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对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质量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

【www.dagaqi.com--农村创业】

对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质量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第一篇

  摘要: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形成山洪灾害频发,对河道两岸城镇、农田产生极大危害影响,防洪减灾形势紧迫。从已实施的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建设情况分析总结,存在项目法人不熟悉建设程序和建设质量管理,参与实施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建设管理水平不高,质量管理中出现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 建设质量 管理 思考与探索

  一、我省中小河流治理的紧迫性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多种灾害频发的省份,其中水灾主要是频繁发生在各中小河流的山洪。贵州境内长度在10千米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河流就达984条。由于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结构复杂,形成河道坡降大,弯道多,加上山区暴雨集中,洪水暴涨暴落,冲刷力强,造成河流两岸的城镇、村庄和农田灾害频发,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和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极大,发生在2011年6月6日的望谟特大洪灾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因此,我省的中小河流治理对于防洪减灾形势紧迫。

  二、中小河流治理的简况

  2009年,水利部针对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相对滞后,存在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淤积萎缩严重、治理投入不足,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对重要城镇和农田保护区防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问题,出台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同年11月水利部启动2009年中小河流试点项目并落实了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作了工作部署。

  自2009年大规模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来,贵州在“十一五”期间已实施46个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再实施334条中小河流的治理,总投资达70多个亿。总体投资规模较大,治理项目数量多,建设类型多样化,建设管理难度大。

  三、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水利工程大规模建设,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投资相对较小而分散,因此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重大项目轻小项目,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不重视或投入技术力量薄弱,加之项目法人普遍不熟悉建设程序和质量管理,从而形成总体建设队伍力量弱,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建设质量管理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一)项目规划薄弱

  个别中小河流缺乏系统的规划,前期工作薄弱,基本情况不清,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随着河流沿岸的城镇规模日益扩大、土地开发利用的项目和类型越来越多,对防洪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出现已有的前期工作远不能满足河流治理的需要,难以有效指导近期河流的治理和防洪保护。

  有的河流规划时未与城乡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等统筹结合,未充分考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相比之下,城市建设、土地开发、道路等规划晚,但实施时间短,速度快,出现城镇土地开发与河流治理工程争地的问题又抢占先机,建成在先。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河流规划虽早但实施晚,不得不为已建成的其他建设项目让步、改线,甚至修改方案出现重大设计变更。

  (二)前期和设计深度不足,设计成果粗糙

  前期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一些项目前期工作如初步设计方案质量较差,深度不够,设计成果粗糙,造成施工设计变更频繁。个别项目初步设计审定方案,没有严格依据原批准的规划等相关要求开展前期工作及审查,造成城镇土地开发与河流治理工程争地的问题,未达到中小河流防洪保安全为主要任务和重要城镇水源地保护要求。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个别设计单位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未认真履行职责,未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图设计工作,造成实施中为赶进度采用初步设计图进行施工,而实施中变更较大又无变更手续。个别项目是在跨河公路桥梁下新建堤防,缩窄公路桥孔过水断面,造成河道行洪不能满足要求。

  (三)项目法人建设程序不规范,建设管理水平低

  建设管理水平低主要是建设管理普遍薄弱、个别建设管理混乱,未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如项目法人组建机构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未经专业技术培训对建设管理程序不熟悉,不满足项目建设管理的需要。个别项目未办理开工报批手续情况下就擅自组织施工,个别项目无施工图的情况下按初设图进行施工,但防洪标准、堤线、堤距、堤型与审批的初步设计不符,也未严格执行审批概算等。

  (四)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

  个别项目的现场监理人员与投标及合同签订的人员及数量不符又无人员变更文件,个别项目未按规范要求组建工程监理部,个别项目无总监理工程师资格、监理员执业资格的监理人员在现场执行监理。

  部分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不到位,或总监理工程师未履行职责,未制定监理机构的规章制度,未组织监理例会,未签发监理月报,未进行工程施工图的审核,监理单位未采用跟踪监测、平行检测方法对施工单位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核。个别项目的现场监理形同虚设,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未对施工质量进行复核随意签字认可等。

  (五)施工质量不规范

  有的项目未按图进行施工,还存在个别项目擅自更改设计图纸,如某河道治理工程设计的压顶混凝土改为压顶砂浆,某河道治理工程的护坡混凝土网格改为浆砌石网格。个别项目的堤身浆砌块石变成了浆砌毛石等。

  施工中未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试验。未对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进行取样检测,或检测的数量达不到规范要求。个别项目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如堤防工程的堤身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砌筑质量较差。个别项目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不规范,项目未完成就进行施工质量评定,在不具备验收条件下进行了完工验收等。

  四、应对措施探索

  (一)科学合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划应针对河道比降陡、洪水来势迅猛,冲刷能力强、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充分考虑与上游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治理为目标,以生态治理为主线,科学进行综合治理,在保证河道功能的基础上,坚持河道治理与环境治理的协调统一,使二者融为一体。

  (二)提高项目前期及设计质量

  项目法人要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河道保护对象结合治理任务,确定堤防等级和设计洪水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合理堤身结构和型式,达到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的要求。项目法人还需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组织设计单位做好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和项目设计的报审工作,加快前期工作的同时,确保前期设计工作质量。

  (三)加强建设质量管理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规范设置项目法人机构,通过招标投标确立施工和监理单位。对重要隐蔽工程部位和关键工程部位必须进行监理旁站监督,重点部位进行监理平行抽检。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对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进行取样并送有资质单位进行检验,且检验结果必须合格。质量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到工地现场进行检查和抽查。工程项目验收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评价;同时项目法人把好质量评定和验收关,对达不到合格的工程不评定,达不到验收条件的工程坚决不验收。

  五、结语

  中小河流治理是今后一段时期贵州河道建设项目的一个重点,是与贵州山区中小河流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针对中小河流防洪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总结以往建设管理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和设计方案,认真研究和探索建设管理思路,将“十二五”期间实施的300多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好,交付给国家和人民一批合格、安全的工程。

  

从三大方面浅谈水资源保护治理措施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第二篇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类创造的财富和人类自身都越来越紧密地向城市集中,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水患可能给城市造成的灾难也越来越严重。

  【关键字】水资源;保护;科学发展观;治理

  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中,水资源被定义为“可恢复和可更新的淡水量”。我国的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虽然在世界各国名列前茅,但由于人口极多,南北水量相差悬殊等原因,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立方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所以,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同时,由于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措施不得力,使水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再加上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地下水的超采以及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原因,使我国本已缺乏的水资源更加紧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水资源保护是对水资源量与质的保护。包括防止水流堵塞、水源枯竭、水土流失、水体污染以及为此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一、建立良性循环的水环境保护运行机制

  包括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区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排放标准,审批排污口设置,建立水质量监测网络,编制和审批水资源保护规划等等。其中,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关键。没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其他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

  1.1加强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的质量体系管理

  规划、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标准和投资规模。整治规划、初步设计一般由水利设计院完成,本着正确处理除害与兴利、上下游左右岸、整体与局部、近情与远景等方面关系的原则;护岸工程以防洪保护为目的,充分利用已有的护岸工程作为节点,从控制主流摆动,稳定中小河床出发,确定制导线,作为控制河道平面位置的长期目标;人工修建的护岸节点外形,以曲度适当的弯道形式把河道改造成比较平顺的弯曲性河道,把河势稳定在规划整治线控制范围内。

  1.2建立健全建设管理体制

  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使各级政府、水利部门责任、权利明确。建设单位主要负责组织工程施工,办理工程征地及林木砍伐等手续;负责组织实施各项清障措施,完成清障任务;负责按工程投资计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组织施工用水、用电、通讯、道路和场地平整等准备工作及必要的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的建设;及时组织研究和处理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按时办理工程结算;组织编制度汛方案,落实有关安全。

  1.3建设管理法制化是保证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

  本着工程投资费用合理,经济效益较大的原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管理按照各自的建设管理职责,严格监督检查基建程序、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等有关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要及时纠正查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合理划分标段,标段的划分以有利于现场管理,有利于公平竞争为原则。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严格核验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质等级,不得让无资质或资质等级不够的单位参与投标。自行组织招标和不宜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

  二、利用合理方法保护城市水资源

  目前,在的城市复合式河堤断面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运用,即在常年水位以下用现代材料砌筑直立式河堤,以节约用地并保证堤防强度,而在常年水位之上则保留斜坡式土堤并进行绿化,保持河堤及城市的生态性。如,传统上将洪水尽快排出市区的观念也在受到冲击。瑞士提出了“只要有可能,就要把水留住;除非有必要,绝不让水跑掉”的观念。我国一些专家最近还提出了“利好洪水效益”的全新观点,建议利用好洪水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冲刷河槽。资料介绍,广州市结合城市河道改造,开挖了东山、流花、荔湾3个人工湖,此举不仅可以调蓄100万m3的洪水,还可增加100hm2的城市水面,并可为城市河道提供部分环境用水。此外,积极绿化河堤及其保护区,努力改善城市河道的水质等也是促进城市河道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道景观,不仅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而且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许多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也有一些设计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或者没有更好地发挥作用。究其原因,设计水平不高,或者设计观念错误,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城市河道进行景观建设十分有意义。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原则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要使景观设计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作为我们设计时的指南。系统与区域原则河流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变化,所以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对河道(河流)的汇水范围,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是第一个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控制水土流失、调配水资源使用、对重大水利和工程设施进行环境评价、协调城市岸线和土地使用、特别是要控制城市用地对河道的侵占、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特别是要做好污水截流和市政设施配套等。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是河道景观设计的基本保障;多目标兼顾原则城市河道治理不单纯是解决一个防洪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及性与亲水性,增加娱乐机会,提高滨河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仅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轻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重则对城市生态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

  三、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改善水环境

  当前水污染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是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大大超过水环境容量。

  2.是生态用水缺乏。国际公认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合理限度为40%,但我国河流湖泊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绝大部分都超过50%,其中海河流域高达59%,严重挤占生态用水。

  3.是水污染防治立法不够健全,处罚力度小,执法不够有力,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不高。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提高城市废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污水要依法实现达标排放。

  根据江河湖库的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容量,实施排污总量控制,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一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防治水污染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不准建设,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对那些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价值的企业按照关停禁改转方针坚决关闭。

  二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由工业污染源治理转到污水集中处理及污水再利用上来,加快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厂,集中处理和再利用城镇生活污水及中、小企业产生的污水。

  三是变生产末端治污为生产过程治污,传统的水污染防治一般采取末端技术,为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应强调将污染在产生之前予以消减,即清洁生产来减少污染物产生。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绿色企业”、“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绿色标志”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有利武器,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可以有效地提高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

  四、结束语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和环境四大问题,都与水密切相关。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已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对水资源的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保护区域良好水资源环境的措施初探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第三篇

  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水,绝大部分来自河流、湖泊、冰川和海洋等。这些可贵的淡水资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气候系统中,水循环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天气、气候与水分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爱辉区是个水资源较富集,水质较好,污染程度较低的水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增加,对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却严重滞后,水资源环境的破坏所产生的危害逐步开始显现,对本地区水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黑河市爱辉区水资源较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0余条,自然泡沼182处。黑龙江流经本区境内长度183km,流域内植被良好,水质较好。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4.47×108m3/a。而其爱辉区水资源开发较晚,1978年全区地下水开采量仅为300×104m3,水污染程度不大。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水资源的开发激增。随着水资源开发程度的加深,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爱辉区现有的工业、城镇生活产生的废渣、废水、垃圾几乎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污染地表水以及间接污染地下水。到现在为止,我区没有一处垃圾填埋场,大量的城镇垃圾无序堆放,经雨水淋滤,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农业生产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对水污染的程度较大,而且污染后果已经显现。我区卧牛河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由于来水主要流经大面积农田区域,库中出产的鱼类,每逢水量较小的年份,就会有农药的味道。另外采金业对水资源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整个法别拉河流域几乎全线污染,而且法别拉河入黑龙江以后,又使得下游的黑河市引江水源地受到污染,使市民的健康直接受到威胁。为保护我区良好的水环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加强水行政管理,完善水资源一体化保障体系。加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逐步完善适应现代经发展的水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规范人类水事行为。完善开发与保护、水量与水质、城市与乡村、地表与地下水、取水与用水、供水与排水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水行政监督执法的主体地位、权限、责任和程序,推进水资源保护制度和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违法的法律责任,有效地开展行政执法和监督工作,维护良好水资源管理秩序。

  加强培训,提高执法者素质,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引导和规范建立各类用水组织,如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行业用水协会,使其成为政府与社会达成共识的桥梁,降低水资源管理的成本;建立发达的信息互通机制,包括信息采集、管理和发布系统,及时向全社会发布用水信息、水权和水市场信息。

  二、 加强科技创新,构筑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体系。实施科教兴水战略,提高水利人才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科学地、全面地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遵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规律,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规划,提高规划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研究使用适合我区特点的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节水技术水平,降低节水投入成本,合理利用当地各种分散来源,提高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大幅度提高污水回用率。目前我区城市污水管道没有形成完整、封闭的体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甚至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因此,要加快污水处理及其配套设施和污水回用设施建设。在较大幅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污水再利用,实现永资源化。尽快在我区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治理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以达到减污增效的双重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构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参与体系。按照本区域的水资源善来科学规划经济社会的发展布局,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按照可持续利用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调配,基本保障最小生态环境用水,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等措施予以修复,涵养水资源。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对于水土流失等生态脆弱地区,注重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在严重水土流失区,修建淤地坝工程,拦蓄泥沙;在大力资源丰富的地区,积极发展小水电,使农民能够解决能源问题,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人居环境。

  四、加强宣传教育,建设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舆论体系。人保护水资源意识的强弱,是决定各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经济、科技和法律手段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之外,加强宣传教育十分重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特定时期,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构建强大的水资源保护的社会舆论环境,逐步转变人们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全民水意识和节水的法律意识,增进社会对政府政策的认同感,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形成爱水、节水、保水的良好社会。

  良好的水资源环境,是我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以上四个方面建设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保护好我区良好水资源环境,是我们每个水利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

  

抓好河道源头治理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第四篇

抓好河道源头治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雾霾的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注重河道绿化的治理,人们开始由都市水利发展到环境水利,再从环境水利发展到生态水利,城市水环境的逐渐恶化和水源的不断污染报道,也让人们对生态水利有惶恐不知所措到更加重视。渐渐的人们对“开了口得混凝土管道”的河道形象感到冷漠,人们需要的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水流清澈、水边植物茂盛,富有大自然情趣的水环境,河道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泄洪、排涝、蓄水、引清、航运”,而且还包括“景观、旅游、生态、对周边环境的呼应‘等等。抓好河道治理,水源是关键!

河道水源治理主要表现在:首先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初期的设计和投入不足,随着城区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污水排放量增加,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线建设滞后,污水直排河道导致河道污染。

其次是汛期过后“水少,水脏”并存,水资源的缺乏恶化了城区水环境。由于将有限的水资源用于更急需的生活、工业用水,河道几乎无清水补充,城区水体自净功能降低,水和水生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大减,造成水环境日趋恶化。

要把城区河道治理当成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污水截流,提高污水处理的能力,提高行洪标准,同时开展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一要治理污水,结合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增加污水管道铺设,完善排污

体系,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对已有的污水管网进行查漏排漏,确保所有污水全部纳管集中处理排放。二要清理淤泥,清理河床上沉积的淤泥,铲除杂草,禁种庄稼,清除垃圾,拆除河道里的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

根据城区河道不同的地形地貌,对河道景观进行改造。一是根据三溪地形坡度较大的实际,可将河道设计成阶梯状,拆除现有的翻板坝,在局部河段设置矮堰,使河床枯水期不枯,丰水期景美,洪水期无灾。二是结合亲水平台建设,对突出水面的污水管道进行改造。三是种植水生植物,还原自然的水生态环境。四是在局部河段设置原生态河堤,以鹅卵石堆砌,水草穿插其中。

城区河道治理涉及规划、政策、资金、质量、安全等方方面面,县里已成立“治水办”,要在联动工作机制和任务落实上倒排任务与时间。同时发挥县级财力的牵引和政策配套作用,建立河道养护体系,实现城区河道管理养护规范化、长效化。

加大力度,严格河道管理,推动社会协同。一要建立健全河道管理责任体系和考核督查机制,实行河道水域网格化管理。二要加大统一协调和执法力度,保持对非法占用河道、违规捕鱼等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三要加强河道保洁工作,制定更加科学的河道保洁工作机制。四要加强河道水体的保护,加大对沿河违规排放污水现象的处罚力度,减少污染源。五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爱水、护水宣传,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管理、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抓好河道水源治理并非一朝一夕,重在于提高广大群众的觉悟度,由人人参与,以小见大,以少聚多,早晚会有青山绿水再填满家园的!

第三十一条国家加强江河源头区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第五篇

第三十一条 国家加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纳入国家建立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第三十二条 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进行治理。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专项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收取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保持费用,按照

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处理。

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水土保持规划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并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三十四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承包治理荒山、荒沟、荒丘、荒滩,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并依法保护土地承包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承包治理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承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农村土地的,在依法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应当包括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责任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 在水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以天然沟壑及其两侧山坡地形成的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进行坡耕地和沟道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在风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因地制宜地采取轮封轮牧、植树种草、设置人工沙障和网格林带等措施,建立防风固沙防护体系。

在重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监测、径流排导、削坡减载、支挡固坡、修建拦挡工程等措施,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第三十六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预防保护、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措施,配套建设植物过滤带,积极推广沼气,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水源。

第三十七条 已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退耕,植树种草;耕地短缺、退耕确有困难的,应当修建梯田或者采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下的坡耕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修建梯田、坡面水系整治、蓄水保土耕作或者退耕等措施。 第三十八条 对生产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对废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存放地,应当采取拦挡、坡面防护、防洪排导等措施。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在取土场、开挖面和存放地的裸露土地上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对闭库的尾矿库进行复垦。

在干旱缺水地区从事生产建设活动,应当采取防止风力侵蚀措施,设置降水蓄渗设施,充分利用降水资源。

第三十九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容易发生

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采取下列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免耕、等高耕作、轮耕轮作、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

(二)封禁抚育、轮封轮牧、舍饲圈养;

(三)发展沼气、节柴灶,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以煤、电、气代替薪柴等;

(四)从生态脆弱地区向外移民;

(五)其他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措施。

第五章 监测和监督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

第四十一条 对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具备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定期上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监测质量。

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定期对下列事项进行公告:

(一)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

(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三)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情况。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流域管理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可以行使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权。

第四十四条 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三)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取证。

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查封、扣押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及施工机械、设备等。

第四十五条 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对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如实报告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不得拒绝或者阻碍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四十六条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土流失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

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或者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或者在禁止开垦、开发的植物保护带内开垦、开发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退耕、恢复植被等补救措施;按照开垦或者开发面积,可以对个人处每平方米二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每平方米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毁林、毁草开垦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采集发菜,或者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铲草皮、挖树兜、滥挖虫草、甘草、麻黄等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草原地区有前款规定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规定处罚。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第五十二条 在林区采伐林木不依法采取防止水土流失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水土流失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处每平方米二元以上十元以下的罚款。

国外著名河流治理模式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第六篇

国外著名河流治理模式

多年来,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发挥好水资源的航运、发电、旅游、养殖等功能,国家投巨资对境内许多重要河流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一些河流治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兴一利废多利、因电废航、因电碍航、水资源难以综合协调利用等问题暴露出来,并屡见报端,令人忧虑。笔者认为,水资源必须综合协调利用、各展其长、优势互补!

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度,借鉴国外著名河流治理经验,审视和综合协调利用我国河流是有大有裨益的。

用水直接排放入附近的任何水体,就连濒河建筑物上的雨水也必须经屋檐排水槽引入地下,再经过处理后才准排入水体。由于实施了严格的水体环境保护法,不仅莱茵河源头,包括整个瑞士的数十条河流,上千个湖泊的水体至今常年清澈透明,所有水质全部达到饮用水标准。

瑞士从19世纪中叶起就开始在阿尔卑斯山区雪线以下有利地形区筑坝拦水,兴建水库和蓄水池,然后通过地下隧道把其他山谷的水一并引入进行水力发电。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深入人心,瑞士先后拆除了各类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大片湿地和恢复森林植被,部分曾被改弯取直的人工河段又被重新恢复其自然河道。

莱茵河流域的9个国家制定了一个莱茵河日常养护“国,并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际公约”

委员会主席由成员国部长轮流担任。不过“委员会”只是个民间组织,“国际公约”则是民间行为,多年来,莱茵河流域国家基本上是在自觉地护养各自的河段。

开发建设

莱茵河:源头治理立法并举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区圣哥达山脉,向西北流经法国、德国、荷兰等9国,全长1320多公里,其中通航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里程833公里,是欧洲最繁忙、

由于瑞士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环境优雅,空气新鲜,旅游业成为瑞士的支柱产业之一,夏季则是一年中旅游的旺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点的深入开发,以及外来旅游人员的不断增多,高山畜牧业的调整和森林的砍伐,阿尔卑斯山区自然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的程度加剧,特别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到莱茵河上游夏季汛期的水质。为了保护莱茵河上游水质,维护环境的原始地貌,瑞士各级政府和专业职能部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瑞士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特殊垃圾回收与运输规定》、《水资源保护法》、《环保法》、《水体资源免遭污染和空气保洁法》等数10部涉及保护水体的法律法规。瑞士法律规定,企业不准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

泰晤士河:严格排放标准立法改革体制

泰晤士河横贯英国、蜿蜒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被称为英国的“母亲河”,在英国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碧波荡漾。但随

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水质严重恶化。20世纪50年代末,泰唔士河的污染进一步加重,除少数鳝鱼外,

其他鱼类几乎绝迹。

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政府痛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

河。首先通过立法,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有关当局建设了数百座污水处理厂,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消毒处理后才活污水首先要集中到污水处理厂,经过沉淀、

26CWT中国水运2008・8

栏目编辑:邹翔

能排入泰晤士河。

但为喜欢冰上运动的渥太华人提供了锻炼和交往的重要场为了解决大气中烟尘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有关部门制定所,更是以举世闻名的“冬庆节”,每年吸引着全世界几十万了严格的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并限期达标,一些污染严重又游客和冬季运动爱好者。今天,围绕着里多运河形成的旅游不认真治理的工厂被关闭。伦敦地方当局还逐步禁止居民烧业,对推动加拿大东部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煤或烧木柴。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如今流经伦敦的泰晤里多运河能够保持活力,当然要归功于加拿大深入人心士河已由一条臭河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的城市水道之一,已的环保意识,归功于政府相关部门对运河管理的措施,归功有118种鱼类和350种无脊椎动物重新回到河里繁衍生息,于各方人士对运河精心呵护的自觉行动和不遗余力的努力。每年还有众多的垂钓者和游船船主在此休闲娱乐。

加拿大是世界上对自然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所以里多运河为了对河段进行统一管理,将全河流域划分成10个区能够受到加拿大民众长期的精心呵护。凡是到过加拿大的域,合并了200多个管水单位,建立了新的水业管理局(实行人,都对加拿大人民的环保意识有着深刻的印象。这种意识私有化后成为泰晤士河水业管理公司)。泰晤士河水业管理绝不仅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省,而是深入全国上公司负责对全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管理与保护。水管公司的决上下下;也不仅仅停留在某时某刻,而是时时保持,处处体策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环境、现。

农业、渔业、粮食大臣各任命2—4名熟悉业务,并具有一定如果只有环保意识,是无法让古老的里多运河永葆青春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担任;另一部分是流域内的地方代表。和活力的,加拿大政府的各项政策是落实环保战略的保障。其中,国家任命的代表数额不得超过地方代表的数额。这样,这些政策以对运河的环保治理战略为指导,其内涵一是要保成立一个由国家和地方联合建立的组织对河流进行管理,摆持运河及沿岸的生态健康,二是要保持和弘扬运河周边文脱了单纯来自地方行政的束缚,尽可能公平地对水资源进行化,三是要给运河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在加拿大相关政府机全流域的分配。

构看来,保持生态健康是里多运河未来命运的基础,没有生波托马克河:为保护河流,志愿者忙碌不止

态健康,运河就会成为一条臭水沟,成为一条死河。为此,加拿大政府始终坚持综合考虑运河的生态保护、人文环境、经美国的波托马克河从北由马里兰州向南,从哥伦比亚特济效益等。

区西端流向大海。从大华盛顿地区中心穿过的波托马克河,根据加拿大联邦政府对运河维护治理的战略指导原则,东岸有举世闻名的肯尼迪艺术中心、水门饭店、乔治敦大学,渥太华市政府与运河维护治理相关的7个机构,制定出了非西岸有美国国防部、阿灵顿公墓等,河中心有罗斯福岛。波托常详细的实施规则,细到了对在运河里泛舟的最高时速都做马克河上有6座桥把弗吉尼亚北部和哥伦比亚特区连接在出不得超过10英里的严格限制。

一起。波托马克河河水清澈,两岸草坪绿意盎然。

多年来,为了保护好波托马克河,波托马克河生态维新加坡河:机构各管一段,水道各负其责

护协会制定了一个“河流监管计划”,组织热心维护河流健新加坡境内有两条主要的河流,一条是新加坡河,一条康的志愿者,监管两岸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这些志愿者是加冷河,新加坡河被称为“生活之河”。去新加坡旅游的人不但要有热情,还需对监管工作认真负责。生态维护协会一定会去新加坡河畔参观。望着眼前的潺潺流水,游人很难有专门的志愿者报名网站,有意者可通过多种形式向协会想象得出,这里曾经是“

臭味难闻、路人纷纷避而远之的死报名当志愿者。

河”,是新加坡环境部的10年治污工程和新加坡人民的爱这些志愿者经过培训后,被安排轮班监督河流两岸的违护,让这里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法行为。志愿者们每周都要分批定期步行或驾舟到河流的各作为当地临海的主要运输河道,自1918年开埠以来各个区域,仔细进行巡查,监管的主要方面是防止污染,发现并种驳船就在新加坡河上川流不息,船上人员在河上烹饪、洗举报非法向波托马克河倾泻有害物质,大面积扑杀鱼蟹,砍澡。到了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河畔已经成为诸多工厂、商伐树木,以及对河流健康有潜在影响的开发项目和行为等。

铺、仓库聚集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到河里,河由于这些志愿者都有很强的责任心,且都要经过一段时水臭气熏天。1977年,时任总理的李光耀提出了“

十年清河,间的专门训练或自学,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因而他们的报十年河清”的河流治理工程,提出“要把鱼儿引回来”的宏伟告大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非常有利于波托马克河生态维护协目标。政府下令要求新加坡河上所有船只一律停驶,两岸货会及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策划河流清理、植树仓和船厂强行搬迁,在全岛铺设地下水道,将沿岸的近3000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

户家庭小工业作坊集中迁入可控制排污的中心工业区。经过渥太华里多运河:综合治理保护生态

十多年的努力,现在的新加坡河已变得清澈美丽,河上开辟了游船,供游人观光休闲;沿河两岸汇聚了各国的美食佳肴,在北美大地上,长达8公里的里多运河应该算得上是一成为游人如织的地方;河岸上鳞次栉比的建筑大都保留着旧条古老的运河了。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货仓和商栈的原始外貌,成为新加坡著名的旅游景点和休闲多少年来,这条古河道始终青春常在,充满活力。运河两娱乐场所。久违的水生动物,也重新回到清澈的河水中安家岸风景如画。这里一年四季都是人们向往的去处。夏天,喜欢落户。

运动的人们在河上泛舟,在河中游泳,在河边跑步;冬天,不

CWT中国水运2008・827

开发建设

社会源头管理方案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第七篇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关于社会管理源头防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2015年合川区教育系统社会管理源头防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合川教【2015】91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社会源头防范综合治理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社会管理源头防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校园平安和谐,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抓手,认真贯彻区教委关于社会管理源头防范治理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管理管理机构,使学校的社会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师生重视、组织完善、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努力创建一个教育教学秩序良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洁安宁的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安全的良好学习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以 校长为组长,校警 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社会管理源头防范治理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杨老师同志为办公室主任。 为更好的落实学校社会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以下两个工作小组: 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小组:杨同志为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负责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中安全的管理及监督。

校园秩序管理小组:潘 同为组长,李老师、保安为成员,负责学生在

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秩序管理。

三、工作目标

1.实现减少、消除重大责任事故,努力做到:宣传教育到位、硬件设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各项制度管理到位;校园内无刑事案件及治安案件、无严重影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及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或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无重大伤亡及伤害事故、无重大火灾隐患及火灾事故、无责任交通事故、无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及无传染性疾病流行事故、无人员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2.实现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探索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3.学校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育人环境。

4.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杜绝师生违法违纪现象发生,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主要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切实做好学校社会管理工作。

通过各种主题班会、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标语等,加强宣传。尤其是在当前新的社会环境和育人环境下,着力做好学校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更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领导,落实学校社会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部门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形成教职工全员参与学校社会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2.开展社会管理自查活动,结合校情确立整治重点。

根据分工职责,开展校园综合治理排查活动,把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学校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并制定有效措施,把隐患和突出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学校不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

3.强化综合治理防控机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加强校园治安安全防范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活动。

(1)整治校园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要加强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争取派出所、镇综治办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努力形成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法,建立保持学校校园和周边良好治安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采取有力措施,为学校和师生财产安全提供保障。要强化学生管理工作,要加强师生食品卫生的检查和管理,加强门卫工作,严格进入校园登记制度,落实防盗措施。要经常检查、维护、维修校内的设施、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校内建筑物、围墙、门窗、防护设施、消防设施、交通工具等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三餐、师生饮水、水源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报警求助、应急处置设备必须齐备,确保安全有效。

4.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法制副校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法制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1)继续加强师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强化自护教育。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加强与法制副校长的联系,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讲座,并利用校

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法制知识和预防犯罪常识,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能力,使法制、预防犯罪教育活动真正收到实效。

(2)加强互联网络的管理。要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对学生引导到位;开展“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拒绝网吧、做文明学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互联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规定,坚决抵制网上各种有害或不良信息的侵害。建立和完善“学生远离网吧”联控联防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5.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和防范活动,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要经常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要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电、防中毒、防溺水不稳定因素”的“五防”教育活动。加强对学校门卫、食堂、教学楼梯间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和治安防范,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6.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预防广大师生意外交通事故发生。教育广大师生坚决不乘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摩托车等非法运营车辆上下学。提醒步行上下学的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街道上嬉闹玩耍。主动安全避让行驶车辆,拒绝乘坐超员、超载车辆。各学校要设置校内车辆限速标志,完善校门外交通标志、标识。进一步强化校车管理,严禁接送学生用车超载、超速,严禁各单位租用车辆接送学生。充分利用校讯通、短信、家访等形式提醒家长加强对子女交通安全教育。协调各相关部门清理校园周边“三无车”、农用车、摩托车等非客运车辆搭载学生的情况。

7.加强预防溺水教育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溺水一直是造成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因素。各单位安排专门时间开展预防溺水专题教育,特别要强调“防溺水十不准”、如何自救施救等。加强家校教育的衔接,告诫学生不擅自外出游泳,不到湖泊、水库、溪涧和池塘玩耍。全面整治校内池塘的安全隐患,对学校附近河流、水库、塘堰要配合相关部门和属地单位进行有效监管,督促设置警示牌和护栏。完善各项制度,完善溺水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利用安全教育课、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时机,加强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教育要保持常态化,让学生入脑入心。

8.加强思想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学校利用学校德育宣传橱窗,以“文明伴我成行”活动为契机,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立学生品行评估、记录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大力倡导“爱心”教育,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的观点,要通过专人负责、定期家访和结对帮扶等措施,切实开展好思想后进生的帮扶工作。

关于加强漳州市主要河流源头生态保护的建议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第八篇

关于加强漳州市主要河流源头生态保护的建议

1、项目名称:关于加强漳州市主要河流源头生态保护的建议 漳州市主要河流有六条,其中有五条发源于我县云霄漳江、韩江芦溪、九龙江南溪、漳浦鹿溪、诏安东溪等河流均发源于我县;(九龙江西溪上游主要支流——花山溪发源于我县)。

2、具体内容:由于特定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平和县大部分农民经济收入依靠种养植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应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为使漳州市主要河流源头生态环境不受到大的影响,急需加以生态保护。

平和县的大芹山主峰海拔1544.5米,为漳州市第一高峰。地形地势形成了平和县为漳州市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漳州市主要河流源头生态环境,关系到海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漳州市主要河流源头覆盖区域近3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河流下游提供优质水源,提高漳州市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意义重大。漳州市主要河流源头覆盖区域年创造工农业产值556亿元。

3、工作目标: 建议上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拨款扶持,加强对漳州市主要河流发源地进行生态保护,采取划界、立碑、封禁、山地果园坡改梯、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河道清水工程、农村全面推行沼气池、县城乡镇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综合系统工程。

4、主办单位:平和县水利局

5、协办单位:平和县林业局、平和县农业局、平和县环保局。

6、资金来源及资金筹措意见:加强五江源头生态保护,确保饮水安全具有显著社会效益,要求国家补助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思路——以深圳坪山河流域为例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第九篇

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思路

——以深圳坪山河流域为例

张 亮 任心欣 俞 露

【摘要】现代城市水污染问题,与城市开发建设及流域状况紧密相关,呈现出多因素、多层次的复

杂成因,其中以面源污染、污水直接入河、河道断面硬质化最为严重。低影响开发模式在多个国家和城市的实践证明,其在减少地表径流、削减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以坪山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流域的层面和角度研究和实践低影响开发,结合传统治污措施,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治理,探索河流治理新途径,形成以“源头防控、强化治理、生态恢复”三大方针为核心的坪山河流域低影响开发实施方案,并细化为七项策略及若干行动计划,从而在坪山河流域实现生态治河、源头治污,促进河流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关键字】低影响开发;流域;水污染治理

1.引言

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以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破坏严重,造成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及洪涝灾害等水危机。深圳市作为一个城市水系发达的沿海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这些城市化带来的河道水污染问题。

2010年1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深圳市签署《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等地区为试点,积极建设低影响开发、绿色交通等各类示范项目。低冲击开发建设模式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指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雨水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剧等不利影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1

2]

本文将以坪山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流域的角度和层面出发,融合低影响开发理念,探索现代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新思路。

2.研究区域概况

坪山河流域位于深圳市东部海岸山系北麓,全流域地貌以丘陵、台地、低山为主。广泛

发育赤红壤、花岗岩红壤及砂页岩黄壤,土壤渗透率一般在5×10-2~5×10-4cm/s。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50毫米。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埋深大于2米。

坪山河流域面积约为144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市境内129.4平方公里,惠州市惠阳境内14.6平方公里。流域水系发达,河流水库众多。坪山河有七条主要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三洲田水、碧岭水、汤坑水、大山陂水、赤坳水、墩子河、石溪河,这几条支流均发源于干流南岸;流域内的水库多为小型水库,大部分分布在干流南岸。

图1 坪山河流域示意图

3.问题研判

坪山河作为一条深圳市跨界河流,水污染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流域内开发建设活动日益增加,尽管已经采取若干河流整治措施,但水质恶化情况仍然存在,始终面临着交接断面水质不达标的状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1)生态本底较好,存在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城区对河流影响较大。

坪山河流域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面积约有78平方千米,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0.3%。流域植被发育较好,植被覆盖率达46.46%,是深圳市五大河流域中生态本底最好的一支。通过水质监测分析发现,上游水质较好,在河流流经城区后,水质急剧恶化,部分水质指标下游优于中游,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表1 坪山河水质监测数据

注:上标为A的项目为未达到地表III类指标;上标为B的项目为未达到地表IV类指标;上标为C的项目为超过地表V类指标

(2)长期村镇化的建设模式,城市与河流脱节发展,没有实现污染物(点源、面源、垃圾)有效收集和治理。

坪山河流域在长期的村镇化建设模式下,没有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排水系统。对坪山河流域现状排水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区域为截留式合流制,雨污水管网建设滞后,覆盖率低、分流比例低。

表2 坪山河流域与特区排水管网对比 流域截污系统已初具规模,已建成上洋厂及干流沿岸约72千米截污干管,干流现状排水口共190个,但未有效运行,污水收集率不高。部分区域点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偷排漏排严重。城市垃圾收集输运系统不够完善,垃圾入河现象偶有发生,雨水径流带来城市面源、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

(3)粗放式的建设模式使地表硬化面积增加,山、城、水之间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有机联系被破坏,自然水循环失衡;河道采用“三面光”的断面形式,部分河段自净能力减弱

[3]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坪山河流域可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6平方公里,其中约28平方公里已经进行开发建设,

形成硬质化地面,所占比例约为61%。坪山河干流为了防洪或美观的需要,基本以“三面光”的断面形式为主,河道水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综上,坪山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是随着城市粗放式的大规模开发而逐渐形成的,其产生

的原因有别于传统的单一污染源的水体污染,而是涉及整个流域的方方面面,包括点面源污染、城市建设模式、排水系统等,因此,必须从流域的层面和角度出发,制定水污染治理策略和行动。

4.治理理念

(1)借助低影响开发模式,坚持源头治理和生态治理,变被动治污为主动治污 低影响开发模式作为新兴的水污染治理理念,其优越性体现在:①源头减量—削峰、错峰、减量:增强入渗能力,延长径流时间[4];②污染防洪—预处理:利用土壤和植被净化能力进行源头减量[5];③生态保护—自然、利用:利用原始地貌、保持自然水文状态、减少硬化面积。从而减少城市建设开发对自然生态的冲击,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2)贯彻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提高污水收集率,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治理。

(3)建设自然、生态的河道断面形式,逐步恢复河道水生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及水环境容量。

5.治理策略

基于坪山河流域污染成因、生态肌理、发展态势等影响因素,结合低影响开发模式理念,尊重水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提出以“源头防控、强化治理、生态恢复”三大方针为核心的水污染治理策略,将生态手段和人工手段融合为有机整体。

5.1 源头防控方针

变被动治理为主动防控,源头控制雨水水量与水质,减轻工程治理的难度和规模。 (1)综合利用山区雨水资源

山区雨水原位收集、滞留并有效管理。充分利用水库山塘等山区蓄水设施对可利用的雨洪资源进行原位收集或滞留,有效调节雨季洪峰流量,保证优质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合理建设截洪沟系统,实现雨洪分流、清浊分流。对不能通过收集滞留设施蓄存的雨水,根据地形采取工程措施引导优质雨洪资源直接就近排入水体,避免对城市建设区的冲刷,增加城区雨水排水管道负担,减少城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2)推广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

结合建设项目,根据用地性质,分七类给予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设计指引,引导新

建、改建项目应用低冲击开发模式。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主要目的包括三方面:一是通过采取入渗、调蓄措施达到减少径流量,削减和错位洪峰的目的;二是通过利用土壤和植被的净化能力,达到控制和减少面源污染的目的;三是通过蓄水设施就地增加雨水利用量,达到增加水资源的目的[6]。

图2 低冲击开发指引分类

因地制宜,建设和预留市政初期雨水处理利用设施用地[6 7]。针对已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的已建区域,结合其现状雨水管网,在河流蓝线内布置市政初期雨水处理利用设施,并建议近期实施。针对已建合流制区域,结合其远期雨水管网规划布局,预留市政初期雨水处理利用设施用地,并建议结合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建设。其余新建区及大规模更新改造的区域,不建市政初期雨水处理利用设施。

(3)加强污染排放管理

严格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流域内排污单位必须持证排污,未获许可的排污单位不得生产,未达到许可证规定的限产限排,坚持“持证排污、无证取缔”和“按证排污、超排处罚”。

坪山河干流、支流不允许新增排污口。对于工矿企业排污只允许进入污水管和截污管,即使厂内已有污水处理站,其尾水也应接入市政污水厂再处理,以避免管理不善引起的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现象。

5.2 强化治理方针

抓住主要矛盾,以提高污水处理率,去除污染物为核心,完善市政排水系统和处理设施,污染物去除过程见图2。

(1)强化完善点源截污系统

近期集中整治截污口、建立日常巡查制度,通过良好的日常维护,强化截污效果。局部新增截污管道和污水调蓄设施。对坪山老中心区或其他截污效果不好的区域局部新建截污管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ongcunchuangye/21267.html

《加强河流治理的源头防控 对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质量管理的思考与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