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

豆丹养殖技术

|

【www.dagaqi.com--农民创业】

  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虫。以吃大豆叶子、洋槐树的叶子为生,在天然无毒、无公害状态生长的昆虫,它体形优美,与蚕相似。以下是创业项目网www.dagaqi.com小编分享的豆丹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豆丹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方法

  构建育种田 选择向阳、排水良好、面积适宜的豆田培育种虫,育种田按时节播种大豆。育种田周围围上“仝”字形罩网,高2.50米以上为宜,罩网留出入口便于操作,选材以小眼纱网为宜。

  种虫采集与管理 在从未施药的豆田中捕捉或市场购买健康、活跃的3~5龄幼虫,按50~100头/平方米的密度放养到育种田内,让其自然发育,作为种虫储备。9月后种虫陆续入土越冬。10月大豆成熟,割收大豆不要翻耕,以免损伤土层中的越冬种虫。

  次年按季密植大豆,播种应避免造成种虫损伤。5~6月,豆天蛾在育种田内羽化为成虫,并在田内交尾产卵。让卵在育种田内自然孵化并使幼虫发育到2龄,挑选强壮的幼虫按50~100头/平方米密度留种后,便可采收进养虫室集中饲养管理。

  此外,也可按育种田模式另辟饲养田,田内早植大豆,结荚前期将留种后2龄幼虫投放到饲养田内,使其自然生长至成品。饲养田放养的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仍可保持满意的大豆产量。

  饲养室及饲用器具 选择宽阔向阳、通风良好的平房或大棚做幼虫饲养室,内设饲养架和饲养盘。饲养盘以无异味木材制成,规格为长、宽各80 厘米,高15厘米;四周近上缘用透明胶带贴边保持光滑,亦可在箱顶罩上纱网,防止幼虫爬逸;箱底可置小孔眼筛粪网,便于除粪。

  饲养室饲养管理 将育种田中生活着2龄幼虫的豆叶摘下放置到饲养盘中,每盘约400条,每天采摘大豆叶喂养幼虫2次。饲养过程中,残剩叶片要及时清理,以免腐败,幼虫发育至4~5龄时食量大增,特别是5龄阶段为幼虫的肥育阶段,应及时供应大量豆叶。8万条幼虫由2龄发育至5龄,大约需1/15公顷(1亩)豆田的叶量,同时大豆产量还可保持在每公顷100~150千克。

  留种与贮存

  挑选5龄健康、活跃的幼虫置于育种田作为种虫。长成的5龄幼虫即可出售,停食后的幼虫可置于湿润沙土中浅层掩埋贮存,以备随时出售。 主要敌害与防治 豆天蛾的天敌很多,卵期有8种寄生蜂,因此卵期应注意对育种田的防护。饲养幼虫过程中要注意防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和细菌病,饲养室应清洁卫生,使用前要彻底消毒,发现病虫要及时清除并烧毁。

  江苏灌云:种豆养豆丹(豆青虫)一亩收入过万元

  盛夏的江苏灌云盛产一样美食——豆丹。今天,第七届灌云豆丹美食文化节开幕,主题是“神奇豆丹,美好灌云”。豆丹何以神奇?

  在灌云,种豆不为得豆,而是为了养豆丹。因为,种大豆一亩,收成不过千元;而一道豆丹美食,就能卖到上千块,一亩豆田养的豆丹收入超过万元。豆丹实为豆青虫,其形似蚕,由它做成的美食高蛋白、低脂肪,且有温胃之效。近年来每到这个时节,就风靡淮海地区的高档餐馆,而尤以灌云为翘楚。

  “以前是害虫,现今是美食。”62岁的陈光山就是这道灌云美食的行家里手,慕名到他店里品菜的人北到北京,南到上海。记者采访发现,当地以餐饮带动,已经形成了养殖、销售、加工一体的产业链,小豆丹成了富民大产业。

  全县人工养殖规模上万亩

  7月13日早上6点不到,当地气温已经窜升到了28度,小伊乡花厅村村民姚连天在豆田里已经忙活了1个多小时。走出用白色纱网围成的大棚时,他身上那件浅蓝色的上衣已被汗水浸透。

  “这个季节正是产卵的时候,虫卵在这样的温度下一周左右就会孵化。”在姚连天用矿泉水瓶自制的收集器里,记者看到一些小米粒般大小、半透明状的物体,他说这就是刚从网棚里收集来待孵化的豆丹虫卵,一个棚能收7000多粒,“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我20个棚光虫卵就值十几万元”。

  43岁的姚连天是他们村第一户养豆丹的。2016年,按照从乡政府培训班上学来的养殖技术,他开始建了两个网棚试着养一养,第一年就卖了5万多块钱。一试成功的姚连天于是在20亩承包地里全部建上了网棚,“今年第一季豆丹卖了近20万元,到8月底前后第二季上市估计还能再收入十几万吧。”

  姚连天边擦汗边给记者算帐:年景好的时候,大豆亩产约500斤,以每斤2元计算,一亩大豆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而一亩地养豆丹产量在100斤以上,即便以现在150元/斤的价格计算,每亩地的收入也在15000元以上,是种大豆的15倍。

  作为小伊乡农技中心的负责人,张万兵从今年5月份开始,也在花厅村流转了60亩土地,准备养殖夏季豆丹,“我原本就是搞农技推广的,技术上要比姚连天有优势,自信不会比他差。”张万兵说,他已经和卖豆丹虫卵的公司谈好了,“这几天就买种开始干。”

  小伊乡目前的豆丹养殖连片规模达400亩,加上姚连天这样的散户在内,总数约在700亩,而这样的规模在灌云县各乡镇里只能排在后几位。县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豆丹人工养殖规模1万亩,2016年豆丹的年成交量3万余吨,销售额超过了8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超过5万农民实现季节性就业。昔日的农田害虫已然变成了农民生财致富的宝贝。

  科技支撑豆丹养殖产业化

  灌云的豆丹养殖,得益于其大豆种植传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灌云是国内有名的大豆之乡,高峰时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2005年时降到了12万亩,现在还有约3万亩。”灌云县农委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人马士胜认为,这对于依靠以大豆叶为生的豆丹而言,无疑是致命问题,“物以稀为贵,这也是造成豆丹价格暴涨的一个主因。”

  “如果大豆植株不太好,每亩地投放虫卵5000粒左右为好,如果大豆植株生长茂盛,一般投放10000粒以上,这样可获得最佳的产量收益。”7月12日下午,在位于灌云县侍庄村的豆丹产业园里,淮海工学院的专家夏振强正在指导工作人员投放豆丹卵。夏振强是当地较早从事豆丹研究和品种改良的学者,近10年的研究让他掌握了一整套科学、高效、便利的豆丹繁殖和生长技术。

  “近几年,野生豆丹产量越来越少,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随着人工养殖技术逐渐成熟,找我做技术支持的人也越来越多。”夏振强告诉记者,去年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专业从事豆丹的养殖和繁殖工作,“旨在广大农村推广豆丹养殖并为之提供技术保障服务,这也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据这家公司负责人陆骏介绍,他们在小伊乡和侍庄街道分别建有两个养殖基地,面积超过500亩,“自然环境下的豆丹一年只繁殖一季,而经过我们的育种可实现两季养殖,在实验田里我们已经能做到三季,这就大大拉长了供应周期,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我们已经可以做到千万粒的育种规模,除了当地,豆丹种还供应到临近的安徽、河南、山东等省。”陆骏称,他们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产业化豆丹养殖公司,目前主要以养殖和制种为主,“解决了育种这个难题,也就解决了豆丹养殖推广中最大的瓶颈。”陆骏表示,未来五年内,他们的基地面积将会扩大到2000亩,而豆丹的保存和产品深加工将是企业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马士胜告诉记者,为推动豆丹产业做大做强,灌云县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从资金引导、技术引领、品牌打造上给予扶持,“将灌云豆丹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联合国内权威机构制定《豆丹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成为江苏省首个豆丹养殖行业标准;县财政还拿出专项引导资金,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minchuangye/129310.html

《豆丹养殖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