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盈利

三农投资 投资三农不可忽视,“三大原发性风险”

|

【www.dagaqi.com--投资盈利】

三农投资篇一

投资三农不可忽视 “三大原发性风险”

投资三农不可忽视 “三大原发性风险”

文/刘欢

什么是“原发性风险”?

近年来,三农领域的投资如火如荼,私人流转山林、购买庄园、众筹式家庭农场、巨无霸企业的集团军战役式推进,虽是各有成败、各自悲喜,由于投资方对“三农”想当然的主观误区造成的巨大风险,仍如原上野火般不断焚毁着一茬又一茬的投资枯草。

从投资人对三农领域的偏见开始,他们对各种事实、数据就出现了“选择性失明”,这些从投资三农伊始就根植于核心决策者心中的“偏见”,就成了其后一些列风险喷涌而出的根本源头——“原发性风险”。

事实往往是这样的:经过现金与血的洗礼后,投资人挺过了各种“未及预料”的风险,也逐步消除了头脑中对“三农”的偏见,“原发性风险”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数千万甚至更多的人民币。

悲剧就在我眼前一幕幕重复上演:

一对靠修高速路发家的夫妻,直瞪瞪地看着用卡车拉出猪场的病死仔猪,欲哭无泪;一位在印刷企业老板流转了数百亩土地,牛、羊、猪、鱼全都做,资金链被拉断,原有厂房、设备贱卖,大年三十被债主和数十位等着发工资的农户围堵在家中;多少做水泥、铜铝、房地产、高速路的企业和个人,兴冲冲地跨进集“农业、农村、农民”为一身的“三农领域”,鳄鱼进来,蜥蜴出去,奔驰进来,自行车出去。

我们为什么不能提前消除掉上述“原发性风险”,节省不必要的“学费”呢? 现就通过对我亲身见闻到的三农投资案例的规律性总结,讲讲 “三大原发性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化解。

风险根源

一、政府扶持什么,支持什么,我就投资什么。

持这一观点,作为进入三农领域核心理由的个人投资者,多是从体制内出来的人,不辨缘由的惟上是从惯性思维是该观点的源头。关于三农领域,需要向该类人群说明的是:政府扶持三农,是由于这是个基本面赔钱的领域。

欧美等国家从百年前就开始工业反哺农业,因为农业是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吃饭产业、民生产业,但是大多数农业企业又不能创造出第二第三产业那样的丰厚利润,政府只好对坚守农业领域的专业特长企业进行补贴,引导其继续为社会作贡献。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政府对容易赔钱的领域进行补贴。不知这样的补贴理由,是否还会成为您跟风投资的理由?

专为套取政府补贴,而进入该领域的前“体制内工作者”并不罕见。就三农领域来讲,要发展得顺风顺水,政府的银子和市场的银子都要拿,才能成。

二、三农和农业很“简单”。

持这一观点,作为进入三农领域核心理由的个人投资者,多是在第二第三产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和个人,他们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赚取了第一桶金,但是由于其本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发现”农业、三农“钱更好赚”,就转投该领域。

该类企业和人群,出现的问题在于:

1、他们数十年前曾经在农村待过,做过传统农业,但是对现代农业一知半解,仍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多前的记忆在“看”当今的农业。农业已经从三十年余前的“零门槛”,发展成为今天的“高资本、高科技、高人力资源”的三高领域。

没有大资本引导出的规模效应,当今从事农业已经很难赚到钱,无论是利润总量和利润率都很难保障。而且农业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多轮洗牌,长期从事本行业的企业的资产规模已达到了新的高度:比钢铁赚钱的养猪业,一个基础规模是五百头母猪的自繁自养厂,固定资产加流动资金,五百万元是入行基本;日进斗金的动物疫苗行业,没有一个亿人民币,不要动那个念想;一个像样的饲料工厂,几千万的投入是必要的,这还没有计算密集到乡镇的人海战术营销所需花费的成本。

农业是食品行业的源头,是生命科技产业,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涉及到的育种、病虫害防治、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污染防控、种养循环、土地消纳发展等各个具体工作,哪个不是生命科技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如果没有长期而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团队做支撑,做农业,寸步难行!若梦想如天神般从第二第三产业“降临”到农业,立即就所向披靡、大肆捞金,无异于痴人说梦。

悲剧的现实往往是这样:纯粹依靠“资源透支型增长”和在中国经济上行期靠“风口投机”,不重视创新和研发的企业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败下阵来以后,携带着看似有优势的资金和仍然不重视创新和研发的思想和行为进入农业,而且还增添了一个新的“失败要素”——轻敌、轻视农业、轻视三农。于是败得更惨。发展思路不转变,进入什么行业都是“败字当头”。

2、他们听信了各个大小媒体在农产品涨价时的片面鼓吹,认为农业干很赚钱。这就叫做“只看见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确实,在某些时段的猪肉价格很高,出栏一头肉猪能赚千元左右,比产一吨钢赚的钱高很多。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产业集中度低的农业领域——“赚一年、赔一年、平一年”是普遍规律。猪价低迷时,2013年每出栏一头猪亏三五百元的实情,在绝大多数媒体上是看不到的,价格曾经暴涨的葱姜蒜,也曾出现因为价格太低,烂在地里没人收。如果把高中低的行情拉通算,年均利润率和资金回报率还剩多少(见图一:2013-2015年猪粮比变化趋势)?

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0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

图一:2013-2015年猪粮比变化趋势

3、“农业人力资源问题很简单”,这样的观点出现,还是因为有人在念“老黄历”。以前,一个农户一年养十几头猪,自家的土豆、红薯就能解决饲养问题,做好猪瘟疫苗和“五号病”疫苗也就基本解决了疫病问题。

现在一个农业产业化个人一批能出栏1500至2000头肉猪,育种、产房、保育、育肥,各个工种所需技能各不相同,丹麦、法国、英国、美国的专家带着各自的养猪系统科技和技术常到养猪企业现场指导生产,甚至是长期驻点指导工作。动物疫苗企业常常需要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以推进疫苗研发工作,以在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精细分工化、高知化、国际化的农业领域人力资源实情,和其背后的资金高投入、社会资源高投入、管理体系高标准,不知你在开启农业和三农领域投资之前考虑过没有?

三、投资农业=田园诗般的生活。

不少流转山林和购买农庄的投资人怀着田园诗生活的情节,丝毫没有提前谋划好在上面做什么。

但是不要忘记国内的土地流转只是让你有了数十年的租用期——并非所有权。但是这部分投资人往往把山林和土地拿到手以后,就闲置荒芜。要么是不懂怎么让其发挥经济效益,要么是在其上“猪鸡牛马羊果蔬粮菜草”地胡乱种养,要么是完全没有做市场定位和产业规划,或者是找一些半罐水的机构拼凑一套价格不菲但是根本无法施行的“伪规划”。到头来,既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也不能形成特色产业。通常的结果是赔得一塌糊涂,其得出的结果是:闲置荒芜比在上面做种养可以赔得更少一些。

如果不让这些山林、农田产生经济效益,那就可以计算一下这种“田园诗情节”的年成本、月成本和日成本,再估测一下机会成本,看看这一系列的数字能否真让你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

化解风险

从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来看,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已经解决了“量”的问题,也就是能极

丰富地供应中国人享用到各种农产品,但是这三十余年的发展方式,是以牺牲“质”换来了“量”的更快增长。目前的产业规模,用“庞大”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仅就猪肉而言,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消费半头猪的肉,全年约为7亿头,一头出栏猪的三年平均成本和售价均不低于1500元,也就是说仅猪肉“原材料”这一项,就是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粗加工和深加工后,再增值两到三倍,也是合理的。天天吃的猪肉,其产业规模比大约一年换一次的手机产业还庞大。

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新时期——国内各个阶层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已经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并且他们愿意为其支付的额外成本也逐步明朗。

但是,真正满足中国消费者“质”需求,切实解决消费者食品安全焦虑的产品和品牌还极度匮乏,就如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产品数量一样匮乏。

这就给进入本领域的投资人带来了一个产业足够庞大,且发展方向明晰的“普世机遇”。如何抓住这样的机遇,结合自身特质而选对切入点就很重要了,否则将会“未成先锋,已成先烈”。基础法门即是:切实解决品质品牌农业的产销问题,核心卖点即为:品种、种养方式、单批次种养时长。

{三农投资}.

如果投资方具备制造业的基础,可以将其在制造业积累的经验引导入农业,提升品质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如果投资方具备服务业的基础,可以从其擅长的营销角度——征服人心,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做好营销工作。

现在虽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年代,但绝对不是事必亲恭、环节通吃的年代,品质农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和品牌农产品的品牌与营销,他们适合不同特质的投资者与执行团队介入,这些特质迥异的“拓荒者”,就如同手臂和手,需要一个重要的“关节韧带连接部”——共同认可并一起执行的标准,来联通和协调他们针对市场的行动。

三农投资篇二

三农支出

三农投资篇三

2015年三农部总结

三农事业部2015年度工作总结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春天行动的战鼓越敲越响。告别

了硕果累累的2015年,满怀热情的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6年。岁末年初之际,现就三农事业部2015年所作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 部门组建。

在总行党委的深切关怀中,顺应全省农信社、农商行发 展趋势,我部于2015年应运而生。职能定位:明确以三农为中心,深入三农调研,服务三农经济;围绕三农市场,服务总行业务。

二、信息收集,走访市直涉农部门。

畜牧局 全市年生猪出栏90万头,色取国家生猪调出大

县专项奖补资金500多万元,牛出栏18.2万头,羊出栏18.3万只,畜牧业产值30亿元,规模总量位居黄冈第一。全市养殖大户有3000多户,

林业局 全市培育五朵金花,新发展花卉2000亩,五

脑山茶花大观园初具规模,歧亭杏花村观赏杏花300亩,闵集种植玫瑰面积80亩,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旅游成为新兴热门产业,形成“天上飞蜜呼、蜂,地上跑猪半,树上挂油果、地下种药材”

农业局 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围绕“稳粮油、壮特色、兴

加工、创名优、强基础、添活力”举措,农业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目前全市粮食年总产54.2万吨,油料年总产达10.42万吨,板栗年产4800万斤,产值9600万元;油茶总产1.4万吨,年产值1.5亿元;福白菊面积达5万亩,产量

5131吨,年产值 5.2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38.3万亩,产年量达720220吨;

工商局 全市注册市场主体总量达374189户,个体工商

户32401户,内资企业2117户、私营企业230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63户;

招商局 “一区六园”,一个省级开发区黄金桥开发区,六个各具特色乡镇工业集中园:龙池工业集中区、鼓楼小河头工业集中区初现汽配、电子电器、纺织服装为主的特色产业孵化园;南湖办工业集中区、白果工业集中区形成石材特色园;中驿工业集中区向化工、电力能源综合利用的低碳园;宋埠形面冶金机械加工特色园。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89家,城区100家,农区89家,产业分为汽配及冶金机械、电力能源、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四大重点。产值分别达99亿、25.5亿、46.58亿、80.07亿元。

三、深入调查 基层网点调研,听取网点意见和建议。

1、工作目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大而泛;2、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客户需要;3、考核方案要简洁,易操作;4、农村市市场要强加,要有拿得出的竞争手段。5、农区、城区考核,员工得失要考量地区平平衡,适行农区员工补贴。6、农村经济趋势在悄悄发生变化,务工收收入回流不像以前涌跃,客户群体留在务工地,农村留守的不是主劳力,无经济来源。

四、深耕四区

(一)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1.客户回访目标:对全辖9月末存量贷款客户(18533户)回访率达到100%

2.客户拓展目标:新增拓展客户10383户,新增拓展客户建档面达100%三)风险控制目标:确保年末农户贷款、商户贷款、企业客户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99%以上,应收利息到账率达到97%。

3.设立考核:一是对参加“深耕四区”活动的客户经理、行长(经理)、机关科室人员每人每天固定补助50元(含清收部人员)。总行将根据客户经理每天上传入户照片、结合工作日志记载情况,严格确定客户经理参与“深耕四区”活动的工作天数。二是总行对各网点下达四季度“深耕四区”活动的任务数,季末考核各网点完成实绩占比

(二)召开大会,领导重视。

1.在大会上组织学习了《关于开展新一轮“深耕四区”活动方案》的通知

{三农投资}.

2.会上各位领导就四季度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3.特别是范董事长就深耕四区作了强调,提出了要求,指出深耕四区既是2015年的收官之作,又是2016年开局之篇。

(三)身先士卒,走访四区。三农部在4季度大部分时间用在走访客户和到挂点单位上,与基层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

(四)督促检查,指导网点落实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指导网点及时准确录入数据,督促员工走村串户,收集信息。

(五)取得实效,数据说明。 通过全市农商行深入开展“深耕四区”活动,完成了党委交办的任务,取得了既定目标。具体数据是:拓展客户15537户,占计划150%;存量贷款客户回访14222户,回访率达85%。 预约存款8.9亿,预约贷款3亿,电子产品7860件。

五、工作建议

1.“深耕四区”是服务“三农”的有效方法。

2.城区是短板中的短板--“扫楼扫街”要常态化,要对老客户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回访维护,对新增客户进行宣传,登记造册,增进感情,提高客户对我行的认知度。

3.金融产品单一,信贷业务不活--在信贷产品上,要有1到2款适合“扫楼、扫街”用产品,让我们的服务更全面,员工在客户面前有“抓手”;无贷款业务的网点,建议由营业部指定一名客户经理驻点,配合网点搞好信贷营销,实现以贷引存。

4.增加宣传方式和频率--总行可统一录音,组织宣传车在节假日,下乡镇沿人口密集之处进行徊播放,声势更大,效果更好。还可在人口密集地区进行产品营销推进会,播放农商行宣传片、搞专场宣传等等活动。{三农投资}.

5. 充分利用互联网-- 农村金融市场客户群体悄然变化,要及早寻找应对之策,利用互联网创建新的营销模式。

6.加强贷款账户管理--各支行都要加强账户管理,特别是城区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我行营业部,但是贷款客户账户并不集中本营业部,资金归行率严重不足,也不符合贷款相应的管理要求。

六、下年规划

1.在全行范围内提高对深耕四区的思想认识。要求全员做实“深耕四区”工作,积极指导广大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履责,种好自已的“责任田”, 管好自己的“包户区”,切实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客户,使“深耕四区”工作成为常态,成为习惯。

2.2016年“深耕四区”计划新拓展客户18000户,存量客户回访率达100%以上。继续深化细化《深耕四区工作实施细则》,使之更好操作、更好运用,更好为总行中心工作服务。还要同科技部门一道推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升级和提高数据库后续使用效率。{三农投资}.

3.搞好全市涉农行业调查研究,为信贷投放提供前沿导向。首先,走访市直涉农部门,了解全市2016年对农业、农村及区域经济、各行业导向等情况,熟知政府涉农惠农政策。其次,走访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和经济组织,了解各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市场前景等情况,形成报告及时向行党委汇报。

4.年前工作及安排。首先,对2015年“深耕四区”工作搞好结账汇总工作,要求各网点运用好深耕四区工作成果,力促春天行动见实效。其次,搞好个人责任揽存工作,确保按时完成部室存款任务。第三,搞好挂点单位服务工作,蹲点驻点,帮助挂点单位全面完成春天行动各项目标。

三农投资篇四

我国财政政策对三农投资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财政政策对三农投资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院系:经管院 班级:09国贸一班

小组成员:011009104 夏玲 011009105王虹

011009106邹彤堃 011009108袁梦

一、我国财政政策对“三农”投资的历史回顾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财政支农政策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第一阶段大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当时国家财力还比较薄弱,国家逐步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以保证工业化的推进。为保证统购统销的实施,进行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改进。首先,统购统销制度,垄断了大部分农副产品的购销和定价,为低价获得必要的农副产品以保证工业发展和城市需要创造了条件。其次,人民公社制度,确保农民能够完全按照政府所要求的品种和数量生产农产品,将其生产要素完全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此阶段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主要是安排少量的资金支持恢复农业生产,由于财政收支渠道较少,因此财政支农的资金来源较少。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国家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应地财政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农业税征收条例》,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购制度。尽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安排了一部分资金支持人民公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生产,但统购制度的实行使得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份额非常小。

第三阶段中国的改革从农业农村拉开了序幕。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实行财政包干体制。到80年代后期,由于投入不足,我国农业呈现发展滞后的局面。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国家财政开征了耕地占用税,实施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这一时期逐步形成了现行财政支农政策,资金渠道多,政策覆盖范围广,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许多领域。

第四阶段,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一时期,财政支农投入逐步增加,在继续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抗灾救灾、农村扶贫开发的同时,加大了对农村的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方面的改革。

第五阶段,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2004 年党中央 1 号文件指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其中,“多予”是重点,“少取”是基础,“放活”是关键。“多予”是指把国民收入和社会资源的分配向“三农”适度倾斜, “少取”是通过降低农村税率和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放活”是指通过制度变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及制度等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力的限制。财政支农方面,除了已有的政策继续执行并加大力度外,一

是提出并开始实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二是改变财政支农方式,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三是改革农业税制,以至逐步取消农业税。

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我国财政对“三农”的扶持变得更有利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二、我国财政政策对“三农”投资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国家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初步形成了与当前农村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

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支出政策,现有直接支持“三农”资金15大类,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国债资金)、农业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税灾歉减免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农村中小教育支出、农村卫生支出、农村救济支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这一口径是目前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支出最大的口径,基本涵盖了中央财政支持“三农”各个方面,具体有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支持生态建设,支持抗灾救灾,支持扶贫开发,支持农业社会事业发展,主要方式是投资、补助、补贴等。第二大类是税收政策,主要方式是轻税、减免、退税等。这一方面,我国财政对农业农村一直实行轻税和税收优惠政策。此外,国家财政还通过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农民的额外负担,通过利用外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以上可以看出来,我国近年来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大力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为“三农”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上来看,我国的财政支农支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出一个逐年递增的趋势,从1990年的近308亿元,到2011年超过1万亿元,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在前两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刚刚过去的2011年更是首次突破了1万亿元。在刚刚过去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更是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可见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三农”的财政支出还是会继续增长的。此外,财政支农的资金结构也在逐年扩大,增至现在的15大类。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所以“三农”政策在实施时仍存在不少问题。

1.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总量规模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资金也逐年增加,但是达不到“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这一要求。而且财政支农资金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仍处于波动状态,甚至有些年份会降低。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本身财政收入就少,基层财力薄弱,因此支农力度弱,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

2. 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

现有的支农结构在有限的资金下,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科技投入、农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儿各项事业费支出数额大,且增长快,说明这些支农资金根本有没有用于支农,农民根本就沾不上边。

我国财政支持直接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很高,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公共领域财政支持不足,这些基础性和公益性的项目投入明显欠缺。还有一点是,支农资金使用结构的不合理。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资主要用于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而农村那些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基层政府财力有限,发展的很缓慢。这一方面仍是目前我国支农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 财政部门对“三农”资金使用的监督不够。

支持“三农”资金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各级农口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支出,,“搞农业吃农业”的现象严重。真正用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资金大为减少,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我国财政政策对“三农”投入的发展趋势估计{三农投资}.

分析上述财政政策对“三农”投入的历史演变过程,大体可以看出有三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财政支出对“三农”资金的投入稳定增长,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从上述历史和现状看来,无论是用于“三农”财政投入的数量还是比重都有明显的增加和提高,已初步形成了稳定的增长机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财政用于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新增主要用于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三是开辟新的“三农”投入资金渠道,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重不得少于15%;四是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和鼓励其他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到“三农”建设中来。

第二个趋势,财政支出对“三农”的支持重点逐步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增强,公共财政性质逐步显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形成,政府在“三农”发展中的事务逐步明晰,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要求,财政支持“三农”开始由过去直接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为主向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业市场体系完善转变,支持重点主要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生态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业救灾抗灾等体现公共财政性质方面,即使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也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方面的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方面。

第三个趋势,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全面展开,财政支出安排中的统筹发展倾向开始逐步显现。在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农民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承担均等的税收义务;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加大对“三农”的支出,全面落实新增的主要用于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支出的政策,促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这些趋势是积极的、正面的,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四、我国财政政策对“三农”投资的发展建议提出

然而从上面提到的支持三农发展的财政政策依旧存在问题可以看出,虽然三农问题正在逐步得到发展计划的重视,但是从财政的支持力度和支持策略上依然是薄弱的。我们从财政支出的量与质的方面考虑对策,即支持三农发展的资金的总量以及资金的具体利用资金管理的问题,以及关于农业的收费收税问题。更有{三农投资}.

利于三农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

有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一单位,农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约1.65个单位,这说明农业的财政支出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因此,实施积极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投资以促进农业发展是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应成为国家对保护农业的基本原则。

2. 完善财政支农的投资结构

对三农的直接投入中,①应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对大江大河的治理、修建公共道路等,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②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如稳定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等,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③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建设,如向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继续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可以增加农民的健康体质;④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增加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等,可以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⑤除此之外还应当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重视农业科技,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不仅是农业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手段,也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总之,通过建立比较发达的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

3. 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

积极推进支农资金的整合。由于管理体制和机构职能配置等原因,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抵消了投入增加的政策效应。因此,加强支农资金的整合非常必要和迫切。要坚持以县为主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选择若干县级单位作为试点单位,开展资金整合试点。同时,鼓励和允许各地积极探索多级次、多形式的支农资金整合的有效途径。要以发展规划引导支农资金整合,并积极打造支农资金整合平台。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支农资金的集中使用。如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打造水利资金的整合平台;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打造农村发展类资金和扶贫资金的整合平台;以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抓手,打造生产类和产业类资金的整合平台;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打造生态保护和治理资金的整合平台。

4. 加强对支农资金运行的监督

拨款时需要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另外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和奖优罚劣制度,确保资金的使用效果;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5. 改善信贷服务水平

改善农村需求最迫切的银行业机构信贷服务水平,按照简便、高效的原则,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积极开办对农户的小额资金贷款业务。进一步加大对优质成长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发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金融服务方式,尽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贷款高效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在内的“六项机制”。遵循“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提高扶贫贷款的使用效率。简化小额贷款申报程序,放宽贷款额度上限和贷款用途限制,根据农户生产经营实际适度调整贷款期限,使该贷款从满足农户生产方面的单一贷款需求,扩大为满足农户、农村中小企业生产、生活、助学等多方面的需求。

6. 改革农业税制

在税收上,要赋予农村的城市税收待遇,赋予农业的市场经济下的税收待遇,赋予农民的市民税收待遇。目前我国的农业税收入仅占2.17万亿财政收入的5%左右,政府已决定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具体来说:取消农业税,以其它税制代替:{三农投资}.

1)开征农产品增值税。把农产品作为商品,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生产,使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改良品种,提高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业盈利水平,让农民在追求增加货币收入的目标中,自动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经营行为和自发调整组织形式,参与整个社会的竞争,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这是市场经济所要达到的效果。同时也解决了农民尚未取得货币收入,却要将农产品折算成货币交纳农业税的不合理问题,解决了农民无钱缴税而不得不拖交和抗交税款的问题。

2)开征农业纯收益所得税。按照从农业生产取得的货币收入扣除经营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计算征收所得税,体现了有所得交税,无所得不交税,所得的多多交税,所得的少少交税的税收公平原则。对于非农的经营所得理应按现行所得税制征税。从中国目前的农民收入水平来看,绝大部分农民将被排除在个人所得税之外,这体现了城乡居民税收上的公平,同时也体现了农民非农收益和农业收益之间的税收公平。

3)开征土地使用税。实施农业土地税制就是对农业征收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同时,对农业用地开征土地使用税。我国已对非农业用地开征了土地使用税,农业用地属于减免范围。取消农业税,对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产养殖用地等分类分级分档征收土地使用税,符合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即土地使用权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实施,土地的集中和收益水平的提高,土地使用税将成为重要的资源税或财产税,我国的税收体系将更加完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可以说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极为重要工作任务。财政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关键的一部分,应积极着力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准确地认识到财政政策在“三农”上投入的发展趋向,以及一些依旧存在的问题。为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做出明智之举。

以上便是我们小组分析讨论的成果,有个别数据观点源于网络。如有分析不到位或不正确的地方还望老师指正。

三农投资篇五

三农事业部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银行合水县支行三农金融分部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三农投资}.

根据总、省、市三级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农业银行深化三农金融部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合水支行作为全国农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行之一。围绕“体制更顺、核算更准、机制更实、单元更活”的总体要求和“高起点、合行情、好操作、能落地”的工作目标,为了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三农”和县域业务快速健康发展,推进三农金融部深化改革有序开展,结合合水县情行情,制定本方案。

一、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三级行关于深化事业部改革的总体要求,以“面向三农、商业运作”为原则,以创新搞活为指导,以做实做好为目标,以完善事业部体制机制为核心,以实施“六个单独管理”为抓手,以健全事业部组织架构为保障,下大力气探索事业部“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有效途径,努力搭建起全行服务“三农”和县域业务新平台,推动事业部改革和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提高效能。坚持服务“三农”和县域业务与推动组织、机制和流程创新相统一,深化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以贴近市场、贴近客户为目标,优化组织体系,创新经营机制,简化业务流程,探索服务“三农”和县域业务的有效模式。

——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坚持服务“三农”和县域业务与提升市场价值相统一、提高核心竞争力相统一,区分不同区域、不同

客户和不同类型的业务,实行差别化的经营策略和服务方式,不断提高“三农”和县域业务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特点、“三农”和县域客户的金融需求,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客户和重点产品,着力解决信贷投向和覆盖面问题,积极拓展“三农”和县域金融业务,确保深化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坚持服务“三农”和县域业务与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和互相适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业务发展不同阶段,城乡联动与先易后难相结合,整体推进与梯次发展相结合,集中连片与选优选强相结合,做大做强县域业务,做优做实“三农”业务,决不“包打天下”。

(三)主要目标。

——业务发展目标。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0%以上;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达到50%以上,5年内涉农贷款余额占其存款余额的比例争取达到50%以上;中间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拨备后利润年均增长15%以上;资产回报率达到0.8%以上;成本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

——“三农”服务目标。县城网点稳定在4个左右,打造综合功能网点3个以上。3年内,发行惠农卡2万张,对农户的服务覆盖面达到50%以上,3--5年内向其中1万户农户提供贷款;投放县域自助设备不少于150台;培育3个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对省级龙头企业的服务覆盖面分别达到100%以上,对跨越城乡的骨干农资企业、定点批发市场、定点流通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达到50%以上。

——风险管控目标。当年新增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在90%(含)以上,拨备覆盖率逐年提高,2011

年达到100%,以后年度持续保持在110%以上。

——深化改革目标。理顺和完善事业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六个单独管理的一整套政策制度,建立起运作高效的事业部组织管理体系;支行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明显增强,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

二、着力推进“三农”和县域业务加快有效发展

(四)因地制宜,突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根据国办《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庆阳等革命老区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支持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合水位于平(凉)庆(阳)都市经济圈内的县域行,要紧紧依托当地能源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劳务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我行要围绕“立足实际、先易后难、集中连片、实现双赢”十六字方针,在发展初期做到“五个先”,即:特色突出、规模化程度高的先做,离县城近、 交通便利的先做,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完整的先做,管理规范、信誉好的先做,有政府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先做;在发展中后期坚持“有选择、有重点地整体推进”策略,在服务能力提高、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服务覆盖面。

(五)分类指导,全面推动支行三农业务率先发展。支行确定合水县西华池镇、何家畔镇、段家集等5个乡镇重点推进镇。重点推进主要对接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绘制了服务“ 三农”金融生态图谱,确定三年、五年、十年业务发展规划和实现路径,为全市县域业务发展作出贡献。何家畔、段家集、吉岘三个乡

镇重点支持苹果种植产业,太白、老城、西华池三个乡重点支持畜禽养殖产业,板桥、固城、老城河川区重点支持蔬菜种植产业,太白、店子两个乡镇重点支持中药村种植产业。苹果种植产业重点支持何家畔乡,畜禽养殖产业重点支持西华池镇乡,蔬菜种植产业重点支持老城镇,中药村种植产业重点支持店子乡。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确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客户,积极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自身盈利水平。

(六)紧扣规划,积极支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要紧紧围绕市分行制定的全市十大农业产业金融服务方案,重点抓苹果种植、奶业加工、畜禽养殖、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等5大优势产业。同时,积极支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择优支持定点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县域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各类特色商品流通市场;根据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和市场流通体系,建立详细的客户名录,确定目标客户清单,逐户制定服务方案。

(七)立足优势,大力支持特色资源开发。在符合国家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大力支持拥有矿权、资金实力强、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摒弃县域行只做“三农”业务的观念,积极营销有色金属、煤炭、石油、水电等资源性开发项目,确定目标客户,在县域业务中发展优势非农产业,有效提升县域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

(八)扶优扶强,提升中小企业支持力度。认真落实银监会“六项机制”和总行小企业金融服务八项措施,大力培育一批经营效益居前、富有市场活力的县域中小企业优质客户群,力争2010~2012三年间,每年新增县域中小企业客户1户以上,优良客户贷款占比

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2010—2012年,合水县纳税前10名的企业服务覆盖面要分别达到30%、40%和50%以上。

(九)积极稳妥,择优支持机构客户、房地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一要积极拓展机构业务。按照上级行出台的县域学校和医院两个贷款管理办法,加大对合水县第一中学、合水县职业技术学校和6合水县人民医院的营销支持。争取2010年内基本实现扶持1所医院和1所学校。二要努力拓展房地产业务。房地产客户选择上优选支持资金实力较强、开发经验丰富、土地成本有优势、信用状况良好、业绩优秀的城市房地产公司,以及全市排名前列的房地产龙头企业;项目选择上优先支持地段优势明显、适销对路的商品住房项目和符合国家政策、还款有保证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三要审慎介入基础设施项目。密切跟踪我县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广“绿色家园”贷款服务品牌,在符合准入标准的前提下,适度支持五类项目:列入我县年度财政预算的城区道路建设和改造项目、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治理项目;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设项目;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整理项目、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惠农卡和惠农卡贷款业务。一是落实总行《2010年惠农卡、农户贷款和新农保营销实施方案》,整体推进惠农卡全覆盖。以乡镇为基础,在有条件的地区采取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的方式实行整体推进。二是在物理网点辐射范围内惠农卡实行逐乡逐村整体推进,有条件的网点挂牌成立“农户贷款服务中心”,实现网点覆盖范围内的惠农卡贷款广覆盖。三是灵活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户”、“专

三农投资篇六

大力激活 民间绿色投资和三农投资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touziyingli/171.html

《三农投资 投资三农不可忽视,“三大原发性风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