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养殖生猪 生猪新品种:鲁农1号猪配套系养殖技术

|

【www.dagaqi.com--农村创业】

生猪新品种:鲁农1号猪配套系养殖技术
养殖生猪 第一篇

  [农广天地]生猪新品种——鲁农1号猪配套系(2010.4.7) 

  鲁农1号猪配套系与我国现有的猪种相比,有较大的品种优势,具有产仔数多、存活率高,生长快,产肉量高、肉质好,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猪只泼实好养活的特点。利用当地饲料资源,配制中等水平的饲料,就可得到较好的饲养效果,养殖成本更低。现在为大家介绍生猪新品种:鲁农1号猪配套系养殖技术。

  生猪新品种:鲁农1号猪配套系养殖技术

  相关资料:

  鲁农1号猪配套系的第一父系是以来自法国和加拿大的大约克猪为育种素材培育的,第二父系是来自丹麦和美国的杜洛克猪为育种素材培育的,母系是山东省地方品种莱芜黑猪为育种素材培育而成的。

  与我国现有的猪种相比,"配套系"猪具有较大的品种优势。传统优质猪种往往只能体现如适应性强、繁殖力高也即产仔数多、肌肉脂肪含量高等一、二个优点。而"配套系"则可以集中体现了外来猪种和地方良种的多个优点。如:一是,产仔数多、存活率高;二是,生长快、产肉量高、肉质好;三是,适应性抗病力强,猪只泼实好养活;四是,耐粗饲,可以利用当地饲料资源配制中等水平的饲料就可得到较好的饲养效果,成本更低。对于饲养条件较差的养殖场或养殖户来说,直接购买配套系商品猪来进行育肥生产即可,不会出现仔猪生产性能低的问题。

  繁殖力高 

  鲁农1号猪配套系的专门化母系良种猪,头颈稍细、清秀,腹部大而不不垂,乳头排列均匀、整齐,乳头数7~8对,而且发育良好,成年母猪体重一般100 kg~120kg。平均总产仔数14.81头、产活仔数12.81头、70日龄育成活仔数11.52头. 

  肉质好 

  在猪的身体里面,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叫做氟烷基因,这种基因会造成生猪应激强烈,也是造成PSE肉的原因之一。不过,这种氟烷基因是可以通过分子手段利用仪器来检测的,在鲁农1号猪配套系的培育过程中,科研人员不断的选育,对携带氟烷基因的血统和个体进行了清除和淘汰,净化了影响猪肉品质的应激因素,也提高了配套系良种猪的肉质。 

  通常情况下,国外的大约克,长白猪等等,肌内脂肪含量约为2%左右。 

  经农业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结果表明:鲁农Ⅰ号猪配套系商品猪肌肉色评分3.19,大理石纹3.38,pH16.06,肌内脂肪4.01%,肉质优良。 

  应性好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鲁农Ⅰ号猪配套系具有良好的抗寒、耐热、抗病、耐低营养和适应粗纤维饲料的能力。

  生长速度快 

  在生长速度上,鲁农Ⅰ号猪配套系一点都不亚于它的祖代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经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鲁农Ⅰ号猪配套系的育肥猪170天左右, 达到100公斤体重,变异系数小于10%。 

   饲料利用率高 

  饲料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饲养成本的高低。中国地方猪种平均每增重一公斤消耗混合料为4.0公斤左右,外国猪种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约克猪每增重一公斤消耗混合精料为2.5公斤左右。而经农业部测定,鲁农Ⅰ号猪配套系商品猪的每增重一公斤消耗混合精料为2.99公斤。 

  瘦肉率 

  外国猪种的胴体瘦肉率大多高于中国地方猪种,从国外引进的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等,体重达100公斤时的胴体瘦肉率一般在65%以上,但水分大、缺乏肉香味道。而经农业部测定,鲁农Ⅰ号猪配套系的瘦肉率达到58.39%的水平,由于肌肉脂肪含量较为丰富,鲜香浓郁,尤其受到我国鲜肉市场的青睐。 

   鲁农Ⅰ号猪配套系属于瘦肉型猪品种,在生产中,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快大、多长肉。 

  它的饲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圈4至8头为宜,每头占地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其次,饲养中要有合适的温度:仔猪24-27℃,中猪21-24℃,大猪14-21℃。 在饲养中,要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喂猪,以满足它快速长肉的营养需要。

抓住猪价格走势,做好猪价格预测让他养猪赚钱从没亏过
养殖生猪 第二篇

  变幻莫测的“猪周期”,是让不少养殖户头疼不已的市场魔咒。而江苏省盐城市大纵湖镇晨阳村普普通通的农民——张斌却创造了奇迹。他从1991年开始养猪,从2头猪到现在3000多头,不管猪价格走势如何,竟从没亏过钱。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我1986年高考落榜回村。因家庭条件差,想尽快找事做,赚点钱。”开始没本钱,张斌仅养了几年鸡。直到有一天,报刊上的一条生猪“快速育肥”的信息,让他忽然对养猪产生了浓厚兴趣。1991年,张斌跟人借了几十元钱,抱回两只小猪仔。4个月后,肥猪出售,赚了200元。

  这着实令张斌兴奋:“如果养100头猪,不就成了万元户?”万元户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村,那可了不得。从此,他把养猪当成自己未圆的梦一样尽力奋斗。

  “跟着感觉走,不如技在手。”张斌爱动脑、爱学习,购买了大量与养猪相关的科技书籍,摸索出猪饲料自配、猪病诊治、杂交繁育等多种“技艺”。到1992年,张斌的年收入成功突破1万元。但这之后,他发现卖猪仔比卖肥猪更赚钱,于是也养殖能繁母猪,慢慢的“滚雪球”,猪越养越多,钱也越赚越多。

  1994年,张斌更是迎来了自己养猪生涯中第一轮“疯狂猪市”。“最高峰时,小猪仔卖到1千克12元,而当时的饲料每千克卖0.34元,一只猪仔卖过三四百元。”

  1998年,他又开始琢磨起猪的品种改良。“当年养的猪品种叫‘土二元’,后来通过试验杂交繁育了几头屠宰率、瘦肉率高的‘土三元’。”张斌说,刚一推出,市场上“小刀手”竟愿意每千克多出1元要他的“土三元”,而他自己培育的“土三元能繁母猪”也吸引了四邻八乡的人购买。这年,仅“土三元能繁母猪”他前后就卖了上千只,着实赚了不少钱。

  而张斌敏锐的市场信息把握能力,抓住猪价格走势,做好猪价格预测,更是助他屡获佳绩。张斌说,到1996年,他手头上已经有了十几万积蓄,便租下村里7000平方米地,新修了猪场,还养了60多头育肥猪。可到了1998年元月

  2004年,猪价格走势再现高峰,张斌自言“赚得不轻”。当年肥猪价达到10元/千克,而饲料价格仅有几角钱。这一年,张斌净赚47万元。到2007年,张斌再次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南猪场,年出栏2000头肥猪。而当年及2008年,又逢猪市好年景,肥猪出栏价达到18元/千克,“两年时间,投资就全部收回了。”

  在市场的跌打滚爬中,张斌养猪也越养越精。2010年2月,全国猪市突现低迷行情,猪价一路跌到每千克10元左右,而张斌的猪场仍然还有利润。“我们防治疫病有一套,猪育成率达到97%,而育成率如果能达到70%,养猪就不会亏本了。”即使在这样不景气的行情下,仅是他的南猪场,上半年仍然赚了二三十万。

  2010年7月肥猪价从每千克14元一路涨到20元,而张斌仍不急着出售存栏的3000头肥猪。“这么高的价,为什么还不卖?”“因为最近天气热,一般的小猪场设施差,耐不了高温,会急着出栏,猪价会受到一定影响。我准备等到立秋出栏——那时候一般农户和小猪场的大猪卖掉了,小猪还舍不得卖,我的猪肯定好卖,售价会更高”,后来证实,他的猪价格预测是准确的,后来肥猪每千克卖到了22元以上。

  2011年猪价进一步上扬。张斌通过分析,认为当前猪价高位运行,属于正常的周期性波动。从当前养猪形势分析来看,现在养猪正好进入高成本、高价格、低疫情的阶段,形成短期高利润。由于他牢牢把握了行情,去年养猪已大赚了一笔。下一步他认为利好猪市不会持续太久,很有可能进入高成本、低价格、高疫情时期,于是决定趋利避害,做到稳扎稳打。

  回顾20载养猪生涯,张斌最满意的是:“每次我扩大规模之后,都能赚大钱。”他说,2007年新地建南猪场时,其实已经预测到此后两年猪价会高;而早在2009年,他就估计2010年的猪价肯定要升到10元以上,因此他果断增栏。他对猪价格预测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上收母猪的信息,二是卖仔猪的信息。“母猪收得多,说明养殖户不想繁育小猪了;仔猪卖得少,说明大家不想养肥猪了。两种情形如果碰到一起,可以判断养猪的肯定少,来年猪价自然高。”

  “猪周期”,猪价格走势的波动早已成为一个市场魔咒。而一位普通农民,20个春秋,总能摆脱它的困扰,始终“握好市场的手”。从张斌的养猪故事中,广大养猪户可以品味一点什么呢?  

  

生猪各阶段养殖成本及效益分析
养殖生猪 第三篇

生猪各阶段正常采食量和肥育猪生产成本计算

生猪各阶段正常采食量和肥育猪生产成本计算

按猪的体重计算喂量=实际体重×系数,系数为小猪0.05,中猪0.04,大猪0.03,这套系数也要牢记住,即猪的采食量系数。 或按下表参考进行喂量的选择:

表: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采食量(体重:千克;日喂量:克;日龄:天)

从上表可知道:

⑴ 乳猪从开食到改用小猪饲料的7~50日龄期间:共消耗教槽料5.8千克,乳猪饲料15.28千克。

⑵ 小猪从50日龄到87日龄(15~35公斤重阶段)共消耗小猪饲料:35.65千克。

⑶ 中猪从87日龄到125日龄(35~65公斤体重阶段)共消耗中猪饲料:80.8千克。

⑷ 大猪从125日龄到168日龄(65~108公斤体重阶段)共消耗大猪饲料:118.8千克。

⑸ 中小型猪场以一头母猪年产20头仔猪的保守估计来计算成本,一头母猪年消耗饲料1100千克,母猪饲料成本主要为妊娠母猪饲料和哺乳母猪饲料,平均一下价格为:2.56元/千克,所以,一头母猪年饲料成本:1100×2.56=2816元,加上药物免疫和人工成本484元,则一共为3300元。

另外,购置母猪时的成本一般为1800元,至于购置成本,则淘汰母猪可以出售,也大约就是1800元,母猪目前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销售,所以,购置成本可以用这项收入来抵消。 刚引进的后备母猪约4月龄,需要继续饲养3个月才能配种,这中间消耗后备母猪饲料240千克,成本为:240×2.49=598元,加上期间的药费42元,运输和人工200元,共840元,以后进入生产期成本计算期,生产期大约为5年(中小型猪场护理得好,可以达到五年使用期限),则每年摊入后备母猪饲养成本840÷5=168元。

所以,母猪一年的成本为3300+168=3468元。

由此可以计算出每头初生仔猪(含喂养它的奶水)的成本为3468÷20=173元。

每头肥育猪到出栏时的总成本计算表:千克、元/千克、元/头

注:其中饲料价格为市场平均价格,即:小猪料2600元/吨,中猪料2490元/吨,大猪料2400元/吨,妊娠母猪料2420元/吨,哺乳母猪2690元/吨,后备母猪料2490元/吨,

① 由上表可知:养出一头30斤以上的仔猪的成本为173+46.4+91.68=311元。

② 由表可知:一头肥育猪总生产成本为:80+890=970元/头。 ③ 料肉比计算: 由表可知:

从15公斤到108公斤阶段的育肥阶段的料肉比为(35.65+80.8+118.8)÷(108-15)=2.53,

如果是从断奶(28日龄开始)到108公斤阶段,则料肉比为:(15.28+35.65+80.8+118.8)÷(108-8)=2.50。 从8到15公斤料肉比为1.42.

猪应该多大出栏?

1、原则:高盈利阶段,出栏大猪;低盈利阶段出栏小猪,提高料肉比,措施有

三:(1)早出栏;(2)降低密度;(3)挑好猪喂。

2、解释

要取得高盈利,片面追求低的料肉比或者高的长速都是不正确确的。应该将这二者集合,应该计算一头猪的日均盈利,因为一年365天是固定的(若猪圈紧张,养大猪会降低一定的出栏头数,也就是必须要卖一批小猪,这种情况关系到小猪的价格:若小猪贵,出栏180斤以上的大猪更划算)。 举例说明:

一头小猪,吃一斤料长一斤肉,一天长一斤;一头大猪,吃2斤料长一斤肉,一天长两斤。饲料价格为1.5. 若猪价为7.5元/斤,

大猪日均盈利为9元(7.5*2-2*2*1.5);小猪日均盈利为6元(7.5-1.5).大猪日均盈利高。

若猪价为4元/斤,

大猪日均盈利为2元(4*2-2*2*1.5);小猪日均盈利为2.5元(4-1.5).小猪日均盈利高。

上面是定性分析,到底如何根据猪价和饲料价来决定出栏大猪还是小猪? 日均盈利计算公式如下

日均盈利=日均增重*猪价—日均增重*料肉比*饲料价 =日均增重*(猪价—料肉比*饲料价)

日均盈利(60—180斤)=日均增重1*(猪价1—料肉比1*饲料价)(60-180斤阶段的相关数据标识为1,大猪阶段标识为2)

日均盈利(180斤以后)=日均增重2*(猪价2—料肉比2*饲料价) 若大猪值得养,则

日均盈利(180斤以后)>日均盈利(60—180斤),推导结果为

日均增重2*猪价2—日均增重1*猪价1养殖生猪

日均增重2*料肉比2—日均增重1*料肉比1

养殖生猪

饲料价

将各阶段数据代入计算,若上式成立,180斤以后日均利润高,晚出栏;否则,应早出栏。

若大猪小猪猪价一样,上式变换为:

猪价日均增重2*料肉比2—日均增重1*料肉比1

饲料价日均增重2-日均增重1

养肉猪还是卖小猪

肉猪成本包括30斤的小猪和30斤至出栏时的饲料。 以200斤出栏为例,30斤以下价格为猪价(30斤以下),

总成本为:30*猪价(30斤以下)+饲料价*170*料肉比(30至100) 肉猪保本价为:总成本除以200.

若盈利不高,应早出栏;否则,应晚出栏。具体见上文。

2016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养殖生猪 第四篇

2016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猪肉是中国的主要肉类消费品种,生猪业更在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的生猪养殖及猪肉消费约占全球总量的一半,稳居世界第一,对于全球生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以国内视角看,“猪粮安天下”,生猪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与社会稳定、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重大。随着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的养殖养殖业产生了一些变化,在转型时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

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3年全球猪肉产量达到1.074亿吨,在过去40年里,猪肉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高于肉类产量的3%的平均增长率。猪肉的生产逐渐集中,消费逐渐分散。生猪及猪肉产品主要产地集中在亚洲、北美、欧洲,主要的猪肉生产国有中国、欧盟、美国、巴西和加拿大,2014年上述主要生产区的产量分别为5650万吨、2240万吨、1033万吨、334万吨和183万吨。猪肉的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中国、欧洲、北美、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世界猪肉的前5名进口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全球猪肉的消费正逐渐分散,更多的国家加入猪肉消费的行列。同时世界猪肉贸易量也呈现稳定增长。

从国内市场来看,自2014年开始中国生猪养殖进入亏损区间,本次亏损时间长,亏损幅度也达到近年新高。另外,资金链紧张加之环保升价压力,中小养殖户退养速度加快。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大一轮“去库存化”周期,中国生猪及能繁母猪养殖总量持续大减,导致国内生猪价格触底后急速上涨。由于非疫病性减产和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下跌降低养殖成本,2015年下半年中国生猪养殖业成功“扭亏为盈”且盈利幅度不断扩大。

据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下降,同比降幅为9.31%。存栏量已经达到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15年12月是能繁母猪存栏量最低的月份,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70%,同比下降11.40%。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环比已经连续28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连续21个月同比降幅超过5%,但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趋势已经放缓。

从生猪存栏情况来看,2015年国内生猪存栏量同比继续下降,降幅为5.37%。2014年以来养殖长期亏损,产能下调加速,到2015年生猪养殖业“去产能”力度远超预期,虽然2015年下半年去产能速度渐缓,但很显然淘汰仍在继续。2015年12月国内生猪存栏量继续下降,环比下降1.10%,同比下降9.00%,已连续19个月下降。2015年国内生猪存栏量均低于去年同期,并且达到近5年的历史低位水平。从生猪存栏环比变化率来看,2015年除了7-10月生猪存栏环比呈小幅上升外,其余月份均下降。

从生猪出栏情况来看,2015年中国年生猪出栏量70825万头,同比下降3.7%,2015年中国年猪肉产量为5487万t,同比下降3.3%。近几年,国内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生猪出栏量与猪肉产量快速增加,2011年以来呈逐年稳步上升走势,但2015年由于生猪去产能步伐加快,生猪供应量下降,2015年首次出现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下降的情况,这也给2015年生猪价格整体居高不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生猪价格走势来看,2015年国内活猪均价约为15.17元/kg,较2014年相比上涨了1.70元/kg,涨幅为12.62%,较近5年均值相比上涨了0.06%。2015年除1月和2月外,各月份国内活猪均价均高于2014年。2015年生猪价格走势大体分为4个阶段,1至3月中下旬,猪价整体延续2014年的低迷态势,国内生猪市场整体购销相对清淡,养殖户惜售挺价难敌终端肉类市场需求疲软利空,同时2015年春节前国内生猪出栏同比增加,但屠宰场需求增幅有限,部分屠宰场为去库存,传统春节的节日效应并未出现,猪价提振的现象,3月份猪价开始下跌至年内最低点,国内活猪的平均价格为12.27元/kg,较年初相比下跌了8.30%,同比上涨了1.83%。自2014年9月生猪价格调头下跌开始至2015年3月,国内生猪价格连续下跌接近7个月,累计下跌幅度达到17.54%。3月下旬至8月上旬,猪源大减,国内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养殖业整体去产能情况异常严重,市场适重猪源大幅减少,供应趋紧,“病死猪”“康复猪”等问题将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屠

宰场收购压力大增。为保障收购任务不断上调收购价格,生猪价格逆势大涨,持续上涨接近5个月,8月猪价上涨至年内最高点,价格为18.16元/kg,较年初相比上涨了35.72%,同比上涨24.73%。8月中旬至11月中旬,养殖户出栏有所提高,生猪市场供应增加,屠宰场完成收购任务后相继下调收购价格,国内生猪价格冲高后小幅回落,同时部分地区冷冻肉陆续出库,天气转凉,生猪疫情高发也对生猪出栏起到一定推进作用,生猪价格持续下调。此期间,供需博弈初显,猪价偏弱调整。11月猪价较年初相比上涨了22.79%,同比上涨16.61%。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需求回暖,出栏增加,猪价节前震荡前行。

从猪肉价格走势来看,2015年国内猪肉平均价格为24.55元/kg,同比上涨了9.21%,较近5年均值相比上涨了0.77%。2015年猪肉价格走势与活猪价格大体一致,2015年3-12月猪肉价格均高于2014年同期。2015年3月中旬后猪肉价格基本上呈现逐步上涨走势。到9月上涨至年内最高点,均价达到28.2元/kg,较年初相比上涨26.06%,同比上涨17.99%。9月下旬猪肉价格止涨回落,直到12月趋稳,12月猪肉均价为到25.93元/kg,较年初相比上涨15.91%,同比上涨13.33%。

目前,我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仍呈现下降趋势,即使在母猪年可提供出栏生猪数量同比提升的情况下,2016年可出栏生猪数量仍然将同比下降。从2015年7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降幅出现缩小,按照生长周期推算10个月也就是2016年5月份开始,生猪供应将趋于平稳,因此,2016年上半年猪价仍将维持高位,下半年开始猪价将趋于稳定,甚至小幅走弱。预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生猪供应总体形势仍然将维持紧平衡的状态,生猪养殖效益仍将继续维持较为可观的盈利水平。

综上所述,2015年中国生猪市场即使在下半年走出亏损进入盈利,并且以较高价位保持到年底,但补栏和存栏的恢复都远不及预期。虽然2015年下半年生猪存栏环比拐点出现,但只小幅增涨了4个月左右便又下降。这说明2016年的生猪供应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恢复。另外,由于2015年冬季北方再次出现猪病,因此,2016年上半年猪价的牛市仍可延续,2016年夏季仍可能会出现连续4年消费淡季上涨。预计2016年猪价高点仍有望在8月份前后出现,养殖利润仍将维持高位。但随着生猪供给端的不断增长,进口猪肉的不断增加,猪价高点很难突破2015年的高点。

本文为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生猪养殖技术
养殖生猪 第五篇

养殖生猪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养殖生猪 第六篇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猪产业向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内容:

品种优良化:主要指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主要是注意外购种猪时务必要从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正规的种猪场引种,同时,引种时要求其提供“种猪合格证”或“种猪档案证明”。合格证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种猪的耳号标记方法、种猪三代以上的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有了这些资料和数据,说明所购买的种猪来源正规,种猪质量相对有保证。

养殖设施化:主要指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猪场选址应选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1000米以上。猪场布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设置有隔离带;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猪流、物流科学、顺畅,有利防疫。猪场的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总的要求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以上,如存栏3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猪场建筑占地面积至少要12000㎡(18亩)。 饲养和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需要,主要指母猪分娩舍、保育区应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猪舍配备通风换气与温控等设备,有自动饮水器,有能控制的饮水加药系统等。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分开储藏且储藏设备完善。场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设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场还可以安装自动送料系统,配备B超用于妊娠检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设施等。

生产规范化:主要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生产管理规程和制度主要包括:后备种猪、种公猪、怀孕母猪、分娩母猪、断奶仔猪、保育猪、生长肥育猪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疫病检测和诊疗制度、免疫程序、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病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粪污处理管理制度等。

各项制度要求挂在相应猪舍或办公室醒目的位置。同时完善各项表单的登记、记录,并及时存档,做到可追溯。日常生产管养殖生猪

理中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可以完善、但不要随意频繁变更规程和制度的内容,特别是免疫程序。避免因人员等变动造成生产的不稳定。

防疫制度化。主要指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严格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屏障。要求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严格执更衣、换鞋、冲洗、消毒、严禁在场内饲养鸡、鸭、狗其他动物。定期开展有效的消毒,及时消灭老鼠、预防飞禽等。严禁从场外带入猪、牛、羊及其加工的制品。严禁买猪人直接带进入场内挑猪、装猪台是全场防疫的重点。装猪台应设量在离场较远的地方(至少离生产区50米),每次装猪后应及时清扫、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开展猪群的健康状况监测,重点监控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等疫病,真正做到“以防为主”。

粪污无害化。指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包括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和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猪场应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所有的病死猪要详细登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完整的记录。 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主要措施为少冲水或不冲水,人工检粪,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量。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无害化处理模式有:“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 “尿泡粪+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前两种模式都是采用节水或免冲洗,干清粪和“固液分离——隔渣沉淀——厌氧消化——好氧生化——灌溉林、果(少量养鱼)”的处理工艺,区别在于“尿泡粪”模式与传统的养猪工艺相比,基本可以做到不冲水,有效减少了排污量。“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是指用木屑、谷壳等作为垫料,加上微生物发酵后,作为猪的垫床,猪粪尿直接排到垫料上,是一种节水、环保的养猪模式,比较适合于小规模养殖。

猪场都应设有固定的猪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并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

生猪养殖周期简介
养殖生猪 第七篇

生猪养殖周期简介

一、 概况

1. 人民的食品结构:粮、菜、瓜、豆到米、蛋、糖、油到鱼、肉、奶、酒

猪肉消费在我国肉类消费中占居主要地位,我国肉类消费的65%-70%为猪肉消费,且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

2. 我国肉类消费分布情况

2012年全年我国肉猪出栏头数共为69789.5万头,猪年底头数为47592.2万头,其中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湖北、广东六省的肉猪出栏量占到全国总出栏量的44.82%。

二、猪的养殖过程

(一) 母猪

1. 生猪的品种

国内猪:宁乡猪、荣昌猪、金华猪、陆川猪 引进良种:

 大白猪(Landrace):也叫大约克夏猪,于18世纪在英国育成,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

猪种,因其体格大、增重快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产仔较多等特点,但存在蹄质不坚实、多蹄腿病等缺点 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主要优点是产仔数多,生长发育快,

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等,但抗逆性差,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比利时系后代体型较好,瘦肉率高。

 杜洛克: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主要亲本用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

泽西州的泽西红杂交育成

2.

大 以每年52周计算,每年母猪可以生产(52/22=)2.3次。

3. 母猪的培养

 每头母猪的利用期为3年,每年淘汰30%的母猪。

原因:繁殖失败(断奶后不发情、不能怀孕)、生产性能差(产仔数低、断奶窝重低)、猪蹄和腿出现问题。

 后备母猪(一般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一般60KG左右从育肥猪群内拨到

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

生猪存栏由母猪存栏决定。价格下跌淘汰母猪会影响10个月后猪肉行情(110天怀孕+180-200天生长);价格上涨增加母猪存栏会影响13个月后猪肉行情(再加3个月母猪生长时间。)

3月24日修改:能繁母猪不包括后备母猪

(二) 仔猪 1. 品种

一般三元猪很少当做母猪,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寻找适配的公猪

2.

1(配种)+16(怀孕)+4(哺乳)+21=42周,共10个半月的时间养殖生猪

3. 外购仔猪的重量一般在20-30斤左右

原因:大了划不来(仔猪价高),太轻了可能生长发育不好,不肯长

仔猪的三个重量指标:  出生期:1.2-1.6Kg/头

 断奶期(28日):7-9kg/头  出栏重:95-110kg/头

4. 仔猪的成活率、出栏率、价格影响到母猪的存栏和价格

一般一头母猪平均一年产22头左右,存活15-16头,主要影响因素在前期仔猪胃肠炎存活率很低,一般冬季疫情严重,母猪成活率较低,天气好转之后仔猪成活率提高,因为一般7月份之后生猪存栏开始提升

仔猪的利润核算:

a) (种猪买进价+养殖成本)/成活仔猪头数,得到每头仔猪应摊销的母猪成本 b) 每头仔猪的利润=仔猪销售价格-仔猪养殖成本

5. 影响仔猪成活率和出栏率的疫情(11月为例)

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囊虫病 、炭疽、猪丹毒、猪肺疫、布鲁氏菌病

未来五年中国生猪养殖趋势分析
养殖生猪 第八篇

未来五年中国生猪养殖趋势分析

摘要:中国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比较严重,但并不能磨灭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只是幸福指数在降低而已。同样养猪业的两级分化也很严重,但整体养殖规模还是在上升通道之中,只是养殖群体的数量在减少而已。

中国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比较严重,但并不能磨灭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只是幸福指数在降低而已。同样养猪业的两级分化也很严重,但整体养殖规模还是在上升通道之中,只是养殖群体的数量在减少而已。

我们看一组数据,中国近几年的生猪出栏量基本在6亿头左右,按照出栏体重105公斤以及中国人口按照14亿人计算,人均年猪肉供给量是45公斤的80%,即36公斤,折合成每天每人是2两猪肉。我相信我每天都不需要2两猪肉,但现实中却还有人吃不上猪肉,我觉得很蹊跷。换句话说,中国将来应该不会需要增加太多的出栏量,而是品质和安全,甚至这个数量还可以减少,因为除猪肉外,我们还可以采食禽类(含蛋和肉)和水产,来提高动物蛋白供给。按照料肉比来推算,如果本着节约粮食原则,我们是否可以适当控制猪肉总量?建议大家深度思考。

养殖生猪

从行业角度分析,生猪养殖最需要关注的不是谁来养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养好。把猪养好的真正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养殖者的一己之利,而是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以及因此而减少的环境污染。中国目前母猪存栏4500万头,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如何暂且不论,究其必须性就值得探讨,如果真实提供6亿头出栏生猪,3500万头母猪是否足够?按照70%为能繁母猪,如果每头母猪能够达到年提供20头出栏生猪的标准,我想应该是够的,那就代表我们可以少养1000万头母猪,至此节约多少粮食和减少多少环境污染,我相信有识之士心中有数。

是否规模化猪场就一定能够提高养殖水平,这本身就是一个课题,目前各大企业纷纷提出打造千万头级的生猪养殖规模,我比较担忧。我们经过研究发现,生猪养殖的效率取决于三个要素:合理的养殖环境、科学的养殖观念和养殖团队的责任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规模化养殖场不一定都赚钱,而专业户不一定都不赚钱。

温氏的经营模式有较强生命力,主要是做了三件事:尽可能改变养殖环境、企业组建服务团队尽可能提高养户科学的养殖观念,同时采用合同养殖,让养殖户自己养自己的猪,增强了养殖团队责任心!但是否只有温氏模式这一条路?我想未必。

中国农村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估计也没回头路可走,散养户的消失也就顺理成章了。农民主动进城(务工)和被动进城(城镇化了)是经济时代的产物,也必将随时代经济的调整而调整,农民工的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也会成为潮流,问题是,回流之后做什么?靠什么生活?用什么来维系城镇化给自己带来的相对增加的生活成本?

土地流转政策使土地集中,原以为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却发现很多企业拿到土地后并没有扩大粮食生产,而是囤地待嫁,或争取国家政策,政府苦不堪言。

所以,鉴于以上各种因素,小农场主是将来国家扶持的一个方向,种养结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模式。既能解决农民工回流的工作甚至创业问题,又能解决农民工的储蓄归宿问题,还可以解决种养问题,减少环保压力,增加食品供给。既然这样,针对小规模猪场的辅导式企业或者辅导性措施将变得更具价值。

根据辅音国际多年在全国各地的调查分析,以下标准适合各企业普遍使用:

1、散养户:母猪存栏5头以下;

2、专业户:母猪存栏5-20头;

3、规模专业户:母猪存栏20-50头;

4、小规模猪场:母猪存栏50-300头;

5、规模猪场:母猪存栏300-1000头;

6、大规模猪场:母猪存栏1000头以上。

有了全国统一标准,就方便对局部市场进行定性和定量双重分析,不至于模糊不清。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什么样的地域适合什么样的规模?什么样的规模适合什么样的产品和营销模式?

某集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就是:针对不同的养殖群体,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可以总结,对于以上六种养殖群体,关注点可以分类如下:

1、散养户:母猪存栏5头以下;

关注点:客情

2、专业户:母猪存栏5-20头;

关注点:疾病治疗

3、规模专业户:母猪存栏20-50头;

关注点:防疫保健

4、小规模猪场:母猪存栏50-300头;

关注点:生产效能

5、规模猪场:母猪存栏300-1000头;

关注点:总成本

6、大规模猪场:母猪存栏1000头以上。

关注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当然以上不是铁律,只是概率,大家可以参考,有利于制定市场和客户开发方案。 未来五年谁不再养猪?谁会去养猪?趋势大家都已经看到了,那种家家户户养一两头猪的除了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比例越来越小,农村城镇化进程较快的、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基本消失。专业户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我一直在思考,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加速,纯劳动力用工的数量一定减少,而一些涉及手工或电脑的工作,将对用工群体设定了诸多限制,一部分60后、70后的外出务工者只能回乡,回乡之后做什么?调查发现,回乡经商和养殖的比例较大。

近几年有不少大企业都投巨资进入养猪行业,从大势来说是件好事,但从短期来看,我觉得需要罗嗦几句。

我个人认为,规模的发展先于人力资源的成长,一定会有企业要交高昂学费。目前的猪场管理者受过系统训练的毕竟是少数,要么缺管理,要么缺技术,也就是说,目前多数猪场是以技术替代管理,这本身就有弊端,在猪场规模比较小或者管理比较粗放的情况下似乎不会有大问题,但是这决不可复制。为数不少的技术场长更多是因为能解决生猪的疾病问题而荣升,事实上导致猪场将伴随疾病控制来稳定场长地位,结果可想而知。

我坚持认为,饲养员的责任心,其重要性高于兽医水平,但很多猪场并未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猪场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形同虚设,甚至从无这个概念。能做好饲料的企业或者能够做好食品的企业不一定能够养好猪,我想说的是,企业文化对饲料生产的影响远小于对生猪养殖的影响,很多人不明白其中道理,其实很简单:对于饲料的影响可以短期修正,而对于养殖的影响却无法做到,当结果显露的时候,木已成舟。看一个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不一定能够准确判断饲料品质的好坏,却很容易判断生猪养殖效益,不尊重员工的猪场一定亏损。

饲料企业及动保企业对猪场的不规范竞争也是当今中国养猪水平持续低位徘徊的原因之一,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但并不能否定事实,那就是猪场管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追求财富的浮躁之心。当灰色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时候,养殖成绩就不会成为追求目标,而疾病的多发总是能够提供足够的借口,以掩盖养殖效益低下的真实原因。一些规模猪场场长一半以上时间在国外旅游或在国内开会,总有人恭维在左右,有多少危机感让他们

潜心学习!

我们总在说欧美养猪水平有多高,中国养猪水平有多低,并把低的原因归结为疾病复杂,这本身就欠科学,所有忽视疾病原因的科研都是本末倒置,哪怕晋升为院士,也只是荣誉的获得者,而不是问题的解决者。中国迫切需要问题的解决者!那就是猪场的系统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猪场管理解决病原问题(外部),人力资源管理解决病因问题(内部),疾病控制属于失败补救措施,打针很容易,不需要打针才最重要。

目前有企业提出猪场托管的概念,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企业的出发点,最怕的是挂羊头卖狗肉。从我内心来说,我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成功托管猪场,如果真心帮助猪场,是一大幸事。如果托管猪场,也不能盲目操作,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着眼于改善养殖效益的理念

2、猪场财务报表分析

3、猪场管理体系

4、疾病防控体系

5、专业化的技术团队

如果不能很好做到以上几点,能否持久是个问号。

资本的力量能解决养猪规模速度问题,不代表能够解决养猪成绩,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国内也有不少养得好的猪场,值得我们学习,我最近也会做一些调研,希望有更多成功的经验与各位分享,因为养不好猪事实上是在浪费社会资源,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cunchuangye/27701.html

《养殖生猪 生猪新品种:鲁农1号猪配套系养殖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