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北方种植双孢菇

|

【www.dagaqi.com--农村创业】

篇一 北方种植双孢菇
大棚蘑菇种植,北方反季种菇有绝招

  反季种菇有绝招(2009.4.1)

  今天啊,跟大伙说说两种蘑菇,一种是双孢菇,还有一种是猴头菇。这个双孢菇怕冷,北方种植,一般冬天都出不了菇;而猴头菇呢正相反,它怕热,所以夏天一般都不长。而山东一些种菇的农户,偏偏在别人种不出来的时候种出来了,人家都没有的时候我有,那行情,火。

  双孢菇很多地方都种,但因为不耐冻,一到冬天,农户们就闲下来没事干了。可在山东东营毛坨村双孢菇养殖基地,越是数九寒天,外面冰天雪地的,农户们越是忙活得热火朝天。技术员王国孝告诉记者,这里冬天能出菇的绝招,就在于这个大棚与众不同。

  王国孝:这些棚是半地下模式的,保温效果是比较的好,现在在冬季,棚内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4度左右,是非常利于这个双孢菇在冬季出菇。

  乍一看,这也普通嘛,没什么不同呀,其实它和常规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因为是半地下的,和外界的空气热交换少,所以冬天棚内温度高。

  崔长玲:菇农啊,他都认为冬季这个双孢菇休眠,不出菇,这是它的特性,实际上它不是这么一回事。就像咱今天看的这个棚,现在长势都非常不错,为什么呢?就是说给它创造了一个适合它生长的环境。

  山东省食用菌协会的崔老师,负责指导基地的生产。他说,北方种植双孢菇的模式,一般都是从南方福建一带引进的。但由于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要想在冬季出菇,就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

  崔长玲:现在大面积种菇的,都采取了一个高架棚模式。到南方啊,你像这个高架棚啊,正好适合它的生长,到了北方呢,再利用这样的高架棚,这个温度达不到,它就不能生长了,就像我举的例子一样,到南方,现在可以穿一个衬衣就行,到北方还要穿棉袄。

  为什么高架棚温度达不到呢,是因为棚在地上,通风的量大,就不容易保温。为了能让这种栽培模式适应北方的气候条件,崔老师他们首先对菇棚进行了改进,目的就是给大棚增加保温措施。这第一个措施,就是棚内地面下降,同时,大棚的高度也降低。

  崔长玲:怎么做呢,就是挖这里面的土,就取60公分的土,正好筑起这个,筑到1米7左右的墙来,正好。因为这个土质呢,不行,所以说呢,是用砖垒的,但是凹下这一块去呢,也为了保湿,也为了保温。

  土质好的地方,就可以用棚里挖出来的土,直接筑大棚的墙,这种土墙,不仅保温效果比砖墙好,而且建棚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为什么要强调挖60厘米深呢,因为太深了,通风效果不好,太浅了呢,保温效果就差点事。这种棚,外面看起来挺矮的,但里面的棚体,实际可以达到1米8高。

  大棚的第二条保温措施呢,就是棚顶盖棉被。

  崔长玲:棚顶盖一层塑料布,上面还要盖一层草,你像麦秸草啊、稻草啊还有咱们的杂草都行,盖上以后再盖上一层塑料布。这种情况下呢,冬天也冻不透,气温高的时候,晒不透,它既能降温,冬天还能保温。

  因为双孢菇生长不需要光,盖上厚厚的棉被,大棚被裹得严严实实的,棚里面暖暖和和的,正适合双孢菇的生长。

  大棚的构造因地制宜了,接下来,崔老师他们在床架的设计上,又进行了改进。

  崔长玲:这个棚的设计啊,就是说不要超过4层,一般情况下,3层就行。

  南方的高架棚,一般都种7、8层。这种高层的棚,一个是不容易保温,另外,操作起来也不方便。

  崔长玲:因为栽双孢菇要覆土,要往上上料,再说呢,喷水啊、管理啊、采菇啊,能造成很多的误工。

  为了更经济实惠,他们干脆把最底层的架子也省了,直接把双孢菇种到地上。

  比方说,种3层蘑菇的,只要搭2层架子就行了。

  一开始,农户还不接受,认为双孢菇直接栽在地上不通风,怕蘑菇不长。为了让老百姓信服,崔老师专门做了对照试验。

  崔长玲:就是这半边棚,用的架子,往这儿都没有用架子,结果呢,这个地下的长得要比上面的还要好,你看,都非常密,你往西一看都非常密。并不是说这个不行,就是说没必要,它效果是一样的。

  试验表明,双孢菇种床上和种地上,品质上没什么区别。

  崔长玲:我这几年的经验啊,在地下这层要比上面这个还要产量高,为什么呢?地下灌水的时候啊,这个料没有水分了,可以往里灌水,还增加它的水分,上面这个它灌不进水去。再一个本身这个地它就有水分,是吧,它吸收地中的水分,所以说呢,地上这一层呢,比这几层的这个产量还有所提高了。

  菇棚、菇床经这么一改进,不光省事,还省钱了呢!不仅冬天能出菇,产量也比搬到北方的高架棚的提高了,你说何乐而不为呢?

  崔长玲:现在这个产量早种的特产32斤,就是说达到30斤没问题。

  双孢菇生长需要新鲜的空气,地上的高架棚,通风的时候,进的风就比半地下的量大,所以,床上的水份蒸发得也快。

  国教授:很多地方,现在可以说就是绝产,冬天生产,就是绝产,最多的也就是3、4斤的产量。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吧。可光有产量还不行,反季节栽培,要想卖上好价钱,蘑菇的品质更重要。

  崔长玲:这个蘑菇品质的好与坏啊,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料的发酵。

  什么,发酵最关键?可料的发酵和长出蘑菇,隔着好几个环节呢,为什么说发酵是关系双孢菇好坏的关键呢?

  崔长玲:实际上发酵呢,这个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料的腐熟和杀菌、杀虫。

  发酵之所以非常重要,原因有两条。第一条,种双孢菇,必须用熟料。

  崔长玲:因为双孢菇菌丝不能分解未经发酵的培养料,就是说生料的营养它分解不了,吸收不了,它转化不了。

  菌丝如果营养不良,产量自然高不了。

  崔长玲:第二个问题,病虫害又来了,是吧,发酵不好的时候,也有这个杂菌,也有虫。

  双孢菇是栽培在床上的,不像其它菇类是用菌袋装的,菌袋就可以密封后,高温高压杀虫,灭菌,而床上的料是暴露的,所以只有经过充分的发酵,才能杜绝病虫害。

  崔长玲:为什么现在双孢菇好多菇农往里喷药,你就喷再低毒的药,再可以国家不禁止的药,它也是一种药。它对蘑菇没有一点增产作用,只是增加它的药残。

  一旦检测有药残,您就卖不出去。所以说呢,这个前期发酵工作,一定要做好,不然就没有补救的措施。

  

[1] [2] 下一页

篇二 北方种植双孢菇
花菇种植技术

  [农广天地]花菇栽培技术(20160201) 

  《花菇种植技术》

  花菇素有“山珍”之称,它以朵大、菇厚、含水量低、营养价值高而享誉海内外,花菇又因其外形美观,滋味可口而被称为席上佳珍。花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食用菌,是香菇的一个变种。花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它就有7种。花菇中所含有的维生素B源是在一般蔬菜中所少有的,它的含量是大豆的21倍,花菇从口感上讲肉质脆嫩,滋味鲜美,香气泌脾,是营养丰富的烹调原料和健康食品。花菇历来被我国人民视为延年益寿的补品。它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帮助消化、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等功,有着“植物皇后”的美称。目前,花菇有拱棚地面栽培、温室立袋栽培两种方式。本片就以北方地区温室立袋栽培为例,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花菇的种植技术。

  

  

  

  

  扩展了解:

  花菇种植,一般采用立体大棚袋栽的种植模式,通过人工调节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人为地形成花菇。其种植方法如下。 

  一、花菇栽培管理。 

  1.栽培期:香菇分为春栽、秋栽和冬栽三种。泌阳县一般于秋天栽种,此时所产香菇多为花菇,经济价值较好。由于黄淮地区秋菇适宜接种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因此泌阳花菇一般在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平均气温降至30℃以下进行栽培。 

  2.原材料:以栎木、果木木屑为主料,以农作物秸杆(大豆杆、棉柴杆)、麦麸、生石灰为辅料,其中木屑不低于70%,新鲜麦麸不少于20%。拌料时,先将木屑和其它主料倒入拌料场,堆成锥形,再把新鲜麦麸、石膏从堆顶撒向堆的四周,干拌2-3遍,将其混合均匀,然后把可溶性的添加物如糖、磷酸二氢钾等混合溶于水中,分次泼入干料进行搅拌,拌料应达到“两匀一充分”,即各种干料混合均匀,料干湿均匀,原料吸水充分。 

  3.菌种:选用泌香1号、2号、3号的1、2、3级菌种。 

  4.拌料装袋:料拌匀,用石灰水调整pH值到6.5至7.5,含水量50%至55%,袋为23至25×55cm,装袋松紧适中,每袋折合干料2至2.5kg。 

  5.常压灭菌:普遍采用的灭菌方法是常压蒸汽灭菌。料袋装好后,在架子上一层层码好,用较厚的塑料布将料袋全部蒙着,形成一个料棚,周围用装满沙土的化肥袋压实,不留任何缝隙。然后找两个旧的油桶,桶上部焊两个水管,从地下直通到料棚里。桶里装满水,用旺火猛烧,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锅内的水烧开。待塑料薄膜鼓气呈馒头状时,说明水已烧开,灭菌从此时开始计时。灭菌时间视料袋多少,1000-2000袋左右的料棚,温度达到温度达到100℃,灭菌时间不低于48个小时。大的料棚,比如3000-5000袋的料棚,灭菌时间必须延长,以确保灭菌彻底。有一些菇农往往在灭菌上麻痹大意,使杂菌污染严重导致制种失败。常压灭菌时要做到“三防止”,一要防止中途降温,中途不得停火,如锅内达不到100℃,在规定的时间内达不到灭菌的目的;二要防止烧干锅,在灭菌前桶内要加足水,在灭菌过程中,如果桶内水量不足,要及时从注水口注水;三要防治存在灭菌死角,保证蒸汽均匀达到每个料袋上。五要注意料棚四周封闭严实,不能通风漏气。 

  6.接种:灭菌两天后,料棚内温度降下来,就可以进行接种。接种可在接种室里进行,也可在灭菌现场直接接种。不管哪一种,都要将接种处消毒,以确保接种质量。接种要选用无杂菌、长势旺的菌种。所用器械必须全部消毒,人员操作有条不紊,不要随意走动,以免造成污染。 

  7.将接种好的菌袋直接放放菇棚内,每袋间隔15厘米左右。此后要做的主要是变温催蕾,适当通风,强光,温差刺激。 

  ①选蕾上架。选择已经显出黄豆粒大小菇蕾的菌袋,袋面向上,只保留上面和左右两侧的菇蕾,用按压或剃除的方法,清除袋底部菇蕾,防止生成畸形菇,消耗菌袋中的营养。棚上盖好保温采暖、透光的塑料薄膜,薄膜应能防风排潮采光和通风。 

  ②保湿割膜先用喷雾器向覆在棚架上的薄膜内壁上喷雾,以雾珠不滴下为适宜,棚内地上不浇水。雾珠干燥时,及时补喷水雾,保持棚内湿度80%以上。用小刀片沿菇蕾四周3~5厘米处环割2/3~3/4,只割透菌袋表面的薄膜,不割掉菇蕾上面的薄膜,让菇蕾在生长时顶开薄膜。环割时,防止刀尖划伤代料,损伤菌丝。剔除多余菇蕾和畸形菇蕾,每个菌袋均匀保留3~8个圆顶、肥壮的菇蕾。春栽或秋栽菌袋均可按此比例。环割开膜以后,每天检查割膜1~2遍。割膜、选蕾、定株全过程持续在3~6天内,均应保持棚内湿度,防止小菇蕾干死。定株前,以自然条件(较低温度)为适宜,防止先开膜的菇蕾旺长太大,影响催花。 

  ③排湿墩蕾当菇蕾大部分长到0.5~2厘米时,完成最后一次定株。只保留直径0.8~1.5厘米的菇蕾。停止喷水,在1~2天内逐渐加大通风排湿量,让菇蕾表面的游离水挥发掉,见菇蕾表面稍有亮泽和光滑感,用手指轻轻按压略有弹性感时,墩蕾结束。如果排湿过量,菇蕾表面出现纸板状,不利于催花。 

  ④增温催花常见的增温法有多种,泌阳菇农一般采用棚外煤炉经气管向棚内导热法,促使出菇棚内的温度在8~12小时内逐渐(升到24℃时放风排潮15分钟左右,继续)增温到24~32℃,保持2~4小时(增温期间,香菇菌丝耗氧量增加,工作人员要注意缺氧窒息)。增温全程,保持棚内湿度45%~65%,不宜超过70%。一般都在催花的前一天晚上增温到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结束,9点以后,打开菇棚两端薄膜,让自然干燥清风流通,保持棚内温度18℃左右,2~4小时内,菇蕾表面裂出花纹。 

  如果上述方法掌握适中,在开棚通风之前就有部分菇蕾已经龟裂开花了。催花后,棚内保持温度8~18℃,湿度30%~70%交替循环,就能种植出优质花菇。 

篇三 北方种植双孢菇
双孢菇北方设施栽培技术-李艳博

双孢菇设施栽培技术

作 者:李艳博

单位:农五师89团园艺四场

地 点:新疆.博乐

电 话:18935789549

双孢菇设施栽培技术

(农五师八十九团园艺四场 李艳博)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双孢菇生长所需的外界条件,并重点介绍麦草栽培双孢菇的技术,主要包括备料配制、堆制与发酵、建菇房及菇床、播种、管理及采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双孢菇 外界所需条件 备料 发酵 设施 管理

前言

双孢蘑菇-学名双孢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中的一种草腐菌,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消费最多的食用菌,也是我国食用菌出口的拳头产品。近年来,随着国外及我国南方地区栽培成本不断提高,其栽培地域不断北移。根据时下北方一些农村的农忙情况,每到麦收以后,田地里麦秆、麦茬付之一炬,不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同时还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因此,发展以麦秆为原料的双孢菇生产,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而且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双孢菇生产后的废料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从而实现了秸秆还田;可谓资源最大化利用、效益最大化提升的一种典型的可行性高效农业。

1 双孢菇生长所需外界条件

1.1 营养条件

双孢蘑菇是草腐性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赖培养料的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其中合理的碳氮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双孢菇的产量。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是碳素的主要来源;牛粪、鸡粪、马粪、饼肥、尿素等可以提供氮素营养。各种配方都是经过研究和实践的,只要认真照做就行。

1.2 温度要求

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3℃,以25℃左右生长速度最快。温度超过33℃,菌丝逐渐死亡,低于4℃,生长极其缓慢。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7~22℃, 13~18℃时生长快、质量好。当温度为18~20℃时,出菇多而密,朵形较小,质量下降;高于20℃,菌柄徒长,肉质疏松,品质低劣;23℃以上,小菇蕾死亡;温度低于12℃,生长缓慢。

1.3 水分管理

双孢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水量都在90%左右。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5%左右为宜,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掌握在65-75%之间;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时,培养料含水量应在65%左右,菇棚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覆土层应保持经常湿润,含水量应控制在18~20%之间,以满足子实体生长对

水分的需要。

1.4 空气条件

双孢蘑菇是好气性真菌,全生育期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菇棚内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积累过多,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棚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出菇以后,更应加强通风,保证蘑菇正常生长发育。

1.5 酸碱度

双孢菇菌丝在pH5.0~8.0之间都可以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是pH 6.3—7。由于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产生碳酸和草酸,加之培养料也会发生脱碱(氨气蒸发)现象,使培养料和覆土层环境逐渐变酸。因此,在播种时应将培养料的酸度调在pH7. 5左右;将土粒酸度调到pH7.5~8之间。

1.6 光线需求

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可以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发育,微弱的光线有利于菇蕾的形成。在黑暗的环境下,蘑菇色白、健壮敦实,亮光下菇体表面干燥、发黄,质量下降。

2 麦草栽培双孢菇技术流程

2.1栽培季节的确定以及设施大棚的准备

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当地市场的导向,一般冬季设施栽培应该在10月初播种,故而整个生产流程的规划以及事先准备的事项应该仔细处理。另外菇房可根据地方气候以及设施环境而定,大体来说要求通风好,水源近,可提供可利用光照,充分杀毒灭菌的空间等等。

2.2备料以及配方选择

利用长度适宜的麦秆为原料栽培双孢菇,另外所需的辅料有牛粪、石灰、尿素、过磷酸钙等。按100m2用料计:需麦草1500kg、牛粪1500kg、过磷酸钙50kg、尿素10kg、石灰15kg;或麦秸2250kg、牛粪1000kg、饼肥150kg、尿素15kg、石膏粉75kg、石灰20kg、过磷酸钙50kg。

2.3秸秆堆制与发酵

2.3.1秸秆预湿和粪肥处理

秸秆处理好后即可预湿;预湿时,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分次加足水分,使玉米秆充分吸水,湿到、湿透,均匀一致。预湿好的秸秆手握有水滴而不滴下,含水量在65%~70%之间。干粪必须粉碎,湿粪加水搅拌至稀糊状,不得有粪块进入

堆中,这样放置2到3天。

2.3.2建堆

【北方种植双孢菇】

底层先铺一层厚40~50厘米稍干的秸秆,然后撒一层粪肥及辅料。以后每层秸杆厚30~40厘米,撒一层粪及辅料并喷施足够量的水以提供发酵条件,一般堆4~5层。堆高1.5米时,整理料堆周围,使之成梯形,最后堆顶盖遮阳网,以防日晒雨淋损失养分。

2.3.3翻堆

双孢蘑菇栽培的关键技术是堆料,堆料的关键是翻堆。建堆后第7~8天进行第一次翻堆,要求将原堆底部和四周未发酵的料翻到中间,把中间已发酵的料翻到底部和外围。翻堆时要充分将料抖松,翻拌均匀,仍然堆成梯形。以后每隔6天翻堆一次,方法同上(力求使每根料草均能在料堆中间层发酵2天以上)。每次翻堆后,料堆长度应适当缩短,但高度和宽度不变。翻堆一般进行4次。若料偏生,可增加翻堆次数,直至料熟;若翻堆过程发现培养料太湿变粘,应加石膏粉消除;偏酸,用石灰或PH8—9的石灰水调节;过熟,可加入部分经1%石灰水浸透的碎秸杆混合拌匀,作床底填料;太湿,在最后一次翻堆时摊开晾晒,待蒸发掉多余水分再上堆。最后一次翻堆时,喷300~500倍的敌敌畏或500倍苦参碱—虫藤杀虫剂等农药,以杀灭料中残存的害虫和虫卵。 秸秆堆料约需30天左右。堆制结束,培养料应呈咖啡色,松软有弹性,不粘、不臭、无粪块,含水量在63%~65%。

2.4 发菌处理

2.4.1铺料播种

料床宽80~100厘米,铺料厚度25~30厘米,两畦间留50厘米作人行道兼排水沟,畦长不限。料铺好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麦粒种750—1000毫升(1.5~2大瓶或3—4小瓶),先将菌种均匀撒在培养料表面,轻压料面,使之与料密切接触,再向菌种上面盖3-4厘米厚一层发酵料,以防晒干菌种。

2.4.2发菌管理

双孢蘑菇冬种在发菌期棚顶不用盖草,完全利用阳光给菇棚增温促进发菌;整个发菌期要密切注意水分和温度管理。若菌种层以下的料过湿,应加大通风排湿,偏干时可喷1%的石灰清水调节,表层覆盖料干燥则属正常;床面温度高于28℃时注意及时打开两头薄膜通风降温。

2.5 出菇管理

2.5.1覆土

当菌丝向下长至料床厚度2/3时即应覆土。先用PH8的石灰水喷湿床面干草层(让菌丝向上生长),再准备覆土材料。一般采用肥效好的草炭土作覆土材料。表土病菌、害虫多,不宜采用,应取地表20—60厘米处的土壤制作土粒,然后喷洒0.5%的敌敌畏和5%甲醛混合液拌匀,用塑料薄膜盖严熏蒸24小时后摊开晾吹2天,排除毒气后调水使用。方法是用喷雾器喷洒PH8的石灰水,使土粒墒情达到轻握可成团,落地能散开后,一次性覆盖在菌床上,厚度2.5-3cm,要求均匀一致。覆土后三天用清水喷湿土层,促进菌丝上土。

2.5.2出菇管理

一般覆土后10~15天,当菌丝爬上土层形成菌索后,菇棚就要及时盖草遮光、保温。床面温度适宜时开始重喷结菇水,每天结合通风喷洒2~3次,每平方米1~2公斤,连续喷水2~3天,使覆土层水分含量达18~20%;空气相对湿度适宜。然后停水,减少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湿润。蘑菇原基形成后便进入出菇期。

出菇期要从五个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一是通过调节通风时间保持棚内温度适合菇种生长。二是调节水分,保持覆土含水量以及空气相对湿度适宜。三是每天通风1-2次,每次1-2小时,保持棚内空气清新。通风时间根据气温进行安排,气温高时宜在早晚,气温低时宜在中午;四是采菇后及时整理床面,始终保持床面覆土层平整,防止局部积水影响菌丝生长;五是追肥,如:用1%葡萄糖、0.5%生石灰水配成混合液喷施;用1%尿素、1%磷酸二氢钾以及酵母粉、维生素B1及

1.5%草木灰滤清液等喷施,都能促进子实体形成和促使菇体健壮生长。

2.6 采收阶段

最后就是到了采收阶段,当子实体菌盖直径符合标准时可及时分级采收。采收时,用中指、食指、拇指轻捏菌盖,稍加旋转即可采下。每次采收后,应及时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和其他残留物,采菇留下的空洞要用湿润的覆土填平,然后进入下潮菇的管理;采收过早,菇小影响产量;过迟,菇盖过大,不仅影响质量,而且会抑制周围小菇生长。特别是出菇后期,气温偏高,蘑菇更应及时分批采收,稍推迟,就会行成薄菇或开伞菇,影响商品价值。将采收的菇一刀切去带泥菌柄,放入铺有软布的篮子或黑塑料袋内,以免碰伤变色,影响质量。

篇四 北方种植双孢菇
北方双孢菇箱式立体栽培新技术

龙源期刊网 .cn

北方双孢菇箱式立体栽培新技术

作者:金硕 刘天文 王升厚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8期

摘 要:本文以合适的50cm×35cm×26cm塑料筐为双孢菇栽培容器,替代传统栽培中架式栽培和地床栽培,实验结果表明:箱式栽培较后两者栽培具有操作灵活、采收方便、摆放区域灵活、成本适中、空间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的突出特点,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双孢菇;箱式;立体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为发展双孢菇栽培,我们从2007年开始在沈阳法库地区进行双孢菇新法栽培,实验首先针对辽宁原料的特点,把传统的培养料配方中稻草主料换成了当地最多的原料玉米芯和玉米秸秆,2011年在沈阳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又将传统的架式栽培改成箱式立体栽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做法介绍如下。

1 原料的选择

传统的双孢菇栽培主要使用稻草和麦秆作为碳源主料,牛粪作为氮源主料,法库是辽宁北部地区主要玉米产业带,又是中国养牛大县,丰富的玉米芯、玉米秸秆和牛粪资源得天独厚。因此,我们在栽培中用本地玉米芯和秸秆替换了传统的稻草,实验证明,产量和蘑菇质量不受任何影响。

2 培养料的配制(以3000kg干料为例)

玉米芯900kg、玉米秸秆600kg、发酵牛粪900kg、发酵鸡粪300kg、白灰120kg、石膏60kg、磷肥60kg、尿素30kg、农用磷酸二氢钾15kg、农用硫酸镁15kg,含水量70%。 3 培养料建堆与发酵处理

将玉米芯、玉米秸秆摊到拌料场所,用大约1/3的2%石灰水淋湿,然后将粉碎的牛粪和鸡粪撒到秸秆上,同时将磷肥和石膏也撒到牛粪上,其余辅料加到水中,随配料加水补充到培养料中,水加完后翻拌2次,建成一个长度不限的梯形堆,北方在低温季节最好选择在大棚内拌料发酵,这样发酵时间会缩短些,也可以防止雨雪。

拌料建堆后静止存放2~3d,料堆内温度升到60℃以上时,开始翻料,前期每2d翻料1次,供翻3次,然后1d1次翻料2次,1次发酵共计11d,气温低于10℃季节要根据料内实际温度确定翻料时间。

篇五 北方种植双孢菇
北方双孢菇箱式立体栽培新技术

北方双孢菇箱式立体栽培新技术

摘 要:本文以合适的50cm×35cm×26cm塑料筐为双孢菇栽培容器,替代传统栽培中架式栽培和地床栽培,实验结果表明:箱式栽培较后两者栽培具有操作灵活、采收方便、摆放区域灵活、成本适中、空间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的突出特点,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双孢菇;箱式;立体栽培【北方种植双孢菇】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为发展双孢菇栽培,我们从2007年开始在沈阳法库地区进行双孢菇新法栽培,实验首先针对辽宁原料的特点,把传统的培养料配方中稻草主料换成了当地最多的原料玉米芯和玉米秸秆,2011年在沈阳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又将传统的架式栽培改成箱式立体栽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做法介绍如下。

1 原料的选择

传统的双孢菇栽培主要使用稻草和麦秆作为碳源主料,牛粪作为氮源主料,法库是辽宁北部地区主要玉米产业带,又是中国养牛大县,丰富的玉米芯、玉米秸秆和牛粪资源得天独厚。因此,我们在栽培中用本地玉米芯和秸秆替换了传统的稻草,实验证明,产量和蘑菇质量不受任何影响。

2 培养料的配制(以3000kg干料为例)

玉米芯900kg、玉米秸秆600kg、发酵牛粪900kg、发酵鸡粪300kg、白灰120kg、石膏60kg、磷肥60kg、尿素30kg、农用磷酸二氢钾

篇六 北方种植双孢菇
北方双孢菇箱式立体栽培新技术

【北方种植双孢菇】

篇七 北方种植双孢菇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菇体洁白如玉、圆正漂亮、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奇特的食疗保健作用,是世界食用菌产量中居首位的食用菌种类,占食用菌总产量的32%。我国是世界双孢蘑菇生产和出口大国,2002年总产量约为40万吨,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年出口量近30万吨,居第一位。

1 栽培设施

图1 4种不同类型设施简易图

根据设施特点和栽培实践,在永昌双孢菇反季节生产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设施:西北型节能日光温室(A);一面坡简易棚(B),跨度7米、后墙高3米、墙厚1.5米、无后屋面,其它建造参数与日光温室相同;半地下式一面坡简易温棚(C),地面下挖0.5米、后墙高

2.7米、其他建造参数与一面坡简易棚相同;半地下式地槽(D),地面下挖1.0米、跨度7米、后墙高1.8米、厚1.5米,前墙0.8米、厚0.6米、屋面为琴弦结构、在前墙处每隔5米挖一0.3米×0.3米的通风口,后墙离地面1.3米高每隔5米与前墙错开挖一0.3米×0.3米的通风口。

2 栽培季节

春夏栽培:4月堆制培养料,5月播种,6月中下旬开始出菇,至10月底清棚。

3 培养料的堆制

3.1 配方(以每平方米为例)

麦草牛粪培养料

干麦草17.5公斤、干牛粪17.5公斤(或用其它干畜代替)过磷酸钙0.35公斤,石膏粉0.35公斤,石灰0.6公斤、尿素0.17公斤,油渣1.4公斤,水适量。

3.2 备料

3.2.1 畜禽粪使用前应晒干,打碎过1.0厘米规格的筛子。【北方种植双孢菇】

3.2.2 草料要求新鲜无霉变,麦草最好选用轧碾草,脱粒草要碾压处理,使其茎秆破裂变软有利于吸水和发酵。

3.3 建堆

预堆三天后,在堆料场地用石灰粉画出宽2.3米的堆基。先铺一层草料,厚约30厘米,然后在上面铺一层粪,以盖没草层为度,粪层上面再铺30厘米厚的草,草上再铺一层粪,如此一层草一层粪逐层向上堆积,总层数约10-12层,高1.5米左右,辅料按“下层不加,中层少、上层多”的原则分层撒铺于各草层,其中尿素尽可能多加,石膏、过磷酸钙各添加总量的1/3,水份缺乏时可酌情加入。建堆时注意堆形四边垂直,整齐,料堆顶部做成龟背形,并用牛粪覆盖,增加上层压力,发酵效果好,雨天注意盖薄膜防雨,雨后及时揭膜,以利通风发酵。

3.4 翻堆

3.4.1 翻堆应掌握的原则

翻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粪草的多次翻动,把外部干燥冷却层与内部好气发酵层和底部厌气发酵层的粪草互换位置,以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进行物质转化,是堆制优质培养料的关键工作。

3.4.1.1 水分调节

采用“一湿二润三看”的原则,即第一次翻堆时水分要加足,第二次翻堆时适当加些水份,第三次翻堆时要看料本身的干湿来决定是否加水,以后翻堆不可再加任何形式的水分。

3.4.1.2 温度控制

在整个发酵期间,堆温高低标志着发酵的好与坏,在前三次翻堆时间内温度都应达到

70-80℃之间,第三次翻堆以后,温度不应低于50-55℃,翻堆的时间应掌握料温开始下降时,就要及时翻堆。

3.4.1.3 辅料添加时机

氮素化肥如尿素、磷二胺等应尽早添加,争取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完,以免后期产生氨气,抑制菌丝生长,石灰一般从第二次、第三次翻推时开始添加,主要目的是调节料堆的酸碱度,使酸碱度维持在7.5 左右。

3.4.2 翻堆方法

在建堆后的4-5天内,堆温可上升到70-80℃,6天后,堆温开始下姜,此时开始第一次翻堆,将剩下的尿素和多数石膏粉,过磷酸钙分层均匀添加于草料层,同时适当添加水分,料堆四周可有少量水分溢出,翻堆时,将上部及外部的草料翻至中间,中间和下层的翻到外部,堆基宽2-2.3米,高1.5米。

在第一次翻堆后5-6天,堆温下降时,又需要第二翻堆,这次堆基宽度为2米,堆高【北方种植双孢菇】

1.4-1.5米,将剩下的石膏粉,过磷酸钙,未加完的尿素分层加入,水分干燥时,可均匀喷洒水分调节湿度,切不可过量,以用手紧握一把料指间出水2-3滴为宜,翻料时,应尽量抖松粪草。以后每当料湿开始下降时,就应及时进行第三、四、五次翻堆,从第二次翻堆时开始由少到多添加石灰粉调整酸碱度至7.5左右。同时,结合翻堆喷施500倍敌敌畏或其它杀虫剂杀死堆料中的残存的螨类及虫卵。

3.5 优质培养料标准

无论采取何种配料方法,堆制出的优质培养料应具备:腐熟均匀,无粪臭味,水份适量,料富有弹性,应有一股抗拉力,手捏培养料能捏拢,松手即散,无氨味,有草香味,pH7.5左右,内部有较多有益微生物白色菌落。

【北方种植双孢菇】

4 栽培设施消毒

菇棚或日光温室在进料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消毒常用的药物及用量是:每立方米用硫黄粉10克,80%敌敌畏3克,36%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硫磺粉敌敌畏撒到木屑上,点燃熏蒸,密闭1天后,再用甲醛加入高锰酸钾中产生甲醛蒸气,密闭1天消毒,用药时注意菇棚各部位均匀用药,若密闭较差的菇棚,也可采取喷酒床架,墙壁等办法消毒。在消毒的整个过程中均应注意人身安全。

日光温室及简易大棚种植,可将棚膜封严,让阳光照身升温至50℃以上,连续3天以上高温闷棚,也可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5 培养料进棚消毒

培养料发酵结束后,应及时进,日光温室或菇棚,上架铺床要快,必须当天突击完成,尽量使料内热量少散失,促使培养料上床架后“发汗”,进一步杀死虫卵和病原菌,辅料厚度20-25厘米,均匀摊放,彻底翻拌抖松,大的粪块要捏碎,蓝绿色粪块,土块,竹木条等杂物应清除干净,打开通风孔排除农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若料内氨味过重,可喷入2%甲醛溶液中和;若培养料过干可结合翻料,用5%石灰水调节湿度,若料太湿可均匀撒入石灰粉或多翻料1次,同时加强通风排湿。

6 播种

6.1 菌种选择

在播种前一天应对菌种进行最后一次检查,凡是菌丝萎缩,吐黄水或菌丝严重徒长,以及有绿色、黄色、黑色或桔红色等杂菌孢子的菌种,一律剔除不用。质量好的菌种应无病虫害,菌丝生活力强,色泽洁白,可有少量白色菌丝束,打开菌种瓶,可闻到浓烈蘑菇香味,麦粒种(500克/瓶)菌龄不超过40天(25℃左右培养)。

6.2 菌种及用具消毒

播种前应先做好防止杂菌污染的工作,菌种瓶的外壁,盛菌种用的小盆,挖菌种用的铁钩,镊子等物及双手,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干净,也可用75%酒精棉球擦洗消毒,在播种过程中,衣物、鞋、帽等要穿干净,用具和双手不可乱放乱摸。

6.3 播种

麦粒菌种,一般采取撒播法,先用70%的菌种,均匀撒在料上,用手或小耙轻抖使菌种嵌入培养料内,再将30%的菌种撒在表面,轻轻拍平料面。每平方主用(500g/瓶)菌种

1.5瓶。

播种完毕后,若料面较干可用地膜覆盖,若料较湿可用报纸覆盖。

7 发菌管理

播种后,前三天内,紧闭菇棚,以保湿为主,视空气情况稍作通风,以促进菌丝萌发吃

料,遇高温(28-30℃以上)天气,应通风降温,夜间将通风口全部打开,防止菌丝闷热不萌发。3天后随着菌丝生长,逐渐加大菇房通风量,促进菌丝尽快在培养料中定值。正常情况下,播种7-10天,菌丝基本上长满料面。此时,每天均应揭地膜通风,菇棚通风口也应经常打开,降低空气湿度,使料面稍干,促进菌丝向湿度较大的料内生长。可缩短菌丝发到料底的时间,使菌丝抢先占领料层,抑制杂菌侵染孳生。菌种吃料后,如果发现生长不快,料色发黑、发粘,原因可能是料过湿,有氨气或厌氧发酵的结果,可以在床面背面戳洞“打杆”或用小耙撬松料面,增加料层通气性,排除有害气体,促使菌丝向内生长,发菌18-20天左右,菌丝吃料2/3,接近料底时,应及时覆土。

8 覆土

8.1 覆土选取与消毒

取土要选择未施用过任何蘑菇废料的无污染源的菜园土或耕作地土,先挖去表层约8厘米的表土弃用,然后挖取耕作层内40厘米的土壤作为覆土,取土地点应远离菇场,若采用粗细土混合覆土方式,可一边挖取土,将土块打碎至1.5厘米左右的土粒,一边喷洒2%的甲醛与500倍敌敌畏消毒杀虫,然后堆积起来,用薄膜覆盖备用。若采用粗细土分次覆土方式,应提前将土块晒干,然后打碎制成粗细土,粗土制成1.5厘米左右的土粒,细土制成0.5—1.0厘米的土粒。

8.2覆土方法

覆土前1-2天将料面整平,若料面较干,可喷施3%石灰水调湿,这样覆土后,菌丝可很快返回到料面。同时向覆土层均匀喷入石灰水,调节酸碱度至7.5左右,覆土所用工具及双手都应用0.1%高锰酸钾消毒。覆土分两次,第一次覆粗土或粗细混合土厚度掌握在

2.5—3.0厘米,七天左右再覆第二次细土,厚1.0厘米左右,总厚3.5厘米。太薄调水时水分易渗透到料里,太厚透气性差,菌丝上土难,影响出菇。还应注意覆土薄厚要均匀,这样才能出菇整齐,产量集中。

9 出菇管理

9.1 喷结菇水

搔菌2-3天后,菌丝在土层中大量生长。并且普遍开始突出土表时,就要加大通风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cunchuangye/62361.html

《北方种植双孢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