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养牛致富网

|

【www.dagaqi.com--农村创业】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牛产业的大规模养殖,人们对牛肉的需求已经开始大幅上升了,随之猪肉的需求也开始在走下坡路。牛肉相对于猪肉来说更接近人对肉类营养的需求,牛肉含有非常丰富的氨基酸,也富有营养价值。创业项目网www.dagaqi.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养牛致富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牛致富网

  陈世瑚:歌手靠养牛赚钱致富年入800万[致富经]临近长江三峡的巴东县是湖北省西部一个普通的山区县,群山掩映下,经常出现一幅以前当地很少见到的场景,欢快的牛群后面总是跟随着一个健壮的小伙,这个人就是陈世瑚。

  陈世瑚:我挺开心的。我现在就是一个很大的放牛娃,我放了很多牛,我一点也不觉得怎么样,挺开心的。

  记者:哎呀。

  陈世瑚:没事没事。

  记者:你不怕吗?

  陈世瑚:不怕。

  记者:赶牛挺费劲儿,我看你都冒汗了。

  陈世瑚:挺费劲儿,一般人赶一次都可以减肥,减一斤肥的。

  记者:那你怎么还这么胖?

  陈世瑚:赶牛的次数少了一点,以后尽量多赶。

  陈世瑚今年28岁,两年前还对养牛一无所知,如今已是巴东县最大的肉牛养殖户。每当望着这些活蹦乱跳的牛群,陈世瑚思绪复杂,就是这些四条腿的动物结束了他立志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当一个歌手的梦想,然而,也是它们,带给陈世瑚一个截然相反的人生动力。

  陈世瑚: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来做这个事情。但是现在做上这个事情之后,现在你让我再去当歌手,我不会去。我觉得我这个事业比当歌手要好。

  第一次见到陈世瑚,很难让人把“歌手”两个字和他联系在一起。岁月的磨砺,带给他黝黑的脸庞,短短几年之内他的体重增加到现在的180多斤。曾经为了音乐花重金购置的钢琴,在他粗壮的手指下已经不听使唤。

  陈世瑚:跟不上,都感觉,就像我现在,其实钢琴我们最开始练琴的时候,是这样,是这样手下去的,但是我现在已经,手没有这么灵活了,已经转不过来了。

  一个被光环照耀的职业歌手,一个被牛粪味缠绕的放牛娃,两条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生道路,让年轻的陈世瑚经历了怎样的选择?一面是繁华的京城都市,一面是偏僻寂寞的山村,哪里才是他的人生归宿?一个追梦的青年,又怎么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实现一年销售收入超过八百多万元?

  武汉音乐学院,是陈世瑚的梦想开始的地方。2003年,18岁的陈世瑚凭着唱歌的天分考入学校通俗声乐演唱专业学习,有朝一日能成为舞台上一名耀眼的歌手,是他最大的梦想。家里为了这个目标不惜重金尽可能满足。

  陈世瑚的父亲:他说还需要架子鼓,需要架子鼓,我们就给他买了架子鼓。

  记者:这个花了多少钱?

  陈世瑚的父亲:这个接近一万元钱吧。

  记者:这鼓这么贵?

  陈世瑚的父亲;对。

  2006年,陈世瑚读大三的时候,开始崭露他的音乐才华。在北京一家网站举办的歌手选秀活动中,他的自创歌曲一举夺得冠军。

  陈世瑚:觉得自己,怎么一下我就进去了,好像我觉得我那一瞬间,我就觉得我自己已经进入娱乐圈了。觉得我就是一个歌手,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是歌手,真的是歌手了。

  很快,陈世瑚接到来自北京的电话,一家唱片公司要跟他正式签约。即将到北京当歌手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到他的家乡巴东县。

  陈世瑚的父亲:很多这个歌迷支持他,都喜欢他,我也在网上看,很多人说陈世瑚加油啊,我是你的歌迷,我们经常给你投票,经常看。

  2007年,陈世瑚到北京后,发展非常顺利,赶场子,出唱片,赚取酬劳。儿子的成功让父母倍感荣耀,无论家里家外,父母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放歌给别人听,儿子的唱片逢人就送。一切似乎都朝着一家人希望的方向发展。

  然而,不到两年时间,陈世瑚却决定不当歌手要回家,这一决定让父母怎么也不敢相信。

  陈世瑚的母亲:他唱歌再怎么搞我们就支持他,我随便怎么,把房子卖了都支持他,这个事情,我说他不要回来,回来的话我不认他这个儿子了。

  陈世瑚的父亲:肯定是接受不了的,我们对他这样培养,培养也花了不少钱。

  记者:花了多少钱?

  陈世瑚的父亲:上百万元。那读个武汉音乐学院下来,上百万元。

  能在北京唱歌,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陈世瑚打小热爱的音乐,为什么说放弃就放弃?在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陈世瑚毅然踏上归乡之路呢?

  2008年,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网络可以免费下载歌曲,唱片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在陈世瑚刚推出第一张唱片后,公司提出,为了接下来的推广,陈世瑚必须本人出一半的资金进行运作。

  陈世瑚:我也问了他,一次需要投资多少钱,他说最起码,也就得,一个人也就得投资120万元。

  这样的投入对刚走出校门的陈世瑚无异于一场赌博。为了心中那个不灭的梦想,陈世瑚被迫转战于各个夜场酒吧,每天晚上10首歌,唱到夜里3点,陈世瑚身心疲惫。直到11月的一个夜晚,他彻底地绝望了。

  那天晚上,陈世瑚没来得及吃饭,赶场途中因为堵车迟到了。等他急匆匆地上台时,踩了一个人的脚,被踩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酒吧的老板。

  陈世瑚:我就回过头来我跟他说对不起,然后就马上准备走,确实比较急,然后就把我揪住了,他说你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歌手,在这里唱歌的。歌手,歌手算什么?你以为你是歌星。

  老板的话,像锥子一样扎进陈世瑚的心。无论怎么道歉,酒吧老板就是不依不饶,竟然提出一个无理的要求,要陈世瑚当着众人的面蹲下,把鞋擦干净,否则没完!

  陈世瑚:真是感觉到非常非常无助,那个时候觉得很委屈,很无助。

  记者:你擦了吗?

  陈世瑚:我擦了,我给他擦了。

  记者:那蹲下去的那一刻你是不是心里面(很难受)?

  陈世瑚:蹲下的去那一刻我心里面非常难受。我基本上强忍着自己的眼泪蹲下去的。

  受尽屈辱的陈世瑚夺门而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个夺走他尊严的地方。下车后,陈世瑚抱着几瓶啤酒,斜靠马路边,一个人流泪到天明。成功曾经是如此地接近,而无情的现实把他的梦想击得粉碎。那一夜,23岁的陈世瑚反复问自己,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陈世瑚:梦想离我越来越远,尊严我也慢慢没有了。北京很大很繁华,但是没有一丝繁华是属于我的。我要离开这个地方,我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一定要成就自己,有一天我让你们看到,我即使不做歌手,我还是可以取得不一样的辉煌。我一定会,我觉得我一定要。

  2009年3月,陈世瑚与经纪公司解除合同后,带着唱歌赚来的三十多万元义无返顾地回到了老家——湖北省巴东县。这回他把创业的目标定在了养牛。

  唱歌和养牛,梦想和现实,23岁的陈世瑚如何经受住如此的心理落差?歌手就是歌手,又怎么成为养牛的行家?梦断京城,他如何心甘情愿成为放牛娃,一年销售收入怎样才会突破八百多万元?

  湖北省巴东县位于我国著名的武陵山区腹地,是有名的贫困地区。山上除了石头就是杂草,能不能用这些青草养牛呢?在湖北省钟祥市一家肉牛养殖场学习后,2011年4月,父亲帮陈世瑚凑了六十多万元元到河南买架子牛。

  记者采访时,陈世瑚正好发现一头牛有些反常。

  陈世瑚:它鼻涕流得很长。

  记者:这就不行了是吗?

  陈世瑚:这个就必须要打针,要给它治疗。

  在给牛打针的时候,陈世瑚向我们讲述了那次到河南买牛的遭遇。

  陈世瑚:因为我们买牛,不是这样喊出来的,价格是怎么样,在衣服里摸出来的,我们在衣服里面摸价格,最多他出到了5900元钱,不卖。

  当时陈世瑚已经定下60多头牛,那是他最后看中的一头牛。对方不卖,陈世瑚只好在一旁等待时机,可接下来奇怪的一幕让他大吃一惊。

  陈世瑚:就打一棍子打在这牛身上,打一棍子然后就会说,这头牛,河南话就说5600元钱,成交了。把我气死,为什么人家5600元钱(成交),我5900元钱他都不卖。

  同样一头牛,自己出价5900元钱对方都不卖,却被别人5600元钱买走,陈世瑚越想越觉得蹊跷。等他回到家一称重,连哭都来不及。他的69头牛全买贵了,每一头都多花了600多元的冤枉钱。

  陈世瑚:比如就像这样一头牛,我当时买小牛的时候我买亏了,最低要长到现在这么大。

  记者;这能有多少斤?

  陈世瑚:现在它都有,这头牛的话大概在1200、1300斤,将近1300斤。

  记者:长到这么大才能不亏?

  陈世瑚:对。才能划算。

  养牛毕竟不是唱歌,一买一卖当中就有这么大玄机。白白的损失向陈世瑚传递其中的奥妙。正如他坎坷的歌手路,成功不会一躇而就。面对这些还没有开始养就已经赔掉4万多元的架子牛,陈世瑚甚至有些泄气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些给他下马威的牛,一年后,他不但没有亏,而且创造一个奇迹,每头牛还多赚了700元钱。连同行都觉得不可思议!

  陈世瑚:我说这个养牛好像没多大意思,就是说赚不到钱,当时他也跟我交流过很多次,观点还是跟我们有区别。巴东全县有八家喂牛,可以这样说,8家、9家,没有一家是盈利的,都是亏。

  记者:都亏损?

  肉牛养殖户:现在基本上都没有搞了。

  当时,巴东县已经有好几家牛场因为饲料成本高,持续亏损,都没有一个解决的好办法。陈世瑚的牛每头多花了600元,结果每头比别人多赚700元钱,其中隐藏了什么秘密呢?

  采访期间,陈世瑚带着记者来到了当地的一个农户家。

  陈世瑚:这个是榨油之后剩下的残渣,有的地方叫菜粕,但是它这个里面其实还含有一定的油分。

  记者:在他之前有人要这个东西吗?

  农户:有人要,农村的有很多人要,养猪的,养猪的都要。

  陈世瑚知道,让牛增重的主要因素是蛋白饲料,人们习惯用豆粕,可在巴东县当地,豆粕不仅量少,5200元钱一吨的价格又太贵。当地盛产菜籽粕,在一户养猪户那里,陈世瑚发现有人用菜籽粕喂猪,他就想用菜粕来试着喂牛。可这却犯了养牛的大忌。

  肉牛养殖户:苦,首先口感不好,再就是说吃到肠胃里,它牛是反刍动物,它这个对肠胃功能有很大的刺激,容易引起拉稀。

  记者:容易拉稀。

  肉牛养殖户:对。

  记者:所以很多人都不敢用这个东西?

  肉牛养殖户:对,我们那时候他们基本上没用过。

  县里的同行不敢用,教他养牛的老师阎伊文也告诉他,用菜粕风险很大。

  阎伊文:其实牛它的嗅觉非常灵敏,比如说有一片草长得很好,它为什么不吃?那个地方是它排过便的,或者是排过尿的,它就不吃,所以它能闻到,尽管过了很长时间。

  记者:所以菜粕苦的话,它能尝出来。

  阎伊文:对,所以开始它能尝出来。

  陈世瑚不信邪,他用菜籽粕做试验,选择3头牛单独饲养,并掺杂一定比例的棉籽粕,试养4个月后,效果反而出奇地好。

  陈世瑚:做试验的牛,正常的情况,它最后我们的饲料配方正常的情况下,比平常吃以前饲料的牛,一个月增重要多12斤左右。

  肉牛养殖户:做牛场这个控制成本,就是一定要充分把当地资源用好,才能降低成本,而不是要降低营养。关键是要利用当地资源。

  陈世瑚的父亲:从这一次,我觉得我这个儿子,我说他真的是在实实在在在搞事,实实在在在钻这个事,也实实在在研究这个事,这样我就考虑,我说我内心想,但是不当着面儿子说,内心讲,这个钱我觉得投得值得。

  看到重新站立起来的儿子成功后,做工程生意的父亲开始动心了。2011年11月,他主动投入600多万元,帮陈世瑚买回了600多头架子牛,等牛养肥了,到了销售的季节,陈世瑚却变得格外反常起来。

  2012年3月的一天,工人们发现,陈世瑚不好好喂牛,反而围着牛转圈。没等工人琢磨明白,陈世瑚就兴师动众地招呼他们称起牛来。

  工人:牵牛牵起火了,我也不干了,他一个人牵,一天牵一二十头,连手都牵出血泡来了。

  牛养好了卖出去不就行了,陈世瑚这是要闹哪出呢?原来,陈世瑚一直记得在买牛时吃过的亏,他不想卖牛时再吃亏,他也要练出一眼就能给牛估重的本事。可是,这哪是一时半刻就能练出来的?陈世瑚竟然用给牛先估算再称重的办法,足足练了一年。

  陈世瑚:它的彪形就非常好,但是这个牛它现在还没有到极限,它就还没有到极限,它屁股还没有完全长起来,背上面还没有起沟,当它背上有一条沟的时候,然后脖子跟屁股都长起来的时候,这个牛就长好了,这个牛它还要一段时间。

  陈世瑚说得有模有样,他真的练会了吗?记者决定现场考考他。记者在牛舍里选了一头牛,决定就用这头牛考验一下陈世瑚估算重量的本事是否过关。

  记者;这牛好弄吗?

  工人:不好弄。

  记者:这牛你称过重吗?

  工人:没有,从来没称。

  养殖场的员工告诉记者,像这样一头牛,他们是判断不出具体有多少斤的,陈世瑚会判断得准吗?

  记者:没事吧。

  工人:没事。

  记者:你们估计一下这头牛大概有多重?

  工人:我们估计不出。

  记者:您估计呢?大概估计一下。

  工人:大概1000多斤。

  记者:1000多斤。要怎么看?

  陈世瑚:先看这头牛的整个长度,看这肚子,这牛肚子吃的挺大的。

  记者:你现在在看什么?

  陈世瑚:屁股,1480斤。

  记者:1480斤。你确定1480斤?

  陈世瑚:确定。

  1480斤,陈世瑚说的有零有整。他似乎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牛上了地磅,我们也很急切地想知道,陈世瑚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

  陈世瑚:这准的,这稳的,这个,稳定了。

  记者:就是说差了8斤。

  陈世瑚:对。

  记者:那应该说在你们这个行业里来讲的话,算是什么水平?

  陈世瑚:8斤算挺少的。但是今天这个,有时候也有看得不差的,但是也有差15斤,20斤左右的,这都属于是正常范围。

  阎伊文:一般来说至少三年,但是作为陈世瑚来讲他没有这么长时间。

  记者:也就是说这个眼力很关键?

  阎伊文:对。这只是肉牛生产一个环节,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买和卖都是很关键的环节。

  2012年9月,陈世瑚卖了91头牛,第一笔生意总销售达到182万元。随后他又卖掉了两批共计324头牛收入490多万元,牛栏里的牛粪也给他带来了200多万元的财富。养牛两年,他的销售收入超过800万元。很多人慕名前来,想要和他一起养牛。

  农户:在外面打工也不行,赚不到钱,所以回来看看,跟着他学习学习,养养牛。

  巴东县溪丘湾乡人民政府 乡长 周红:我就觉得两年的时间,这个小伙子能够达到这个高度,我说他搞艺术有造诣,那么他做实业更有造诣。

  陈世瑚因为尊严放弃唱歌,而以成功赢得尊严。在北京当歌手的经历已经深深铭刻在他的骨子里,那里曾经有他太多的梦想,而今一切渐渐成了过去。

  “养牛哥”的绿色养牛致富经

  “再过两个月,这里就有一批肉牛出栏了。” 在江南区江西镇立体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基地,南宁市兴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陆道应站在牛栏旁,看着300多头正在吃着牧草的优质肉牛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批肉牛出栏后,他就有资本继续完善自己的养牛产业了,他希望尽快建立起从养殖、屠宰到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让养牛效益达到最大化,带领公司职工和合作农户一起走上致富路。

  不惑之年创业圆梦

  养牛并不是已经不惑之年的陆道应第一次创业。在制备草料的车间里,陆道应和记者说起了自己的创业路。早年他做过很多工作,通过多年的小本经营陆道应比村里其他人早一步积攒起本钱,但是他心里一直有个梦想。

  “早年和朋友一起去贵州贩牛回来卖,就发现肉牛的利润可观,过了几年江南区养牛的人家越来越少了,农业机械化后,大家都选择把牛卖掉,而市场上牛肉的价格一年高过一年。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我要养牛致富。”谈起创业初衷陆道应说。

  但是养牛可不是件容易事,对场地、资金和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直到去年,陆道应才在江南区水产畜牧部门的支持下获得城区补贴120万元,开始创业。

  走进陆道应的养牛场, 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牛栏里,300多头肉牛秩序井然地吃着草料,公司职工仔细观察每头牛的状态,清理牛栏,忙碌不已……因为投入了大量心血,陆道应每天都在这里盯着。

  陆道应算了一笔账,一头优质肉牛售价可达万元,300头肉牛陆续出栏,就是300万元,除去场地租金、管理费用、饲料成本和买牛的钱,纯收入比较可观。

  建立林下循环产业链

  陆道应养牛可不仅仅只负责养,而是建立起一套绿色循环体系,发展林下经济。在养牛场外,茂密的林下长着一畦畦比人还高的绿色植物,掰下一小节,里面汁液很多,舔一舔还很甜,这是肉牛最爱吃的牧草。“我们实施牧草(秸秆)—肉牛—沼气—蚯蚓—生物有机肥—绿色农产品”的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实现了绿色低碳节能。”

  据介绍,这个模式就是利用林下种植牧草,用牧草养牛,牛粪采取干清粪方式,牛粪收集到粪房堆集15天后用来养蚯蚓,牛场按“雨污分流”要求,所产生的污水全部进入沼气池,经沼气池发酵后,沼液流入集污池,然后用沼液浇灌周边的草地和果树变废为宝,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用于场内的职工生活用气以及周边群众的用气,年可节约开支20多万元。

  “由于基本吃牧草长大,这样的肉牛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上价格也在走高。”陆道应说。

  完善产业链带领农户致富

  看到陆道应的项目做起来了,附近不少农户和养殖户和他合作,通过“示范基地+合作社养殖小区+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四个统一”:统一供应优良牛犊,统一养殖技术,统一养殖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成品牛回收,目前签约加盟养殖肉牛户数达15户,养殖肉牛数达120多头。

  不光合作农户,周边群众也受益。牛场收购周边群众的玉米秆、甘蔗叶、稻草等,不仅降低养殖成本还增加周边群众的收入,解决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江南区水产畜牧部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陆道应的养牛场已被列为江南区林下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基地。

  陆道应还想走得更远,他已经开始着手扩大规模。他指着牛场边的一块空地告诉记者:“这个月这里要建一个转栏的牛棚,很快一批小牛就要进厂了,要观察两个月才能让他们进总厂。下一步打算做配种繁育,这方面技术还要再找合作单位。现在卖牛都是通过南宁的牛市卖掉的,利润不高,远期在屠宰加工这块多努力,这样我们自己养的牛,屠宰加工之后进入到超市等卖场,利润会更高。我目前最远想到的是建立品牌,以后提起南宁的优质肉牛,大家想到就是我们的牛。这些现在都还是梦想,路还要一步步走。”

  近年来,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南宁市正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在2015—2016年,南宁市将按照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以市林科所、市丁当林场和县级各国有林场为示范推广主体,进行林下经济项目的引种、试种试验,探索推广示范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cunchuangye/60416.html

《养牛致富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