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

赖蛤蟆养殖

|

【www.dagaqi.com--农民创业】

  蛤蟆,学名蟾蜍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以下是创业项目网www.dagaqi.com小编分享的赖蛤蟆养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赖蛤蟆养殖

  癞蛤蟆养殖可以利用废沟废塘、、庭院菜园等地方进行养殖,可采用竹片等东西圈养,并在圈养时用黑光灯诱虫喂蟾蜍,并且喂养密度不宜过大,养殖池中要保持一定的水量,并做好防止逃失和天敌侵害的工作。

  一、养殖经济价值

  蟾酥性温、味辛、甘,有毒。具有解毒、消肿、强心和止痛的功效。主治痈疽、恶疮、疔毒、牙痛、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力衰竭等症。此外,蟾酥还在口腔科及五官科手术中作粘膜麻醉剂。用此为主药可以配制成中成药,如六神丸、蟾酥丸、消肿解毒丸、梅花点舌丹、痧气丸等。

  除蟾酥外,蟾头、蟾皮、蟾舌、蟾肝、蟾胆等均可供药用。蟾蜍去除内脏后制成的干燥全体入药,称干蟾,其性凉,味甘、辛,有小毒。具有消肿解毒、止痛利尿的功效。可治慢性支气管炎、痛疗疔疮、咽喉肿痛、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中华大蟾蜍外形似蛙,体长一般在10厘米以上。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颈不明显,无尾,躯干粗短。皮肤极粗糙,头部较平滑,无黑色骨质棱,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体布大小不等的皮肤腺瘤状突起,腹部瘤状突起较小。体色变化较大,背部无花斑,在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呈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呈深乳黄色,腹面具乳黄色与棕色或黑色形成的花斑。雄性较小,内侧3指有黑色指垫,无声囊。

  黑眶蟾蜍体长7一10厘米,头部有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背部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腹面乳黄色,有灰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指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2、生活习性

  蟾蜍喜湿、喜暗、喜暖,夏秋季节,白天常栖息于沟边、草丛、屋后的砖石孔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傍晚和清晨出来觅食,半夜里最为活跃。食甲虫、蛾类、蜗牛、蛞蝓、地蚕、蝇蛆、白蚁等多种害虫,但有时也吃蚯蚓等。冬季当气温下降到10C以下时,蟾蜍就先后钻人砖石、土穴中或潜入水底冬眠,停止进食,靠消耗体内的肝糖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到翌年气温回升到10—12℃时,•才结束冬眠。出蛰后就在静水塘或流动不大的水沟中交配产卵。

  蟾蜍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如成都平原在l一2月,华东沿海一带多在3月初,华北地区为3—4月。卵黑色,每个雌体一次产卵量为5000枚左右,一般成行地排列在管状胶质的卵带内,卵带长可达几米,缠绕在水草上。卵孵化发育成蝌蚪,生活在水沟或水坑内,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经过2—3个月开始变态,转到陆上生活。

  三、蟾蜍养殖技术

  1、放养方法

  利用废沟废塘、江边滩荡、庭院菜园,捕捉成年蟾蜍可进行圈养。根据圈养范围,用30厘米长的芦苇或竹片、竹枝,以3厘米等距离将四周围起来,并用草绳结牢,也可砌15厘米高的围墙,防蟾蜍逃跑。池塘圈养还要连接一部分旱地,便于点灯诱虫和捕捉刮浆。庭院菜园圈养蟾蜍,主要是在夏秋季节把刮过浆液的蟾蜍饲养起来,以便继续刮浆。两周刮浆1次。在池塘边和江滩边圈养时,最好用黑光灯诱虫喂蟾蜍,1盏黑光灯1夜可诱捕10多万只小昆虫。

  大田放养主要是棉田,1亩可放养刮过头浆的蟾蜍100—500只,棉田放养蟾蜍,既可起到治虫作用,又可在两周后进行二次刮浆。

  2、繁殖管理

  ①捕捉种蟾蜍,选择个体大、发育良好、健壮无病无伤的蟾蜍饲养,每平方米放种蟾蜍1—2对。

  ②收集卵块作种,放置在水田或饲养池中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时水温保持在10—30C,最宜为18—24E,并随时调节水深,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若遇有寒流、暴雨等恶劣天气,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

  四、养殖管理技巧

  1、建立蟾蜍饲养场要靠近水源,四周有草,可利用池塘、水沟或田埂作为饲养池。场地四周应筑围墙,墙内留有草坪、菜地,以供蟾蜍栖息及活动。池中有水草生长,稀必适宜。另外,在棉田和稻田中也可以散养。

  2、蟾蜍的蝌蚪在孵出2~3天内开始吃食,先以卵膜为食,以后吃一些植物碎屑、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蝌蚪的食物有腐殖质、猪牛粪、糠麸、蔬菜、嫩草、鱼类及畜禽类、生熟废弃物等。蝌蚪变态成幼蛙后,即以活饵为食。可以培养蚯蚓、蝇蛆等各种昆虫,也可以用诱虫灯诱引各种昆虫,供蟾蜍食用。

  3、蝌蚪池水深要保持在0.2~0.4m深,注意及时排水,水温在16~28℃时为生长发育最适温度,随着蝌蚪的生长变大,要注意及时分池,一般经过2个月后开始变态幼蛙。

  4、幼蛙饲养要注意密度不宜过大,每1m2放养30~50只为宜。

  5、要防止逃失和天敌侵害。在阳光强烈时,可以喷洒水以防皮肤干燥。

  6、在秋末即要为蟾蜍准备好越冬场所,可以在饲养池的角落处堆放干草使其越冬,北方寒冷可另建越冬温室或越冬深水池,池水应比冰冻层大1倍为宜。

  五、蟾蜍病害防治

  1、切断传播途径,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蛙类的饲养管理,是病害防治的重要原则。

  2、定期对栖息环境消毒,禁止使用有污染的水源及饲料。

  3、在引进种蛙前,要调查种源场是否有病情,绝不在有疫情时引种蛙。在蛙的购入、捕捞放养、转池时、对其使用的器具、放养的环境及要放养的蛙体均要进行消毒。

  4、对进入场内的物资、4i辆、用具等,要严格消毒,以免带进病原引发疾病。

  5、保证提供营养全面、充足的饲料,不饲喂霉败变质饲料,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如水温、水质等条件,提高蛙体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6、发生疫情时,要迅速更换池水,对栖息环境封锁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扩大蔓延。在治疗上,要收集各方面有价值的材料,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养殖蟾蜍一年获利30万 癞蛤蟆变成了“摇钱树”

  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痴心妄想,但是成武县汶上集镇王庙村农民王崇京却凭着自己的坚持和钻研,将癞蛤蟆变成了“摇钱树”,吃上了“天鹅肉”。每天,王崇京最少能够生产约 500 张蟾衣药材,获利1500元以上,但是成本还不到10 元,夫妻俩就能干完所有活。靠着无师自通的养殖经验,王崇京年销售蟾衣10余万张,获利超30万元。

  养殖蟾蜍发了财,王崇京有喜悦也有烦恼。因为蟾蜍制品的需求缺口非常巨大,他全年的产量还喂不饱一家企业的订单,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更大的发财机会白白流失。他希望把饲养蟾蜍、制作蟾衣的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农民,让更多的蟾蜍制品造福人类健康,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在黑暗中起步

  2005 年,在东北做小生意的王崇京从偶然的一个机会得知了蟾蜍能做药材这个信息。“蟾蜍蜕皮产生的蟾衣、用白浆制作成的蟾酥,是治疗炎症、肿瘤的良药,很多药厂都在用。我就想,既然是大有用处的东西,生产这个肯定有钱赚。”王崇京说。他问老家村里的大夫,大夫说蟾蜍的确是好药材;问打鱼的老父亲,父亲说老家池塘里很多癞蛤蟆。在外漂泊多年的王崇京此时已有叶落归根、回老家居住的念头,在销路、养殖方法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冒险地回到了山东老家,开始了蟾蜍养殖。

  当时还没听说哪儿有搞癞蛤蟆养殖的,家里人当然一万个不同意,媳妇袁锁环说:“我就想过安生日子,别再折腾着养什么蛤蟆了。”可最终拗不过有想法的王崇京,让他带着 5000 多元钱,独自一人回到了老家。

  起步之初的王崇京是两眼一抹黑,只能靠着自己的想象力先干起来。他先是买来了塑料布,将癞蛤蟆的活动场所围起来;又弄来砖头垒起池子,置齐了水桶等物件。那年夏天,王崇京和弟弟晚上到家门口的小河边拉个电灯,诱捕癞蛤蟆,一晚上能捞到百十来只,一个夏天就捉了千余只癞蛤蟆。

  捉来了癞蛤蟆后,王崇京才去了解究竟怎么才能卖钱。“那时候做药材,都是要杀死癞蛤蟆的,剥蟾皮、取干蟾,人要谋财必须得害癞蛤蟆的命。”王崇京说。要是这么个弄法,一千只蟾蜍用不了多久就都没了。王崇京就蹲在池子边,观察蟾蜍蜕皮的过程。终于在2005 年冬天,王崇京拿着半年收集下来的蟾衣到了全国中药材的集中地安徽亳州。“我当时不知道有多少蟾衣,也不知道怎么卖,还以为是按重量卖。有个人说‘就给你500 块吧’,我觉得挺满足就卖了。”王崇京说。算下来当时的卖价是几毛钱一张,“实在是亏大了。”

  在创业中自学

  创业伊始,王崇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经验可循;但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为这方面的权威专家。王崇京说:“干这一行,最大的要求是细心和耐心,只要有这两点,谁都能干好。”这养癞蛤蟆的门道,都是王崇京自个儿研究出来的,现在省里的十来个养殖户,基本上都是师从于他。

  虽然癞蛤蟆是经常蜕皮的,但是王崇京却不是每次都能找到褪下的皮,也就是蟾衣。后来,他发现蟾蜍蜕皮大多是在夜里,如果没有食物来源,蟾蜍就会把蟾衣吃了。王崇京还发现,只要放到水里,蟾蜍就不会吞食蟾衣,就能把蟾衣捞出来整理加工。现在,王崇京已经琢磨出一套判断蟾蜍蜕皮时机的经验,不仅能不浪费蟾衣,而且蟾衣比较完整,都能卖出好价钱。

  王崇京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他通过观察还找到了癞蛤蟆蜕皮与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原来一只癞蛤蟆一年只能利用3张蟾衣,现在一个月就能利用2张蟾衣,而这都是王崇京自己的钻研成果。比如他发现食物来源充足时,蟾衣就蜕得勤,因此在食物不足的季节,他就买了黄粉虫饲养。有了这种活体饵料,癞蛤蟆的蜕皮频率明显增加了。又比如,他还在多晒阳光和保持阴凉之间找到了平衡,既让癞蛤蟆不得病又增加蟾衣的药用价值。

  眼下正是隆冬,本应是两栖动物的冬眠时期,但是王崇京的蟾蜍养殖场里却暖烘烘的,癞蛤蟆的聒噪声响成一片,原来他在大棚里安上了地暖。前几年,癞蛤蟆只有夏天能产蟾衣,但自从盖上大棚,装上地暖后,蟾蜍一年四季都能产蟾衣了。

  王崇京通过自己的创造发明,让蟾衣的产量比自然条件下增长了近10倍,价格也随药用价值提高而水涨船高。凭着聪明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王崇京让蟾蜍养殖从粗放管理变成了精细养殖。

  在市场中捞金

  2007年9 月,王崇京将2公斤蟾衣卖出,挣了 1.16万元,单价约为6000元/公斤,按张数算大概 1元/张。“价格还可以,虽然赚不着大钱,但也肯定亏不了。”王崇京说。

  从2008年以后,药材市场对蟾蜍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一路上扬。现在,王崇京的对外批发价为3-4元/张,零售价为5元/张,而在药店里一张蟾衣要卖到10元以上。现在王崇京一个月的出货量至少有1万多张,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三万元以上。王崇京说:“现在的价格是我当时根本没想到的,而以后价格还会涨。”

  给他带来信心的,是像雪花一样飞来的订单。王崇京打开手机上的一条短消息:某家药厂一次要吃进10万张蟾衣。“但是这么大的量我不敢接,也接不了,市场的缺口大得无法想象。”王崇京说。据他了解,现在全省从事这行的还不到 20家,而且规模都比他小多了,一时半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王崇京翻出一摞快递单子,每张单子都是几千张蟾衣的发货量,去向也是遍布大江南北。

  袁锁环说:“养癞蛤蟆是个既累不着又闲不住的活,每天都有点事,但是又不太吃苦。”由于只有长了四五年以上的成年蛤蟆才能生产蟾衣,因此只要从河里逮了一些之后,就可以连续十几年都能生产蟾衣。一旦蟾蜍抱对产卵,王崇京就把卵放到河里,让其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要是什么时候缺蟾蜍了,再去河里抓。“这种养殖方式,不仅不伤害蟾蜍,而且还会帮助他们繁殖,维持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群落的稳定。”王崇京说。

  每天,王崇京去发货、喂食、打扫大棚,袁锁环就在家里整理蟾衣,每天的日子过得平静轻松而又忙碌。“我回来好几年了,连邻居都认不全,因为所有时间都花在整理蟾衣上了,没时间出门闲逛串门。干这个真是有点寂寞啊!”袁锁环半开玩笑地说。

  王崇京总结说:“这个项目见效快,产了蟾衣就能卖钱;投入低,只要有了场地,抓了蟾蜍就能养;风险低,不用育苗、没有疫病,市场又好,没啥操心的;收益高,这更是不用说了。”

  多个效益齐丰收

  王崇京虽然是个农民,但是说话的水平却很高:“养癞蛤蟆,能产蟾衣这种‘软黄金’,能给我家挣钱,这是经济效益;它还能作为上好的动物药材,能救很多人的命,这是社会效益;养了癞蛤蟆,它们还能吃害虫,帮助庄稼生长,这是生态效益。”

  据了解,动物药材正日渐受到重视,因为其渗透性比植物药材好,其前景也更加被看好。“前几年还没怎么发觉,现在发现很多医院的药房都开始从我这儿要货,药厂也在开发这方面的药,感觉市场对这块明显加强重视了。”王崇京说。

  自从王崇京养了癞蛤蟆,养殖场附近的庄稼几乎就没有生害虫,几乎不用打杀虫剂了。到了夏天大棚掀开后,王崇京拉个电灯泡挂起来,附近500米的虫子都被吸引来,不仅癞蛤蟆有了“大餐”,还避免周围的土壤和水体遭受杀虫剂的污染。

  因为养殖蟾蜍本小利大,各方面效益都很好,王崇京希望有恒心、有兴趣的农民也来搞癞蛤蟆的养殖,他愿意传授他多年来的宝贵经验。“现在很多客户要货,我希望能够把产量尽快提高,我也不怕别人挤占我的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实在太大,谁都不会挤占谁的。”王崇京说。

  专家点评

  从我的专业角度出发,我很看好蟾蜍养殖项目的发展,这不仅是出于其经济效益,更出于其无法估量的生态效益。

  蟾蜍不仅能够直接做药,而且在生物防治上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昆虫种群变化快,小型昆虫群落繁衍迅速、数量增加,像灰飞虱、稻飞虱这类的害虫很难靠化学农药扑灭。但是通过饲养蟾蜍,却能够出色地发挥生物杀虫的功能。我通过王崇京引进了一些蟾蜍,在试验苗圃里放养,对各类害虫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包括极难防治的韭菜迟眼蕈蚊。蟾蜍养殖项目的可贵之处在于多个效益兼得,特别是其在生物防治方面起到了提高防效、减少污染的效果,该项目给了我们林业工作者多种启发。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蟾蜍养殖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推荐从事农林事业的人士,可以通过这种集中饲养的方式,对蟾蜍这种动物增强保护,增加数量,维护其群落稳定,维护生态平衡,获得可观的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minchuangye/148770.html

《赖蛤蟆养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