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蝼蛄养殖 蝼蛄的养殖技术

|

【www.dagaqi.com--农村创业】

蝼蛄的养殖技术
蝼蛄养殖 第一篇

  蝼蛄别名地狗、拉拉蛄、大蝼蛄、北方蝼蛄,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蝼蛄科动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地区各省。药用部分为蝼蛄的干燥成虫,具有利尿、消肿、解毒之功。近些年来,随着治理农业害虫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农药及施药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重要地下害虫之一的蝼蛄,虫口数量已显著减少。为了持续保证药源供应,在掌握药材市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人工饲养还是有必要的,现在我们介绍蝼蛄的养殖技术。

  一、蝼蛄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雄成虫体长39—45毫米,头小狭长。宽5.5毫米;雌成虫体长42—45毫米,头宽8—9毫米。触角短小多节、丝状,复眼卵形。身体椭圆形,黄褐色至黑褐色,腹面色略浅,全身生有黄褐色细毛,尤以腹面及足上更为密集,前胸宽大隆起成盾形,两侧下包,背板基部背中央有呈稍下陷的纵沟,前方扩张成心脏形,并具有暗红色斑,前翅黄褐色较短,约14毫米,平置于背上,翅脉黑褐色。后翅大、膜质透明,浅黄色,静止时纵褶成筒状,隐于前翅下,长度超出腹部末端3—4毫米。

  前足发达,转节生有一粗大的距,指向前方;胫节扁宽,末端有4个黑色尖齿;跗节3节,基部有两个大齿,很似钉耙,适于开掘和切碎植物根部。中后足短小,后足腿节膨大,胫节中部背侧内缘有一个刺状距或消失。腹部近似圆筒形,腹部末端具有黄褐色分节的尾须两根。雄虫能发出呜声,但发音镜不完善,仅以分脉及斜脉为界,形成长三角形室,端网区也小。

  (二)蝼蛄的生活习性

  蝼蛄生活期较长,在北京、河南、安徽等省需要3年完成一个世代,终生可达13年龄之多。

  成虫或老熟若虫均在土内过冬,越冬深度各地不同,但都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地下水位以上,一般深可达1—1.6米。翌年3—4月间(黄、淮、海河地区),越冬虫开始活动,4—5月间为活动盛期,多生活于轻盐碱地的向阳干燥的地埂等处,并用前足开掘活动隧道。6—7月间为产卵盛期,将卵产在地下15—30厘米深的卵室内。

  一雌虫可产卵100—800粒,卵期10—35天。以当年8—9龄若虫过冬,第2年则以12—13龄若虫过冬,第3年老熟若虫羽化成成虫后过冬,过冬后的成虫在第四年6月产卵。由于世代及各龄期发育阶段参差不齐,因此,同一时期可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虫态。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

  蝼蛄食性较杂,主要取食作物的幼苗、嫩根及一些作物的地下茎块。

  二、蝼蛄的养殖技术

  (一)饲养设备及种虫采集

  蝼蛄饲养以长300厘米,宽200厘米,深200厘米以上的大饲养池为好,池的四周用砖块砌成,以水泥抹平,下部填100厘米厚的壤土,稍作压实,为其创造深入越冬或挖掘产卵、育儿的环境,再填人20厘米厚的湿润疏松含农家肥或腐殖质的土,这样的土质适应蝼蛄“跑湿不跑干”、“跑松不跑硬”的习性。表面撒上一层发酵后的马粪、碎麦秆、谷糠等作为活动和保护层,以供成虫、若虫潜入,挖掘隧道,觅食,寻偶交配或躲避天敌的侵袭

  饲养设备建好后,便可到野外采收种虫。其采收方法有:

  ①利用蝼蛄成虫期的趋光性诱捕。可用电灯、黑光灯或气灯、马灯,于天黑后到村舍附近的场院,靠近渠边、地头的荒坡、乱岗等半砂壤土质的地方,点灯诱捕;

  ②用蝼蛄的趋味性诱捕,可用直径20—25厘米,高30厘米的圆塑料桶,相同或略小些的大罐头瓶,于桶底放一层马粪并掺合一些炒香的豆饼或煮熟的谷子,作为诱饵。将桶或瓶埋在蝼蛄活动的地下,桶口与地面平齐,在上面搭上些松散的树枝、作物秸秆等遮盖物。天黑时放好,天亮后取出检查,如已诱到,即可取出。

  诱捕成虫时间以每年的4、5月份及9、10月份,日平均气温在15.4—27℃,蝼蛄成虫活动盛期为佳。

  凡诱捕到的成虫,均要进行选优检查,身体上有寄生螨(在身体腹面的头、胸节间,胸足的基节处),肢体残缺,体瘦腹小,体色灰暗无光泽,身上金黄色纤毛受到严重磨损,毛梢不尖者为劣品,均应淘汰。诱来的成虫应分池饲养,每池的放养数量以每平方米10对为好。

  (二)蝼蛄的喂养及管理

  饲养池中的腐殖土及农家肥远远不能满足所养虫口所需,必须及时补充。人工饲养蝼蛄的天然青饲料有麦苗、谷苗、玉米、高梁嫩叶、瓜果皮等,但一次投入量要少。

  投食时间以傍晚蝼蛄开始潜出地表活动为好,次日检查取食情况,以吃完为好,如有余也应捡出,防止积压变质发霉,引发不利于蝼蛄的病菌侵入。精料以煮熟晾干的谷粒,炒熟的豆饼渣、麦麸、花生碎壳等为好,应隔2—3日投放1次,投放量的多少,也要通过观察后掌握。为投食方便和减少食物霉烂,可加工成人工饲料块。

  其成分及制作方法如下:干麦苗或禾本科青苗粉5000克,麦麸(炒香)500克、豆饼粉(炒香)1000克、干酵母50克、清水1.5升。将上述饲料搅拌成稠糊状,在案板上压成薄片,用刀切成1厘米见方的方块,晒干保存。喂时应用木棒压碎至米粒大小,成渣而不出粉为好。喂养合成饲料时,应配以青菜、青草等含水量高的鲜饲料,以补充水量之不足。

  关于饲养池中的温湿度调控,一般来说要求不太严格,因为蝼蛄是土栖性昆虫,它们所在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幅度比大气环境要小得多,而且通过土壤中的上下移动,随时可找到比较适宜于它们生活的温湿度条件。但最适宜的3种不同土层平均温度依次为:5厘米深的,15.4—23.1;10厘米深的,16.5—26.1;20厘米深的14.9—24。气温低只是略为影响生育,过高则影响其取食。

  因此,气温高时,可在饲养池周围泼水降温。越冬阶段来临,气温隆至lot3左右时,可在池内及其周围堆放秸秆保温。

  三、蝼蛄的采收加工

  药用成虫的采收时间不固定,这是因蝼蛄的发生、产卵,孵化、个体的龄期长短及发育阶段极不整齐。一年四季均有成虫出现,但以春秋季数量较大,因此,在每次投放饲料时都应轻拨池中覆盖物,见有成虫即可捡出。迅速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备用。

  蝼蛄养殖是一个新的养殖项目,目前并没有太多的养殖技术经验,还需要养殖户在养殖蝼蛄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成功。

  

牛粪养蚯蚓,一亩赚3万效益高前景好还环保
蝼蛄养殖 第二篇

  【项目介绍】

  利用发酵后的牛粪在当地农村闲置的土地上养殖蚯蚓,解决了粪便处理问题,而牛粪养殖蚯蚓,蚯蚓粪又可以改善土质、种植作物,作物秸秆还可以养殖牲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的绿色环保产业链。整个过程中,能量被层层利用,损耗极小,同时提高了居民收入,逐步改善了周边环境,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实现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统一。

  除了牛粪的堆积自然发酵外,这种新型的蚯蚓养殖方式还可以使用微生物EM菌发酵牛粪做为蚯蚓养殖的主要垫料和饲料,能更有效地解决养牛场的牛粪污染问题,让养殖场没有任何臭味。

  出产的蚯蚓可以销往周边省市花鸟市场和渔具店,一般来说,牛粪养蚯蚓亩均收入可以达2-3万余元。

  【养殖前景】

  很多养牛专业户的奶牛、肉牛数量不菲,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牛粪。过去,牛粪大多被卖给附近农民当堆肥使用,一吨也就卖个二三十元。由于无法实现无害化处理,遍地堆放的牛粪造成了令人头痛的环境问题。

  而采用牛粪养蚯蚓技术,蚯蚓养殖场不仅能够处理牛粪,更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一亩地每年能产蚯蚓1吨左右,每吨的纯利都在1万元上下,而每年数十吨的蚯蚓粪每吨也能卖200元-400元(地方不同价格有较大差异)左右,仅这个就能赚几千元。

    牛粪养蚯蚓不仅能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也能实现了奶牛、肉牛饲养生产过程的“零排放”,还形成了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养蚯蚓生产绿色生态肥料—蚯蚓粪促进农作物生产的生态链。

  【效益分析】

  蚯蚓的用途很广,干蚯蚓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用牛粪养殖“太平二号”大红蚯蚓,生长期2-3个月,可亩产鲜蚯蚓2000公斤左右,干蚯蚓(药品名称为地龙)市价达到80-170元/公斤,鲜蚯蚓每公斤15-30元,蚯蚓粪200-400元/吨,每亩收入可超过3万元。

  新鲜蚯蚓主要用于垂钓用品、动物提取物、农副产品加工、动物原药材、渔业用具等方面,蚯蚓供不应求,销路从来不愁,就连蚯蚓的粪便也能变钱。

  蚯蚓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和两种拮抗微生物,除解析土壤中各种营养外,还可改善土壤结构的特性,彻底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这种粪肥的肥料现在的市场价是每吨200-400元。

  【风险提示】

  1、技术:虽然蚯蚓养殖前景非常广阔,但是要养殖成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蚯蚓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温度低于5℃或高于32℃,蚯蚓将进入休眠状态,温度低于0℃或高于40℃,蚯蚓就无法生存了。此外,蚯蚓的食量也比较大。牛粪是养殖蚯蚓的最好饲料,每天牛粪的需求量很大,比如说一个平方米养一公斤蚯蚓的话,一天就要一公斤牛粪。发酵好的牛粪还必须加入适量的水,蚯蚓才能生存。

  蚯蚓养殖除了定期喂食,掌控好温湿度以外,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非常重要,蚂蝗、青蛙、蝼蛄、蚂蚁、老鼠都是它的天敌[来源:

  2、市场:牛粪养殖蚯蚓之前,一定要找到稳定的大批量的销售渠道才可以大规模养殖。

  3、品种:购一次蚯蚓苗固然可以通过其自身繁殖,养很多批。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蚯蚓品种退化,出现生长变缓、死亡率增加、品质下降等现象。

  【养殖技术】

  蚯蚓主要是腐烂的有机物喂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例如畜禽粪便、食品、纸质、木材、酿酒等等,即便是垃圾、生活有机物、幼虫、卵、动物尸体都是蚯蚓的好饲料。

  不同的饲料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因此配方比例也不同,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牛粪养殖蚯蚓的技巧。

  牛粪是粪便养殖中最适合作为养殖饲料的一种粪便,为了养好蚯蚓,我们必须科学的进行配比。

  配方实例:

  ①牛粪50%,纸浆污泥50%;

  ②牛粪100%或一切禽畜粪混合100%;

  ③牛粪、猪粪、鸡粪各20%、稻草屑40%;(注:鸡粪需要先用来养蛆后或放置1年以上才可以用来养蚯蚓,否则蚯蚓会全部逃走或死掉。

  饲料的调制:

  发酵:用稻草、秸杆先铺一层厚10--15厘米的干料,然后在干料上铺4—6厘米粪料重复3—5层,每铺一层用喷水壶喷水,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以后每隔7天翻一次,一般翻3—5次即完成了饲料的发酵工作。

  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当PH超过9时,可以用醋酸、食盐或柠檬酸作为缓冲剂;

  饲料的科学配比,是提高养殖蚯蚓产量最有效的出路。

  网传的另一种牛粪养蚯蚓方法(仅供参考):

  新鲜牛粪不用发酵可直接用来养蚯蚓,如有烂瓜果、烂菜叶等和牛粪混合后养蚯蚓效果会更好。 首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需疏松晒到五成干的牛粪的厚度5—8厘米左右,约晒到五成干时即可放入蚯蚓种。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粪及蚓茧另开一堆进行孵化每隔10天取一次蚓茧另开孵化可保证每批蚯蚓大小规格一致。在养殖期间发现蚓粪干了要及时喷EM水,并按EM与清水或洗米水或煮饭的米汤1:5的比例混合后喷洒。一般每隔3—5天喷一次。按以上方法养出的蚯蚓生长快,产出的蚓茧多而且大。注意禽畜粪一定要用EM发酵或晒干后拌成含水量60%左右才可用来养蚯蚓。 (周伟强)

  【养殖新闻】

  甘肃农民报:牛粪养蚯蚓环保又赚钱

  提起蚯蚓,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是有人却把蚯蚓变成了“软黄金”,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致富路。他就是山东省梁山县大路口乡刘举楼村蚯蚓养殖基地负责人刘延方。

  刘延方介绍说,他所饲养的大红蚯蚓,生长期2~3个月,可亩产鲜蚯蚓2000公斤左右,鲜蚯蚓每公斤13~15元,每亩收入可达3万元。主要用于垂钓用品、动物提取物、农副产品加工、动物原药材、渔业用具等方面。蚯蚓供不应求,销路从来不愁,就连蚯蚓的粪便也能变钱。这种粪肥的肥料现在的市场价是每吨400元。

  “牛粪是养殖蚯蚓的最好饲料,每天牛粪的需求量很大,比如说一个平方米养一公斤蚯蚓的话,一天就要一公斤牛粪。发酵好的牛粪还必须加入适量的水,蚯蚓才能生存。”刘延方说。

  蚯蚓养殖除了定期喂食,掌控好温湿度以外,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非常重要,蚂蝗、青蛙、蝼蛄、蚂蚁、老鼠都是它的天敌。养殖蚯蚓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在刚开始养殖的时候,因为缺乏技术,刘延方就吃过不少亏,他说从一开始养殖到现在,他也是在边养边摸索。

  他的牛粪养蚯蚓做法是:先将牛粪与饲料残渣混合堆沤腐熟,达到蚯蚓产卵、孵化、生长所需的理化指标,然后按适当厚度将腐熟料平铺于地,放入蚯蚓让其繁殖。据测算,每平方米培养基可收获鲜蚯蚓1.5万至2万条,约30公斤——40公斤。 

  (杨景雪郑国栋)

  

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防冶
蝼蛄养殖 第三篇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艳红,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地下害虫是农作物的大敌,食害种子、幼芽、根茎,造成缺苗,甚至毁种,导致农作物减产。农作物苗期极易遭受地下害虫的危害,因此防治地下害虫就成了作物安全生长的关键之一,怎样才能科学地防治地下害虫?为此,我们请来了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狄政敏老师,请她为听众朋友们介绍地下害虫的综合。现在狄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狄老师,您好!

  专家:艳红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1.主持人:狄老师,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地下害虫都有哪些种类,生产中常危害哪些作物?

  专家: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耕葵粉蚧、大蚊类和拟地甲等。它们危害作物种类繁多。

  生产中常见的危害是以下几类作物,一是禾本科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谷子。在苗期引起缺苗断垄。二是花生果和甘薯的块茎,引起花生果空壳、烂果,造成甘薯裂口子。三是大葱地下茎受害。四是蔬菜苗被咬死。五是棉苗地上部分被截断。六是新地下害虫的危害。如大蚊、耕葵粉蚧。

  2.主持人:好,下面请狄老师就禾本科作物的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来给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专家:禾本科作物的地下害虫种类以蝼蛄和金针虫为主,蛴螬在部分有机质高的土壤中数量高。

  3.主持人:那么蝼蛄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是怎样的?狄老师请您接着介绍一下。

  专家:蝼蛄又叫拉拉蛄,将幼苗根部咬成乱麻状,还在小麦行垄间串隧道,引起苗与土分离,而一行行或一段段枯死。隧道田间拱起0.5~1厘米高,弯曲状,越是苗稀处危害越明显。

  形态特征: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有成虫、若虫和卵三种虫态,其中成虫与若虫形态十分相似,差别是若虫翅未长成,触角节数少。蝼蛄形体纺锤状,前足开掘式,口器咀嚼式。在北方地区以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为主。

  华北蝼蛄成虫体黑褐色,长39~45毫米,触角丝状,腹末尾须1对;东方蝼蛄浅黄褐色,全身被细毛,体长30~35毫米,小于华北蝼蛄。两种蝼蛄的主要区别是胫节背侧的刺,华北蝼蛄为一或无刺,东方蝼蛄有3个刺。卵为椭圆形,2毫米,白色。若虫初孵为白色,后期华北蝼蛄变为黄色,东方蝼蛄变为腹黄色,其余处灰褐色。

  发生规律:华北蝼蛄3年一代,以成虫和8龄以上若虫越冬,6、7月份成虫产卵,若虫第3年8月羽化为成虫。东方蝼蛄1年一代,以成虫、若虫越冬,第二年5月下旬产卵。越冬若虫4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羽化为成虫。每头蝼蛄产100多粒卵。

  4.主持人:好,这是蝼蛄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那么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和发布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专家:金针虫又叫钢丝虫、小黄虫、姜虫、黄蛐蜒,专门在植株的地下根茎处钻洞,被它危害后植株地上表现萎蔫、枯心,田间缺苗和死苗。

  形态特征:金针虫成虫为鞘翅目的磕头虫。体黑色,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成锐刺状,前胸腹板中间有一尖锐的刺,嵌在中胸腹板的凹陷内。幼虫身体细长,圆柱形,体壁光滑坚韧。尤其是头和末节色深坚硬。

  北方地区禾本科作物发生有三种金针虫。三种的体色和尾节有差别。体长20~30毫米。其中沟金针虫幼虫红黄色,有光泽。长20~30毫米,宽4毫米;细胸金针虫幼虫较细长,淡黄色;褐纹金针虫幼虫色较深,为红褐色,沟金针虫背面中央有一细纵沟,尾节分叉,叉的内侧各有一个小齿。细胸金针虫尾节圆锥形,不分叉。褐纹金针虫尾节近圆锥形,末端有3个突起。

  发生规律 褐纹、细胸和沟金针虫2~3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中20~40厘米越冬。第二年4~5月成虫出土活动,交尾产卵。当年以3龄幼虫越冬,幼虫在土中生活两年后,第三年7~8月化蛹。成虫羽化后不出土而在土中越冬。三种金针虫的成虫均昼伏夜出。

  干旱地区发生多是沟金针虫,温度在10~18℃时活动和为害最盛。细胸金针虫喜在温度7~12℃活动和为害,超过17℃即停止为害,向深层转移。细胸和褐纹金针虫喜欢湿润环境,土壤湿度在20%~25%左右,在秋季小麦播种后和春季返青后冬小麦上都有发生为害。

  5.主持人:狄老师,农民朋友们很熟悉一种地下害虫叫地老虎,请您再介绍一下地老虎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

  专家:地老虎俗称地蚕、土蚕、切根虫。禾本科作物中它主要危害玉米。主要种类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八字地老虎。以小地老虎为常发种类。地老虎为害玉米幼苗。1、2龄幼虫日夜群集在杂草或作物的心叶或叶背上取食,将心叶咬成针孔状,叶片展开后呈排孔。3龄以后幼虫进入暴食阶段,分散为害,昼伏在1.7cm以内的土表内,夜晚出来,尤其在天将亮露水多时活动最甚。将幼苗从近地面茎部咬断,把断苗拖到洞口取食,4龄后,每条幼虫一夜可咬断3~5株幼苗,甚至10株以上,造成缺苗断垅。

  形态特征: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头胸部暗褐色,腹部灰褐色。前翅肾形纹外侧有一尖端向外的契形黑纹,与亚缘线上有两个尖端向内的契形黑斑相对。

  卵馒头形,表面有纵横隆纹,直径约0.5毫米,高约0.3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色,孵化前顶部呈现黑点。 

  幼虫体长37~47毫米,黄褐色至暗褐色。表皮粗糙,密具黑色颗粒;蛹长18~24毫米,赤褐色,有光泽,末端具短刺1对。

  发生规律:小地老虎在北方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蛹或老熟幼虫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晚上19:00~22:00活动最盛。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对糖、酒、醋气味敏感。一头雌蛾产卵1000粒左右。散产,卵大部分产于土面或杂草叶背。4月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幼虫六龄,有假死习性,常咬断幼苗拖至洞口。幼虫老熟后,潜入6cm深的土中,旋转身体形成土室后在内化蛹。

  6.主持人:好,以上狄老师详细介绍了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的形态

  

养蝗虫的窍门及养殖技术等
蝼蛄养殖 第四篇

一、种卵孵化应注意事项:

孵化蝗虫种卵用几块砖砌成池子,池子撒点水再用土铺平,把种卵均匀的撒在上面,然后用拌湿的锯末盖上2--3公分,等小蝗虫出来时从锯末里就轻松的钻出来,在这期间气温要达到25度以上蝗虫才开始孵化的快,上面的的锯末要2--3天进行一次喷水,太干了会把种卵晒坏的,在喷水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喷家里面特别凉的水,如果能在外面晒几个小时的温水最好,尽量的下午把温水喷在上面,因为太凉的水会影响它的孵化慢。

二、小蝗虫(也就是蚂蚱)的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刚刚出来的小蝗虫只有苍蝇那么大,是很小很小的,如果正赶上下大雨,就要用塑料布盖一部分,以免被大雨冲死,一般就那几天很少赶上下雨的时候,7天后就是下雨淋点也没有关系了。刚出来的小蝗虫采食量很少,所以您最好是能给它吃点比较嫩绿的草,那样长出来的小蝗虫比较健康,个头也大。蝗虫7天脱一次皮为一龄,到了3龄以后就可以给喂一些老一点的草也行,还可以给喂一些干草粉,用水拌湿了撒在棚里面就行。

三、蝗虫(蚂蚱)的饲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大家都知道蝗虫要吃草,还可以喂草粉,但什么时候给它喂既好又不挨饿了,蝗虫如果太饿的时候大蝗虫会吃小蝗虫,其实它不是每天24小时都会互相咬的,晚上,早晨和傍晚后都不会咬的,主要就是中午的这个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您让他又饥又渴的话,那样他就会大吃小,所以这几个小时最好是给喂一次青草就什么都解决了,有很多养殖户就是没有抓住这点关键,就让很多蝗虫在中午的时候挨饿互相残吃。

四、如何处理棚里的蚂蚁和蝼蛄

有的养殖棚里会有蚂蚁,蝼蛄等一些虫子,对蝗虫的危害不大,但尽量的还是没有好,但要清除有的就觉得用点农药就什么都解决了,其实这可是不能使用的方法,因为以后都会

有残留对蝗虫的生长有害无益。消灭蚂蚁可以把窝捣开,用开水汤死,蝼蛄可以用灯泡照明,下面放一大盆子水,晚上蝼蛄就会奔有灯光的地方,你就可以给扑杀。 蚂蚱的养殖技术

(一)蚂蚱的生物学特性

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蚂蚱,但能入药供食用的只有两种,即东亚飞蝗蚂蚱和水稻飞蝗蚂蚱。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 B、C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蚂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蚂蚱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蚂蚱雌雄异体,自然交配,卵生,自然条件下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二)蚂蚱养殖棚的建造

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让蚂蚱食用。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进出棚之用。棚高以1.5~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自然条件下养殖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成。

(三)蚂蚱的饲养管理

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蚱逐渐停食死亡。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蚱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粉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蚱卵布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刷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0~15天孵化出小蚂蚱。刚出土的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蚂蚱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35天,这期间每5~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蚱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蚱约产卵70~100粒。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蚂蚱有喜欢群居和迁飞性,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干扰,令其迁飞,以便提高产卵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在产卵区加盖一些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防止冻裂。生长期的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要及时出售。

蝗虫的养殖技术

第一章 东亚飞蝗简介

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据统计蝗科总共有223个属,859个品种,东亚飞蝗是其中较优良的可食品种之一。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飞蝗有六条腿,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体黄褐色。雄虫在交尾期呈现鲜黄色,雌蝗体长39.5—51.2毫米。雄蝗体长33.0—41.5毫米,成虫善跳、善飞。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孵化成幼蝗后,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50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所以时间短,回报快。饲养成虫一万只可达40斤,按目前的市场价格15—25元一斤,其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创利,一只雌蝗一次可产卵60—120多粒。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经专家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

第二章 东亚飞蝗的养殖与管理

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绝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为了便于排水,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棚的建造面积按要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0平米即可,可利用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木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象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安上拉锁。棚的高度在1.5—2米即可,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东亚飞蝗卵的孵化与管理,在气温达到25—30度时即可孵化。先按2:1的比例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含水量10—15%,铺2—3厘米在器皿中,将蝗卵均匀分布在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的土,器皿上再铺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度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在15%左右,因为这几个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与管理,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三龄以上的蝗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是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的蝗虫可加麦麸喂养。蝗虫经五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的即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东亚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的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

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现在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毫米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60—120多粒。

第三章 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我们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在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第四章 蝗虫喂养的注意事项

东亚飞蝗的采食范围很广,它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以及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等。另外注意在给飞蝗采集食物时,要十分注意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如对采集来的食物认为没有把握时,可在水中清洗后再进行喂养。

第五章 蝗虫的养殖特点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蝗虫的养殖呢,我可以给你简单地介绍一下蝗虫的养殖特点:

1、一次投资终身受益,投资无多无少,无风险,见效快,当年投资,当年赢利。

2、养殖技术易掌握,管理简单,面积不受约束,男女老幼都能饲养。

3、蝗虫的繁殖率高,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一只雌蝗可产60—120粒卵,蝗生卵,卵孵蝗,周而复始,不断创利。

4、蝗虫养殖规模可大可小,适合农户及公司经营。

第一次养殖蝗虫的八个小窍门

(2012-07-07 15:04:55)

经常在网上看见什么什么窍门,什么什么技巧,今天发布一个初学者饲养蝗虫的八个小窍门,这饲养蝗虫的八个小窍门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也希望这个养殖蝗虫成功的八个小窍门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1、养蝗虫需要什么条件?适合在那些地区养殖?多大场地?要盖大棚吗?多少投资?还需要其他什么条件?答:人工养殖蝗虫的条件很简单,只要食物跟得上充足养出来的蝗虫就会

个大成活率高,蝗虫的养殖在我国的任何地方都适合养殖,在我国北方东亚飞蝗一年可以生产2代,在南方一年可以生产3代有的地区可以四季养殖。养殖的面积是根据你的养殖数量来决定的,最简单的数就是每养殖一亩地的东亚飞蝗要种2亩地的牧草来喂养;棉蝗,养殖一亩地的面积同时也需要一亩地的牧草来喂养。

2、养蝗虫有没有销路?消费量大不大?效益怎么样?

答:蝗虫养殖的销路,其实并不难,目前全国和一些国外好多地方,很早就有吃蝗虫和其他的昆虫的习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重视,蝗虫市场也就越来越宽阔,蝗虫养殖的效益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投资小风险小,利润高。

3、养蝗虫劳动量大不大?是否适合农村留守妇女、老人?

答:养殖蝗虫很辛苦,每天吃的草很多。(当然,如果只是小规模的养1、2个棚会相对轻松一些,但规模太小就没什么效益了,收购商也不愿意上门。而且,养蝗虫是个细心活,对土质、大棚、喂的草都有些特殊要求,产卵期更要细心饲养,因此需要的劳动量还是挺大的。

4、蝗虫这几年的市场行情怎么样?2009年会有什么变化?

答:最近几年蝗虫市场非常好。尤其是在南方,蝗虫的月需求量都在10吨以上。2009年因为天气异常,好多养殖户都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而减产,所以今年的货源很紧张,预计价格会有所上涨。

5、头一次养殖蝗虫是买成虫还是买卵?都在什么价位?

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听信一些养殖户的话,你要问他买什么他们肯定让你买卵,因为现在好多说自己养殖的如何如何其实都是在炒种的,最经济和最实惠的就是买种虫或幼虫。虽然种虫和幼虫的价格要比商品虫的价格高一点,但其实要比你买虫卵便宜很多。

6、养蝗虫要赚钱关键在哪里?

蝗虫人工养殖技术
蝼蛄养殖 第五篇

蝗虫人工养殖技术(一) 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完成第一代;很快,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我国自古代就有食蝗虫的记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这种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工养殖前景看好。

一、蝗虫的养殖与管理

1.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沙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子叶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1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这个装置就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和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1.5~2米即可,为了保温或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三龄以上)不怕下雨,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2.卵的孵化与管理

蝗虫卵在气温达到25~30℃时即可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末2:1,含水量10%~15%,铺2~3厘米的器皿中,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器皿上再上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2~15天的孵化过程,孵出全部幼蝗。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但食量很少,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

3.三龄以上至成虫的饲养管理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壮的脱皮快,弱的脱皮慢,在孵化过程中出土也有先后之分。三龄以上飞得特别快,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首先蝗虫吃不饱会影响正常生长。另外会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脱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蝗虫经5次脱皮以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左右,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天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它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在7月初为宜。

4.蝗虫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作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雌蝗在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雌蝗的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两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此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一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毫米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35~90多粒,也有极少数超过100粒的。此为夏蝗。蝗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二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二代秋蝗幼蝗会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25日左右,准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第二代的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15%的土,一层土一层卵,最后一层是土的装法,装于大罐头瓶中,将瓶口密封,放于5度的冰箱内保存。产卵前后的饲养条件方法,与三龄以上的蝗虫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每天光照要达16小时,饲料要充足和多加些精饲料。

三、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我们可让棚中的蝗卵在原地过冬,入冬后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可起到保温的目的。

四、蝗虫对食物的喜恶与天敌

1、东亚飞蝗的采食范围很广,就像喂羊一样,它喜食:芦苇、茅草、狼尾草、线连草,盘草等。禾本科: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飞蝗不喜吃的植物。

2、在给飞蝗采集食物时,要十分注意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如对采集来的食物认为没有把握时,可在水中清洗后进行喂养。

蝗虫的管理:先准备无毒土壤,新锯末和土按2:1拌匀,含水量为20%~30%,在器具或木板上铺3厘米~5厘米厚,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经过10天~15天孵化,到“五一”前后,蝗虫就可以全部孵出。幼蝗孵出后,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为一龄,共脱5次皮后变为成虫,再过50天,成虫就可以销售(每公斤蝗虫在500个~700个)或留种产卵了。在1龄~3龄期间,幼虫的采食量很小,经过35天变为成虫后,采食量倍增,除了采集部分野杂草喂养外,还可以采割人工种植的墨西哥玉米草饲喂。

蝗虫喂养5要点 1.蝗虫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为2次~3次。喂养蝗虫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

2.阴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因为地面太潮湿,蝗虫会不采食而死亡。

3.饲养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只~800只为宜,饲养过密会出现强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情况。

4.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荫,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洒些水供应水分,如果棚内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蝗虫死亡。

5.如果蝗虫采食了带毒的饲草,就会立即死亡。所以如果不知饲草是否有毒,最好先洗净再喂。

6.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死亡。 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于棚内,完成第一代;在7月15日~25日,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

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待到来年“五一”,幼蝗会随着气温变暖自然孵化,破土而出。

蝗虫养殖技术6关键 1、蝗虫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为2次~3次。喂养蝗虫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

2、阴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因为地面太潮湿,蝗虫会不采食而死亡。

3、饲养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只~800只为宜,饲养过密会出现强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情况。

4、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荫,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洒些水供应水分,如果棚内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蝗虫死亡。

5、如果蝗虫采食了带毒的饲草,就会立即死亡。所以如果不知饲草是否有毒,最好先洗净再喂。

6、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死亡。

三、若虫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欢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 ⑵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⑶三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⑷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发生。

养蝗虫前期成本
蝼蛄养殖 第六篇

养蝗虫可行性分析:

● 首先养蝗虫,蝗虫有什么用? 1.蚂蚱的营养价值:蚂蚱的蛋白质含量高达74.3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及磷、钙、铁、锌、锰等成份,其氨基酸含量相当丰富,比鱼类、肉类、大豆都高。是人类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这个可能要很长时间去推广,吃的人才多)在我国南方非常流行昆虫大餐。

本产品适用于(酒店,宾馆,餐馆,食品加工企业)是特色经营主打菜的理想产品。(可以在我们那边周围的餐馆先调查一下,有没有人吃蝗虫)

2. 当地任何一个水产批发商都大量收购,用作饲料。(消费量巨大)

● 养蝗虫的前期投资成本

建棚300元,种虫2000元,每平方米可养1000只左右的成虫,蝗虫养殖适于任何家庭养殖,妇孺皆宜,规模可大可小,占地50平米即可起步生产,每天喂一次。

,建棚,我们只要买好一点的纱窗网就可以了,

选地方,先建一个大概50平米的棚,组织人去山上捉图片上的蝗虫约50X1000只。前期投资约500元(劳动时间,人力成本除外)。

● 产生效益计算:

蝼蛄养殖

按我们回收价格8元计算,按吨收购。可固定卖到湖南(13725440057蔡先生),云南,南宁,广州,河北省沧县(白贺兵:18603179790),日后自己联系更好的销路。我们现在能养到5万只成虫,约100kg,约收获1600元。本次饲养,不买人家的蝗虫种。养殖蝗虫仅需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50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周期短、效益高。 蝗虫的安全管理措施

蝗虫是灾害性昆虫,它不同于其它的特种养殖业,养殖它一方面可以变害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又增加蝗虫的种量,形成了潜在危害。必须对它的养殖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成规模的养殖,按1亩地养殖为标准,在养殖场地四周应建有半米宽的植物染毒隔离带,周围要用铁丝网做围栏,并配有农药喷雾器,杀蝗虫的农药有很多种,可以用75%马拉硫鳞乳油,也可以用2.5%敌杀死等菊酯类杀虫药进行杀灭。

养殖户如果不想对蝗虫进行养殖,要进行最后一次的灭绝措施。养殖户不想养殖了,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每年的春季5月20号之前不能反养殖棚撤掉,待蝗虫全部出土以后,未成虫之前,用农药将其全部杀死,这样就不会有危害了。养殖户在秋末之前,决定不在养殖了,必须在9月10号之前,即蝗虫没有交配前将其全部出售,或用农药杀死,不得让其在养殖棚内产卵,这样的措施才能保证根除以后的潜在危害,利于养殖蝗虫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蝗虫养殖是个投资少,回报高的产业,每个养殖户经过细心的养殖,一定会获得好的产量和成虫,我们将提供很好的技术服务,因为全国各地情况不同,请养殖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电话技术远程指导。

怎样养殖东亚飞蝗—蚂蚱

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33个属,859种蝗虫办优良的品种之一。东亚飞蝗在我省的自然气候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称为秋蝗。飞蝗有六条腿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体黄褐色,成虫体长为33。5-51。2毫米,体重为1.15克-3.5克,善跳善飞。

第二章蝗虫养殖棚的建造

蝗虫养植的建造要选择通风向阳的地方为宜。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采用扑捉诱杀,开水烫的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长在棚内决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为了便于雨季的排水,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二不易结块,便于产取蝗卵。可在4月中旬,根据饲养量种植相应亩数的玉米,准备幼蝗食用。棚的建造面积要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一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的地方,用角铁、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的大小,用棱布(纱网)做一个类似温室大棚的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按上拉锁,便于进棚喂养管理。棚的高度为1.5米-2米即可。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自然条件下养植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

第三章蝗卵的发育,孵化与管理

蝗虫的起点发育温度为15度,最高发育温度为40度,按正常的孵化率及死亡率计算,在相对湿度85-92%,或在土壤含水量15-18%的情况下,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度,由孵化至成虫产卵盛期在28-32度范围内,约经过45天,如在22-26度范围内,约经过55天,应计算当地气候,当气候低于14度,或高于40度时,蝗虫不爱吃食,或停食。

蝗卵胚胎发育的四个特征:

(1) 原头期:胚胎尚未发育,可分原头和原体两部分。

(2) 胚转期:胚胎转方向,体宽扁,复眼素明显,附肢清楚可辩。

(3) 显节期:胸、腹部附肢分节清楚,胚胎与卵几乎等长,后足伸达第三腹节。

蝼蛄养殖

(4) 胚熟期:胚胎基本发育完成,体表呈红褐色,后足伸长达第8腹节。

在常温下(20-25度)夏蝗孵化所需天数:原头期24天,胚转期为15-18天,显节期为9-12天,胚熟期为3-6天。在常温(27-30度)秋蝗孵化所需天数:原头期15天左右,胚胎胚转期为6-7天,显节期为4-5天,胚熟期为2-3天,飞蝗卵、或成蝗的发育主要受温度影响,其实是湿度和光照。在适宜的环境中孵化率为95%以上。

(5) 卵培育法:先准备无毒土壤,锯沫和土按2:1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地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蝗卵布均于土上,卵上再盖约1厘米的混合土;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拔到棚内的食物上。经10-15天孵化全部幼蝗。

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但食量小,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2度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在30%左右。因为这几个条件下蝗虫最活跃,最爱喜食,更有利于生长。

二、 脱皮性:蝗虫成长依靠脱皮来完成,当成长一定长度需要脱皮时,则停止进食,头朝蝼蛄养殖

下倒悬其体。先于头胸中部开裂旧皮,依次脱去头部、胸部、最后抽出腹部和后足。一小时后取食,脱皮时身体极软,抗性极弱,故受害者颇多。蝼蛄养殖

三、 群居性;群居型东亚飞蝗三龄以内喜欢群居,一至二龄的飞蝗常集中在植株上;二龄

以上常在光裸地或浅草地上群居,且龄期愈大聚集习性愈显著。

四、 迁飞性:蝗虫的迁飞不只是为了取食,非凡另一主要原因是生殖生理上发育的需要量。

当气温在13度以上30度以下时,飞蝗体内的气囊会发生膨胀,经一定时间的飞翔,气囊缩小,方能进食,并能增时产卵的数量。所以在饲养过程中,飞蝗羽化后至产卵前,可给予适当的干扰。

五、 取食性:食杂如玉米、小麦、谷类、高梁、芦苇、水拜子草等,非禾本科植物不取食。

通常每日取食两次,多在上午九时前和下午四时后。盛暑期间则更长,40度以上,雨天、雨后湿度过高、大雾、烟、温度过低(13度以下)一般停止进食。

有时蝗虫取食时不只是为了饥饿,残食同类或乱咬植物茎叶并随咬随吐,而是为了口渴,此举是为了吸取植物或同类当中的水分。

六、 趋光性:蝗虫具有向日光迁移的习性,故可利用这个习性,在棚外有逃蝗时进行诱捕。

七、 残食性:蝗虫常会出现互相残食的现象,在食物缺乏时尤甚,或在脱皮后足翅残缺而

被而被同类咬死而食之,以强食弱,以大食小,三至五时最烈,棚内飞蝗密度越大越严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按龄分棚饲养,可减少损失。残食性是养成蝗虫损失之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八、 交尾性:飞蝗羽化后4-7天即可交尾,15-20天即可产下第一块卵,体质强壮的可产

三块卵。飞蝗交尾次数无定期,一次交尾最长可达2小时,因此在雌蝗产卵期,雄蝗影响产卵,故此可将雄蝗清除。

九、 蝗虫的五怕、六喜、一不能:

五怕:怕冷、怕热、怕湿、怕烟、怕响声。

六喜:喜成群、喜顺风(小风)(大风逆风或不行、不喜)、喜在阳光或月光下飞、喜迁移、喜中午交尾、喜食禾本科单子叶植物。

一不能:不能在软草上起飞。

第五章蝗虫各龄的形态变化

幼蝗自出卵后5-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即为一龄。幼虫孵化后需脱五次皮(五龄),方能变为成虫,一般经过27-34天,共有五个龄期,区别如下:

第一龄:由孵化到地面后即脱去包在身体上的一层白膜进入第一龄。初孵化出来的幼虫体色淡,呈淡灰色,经数小时后颜色逐渐加深为灰黑色,头与前胸特别粗大,触角13-14节,前胸背板稍微向后拱出,翅芽很小,经过5-7天进入第二龄。

第二龄:体黑色,面稍见红褐色,触角18-19节,前背板向后拱伸较第一龄显著,背仍保持近似直线形状,翅芽显著,触角20-21节,前胸背板明显地向后延伸,掩盖胸背面部分,翅芽明显,前翅芽狭长,后翅芽呈三角开,向后下方伸出,一般经营5-6天进入四龄。

第四龄:头部除复眼外,呈红褐色,中胚节和后附节呈浅黑;腹部红褐色背部有黑纹,触角22-23节,前胸背板前缘更向后延伸,掩盖中胸和后胸北部。翅芽转向背方伸出,伸达第二腹节,呈黑色。翅脉搏很明显。经过5-7天进入五龄。

第五龄:头胸部红褐色显著,触角24-25节,前胸背板后缘较第四龄更向延伸,在背方形成较尖锐的角度,前后翅均发达,前翅较硬,革质,后翅略长,期上有黑色斑点,并带有光泽,翅中有假中间脉搏;后翅无色或淡黄色,膜质无带状花纹,经过7-9天,雌蝗发育期略短于雄蝗2-4天,雌蝗羽化早,有利于蝗卵的发育。三龄以上的飞蝗长得特别快,食量逐渐也大,此时要保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这时,可加喂一些麦麸。用白糖1两加水溶化后,再放入1市斤麦麸拌匀放在棚内的木板上或器皿中、地面上,不能出现霉烂气味,保持棚内清洁卫生,1-2天清棚一次。

蝗虫经过5次脱皮后,即成为成虫。6月15日左右飞蝗羽化后4-7天进入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飞蝗肥壮,留下部分产卵,其它可到市场上销售或上交,时间在7月初为宜。

第六章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大,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鲜黄色,将棚内地面整平、拍实以便产卵。棚内保持湿度30%左右。

雌蝗7月10日左右开始产卵,卵块略呈圆柱形,上部略细于下部,卵粒有规则排列,斜排成4行。一般卵块含卵40-90粒,最多有100多粒,平均60粒。一只雄壮的雌蝗一生产4-5块卵。初期间隔6天,胜期4天,后期9天。以上成长为夏蝗。

夏蝗放卵于棚中,用于孵化第二代‘秋蝗“的卵,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二代“秋蝗幼虫会自然出”幼虫会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日-25日左右。第二代“秋蝗”的饲养过程与“夏蝗”各龄的时间可类推,产卵于9月中旬。

第七章蝗卵的越冬管理

蝗卵的越冬很简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生在野外的蝗卵,在自然气温条件下,可安然过冬。为了让蝗卵更好的越冬,在较冷的深冬,可在蝗虫产卵区加盖一些杂草、玉米杆等,可保温、保湿、防止冻裂。保湿在20-30%,另外,还要注意防止蜘蛛、蚂蚁、蝼蛄等破坏蝗卵。

蝗卵在零下15度超过20天的地区,或在零下20度超过5天的地区不能安全过冬;过于干旱蝗卵也会死亡。水和泥的平均温度在25度以上时,浸15天蝗卵死亡率为100%,在孵化期间,虽在低温条件下(气温23度)浸水6天,死亡率高达82.38%。

第八章蝗虫对食物的喜恶、注意事项与天敌

一、飞蝗的采食范围很广,经过本人多年的实践观察,飞蝗喜吃的野生植物有:芦苇、茅草、

狼尾草、拜子草、线连草、盘草等。

二、在给飞蝗采集食物时,要十分注意避免采用带农药的食物。

三、在飞蝗的饲养过程上,要随时注意防止蝗虫天敌的侵害。蝗虫的天敌有:蚂蚁、蝼蛄、

鸟类、蛙类、蛇类、壁虎、蜘蛛等。另外,还在防止鼠类、鸡、猪、猫、牛、羊、狗等破坏养殖设备。

第九章养殖过程中死亡的原因分析蝼蛄养殖

一、农药中毒:蝗虫吃了带农药的食物会当即死亡,可先清洗后再投喂。

二、饲养棚过于干燥,蝗虫得不到适当的水分也会造成死亡。

三、长期温度过高(40度以上)或过低(13度以下)。

四、产完卵累死,属正常死亡。另外,因雄蝗保持交尾不能产卵而死。

蝼蛄养殖

五、长期下雨,温度过而时间又长(或烟雾),蝗虫不取食饿死或因地面太湿蝗虫得肠道疾

病而死。

六、霉中毒:地面或空气湿度高,应当及时清棚以避免损失。

七、饲养密度过高,食物不足,出现强食弱,大吃小的现象。

四、蝗虫养殖的注意事项

一、养殖蝗虫种源的选择和鉴定

确定蝗虫种类的方法有:(1)咨询蝗虫分类专家。(2)查阅蝗虫检索表或图谱。(3)咨询有经验的蝗虫养殖户。(4)把蝗种寄给客户鉴定审查等。

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等。这些品种各有优缺点,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周期、代数、味道、食料来源等情况选择养殖品种。

二、蝗虫养殖棚的建造

棚的面子视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1000只左右的成虫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因为北方蝗卵一般在5月就可以孵化。

红枫的种植与养殖方法红枫
蝼蛄养殖 第七篇

红枫多应用于园林造景也可以盆栽用于庭院绿化等因此对于红枫的种植与养殖方法也非常重要小编查询资料得知了红枫的生长习性它性喜凉爽湿润的气候环境耐阴性好在疏松肥足、排水良好的土壤里生长强健、快速但在夏季有强烈的直晒阳光时叶片容易灼伤。 红枫一般都是采用种子繁殖。红枫主要是在春季采用枝接的嫁接方法进行繁殖砧木为1年~2年生的青枫和鸡爪槭。嫁接后的红枫要及时抹除砧木上萌发的萌芽适时松绑。冬季落叶后是移植栽培的最佳时期栽培时以稀植为宜以增加和改善苗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树冠枝繁叶茂。平时的管理养护要勤施薄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否则易使叶色变绿。 上盆过程 选盆:红枫宜用较浅的椭圆形或长方形釉陶盆其中红叶的变种则宜选用灰白、淡蓝、淡绿、淡黄等色黑色效果也很好。绿叶的种类可选用紫、红等色。 用土:红枫喜肥喜湿宜用肥沃疏松而湿润的微酸性土或中性土。盆栽可用腐殖质丰富的山土或腐叶土。 栽种:可在春季3月或秋季落叶后进行。栽种时注意使根系舒展不要拳曲于盆土中。对于珍贵品种栽植后要加强管理保持盆土湿润放置于庇荫处待生长旺盛时再移至通风透光处。 整姿技术 加工:红枫多用攀扎与修剪相结合进行造型。攀扎宜用棕丝并须及时拆除否则很易陷丝。若用金属丝攀扎则更须防止陷丝。攀扎加工宜在梅雨期或落叶后进行。红枫的大枝可以攀扎小枝则宜修剪一般将每一枝条留1~2节前端剪去使生出的两根侧枝成丫型以后再如此依次修剪最后形成树冠。 树形:红枫宜制成合栽式或丛林式。孤植可作成斜干式、曲干式等树形。叶形秀丽红艳多姿颇为美观。 合栽式的制作须注意主次、疏密、高低、远近等方面的处理可参考金钱松合栽式的布局所不同者金钱松多为直干而红枫常带弯曲故合栽时还须注意树干弯曲的方向、程度做到统一协调。 病虫害防治 红枫常见的虫害有蛴螬、蝼蛄、金龟子、刺娥、蚜虫、天牛、蛀心虫等。 蛴螬、蝼蛄等的防治地下害虫蛴螬、蝼蛄等啃咬幼苗的根和茎部造成苗木枯死。可采用50%的辛硫磷乳油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拌细土撒施或浇根。 金龟子、刺娥、蚜虫等的防治侵食枝叶的害虫金龟子、刺娥、蚜虫、红蜘蛛等常食红枫叶片造成苗木生长不良可采用阿维菌素、捕快、氧化乐果800—1000倍喷雾。 天牛、蛀心虫等的防治蛀干性害虫天牛、蛀心虫等危害红枫枝干造成红枫大苗枯枝甚至整枝死亡可采用杀灭菊酯、绿色功夫等2000—3000倍液喷雾或在虫道口向枝干注射敌敌畏等农药并用粘性泥封口。

鸭的生态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_陈桂银
蝼蛄养殖 第八篇

·22·《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3年第6期

鸭的生态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陈桂银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泰州 225300 )蝼蛄养殖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养鸭业已成为广

大农民青睐的养殖项目。各地兴建了许多示范养殖小区和养殖重点村,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突出表现在:由于高度集约化饲养,引起的疫病与日俱增,传播速度加快;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抗药性提高和药物残留加重,畜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户数的增多,规模的扩大,互相协作和技术管理水平差,缺乏配套的治污措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对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人们居住的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阻碍着养鸭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才能优化养鸭业的养殖环境,根治污染,保证鸭产品的安全?必须从改变现有的养殖模式抓起,实行生态养殖,逐步发展有机养鸭业。

蛋多;啄食害虫、杂草等天然饲料,不仅可降低饲料成本,还可提高鸭蛋的品质,增加了在市场的竞争力。经测定,蛋黄颜色比圈养鸭增加两个比色度。果园养鸭技术在河北省石家庄山区已推广到40多个果园,总面积达130多hm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1.1.3 林下养鸭模式:林下养鸭模式是充分利用林地内冬暖夏凉的自然环境,巧妙地在树林间搭起塑料大棚,达到夏天降低鸭舍温度,冬日可提高温度的效果,使肉鸭养殖由过去的每年饲养1~2批,发展到常年饲养,有的每年饲养6~7批,提高了肉鸭养殖效益和土地利用率。林下养鸭,还可净化环境,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乱放和随意焚烧的难题,它们被用作养鸭垫料转化为有机肥料,每hm2处理消化秸秆在75000kg以上,改良了土壤,防止了环境污染。鸭粪含有氮磷钾,施入林地后,促进了树木快速生长,树木年生长率增加5%以上,打破了林木不施肥、任其自由生长的传统生产习惯。江苏省沛县农林局近两年在全县推广林间套养肉鸭面积800多hm2,每hm2农民多增加收入15万元。1.1.4 养鸭治蝗模式:据有关文献考查,养鸭治蝗首创者为福建庠生陈经伦。公元1597年(即明神宗历丁酉年),闽中发生蝗灾,他在鹭鸟啄食蝗虫的启发下,试验养鸭治蝗获得显著成效。2000年,新疆乌鲁木齐在东山区试行养鸭治蝗又一次获得成功。这年5月15日,该市东山区芦草沟一带发生蝗虫重灾,平均虫口密度达50只/m2,蝗虫危害面积达4000hm2。该乡农技站购买5000羽雏鸭交当地农民承包治蝗,雏鸭饲养20天后开始上山灭蝗。鸭每天放养2次,共计8小时,灭治半径一般为200~300m。经70天的灭蝗,共防治草原虫灾面积1000余hm2,平均灭治面积近15hm2/d,平均灭治率达95%以上。灭蝗结束后,出售商品鸭直接获利2.6万元,挽回牧草损失约6万元。养鸭治蝗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虫害,减少牧草损失,而且无公害,不污染环境,同时鸭在放牧期间散播在草地上的粪便还能增加草地土壤肥力,促进牧草良好生长,同样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 我国目前鸭生态养殖的几种模式及其成效1.1 种养结合模式

1.1.1 稻鸭共育模式:我国的稻田养鸭起源于明清时代,发展到现在已经历了流动放牧、区域巡牧和稻鸭共育三个阶段。稻鸭共育是近年来许多省市普遍采用的模式。它是根据水稻各生长期的特点、水稻病虫害发病规律和鸭的生理、生活习性及稻田中饲料生物的消涨规律性四者结合起来的一种种养模式。稻鸭共育模式的稻田不施化肥、农药,没有污染,又有充足的水分,稻的茂密的茎叶为鸭提供了避光、避敌的栖息地;稻田中的害虫(包括飞虱、叶蝉、蛾类及其幼虫、象甲、蝼蛄、福寿螺等)、浮游生物和底栖小生物、绿萍、杂草等都有为鸭提供了丰富的饲料;鸭在稻丛中间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有着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效果;鸭在稻田间不断活动,对稻田能起到中耕的作用;鸭有昼夜采食的习性,把不同时间活动的害虫均吃掉,具有生物防治的作用;鸭在稻丛中连续活动,排泄物和换下的羽毛,不断掉入稻田,给水稻追肥,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水稻不用化肥和农药,养鸭不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生产出来的优质稻米和鸭肉、鸭蛋均为无公害食品;充分利用稻田的水体空间,避免了鸭粪污染环境。稻鸭共育模式已在我国许多省市推广应用,如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生产的稻米、鸭肉、蛋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售价高,每公顷(hm2)增收4000~9000元左右。在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家也普遍采用。1.1.2 果园养鸭模式:果园养鸭与稻鸭共育相似,使果树和鸭互利共生。鸭在果园内自由活动,寻食害虫。据观测,在吃虫高峰,一羽鸭一天可吃虫40多只;鸭的食草量也很大,一羽鸭一年可啄食鲜草300~500kg;每羽鸭每年为果园提供75kg优质粪肥。果园养鸭,控虫、除草、肥田,一举三得,大大降低了灭虫、除草、施肥所需的农药、化肥和人工费用,明显减少了果品受到的污染。不仅如此,鸭粪中含磷量较高,有提高果实甜度、增加果品着色的作用,更有效地提高了果品的质量。据调查,放养鸭的果园比一般果园每千克果品可增收0.2元。以每hm2产22500kg计,可增收4500元。果园,,,,,,,1.2 鱼鸭混养模式

鱼塘养鸭,鱼鸭结合是另一种生态养殖模式。鱼鸭混养,鱼池可为鸭提供清洁的环境和丰富的天然饲料。据测定,鱼塘养鸭可节约饲料的2%~3%。反过来,鸭也为鱼提供丰富的饵料,鸭大约有20%~30%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排入池中,具有培养鱼池中浮游生物及提供鱼饵料的双重作用。每羽鸭的粪便和泼洒的饲料可产鱼2~3kg。鸭群在鱼池中不断地游动、嬉水、扑打,起到了义务增氧机的作用。鱼鸭混养模式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其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高于单纯养鱼模式。据罗方妮等测定,鱼鸭混养每hm2纯收入近5万元,是单纯养鱼模式的5.7倍。

2 鸭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愈来愈渴求个人健康和重视环境保护。因而,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的有机食品是21世,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3年第6期

在不懈地拓展有机食品这一新兴市场,并迅速形成一股潮流。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

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和中草药等。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添加剂,并通过有关颁证组织检测,确认为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

有机农业的生产原理是以生物学、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大功能完美结合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其基本原理包括相对封闭的生物营养循环体系、土壤是一种活的生命系统、应用生态学防治作物病虫害和保持养殖业的适载量及遵循动物自然习性饲养管理四个方面的原理。其中与鸭的饲养方式最密切相关的就是保持养殖业的适载量和遵循动物自然习性饲养管理原理。发展有机养鸭业要求只能消耗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生产的饲料,不能从外界购买饲料。在不得不购买非有机饲料的情况下,购买部分不得超过所需饲料干物质的10%~20%;在管理上能够按鸭天性的行为习惯进行管理;在疾病防治上,应改善管理方法,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即通过隔离进行自然疗法治疗,对严重的疫病,要尽快通过焚烧和掩埋处理。有机养鸭业拒绝使用化学合成药物进行畜禽疾病的日常治疗。养鸭所产生的粪便也必须在农业系统内部消化,使种植和养殖处于一种互相平衡和良性循环的关系之中。

·23·

崇尚纯自然的生产方式,摒弃人为干扰和贪婪的掠夺式生产,从现行的养殖模式逐步向有机养殖模式方向发展。

3.2 兴建养鸭场规划必须走农牧、林牧结合的道路

有机养鸭业要求不能离开农业、林业来单纯发展。从鸭粪便的各种处理方法来看,只有通过农牧或林牧结合,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并有效地控制农业或林业土地的载鸭量,才能保证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3.3 开发研制有机饲料,并迅速应用于生产

近年来,在开发研制有机饲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以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为基础配制动物平衡日粮,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减少氮的排出;添加植酸酶,提高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添加酶制剂,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添加益生素,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增长繁殖,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用除臭剂,减少动物粪便臭气产生等。这些技术成果都有利于有机饲料的生产,但由于不象有些化学药品等添加剂具有十分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养殖者在生产上还很少应用。因此,国家饲料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逐步限制目前暂时还继续允许使用的化学药品等添加剂的生产,坚决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大力开发研制有机饲料,并迅速推广应用到生产上去。

3.4 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和监控工作

在发展有机养鸭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对有机鸭企业进行必要的扶持,提供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帮助宣传和销售有机畜禽产品。另一方面要对有机养鸭业加强认证和市场产品监控,严禁假冒伪劣和有毒物质超标产品进入市场,确保有机养鸭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冉茂林,陈铮等.我国稻田养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国中畜牧杂

志,1993,29(5)〔2〕许德海,禹盛苗.无公害高效益稻鸭共育新技术.中国稻米,2002,

3:36~38〔3〕李文歧.果园养鸭的好处及技术要点.农业科技通讯,2002,1:21~22〔4〕戴书林,闫苏华等.林下养肉鸭 效益顶呱呱 沛县探索出林鸭

生态养殖新模式.江西饲料,2002,5:44〔5〕冯立涛,崔国盈等.养鸭治蝗试验效果初报.草食家畜,2001,2:39~40〔6〕罗方妮,魏文志等.鱼鸭混养与单纯养鱼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比较

研究.养殖与饲料,2002,6:21~23〔7〕朱忠南,季学生.有机食品及其生产体系.上海农业学报,2002,18(2):92~96〔8〕孙振钧.我国有机畜牧业如何与国际接轨(二).农村实用工程技

术,2002,5:35~36

3 发展有机养鸭业的建议

鸭的养殖模式只是生产有机鸭产品体系中的一个中间

环节。按照有机养殖业的要求,我国目前已采用的几种生态养殖模式仅是有机养鸭业的初级阶段,许多方面离要求还相差甚远。如何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使鸭的养殖模式逐步发展成为有机养鸭业,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大有机养鸭业知识的宣传力度

有机养鸭业对于我国广大养鸭户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它的要求目前看来还十分苛刻,要完全做到还相当不容易;对其中按鸭的天性行为习惯进行管理的要求甚至还不可思议。有机养鸭模式与现行集约化养鸭模式相比,经济效益明显降低。养鸭户从经济利益考虑,一时还很难接受。因此,必须加大发展有机养鸭业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使广大养殖户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明确发展有机养鸭业是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东亚飞蝗一年三代养殖技术
蝼蛄养殖 第九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cunchuangye/53317.html

《蝼蛄养殖 蝼蛄的养殖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