,也有宅急送。白天,快递员把在电子市场收到的货物都集中到这里,到了晚上,店铺已经关门,但是快递公司还在盘点和转运计划中。

“我在那里站了几个小时。我发现,四通一达的门最早关,宅急送的卷闸门已经关下来一半,只有顺丰,他们的店在半夜还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不停有人和货进来。”

夜更深了。他站在巷子口,看着快递员们陆陆续续离开。他们都穿着黑红相间的工服,表情还带着白天工作时候的严肃紧张,他们走得很快,急着赶末班公共汽车回家。第二天一早8点,他们还得出现在这里,开始又一天的重复劳动。

他当天晚上回到酒店就上网查“工蚁”这个词条:“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纪律严明,善于步行奔走。”“顺丰就是一个工蚁兵团,蚂蚁雄兵。我就是这样的感觉。人家都说这个行业是农民头子带着一群农民在干。没错,的确很草根,跟电商的反差就更大了。我都很难相信动动鼠标的行业背后是一群农民在支撑。但这些农民的生命力是最强的,像草一样。”

王卫也曾经是“工蚁”的一员。他是一线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不论在公司内部讲话里,还是在公开的会议场合,一旦谈到顺丰,王卫总是试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他自己身上转移。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公司年会上说,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

顺丰内部人士透露,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他的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的时候,王卫随家人搬到香港居住。高中毕业之后,王卫没有继续升学。十几岁的时候,王卫曾经在香港叔叔的手下做过小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的影响,香港大约8万多家制造工厂北移到了大陆,其中53000多家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当年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有一句话:“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天天都是鞭炮不断。”大量工厂北移催生了“前店后厂”模式,香港与珠三角信件往來頻繁。因为分属不同的关税区,往往邮寄要花上两三天。“比如工厂里缺一个什么急件,今天说,明天要,要去报关,得一个星期,谁能等得起?”一位与王卫同期创业,但后来专攻保税物流业务的深圳公司老板说。

王卫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寻找出路。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当用拉杆箱子也装不下的时候,王卫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他跟父亲借了10万人民币,于1993年3月26日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他是公司6名创始人兼快递员之一。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米的店面,用来接货和派货。顺丰的业务以一种不规范的形态起步。除了顺德到香港的陆路口岸,番禺到香港和澳门的快船也是王卫当时倚重的业务路线。

王卫的一个朋友告诉过我:“他是我认识的最有钱的工作狂,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事实上,这是从创业初期保留下来的职业习惯。一位顺丰早期员工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围在王卫身边,同吃同住,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跑市场。我们这些业务员都象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早年间,在砵兰街的邻居也对他印象深刻,说他每天凌晨就开始工作,晚上才离开。“那时候这条街没什么人,他来了之后,一直有货车上上下下拉货,慢慢这里开始有别的物流公司,还有足浴店。他带旺了整条街。”快递创业故事

“当时王卫抢了EMS不少生意。送一个文件就几十块,很好赚。”一个顺丰前高管总结说,当时王卫的策略是“割价抢滩”。“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用低于市场均价 30%的价格揽货,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虽然一票货只收几十元钱,但生意红火的出人意料,“每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作为起家业务的香港件,不但成就了王卫的第一桶金,目前仍是顺丰业务的主力军,占到公司业务总比重的40%。到1997年时,顺丰已经在局部垄断了深港货运,在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上,70%的货由顺丰一家承运。

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快递的时光隧道,1993年其实算是第一个里程碑。顺丰、申通和宅急送这3家在后来的岁月里影响深远的快递公司都是这一年成立的。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非常典型的创业路径。三家公司的创始人全都是“异乡人”,全都是为了解决个人生存问题,在经营上也具有强烈的偶然性。王卫是在广东做夹带的香港人。申通则是一群浙江桐城人在杭州和上海跑货运。至于宅急送的创始人陈平,他创立这家公司则完全是在日本受了宅急便的启发。在创业初期,宅急送也送过鲜花和牛奶,甚至一度差点成了一个搬家公司。

当时,广东省内绝大部分快递公司都聚集在东莞市的虎门镇。从交通来说,虎门是广东高速公路网络的一个重要的交汇点,东去和北上有广深高速,向西有虎门大桥,还有常虎高速。不过,2010年,一位快递公司老板去虎门做调研,发现当年的快递公司有一半都已经消失了。

这三家公司成了行业标本和幸存者,不过,它们的命运各不相同。2005年,顺丰的营业额是16亿元,基本和申通持平。当时,业内有“南顺丰,东申通,北宅急送”的说法。2010年,顺丰营业额120亿,申通60多亿,宅急送20多亿。这一年,王卫开通了韩国和新加坡的派送业务,并且拥有顺丰自己的两架757飞机。陈平在宅急送多元化转型失败之后,把自己的别墅抵押出去,创立了星辰急便,打算从头再来。他把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字念给我听:“路遥无为。”至于申通的董事长陈德军,他和王卫同年,40岁。他开始淡出公司业务层面,把日常运营交给自己的妹夫打理。

那一天,我坐的车沿着北青公路开了20分钟。我要从申通的公司总部赶到佘山别墅区见上陈德军一面。他在这里买了房子,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在隔壁的高尔夫球场打球。他喜欢飙车,罚单雪片一般飞来。他还喜欢打牌斗地主,有时候通宵达旦。我发现他跟我想象的一模一样,厚嘴唇,黑皮肤,小眼睛,大个子,大巴掌,不过握手的时候却非常轻柔,想要显得绅士的样子。早年间奔波动荡的生活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了痕迹。他撩起裤腿,给我看他小腿肚上的一大块伤疤。

“我想要放下。我这个岁数,身体才是第一位的。我不想那么累。我也不理解王卫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前几天我在广州开会还见到他,他看起来很憔悴,听说他喝很多中药。” 聊了一会儿,他接到一个电话,报喜鸟的老板找他打球。他忙不迭地走了。

快递业格局图表:

快递行业似乎成了一片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预备好了要进行一场隐秘又危险的狂欢。如果要为这场嘉年华准备一份军备资料的话,有人用了“正规军、军阀和游击队”这个说法。所谓“正规军”是EMS和顺丰,这两家企业都是直营模式。EMS有国家邮政局的政策支持,网点优势无人能及,并且在国内企业中有巨大的国际件优势。顺丰有航空运力的资源优势,并且以服务质量高、管理严格著称。“军阀”是宅急送和出自浙江桐庐的“四通一达”。宅急送的品

快递创业故事篇五
六个网络精英的创业故事

快递创业故事

当你拥有这些品质,成功也许就在不远处了

成功的机会,有时候稍纵即逝;有时候完全要自己去创造;还有的时候,需要等待:机会总是降临在做好准备的人身上。笔者整理了几位网络精英的创业故事,看看他们是怎样争取机会、获得机会的。

忍耐:放了10个月录像片

1993年的盛夏,年仅20岁的陈天桥以优异的成绩,与另外17名优秀学生一起,获得提前一年从复旦大学毕业的机会。毕业时的喧闹还犹在眼前,他却出乎意料地迎来了长达10个月被“雪藏”的寂寞——满怀抱负的陈天桥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他的工作是每天在一个小房间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一放就是10个月。

10个月里,陈天桥根本无法去跟别人谈论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没办法在简单的放映工作中施展他的才智和抱负„„他第一次体验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

这时候,年少气盛者或许会很快走人,但是陈天桥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很快就意识到寂寞也是磨炼意志的绝佳机会。这段时间,他潜心读了很多书,“我认识到,无论有怎样的抱负,首先是要社会接受你,而不是你去要求社会来适应你,这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收获。”陈天桥说。

10个月之后,正好陆家嘴集团下属一家企业有个干部挂职锻炼的机会,集团选定陈天桥担任那家有着200多人企业的副总经理。后来陈天桥回忆说,如果那样的日子再延长10个月,他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那么今天,他的人生道路可能也就变成另外一副样子了。

等待:最笨的办法也许最管用

现年45岁的唐骏,现在是盛大网络总裁。

1984年大学毕业后,唐骏非常想出国。尽管他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但北邮的出国名额已经用完。由于出国对成绩的要求相当严格,所以,有些学校虽然有名额,但可能无人能够达标。于是,唐骏给北京每个高校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剩余的出国名额。打到北京广播学院时,对方答复有剩余名额。撂下电话,唐骏马上骑着自行车赶了过去,拿着考研的成绩单,要求转入北京广播学院读研究生。北广的老师说:“你可想好了,你就算转过来,也不一定出得了国。尽管我

快递创业故事

们有名额,但是你错过了时间,出国要由教育部决定。”

唐骏没有犹豫,直接把档案转了过来。唐骏很清楚,出不了国,大不了一年之后重新再考一回研究生,这是底线,可以承受。但他也同样清楚:一个21岁、没有任何背景的学生,想要让教育部的官员单独为自己办这件事太难了。唐骏想了个办法:他打听到教育部主管此事的是李司长,于是他在教育部的门口站了整整四天。

早上7点不到就到教育部门口去,见到李司长,唐骏说:“李司长您早!”中午他出来吃饭,唐骏说:“李司长您出来吃饭?”他吃完饭,唐骏又说:“您吃好饭了?”再到下班的时候,唐骏再说:“您下班了?”如此四天。第一天,李司长觉得这人很奇怪;第二天,李司长关注这个青年,怕他有什么偏激行为;第三天,他又觉得这个小孩子看上去很可怜;第四天,李司长忍不住好奇,终于开口问他到底有什么事。唐骏如实说了。第六天,李司长告诉唐骏:你可以出国了。 艰苦:弹琴烧菜,苦中作乐等机会

大学毕业后,丁磊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旱涝保收,待遇很不错。但丁磊感到一种难尽其才的苦恼。1995年,他从电信局辞职,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一心想出去闯一闯。“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他选择了广州。初到广州,走在陌生的城市,面对如织的行人和车流,丁磊越发感到财富的重要性。最现实的是一日三餐,身上带的钱不多,他得省着花。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份工作,哪怕钱少一点,总比漂泊着强。

不知道去多少公司面试过,不知道费过多少口舌,凭着自己的耐心和实力,丁磊终于在广州安定下来。1995年5月,他进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艰难的,一位熟知丁磊的朋友说,他后来精湛的“厨艺”和“古筝”弹奏,就是那段日子“苦中作乐”的明证——也可以说是这种乐观和勤劳的性格,成就了这位“首富”。

丁磊喜欢吃上海菜,但那时收入不高,不可能每天都能到馆子里去潇洒,而且广州的上海菜都不够原汁原味,于是他亲自到市场买菜,亲自下厨。平时工作很忙,他就利用周末时间,给自己做个“醉鸡”或者清蒸鲫鱼犒劳自己。 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公司,并由此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出名后的丁磊对于金钱的要求,还保持着当初到广州时的艰苦作风。他说年轻人少花点钱,也许就少了一样诱惑,但老人不同,他现在琢磨的是怎么找个放心的人,教会父母花钱——因为他每次汇给家里的钱,父母都给他存着,他们认为孩子在外面挣钱不容易,攒着的话,还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到现在,老家的电话还是旧的,煲水的壶用了七八年还没换。

大胆:没有网络敢做网页

1995年初,马云去了一趟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回到杭州,马云马上召集来24位朋友,都是他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Internet的商务需求。马云对他们说:“我要辞职,干Internet。”他开始宣讲Internet,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马云干Internet:“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1995年5月9日,中国黄页上线,马云从身边的朋友开始找生意。他的生意经是,先向朋友描述Internet怎么怎么好,然后要他们的资料,通过EMS寄到美国,美国的生意伙伴将homepage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Internet上能看到。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

不能实际地看到,朋友怀疑马云在编故事。马云说:“你可以给法国的朋友打电话,给德国的朋友打电话,或者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电话费我出,如果他说没有,那就算了;如果他说有,你要付我们一点点钱。”

坚韧:用一个故事打动凯雷

1994年,后来创办分时传媒的何吉伦,那时刚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希望集团营销部门。然后,何吉伦被派往四川大凉山区出差。在大凉山区,何吉伦突发急性阑尾炎,然而当地医疗设施不够完备,手术无法麻醉,被纱布绑住动了手术的何吉伦,术后整整昏迷了一天。

“我当时疼得死去活来,觉得自己简直在鬼门关前走了一趟。”一般阑尾炎手术后必须休息7~10天方能拆线,然而何吉伦考虑到新开辟的市场人员少,工作

紧急,术后5天便拆线上班。人生的幸与不幸往往此消彼长,大病初愈的何吉伦立刻赢得了20个车皮的销售单,打动经销商的正是他的敬业精神。次年,何吉伦成立成都新美广告公司,开始创业。

数年后,何吉伦将这个故事告诉凯雷投资的祖文萃,祖文萃当即决定为分时传媒注资2000万元人民币。当年那个22岁的小伙子,可能没想到这场阑尾炎会赢来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快递创业故事

精明:买下自己的股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攻读物理学博士后的张朝阳,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安安分分搞研究的人,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转型计划。他努力争取到了麻省理工学院亚太区中国联络官的角色,这个角色让他有机会频频回国。经过近两年的“摸底”,张朝阳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互联网经济的商业与社会价值,他决定回国创业。

他找到了ISI公司总裁,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融资100万美元,开始用Internet收集与发布中国经济信息,为华尔街服务。

后来经营搜狐,他一半时间都在全世界进行融资工作,在不被控股的情况下说服投资人,得到了210万美元的投资,搜狐开始蒸蒸日上。

2000年,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互联网处于低潮,搜狐的股价一度跌到了一美元以下。张朝阳非常果断地大量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后来,股价回升到20~30美元时,张朝阳又把手中的股票抛出去一部分。这一买一卖之间,张朝阳的精明显露无遗。

快递创业故事篇六
学生创业故事几则

学生创业故事几则

在现今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就业问题变得愈加严峻。自主创业,无疑将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另一条出路。这是一些大学生创业的故事,或许对你会有所启发。

洪耀辉:人生难得几回搏

成功创办一家贸易有限公司并有两家分店的洪耀辉,手机充值卡,今日感慨 公益创业的样子,1991年11月开始创业,以1万元起家,开办“洪辉铁器装饰部”,业务发展顺利。1993年,国内建筑业的步子放慢,他的业务中仅铝合金玻璃一项就亏损了40多万元,事业刚见曙光就夭折了,以先赚后赔而告终。1994年,他又筹资15万元在松岗开了一间“大快乐餐厅”,生意红火,一年内就还清了债务。1997年投资近百万元在宝安区开了一间高档酒楼,但因歹徒夜闯酒店,酒店受影响关门,使他欠下了数十万元的债务。半年后,带着“人生难得几回搏”的坚强信念,洪耀辉再次走出家门,再次积累人生的第二桶金。人生经历了几起几落的他,很快便恢复了元气。两年后他成功办起了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美的等知名 品牌电器,打了一个大大的翻身仗。

文丽华:不断改变的姿态

深圳市某皮具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文丽华大学毕业后向父母借款开始创业,创办了当地第一家中高档灯饰超市。1995年转行任职于松岗华利商场经理,并迅速实现了营业额的增长。1997年创办瑞丰时装城,以时髦前卫的服饰在当时引起轰动。2003年,她放弃了年薪30万元的港资企业工作,专心修读MBA硕士课程并于同年3月创办皮具制品有限公司。2003年的非典,堵塞了她的流通和物流渠道,让她差点儿产生放弃的念头。经历了一年多的转型和调整,她另辟蹊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成本大为下降,还实现了终端客户的拓展。2007年,她的公司还开始创立自身 品牌,企业也越做越大,手机充值卡。 林俊嘉:地摊王子的梦想

林俊嘉,创业讲座招商合作 ,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在2007年创建了一家名为拓梦青年的营销团队,主要营销文具。现在,他正筹划着创建自己的公司―拓梦青年有限责任公司。林俊嘉少年丧父,家境贫寒。高中开始,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他选择自己挣学费,不再向家里要一分钱。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学校附近文具店价格很高却生意兴隆,于是他从这里发现了商机,便从 销售低价文具和电话卡起步,后来进入大学继续创建团队营销文具、代理大学生旅游和大学生兼职。他说, 销售文具虽然是种低利润的生意,但是市场很广阔,凭着自己对文具的熟悉以及多年来对各种消费者不同需求的调查了解,他相信,公司一定能够做起来,而文具,也不会是林俊嘉创业的终点。

刘莉莉:小丑之家创意快递

1980年出生的刘莉莉2003年从沈阳大学环境工程系毕业。她的自主创业项目“沈阳小丑之家快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她的公司以小丑的形象进行小件物品的递送服务,可以设计场景、小魔术、小节目等,满足客户的祝福需求。她的创业投资少,创意新颖。从最初只有她和男朋友两人,到现在拥有6名员工;从一天接不到一份订单,到现在每天都接到预订单,“小丑之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刘莉莉这个小老板也当得越来越有滋味儿了。

欧阳:兴趣支撑未来

欧阳,湖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3级学生,经营拥有自己品牌的轮滑专卖店,主要经营成人轮滑装备,进行轮滑技术培训与咨询,并承接各类有关轮滑的商业表演。欧阳本人酷爱轮滑运动,升入大学后,他发现很多人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萌生了开创品牌轮滑店的想法,并进行了一定的市场调查,确定了创业方案,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但初期的经营却不令人满意,少有人来问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推广轮滑运动,欧阳频繁在长沙各大高校演出,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吸引更多热爱轮滑的人,推广自己的品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新的轮滑爱好者。经过两年的摸索,他已经拥有3家连锁店、500余名会员,成为轮滑协会的合作伙伴。然而欧阳却并不满足,现在正筹划着其他体育运动装备的经营„„

快递创业故事篇七
顺丰快递王卫创业的疯长故事

本文由66信息网-创业论坛整理提供,希望正在创业和正准备创业的人都能成功,明天的天会更亮,66信息网愿为大家供绵薄之力。66信息网-创业论坛

顺丰快递王卫创业的疯长故事

顺德派向左,桐庐派向右,顺丰如何最终打败“四通一达”成为年营收超过100亿的民营快递巨头?快递业人至贱则无敌,顺丰如何让数万物流大军变得有尊严?电子商务如此火爆,顺丰与淘宝、京东PK将留下哪些悬念?

2011年3月19日,中午,我在深圳福田万基大厦边上的翅富酒楼吃饭。这里供应粤式点心和最正宗的奶茶。大厅里人来人往,我知道从我身边经过的人里边,有不少是顺丰的员工。这是一家顺丰的签约餐厅,几乎相当于这家公司的食堂,只要拿着顺丰的工号牌就可以打折。但是,我猜不出到底哪个是顺丰人,我也根本就不能够指望会在这里好运气地撞见王卫——就算见着他,我多半也认不出他来。

你不会想象得到,这就是中国快递行业最有权力的人之一。1993年,22岁的王卫在广东顺德创立顺丰速运。当时,这家公司算上王卫本人也只有6个人。2010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20亿人民币,拥有8万名员工,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18年前,当王卫背着装满合同、信函、样品和报关资料的大包往返于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的时候,他肯定想不到,未来顺丰会成为不折不扣的行业冠军。

创业论坛网看看这些数字,它们简直就是王卫的“话语权指数”。目前,顺丰的经营规模、网点覆盖和市场份额仅次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EMS),在中国快递企业中排名第二,在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中则排名第一。

顺丰在全国拥有38家直属分公司、3个分拨中心、近100个中转场、2500多个基层营业网点,覆盖除了西藏、青海之外的31个省、近250个大中城市以及1300多个县级市或城镇。此外,顺丰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韩国、新加坡都设立网点,或者开通收派业务。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从黑龙江到深圳,从上海到新疆,连接这些网点的是收派员的电动车、经过改装的金杯汽车和波音757飞机。除了8万员工,顺丰旗下资产还包括1200余条各类陆运干线和6000多辆自营车辆。此外,顺丰还是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2008年,顺丰合资成立了顺丰航空公司,拥有15架专机(包括2架自有货机),日执行30个航段,全网设有45个航空组,签约多家航空公司400余条航线,每日800个以上的常用航班。这个规模还将以每年平均新增2-3架自有货机的速度逐步扩充。

“顺丰一定会成为中国的联邦快递(FedEx)。”一位顺丰的供应商说,“这是不可避免

的,你想阻止也阻止不了。它10年之内会买100架飞机,全国机场周围的地他也占得差不多了。光这两样,已经没有第二家能跟他比了。”

这样一家公司,连同它的创始人,外界却知之甚少。当我们谈论起顺丰和王卫的时候,像是在谈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缭绕弥漫在空气中的幽灵。

终端消费者对它知之甚少。在2002年之前,顺丰严格地把旗下所有业务控制在华南范围以内。2004年底,顺丰才设立市场部门。我们打开电视,能够看到刘翔为EMS代言,在高楼大厦之间奋力奔跑;还有张丰毅,他穿着UPS的棕黄色工服在偌大的仓库里出没。但是顺丰,迄今为止,这家公司从来不做任何广告。

同行对它知之甚少。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作为国企的中铁快运,希望通过铁路打开香港的快件市场,但被派去广东谈判的人却碰了钉子,最终被当地海关婉拒。中铁快运了解到,当地已有一家企业垄断了几乎所有通港业务,即便自己开了这条线,也拿不到足够的货源。这家公司就是顺丰速运。

甚至政府部门一度也对它知之甚少。2002年,顺丰在深圳福田设立企业总部,几乎包租下位于福田的万基商务大厦整栋楼。这时候,顺丰在全国已经有了180多个网点,并且拥有深港货运70%的份额。据说,当时深圳市领导去北京参加邮政部门的会议,这才偶然得知自己的城市竟然有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此后,顺丰才得到市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

王卫和顺丰太神秘了。创业18年来,王卫从未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你们百分之百采访不到他。”一位物流快递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我,“有一次,邮政部领导都递话了,他还是委婉拒绝。”另外一位行业报主编则说,多年来,他们一直邀请王卫“来编辑部坐坐,不是采访,就是内部交流”,王卫答应归答应,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出版7年来,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倒是有那么几次,这本月刊上刊登了王卫的照片,不过都是背影或者极其模糊的侧面照。

迄今为止,王卫只在媒体上出现过一次。这倒是一桩充满戏剧性的经验。2010年春天,王卫花3亿5千元港币购买了香港九龙塘喇沙利道的一块地皮,自建两栋4层楼高的独立屋,附带独立泳池。这桩打破同区地产价格记录的买卖引起了《壹周刊》记者的注意。敬业的狗仔队不仅在顺丰深圳总部的写字楼前守候王卫数日,还混进顺丰香港的点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递员,收派了300多个包裹。最后,狗仔队终于拍到了王卫的照片,文章以《水货佬做到买屋仔,买757飞机》为题发表。据说这件事情让王卫很不爽。现在,互联网上还能够搜索到这篇文章,但是王卫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

创业论坛网寻找王卫的可不只是媒体,投资银行的经理人们也在找他。这一次,他们可不只是出于八卦或者好奇心,而是明明白白地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据说,早在2004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王卫。传闻中,FedEx希望以4、5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顺丰,但是被王卫拒绝了。那一年,顺丰的销售额是13亿人民币。寻找王卫的PE和VC越来越多。一位咨询公司的董事长透露说,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曾经找到他,希望他能够撮合注资顺丰的交易,一旦成交,将付给他1000万美元的佣金。

“不过,这些投行都太小气了。”他说,“他们只肯投资5、6亿人民币。顺丰哪止这个

价钱。顺丰如果上市的话,市值应该在150亿人民币左右。这还不算溢价的部分。如果算上溢价部分,这个数字就还要再乘以8。”

这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快递行业突然成了投资人眼里为数不多的价值洼地。很多人准备了上亿的钱,跃跃欲试,打算大捞一把。但门槛低、投资大、周期长,这个快递军团未来5年内会怎样整合?专业人士说,“中国快递行业未来有两大趋势。一个是集约化,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会有大量资金投资在信息化设备、中转中心和飞机上。一个是优胜劣汰,美国前四大快递公司占全行业份额的95%,中国前四大快递公司占全行业份额的50%,很明显集约化程度还不够。这个行业将在未来5年完成一轮整合,最终会有8家大的领先企业生存下来。”

他还说:“这8家里,顺丰和EMS是一定有的。其余的,都还要观察。”

马云应该至少会部分同意他的观点。2011年1月19日,马云在北京举行的阿里巴巴“物流合作伙伴发展大会”上宣布了阿里的大物流战略。未来两年里,阿里将先期投资100亿人民币,打造开放、分享的物流体系生态圈,为推动中国早日诞生全球领先的物流企业而努力。他说:“未来十年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UPS。坏消息是,十年以后最成功的物流公司一定不是今天排在前十名的。”

就连马云也在寻找王卫。有人告诉我说,几年前,马云曾经在香港数次约见王卫,王卫婉拒。

命运交叉点

如果穿越快递的时光隧道,1993年其实算是第一个里程碑。顺丰、申通和宅急送都是这一年成立的。这三家公司都成了行业标本和幸存者,不过,它们的命运各不相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朋友的朋友。有消息说,他所在的一家创业公司刚刚拿到几十亿人民币的风投,打算在2011年初进军快递行业。去年冬天,他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开始了一场旅行式的调研。创业论坛快递创业故事

事实上,他看到的是一幅21世纪头十年的中国社会毛细血管末梢的“快递切片”。在北京大山子酒仙桥建材市场附近,有一大片快递公司的集散地,几乎到了门挨门的地步。每天晚上十一点半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根本没什么人拦他,他推开门,看到脸上有冻疮伤口的小姑娘捂着羽绒服坐在地上,灯光昏暗,她被鞋子、食物、化妆品和书籍的山丘环绕着,正在一个一个地分拣包裹,为快递员准备明天一早的派送任务。

在上海青浦区北青路的中转场里,有一个个用瓦楞纸箱或者红白蓝蛇皮袋包装好的货物在自动传送带上缓缓前行,穿着统一工服的中转工人把它们扔进金杯转运车里。这完全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交通工具。车的外表面被油漆成了每一家公司的形象主题色,或者黑,或者黄,或者绿。除了司机和副驾驶,车里面的座椅被拆得精光,以便给源源不绝的货物提供栖息之地。这种“人货混装”的运输方式经常给司机们带来麻烦。按照中国的交通法规定,这样的车辆不能够在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行驶。罚款是常有的事儿,不过大家都习惯了。顺丰甚至快递创业故事

曾经每年作出几百万的交通罚款预算。

3月的一个早晨,我从车窗里看着这条马路。“北青公路”的蓝色路标、破损的农民房、带铁栅栏的小加工厂、修建于民国时期的水泥桥墩和灰色、巨大的水泥建筑群,它们挨个从我眼前晃过去。这条全长7公里的公路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物流快递中转场聚集地。它背靠宝钢公司,连接着沪青平公路、沪宁高速、沪杭高速,覆盖整个长三角的枢纽。从这里的任何一个街口出发,都能够迅速到达上海市区、松江、浙江和江苏境内。几乎所有的快递公司都在这条马路上设立了分公司和中转中心,平均每家占地数百亩,每一家每天都至少有15万件的包裹中转。

有顺丰的黑色运件车超车了。它往沪杭高速的方向开过去。几小时之后,就会有工作人员把车上的包裹卸下来,然后由收派员送到办公室、公寓楼或者别墅里。

我朋友的行程则刚好相反。他从这里直接去了虹桥机场,然后飞往深圳宝安机场。他要去看著名的华强北。中国的快递业向来有“南华强北,北中关村”一说。这两家电子产品集散地的快递业务向来是全国最多的。早年间,华强北的一个快递员带着老婆孩子和一辆金杯车,承包一层楼的业务,一个月能挣上4万。

几个小时之后,他已经站在深圳某个电子市场边的巷子口。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城市暗了下来。但是,只有在夜晚他才能看到这个行业的真相。这条巷子门挨门全是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有顺丰,有EMS,有四通一达,也有宅急送。白天,快递员把在电子市场收到的货物都集中到这里,到了晚上,店铺已经关门,但是快递公司还在盘点和转运计划中。

“我在那里站了几个小时。我发现,四通一达的门最早关,宅急送的卷闸门已经关下来一半,只有顺丰,他们的店在半夜还是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不停有人和货进来。”

夜更深了。他站在巷子口,看着快递员们陆陆续续离开。他们都穿着黑红相间的工服,表情还带着白天工作时候的严肃紧张,他们走得很快,急着赶末班公共汽车回家。第二天一早8点,他们还得出现在这里,开始又一天的重复劳动。创业论坛

他当天晚上回到酒店就上网查“工蚁”这个词条:“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纪律严明,善于步行奔走。”“顺丰就是一个工蚁兵团,蚂蚁雄兵。我就是这样的感觉。人家都说这个行业是农民头子带着一群农民在干。没错,的确很草根,跟电商的反差就更大了。我都很难相信动动鼠标的行业背后是一群农民在支撑。但这些农民的生命力是最强的,像草一样。”

王卫也曾经是“工蚁”的一员。他是一线收派员出身,做过“背包客”。不论在公司内部讲话里,还是在公开的会议场合,一旦谈到顺丰,王卫总是试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他自己身上转移。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公司年会上说,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

顺丰内部人士透露,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他的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的时候,王卫随家人搬到香港居住。高中毕业之后,王卫没有继续升学。十几岁的时候,王卫曾经在香港叔叔的手下做过小工。

快递创业故事

创业论坛

快递创业故事篇八
佳怡物流创业故事

佳怡物流 王琳孙倩夫妇的创业故事

孙倩对员工说:“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怕老板,而我怕你们。你们要是干得不好,就会有人骂佳怡物流,‘佳怡’是谁,那是我女儿的名字,就等于骂我女儿

王琳孙倩夫妇 物流行业传奇 佳怡物流

“我俩儿的名片正准备换一下,她应该是董事长,我是总经理。”在互换名片时,“佳怡物流”的董事长王琳说。我不知道这些头衔对于这对夫妻意味着什么,王琳看出了我的疑惑:“一个企业只应该有一个核心,孙倩适合创业,我适合管理,她现在已经淡出管理了。”

从1999年妻子孙倩首先创业,丈夫王琳辅佐,到如今的王琳管理大局,孙倩淡出管理,一共经历了7年半的时间。就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佳怡物流”从一个最初年营业额65万元的小公司成长为年营业额1.2亿元的山东龙头物流企业。这一切都得益于夫妻俩互补的性格和夫妻关系的合理协调,也许,只有真正和谐的夫妻关系才能产生巨大的商业力量。 为夫圆梦,妻子走上创业路

孙倩原为王琳手下的一名优秀的销售员,面对王琳的多次追求,她没有同意,但出人意料的是她居然在王琳破产后与他结婚。孙倩说:“以前我觉得他是老板,我是员工,我们地位不平等,不敢嫁。后来他破产了,我们平等了,我才同意嫁给他。”

结婚后,王琳仍旧踌躇满志,但因为角色的转换和三次破产的经历,他不敢再去冒险,就选择了去外企工作。这期间,孙倩怀孕生孩子,王琳专心工作,养家还债。这样平静的生活在1999年10月18日女儿王佳怡一周岁那天划上了句号。创业的想法再一次迸发了出来,而这次的主家是妻子孙倩。

由于王琳曾有过发货困难的经历,再加上对 电子商务的喜爱,经过一番查询和市场调研之后,两人把目光锁定在物流上。

当时,“物流”这个词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很多人不知道物流到底是什么,而且一般的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在没有人可以去合作的情况,夫妻二人开始搭档走上创业路。俗话说:“狡兔三窟”。为避免风险过于集中,王琳没有辞职,而是兼职辅佐妻子,自己依然在外企工作。孙倩则找了几个表亲,以包吃住不发工资的形式开始创业,而这些吃住的钱用的是王琳的工资。在给公司取名字的时候,夫妻俩不约而同地想到女儿“佳怡”的名字。“妇唱夫随”,打造物流神话

能够长久地在一起的夫妻,很多是性格互补的,这一点在这对夫妻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创业后的两年的时间内,公司为了信誉付出了极高的代价,“赔出了信誉”,公司一直处于不赢利的状态。既需要为客户先垫资,又要养这么多员工,夫妻俩的钱全都赔了进去并债台高筑。但他们无法放弃,因为公司的名字是女儿的名字。

于是,孙倩对员工说:“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怕老板,而我怕你们。你们要是干得不好,就会有人骂佳怡物流,‘佳怡’是谁,那是我女儿的名字,就等于骂我女儿;最后公司垮了,你们可以另谋高就,而我呢,自己的钱赔进去了,朋友的钱也赔进去了,我即使跳楼还要挨骂。”就这样,近200名员工含着眼泪不要一分工资跟她熬了过来。2001年11月,公司盈利只有3000元,她给每人一个红包,并在红包上写上感激的话语。这些员工成为孙倩念念不忘的“恩人”。可以说,创业初期和快速成长期,注重感情的孙倩作为灵魂人物对公司进行宏观的管理和把握,而具体、执行则由王琳负责。

如今,佳怡物流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第30位,现有员工1300余人,运力超过1000万吨。这样一个辐射全国的物流企业已经不能再像当初那样进行管理了,夫妻二人也深切的体会到并达成一致:孙倩淡出管理,王琳掌控大局。三次破产的经历和几年的外企的销售、管理工作经验,让王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希望在企业内行西方企业的标准化和结构化的管理模式,但他知道这个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支撑。“佳怡宪章”就是他的研究成果,宪章包括:公司理念和宗旨;经营管理方针;组织建设方针;人力资源基

本方针和政策;内控基本方针和政策;接班人基本方针和企业宪章修订等8项内容。这样,员工在宪章之内的事情都可以按规定解决,而王琳则是主管“例外”,即“条例之外”的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佳怡物流在这个规矩内快速发展,营业额连年翻番。 网络、人才,两大法宝打天下

佳怡物流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可为用户提供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综合服务的知名品牌,是山东省政府重点扶持的物流企业。这也许应该归功于王琳的三次破产。三次破产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以外,与王琳一心想做大做强的思想息息相关。超负荷的高速发展一次又一次摧毁着王琳的雄心壮志。他们总结教训,在1999年12月提出了“全资铺设山东省各地级市县级物流配送网络”的目标和“成为山东省区域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理念,决心踏踏实实地做企业。于是,在2000年至2003年整整四年的时间里,他们只专注于山东省区域性物流配送市场,先后在山东省所有的地级市县设立连锁服务网点,实现了山东所有地级市县门到门24小时无盲点物流配送服务。虽然四年只做了一个省,但他们能够做到在山东别人送不到的佳怡能送,优势显而易见。山东模式成功以后,佳怡在安徽、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等全国12个省市复制山东模式,成功实现了华北地区无盲点物流配送并初步搭建了全国省际干线物流配送网络。扎扎实实,吃透一个地区再向另一个地区,是佳怡的一个核心竞争力,这样,凭借其广泛的配送网络,他们似乎不惧怕未来可能产生的价格战。

在佳怡物流的办公楼里,随处可见墙上挂着的中英文对照物流专业词汇表,不仅如此,佳怡的 图书馆里也总有员工在翻看资料。物流行业是一个发展不久的行业,员工素质普遍过低,而佳怡则成为山东最早招聘大学生的物流公司。佳怡物流还与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大、中专院校合作,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其中的优秀人才佳怡则聘为员工。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看来,王琳夫妇深谙此道。但王琳也有自己的担心。第三方物流服务本来就是一个因地方保护而形成的一种物流形式,如果中国各省市的物流业务全部打开,那么他们的生存空间就没有了。佳怡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电子商务物流平台,而他们稳扎稳打的战略在全国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络还需要至少8年的时间,如果那时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没有了怎么办?市场不给他时间了怎么办?这些,只有用时间来验证了。

家庭比事业重要

曾有20多对夫妻创业者向王琳夫妇请教,为什么他们的企业做得这么好,而且还相爱如初?王琳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家庭和事业哪个更重要。在企业经营中,夫妻产生分歧是难免的,但不要因为经营理念的分歧就产生情感的矛盾,这样一来,不充分信任的感情自然产生的是无力的经营。王琳夫妇在这个问题上考虑得很清楚,“为了避免矛盾,我们选拔干部有一个原则:选拔干部,必须是我们两个人都看上了才能选拔。”很明显,他们可能因此牺牲了一个优秀的人才,但这样员工就不会因为他们的矛盾而分成两派,引起公司不团结。整体的不团结要比失去一个人才要可怕得多。

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

佳怡物流由孙倩女士1999年创立于山东济南,经过八年多的快速发展,佳怡物流荣获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第三十位、国家4A级物流企业、山东省服务名牌等诸多荣誉称号。

现有员工2300余人,运力超过1000万吨,仓库超过18万平方米。可为用户提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全方位综合物流服务。

公司现有公路零担货物运输、公路整车货物运输、同城配送、仓储四个主要产品。在以上四个产品的快步发展基础上08年初公司成立了卡车项目组及农村物流项目组,进行大胆创新,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佳怡物流更注重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成功建设“四化”管理体系,实现了佳怡物流管理模式的构建。佳怡物流的“四化”管理体系是由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民主化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管理等四个管理要素所构成的管理系统。佳怡物流 “四化”管理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佳怡物流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佳怡物流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一起构成了佳怡物流的理论模型,是佳怡物流打造百年基业的基础。

为保证建立百年企业的顺利实现早在创业之初佳怡物流就制定了公司的发展远景,到2015年之前,我们将基本建成除台湾以外所有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的无盲点物流配送网络,为国内工商企业提供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物流服务,成为国内物流著名品牌,进入中国物流企业前十强。到2025年之前,我们将基本建成全国无盲点门到门隔日抵达快递服务网络,为国内工商企业提供供应链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成为国际物流知名品牌。

佳怡物流倡导“四化”管理的同时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公司创业之初提出了“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三条成长通道,一老板工程,即让员工自己去承包连锁店,自行管理,自负盈亏,成就员工的创业梦想;二管理通道,员工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积累及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逐步走上管理岗位,公司通过任职资格体系、素质模型体系及职业生涯体系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引导,使员工通过内部晋升机制进行有效晋升,并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 ;三专业技术通道,对于希望在专业技术方面有所发展要求的员工,公司通过任职资格给员工设立职级晋升。员工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通道,成就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集团总部的关键性岗位实行内部竞聘制,为有能力的员工提供可发展的平台。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wangshangchuangyegushi/44075.html

《快递创业故事 顺丰王卫:低调到神秘的快递巨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