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创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报告四篇

|

【www.dagaqi.com--男性创业】

  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前期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局党委高度重视,就如何更好地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下面是大家创业网为大家带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报告四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报告1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深入调研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中物联党委统一部署和协会计划安排,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协会负责人分批次赴大件物流、风电装备制造等相关企业,围绕协会今后工作、整合会员资源、大件运输护送、创新服务模式等内容开展调研活动,基本达到了摸实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 为更好地了解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情况、运输需求,探讨装备制造企业对大件运输企业安全运输的要求,以及规范企业安全运输行为的各项措施,切实提高大件运输许可服务水平,协会潘智勇会长、秘书长郭立新、副秘书长胡昌贤等会同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研究员程海龙一行5人,前往河北省保定市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活动,就目前在申请办证、运输途中遇到的问题及运输企业资质披露、运输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

  (二)随着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深入推进及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大件运输将面临变革和挑战,也将给大件运输企业带来机遇,协会会长潘智勇带队到广州市运输有限公司召开广东省大件运输政企调研交流会。

  (三)为了配合交通运输部开展的大件运输许可服务大走访活动,有效应对风电行业出现的抢装潮,就如何加强风电制造企业与大件物流企业融合发展等问题,协会会长潘智勇、副会长王从武、徐锋带领部分大件物流企业负责人,赴广东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和广东力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开展大件运输需求调研交流活动。

  (四)为了解西北、西南地区的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协会秘书长郭立新等一行六人,奔赴陕西运伦货运有限公司、西安虹桥货运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东方物流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期间,分别听取了3家公司高层领导、安全管理员对《大件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实际运用情况的汇报,并就审批与运输环节、文件资料存档、运输现场巡视、安全管控执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五)为全面了解四川省大件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切实提高大件运输许可服务水平,秘书长郭立新应邀参加大件运输许可服务大走访活动。调研组先后在绵阳、德阳两地调研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生产制造企业,走访了协会会员单位东方物流、中大运业、飞龙运业等大件运输企业,并举行多场座谈会,与当地路政管理部门一起,了解生产制造企业生产和经营状况,摸清大件运输企业在办证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倾听企业对大件运输许可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向企业介绍了跨省及省内大件运输许可管理机制与许可业务流程。

  (六)为推动大件运输护送专业委员会工作,协会秘书长郭立新一行前往湖北省高速管理局、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审批中心与湖北省审批机构领导进行沟通交流,并与湖北徙安多式承运有限公司调研座谈。

  二、反映的主要问题

  经过对六次调研情况的梳理,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

  一是运输的回款结款周期太长;

  二是办证周期过长,运输途中各省审查标准不一,运输安全存在隐患;

  三是大型装备制造业与大件物流业如何进行“两业”深度融合;

  四是大件护送专业面临护送标准缺失、护送行业发展极不规范、护送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等。

  三、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目前制造企业,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对物流的认识还是不足。一方面,对内把企业物流当成制造业的附属产业,企业物流人员仍处于边缘化。另一方面,对外过分压低物流供应商的报价,导致物流安全性降低,风险增加,最终增加制造企业物流的综合成本。同时,也削弱了物流供应商持续运营的能力。

  2、竞争过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综合经济实力和素质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物流业比重不断扩大,加之门槛较低,各类人马和资本相继进入物流业,导致物流低水平的供应能力发展过快,大件物流业竞争过度,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大量发生,严重损害物流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3、环境欠佳。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基础设施,离不开好的运营环境。就大件物流而言,由于是特种运输,技术要求复杂,风险伴随始终,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十分重要。但目前,大件物流,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缺少总体规划,监管体系,标准规范都不完善,从而导致物流运行中,困难重重,制度交易成本过大。

  四、改进措施

  1、协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件运输企业管理行为;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团体标准。

  2、与有关政府部门进行积极协调沟通,切实解决装备制造企业的运输需求;

  3、探索大件运输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建立深度融合,在项目建设、设备制造、物流等方面加大融合力度,实现共同发展;

  4、协会要在设备制造企业与大件物流企业之间搭建起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企业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协调、融合发展、合作共赢创作条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报告2

  为扎实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根据党委统一安排,近期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活动分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是部署基层自上而下开展调研,重点剖析本单位存在的个性问题;稿子铺微信公众号整理,第二个层面是党委深入基层开展“点对点”的调研,重点查找存在的共性问题;第三个层面是充分发挥特约调研员队伍的作用,邀请X名特约研究员集中对重点课题进行攻关。期间,调研组先后到X个基层党委、X个机关党支部、X个基层党支部进行专题调研,与X名基层党委(支部)正副书记、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座谈交流。调研活动的开展既是一次专题调研,又是一次集中宣讲。通过对党的十九大精神、XX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解析回顾和集中宣讲,引领广大党员充分认清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既是一次问诊把脉,又是一次答疑释惑。针对基层广大党员关注的热点及困惑,调研组对相关政策进行了细致解读、对一些问题疑惑进行了现场答复,收到了良好效果。既是一次盘点梳理,又是一次系统思考。通过对XX系统党建工作整体状态的梳理,特别是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面对面、心贴心向广大基层党员询计问策,对下一步党建工作的推进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近年来党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在XX党委的坚强领导下,XX队伍围绕中心主业,抓党建带队建,抓班子带队伍,较好地发挥了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有效履行职责使命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一是思想政治建设有序开展。面对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各级深入开展十九大精神专题教育,抓好理想信念、遵纪守法等基础教育,部署开展了“坚定信念、铸牢队魂”等主题教育和职业精神打造等活动,打牢了队伍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根基。XX支部紧贴任务特点和队伍实际,探索推行群众性自我教育模式,打造了“一句话课堂”教育品牌;XX支部大力开展职业精神打造,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为完成各项执勤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二是领导班子建设稳步推进。推动党委研究出台《XXX领导班子建设标准(试行)》,部署开展以“六个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标准化建设,配套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同时,加强对XXX班子定期考核。修改完善支部年度考评细则,坚持每年考核讲评,兑现奖惩措施,推动了中心任务完成。三是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全面深化。稿子铺微信公众号整理,积极探索干部竞争性选拔试点,树立“从干得好的中选考得好的,从考得好的中选干得好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了政策体系、组织模式和考务规范,XX在两次会议上推广了经验做法。近年以来,X名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走上处级领导岗位,X名干部提任X职领导,做到了党委满意、党员服气。四是队伍战斗力有效提升。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干部分级分类培训、深化全员岗位练兵、全面实行轮值轮训。同时,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出台三个工作规范,推进专业技术干部管理,打造了专业技术人才方阵,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战本领得到提升,圆满完成了学习等重大任务。五是纪律作风建设成效明显。各级按照党中央和XX党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实践活动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四查看、四整治”教育整顿、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上级党委派员参加下级党委民主生活会、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六是党建基础工作持续加强。各级党团组织设置得到了全面规范,目前共设置党委X个,党支部X个,党员X人,占全体人数的X%。XX一级全部设立基层党委,强力推动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等制度落实,X年机关、基层党委相继组织召开了党代会,XX党委扎实开展的“严格党内生活,创建模范党组织”活动,不断完善党建制度,扩大党内民主,规范党内生活,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

  我们深切认识到,当前党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思想建党、政治建设,才能始终保持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必须始终坚持面向基层、强基固本,才能为队伍建设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队,才能保持队伍风清气正和集中统一;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激发队伍党建工作的生机活力。

  三、队伍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各地各单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反映了目前队伍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涉及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共X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7方面:

  (一)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教育多头下达、重复部署的问题较为突出。当前,在组织开展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些教育任务多头部署、重复开展,既干扰了原定计划,又浪费了时间精力。各级组织在制定教育计划过程中,普遍没有对受教育对象区分层次,基本上是领导干部、普通党员“齐步走”“大锅烩”,没有充分考虑党员的知识水平、阅历层次、兴趣爱好。许多党员反映,政治教育要么听不懂、要么不解渴。二是教育制度落实不力。当前各级党组织落实议教、组教、施教、评教等普遍存在着不落实、落实不经常或台帐落实等问题。有的单位没有定期进行党委议教,有的党委议教只是简要的传达上级精神,没有具体的贯彻措施,有的基层单位教育时间经常被挤占,政治教育很难保证“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二)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党委凝聚力、战斗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是书记配备不够科学。有的在确定党委书记人选上,搞“一刀切”或论资排辈。比如,推行X级以下单位政治主官任书记制度以来,忽视了专业特长、年龄结构等因素,对班子团结、党务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二是分工落实有偏差。虽然对基层正副书记分工提出了指导意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单位正副书记各自为政、争权揽权仍有所反映。三是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够严格。当前,各级党组织议事规则都已建立,但内容较为笼统,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致使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水平上参差不齐。有的重视集中忽视民主,书记以“一把手”自居“拍板”重大事项;有的重视民主忽视集中,对基层民主推荐事项,缺少党委统揽把关。

  (三)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选拔机制需要改进。目前,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得到了党员充分认可,但运作周期过长,干部补退不同步,导致干部岗位长期空缺,队伍党员反映比较强烈。稿子铺微信公众号整理,二是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考核干部侧重民主推荐和谈话了解,对工作实绩的考核方法手段还不多;侧重干部的任前考核,对日常考核关注不多,如何更加注重工作实绩、更加注重德的考核、更加围绕战斗力标准,真正把干部日常考核与任前考核结合起来,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三是干部交流工作有待完善。目前,除主官和重点敏感岗位外,其他干部交流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XX党委班子中交流干部占半数,一方面给交流干部家庭带来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交流干部进入角色时间较长,不利于工作开展,对本地干部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挫伤。

  (四)抓工作能力提升方面,队伍实战化、常态化培训氛围还不够浓厚。一是党委议训的精力不够集中。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形势任务,个别党委研究形势、聚焦实战的措施不多,更多地把精力投在了营房建设、装备配备、器材购置上,对抓训练、抓素质这些打基础的工作重视程度不是很高。比如,XX党委2018年共召开X次党委会议,研究X个议题,其中议训议管的仅占X%。二是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队伍训练不严、不实、效果不佳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过分强调安全,降低训练难度强度;有的热衷尖子比武,忽视全员提高;有的花巨资建基地买装备,硬件上去了,训练水平却不见提高。比如,基层干部反映当前一些操法、演练,与实战脱节,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练兵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三是基层干部管理能力偏弱。这也是此次调研中队伍各级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基层干部不善管理、业务不熟、应变不及等问题,已经影响到队伍的执勤作战。

  (五)纪律作风建设方面,队伍形式主义、不正之风还不同程度存在。一是为基层松绑减负效果不明显。部分领导机关对基层重管理轻服务,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效果,工作缺乏统筹,没有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载能力,特别是文件多、会议多、台账多、检查多、评比多等“五多”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二是一些不正之风还不同程度存在。当前队伍作风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个别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在队伍管理中,有的执行规定不到位,抓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的领导干部身上“四风”问题还没有完全根除。三是约束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目前,队伍干部管理的下限标准多定在不犯错误、不出问题上,而对那些能力平庸、稿子铺微信公众号整理,工作懈怠的干部缺乏有效管理约束办法,缺乏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

  (六)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是组织设置不够科学。目前,由于体制编制原因,XXX没有设立专职党务工作者。XXX等单位只有几名党员,却设立基层党委、机关党支部、基层党支部X个党组织,组织设置不够规范。二是组织功能有弱化倾向。突出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强,教育管理不严格,制度责任不落实,有了矛盾就上交,出了问题就推责,致使不良倾向得不到及时纠正。比如,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上,有的在时间上“缺斤少两”,随意挪用;有的内容上“偷料掺杂”,行政会议代替支部会,甚至做假台帐。三是党员教育管理不够严格。党员反映,当前,部分党员的荣誉感和先进性在“褪色”。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作为今后发展的跳板,入党后工作消极懈怠;有的党组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标准不高、把关不严,把入党作为一种奖励,搞突击发展、照顾入党;有的党组织疏于对党员教育管理,导致一些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固然有外部环境、干部编制等方面客观因素制约,但在主观层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一是制度“悬空”。当前施行的一些党建制度,与履行职责任务、推动工作开展还有不适应、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导致制度落实缺乏积极性;二是帮带“乏力”。上级帮带下级,既是导向的引领、政策的传递,更是作风的体现、理论的实践。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委对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帮扶力度不够,党建工作还处于平铺直推的简单模式,对基层党委(支部)具体指导性意见少,具体帮扶措施少,机关忽视基层实际,基层反转 “忽悠”机关;三是责任“缺位”。责任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当前,各级党委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党建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各级书记不能履行好抓好队伍党建工作的职责,工作中出现错位、缺位。四是素质“掣肘”。专职党务工作者作为队伍党建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业务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队伍党建工作水平。目前,相当一部分缺乏系统培训和工作经验,素质不够过硬。

  四、加强和改进队伍党建工作的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在充分吸收基层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建议从以下7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

  (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一是要合理区分教育的受众层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对领导干部、机关基层党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实施分层分类指导,明确教育重点,灵活教育形式,切实增强教育的参与度与感染力。二是要统筹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严格落实XXX会议精神,统筹实施教育活动,源头上杜绝教育任务多头部署、重复部署的现象。三是要提高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抓好党务干部的岗位培训,按照下抓一级、统筹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逐级抓好党务干部业务培训。适时组织优秀党务干部到院校进行学习培训、到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启发思维。

  (二)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能力。针对党委凝聚力、战斗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一是要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综合考虑年龄、经历、性格、专长等因素,严格按照标准条件选拔领导干部,优化班子结构,保持班子相对稳定。二是要狠抓民主集中制落实。坚持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推行主官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党委讨论重要敏感问题时书记末位发言的“三不一末”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党委(支部)议事决策机制。三是要发挥好考核的导向作用。修改完善班子考评办法,把保方向、保打赢、保本色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把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心思和精力引导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来。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调整班子、选拔干部直接挂钩,实现按纲抓建、以考促建。

  (三)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针对进一步增强选人用人科学性和时效性的问题,一是要改革完善选拔任用机制。落实《关于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办法,通过完善对干部德的考核、注重实绩考核、加强干部日常考察等方法手段,考准考实干部,逐步解决唯票、唯分、唯显性政绩、唯年龄的“四唯”问题。二是要规范畅通干部流动的渠道。认真落实《认定和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暂行办法》,对不胜任的干部及时调整,促进干部能上能下、有上有下,形成良性循环。规范干部交流工作,注重从有利于队伍稳定、促进工作、优化班子结构等角度出发,交流使用干部。三是要切实加强对选拔任用工作的内外监督。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征求纪检机关意见制度,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维护选任纪律的严肃性。

  (四)提高队伍的打赢能力。针对队伍实战化、常态化练兵氛围不浓厚的问题,一是要强化党委的主导作用。督促各级党委把议训作为“主课主业”,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队伍教育、训练工作,党委的全部工作要围绕保中心、保打赢来开展,各项工作向战斗力标准聚焦。二是要抓好实战能力的培训。针对反映比较集中的基层干部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要抓好基层一线干部模拟化、实战化培训。三是要建立传帮带机制。发挥队伍的优良传统,增强队伍建设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做到以老带新、以新推老、逐步更替,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促进基层党员队伍素质的逐步提升。

  (五)强化队伍的从严管理。针对队伍形式主义、不正之风的问题,一是要强化经常性管理。建议建立教育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部署教育管理工作。基层单位可参照执行,建立相应机制,强化对队伍的日常管理、教育和监督。二是要落实管理责任。认真落实《队伍管理领导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按照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分级管理、权责一致,按照主管方负主要责任、协管方负次要责任的原则,对履行队伍管理责任不力,所属队伍发生违法违纪案件的,按照规定严肃追究各级领导责任。三是要改进工作作风。要遵循层级管理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一竿子插到底”,给基层队伍开展工作留足空间。充分考虑基层承受能力和工作实际,加强机关内部沟通协调和统筹,避免多头指挥和政出多门。进一步整合各项记录、台帐、簿册,精简会议文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基层松绑减负。

  (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针对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问题,一是要优化基层组织设置。结合队伍实际,着眼便于开展工作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效能,抓好各级管理制度的落实,建设好党的基层组织,破解教条式照抄照搬制度带来的运行不畅、内耗过大等问题。二是要创新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贴近基层实际,本着便于组织开展、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保证中心的原则,推动组织生活与队伍管理教育训练、执法执勤等工作相融合,做到能合并的合并,能精简的精简,避免机械的、“两层皮”式的抓落实。三是要加大帮扶指导的力度。基层党委每年对所属基层党组织普遍考察一遍、分析评估一次、重点整顿一批;机关党委定期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每年向XX党委专题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四是要建强基层书记队伍和党员队伍。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正副书记资格“准入制”,拟任正副书记的,需通过相应资格考试。严格按照标准、条件、程序发展党员,严格控制火线入党等突击式发展党员。

  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综合两个层面调研情况,我们感到,党建工作的主流是好的,一些好的制度和做法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注解决热点难点、夯实筑牢基层基础、建立完善机制保障的推进路径,推动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

  (一)围绕热点和难点,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作进一步分析梳理。各地各单位在调研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有的是共性的,有的是个性的;有的是客观的,有的是主观的;有的是长期存在的,有的是随着形势任务变化新出现的;有的需要作统一明确和规范,有的各地各单位自身完全可以解决。对此,我们将逐条进行分析研究,属于机关党委层面的,将着眼全局,统筹考虑,进一步加强对队伍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符合队伍实际、切实管用的制度性文件,用制度进行规范、破解;属于基层党委层面的,我们整理汇总后,及时反馈,限时督办,检查督促制定针对性的举措。本级有能力解决的,要立行立改,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将在今后制定规范性文件时予以充分吸收采纳;对涉及干部编制、机构设置等超越职权范围的,我们将提出解决意见,及时向上级反馈。

  (二)围绕基础和规范,制定党建工作三年规划,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以领导班子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制定党建工作三年规划,连续确定三个党建主题年,项目分解,强势推动,确保抓出成效,形成长效。第一年抓基础规范。从队伍党建工作最基本的内容、最基本的动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加强党务工作队伍的培训,全面规范,打牢基础。第二年抓强化落实。大力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建设,狠抓末端落实,真正让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落地,使队伍党建工作真正走上按章抓建、规范运行的轨道。第三年抓巩固提升。巩固深化前两年党建工作的做法和成果,固强补弱,固本强基。通过三个主题年的强力推动,养成定式,形成常态,逐步将党建工作推上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新水平。

  (三)围绕机制和保障,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制度规定。针对目前队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出台“两个”意见:一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建设的意见》。建立定期听取所属基层单位党建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制度,切实形成队伍建设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二是《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选拔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为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性和准确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报告3

  为积极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9年省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稳定“越线”,平利县政协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深入全县11个镇和15个当年脱贫村,采取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贫困对象、与镇村干部座谈等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展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我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到户措施、帮扶到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创业、实施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扶贫、开展健康扶贫、落实政策保障“七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档立卡“回头看”,瞄准扶贫目标。2015年底市上核定我县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4.57万人。通过认真组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县共识别贫困户18490户44831人,建立完善了贫困对象信息档案。找准致贫原因,按照“七个一批”分类实施脱贫。分年度落实脱贫任务,其中2016年脱贫村15个、脱贫人口4030户11710人。

  二是建立作战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脱贫攻坚县指挥部、镇作战部、村作战室三级作战体系,实行了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督察督办、问责问效,压力层层传导到位。

  三是筹集整合资金,强化投入保障。筹集财政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15个当年脱贫村每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同时整合部门行业扶贫项目资金1.44亿元,集中用于当年脱贫村。申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信贷资金4.5亿元。出台“5321”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最高限额3000元的奖扶政策,为贫困户建房和发展产业解决资金困难。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脱贫措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贫困村脱贫的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规划对接落实,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390个行业脱贫攻坚项目中,有37个已经竣工,209个正在建设,还有144个项目处于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阶段。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方面,以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劳务创业、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现有政策,各负其责做好各批次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大型标语、电视、网站专栏、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六是积极探索创新,开辟脱贫新路径。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精准扶贫+”、“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工作机制、贫困村项目建设、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工作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工作部署前瞻性有待增强;部门政策要求与脱贫攻坚要求还不够协调一致;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持配合不到位。二是政策配套整合有待加强。整合的1.44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部门对接落实不到位;除开当年脱贫村,后期脱贫村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具体实施方案不够明确;各项惠农政策散落各部门,亟需进行整合;镇村脱贫攻坚人员、经费、培训保障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抓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的持续性有待增强,存在忽冷忽热现象;少数镇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依赖包帮部门的思想较为突出,存在被动应付、“等缓看”等消极思想;少数部门和包帮干部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少有力抓手,驻村帮扶成效不明显;“5321”贷款政策,少数经办人员对文件精神理解有偏差,执行口径不统一,手续不够简便。四是群众教育引导有待深化。部分贫困户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相互攀比,以当贫困户为荣;部分群众自身条件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成为贫困户。

  2.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展迟缓。一是项目对接不到位。贫困村脱贫标准没有完全与项目对接,有的标准缺少项目支撑;部分贫困村所报项目在部门对接过程中缩水严重。二是项目实施效率低。贫困村水、电、路、堤等项目多数还停留在规划表上,没有到落实层面;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限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按时完成年度任务堪忧。

  3.易地搬迁难度较大。一是集中安置开工率低。全年49个集中安置点,仍有13个未动工建设,贫困户建房40%仍未开工,部分村“交钥匙”工程尚未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旧房改造尚未全面启动。10400元补助标准偏低,贫困户旧改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村非贫困户土坯房的比例很高,按照砖混结构房屋不低于60%的贫困村脱贫标准,年底实现目标难度较大。三是集中和分散安置比例与实际需求脱节。自然土地条件较差的镇村难以安排符合规模要求的安置点,分散建房又有比例控制,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同时还存在如果安置过于集中,将给部分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致贫困程度加深的问题。四是“两灾户”搬迁安置实施难。部分边远镇村存在没有地方安置、农户没有搬迁能力、远离土地资源、“交钥匙”工程不愿入住等问题。

  4.产业扶贫困难较多。一是产业规划项目落实难。部分贫困村没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劳力,没有经济基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部分产业项目见效周期较长,当年难以实现脱贫。二是种苗供应不足。本地种苗供不应求,种苗价格上涨迅猛。贫困户购买外地调运种苗,没有质量保证,死猪、死鸡现象突出。三是产业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贫困户没有相应的经验技术储备,缺乏相应技术指导。四是存在市场风险。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销售难的问题,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导致增产不增收。五是产业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当前部分产业大户、合作社缺资金,规模效益低,贫困户就地就业困难,带动贫困户脱贫乏力。

  5.健康扶贫任务重。一是健康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合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新农合总体补助标准相对较低,患者住院自付费用较高,特别是大病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二是医疗报销结算服务有待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便民付费结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健康扶贫标准不够清晰。贫困户医疗服务缺少明确规范标准,存在过度治疗等问题,导致健康扶贫资源浪费。四是解决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问题难度大。根据调查,我县因病致贫人口中负债2万元以下的1843户,2-5万元的56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如广佛镇松河村仅尘肺病人达70余人,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6.兜底脱贫有待完善。一是兜底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有待规范完善。扶贫兜底对象与民政低保对象不一致,部分需要兜底人员实际将落空;低保评定中存在家庭收入核算难、家庭财产状况界定难、“踩线”群众认定难、民主与集中结合难等问题;五保标准执行不到位,对“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等符合条件的对象存在“漏保”问题;部分行动不便、自主意识差的重度残疾人没有户口、身份证、残疾证,不能享受政策。二是兜底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有待明确。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集中供养设施不足,分散供养五保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有待明确落实。瘫痪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敬老院不接收,缺少相应的特殊救助护理机制。临时救助手续不够便捷,救助覆盖面有待扩大。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宣传和兑付力度有待加强。

  三、意见建议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复杂,群众期望值高,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脱贫攻坚上升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增强标准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用各级干部的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干群一心、上下合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要坚持政出一门,各部门脱贫攻坚有关文件须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查协调一致后统一发出。增强工作前瞻性,未雨绸缪,前后一致,标准统一,同时要建立政策制定的修正机制。项目审批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行无纸化集中办公,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强化工作保障,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增加镇村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力量,适当追加镇村行政办公经费,加强工作培训指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二是要加强政策配套整合。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各责任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及时将项目资金对接落实到位。要夯实工作责任,统筹政策资源,尽快分别制定出台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实施方案。“5321”小额贴息贷款要简便放款流程,政策执行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防范监管机制。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各部门的所有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口径,干部人手一本,贫困户户均一册,方便干部学习掌握,引导群众理性依规寻求帮助。后期脱贫村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应当采取分期安排项目资金、“先给指标后结算”等方式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脱贫,减轻后期工作压力。三是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统筹安排人财物,杜绝消极应付思想,消除相互推诿现象,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任务。要明确突出镇村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要强化督查问责,把不定期暗访抽查和定期督察督办相结合,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要启动问责问效。同时要尽快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奖惩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四是深化群众教育引导。宣传部门要组织通过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勤劳致富、“人穷志不短”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贫困户转变“贫穷光荣”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打击力度,引导群众守法脱贫致富。司法部门要加强司法宣传和救助,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利益,营造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

  2.加大贫困村项目落实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对接落实。要强化标准意识,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脱贫标准要用项目一一对接支撑,确保年底能够按标准验收过关。各职能部门要按贫困村脱贫标准主动到村对接落实项目,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贫困村项目资金整合分配制,采取“项目资金总额核定、产业与基础设施比例控制、镇村自主申报、部门对接落实”的办法,破解贫困村项目争取难、上下不一致、对接不了的问题。二是要抢抓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倒排工期,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采取打包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启动落实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大项目的督查力度。要就贫困村项目落实开展专题督查,确保所有项目对接落实到位,有人抓,有人管,能够按时完成。

  3.强力推动实施易地搬迁。一是加大集中安置推进力度。尚未开工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要尽快启动建设。贫困户集中建房,包帮干部要逐户敲定落实,督促尽早开工,同时应当加强建房技术规范和用材安全指导。统规统建“交钥匙”工程要尽快完成招投标程序,确保年底贫困户能够入住。二是要全面启动旧房改造。明确旧房改造验收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水平。要通过“先实施改造、后兑现政策”、“分户签订协议、统一组织施工”等多种措施尽快全面启动旧房改造。贫困户土坯房改造可以和“交钥匙”工程相结合,贫困户易地购买安全住房,可以享受政策。三是分类解决两灾户问题。提请省上相关部门对滑坡体进行评估,力争销号一批。国土部门加大滑坡体治理项目申报力度。两灾户搬迁结合农户实际,分类采取措施动员搬迁。四是适当调整集中与分散安置比例。在全县集中安置率总体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条件相对好的镇适当提高集中安置比例。对自然条件差的镇,按照就近安全避险的原则,适当扩大分散安置比例,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

  4.因户施策推进产业落实。一是尊重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实际。产业规划尽量选择贫困户具有经验技术基础的项目。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充分考虑其自身能力基础,规模不宜过大。适当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奖扶政策最高限额标准。政策兑现标准要切合贫困户的能力实际,降低门槛。二是要加强种苗供应管理。要通过引进技术本地育苗等措施加大本地种苗供应力度。扶持建立本地种苗良繁供应基地。外地调运种苗要与种苗供应方签订风险防范协议,保证种苗成活率,避免给贫困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种苗供应市场管理,防止种苗价格任意上涨。三是加强产业技术指导。要大力倡导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提升贫困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技术部门要对猪、鸡、牛、羊等畜禽养殖和绞股蓝、茶叶、核桃、魔芋、猕猴桃、蚕桑等种植项目分品种、分项目及时编发简明技术规程明白纸,并加强对贫困户和包帮干部的技术培训指导。高度重视畜禽防疫,组织动员县、镇、村畜禽防疫力量全面抓好畜禽防疫工作。四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贫困户发展产业产品信息收集监测发布平台,为产品销售提供准确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加大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力度。建立贫困户农产品收购补贴机制,对于按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的,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五是建立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土地、入股、代饲代养、务工、种苗供应和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增加贫困户资产收入、务工收入,降低贫困户发展产业风险。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在项目争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共享市场信息资源,连接内外市场,畅通销售渠道。

  5.完善服务开展健康扶贫。一是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将贫困人口医保参合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适当提高对贫困人口新农合基本补助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建立因病返贫救助制度,整合其它救助资金兜底解决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问题,通过分期分批救助等形式积极帮助化解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医保补助、困难救助“一站式”结算机制,最大程度简便医疗和结算手续,减轻就医资金压力。三是要制定健康扶贫就医服务标准。对贫困对象就医服务,应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标准,既要保证贫困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又要防止无原则要求提高服务标准、过度治疗等浪费健康扶贫资源的现象发生。四是要综合运用其它脱贫方式。对部分多种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在实施健康扶贫的同时,综合运用其它扶贫方式帮助真正摆脱贫困。如对尘肺病等重大特殊患病人群,建议进行政策兜底。

  6.织牢网底落实政策保障。一是完善兜底对象识别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低保评定办法。坚持将家庭收入核查作为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民主评议作为重要参考,减少评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全面准确执行五保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行“应保尽保”。积极探索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认定机制。建立主动服务工作机制,协调组织工作服务队进村入户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办理户口、证件、身体检查等服务。要稳妥做好五保、低保的核退工作,确保所有五保、低保都是贫困户;同时要确保需要兜底的对象能够全部纳入五保、低保。二是要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对接省市政策稳妥推进扶贫和低保“两线合一”,落实完善分类施保,建立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渐退低保帮扶。加快敬老院、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通过临时救助等措施落实解决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用。建立瘫痪等失能人员特别护理救助机制,一方面可以由村组聘请人员进行护理,政府解决护理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在敬老院等机构开设失能人员特殊护理床位,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进行护理。同时要加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兑付力度。精神病人由残联、合疗、民政三家共同救助解决住院和家庭托养费。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简化救助程序,适当增加基层自主权。积极发挥保险作用,兜底对象购买养老保险,由各级政府和兜底对象按一定比例分担费用,进一步提高兜底对象保障水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报告4

  近期,县政协组成3个调研组,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一主题,采取深入乡村、入户走访、促膝谈心、问卷调查、点题调研、集中座谈等方式,走访调查了8个乡镇、12个村、1300多农户、20多个市场主体,召开小型座谈会11次,座谈乡村干部100多人。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成效有目共睹

  2014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天字号”工程,坚持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以“精准脱贫、不落一人”为目标,明确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创新实施整县推进、“十个到村到户”,脱贫攻坚呈现出思想认识有高度、组织领导有力度、政策落实有广度、机制创新有深度、工作推进有进度、“十个到村到户”有厚度、“四双”帮扶有温度、执纪问责有尺度等显著特点。四年来全县累计脱贫17827户62938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底的35.5%下降到2017年底的15.4%,下降20.1个百分点。安居工程推进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教育助学、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三留守”人员帮扶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得到省委、市委高度肯定,先后承办了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易地扶贫搬迁第二次推进会、千村书记培训会及全市精准扶贫培训会、金融扶贫现场会。2017年,在迎接国检、省第三方评估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

  二、工作短板不容忽视

  (一)扶贫基础不够牢实。贫困对象经过多轮申报、评议、筛查、比对、清洗和锁定,但仍有少数村干部依照贫困指标想当然、凭印象指定贫困户,不少农户仍然存在“被贫困”“被脱贫”现象,经不起第三方评估考核;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的扶贫产业类别多而杂,规模不够大,品牌不知名,销路不够广,效益产生慢,带动不够强,抗风险能力弱,政策依赖性强;电力、交通、通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短板明显;偏远村的供水保障体系、通讯基站建设、光纤进村入户、产业路建设、生产用水供应、农村旱厕改造、农村环保设施建设、农村超市建设等方面仍需加强。

  (二)部分干部信心不足。在走访调查中,为数不少的干部不同程度存在“三多三少三不够”现象,这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拦路虎”。面对脱贫攻坚任务畏难情绪多,针对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应对破解的少,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思想准备不够;对执行扶贫政策遇到的阻力牢骚多,对扶贫政策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的少,对政策执行中面临的具体问题研究解决不够;对部分贫困群众出现“等靠要”现象指责抱怨的多,进村入户面对面宣讲扶贫政策的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做的不够。

  (三)攻坚合力有待增强。县扶贫作战指挥部虽然建立了工作责任、行业责任、包保责任全覆盖的责任体系,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之间仍然存在相互推诿、相互依赖、相互指望的问题;对脱贫攻坚遇到的难题,缺乏前瞻性、预见性的研判和应对。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通村达院硬化路建设,人为哄抬水泥、砖、钢筋等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管控和应对之策。

  (四)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县里先后出台产业扶贫、行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政策文件80多个,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乡村产业奖补资金使用过于分散,财政贴息及奖扶资金撬动作用十分有限;新农合、医疗保险等政策口径随意性较大,基层疲于应付和“救火”;教育助学还有少数遗漏,尤其是在外地就读的贫困学生容易造成遗漏;在医疗救助上,报销比例不能一次到位,医疗报销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还比较突出。

  (五)少数群众情绪不顺。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差别不大的边缘户,在住房、教育、医疗、产业奖补等方面享受政策红利差距较大,加之农民群众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争要低保户、争当贫困户的不在少数,非贫困户怨气比较大;易地扶贫搬迁不同程度存在附属设施不配套、生活不习惯、收入无保障、吃菜无着落、种地不方便、脱贫难持续等现实问题,有的地方存在“一搬了之”的现象,搬迁户对拆除老房意见比较大。

  (六)扶贫信息共享不够。县乡村扶贫信息平台数据与脱贫实际脱节,生搬硬套,上下打架,动态更新不及时,仍然存在贫困户实际情况、纸质档案和信息系统三者不一致的情况,人为造成“空挂户”。各部门信息平台互不连通、互不兼容,不能实现扶贫大数据信息共享,乡村干部很大精力花在填报表、建档案、核数据、纠差错、补漏洞上。

  三、攻坚之战必须全胜

  (一)攻克脱贫信心之坚。信心比黄金还精贵,干部是决定因素。当前,精准扶贫已经到了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困中之困的决战决胜时期,全县上下要憋足一股干劲,拿出一股狠劲,使出一股拼劲,敢于向贫困宣战,勇于向摘帽冲刺。要克服畏难、厌战、自满、隐退、求稳怕乱和无所谓等六种情绪。从六个方面抓好提振士气工作。一要提能力。借助乡村讲习所,让每名干部通过人人学、人人讲扶贫政策,成为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切实提高跟群众打交道、建感情、化矛盾、增共识的能力。二要沉下身。各驻村工作队既要人到,更要心到、感情到,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考勤在村、职责在村、绩效在村。三要严管理。对各级干部要责任压得实、压力传导严、纪律约束紧,切实做到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铁的纪律管理干部,以实的成效检验干部。四要树典型。要加强正面典型的选树,挖掘宣传扑在一线的优秀扶贫干部、勤劳致富的贫困群众,通过感人的故事、先进的典型引导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凝聚起决战扶贫攻坚的正能量。五要真关爱。建议县委县政府建立对基层干部、部门驻村干部的激励关爱机制,切切实实为乡村干部减负,让身在一线的干部能够感受到组织的人文关怀,确保攻坚队员安下心、真出力、放心干。六要敢容错。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堰市建立容错机制调动党员干部履职担当积极性暂行办法(试行)》,区别对待探索失误和违纪行为,慎重处理涉及精准扶贫的信访问题,让各级干部敢于扛重担、挑大梁、打硬仗,营造宽容失败、敢于担责、鼓励创新的扶贫机制和攻坚环境。

  (二)攻克产业扶贫之坚。脱贫攻坚难在产业,成也在产业。在项目选择上,要注意五种现象,一是“满眼黑”,盲人摸象,摸哪算哪;二是“跟风跑”,盲目效仿,跟着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三是“赶热闹”,不切实际,片面追求“小而全”“高大上”,投入高、产出低;四是“杂货铺”,张家养条猪,李家喂只鸡,刘家种点菜,乡村没有主导产业;五是“猴子掰包谷”,俏了赶、疲了丢,不停换频道。在规划布局上,要围绕“县有支柱产业、乡有骨干产业、业有经营主体、户有脱贫项目”的要求,坚持长短结合,种养搭配,设施配套,工农互助,产业融合,扶优做大,形成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稳定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依托产业链脱贫致富。在项目扶持上,要克服四种倾向,重扶资轻扶智,重扶前轻扶后,重扶“车”轻扶“路”,重市场主体培育轻利益联接。在发展方向上,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市场主体、能人大户、乡村干部、农技人员的整体作用,积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大力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着力培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走出一条“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新路子,让农户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发展产业得现金、政策扶持得奖金。在发展重点上,要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在“扶贫工厂”到家庭、进户院上破题,因村因户施策,精选合适项目,把农村千家万户变成千万个“家庭作坊”,切实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实现更稳定、更可靠、更有保障的脱贫。

  (三)攻克脱贫质量之坚。提高脱贫质量是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靶向意识。各级干部要结合开展大走访大调查,进行一次全面“再排查、再公开、再复核”活动,杜绝漏评错评、漏退错退现象,全面提升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二是紧盯盲区和死角,查漏补缺,对标补短。乡村要围绕“三率一度”,逐户调查摸底,把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搞精准,增收项目搞精准,脱贫计划搞精准,政策落实搞精准,帮扶措施搞精准,确保精准脱贫经得起上级检验、历史检验和群众检验。三是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精准施策。既要抓好贫困户脱贫,也要抓好边缘户致富;既要抓好“三率一度”达标,也要防止脱贫户返贫;既要抓好村出列,也要抓好县摘帽;既要抓硬件指标全面达标,也要抓档案软件提档升级。对深度贫困乡镇和村要聚集人力、物力、财力,实行重点倾斜和扶持,确保同步脱贫摘帽。四是要加强群众教育,动员群众参与到精准脱贫中来,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公平公正,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认真办好乡村“新时代讲习所”,常态化开展大走访活动,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提升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知度、支持度、满意度。

  (四)攻克政策执行之坚。一是严格执行顶层设计。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对照户脱贫“三有七保障”、村出列“四确保九有”的标准,不吊高胃口,不降低标准,不盲目建设,不出现偏差,不误导群众。二是研究和制定“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扶贫政策。县扶贫作战指挥部要与各战区分指挥部拿出一定的精力研究政策和对策,要在整体规划、运转机制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出台的政策要掷地有声,便于基层顺利实施。县扶贫作战指挥部办公室对各地反映的政策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及时给予明确答复。确实答复不了的,要及时请示报告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确保政策执行尺度统一,消除基层干部政策疑虑,避免政策执行“翻烧饼”。三是政策兑现要及时。除确需在年底结账兑现的政策外,扶贫政策兑现落实要抓在平时。如教育助学,能否安排在春秋季开学后。大病救助、医疗保险兑现能否一季一兑现。四是政策执行主体要明确。按照“一事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人”的原则,对县乡村三级的扶贫主责、县直单位的行业扶贫责任和党员干部包户的帮扶责任,从工作任务、责任体系、时间节点、脱贫标准、考核奖惩等逐一细化、量化,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落实链条”,堵实政策衔接空隙。

  (五)攻克持续脱贫之坚。结合竹溪扶贫工作实际,扎实推进“五个转变”。一是从注重对象精准向更加注重帮扶精准、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按照“瞄准特困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扶贫,同步建设小康”的工作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帮扶举措既要可行,更要有效,既符合政策要求,更要符合广大贫困户的愿望。二是从注重外部帮扶向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转变。要以典型示范传导正能量,注重发挥创业明星和致富典型的示范效应,在全社会传导创业致富的正能量,努力营造人人思进、人人思变、人人思干的脱贫攻坚大环境。三是从注重开发式扶贫向开发性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针对因学、因病、因残等不能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脱贫的家庭,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兜底,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学生资助等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体的脱贫问题。四是从注重对当年退出村、脱贫人口的集中投入向统筹兼顾全面帮扶转变。采取组合式扶贫措施,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互支撑,园区建设与农业增效同步推进,乡村旅游与农村发展互促互进,普惠性扶贫与个体性扶贫有机衔接,让广大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继续以“十个到村到户”项目实施为抓手,在抓好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道路交通、电网改造、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重补齐均衡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农村发展短板,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五是从注重农户脱贫向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并举转变。要高度关注贫困户脱贫后返贫问题,建立创业就业培训、稳定农民增收、加大社会救助、实施医疗保障等防止返贫的有效工作机制,持续精准发力,避免因病、因学、因灾返贫。

  (六)攻克整县摘帽之坚。一是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要统筹谋划、良性互动。要围绕突出“五个振兴”,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同步推进,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脱贫攻坚战一定要将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主要抓贫困户收入提高、生活小康的同时,认真谋划和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致力于生产能力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方便舒适、生产关系变革、乡村全面振兴。二是转移就业与返乡创业要统筹谋划、良性互动。既要创建服务平台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更要创优发展环境激励能人返乡创业,以聚人气激活乡村,以聚才气振兴乡村。要推动劳务经济提质增效,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输出地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探索组建劳务合作协会和互助组织,推进区域间和区域内劳务协作,动态掌握劳务对接人员就业情况,及时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市民下乡,引导市民长期租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农地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在活力;鼓励和支持能人回乡,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社会贤达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提高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兴乡,引导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扶贫济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撑要统筹谋划、良性互动。统筹整合涉农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建立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县域实体经济、新型经济体和主导产业发展。盘活整合财政存量资金、部门存量资金,集中力量支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发展,防止在资金运用上“撒胡椒面”,确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有足够的财力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anxingchuangye/383379.html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报告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