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

【www.dagaqi.com--农村创业】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第一篇

[农广天地]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菌、竹参、仙人笠等,它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竹荪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检测,每100克鲜竹荪中含有粗蛋白20.2%、粗脂肪2.6%、粗纤维8.8%、碳水化合物6.6%、灰分8.21%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等矿物质。在蛋白质中,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的含量非常地丰富,占到了1.76%。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为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竹荪的生物学特性、竹荪菌种的制备、竹荪的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及初加工等相关的内容,希望在栽培的过程中能给广大的种植户朋友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竹荪是寄 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1 栽培地选择及栽植 

  通常竹林地、果园、稻田等均可作为竹荪的栽培地,但种植过的田块要轮种其他作物3 年以上才能再次作为竹荪栽培地。鉴于皖东南地区竹林资源丰富,建议在竹林地栽培。栽培竹荪的竹林地要求交通相对便利、靠近水源、郁闭度较高(有利于遮荫),土壤质地疏松而不易板结,团粒结构好,pH值呈酸性。毛竹林下套种竹荪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竹林环境,节约耕地资源,而且竹林里高含量腐殖质的土壤环境和相对湿度大的空间环境为竹荪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最佳环境。同时,对于竹林本身来说,竹荪种植对林地适当挖抚和铺填腐熟培养料,代替了竹林的垦覆,促进竹林增产。据调查,采用套种竹荪的竹林,竹材可实现年增产20%以上,可产竹荪干品达750 kg/hm2以上。 

  竹荪的菌球形成需要20 ℃以上的气温,一般播种后60~80 d进入菌蕾和子实体发育期,因而种植时,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找出日平均气温20 ℃以上的日期,再向前推70 d左右即为播种期。在皖东南,通常播种可安排在3—4月为宜,6—8月可分批采收。培养基可选择竹子的秆、枝、叶、竹头、竹根和杂木片、树枝、叶以及工厂下脚料的碎屑等,培养基pH值调配至5~6[3-4]。 

   2.培养料发酵技术

  竹荪发酵料大田栽培应做到:用肥量到位,每亩用尿素50千克、复合肥10千克;培养料到位,每亩用料量为15—16立方米约7200千克;用菌量到位,每亩用菌种量为550—600袋,每袋0.5克。   ①备料。原料种类有竹屑、木屑、农作物秸秆等。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0—12月,培养料应新鲜,鲜料发酵升温快,发黑腐烂的料,发酵温度低,会影响产量。早购的培养料应妥善保管,防止高温遇雨自然发酵而烧料,降低培养料中的养分。每亩备料量:竹屑14立方米、木屑2立方米、尿素25千克、复合肥10千克、轻质碳酸钙25千克。

   ②建堆发酵。通过建堆发酵,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腐熟,转变为竹荪菌丝容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发酵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加培养料的含氮量,使培养料变软、腐熟,以利于菌丝降解促进生长。另一方面是消除杂菌,发酵过程中产生高温可杀死培养料中的杂菌、害虫,并破坏培养料中的生物碱。

  3 畦床整理与播种 

  竹荪是喜湿又好氧的菌类,畦面不宜过宽,应每隔40~50 cm开1条沟,沟宽30 cm左右,深为15~20 cm,畦床一般以等高线平行方向或因地而异,沟内待填培养基。整地土块不可太碎,以利通气,雨季应防止积水导致菌丝缺氧死亡。 

  播种前需在畦内及四壁喷洒0.1%菇虫净或0.5%敌百虫液外加0.1%多菌灵,以防止病虫杂菌的危害。下料时选择在晴好天气将腐熟的培养基填铺沟中,厚度25~35 cm,再将竹荪菌种掰成约1 cm×1 cm的小块状,每隔5~8 cm播1穴,呈梅花型分布,播菌种9 000~10 500袋/hm2(约1袋/m2),每袋菌种湿重约0.5 kg。播种后,在畦面覆盖5 cm左右厚度的碎土粒,再用1层薄稻草将畦面覆盖,以达到保湿、保温、防雨的效果。播种15 d后,沿畦床边角处扒开播种层,观察菌种萌发、吃料和生长情况,如发现菌种变黑,应立即补种;同时观察培养基的湿度并加以调整,在天热干燥时应掀掉薄膜以利通风,当竹荪的菌丝生长至露出畦面时应及时除去覆盖的稻草。 

  4 有害生物防治 

  竹荪生产中常见的有害生物以虫害和杂菌为主。常见的虫害以菇蝇、蜡类、魅脑以及线虫为主,发现虫害时可以喷洒敌敌畏药液加以消除,但注意不要伤害菇蕾,白蚂蚁、跳虫、螨虫等害虫可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同时做好菇房的物理封闭,以避免老鼠进入破坏;常见的杂菌有粘菌和鬼伞类杂菌及绿霉、烟霉等,可将发现的杂菌连同表土一起清理出田,或者在其发生处周围撒上1层干石灰粉,控制其蔓延。 

  5 出菇管理 

  竹荪播种1周后菌丝开始生长,当菌丝爬上料面时将畦床上的盖膜去除,菌丝通过吸收养分大量繁殖逐渐成熟,成熟后的菌丝在温度15 ℃以上时形成菌索,由营养生长转换为生殖生长,在温度在23 ℃左右变成菌蕾索,逐渐破球形成子实体。菌丝喜湿怕浸,在出菇期应控制好培养基和覆土的湿度,通常培养基湿度保持在60%~70%,覆土湿度控制在30%~70%,覆土干燥、发白时要及时喷足水。菇蕾生长期非阴雨天气时也需用喷淋管喷水,以保证湿度,喷水量的大小和频率根据现实湿度确定,菇蕾小时轻喷、雾喷,菇蕾大则多喷、重喷,遇到干旱天气应加强喷水。保证适宜的湿度是竹荪长好蕾、出好菇、朵形美的关键。 

  6 采收加工 

  6—8月,在竹荪子实体未撒裙之前采收可以提高竹荪品质。采摘手法要把握精准,轻拿轻放,一手托住菌托另一只手用小刀切断菌索,切勿强行手扯,以免折断菌柄和周围的小菌蕾。随后及时去除菌托、菌盖,剥离菌盖淡绿色组织,置于篮内带回。采后及时送往工厂脱水烘干,为防止干品返潮,可采用二次烘干法,先烘干脱水后取出捆扎,再放回烘干房烘干为止,烘房温度控制在80 ℃左右。烘干后及时放入密封塑料袋保存。

竹林套种竹荪的种植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第二篇

  [农广天地]竹林里来了新成员——竹林套种竹荪(20150325)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菌类,它属于伞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竹荪种这个菌类家族。它由菌盖、菌裙、菌柄、菌托四部分组成,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呈网格状,呈现墨绿色,外表看上去就像戴着墨绿色的小帽子,穿着一袭白色网状长裙,身材婀娜的站在竹林里的小仙女,所以,种植它的人习惯地称她为“白仙子”。这个“白仙子”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营养价值也非常的高,做出来的菜肴更是美味。但是,竹荪的采收期短,而且,过期采收会让竹荪腐烂,所以种植竹荪获得高收入的同时,也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实现它们的大丰收。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详细地介绍竹林套种竹荪的种植技术。  

  竹林套种竹荪的种植技术 

  

  相关资料: 

  竹荪种植的主要原材料的都是毛竹加工后的下脚料—竹屑,因此,竹荪品质很好,现介绍竹荪种植技术。 

  1 原材料的准备 

  1.1原料的配比 

  每亩用干燥不霉新鲜竹屑14立方米,尿素7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碳酸钙25公斤,麦麸50公斤。 

  1.2栽培料处理 

  选择一块易排易灌,含腐殖质较多沙壤土的田块,整理一个堆料场,每年12月上旬开始建堆发酵,先在堆料场撒一层40公分厚的竹屑,同时撒上尿素、碳酸钙、浇上水,头几层,用水不宜太多,如此反复堆料,堆高至一米五左右时要料堆踩实,盖上稻草,每间隔15天翻堆一次,使各种原料均匀,翻堆时如果培养料太干要加水,保持培养料含水分60%左右,有利培养料的发酵,一般翻一堆四次即可。 

  2 栽培方法 

  (一)在选好的栽培田四周挖好排水沟,长度、方向以便于作业及排灌为宜,一般长10米-15米为好,宽度1米。 

  (二)备好的料需在惊蛰开始做好辅料的播种,最迟在清明前全部完成。 

  (三)播种前10天在栽培田块亩施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增加稻田肥力,为栽培过程中竹荪生长提供及时的养分。播种时要检查基料中是否有氨气,如有,需适当翻松,降低温度,凉3天-5天再播种。 

  (四)播种时,气温不能超过28℃,首先将基料按每行一米撒开,并把培养料洒足水,再将菌种分成4-6小块放于基料中间,然后再撒上一层麦麸盖住,菌种一般采用头尾插花播,再盖一层基料,把麦麸盖住,培养料要压实,再覆上4厘米左右厚干净肥沃的表土,泥土含水量以80%为宜,覆土后上面用稻草覆盖(一亩地用两亩田的稻草),不能太厚,有利于保湿。竹荪菌丝生长的培养基和土壤要求酸度在5左右。要保持培养料和土层含水量的相对稳定,不能过干或过湿,晴天,温度较高时要注意每隔两三天喷水一次,保持培养料和覆土的湿度。播种后2个-3个月菌蕾发育期气温不能低于10度。 

  3 菌丝生长管理 

  菌丝生长温度8℃-30℃,适宜温度15℃-28℃,培养基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维持在65%-75%为宜。当菌丝生长正常,在适宜的自然温度下,菌丝在40天左右可长透出覆土层。正常情况下,形成颗粒状菌球体,从播种开始一般需要60天左右。当菌丝生长正常,开始在覆土层表面形成菌球,从小到大,从米粒状大小到黄豆大小,一般需要6天时间,8天可大花生米大小,13天后可长至核桃大,18天左右,菌球上的刺毛会开始消退,此时一般菌球不再怎么生长,当菌球不再增大时,说明已经到了成熟期。要控制好棚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特别是培养料和覆土层的湿度。菌球成熟开裂时要适当喷些水,控制好湿度,使培养基料含水量达到76%,同时把相对湿度控制在80%。合理掌握遮阴物的遮阴效果,适当用弱光照射刺激菌球,每天揭开遮阴覆盖物50分钟-70分钟,视天气情况而灵活掌握。 

  4 出菇管理及加工 

  成熟菌球一般在温度23度上下,菌球成熟到开裂期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开裂开始到菌柄伸长期,空气相对湿度应在90%左右,菌裙张开期,空气相对湿度应达到95%以上,菌球开裂后依次形成菌盖、菌柄、最后吐出漂亮的如蕾丝一样的菌裙。竹荪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基质。因此要特别注意基质和覆土层含水量的保持度。如果遇久旱无雨,菇床表面发白,必需夜间放跑马水,床面湿后,第二天清晨立即将水放掉。竹荪菇蕾最怕阳光直射,现蕾后需覆盖遮阳网挡住90%阳光照射。 

  当菌裙开裂到最大,完全张开时,要立即进行采收,把菇小心翼翼的从菌托下采下,尽量做到菌盖、菌托、菌裙等各个部位保持外观的完好,以提升成品菇的质量和价值。把采下来的菇立即摆好晒干,或立即拿入烤房、

  竹荪是好氧菌,因此,不管是菌丝生长发育阶段,还是菌球生长、子实体的发育环境,空气都必需清新。否则,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不仅菌丝生长缓慢,同时也影响了子实体的正常发育。但同时也要注意,当竹荪开始撒开菌裙的关键时候,为了防止出现菇体畸形,要避免风吹。

  相关资料:

  史说竹荪

  竹荪入馔,始见载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南宋陈仁玉《菌谱》,明代潘之恒《广菌谱》等均有记载。清代《素食说略》“竹松”条记载较详:“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菌中皇后,母仪天下

  竹荪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在我国历史上曾一直作为皇家食品而出现在宫廷的餐桌上,世人将之唤做“白妃”或“竹姑娘”,竹荪亦有“雪裙仙子”、“野菌皇后”之美誉。竹荪被誉称为“野菌皇后”,是因其生长于深山竹林之中,整个菌体十分秀丽,菌帽之下张开一个白色的网状物,将菌柄笼罩于其中,犹如一位身着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其高贵典雅之态,在众菌中确有母仪天下的气质。

  野菌之后产地不只是四川

  竹荪的产地并非仅仅只是史上所述的四川。由于竹荪生长需具备气候、关照、温度、土壤等苛刻的条件,且耗费大量的林木资源,故而主要分布在福建三明、四川、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几个植被繁茂且属于赤道——北纬30度之间的南方山区。

  “竹荪之乡” 坐落织金

  经历市场长年的考验,业内专家指出在所有的竹荪种类中,只有野生于黔西北山区的织金竹荪气息清香、味道鲜美、脆嫩爽口,品质大大优于其他品种其他产地的竹荪,并且具有极高的营养和滋补作用,可以防治多种疾病,还具有显著减肥强身的作用,是国内外市场上中国竹荪的主销品种,因此织金县在2000年荣获“中国竹荪之乡”美称。

  国宴佳肴 芙蓉竹荪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并建交,意义重大。周恩来对于前来实现“中美破冰”之旅的尼克松十分重视,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隆重款待,当时是周氏国宴标准“四菜一汤”,四菜是指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那一汤便是芙蓉竹荪汤。

  竹荪肉嫩、洁白,比白玉更润滑爱人,它的鲜美可口引得尼克松总统连声赞赏,尼克松坦言:“饱尝千秋百味,不如竹荪美味”。此后芙蓉竹荪汤便在国内盛行至今,此汤受到广大民众追捧,不仅因它是可口并受外宾赞赏的国宴菜,更与其滋阴养血、补气益肾的食疗功效息息相关。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第三篇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3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一、形态特征 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遣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1.5~2微米。

二、竹荪栽培条件: (1)温度:竹荪菌丝生长温度是25~32℃,最适宜温度为23~24℃。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温度在15~28℃之间,最适宜温度为22~25℃。超过32℃或低于5℃,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

1

(2)湿度:菌丝生长湿度在60~70%之间,菌蕾的生长发育湿度在75~95%范围风,而破球和撒裙时,相对湿度应在85~95%,以95%最好,湿度低于80%,子实体难以形成或出现畸形。

(3)空气条件:竹荪属好气性真菌,菌荪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室内应注意通风换气。

(4)光照条件:光照对竹荪当育有抑制作用,故菌丝生长无需光照。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散射光线。

(5) 营养条件:竹荪生长所利用的养料主要用碳源和氨源,再者就是无机盐和微量维生素。植物的死体如锯末、秸杆等都是它所需的营养。在竹荪的生殖生长阶段,还需少许的泥炭土壤。

竹荪栽培方法:

压块栽培:是将培养好的竹荪栽培种从瓶或袋中挖出,压制成菌块,进行覆土栽培的方法。特点是出菇早而集中,从而栽培用期也短,但用种量较大。

直播床栽:指将经处理后的竹料等直拉铺于菇床上,进行播种、覆土的栽培方法。具有出菇面积大、能充分利用菇架大面积栽培,菇房利用率较钵栽有效,但较压块栽培周期长些等特点。

林间栽培方法:一般采用床栽。床宽80-100cm,长度不限,根据我们的实践.最好是每0.5平方米一箱,厢间间

2

竹荪栽培技术

隔30-50cm,以增加边际效应和为菌丝蔓延增加出竹芬的范围。用栽培种2-6瓶/平方米。播种采用层播法:即先铺处理过的竹叶、木屑或树枝叶等,再铺一层料,随后撒主层菌种(若为竹专块料,则宜将菌种夹在竹心),然后又再铺一层料,再量一层菌料,如此播3-4层,一般铺料厚15-20cm,播后盖竹叶、木屑等,最后盖土,土层厚4-5cm ,并用清水浇透。根据地势高低情况,可采用相适应的地表栽培和坑栽两种形弯。

三、栽培技术

竹荪在气温7℃以上即可栽培,以10~12月份栽培为宜。 室内箱栽

用废木箱作栽培容器。在箱底先铺5~1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其上铺竹段、木段或其它代料,于料上接入竹荪栽培种。每平方米用3瓶菌种,最后覆盖肥土5~8厘米,浇透水,在室温下培养发菌。常洒水,保持湿润。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4~5个月菌丝可长满培养料。当气温达20~24℃ 时,便在表土内形成菌蕾。此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当菌球钻出表土后,空气相对湿度要提高到95%以上。

3

选择背风阴凉场地,挖深10~15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床畦。畦底留10厘米松土,先铺一层竹片或段木(干竹片需洗浸泡8~12小时,晾干表面水分),在竹片或段木上播1层菌种,撒1层干竹叶,最上部覆盖肥土10厘米。若遮荫条件差,应在床畦上搭荫棚。经常洒水保持表土湿润。从接种到采收经10-12个月。

此外,还有菌种压块栽培方法、塑料袋直接栽培法等。 管理

(1)水分管理是栽培成败的关键。菌丝体生长阶段土壤湿度应保持65~70%,湿度过大过小都不利。若土壤过干,可喷细水,但不可使泥土上积水。

⑵ 各生长阶段的管理。菌蕾生长阶段,温度最好控制在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70~75%;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可每天喷水 3~4次;每天开窗通气1~2次,每次30分钟。

⑶室外床畦栽培的管理。严防人、畜践踏。在发菌过程中,平时不要挖开检查,以免弄断菌丝。

⑷及时补土。若埋的段木露出土表,应及时补土覆盖。

4

栽培林地

栽培竹荪的林地应选择管理方便、坡度平缓、背北风、有水源、土壤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土质为沙壤土的毛竹林或竹阔混交林地,林分郁闭度为0.8~0.9,最好是小溪流的山谷地段。

开设栽培坑

在选好的林地内,按水平带开设长2米、宽1米、深20厘米的栽培坑,并填入肥沃表土,厚约5厘米。四周开挖排水沟,以免积水。

培养料处理

处理方法有生料法、煮料法和发酵法等。现仅介绍发酵法。竹荪培养料主要是干枯的竹杆、竹枝、竹鞭、竹叶等竹料,将其截成长3~5厘米、宽1~1.5厘米的小块(竹叶截成2~3厘米的小片或粉碎均可)。

培养料的配方为:竹片77%、竹叶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尿素0.5%、石灰0.5%。先将竹片和竹叶用澄清的石灰水预湿至湿度约60%~65%,加入尿素后堆放。料堆中层温度将上升至60℃以上,待温度下降至3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此阶段约需7天时间;随后加入石膏粉总量的50%,补足水分至湿度65%,又经过6天后,再进行第二次翻堆;加入剩下的50%石膏粉,调整湿度至65%,再过5天,进行

5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第四篇

竹荪栽培技术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第五篇

竹荪栽培技术

被誉为"真菌之花"、"京果之王"的竹荪菌,古时作为贡品,专供宫延御膳,现为我国国宴等高级宴席上的"山珕"名菜。竹荪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维生素和多糖物质,食味鲜美,而具有防腐特效。在医药上具有减肥、保健及补益功能,并能防癌治癌。因此,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药兼用型保健食品及我国传统的高当创汇商品。

一、栽培原材料准备

二、菇房及栽培容器的消毒处理

菇房可采用一般蘑菇栽培用菇房。床架可以铁架、塑料架或竹木床架。还可采用塑料箱、木箱、花钵等进行箱栽和钵栽。

栽培前,将菇房彻底清扫干净,用0.5%敌百虫液加O.1%多菌灵或0.5%漂白粉液喷洒室。内处,床架用5%石灰水或5%漂白粉搽擦。再用福尔马林熏蒸闭窗门一昼夜,然后打张菇房一周后即可使用。栽培箱、钵用清水洗净后,再用0.5他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其内外表面,备用。

三、栽培方法

竹荪栽培技术

1.压块栽培:是将培养好的竹荪栽培种从瓶或袋中挖出,压制成菌块,进行覆土栽培的方法。特点是出菇早而集中,从而栽培用期也短,但用种量较大。

(1)挖瓶压块:在成都地区挖瓶压块时间可在上半年的4-5月份。将刚长满的竹荪栽培种:从瓶(袋)中挖出,用木框(规格40×40×12cm,即与香菇压块用木框相同。使用前用5%石灰水或5‰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过。)做成四周较中部稍薄点的栽培块,每块用种约12瓶。注意不要压得太紧,以免过于损伤菌丝体。

(2)菌丝体愈合:压块成型后,去掉木框,先盖l张消毒干报纸,将菌块放在经消毒后的薄膜上,并包裹好,茵块之间相距4-5cm,置于床架上,保湿培养约15-20天,菌丝体重新愈合。

(3)覆土:待菌丝愈合后,在菌块上面盖l一2cm厚叶的竹叶,继续培养5一10天,菌丝布满叶层80%以上时,及时覆盖泥土2-4cm厚。

(4)管理:主要通过调节基物、覆土层含水量、菇房内的温度、空气温度、通风和光照条件等来满足竹荪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条件,达到高产稳产。一般地,在覆土后空气相对温度80%,气温16-20℃,光照3-105Lux条件下,约1-2个月(最早的24天左右),后张始现蕾。

①水分管理:覆土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一30%。若土壤含水量过大,则菌丝会因徒长大量地爬于土层表面,面在土层中分化形成原基,菌蕾数目少,达不到产高的目的。菇房内空气相对略湿度保持在80%左右。茵蕾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提高到85-90%否则,空气量度太低,土层水分易散失;温度太高则易引起杂菌繁殖,尤其是粘菌。浇水时喷头应向上,以避免冲伤上蕾。

②温度控制:遇高温时,通过张起门窗而降低温度,以免热列菇蕾;低温时,要紧闭门窗,有条件的可装上加温装置,提高菇房温度,以防冻死菇蕾。 ③通风换气:每天张起门窗2-3次,每次通风换气10-20分钟,以便新鲜空气进入菇房,供荪苏生长发育需要。

④杂菌和虫鼠害的防治:这项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若已发现菇床上有粘菌(草

生发网菌Ste-monitis her-batica)和鬼伞类(Coprinaceae)杂菌出现,则应及时地除去,并在其发生外周围撒上一层干石灰粉,控制其蔓延。若发现有菇蝇、蜡类、魅脑以及线虫为害时,则应喷敌敌畏药液加以消除,但要注意不要伤害菇蕾。菇房要安装纱窗、纱门,以防老鼠进入菇房,危害竹荪。

2.直播床栽:指将经处理后的竹料等直拉铺于菇床上,进行播种、覆土的栽培方法。具有出菇面积大、能充分利用菇架大面积栽培,菇房利用率较钵栽有效,但较压块栽培周期长些等特点。

(1)下料与播种:床架上先铺一张大的消毒塑料薄膜,在薄膜底部张上几个小孔,以利多余水分流出。再在其上下料、播种,填铺一层料播一层种,共播三层菌种。尽量使菌种块夹在竹块之间,种料紧密相贴,最上层盖上一薄层竹叶。每平方米以于重计用料20公斤,用种3-4瓶。播种完毕后,浇水,再盖上塑料薄膜,保湿培养。

(2)覆盖:待菌种块复活生长,茵丝基本长满料面时,及时覆盖土壤,覆土层厚度2-4cm。

(3)管理:与压块栽培法的管理方法相同。

3.直播箱(钵)栽:利用塑料周围转箱、木箱、花钵等容器,直接下料播种进行栽培的方法。

箱栽时,箱底先铺塑料膜,并留出水小孔,再在底层铺2-3cm厚的小卵石,卵石上铺2cm厚的菜园土,土层上铺菌种,填料播种方法与直接床栽法相同。若规格为15×31×14立方厘米的箱子,可铺料以干重计4公斤确,用种2瓶/箱。钵栽时可不用薄膜。

栽培管理的水分控制及温度调节等措施与压块栽培法相同。

4.林间代料栽培:在树林或竹林下,利用竹木加工后的废竹、木屑,农副产物(如甘庶渣、作物秸秆,等进行竹荪栽培。这种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用工少、管理方便、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是在广大农村的竹区、林区栽培竹荪行之有效的方法。

(1)场地选择:向阳背风、排水良好、土壤湿润、无白蚁活动的竹林、竹木混交林、阔叶树林、针阔叶树混交林、果园等可作为栽培竹荪的场所。选好场地后,清除地上杂草、保持环境卫生,并撒上干石灰粉作消毒处理。为防止外界人畜干扰,在播种后最好在栽培场所周围人为地作上围墙。竹荪栽培技术

(2)播种时间:一般地说,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以春秋两季播种效果最好。

(3)林间栽培方法:一般采用床栽。床宽80-100cm,长度不限,根据我们的实践.最好是每0.5平方米一箱,厢间间隔30-50cm,以增加边际效应和为菌丝蔓延增加出竹芬的范围。用栽培种2-6瓶/平方米。播种采用层播法:即先铺处理过的竹叶、木屑或树枝叶等,再铺一层料,随后撒主层菌种(若为竹专块料,则宜将菌种夹在竹心),然后又再铺一层料,再量一层菌料,如此播3-4层,一般铺料厚15-20cm,播后盖竹叶、木屑等,最后盖土,土层厚4-5cm ,并用清水浇透。根据地势高低情况,可采用相适应的地表栽培和坑栽两种形弯。

①地表栽培:在地势较低、潮湿的场地采用此法。即先在消毒场地上划好厢线,并插竹块标出界限、然后在厢界内铺料、播种、播后用土把厢围封起来。 ②坑栽:当场地蔽荫度不够或地势较高,土壤较干燥时,宜采用此形弯。先在划好的厢内挖坑,坑深10-15cm,挖好后坑内及周围撤石灰粉消毒,然后采用层播法播种。

(4)竹林栽培方法:在各种竹林里,按每亩180-200个窝计算打窝,在空地

上最好在腐竹头边,挖15-20cm深,长×宽为50×35cm大小的坑,每坑投料计1-1.5公斤,每亩投干料200-300公斤,挖好后就地取一些腐竹叶垫底,然后铺料撒种,如此播2-3层,再盖竹叶,稍踩紧,最上面用挖坑出来的土覆盖;若晴天土壤干燥时,应浇透水(雨后栽培不用浇水)。

一般雨后播种菌丝复活较好,在竹林里栽培时,将菌种夹在蔫泡竹内,则菌丝生长效果好。另外,在竹叶上撒些木屑效果也较好。在竹林内同样可采用床栽法。

由于林间,无论是竹林或树林,特别是老年林,其地下的根交错盘踞,因砍伐或自然死亡等多种原因,使地下埋藏了不少腐根,这些腐根是竹苏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林间播种,菌丝不仅在投料的地方生长,而且同时也蔓延到其他有养料的地方。因此,野外林间空地培竹荪是最经济、最合法的栽培方法。

(5)管理:野外林间栽培竹荪,只要场地选择恰当,一般不需要搭棚可遮荫。土壤湿润也不必浇水。春秋季节若越遇干旱、则需在菇床及竹头、坑边附近适当浇水补充水分。越冬后的菌丝待气温回升后,张始向四州蔓延伸展,形成菌索,约在3-4月份,菌索先端形成小菌蕾,在菌蕾形成时,需经常浇水。此阶段若严重缺水,菌蕾则会因分化不成而死亡,即使形成菌蕾,但也张不了裙;若浇水过多,则菌丝徒长,幼菌蕾到成熟时便全破口,给病菌的侵入以可趁之机,从而是导致菌蕾死亡。一般在雨水较多的6-8月份,是竹苏大量出现撤裙的时候,要注意及时采收。

四、采收

竹荪的商品部分一般指菌裙和菌柄。裙、柄的完整性和颜色的洁白程度直接地影响到竹荪的产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采收时期:适应采收期应在竹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成型期进行。因为张型期的竹荪子实体菌柄伸长到最大高度,菌裙完全张张达到最大粗度,产抱体(菌盖上黑褐色抱子液组织)尚未自容,所以这时采收的竹荪子实体具有很好的形态完整性,菌体洁白。否则,过早地采收,菌裙、菌柄尚未完全伸长展张,干制后个体小,商品价值低;过迟采收,菌裙、菌柄萎缩、倒伏;而且产孢体自溶沿裙柄下流,污染裙、柄,严重地影响到产品的色泽。

2.采摘方法:采摘时,用一只手扶住菌托,另一支手用小刀将将菌托下的菌萦切断,轻轻取出,放入瓷盘和蓝子内。决不要用手扯。因为用手扯会将裙、菌柄很脆嫩,极易折断,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采收后、将菌盖和菌托及时剥掉,保留菌裙菌柄。去掉菌托表面上的泥土,菌盖可在清水中浸洗除掉表面上的抱体,再进行干制。若裙柄已有少量污染,则应及时用清水或干净湿纱布掺净即可。

PPT-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第六篇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如何人工栽培竹荪的经验措施
竹荪栽培技术 第七篇

竹荪菌种培养及生料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 第八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cunchuangye/58976.html

《竹荪栽培技术 竹荪栽培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