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

做蔬菜批发生意的技巧

|

【www.dagaqi.com--农民创业】

  蔬菜批发生意从产地收菜运输到外地做的方式最赚钱,只是承担的风险很大,在蔬菜批发一定要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不然是很难去做。创业项目网www.dagaqi.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做蔬菜批发生意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蔬菜批发生意的技巧

  摆地摊的菜贩子年收入50多万是怎么做到的?

  第1个绝招:细分买菜人的需求,针对性的初加工

  王大爷发现,深圳买菜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喜欢新鲜的好菜;一类是图省事的,对难处理的菜一般不买。王大爷准备了两种类型的菜,来满足上面两类人的需求。

  第一类菜:卖相很好的菜。每天菜贩子把菜送到他的摊位时,王大爷就和保姆一起择菜,把菜搞得漂漂亮亮,然后用保鲜膜包装好,这样的菜很受白领顾客的喜爱。

  第二类菜:方便烹饪的菜。王大爷和保姆把土豆削皮,把豇豆折成一段一段,把南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等于卖半成品菜。价格贵30%左右,却深受时间紧的上班族和手脚不灵便的老人的喜爱。

  第2个绝招:给小区附近的小餐馆送半成品菜

  王大爷的半成品菜,深受顾客欢迎,也引起了小区附近很多小餐馆老板的兴趣。虽然价格要贵一点,但却可以省下一个小工的开支。那么多菜,王大爷择不过来,小区有一群没事干的人,王大爷把闲散的碎片化的人力资源充分整合择菜,同时保证质量。

  第3个绝招:给顾客做美食顾问

  王大爷曾做过单位食堂的大厨,他充分发挥烹饪特长,给顾客当美食参谋。比如素菜如何与荤菜搭配等等。王大爷还到深圳小区旁的彩印店,把每一种蔬菜的烹饪技巧制作成小卡片,提供给有兴趣的顾客。

  第4个绝招:搞“回头有奖”

  王大爷请人刻了一枚大印章,印在为顾客提供的国家级标准的食品袋上,顾客下次来买菜,凭这个袋子可以享受5%的优惠。除了这个,一般顾客买菜,王大爷总会送几根葱苗蒜秧。

  王大爷在深圳菜市场的这些绝招,让他的生意非常火爆,效益很稳定。俗话说:行行出状元。这位大爷就是个榜样。

  详解:菜贩子是怎样赚钱的?

  杭州市农贸市场协会秘书长许柏龄说,蔬菜经营户们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一年赚十万元,人均五万元,并不算高。但与一般居民收入增幅相比,他们的收入增长速度快很多。3年里菜贩收入增长了一倍左右,而2008年9月杭州市区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960元,今年为1310元,增幅为36%。

  菜贩们是这个城市的一员。在近江、朝晖等农贸市场,有的菜贩在杭州已经卖了十多年菜。和杭州人一样,他们面临同样的住房、生活成本。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郭继强教授认为,菜贩是个脏、累的辛苦活,每天都要工作,城市人不愿意干。以前菜贩们的收入等同于农民工,只要维持基本生活。而“菜二代”的出现,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人群已经变成城市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菜贩的收入模式,专家们看待角度不同。许柏龄建议一边合理控制蔬菜利润,一边给予生活支持。蔬菜等农产品是基本生活品,政府应该有指导价,毛利率应在30%上下浮动。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省社会学会长杨建华认为,政府对菜贩这个群体应给予关心,应该像对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一样提供廉租房,以及上学、看病、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

  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郭继强教授认为,在他们这几年大幅增长的利润中,有一部分体现了劳动经济学中的补偿性工资差别。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有的工作令人轻松、愉快和安全,有的工作则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或者不安全。由工作的这些特性引起的工资差别称之为补偿性工资差别。他注意到,美国的环卫工人年收入可达15万美元,而大学教授的年收入只有8万-10万美元。

  通过竞争降低菜价

  人们通常在居住地就近买菜,根据统计,杭州市的蔬菜零售约有九成通过农贸市场完成。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数量上来说,农贸市场摊位是种相对垄断的资源。杭州市政府定点农贸市场近年来增加有限。2006年至今,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分别增加2家,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分别增加3家,下沙开发区增加4家,西湖风景名胜区增加1家。与城市规模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

  数量不足又相对垄断,这可能是目前农贸市场菜价比社区小店卖得贵的原因之一。在长庆街的新华路农贸市场、几百米外的世纪联华超市,小白菜卖4.2元-4.5元/斤时,附近的社区小菜店里的售价是3元/斤。

  郭继强教授认为,目前的农贸市场竞争不充分,摊位存在垄断现象。政府应当允许更多竞争者进入,设法将众多马路菜场合法化,鼓励更多的社区菜店出现。通过市场之手取消菜价中的垄断利润,从而达到降低菜价的目的。杭州市农贸市场协会秘书长许柏龄建议,通过经济合作社,将更多直供直销农产品报团合力引入市场,利用直供直销激活农贸市场,打破垄断。

  买菜的人看问题很直接,菜贩们把蔬菜从勾庄批发来,卖出的价格比进价贵一倍还不止。他们认为,菜价贵,就贵在这“最后一公里”上。事实上真这样吗?为了了解菜贩的实际经营情况,9月6日,记者跟随朝晖农贸市场的一位蔬菜摊主老付从进货环节进行了调查。

  凌晨进菜

  凌晨一点半,老付和以往一样叫醒女儿,一道从朝晖七区租的房子出发,开着小面包车去勾庄的良渚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女儿有些感冒,但是靠老付一人去进菜是不够的。

  半夜里,从上塘高架通往勾庄的路上,跑着的几乎都是五菱之类去进货的小面包车。半小时后,老付到了良渚蔬菜批发市场,此时市场门口已经停满了进货的面包车,里面灯火通明。进菜的人动作都很快,在里面走路得随时留神,一不小心就挡了别人的路或者踩到了菜。

  大门口的档口,卖的都是纸箱包装的番茄、花菜、西兰花等外地菜。往里走,一字排开的三轮车上都是本地菜农带来的叶菜。再往里是外地大卡车的领地,那里的成交量大,蔬菜会直接让客户从卡车里搬走。规矩是菜不能落地,如果落了地就说明放了不止一天,不新鲜了。

  老付一天要进几十种蔬菜。菜一贵,人们买的菜也少了,老付的生意不太好,前一天进的菜还剩了不少。不过这时品种并不能减少,品种全才能吸引客人到他摊上来。在四五个摊位翻看一番后,他终于找到了一家没有打水的小白菜,每斤3元。他摇着头问对方,菜价到底什么时候能便宜下来?对方和他一样也摇摇头。菜贵就少进点货,老付当天只进了20斤小白菜。

  当天空心菜每斤2.3元,碰到一家开价2元,老付看看又扔下了。空心菜叶上有隐隐的花斑,不仔细看发现不了。以前他上过当,花斑到了白天就会发作,菜会打蔫发黑,这样的菜就是便宜也不能进。

  有的蔬菜在市场里属于强势品种,可以制定特殊的游戏规则。松花菜只有兰州才有,运到时都装在纸盒子里。这种纸盒特别硬,其实有玄机。撕开纸盒,里面被灌满了水泥,这样就增加了七八斤的重量。松花菜只能整盒卖,连着盒子一起称重,水泥当成松花菜卖的价格,最终会由消费者埋单。韭黄也很特殊,整个市场里只有几个人手里有韭黄,是从上海运来的。当天的价格比上一天又贵了0.5元/斤,老付犹豫了一下,对方催促说,现在是7.5元/斤,等收摊就要8元/斤了。据说市场里卖韭黄的都是亲戚,价格都事先说好的,别处没有卖。

  一觉只能睡三个小时

  等进好一二十个品种的蔬菜,已经到了清晨五点半。此时在良渚回市区的高架路上又可以看到,同样进好了货的小面包车们正在奔驰。回到朝晖农贸市场再把货理好,8点左右生意就开张了。当天在老付的摊上,小白菜每斤4元,松花菜每斤5.5元,比进价贵1元-1.25元/斤,比进价贵三成左右。

  除了零售,老付还给饭店送菜,一天总共能卖一千多斤菜。菜摊的生意由他和老婆、女儿三人共同打理。中午回家可以睡3个小时,到了晚上8点多收摊,回家收拾好之后睡下已经晚上10点了,到了凌晨1点半再去进货,每天的睡眠时间加起来只有六七个小时。除了过年,这样的日子几乎全年无休。前两天因为女儿感冒,他有事外出,摊上只有他老婆一人,卖出的菜少了很多。

  菜价贵对老付来说不是好消息,菜价便宜的时候他的收入更多。

  9月26日,勾庄批发小白菜的价格是每斤0.8元左右,农贸市场里普遍卖2.5元,比进价贵了2倍,买的人多;而9月初,小白菜每斤进价3元时,农贸市场售价4元到4.5元,比进价贵了30%-50%,买的人明显少了。

  根据杭州市农贸市场协会秘书长许柏龄的长期观察:3年前,蔬菜的平均零售毛利一般为60%,不超过80%。而现在,利润最高时超过了200%,平均在100%以上。他据此估算,与前几年相比,农贸市场菜贩的收入涨了一倍。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年里,菜贩付出的摊位费、进货运输成本、在城市的住房等生活成本也都涨起来了。卖菜到底能净赚多少钱,他们大都不太愿意透露。

  太原53岁菜贩创意卖猜走红 冬瓜上用隶书刻着"中国梦"

  冬瓜上用隶书刻着"中国梦","心灵美"萝卜被雕成一朵牡丹花,莲菜、南瓜还有介绍产地、口感的"身份证"……普普通通一个菜摊,却因为文化元素抓人眼球。这些创意都出自53岁的菜贩杨全保,而他本人只上过小学五年级。

  “文化”菜摊

  10月28日上午9时,从康乐西街拐入康乐南巷菜市场,记者便发现路东有一个特别的菜摊。

  粗壮洁白的莲菜前,用一块白色三合板作“画纸”,一根4节白莲孔眼均匀有致、根须丝丝可见,十分逼真,画上方还用隶书写着“中国白莲菜”,下方则写着“味好,口感好”。南瓜堆跟前,同样用三合板上写着隶书“中国广西甜南瓜,好吃”。蔬菜有了“身份证”,买菜的顾客还能欣赏书画作品。

  仅这些,还不算酷。成堆的萝卜,有4只“心灵美”被雕成了紫红色的牡丹花,青皮为叶,紫红色萝卜为花瓣,造型动人,格外水灵。一旁的两只冬瓜上,则分别用隶书和行书刻着“美丽山西太原”、“中国龙城”几个大字,令粗笨的冬瓜瞬间有了清雅的气质。

  独特的菜摊时不时吸引行人驻足观看、拍照。

  纯属爱好

  是谁把菜摊整得这么有文化?卖菜的大姐“没好气”地说:“这都是俺家老杨瞎折腾,把好好的菜刻成这个样子!”

  妻子略带自豪的“埋怨”引来老杨嘿嘿一笑。老杨全名杨全保,今年53岁。与一般菜贩不太讲究的穿着不同,中等身材的老杨穿着一身军绿色帆布户外装,戴同色帽子,一开口就笑。老杨夫妇是河南安阳水冶镇向阳村人,来太原卖菜已经24年了,老杨小时候爱学习,但母亲早逝,家境贫寒,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

  为了谋生,他和妻子来到太原,成了康乐街菜市场最早一批菜贩。每天凌晨三四点到批发市场进货,天不亮就出摊,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整天与菜为伴,日子过得很清苦。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的老杨就有一个嗜好,爱看广告牌。路边的广告牌上常常有各种字体,老杨觉得有意思,没事儿就自己琢磨,横怎么写更好看,撇怎么画拉更“带劲儿”。看得多了,老杨手也痒痒起来。随手拿起切瓜的刀,在冬瓜上刻几个字。渐渐地,老杨在冬瓜上刻字上了瘾。后来又开始用萝卜雕花,雕坏的萝卜拿回家自己吃掉。到现在,他用蔬菜写字、雕花已经有七八年。冬瓜上常常出现的是“中国梦”、“强国”等爱国字眼。“俺是卖菜的,但也爱国!”老杨说。

  吸引顾客

  最初,对老杨的做法妻子很不满,但后来发现丈夫的“创作”还挺有吸引力,常常有顾客驻足观看、购买,带动了生意。有顾客看见老杨雕的萝卜花好看,就买回家做装饰;冬瓜本来是切成一圈圈卖,有顾客实在喜欢就整个买走了。老杨自豪地说,一次,一位家长拿他刻的萝卜花到孩子的幼儿园参加创意大赛,还得了第一名。

  老杨对文化的痴迷影响着孩子们,他的大女儿写得一手好字,每天跟着“练摊”的三女儿如今正在天津一所大学上大三。10月27日是三女儿的生日,利用闲暇时间,老杨用3个“心灵美”刻了3朵牡丹花,拍成照片发给女儿当礼物。寄托着浓浓父爱的“牡丹花”,让远在天津的三女儿特别感动,她给老爸发回信息:“这是老爸给我最好的礼物!”

  老杨的“有文化”在康乐街菜市场很出名,其他菜贩需要写字都来找他。老顾客都说,老杨有书画天赋,卖菜“屈才”了。老杨嘿嘿一笑:“卖菜养活了我们一家,闲的时候,能在菜上刻刻字,俺也满足了!”

  “菜二代”来了!杭州出现一批80后、90后蔬菜摊主

  从挑担卖菜,到骑着三轮车卖菜,再到开了面包车卖菜,现在又出现了上网卖菜,卖菜这个职业模式,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

  “菜二代”·现象

  菜价贵,这是最近一年多来人们的普遍感受。最近菜价还在涨,小白菜一度卖到5元/斤,韭黄、香菜之类的小众蔬菜售价均超过十元/斤。有人将菜价贵,归结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赚了太多钱。对此,很多人会应和,因为他们看到现在农贸市场的菜贩不仅开上了车,有些还在城市里买了房。而这背后,恰是卖菜方式不断变化,菜贩从农民工向职业菜贩、向城市人转变的过程。因为把卖菜当成了一种职业,当父母辈菜贩因为年龄、身体原因逐渐退出时,80后、90后“菜二代”开始出现在杭州的农贸市场。

  在近江农贸市场,一个新的称呼正在摊主和管理者之间传开——“菜二代”。

  “菜二代”,指的是父母在市场里经营生意,现在子承父业,出来卖菜的第二代,其中有些是90后。卖菜本是件辛苦活,并不是80后、90后期待的职业。因此市场工作人员开始只把这当成一种亲昵或戏谑的称呼。但统计后发现,这样的“菜二代”在市场里已有几十位,于是这种称呼逐渐有了一种正式的意味。

  中专生转行帮家里卖菜

  22岁的李珊珊是江西广丰人。在近江农贸市场里,她的摊位正对大门口,很好找。她和男友都是市场里的“菜二代”。现在父母在老家盖房子,她和男友一起打理生意。

  现在很少有杭州人在农贸市场卖蔬菜了,十之八九是外地人。农贸市场的管理者们说,卖菜太辛苦,杭州人不愿意做。原本还有一些萧山、余杭的自产自销户,随着菜地消失、土地流转,他们也转行了。

  从江西、安徽、四川、山东等外地来的人,是杭州农贸市场里菜贩的主力。他们当初来杭州,主要是为了把老家的特产拿到杭州来卖。比如江西产笋、安徽产姜,他们一路把当地的笋、姜贩运过来,慢慢地在杭州农贸市场里找个摊位做起了稳定生意。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李珊珊的父母在杭州卖了十多年蔬菜。

  李珊珊从江西鹰潭一所中专的财务专业毕业后,先在下沙的一家日资企业做财会工作。工作很清闲,但是收入不高,每个月只能挣1000多元。后来妈妈生病,她辞了工作来菜场帮忙,不知不觉,成为“菜二代”已经3年了。

  每天卖菜收入三五百元

  乍一看,每个蔬菜摊的生意似乎没什么不同,其实差别很大。李珊珊卖的是花菜、番茄、莲藕等干净清爽的蔬菜。她指着芹菜、青菜摊说,卖这些水菜最苦。水菜吃的人最多,生意容易做,但最需要花力气打理收拾,清洗干净才能让卖相清爽;其次辛苦的是剥毛豆,天天从早剥到晚,手指很痛。

  李珊珊的父亲从卖水菜起家。她伸出手来说,冬天吃的苦头最大,手经常浸在水里,风一吹长满了冻疮,每个冬天都又痛又痒,好不了。

  她很佩服父亲,父亲读过初中,会观察分析。他一边卖水菜剥毛豆,一边争取机会给饭店送菜。西餐用的西兰花、番茄等蔬菜,一次要的量多,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打理。再后来买了一辆面包车,一次可以进很多货,用比批发市场略高的价格卖给附近农贸市场的小菜贩。市场里生意做得大的摊位都有这两块生意。靠着这些生意,现在一家人在杭州的生活已经不用愁了。

  很多和她同年学财务专业的中专同学散落在广东或者浙江的工厂里,打一份月薪2000元左右的工。财务工作虽然清闲,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但也仅仅只能维持生活。和他们相比,李珊珊早已没有了当初卖菜时的失落感。长相清秀的她很喜欢笑,穿着一件墨绿色的薄针织衫,和杭州女孩没什么两样。一天进菜、卖菜十多个小时,辛苦是辛苦,但比起当初卖水菜已经轻松很多。想去玩了她就早点结束生意,去附近的四季青服装市场里淘衣服,或者和男朋友去武林路逛街、吃饭,也和杭州女孩一样。

  在市场里久了,她认识了不少和她相仿的“菜二代”,男朋友就是这样认识的。她说,刚开始卖菜时有些不适应,后来就习惯了。何况卖菜为家里带来的收入比打工多得多。今年父母回老家盖房子,给单位送菜这块生意暂时停了,每天也还能赚三五百元。已经和饭店说好了,等家里的三层小洋房盖好,父母回到杭州,明年就把送菜的生意重新做起来。

  近江市场综合管理处的魏处长说,资格老的经营户在市场里已经十多年了,生意慢慢由儿女们接替。“菜二代”们的行事跟父辈不一样。老一辈给单位送菜,都是靠手写采购单,“菜二代”专门配了传真机,颇有点现代化办公的意思。还有人喜欢带笔记本电脑来卖菜,空了可以上网聊天。而在淘宝网上,已经出现了送菜上门的“网上菜摊”。

  这两年“菜二代”大量出现,魏处长开始觉得奇怪,后来一分析也就想通了。“菜二代”家里的蔬菜生意一般很稳定,人脉也广。大点的摊位需要请帮工,帮工工资每个月要1500元到2000元,和孩子在外面打工的收入差不多。现在卖菜早就不比从前,帮助家里把生意做大,卖菜也是一门有前途的职业。

  如何开好蔬菜店?7个经营技巧!

  如何开好蔬菜店?现在投资同一个开店项目的人很多,为什么有的人生意好,有的人生意不好呢?当然是有原因的,今天就来看看成功开蔬菜店的人,来为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经营技巧!

  如何开好蔬菜店?我的小技巧:

  1.本着“只上好货”的原则进货。已开办得有生有色的和平区高 联系好蔬菜水果基地, 直接由他们送货。 不贱不贵、质量还有保证,大部分市民都会接受。

  2.菜进来后进行后期加工。比如,现在批发市场的韭菜、菠 菜等都是一公斤一捆,回来后,要分捆,绑成半斤一捆,方便顾 客购买。

  3.蔬果品质注重筛癣保鲜。把自然损耗程度降到最低, 要根 据时令、气候、顾客需求来估算第二天的进货品种和数量。

  4.品种多样化。不仅仅只是蔬菜何水果,还要有肉、蛋、奶, 小到柴米油盐。这样不仅能够满足顾客的多种需要,而且还能用 水果、调味品等商品的销售弥补蔬菜经营的低利润。菜一定要保 证在 15 个品种以上,菜要分别上架,让顾客一目了然。

  5.服务要细致入微。 冬瓜切一半行吗?行! 可以帮忙送几斤,胡萝卜到某楼某号吗?没问题! 生意不计大小,免费提供蔬菜加 工和上门服务,这就是便民店的优势所在。

  6.精确电子秤, 保证斤两足。 主妇们去菜市场都怕短斤少两, 抓住顾客心理,精确电子秤,保证顾客的回头率,稳定顾客源。

  7.联合经营扩大规模。 大东区洮昌办事处的王主任认为, 对 于蔬菜店这种微利企业来说,多家业主联合经营更有力量。

  如何开好蔬菜店?蔬菜水果的营运目的以高质量、低价位的商品吸引客 流、带动消费,创造高的营业额。围绕这一目标,蔬 菜的营运风格是“短、平、快”。“短”是周转期短, 周转越快,商品就越新鲜;“平”就是价格低廉,并 经常有轰动性的低价出现,极大地刺激销售,树立平 价形象;“快”就是反应要迅速,订货随季节、天气、 进价而变化,商品质量发生变化时,处理要快速,蔬 菜的生命周期短,滞留的结局只能是损耗。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minchuangye/59850.html

《做蔬菜批发生意的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