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养牛创业 养牛创业吧

|

【www.dagaqi.com--农村创业】

  如何创业,养牛可以赚多少钱?成本多高?利润多少?创业项目网www.dagaqi.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养牛创业 养牛创业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牛创业 养牛创业吧

  放弃高薪返乡养牛创业故事

  “别看我的养牛场这么大,我只聘请了一个工人,加上我的老婆,3个人就能轻松管理。可是以前,规模比现在小得多,却要聘请3个人才忙得过来。这全靠买的粉碎机、小货车等帮了我的忙啊!”回顾创业史,李成敏感慨万千。

  李成敏多年在外打工,收入颇丰。想到在外打工不是长远之计,2009年,他放弃高薪返乡创业。当时,丰都县各级政府都在发动群众养牛增收致富,还出台了奖励扶持政策。多方考察后,他决定兴办养牛场。

  第一年,他投资15万元,购进牛犊40多头,和本镇另外两个养牛大户一道开始了创业之履。由于事业刚刚起步,资金短缺,无力购车等工具,他只能用板板车和摩托车运酒糟、玉米、牧草等饲料,人工切草。

  “当时路不好,我骑摩托车不知摔了多少次,受了多少次伤,但我都咬牙坚持着!”李成敏说,用板板车和摩托车运饲料,工作效率极低,聘请的工人也比较多。

  由于无经验,购进的牛犊品种差,加上无养殖技术,一年下来一算账,他和其外两家养牛大户一样,都亏惨了。

  面对严竣现实,另外两家养牛大户都偃旗息鼓了。李成敏的亲戚也劝他刹车,但他性格犟,认定的路就要走到底。

  以后的日子,镇上凡是举办肉牛养殖培训班,他都积极报名参加,而且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上学技术,经常思考琢磨。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掌握了牛犊选择、饲料搭配、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养牛场的效益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养牛的规模也如滚雪球般发展。

  “养牛效益起来后,我把板板车换成了机动三轮车。后来,又换成了小货车。” 李成敏说,他把外出打工农民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种了80亩草。饲料的运回、牛粪的运出,都用货车。“这为我节省了不少劳力和成本,收入也随之提高了。2012年我出栏肉牛200多头,收入200多万元。”

  贺根养牛创业:90后大学生养黄牛年赚百万

  湖北罗田县一位90后大学毕业生贺根的创业故事。2011年9月,贺根突然辞去了武汉一所职业学院的教师工作,要回到家乡的山里养牛。消息一传出,引来纷纷议论。贺根认为,只有牛,才能让他实现梦想。

  这里是湖北省罗田县白莲河乡,贺根正在山上放牛,他慢慢的走近一头小牛,想要抓住他。

  一看到有人像要攻击小牛,所有的母牛都冲了过来。

  小牛虽然不大,可要抓住它却并不容易。

  几天前这头小牛的妈妈死了,可它还不会吃草,所以必须得抓住它,给它喂奶。

  记者:害怕吗?

  贺根:这不害怕。

  记者:那母牛都快顶你了!

  贺根:这不要紧,它只会冲过来。

  记者:不怕吗?我看你刚才都不敢过去了。

  贺根:不是,那个小牛踩到我的脚了。

  记者:那个蹄子压到身上特别痛撒。

  像这样的疼痛,贺根从辞掉老师的职位,回家养牛的第一天起,几乎每天都在经历。

  然而,身上受点伤不算什么,最让贺根受不了的,是因为他回来养牛,所引起的风言风语。

  邻居贺正旺:他有病啊,他神经出问题了,基本不理解。包括他的村干部,村书记、村长都说,你知道他在学校怎么样,一定被学校处分了,是这样理解的!

  父亲贺国刚:受不了,想离家出走,不跟他在一起干,把我面子丢尽了,养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读书又回家养牛。

  因为养牛,家人反对他,邻居嘲笑他,就连去女朋友家里,也差点被轰了出来。

  贺根妻子方汝朋:我妈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其实我今天特别不愿意你来。

  2009年,贺根考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由于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大三他就当上了代课老师,学校还决定毕业后让贺根留校任教。2011年9月他却突然辞职,要回家养牛。尽管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支持,可他还是一意孤行当起了牛倌儿。然后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年销售额做到了两百多万,还带动了63个养殖户跟自己一起养牛。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巡视员吴天祥:全国我敢说找不到第二个,当老师以后,又出来养牛当牛倌。

  同学赵玲:确实有点吃惊,觉得不可思议,我觉得也许成不了,但是没想到,现在还不错。

  罗田县某复印店老板王林:站在我的角度,我是挺佩服他的,我自己原来也是想搞养牛这一块,但是我自己没敢做呀,就没他这魄力,所以我们罗田对这事,轰动一时啊,可以说是。

  那么,他为什么大学老师不当,要回来养牛,又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的呢?

  1990年,贺根出生在,湖北省白莲河乡覆钟地村,贺根的父亲说,为了生他,家里曾惹过很多祸,所以取名贺根,方言读起来就是祸根的意思,是想让他记住家里曾经为他受过的苦。可让他没想到的是,22年以后,这个孩子还真的成了家里的祸根,让父母丢尽了脸面。

  父亲贺国刚:他说我坚决要回家养牛看你怎么办,我就说你真要回来,我就一瓶砸死你看你怎么样,我就一下子扔过去了,没有砸中,砸中了他就死心了。

  母亲郑水泉:人家骂他,回家养牛,真没出息,你是在外面呆不下去了吧?我在家里哭啊,我想到我的心我就痛了。

  家人反对,村子里一时间也是流言四起,除了有人叫他祸根,还有人在背地里偷偷叫他傻根。大家都不明白,他为什么放着清闲体面的工作不做,非要回来干苦活累活,还被人看不起。

  说到这个问题,贺根带着记者在村子里走了一圈。他跟记者说现在农村的房子都盖得很漂亮,可大多都是空的,只有老人和孩子。

  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贺根都会为父母担心,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决定要回家做点事。大二下学期,还在上课的贺根,突然接到了外公的病危通知书。

  贺根:当时去医院,就看到我外公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嘴巴张着,眼睛一动不动看着那个墙上,当时就一下子,又想起我爸爸妈妈,如果我现在在外面,以后我爸爸妈妈是不是也会像我外公这样。

  贺根有了回家创业的打算以后,就开始留意市场行情,他除了在网上查找信息,还一空就到农贸市场里去转,打听什么好卖,他发现,罗田当地的牛肉行情非常好。

  贺根:上半年牛肉我们这里还是卖18块钱一斤,下半年的时候,牛肉就涨到了26块。

  接着他又发现,当地有一种土黄牛,肉质非常好,可以前人们基本上都是养来耕地的,没有人搞规模养殖,卖牛肉。

  贺根觉得,良好的市场行情,再加上有特色的品种,肯定可以挣钱,他决定,回来以后就养这种土黄牛。

  2011年9月,贺根正式辞掉老师的职位,回家创业,他等父母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之后,就把回来的原因告诉了他们,虽然心里还是不大情愿,但儿子一片孝心,父母最后还是同意,让贺根试一试。在父母的支持下,贺根花了16万,买回了14头当地的土黄牛,放养在山上,3个月之后,把牛一转手,就赚到了3万多。

  父亲贺国刚:赚钱这个方面心里挺舒服的,毕竟那就是那么短时间,没有几个月的工夫,就赚了几万块,在农村这个收入是不错的。

  2012年年初,贺跟投入了手头上的20多万块钱,又从亲戚朋友那借来了50多万,新建了牛舍,买回了110头土黄牛。为了提高出肉率,他把小牛和母牛赶到山上放养,70多头公牛全放在牛舍里圈养。规模扩大以后,他才发现,养牛比当老师难多了。

  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给牛打针。贺根上学的时候学的是机械工程,打针他根本不会,牛好像也很怕。

  记者:你这针头,打完针头还留上面了?

  贺根:牛有时候要动撒。

  记者:不熟练是吧?

  贺根:那不是不熟练,这个很正常撒,因为一插进去,牛痛,虽然不怎么专业,但治牛的话,还可以。

  为了把牛照顾好,贺根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去割草。

  因为没钱请帮手,所有的活都要他和父亲两个人分工干。刚开始的时候,贺根把这些活干完,常常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不过让他觉得最为难的其实还是资金问题。

  贺根妻子方汝朋:手头上的钱就从来没有积起来过,一个月下来的话,有的时候得花十几万,有的时候花几万块,最少每个月就是是一万多。

  为了缓解资金的紧张,贺根打起了牛粪的主意,他跟农户联系,说好了120块一大车,因为没钱雇人,他只能这样一铲一铲的把牛粪铲到小车里,然后再装进大车送给农户。常常一不小心就把牛粪弄到了嘴里。

  贺根:比如说这车子装了大半车,我把这个铲进去的时候,有时候倒快了一点,那个粪就溅到嘴里面去了

  然而就在这时,很多人看到他3个月就挣了3万多,现在又搞这么大的规模,也觉得能挣钱,就开始跟风养起了土黄牛。

  贺根:到5月份的话,差不多也就7、8家的样子吧,然后总共养了三百多头,这个7、8家里面有3家是看到我养牛他们就回去养,然后其余的话,是看到他们在养,也就都跟着一起养了。

  以前乡里只有贺根一个人规模化养殖土黄牛,可短短几个月就出现了8家养殖户,很多人都说,贺根这下有了竞争对手了,可他却一点也不担心,反而乐开了花。

  贺根:我心里特别高兴,我就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养牛,对我这个年轻人而言,养牛只是我暂时的一个引子,因为我最终目的不是养牛。

  他辞掉了让人羡慕的工作,不顾一切的回家当起了牛倌,现在却说自己的目的并不是养牛,他到底是如何打算的呢。

  贺根养的这种土黄牛,生长周期很长,一头牛从出生到出栏,需要两年时间。如果只是去养殖,需要的时间会很长,资金量也特别大。所以贺根的打算就是,先通过自己养殖,带动周边的人一起养。

  贺根:养牛的农户越来越多,规模也上去了,那么,这个时候我就没必要养牛了,因为我有这么多货源在这里,我这个时候就没必要去养了,我就可以做屠宰加工。

  楚天金报记者李光正:他正好选取了产业链中间的这个部分,能够赚钱的,而且风险相对要小一点的这个部分,我觉得他的眼光还是比较独到的。

  为了早点实现自己的计划,贺根找到这些养殖户,在2012年5月底,成立了合作社,希望通过相互合作,迅速扩大规模。合作社成立后,贺根当上了理事长。这时,他除了要卖自己的牛肉,还要帮社员解决一部分销售问题。然而,由于销路还没有打开,贺根卖牛肉还主要是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这样的卖法,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更别说投资做深加工了。熬了几个月之后,贺根这个牛倌就要当不下去了。

  这里是罗田县的一个农贸市场。

  合作社成立之后,因为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挣不到什么钱,贺根又想了一个办法,在这里开了一家牛肉专卖店。可由于他养的土黄牛,生长周期长,投入大,每斤要比普通的牛肉贵5块钱。而一开始,别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牛肉,只是觉得贵,所以没多少人买。平均一个月也只能卖一万多块钱。

  贺根:那个时候养牛还不到一年,销路也没打开,所以销售肯定也不怎么乐观,国庆之前也就10多万块钱。

  为了养牛,贺根借了几十万的外债,每个月的投入也最少在一万元以上,10个月才卖了10块万,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那段时间他穷的连条新裤子都买不起。

  贺根妻子方汝朋:能穿的衣服,能出去跟领导正式面谈的衣服,他只有一套,有一天他好像第二天又要出去,发言会好像是,然后衣服我忘记洗了,早上起来,他发现衣服在洗衣机里面泡着,然后还是湿的,然后他就生气了,我们俩吵了一架。

  事业还没干成,可接下来,贺根却又遭受了另一个重大打击。

  这个女孩,是贺根的高中同学,从创业初期,就一直陪着他。

  贺根:高二下学期,也就是一次偶然,我跟她在教室门口擦肩而过的那一刻,我瞬间喜欢上她了。

  经过4年的执着追求,直到大二,贺根才和这个女孩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两人的事情一直没跟对方的父母讲,2012年国庆节,贺根第一次跟着女孩回了家。

  贺根妻子方汝朋:我妈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其实我今天特别不愿意你来,她觉得贺根在家养牛的话,可能以后我也会在农村发展。

  贺根:去的那天下午的话,她妈让我女朋友,让小芳去前面那个小店里面去买个插线板,当时我女朋友就拉着我一起去了,然后她妈非的不让我去,就是为这个事情纠结了10多分钟吧。

  贺根妻子方汝朋:因为我们去的那个街上,有很多亲戚,可能会让她觉得很丢脸,不让我带他去,后来是我硬拉的,把贺根带到街上去买东西了。

  买个东西,都嫌他丢人,接下来女朋友妈妈说的一番话,又深深的刺痛了贺根的心。

  贺根:说我是个放牛的,就觉得我没前途,第二天快到中午,11点多,快12点的样子,她妈跟我讲她说,贺根,那我也不留你了,你现在回去呀,这明显就是让我走。

  事业没干好,又被女朋友的妈妈看不起,尽管贺根心里很难受,但他干起活来却比以前干起更卖力了。

  可是,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把销路给打开呢。这时,一个人的一句话,让贺根找到了灵感,两个月时间就把销售额做到了200多万,还把自己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红人。

  贺根:1900多一点,1923。

  记者:卖了多长时间?

  贺根:到现在也就一个小时,这个没有以前好,下半年的话,我一个月就可以卖个30多万。

  黄牛养殖户贺海兵:好多电话联系他,都知道贺根有,网上人家都知道都找他,你有的话,根本就不愁卖的。

  同学丁泽文:之前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有一次他来武汉之后,是买车,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工程大学的学生,那个同学就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就找他要合影。

  到底是什么人启发了他呢?贺根带记者拜访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叫贺学超,有空的时候常去贺根家里串门。

  贺根: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跟我讲,要不要我找媒体报道宣传一下?

  这句话说的很随意,可贺根却来了灵感。自己销路打不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别人不相信自己牛肉的品质。只是觉得牛肉贵,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贵。如果能够接受媒体的检验,销售问题说不定能够解决。

  有了这种想法以后,贺根就找到了自己的邻居贺正旺,他是《黄冈日报》在当地的一个通讯员。听完贺根的创业故事以后,贺正旺非常感兴趣,就写了一篇关于贺根回来养牛的稿子,在《黄冈日报》登了出来。随后这篇报道又被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巡视员吴天祥看到,并专门到贺根家里看望他。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巡视员吴天祥:到农村里面一去,到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谁来作为,让老人来作为,所以我要坚决的站出来支持他。

  了解了贺根的故事以后,吴天祥专门写信给湖北省委宣传部,然后宣传部又把贺根的创业故事推荐给了媒体。这样一来,除了湖北省内的媒体,国内很多卫视和报纸也都蜂拥而至,纷纷报道贺根的故事。而且因为有了这么多家媒体的采访和调查,人们也开始相信贺根的养的确实是当地特有的品种,跟普通牛肉不同。他再去推销牛肉的时候,常常会被人认出来,很多大的酒店和单位食堂也都开始来买他的牛肉。

  销售问题迎刃而解,到2012年年底,贺根全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00多万。

  今年元月,贺根和女朋友举办了婚礼,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青年小伙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养牛 实现了自己的致富

  回乡发展 大学生创业当“牛倌 ”

  “我养的都是水牛,市场价11.5元每斤,一头牛大概能卖1万元,目前存栏近500头,除去成本,今年赚150万元没得问题。”在板桥乡紫福村肉牛养殖场,养殖户陈坤高兴地说,目前他们的肉牛销路特别好,主要销往重庆、南充、成都等地,供不应求。

  眼前这个略带羞涩的小伙子出生于1988年,2011年毕业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畜牧专业。毕业后,陈坤选择回到老家创业当“牛倌”。然而,他第一次跟家人提出要返乡创业,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看到陈坤心意已决,最终父母只能点头同意。

  回到家乡后,陈坤投资10余万元建起了圈舍,买回了10余头肉牛,开始了他的养牛生涯。经过近4年的摸索,陈坤的养殖场逐渐发展壮大,由最初的几十头牛发展到了如今的近500头牛,养殖品种也由最初的黄牛改良为如今的肉质水牛。同时,为了将养殖场的污染降到最低,陈坤还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青草,满足养殖场的饲料需要。同时,他正在实验牛粪养殖蚯蚓,实现粪便的循环利用。

  刻苦专研 “门外汉”成了牛专家

  “前两年感觉特别累,特别是牛生病的时候,经常通宵工作到天亮,但现在又觉得那段生活特别充实。”回首创业路,陈坤很感慨。

  2012年冬天,陈坤所饲养的母牛陆续开始产仔,因缺乏经验,新出生的近20只小牛犊出现腹泻症状。出现这种症状后,陈坤不断请教专业兽医,并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经过近1周的治疗,小牛犊终于恢复了健康。从此之后,陈坤积极钻研养殖技术。一到晚上,他便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资料。白天,他整天钻在牛舍中,总结对牛进行驱虫健胃的经验,并观察每头牛的饮食规律,给每头牛确定饲料供给量和饲料配方。

  “搞养殖就是一个精细活,需要精心饲养,从饮水、喂养、牛舍卫生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要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和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引起传染病,还要定期进行防疫检查。”经过几年的摸索,陈坤很快入了门,逐步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养牛技术。

  服务乡亲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为了更好、更快地带领周边的农户致富,2012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父母的帮助下,陈坤成立蓬溪县跳蹲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出“专合社+农户”肉牛养殖寄养模式,即专合社把养殖母牛繁殖出来的牛犊提供给有养殖意向的农户,并为其提供养殖技术,农户只需负责饲养,当农户把寄养的牛犊饲养成可以销售的商品牛后,专合社再对商品牛进行集中回收,并对外统一销售。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cunchuangye/60413.html

《养牛创业 养牛创业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