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宁夏黄河大鲤鱼 崔菊芳:黄河鲤鱼“重振江湖”

|

【www.dagaqi.com--农村创业】

崔菊芳:黄河鲤鱼“重振江湖”
宁夏黄河大鲤鱼 第一篇

  黄河鲤鱼很有名气,但质疑声也不断,甚至一度没落,这与小、散、乱的养殖模式有关,也和缺乏品牌有关。崔菊芳的“黄河金”就是要打破魔咒,重振黄河鲤鱼市场。

   在我国悠久的餐饮历史文化中,鲤鱼历来被尊为“诸鱼之长”或“鱼王”。“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诗经》中的这句诗不仅道出了鲤鱼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描述出了人们对鲤鱼尤其是黄河鲤鱼的推崇。

   而“鲤鱼跳龙门”和晋人王祥“卧冰求鲤”的历史故事,更让黄河鲤鱼在美味之外,较其他鱼种多了些许吉祥色彩和文化内涵。

   因此,长久以来,在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沿黄省份,无论是宴请宾客还是亲朋小聚,上一条黄河大鲤鱼都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随着粤菜、川菜、湘菜等外帮菜的盛行,不仅令豫菜跌入低谷,就连黄河大鲤鱼也备受冷落。加之水质污染、滥捕以及黄河断流等因素的影响,黄河鲤鱼的资源量也急剧下降,以至于市场上很难寻觅到真正的黄河大鲤鱼。

   即便守在黄河岸边的老养殖户依然坚守着赖以生存的传统手艺,但仅凭他们的一己之力也很难改变“鱼王”的没落命运。

   这让土生土长在黄河岸边的有识之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寻求黄河鲤鱼的“重振江湖”之道。

   产业化探路

   崔菊芳便是探索者之一。目前,她的身份是郑州黄河善水湾水产养殖者专业合作社(下称善水湾合作社)总经理。在她看来,要想改变黄河鲤鱼的现状,必须改变传统的“小、散、乱”的养殖模式,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现代养殖道路。

   为此,在2008年准备试水规模化养殖黄河鲤鱼伊始,善水湾合作社便与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了联合,以便从源头上保证最纯正的黄河鲤鱼。

   鱼苗有了保证之后,崔菊芳的黄河鲤鱼产业化之路开始正式起航。她先是在郑州市黄河浮桥附近建了一个3000亩的养殖基地,建成200多个鱼塘。随后,将郑州境内黄河岸边经验丰富的养殖者招揽到旗下,成立合作社,以“五统一”(统一鱼种、鱼苗、饵料、管理、销售)的运营模式,来保证黄河鲤鱼养殖的标准化、生态化。

   随后的2011年和2012年,善水湾合作社又在荥阳市桃花裕和王沟的黄河边扩建了两个基地,建设鱼塘近300个。

   据崔菊芳介绍,当前,善水湾合作社三个养殖基地的规模已达1.5万亩,社员养殖户200多户。合作社也已发展成为一家集高科技开发、黄河鲤鱼良种繁育,渔业养殖、农业开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农牧企业。

   而这些并不是令崔菊芳最为自信的地方,在她眼里,善水湾合作社的养殖方式才是最值得在行业内推广的。据介绍,与其他养殖者追求快成长、高产量不同的是,为了保证黄河鲤鱼的口味鲜美、肉质嫩滑、无土腥味等特点,善水湾合作社的鱼塘全部采用抽取黄河沙滤的地下活水灌塘,使用微生态技术原料加工出来的饵料喂养,饲养周期也与野生黄河鲤鱼保持一样,足足养够两年,并且为了对鱼进行自然驯化,中间还要停食两次共80天,这与野生的黄河鲤鱼因自然条件停食的时间也相一致。

   品牌化营销

   崔菊芳对黄河鲤鱼的产业化探索并非冲动之举。她告诉记者,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诸多农牧行业都有了领军企业[www.cyone.Com.cn/],而黄河鲤鱼作为河南的金字名片,也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却一直受限于小、散、乱的局面,没能走上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更别说塑造品牌和提高美誉度了,所以6年前她才下定决心为黄河鲤鱼的崛起探出一条路来。

   值得一提的是,崔菊芳的想法与郑州市政府不谋而合。早在2007年,在郑州市的申请下,农业部就批准建立“黄河郑州段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中郑州黄河鲤鱼保护区长118公里。

   此外,从2011年7月起,郑州市就开始着手“郑州黄河鲤鱼”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2年7月,“郑州黄河鲤鱼”顺利荣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列。

   崔菊芳无疑搭上了一班顺风车。

   “我们合作社的三大基地全部在郑州黄河鲤鱼保护区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范围内。”崔菊芳介绍。虽然黄河干流的宁夏、山东、陕西、山西、河南5个省份都盛产黄河鲤鱼,但是,郑州地处黄河中下游,从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在这里聚集沉淀,成为黄河鲤鱼的天然饵料,这也是黄河郑州段盛产优质黄河鲤鱼的主要原因。

   然而,不但鱼要养得好,还要卖得好。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10月开始到目前为止,黄河鲤鱼平均每公斤的出塘价格仅8.4元,绝大部分养殖户都处于亏本状态。黄河鲤鱼也沦落为广大养殖户唉声叹气的“白菜鱼”。

   令人意外的是,善水湾合作社养的黄河鲤鱼可以卖到20多元一斤。并且他们为自己的产品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黄河金。一是寓意黄河鲤鱼吉祥、富贵的文化内涵,二是寓意自己的产品金子般的品质。

   崔菊芳说:“长期以来,虽然黄河鲤鱼很有名气,但是质疑的声音一直存在,很多人怀疑有些黄河鲤鱼并非正宗,甚至吃着不安全。这一方面和小、散、乱的养殖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也和缺乏品牌有关。我们现在打造的‘黄河金’品牌,正是为了重新树立人们对黄河鲤鱼的信心。”

   的确,有时一个品牌能够成就一个企业,而一个企业或许就能成就一个产业。比如双汇、好想你等。

   据崔菊芳介绍,目前“黄河金”已经入驻丹尼斯等大型商超,并与阿五美食、黄河迎宾馆、中兴楼、鲁班国宴等知名餐饮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

   除了这些传统渠道外,“黄河金”还开展了“活鱼送到家”活动。通过把活鱼装进一个密封、有水、充满氧气的塑料袋里,“黄河金”能很方便的实现送货上门。在此基础上,崔菊芳还打算与一些高档社区的蔬菜店合作,将其变成“黄河金”的连锁店,让人们能刚方便地接触、购买“黄河金”。

   而一些餐饮企业也开始主动找上了“黄河金”,打算与“黄河金”合作开餐馆,说不定哪天你就能在街头看见一家“黄河金生态鲤鱼馆”。

   但崔菊芳并不乐观,她说,黄河鲤鱼市场刚刚起步,还需要培育。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池塘里所有的鱼都卖完,让社员们的劳动有所收获,因为黄河岸边的基地里,夏天的热和冬天的冷是人们在觥筹交错时无法体会的。

我的家乡——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黄河大鲤鱼 第二篇

黄河--母亲河
宁夏黄河大鲤鱼 第三篇

宁夏饮食风俗
宁夏黄河大鲤鱼 第四篇

宁夏饮食风俗

回族是一个十分讲究卫生的民族,除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外,饮食卫生尤其讲究,处处突出“洁净”二字。回族禁食猪肉,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肉、性情凶残的禽兽(如鹰、虎等)肉、自死禽兽的肉和一切动物的血,都在禁食之列。穆斯林们不禁食的动物,都请阿訇念经代宰后才能吃。《古兰经》规定,穆斯林不准吸烟、须喝酒。但回族讲究饮茶,每有客登门,先端出“盖碗子”来敬茶,接着是瓜果、馓子、油饼招待。 盖碗茶俗称抓盅杞、芝麻、 果干和葡萄干、桂元肉等,五颜六色,味道醇香,营养丰富。喝茶时左手托盅,右手抓盖,用盖将浮在上面的白芝麻 轻轻吹刮,边饮茶边嚼芝麻,茶毕可将盅内干果吃尽。 回族食清真食品,因伊斯兰教在我国历史亦称清真教,故名。通常除清真菜系外,主要指清真蛋糕,月饼,饼干,芝麻酥饼,夹心面包,清真牛、羊、鸡、兔、鱼肉罐头,肉干以及豆制品,奶制品,糖果及面食等。传统面点如油香、麻花、干粮馍、糖酥馍、锅盔、馄馍、千层饼等,以炸、烙、烤、蒸见长,具有咸甜酥脆软、色泽分明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宁夏各种清真食品已达200余种。 凡回族饮食摊点、饭馆、茶馆等店铺门口都挂清真牌。有木制和玻璃的两种。长约0.5米,宽约0.3米,四角写有“清真回回”,正中绘有汤瓶壶和盖碗盅子,牌子上或下端书有阿拉伯短文,其意为:这里是穆斯林的食品。有的在店前屋檐下挂着蓝色横幅,书写阿汉两种文字,以表示清真。

谷粉食品

最普遍的是面类,其种类很多(如冷面、汤面、炒面、浇汁面、肉末面、细面、豆淀粉面)。此外,还有饺子、馄饨馒头、羊肉包子等。在米食方面,新疆的回民同维吾尔族一样制作抓饭,而内地的回民没有这样的饮食习惯他们一般是同汉族一样吃米饭,或是把米煮成粥。在肉的烹调方法上,据说回族一般是把羊肉与各种蔬菜搭配在一起,制作成各种副食的炒菜。这些炒菜除不使用猪肉以外,在其它方面与汉族的菜肴几乎没在差别。在鱼类方面,回教的教义中规定禁食无鳞的鱼,而内陆河和湖中捕获的鲤鱼、鲫鱼、草鱼等淡水鱼类则是回民餐桌上常见的菜肴。 回族宴席

回族宴席--先上四至八道干果碟子,再上八盘或十、十三、十五盘热菜,且有不同的名称,如十五月儿圆等。回族宴席以肉为主,讲究实惠。吃宴席有两种习惯;一种是边上菜边吃,吃完收盘;另一种是上一道菜,吃一道,收一道,最后一盘不收,待全桌人放下筷子收盘。

盖碗茶

盖碗茶--是回族传统饮茶风俗。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碗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相传始于唐朝贞观年间。此茶因配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一般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五香茶(冰糖、茶叶、桂圆、葡萄干、杏干),八宝茶(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等。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若待客泡茶时,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用开水烫一下碗,放入糖、茶及其他原料,然后注入开水加盖,双手捧递,一则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二则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剩的剩茶。除待客外,还用于自己保健。一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配出不同的茶。夏天多茉莉花茶、绿茶、冬天多饮陕青茶。驱寒和胃饮红糖砖茶,消积化食饮白糖清茶,清热泄火饮冰糖窝窝茶,提神补气、明目益思、强身健胃、延年益寿饮八宝茶。喝盖碗茶时,用托盘托起茶碗,用盖子“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油香

油香--是节日和冠婚葬祭时制作的特殊食品。这种食品是用开水和面,并加盐,然后把面做成饼状放入油锅炸制而成的。回族的饮食文化,除其宗教教义中规定的禁食猪、马、驴、骡子的肉之外,与汉族无大差异。回族的祖先是土耳其、阿拉伯和波斯系统的民族。

烩羊杂碎

烩羊杂碎,风味独特。其制作方法是:用羊的内脏、头蹄肉,经仔细冲洗后,入开水锅煮熟后捞出,切成丝。以原汤下入切好的杂碎丝,加葱、姜、蒜末、红辣油、味精、香菜,即成烩羊杂碎。那红色的便是辣椒油,绿色的是青葱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鲜汤,喝一口鲜汤吃一口杂碎,不膻不腻,味道香醇浓郁。 清蒸羊羔肉

宁夏羊羔肉细嫩鲜美,没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选用胸*、上脊骨部位,剁成长方形条,用清凉水洗净,摆在碗内,放上生姜、大葱、大蒜;再放上几粒生花椒,上笼蒸30分钟左右;然后扣至汤盘内上桌,配以醋、蒜汁、盐等调料佐食。 手抓羊肉

宁夏传统地方风味食品,用宁夏“滩羊”中的羯羊烹制,瘦肉多,肉质嫩,易消化,无膻味,蛋白质丰富。成品色香味俱全,无油腻感。制法:将羯羊肉切成2斤左右的大块,投入开水中,加花椒、小苗香、八角、桂皮和杏、桔皮干等调料,炖煮至手提羊骨一抖而骨肉分离时即成。另备各种调料,如:芝麻酱、豆腐乳(调成汁)、腌韭菜花、酱油、醋、葱花、蒜泥、辣椒油等,然后根据各人爱好调在小碗内,用手抓着羊肉蘸酱食用。

糖醋黄河鲤鱼

此菜色泽明亮,造型优美,外焦里嫩,是“塞上江南”的美味佳品。其制法是:先将黄河鲤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然后在鱼背上切成斜形刀纹,再裹黄糊,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装盘,浇以事先烹制的糖醋调汁即成。 香酥鸡

银川地方风味小吃,特点是香酥脆嫩。制法:先把煮熟的母鸡去骨不去皮,将鸡肉撕成长条形,拌以盐、香油、味精,另用3个蛋清,加淀粉、白面各半,搅匀;将泡沫糊的一半倒人抹有清油的平盘中,然后投入鸡肉条,用剩余的一半泡沫糊将鸡肉条包起。包好的鸡肉条放进7成热的油锅中炸至白黄色捞出,切2刀3条,再横切、码盘,蘸椒盐食用。

宁夏回族的饮食风俗

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各族人民,以食大米和春小麦磨制的面粉为主。

秦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2100多年前,宁夏地区的黄河两岸即开始屯垦,种植稻麦。《宋史》卷468载:“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宁夏大米粒圆、色洁、性绵、味香,蛋白质、脂肪含量尤高,极富营养价值。宁夏大米蒸制的米饭,洁白如脂,粒粒晶莹,糯而不粘,油润爽口,清香喷鼻,可与著名的天津“小站米”媲美共荣。宁夏白面,粉质柔韧,尤宜精做各种糕点和面条。宁夏回民擀面条技术十分高超,无论是切、揪、拉、削,无所不精,素有“宁夏尕妹会切面”之说。客人来到,款待一顿羊肉臊子辣揪面,别有风味。回民尤其喜好吃油香、麻花、馓子、油糕,这些油炸食物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是欢度“古尔邦节”、“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佳品。宁夏黄河大鲤鱼

回族在饮食上有许多讲究和忌讳。这些习俗,盖源于伊斯兰教。例如,《古兰经》中说:“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命而宰的动物。”平时,凡盛过这些禁忌食物的炊具、餐器也都不用、不接融。如果在旅途中或其它困难的条件下,借用汉族的锅,也必须用大火烧过一阵,方才使用。回民所吃的牛、羊、鸡、鸭等可食畜、禽,一般都请阿訇宰杀,在特殊情况下也请懂得宰牲戒规的回民宰杀。

回族喜欢吃的菜肴有:蒸羊羔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羊肉粉汤、黄焖羊肉、羊肉串、辣子炒鸡、烧鸡、烧牛肉、羊杂碎等,无不味道鲜美,各具一格。

回族还有喝盖碗茶、糖茶的嗜好。所选茶叶一般以“陕青”、“茉莉”为主。喝盖碗茶的花样甚多,如用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沏泡“白四品”;用砖茶、红茶、红枣、果干沏泡的“红四品”;用花茶、冰糖、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柿饼、果干等沏泡的“十二味香茶”。当你到回民家里做客时,主人热情招待,首先给你沏一盅热呼呼的盖碗茶,越唱越感到清香爽口。明目益思。精神振奋。

特色菜

雪花羊肉

羊肉枸杞芽

羯羊脖肉饨黄芪

手抓羊肉

烩腰柱

甘草霜烧牛肉

丁香肘子

烩羊杂碎

清蒸羊羔肉

糖醋黄河鲤鱼

香酥鸡

小 吃

馓子

烩羊杂碎

清蒸羊羔肉

烧鸡

羊肉芸豆卷

肉菜花

肉珊瑚

粉汤彩饺 粉汤水饺 红烧牛肉 滚粉泡芋头 银川烩羊杂碎 羊肉枇杷 炒糊饽 香酥鸡 爆炒羊羔肉 燕面揉揉 老毛手抓 烩小吃 八宝饭 白水羊肉 发菜山 肉菠萝 米黄子 回族蒸艾叶 燕面糅糅 盖碗茶 油香

水盆羊肉 正宗涮羊肉 黄袍羊尾 回族碾馔儿 羊肉炒揪面片 素菜豆腐 硬面干烙子 回民筵席十大碗扣麒麟顶 枸杞食品 荞麦饸饹 羊杂碎水面 吴忠白水鸡 虎皮肉 油汤辣水羊肉泡锅盔 羊羔肉

(图)

发表评论 宁夏特色美食

宁夏中卫十八怪
宁夏黄河大鲤鱼 第五篇

中卫十八怪

四季风吹沙不跑 大山巍峨不长草

石头缝里长西瓜 常吃枸杞人不老

房顶平坦能赛跑 人在火上来回跳

男人也可称姥姥 腊八贪早把水挑

漠北苍鹰漫天飞 木轮提水把田浇

黑蛇来回沙中啸 玉米辣椒门前吊

说话怪如外国人 生下娃娃挂红条

城内环水城外湖 儒释道教一锅搅

男人阳刚女人俏 村村都有小寺庙

十八怪诠释

第一怪 四季风吹沙不跑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腾格里沙漠借助西北风以惊人的速度侵蚀着富庶、秀美的中卫大地,于是沙患横流,沙暴肆虐,一年之中有330天刮风。自然的贫穷,让所有的生命望而却步。当有着西北交通大动脉之称的包兰铁路在此穿越时,流沙这一世界性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但是,他们凭借智慧、勤劳和坚韧,凭借“麦草方格”的独特创意,终于制服了桀骜不逊的沙漠,解开了这道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难题,让世界为之震惊。1959年,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经过实地考察后,发表了《向沙漠进军》的文章,盛赞沙坡头的伟大壮举。1977年,在联合国关于全球荒漠化问题的大会上,中卫的治沙成果引起了全球的注目。一时间,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纷至沓来,竞相探询治沙魔方,惊叹“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恩来、万里、李鹏、江泽民、曾庆红、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沙坡头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他们或听取汇报,或实地考察、或在北京参观治沙成果展,在被中卫人治沙精神感动的同时,也对治沙成果给予高度的赞扬。1984年,沙坡头被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五百佳单位”,被国务院列为“中国第一个沙漠自然生态保护区”,并成为世界首个具有“人工兼自然生态特征”的自然保护区。1988年,沙坡头的治沙成果荣获自建国以来能与“两弹一星”相提并论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荣誉。自1958年包兰铁路通车以来,“麦草方格”拽住了沙漠的脚步,风天减少,雨水渐多,使沙漠出现了“沙岭笼翠”奇观。目前的沙坡头,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和世界实验室”研究点,“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训中心”,并荣膺国家首批AAAAA级景区。寒暑50年,风雨半世纪,沙坡头绿荫蔽日,百花争艳,蜂恋蝶舞,蛙鼓蝉鸣,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890多种种子和被子植物在此生根,546种野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在此繁衍,许多动植物具有潜在的经济开发价值,这些在荒漠中重新出现的“储存物”和“绿色基因”,成为世界自然研究的“植物园”、生命科学研究的活标本。迄今为止,沙坡头已荣获国内外20大殊荣。黄河漂流、黄河飞索、双飞滑翔、黄河民俗休闲、沙漠冲浪、沙漠越野、沙滩竞技、沙海观日、沙漠探险等20多个沙漠黄河旅游项目,精彩纷呈,特色各异,让人们在尽情享受自然的清新和愉悦的同时,充分感受融入自然的刺激和快感,而沙漠博物馆、治沙展厅、沙漠风情园、文化创意园,不但以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世人神往,更以在世界治沙、生态、环保三大科学高峰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让世界瞩目,同时也像一部部沉甸甸的史册,让历史永远留存在沙海深处的记忆中。

第二怪 大山巍峨不长草

中卫是镶嵌在祖国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块土地上,汇集了大山、大河、大沙漠、大草原、大湖泊、大平原。这里的大山不仅具有西北人的豪放和粗犷,还具有西北人的外实内慧。此山虽然绵延不绝,巍峨雄奇,也裸露着最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沃土质,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却不长草。地质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是山中储藏着大量诸如金、银、铜、铁、铝等稀有金属和丰富的煤炭、石膏资源。尤其是沙坡头南岸的香山,每到夜晚山岚荧荧,蔚为壮观。科学认为:这主要是煤炭的自燃现象,但劳动人民因不能解释这一现象,便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故事——夜照明灯,而我们则把这一奇观称作“炭山夜照”。当地人对此感慨颇多,总结出富有哲理的话:“大山不长草,山中必有宝”。别看那些青山绿水很好看,但外秀内空,没有宝贝顶什么用?并引申说:大凡有真本事的人,多数貌不出众,因此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第三怪 石头缝里长硒瓜

从降雨的自然条件讲,中卫的年降雨量不如年蒸发量高,然而正是这种特殊的气候,却长出了神奇、独特的硒瓜。中卫地处山川结合部,其中部干旱带地域广阔,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54.9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53天,≥10℃的活动积温3178℃(硒瓜从开花到成熟要求的积温是800℃-1000℃),昼夜温差在12-16℃。尤其在膨瓜期,适宜的昼夜温差和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瓜类作物干物质和糖份的积累。由于压沙瓜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其个大、瓤红、汁多、果肉鲜嫩、甘甜如蜜,富含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微量元素硒,具有抗癌美容的功效,所以有着“抗癌之王”的美称,其特有的保健价值令食者称赞。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中卫市委、政府在南部山区的干旱带上,号召全市发扬“三苦精神”和“两情作风”,终于在石头缝里种出了硒瓜。一百多万亩的硒瓜,不仅成为了旅游观光带,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有的西瓜一个就有20多公斤。2003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监测,被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卫硒砂瓜打进了奥运。站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手捧硒沙瓜不能不慨叹人类的伟大,这里的人们为

了改变沙漠,改变荒芜,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创造出了如此之多的奇迹。

第四怪 常吃枸杞人不老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诗人刘禹锡所作的咏枸杞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盛赞枸杞的功效,美食家也喜食枸杞。北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第94卷?神仙服枸杞法》中记载:有位使者赴银川办事,途中见乌发红颜的少女拿着竹竿抽打一个九旬老翁,便上前责问。女子答道:“他是我曾孙。”使者惊奇地问个究竟。原来,这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不服祖传的秘方,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艰难了,所以曾祖母当然要惩罚他。这位曾祖母看起来面如少女,实际上已372岁了。曾孙不肯服用的祖传秘方,就是枸杞子。使者又问:这秘方由几味药组成?女子答道,只有一味,不过有五个名称,春天叫天精,夏天叫枸杞,秋天叫地骨,冬天叫仙人杖,还有一个名称叫西王母杖。在明朝,刘公石著的《保寿堂方》中也有记载:有位老翁久食枸杞,活了100多岁,而且行走如飞,发白变黑,齿落更新,阳事强健。记载虽富有传奇色彩,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枸杞具有保健强身,滋补血虚,延年益寿的良效。经科学研究发现,枸杞确实具有养颜抗癌的功效。实践证明,常吃枸杞确实可以除病养颜、延年益寿。目前中卫规模化的枸杞观光植物园,不仅成为农民脱贫治富的产业,也成为宁夏红产业发展的首选原料基地。“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以及“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说的就是以枸杞为原料生产的“宁夏红”!由于枸杞的独特药效,现代人在烹调菜肴时适量使用,不仅使菜品提升了档次,也产生祛病健身的疗效,一箭数雕第五怪 房顶平坦能赛跑 <[O8 {9j

中国的民居因地形、气候、民俗、信仰的不同而异彩纷呈。在陕西,那是“房子半边盖”的独特风格,内蒙则是圆顶蒙古包,中卫却是屋顶宽敞平坦。为什么这样呢?这里多风少雨,地理位置殊胜,是大漠、黄河、高山、绿洲、长城、丝路的交汇地,再加上由黄河大拐弯自然形成的原生态太极图,造就了一幅迷人的塞上江南奇景:农民不仅可依赖水车、七星渠、秦渠、汉渠灌溉庄稼以取得食粮,还可以通过捕捞黄河鲤鱼来改善生活。因此,这里的人们衣食无忧,自给自足,常有剩余的东西无处堆放,所以就把房顶建成微坡向前倾斜,以便偶有雨时向前淌掉,而把粮食以及一些不怕风吹日晒的东西放在房上。很多外地人见了说:“中卫真怪,房顶平坦能赛跑!”

第六怪 人在火上来回跳

传说,最早的曹洲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完全是国富民殷、政通人和的清平世界。若干年后,兄弟不孝双亲,丈夫奸淫盗杀;彼此坑蒙拐骗,多数无恶不作。到了正月二十三日,灶君上天向玉帝作了述职。玉帝立派火神下界,要在夜晚火化曹洲。火神来到人间,见山上有一老翁拉着车子艰难地爬坡,寻思何不试探试探?火神化作一老妇,艰难地在前边拄杖行走。老翁经过身边,便让火神坐在车上,自己却吃力地拉着。火神心想如此好人,怎能全部烧掉?闲聊中,才知曹洲坏人虽多,但并非全是坏人,便说明身份,告诉老翁警告世人要多行善,否则必有灭顶之灾,最后教给了老翁一个方法。老翁立刻回去作了传达。天黑后,家家都在门口放一堆火,把盐撒在火上,人从火上跳来跳去。那盐撒进火中,就出现噼里啪啦的响声。火神回到天庭交旨,玉帝带文武群臣到南天门来观看,但见人间全是火海,人被烧得在火上跳来跳去。有的人还拆下乌鸦窝放入火中,气味难闻,再加上噼里啪啦的声音,就象人类真的遭受火烧的煎熬。自有了避灾之事,这一习俗便相传至今,只不过后人又加以演绎,在麦草成灰后用铁锨扬起,并喊:“麦穗子好长哟——”,根据灰烬的长短来预测来年的收成。直到当代,每到正月23日,家家户户还是继承着这一传统习俗。

第七怪 男人也可称姥姥

中国人对长辈的称谓千差万别、千奇百怪,这是因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可是汉族之间也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地域广阔,秉承的文化渊源不同。在有些汉族集聚区,嫂嫂称丈夫的哥哥、弟弟为叔叔,就像《水浒传》中潘金莲称武松为叔叔。还有些外地人称外婆为姥姥,就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农村妇女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令人啼笑皆非。在中卫,叔叔是对长辈的称谓,是晚辈称父亲的哥哥或弟弟为叔叔。这种称谓虽然容易使人产生辈分上的错觉,但习以为常了,自然就很正常。可在中卫,如果把姥姥当作外婆,那是要闹笑话的。因为中卫所称的姥姥,实际上多指长辈堂叔。当然,也有把姑奶奶的儿子称做姥姥的。无论是堂叔还是姑奶奶之子,都是男性,完全有别于外地人所称的女性姥姥。

第八怪 腊八贪早把水挑

古代腊日没有定期,到了晋代,都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祖,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至连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来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稠做粘,粘是“连”之意,寓意连年丰收。腊八粥的花样繁多,争奇竞巧,一般在腊七夜,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翌日清晨。较讲究的人家,还要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更为讲究的,要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供桌上才能见到。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清?顾梦游曾有诗云:“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总之所有这些,都只是说明在全国各地对腊八节都是重视的,只是中卫人要做腊八粥,必须在半夜去打水,谁打到了“金马驹”,谁家必定财源茂盛、全家吉祥如意!因此,家家户户会在半夜时分,争相去井里打水。

第九怪 漠北苍鹰满天飞宁夏黄河大鲤鱼

中卫地处宁夏中部,西南与甘肃接壤,既是全国铁路交通大动脉的西部桥头堡,也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地。包兰铁路、甘武、宝中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太中银铁路在此交汇,是联系西北与华北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另有京藏、福银、中营、中郝、中固、中盐等高速公路和109、101国道、201、202省道等重要公路穿境而过,是河西走廊通往东部地区最便捷的内陆通道,也是承东启西、拓北展南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2006年5月,中卫市提出建设民用机场,开辟空中走廊、构建立体交通战略构想。2007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对中卫香山机场批准立项,中卫人民终于迎来了在家门口飞天梦圆的日子,提出“大干200天,飞机上蓝天”的口号,迎风沙、冒严寒、战烈日、斗酷暑,从建设到校飞、试飞和通航,仅用了不到200天。2008年12月26日,飞机成功通航。这是中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繁荣的加速度。开辟空中走廊,是所有中卫人早有的梦想,而今梦想成真!它的成功通航,更加奠定了中卫作为西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

第十怪 木轮提水把田浇

木轮提水,是指水车提水灌溉。水车又名天车、翻车、老虎车,它有48个水斗,辐条36根,轴心到地面是7.8米,直径为8米,它利用水流推动挂水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依次舀满水,缓缓上升,至上方时,水斗口朝下,将水倾倒掌盘,再入水槽,引流水渠。这种简单的水利机械,虽然外表粗糙,但却省工省力,一经造成,数年得利。对于它的由来,还要从明朝嘉靖年间说起。明朝嘉靖2年,也即公元1523年,兰州段字滩人段续考中进士,在云南任道御史时,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一次在乡间,他发现木制龙骨筒车可汲水灌溉,便观察其构造,绘成图样带在身边。后来荣归故里,便悉心研究反复实践,终于在1556年研制成功了第一轮水车,起名“水车园”。其时中卫属于甘肃辖地,所以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主要用于农田灌溉。上世纪四十年代,为水车鼎盛期,上自青海贵德,下自中卫,总计有350多部水车。水车在春季涨水时转动,冬季水落时停止,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黄河之滨三五成群的水车矗立河边,不紧不慢地缓缓转动,喷吐“白龙”,景象十分壮观。建国后,水车多为电灌站所取代,大多水车已被拆除,留下的水车已成为沙坡头旅游区的一大景点,在先后拍摄过的十几部电视连续剧中,都以水车作为主要背景。

第十一怪 黑蛇来回沙中啸

世界上的沙漠铁路都以失败告终,而国家为了连接西北与华北的交通,决定修建一条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修建初期,不少外国专家预言,沙坡头地段将成为包兰铁路的盲肠。包兰铁路自包头东站至兰州站,全长990公里,1954年10月开工,1958年7月通车,1958年10月交付运营。自通车以来,高大的流动沙丘依然存在,但对铁路丝毫没有构成威胁,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于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到沙坡头实地考察后,这才明白是“麦草方格”治沙锁住了风魔的脚步。包兰铁路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自包兰铁路甘塘至兰新铁路的武威,于1965年建成了甘武联线长172公里,从而缩短了华北到西北的运程。这条铁路沿黄河两岸、乌拉山南麓、卓资山西麓、贺兰山脉西行,在三盛公、三道坎和东岗镇三跨黄河,中经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并在中卫和甘塘之间经过腾格里沙漠边缘,是著名的沙漠铁路。沿线矿藏丰富,有农牧之利,风多而少雨、属大陆性气候。文物古迹繁多,自然风光绮丽,民风民俗粗犷而豪放,具有浓重的北国情调。沿线土特产品极多,且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加速内蒙、宁夏、甘肃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LkGrDP

第十二怪 玉米辣椒门前吊

中卫是黄河流域的富庶地,也是塞上江南的米粮川。由于这里水位高,可以自流灌溉,故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这里是玉米的产地,辣椒的基地。农民们每年将丰收的玉米掰回,同时把鲜红的辣椒摘回后,为了能使其迅速干透,便将它们整齐地挂在屋檐、窗前。远远看去,家家户户门前一片金黄,一片鲜红,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卷,美得像水彩画,妙得像抒情诗。这种画卷,不仅游人认为这是美丽的景致,连自己见到这丰收景象后也心情愉悦,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不少诗人说:看到中卫的这幅美丽的画卷,会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16"eyt>

第十三怪 说话怪如外国人

据史载:中卫原属甘肃管辖,其南部的香山是祁连山的余脉,因此这里与甘肃一脉相连,而中卫又是东北、华北、中原等地自东向西进入的必经之地,过去被称为“丝绸北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受东北、华北、中原等地以及西北、蒙古,甚至前苏联和阿拉伯国家的影响极大,所以中卫自有史以来,不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成为东西贸易往来的集散中心。从中卫城区向北的腾格里沙漠腹地探秘,可以发现一个四方墩,据史载那就是中卫与蒙古人进行商贸交易的场所,不少人还从遗址中捡到了许多古钱币。正由于此,中卫的语言是多个国家,多种民族、多种独特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因此语言虽然很怪,并自成体系,但还能从中发现许多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痕迹。外地人说:中卫人说话就像说外语,但又感到纳闷,这种不是外语的汉语,还是可以听懂。如今的中卫话,不仅很有特色,还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卖点。

第十四怪 生下娃娃挂红条

中卫自古就是有名的文化县。据说,当年康熙私访宁夏时,途经中卫香山脚下,却见几只黄鼠狼举爪作揖,于是感叹道:“想不到小生灵都懂礼节,可见中卫是文化大县啊!”皇帝金口玉言,这一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虽是传说,但中卫的文化底蕴就是深厚,无愧文化大县的称谓:一是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中,中卫人中举的最多;二是参加高考的人员中,录取最多的是中卫人;三是中卫人在全区从政的比例中最多。但中卫有个怪现象,妇女生孩子后,要在门口挂一条红布。当地人见到红布,如果是穷人,就远远走开。要是富人进去,这家里的人会拿食物款待。要是有学问的人进去,则会当作贵宾招待。原来,当地有个说法:刚生下的孩子要靠外人“采生”,谁进来就是谁“采生”。被“采生”的孩子,自然就秉承谁的命运。富人来“采生”,孩子将来就会大富;秀才来“采生”,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命运当然最好。当地人对这习俗深信不疑,古人家家都要生很多孩子,你会见到家家门口都挂着红布。现在社会日新月异了,城

宁夏黄河大鲤鱼

市高楼林立,自然见不到挂红布,但在农村还是可以见到这一风俗。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红色镇邪!由于刚生下的孩子是才投胎来的精灵,可用红布在门口堵截住“祸害鬼”的入侵!

第十五怪 城内环水城外湖中国的湖泊众多,环水的城市更多,但这大多是在有灵秀之地的江南水乡。谁能想到,在极度干旱的沙漠边缘,在有着西北边塞之称的中卫市,居然城市环水相抱,城外更是湖泊秀美。游人来到这座城市,不但为城内的风水叫绝,也赞美城外的沙漠湖泊。可是,在中卫还是“县”之前,楼少巷多,街道窄小,从东到西几里,从南到北通透,民房居于城区中心,垃圾点随处可见。自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地级市后,短短5年,中卫城区框架拉大,高楼大厦林立,市区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而城外的腾格里沙漠,又在中卫市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打造了一个8000亩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湖泊。该湖泊成为继国家5A级景区沙湖、沙坡头之后的又一景点,被称之为“闪电工程”。湖边有芦苇、沙棘、白杨、沙枣,一抹抹,一簇簇,形成沙漠中独有的奇观。到了沙枣花开的季节,空气是最清香的。假如在湖泊中泛舟,黄河古城与湖中的风光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人文闪烁、古迹斑驳的独特风景。遥望南部香山,与眼前的景色相融,雄、奇、秀、幽一样不少,可让人忘记尘俗烦恼。除了美景,还有风味独特的全鱼席堪称一绝。 如此宝地,并不像陶渊明的《桃花源》那样难寻,交通极为方便,既有沙漠铁路——包兰铁路,还有平坦的沙漠公路,而附近就是新建的沙漠机场——香山机场! pE{ZWW[@+ 第十六怪 儒释道教一锅搅

古人云:文人相轻,宗教相害。这种陋习历经几千年的延续而“盛况空前”。走到世界各地,江湖界派系林立,争强斗胜;宗教界相互排斥,彼此诋毁。而中卫的保安寺,却是三教合一。该寺为西部经典古建筑。寺庙分上下两院,上为高庙,下为保安寺,坐北向南。现仅存的一口古钟铭文载:“大明正德丙寅季秋,陕西宁夏中卫指挥卫镇及旗士人等发人心于„三世佛殿‟前铸鸣钟一口,永镇边疆,官运人马吉祥如意”。钟身铸梵文字大明咒。明天顺4年为安全防卫,增筑城墙,因三佛殿妨碍筑墙,遂废之。清康熙48年,因强烈地震,保安寺殿堂倾圮,后经四年修整方复原貌。至乾隆年间,庙寺再次倾于地震之灾,时由住持僧广寿,率徒续因、续行、启发地方善信,保其存者,补其毁者。至咸丰8年同增建的砖牌坊、东西天池、转圈楼以及山门,广场、影楼戏台全部峻工。地方绅士尊其三教同源之说,将最顶层供奉玉皇大帝,故尔又称玉皇阁。1942年因庙会失火,保安寺砖牌坊以上的建筑付之一炬,次年再与土木,历时4年方完工。新建寺庙因其执事瑶池徒,将瑶池金母和12仙女供于最顶之层,故新建庙宇又称高庙。该寺的特点是集中、紧凑、重迭、回曲、高雅,可以宏、伟、瑰、丽四字冠之。其建筑纵向沿中轴线展开,横向左右对称,逐次伸进升高,平地高台浑为一体。其布局上下贯通,前部分是保安寺,山门建接引楼,简朴淡雅。进山门通院落,有一小牌坊小巧俊秀,亭亭玉立。往北是古朴的天王殿,东西两侧各有祠堂,院落左右厢各配殿宇。通天王殿登12级台阶,下有东西贯通的弧形隧道叫地狱宫,咸丰8年增建的三孔砖牌坊,巍然屹立在隧道之上。设计别具匠心,砖雕工艺精美,内容丰富多彩。再上12级台阶,通过华藏玄门,绕过屏障,迎面是重叠三层的主楼,一层为大雄宝殿,二层为西方三圣殿,三层为五方佛殿。主楼高29米,为九转七工程,大层顶腾空拔起,气势宏伟。主楼前建有三层玲珑俊秀的大悲阁,其造型奇特,雕刻艺术精美。其底层为透风过厅,四通殿宇,排列有序的翘首飞檐三层共有36个。在三楼脊顶中起一座八角塔,犹如凤冠;在大悲阁东两侧又建双层楼阁如凤凰之两翼。从整体看,整个建筑似凤凰殿翅,给人以凌空欲飞的感觉,而整个造型艺术则充分体现了东方木结构建筑的特征,重楼叠阁,错落有致,回廊曲折,清幽淡雅。整个建筑群的墙壁走廊,门窗格扇斗拱上都有许多精工细刻的花卉蔬果,珍禽异兽,琳琅满目,装饰和诣,为研究古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该寺是近代三教合一的典型寺院,寺内小牌楼有寓意“三教合一”的对联:上联“庙貌巍峨清净通一气”,下联“神灵感应慈悲忠恕不二门”,横批“三教同源”。砖牌坊之砖柱上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天在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殿内塑像有佛像,神仙和孔圣牌位,反映出明清时期儒释道三教融合、和谐相处的状况。“十年浩劫”期间,历代儒释道神像尽遭捣毁之厄,高庙保安寺除一口古钟和部分建筑物外,殿堂内的宗教设施,经书、法器全部毁坏,荡然无存,寺僧被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拔款36.8万元,信众集资70多万元,对该保安寺进行全面整修,按佛教内容雕塑佛像、精工彩画,僧人常住,由佛教界自主管理,现成为宁南佛教中心。 第十七怪 男人阳刚女人悄 n(^{s5 Rr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说法:“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土地埋皇上”。江南秀美,文人雅士居多。山东人膘悍雄壮,能征善战。而陕西关中,陵墓遍布。特别是唐朝,前后历时289年,在历任的21位国君中,除晚唐的昭帝葬在河南,哀帝葬在山东荷泽外,其余19位均将其百年之身尽托关中。而在神秘的中卫,则是“才子佳人酸辣汤”,只不过中卫的才子和佳人,却是男子阳刚女子悄。中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处于上、中、下卫的“中卫”,虽然曾有“应理”的称谓,但最终还是以“中卫”的建制保留下来。既然是军事建制,自然这里就是兵家守卫之地。传说这里曾发生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争,但由于胜金关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此,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卫人的豪气,给人的感觉是大漠豪情,粗犷阳刚。而女人大多是美女坯子,不仅言谈举止惹人爱怜,而且温柔多情,仿佛俏佳人一般。

第十八怪 村村都有小寺庙

宁夏黄河大鲤鱼

在印度,早期佛教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专修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第一个寺院。佛寺传入我国后,很快与我国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成为中国建筑风格的佛教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已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格局,院落重重,层层深入。到了隋唐时期,供奉佛像的佛殿,成为寺院的主体,塔被移到殿后,或另建塔院,这与印度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已有很大不同。“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则是朝廷所属政府机关的名称,“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汉代中央各行政机关的九个官署,就合称为九寺。九寺中的鸿胪寺,即接待印度高僧居住之地,类似现在接待国宾的国宾馆。因此“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精舍式僧房或支提窟。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如大召、五当召等。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将称朝廷高级官署的寺用来称呼佛教建筑,足可说明统治者对佛教的敬重。在道教中,最初的称谓,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之为“庐”或“靖”,也称为“静宝”。南北朝时,其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其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至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雍和宫、天坛等。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称之为“教堂”。在民间称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贤哲的地方,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祖庙、祠堂、武侯祠、韩文公祠等。可以说,寺庙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库,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同时已渗透到了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领域。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走到全国各地,寺庙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还很出名,如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寒山寺、隆兴寺、清净寺、大相国寺、卧佛寺、塔尔寺、扎什伦布寺等,但像中卫这样村村都有寺庙的现象,在全国也不多见。当地百姓由于对信奉的神灵非常虔诚,所以自愿捐款建庙,并记着“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因此在很多迷失本性的人眼里,中卫是一块未曾污染的人间净土:民风淳朴、普遍善良。很多投资商在选择合作地域和伙伴时,不忘中卫人的厚道、朴实。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诗
宁夏黄河大鲤鱼 第六篇

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诗

黄河的著名古诗句辑录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2、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生离别》)

3、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4、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高适《九曲词》)

5、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王昌龄《出塞》)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行路难》)宁夏黄河大鲤鱼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3、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14、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关于黄河的俗语谚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清,圣人出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鲤鱼跳龙门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宁夏黄河大鲤鱼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九曲黄河十八湾

说尽黄河只为水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不到黄河心不死——顽固不化

泥娃娃跳黄河——洗不清;洗不净

跳到黄河洗不清——太冤枉;冤枉

黄河神话传说:

1、【望洋兴叹】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河伯始终不信。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河伯

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欢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2、【鲁班修造将军柱】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民间故事:

1。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穿杨。每天早晨,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应示人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射箭,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飕”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是怕员外来抓他,黄河逃脱。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练好剑法,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
宁夏黄河大鲤鱼 第七篇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

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

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关于黄河的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关于黄河的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关于黄河的民谣:电视剧《河殇》主题曲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宁夏黄河大鲤鱼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水调歌头》【宋】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关于黄河的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

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

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

载着多少辛酸多少愤怒多少苦难。

黄河向我呼唤,怎能愧对祖先。

我登上泰山之巅,天风浩荡向我呼唤,

中华的风骨像泰山千秋耸立,

铭刻多少功绩多少荣耀多少尊严,

泰山向我呼唤,要做中华好汉。

我面对大海长天,用歌声向未来呼唤,

中华的希望像太阳一定会升起,

我们不负祖先继往开来走向明天。

我们就是黄河,我们就是泰山。

关于黄河的成语:

大禹治水.带砺河山.带砺山河.砥柱中流.负石赴河.河不出图.河汾门下.河汉江淮.黄河水清.河清海竭.河清海晏.河清难俟.河清人寿.河清云庆.河山带砺.海晏河清.砺带河山.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跳进黄河洗不清.问鼎中原.鱼烂河决.中流砥柱

民间故事:

1。。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穿杨。每天早晨,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 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应示人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 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射箭,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飕”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是怕员外来抓他,黄河逃脱。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练好剑法,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 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

2。。【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cunchuangye/2846.html

《宁夏黄河大鲤鱼 崔菊芳:黄河鲤鱼“重振江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