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创业

土豆套种玉米技术视频 马铃薯玉米白菜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

【www.dagaqi.com--男性创业】

马铃薯玉米白菜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土豆套种玉米技术视频 第一篇

  [农广天地]马铃薯玉米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玉米、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科学的间作套种模式,采用这种种植模式,马铃薯亩产一般在2500千克左右,间作的玉米一般亩产能达到600千克以上,大白菜的亩产也达到了6000千克以上。现在为大家介绍马铃薯玉米白菜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一、间作套种时间及模式

  每年4月20日进行玉米育苗,5月15日移栽,7月末收获;4月末种植马铃薯,7月10日前收获完;7月15日之前在马铃薯地种秋白菜,同时在粘玉米地每两株玉米的中间点播白菜,也可以等粘玉米和秸秆收获后,进行大白菜移栽(马铃薯地可多留一些健壮的白菜苗),10月1日之后收获大白菜。马铃薯和粘玉米要覆膜,采用90厘米大垄双行技术进行栽培。两行玉米间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两行马铃薯间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

  二、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 育苗

  (1)品种选择:垦粘一号。

  (2)种子处理:在播种前10~15天,选择晴天,把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连续晒2天,可以提高出苗率并能将出苗时间提前。种子包衣或拌种,可选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

  (3)育苗方法:一般在4月18~20日育苗。床土配制,通常用三分之一腐熟细碎的优质农家肥和三分之二的园田土(大豆、杂豆及蔬菜茬土都可以,忌在有长期残留农药的地块取土)混拌均匀即可。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12厘米×12厘米),浇透水,然后每个营养钵播1~2粒芽籽,覆土2厘米,上盖薄膜防止跑墒,加快出苗速度。

  2. 移栽

  (1)精细整地:在前一年秋季进行秋翻,耕翻深度22~25厘米,第二年春节进行耙耢,按种植要求的垄距进行起垄镇压,然后覆膜。

  (2)适时移栽:要在气温稳定大于10℃以上,处在“冷尾暖头”的天气时进行移栽。此时,苗龄20天左右,幼苗3~4叶,第一层次生根已经形成。铁力市当地一般在5月15日左右。

  (3)平衡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要配合使用,有条件的农户最好每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酵素有机肥200公斤或每亩施含量在40%以上的玉米专用肥22~25公斤做基肥,尽量少使用化肥,这样对产量、土壤、环境、食品安全都是有利的。另外,在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10~20公斤。

  (4)移栽:用小四轮拉一个拖斗,斗上放水桶,斗前下方安放两个开沟器,放水管的头安在开沟器的后面,随开沟随灌水,然后将玉米苗放在沟内覆土,每亩保苗4500株左右。

  3. 田间管理

  (1)玉米螟防治

  ①赤眼蜂防治:于玉米螟卵盛期在田间放蜂1次或2次,每公顷放蜂22.5万头。

  ②BT乳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心叶末期(5%抽雄)用每亩150~200克的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放或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2)中耕管理:由于覆膜杂草较少,不用铲蹚,但垄沟和苗眼的草要及时除掉。

  (3)去除分蘖:分蘖与主茎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产量,要及时去掉分蘖,以利于主茎生长。

  4. 收获

  粘玉米在乳熟末期粘而香,品质佳,适口性好,是最佳采收期。

  三、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早大白或红土豆。

  2. 种薯处理:在播种前20~30天将种薯散放在室内平铺2~3层,见散射光,经常翻动待芽变绿或紫,当长至0.5~1厘米时,准备播种,种植前2~3天切块,每块至少留有一个健壮芽。

  3. 精细整地:于前一年秋季进行秋翻,耕翻深度22~25厘米,在第二年春节进行耙耢,之后起垄覆膜。

  4. 适时播种:播种时期要视当时土壤温度情况而定,在10厘米的土层,温度达到8~10℃即可播种,铁力市当地大约在5月1日左右播种,然后进行覆膜。

  5. 合理施肥:施肥种类以农家肥为主,以化肥为补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为原则。农家肥最好用腐熟的猪、牛、马粪,每亩5000公斤。化肥可根据茬口、地力等情况适当调整,每亩施尿素7~8公斤、二胺7~8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追肥中有机肥以人粪尿为主,化肥以氮肥为主。

  6. 中耕除草:马铃薯出苗后及时划膜,以免苗被烤伤,同时除掉垄沟和苗眼处杂草。

  7. 及时灌水:苗期和现蕾期如果干旱,要及时灌水。

  8. 病虫害防治:晚疫病用克露、杀毒矾、金雷等杀菌剂防治。蚜虫用溴氰菊酯防治,地下害虫用辛硫磷乳油防治。

  9. 割秧晾晒:茎叶变黄转枯时,进行割秧促进后熟,晾晒几日后即可收获。

  四、秋白菜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龙白7号或红心白菜。

  2. 及时整地:马铃薯收获后就要及时整地起垄,地面要平整,以利于白菜播种、灌溉及田间管理。

  3. 合理施肥:大白菜生长迅速,必须适时大量施肥,为其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这是生产的基础。施肥分基肥和追肥两种。www.cyone.com.cn基肥是基础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疏松和通气等性能;追肥起补充肥效的作用。

  (1)基肥:基肥以腐熟的人粪、禽粪和厩肥、堆肥等混合肥料最好,在每亩施肥2000公斤以上的地块上,用全面铺肥扬肥法,在整地前均匀扬开,然后整地起垄;在每亩施肥不足2000公斤的地块上,结合整地破垄夹肥,把粪滤在垄沟里,然后合上垄。

  (2)追肥:定苗以后至莲座期前,要进行第一次追肥,追肥量每亩用尿素10公斤,在垄帮距根6~8厘米处刨埯施入,然后覆土。如果土壤干旱,要灌一次小水。莲座期结束至进入结球前期,为能结成大而坚实的叶,要追第二次肥,每亩用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方法同第一次追肥,应结合灌水进行施肥。

  4. 播种:

  (1)播种期:适时播种对大白菜产量、品质、结球率影响很大,播种过早大白菜病害严重,容易脱帮,不耐贮藏;播期过晚,包不好心,降低产量和品质。在铁力市当地,大白菜的适宜播期在7月10~20日之间

胡雪林土豆地膜种植技术:效果好又省钱-安徽省芜湖
土豆套种玉米技术视频 第二篇

(主持人)一提起土豆,我们就想到了青椒土豆丝,薯条,土豆泥这些吃的东西,那么除了吃,土豆还能做什么呢,在安徽省芜湖市,有个叫胡雪林的人,他为土豆找了个新用途,做地膜,土豆怎么能做成地膜呢,这种地膜跟我们常见的地膜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外形上看,胡雪林用土豆做的地膜,跟我们常见的塑料地膜并没有什么不同,可它却有很多优点是塑料地膜没有的,最突出的就是可以降解。

    (采访)安徽省无为县江坝镇连洲村种植户魏升高:“这个地膜很环保,四个月以后就没有残留了。”

    这里所说的塑料降解,就是指塑料在热、光、微生物等外界作用下,逐渐发脆、破裂等老化现象。

    这土豆做的地膜,刚铺在地里的时候,和普通的塑料地膜没什么区别,可是在四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里,它们会逐渐地降解。

    土豆地膜的这个特性,和废旧塑料地膜大量残留和堆积造成的白色污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量的废旧地膜不仅对造成了环境污染,还给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带了严重的威胁。

    (采访)安徽省宿州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孝科:“把土壤的上下层切断了,根就扎不下去了。”

    看上去薄薄的地膜为什么能把土壤切割成上下两层呢?这首先是跟它的原料有关。大多数塑料地膜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它们的分子结构非常致密,既不容易透水也不容易透气。正是因为这个特点,用它做成的塑料地膜,即使被埋入地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被分解掉,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不容易降解”。

    尽管每年农户们都要把破损的塑料地膜从地里扒走,可总会有一些小块的地膜遗留下来,如果这些地膜残片被翻到土层里,它们就会像一把把透明的刀,既不透气又不透水,把土层分隔成上下隔绝的两层。长在上层的植物,根系无法穿透地膜去吸收下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植株就会营养不良,同时,积累在上层的水分,也不能及时地渗透到下层土壤中去。

    (采访)安徽省宿州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孝科:“主要是水渗不下去,根扎在有水的地方就烂掉了。”

    在下雨或者是灌溉的时候,水就会从土层上面往下面渗透,当遇到小块地膜时,水就会聚集在地膜上,这样一来,地膜上的根系就会泡在水里,时间一长,根系也就坏掉了,作物也就死掉了。

    有关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在连续3-5年被残留地膜污染的地块上,小麦能减产2-3%,玉米减产10%,棉花减产16-23%!也就是说,当地膜在土壤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地膜造成的损失就会远远超过它曾经带来的效益。

    (主持人)有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的地膜使用量已超过10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并且使用量呈上升的趋势,怎么解决废旧塑料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壤的损害,一直是农业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有很多人进行过有益的尝试,而能把土豆做成可降解地膜的,胡雪林是第一个。

    胡雪林之前一直是做塑料地膜的,他为什么会对可降解地膜感兴趣呢,这还得从他2007年的一次遭遇说起。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在2007年一天刮大风,到处都是地膜。”

    (采访)安徽省无为县江坝镇连洲村种植户魏声高:“在棉花结束后,每亩铺膜需要2-3个工。”

    一边是废旧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壤的损害,一边是农户每年花费大量的劳力去清除地膜,塑料地膜的危害,深深的触动了胡雪林。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我就想,如果能够降解的话,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在大学时学的是分子材料应用专业,所以胡雪林一开始就想到了从原料上入手,寻找可以降解的材料来制作地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胡雪林到处搜集资料、请教专家。后来,偶然听到的一个消息给了他启发。这个消息就是,有人用玉米淀粉做出了可降解的地膜。

    说起玉米淀粉大家都不陌生,最常见的就是做饭时用来勾芡的那种,这粉状的玉米淀粉怎么能做成薄薄的透明的地膜呢?

    (采访)安徽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周运友:“淀粉能够糊化,能够跟聚乙烯融合,做出地膜来。”

    玉米淀粉在加热以后会变成糊状,叫做糊化,在糊化的玉米淀粉中加入受热融化的聚乙烯,让二者融合在一起,再经过吹塑等工序,就能够做出地膜来。

   那为什么这种用玉米淀粉做成的地膜可以降解呢?

    (采访)安徽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周运友:“这是生物降解,加入了大量的淀粉,这是微生物的营养源,更容易降解。”

    因为玉米地膜是玉米淀粉跟聚乙烯混合以后做出来的,每个聚乙烯微粒的周围都是小块的玉米淀粉,当玉米淀粉被微生物分解掉以后,原本跟小块淀粉粘结在一起的聚乙烯颗粒,就失去了粘连对象,变成了一颗颗孤立的小微粒。

    这些聚乙烯微粒非常小,也不会再结成小块,即使遗留到了土层中,也不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任何的危害。

    在了解了玉米淀粉能够降解的原理以后,胡雪林开始四处搜集玉米做地膜的详实资料,自己也尝试着制作。半年以后,胡雪林的玉米地膜做出来了,可一算账他发现,这种地膜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玉米淀粉的原料是两万元一吨,石油的是一万一每吨,刚开始用玉米,成本高,农民不接受。”

    用高纯度的玉米淀粉做成的可降解地膜,每吨的价格比塑料地膜贵了一万多元,这么高的成本,农民是没法接受的。

    胡雪林觉得,用玉米淀粉能做成地膜,用其它植物的淀粉应该也可以,只要提纯后的淀粉比玉米的便宜就行了。他陆续用红薯,木薯等进行了试验,可效果都不理想,经过分析后他发现,植物淀粉要想做成地膜,还得满足另外一个条件——粘性得强,这是因为,如果淀粉粘性不够,淀粉跟聚乙烯的粘连就不牢固,做出的地膜就容易破。

    那什么样的淀粉粘性强呢?这就得说说淀粉的分类了。淀粉有两种不同的分子结构,这种有分支的淀粉,叫支链淀粉,这种没有分支的叫直链淀粉,通常,支链淀粉越多,淀粉的粘性就会越强。玉米淀粉能够做成地膜,就是因为它的支链淀粉含量,占到了淀粉总量的70%。

    价格得便宜,支链淀粉含量还得高,胡雪林最终锁定了目标——土豆。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用土豆的成本比聚乙烯便宜10%。”

    在主要的几种农作物中,土豆的平均亩产,能够达到4000斤左右,而玉米大约在1400斤上下,所以土豆淀粉在成本上,算起来比玉米淀粉和单纯的聚乙烯材料,都便宜了不少。

    这是高纯度的土豆淀粉颗粒,每吨的价格在九千元左右,比聚乙烯便宜两千多元呢,比玉米淀粉便宜一万多元。更重要的是,土豆里面的支链淀粉比玉米里的还多,也就是说,如果用土豆淀粉制作地膜,既可以达到可降解的要求,又能够节省成本。

   (主持人)经过多方的搜集资料和咨询专家,胡雪林最终决定用土豆淀粉来做可降解地膜。从原理上来说,用土豆淀粉做地膜和用玉米淀粉基本上一样,可真地做起来,困难就大了。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最初淀粉加得太多,做出来想豆腐渣,量在64%。”

    最初,胡雪林是按照以前玉米淀粉的量,往聚乙烯里加土豆淀粉的,可是按照这个标准,胡雪林根本就做不出完整的地膜来,于是胡雪林尝试着降低土豆淀粉的含量,当含量降到40%的时候,地膜终于做出来了,可是,又太厚了。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2007年9-12月,在量上开始调整,到40%的时候,厚度是0.15毫米,因为0.008毫米是国家标准,0.15毫米的不符合,二是太厚了。

    地膜如果太厚,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透光性不好,透光性差,能进到地膜里的光线少,不利于膜内地温的提高,植物容易被冻伤,二是用的原料太多,提高了地膜的制作成本。

    要让地膜薄一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继续减少淀粉的含量。可是这40%的含量,已经是个临界点了,如果淀粉的含量再往下减,相应地聚乙烯的比重就得增加,那到最后淀粉降解以后,剩下的聚乙烯就仍然可能是片状的,残留在土壤里仍然会影响到土壤的结构。

    有什么办法既能保证地膜有较高的淀粉含量,厚度又能达标呢?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主要是温度的调整,温度要加高,一般的195度就可以了,这个必须加热到240度,加快它的固化速度。”

    以前用玉米跟聚乙烯做地膜,温度在195度时,两种原料能完全融合在一起,做出的地膜,平滑轻薄。可是这个温度对土豆却不适用,在195摄氏度时,还有一部分土豆淀粉没能跟聚乙烯融合,干燥的淀粉颗粒粘在地膜上,就会让地膜很厚。

    胡雪林发现,把温度提高到240度,再加入特制的催化剂以后,土豆淀粉跟聚乙烯就彻底融为一体了,土豆地膜的厚度完全达到了行业的要求。

    为了能更直接地展示土豆地膜分解后的情况,胡雪林还专门做了燃烧试验,这样做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地膜里的淀粉去掉,烧后的灰烬跟自然降解后的地膜几乎是一样的。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胡雪林:“非常好。”

   (主持人)胡雪林把土豆地膜钻研成功以后,还专门请了农户进行了试用,结果农户们发现,用这种膜种玉米,能省不少力气,种棉花还能提高产量。

    安徽省宿州市无籽西瓜研究所的所长刘孝科,在他的西瓜地里套种早玉米的时候,试用了胡雪林的地膜,发现这一茬的早玉米管起来省事多了。

    (采访)安徽省宿州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孝科:“从西瓜套玉米来看,穿刺的效果好一些,只有-2%需要用手。”

    刘孝科提到的玉米“穿刺”是什么意思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早玉米种植上的一个麻烦事——“点膜”,也就是每到玉米芽子顶到地膜的时候,农户就需要把地膜破个洞,让玉米芽子长出来,点膜是很耗费农户精力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要人工点膜呢,这因为稚嫩的玉米芽很难顶破地膜,如果不人为地让玉米芽长出来,被地膜挡住生长去路的芽子就会长势变弱,如果碰上阳光好、温度高的天气,被地膜包裹起来的芽子还有能会被高温烤死。

    而刘孝科用了胡雪林给他试用的专用地膜以后,玉米的芽子大部分都能自己顶破地膜,长出来了,这就是刘孝科说的“穿刺”。

    刘孝科使用的地膜比一般的地膜薄了一些,可是按照常理,地膜越薄强度就越低,风一吹不就破了吗?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穿透力达到92%,前提条件就是拉力、抗冻等达到要求。”

    原来这玉米专用的地膜,薄是薄了点,可强度一点都没减少,在拉力、抗冻等方面一点都不比厚一些的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采访)安徽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周运友:“淀粉作为填充物,可以填充到聚乙烯的缝隙里去,使膜更紧密,比单一的聚乙烯更致密。”

    在聚乙烯中加入土豆淀粉以后,新型地膜比普通的塑料地膜更致密了,强度也更大了,即使在地膜薄了以后,仍然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除了能解决玉米的点膜难题,胡雪林的土豆地膜还能让棉花增产呢。

    (采访)安徽省无为县江坝镇连洲村种植户魏声高:“用这个膜产量提高了20%,原来是600多斤,用这个增产20%,达到了720斤,很明显。”

    为什么这土豆做的地膜能增加那么多的产量呢,魏声高解释说,跟普通的塑料地膜相比,可降解地膜能增加肥料的利用率。

    (采访)安徽省无为县江坝镇连洲村种植户魏升高:“棉花在施花蕾肥时,那个膜要撕,这个不用撕,那个只有一条沟开了,还撒在地膜上的就蒸发掉了,这个膜就分解了,肥能完全吸收。”

    原来呀,在每年的八月份,棉花开始挂铃的时候,芜湖地区的棉农一般都要追施一次氮肥,叫做“花蕾肥”。一般的棉田,到了追肥的时候,就需要把靠近棉花根部的地膜撕开一道口子,然后把肥料撒进去。

    可是每亩地有几千株甚至上万株棉花,如果每株都要撕口子,再把化肥准确地撒进去,这工作量就太大了,所以棉农们通常都是把地膜的口子撕的长一些,把肥料尽量往缺口处撒就行了,可是这么一来,就总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肥料遗留在地膜上面,这些地膜上的化肥经过太阳照射或者雨水冲刷,就白白地浪费掉了。

    而魏升高因为用的是土豆做的地膜,等到施花蕾肥的时候,已经自动降解了,撒下去的肥料直接就接触了土壤,没有了浪费,产量当然就高了。

    (主持人)胡雪林土豆地膜的钻研成功,为人们彻底解决白色污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我们衷心的希望,能有更多像胡雪林这样的人,对农用塑料的改进做出更多的尝试,能为环境保护和农业增产,找到双赢的道路。

生吃的农产品前景广:土豆/玉米/黄粉虫/火腿
土豆套种玉米技术视频 第三篇

  [每日农经]能生吃的农产品(2011.2.25)  本视频由CCTV7每日农经官网提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农产品是可以直接生吃的,但也有很多农产品,像土豆、玉米、黄粉虫、火腿、猪肉这些,很多人却并没有生吃的习惯,甚至根本就不敢直接生吃。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发现,“生吃”这一消费行为也能带来巨大的商机,不但能为很多农产品找到相应的消费人群,而且在生产环节中注重食品卫生和质量安全,使原本不能生吃的农产品达到生吃的标准,也能开发出更多全新的产品,来赢得市场的认可。本片将通过对生吃的土豆、生吃的玉米、生吃的黄粉虫、生吃的火腿等6种能生吃的农产品的描述,来探寻“生吃”为农产品带来的巨大前景。  

  生吃的玉米:

  超甜玉米,也称水果玉米,是普通玉米的突变体,由于糖向淀粉转化的环节被破坏,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就停留在单糖(葡萄糖等)和二糖(蔗糖等)阶段,所以鲜食时吃起来清甜爽脆,口感很特别,即使不煮也很甜很脆,没有淀粉的生涩味道。

  生吃的土豆:

  黑美人土豆,黑黑的皮肤,颠覆了人们对土豆的传统印象,相信第一次见到,都会倍感新奇。其实它是通过航天育种技术选育的土豆新品种,准确的说,它是一种彩色土豆。黑土豆的颜色主要就是花青素的颜色高 普通的的土豆不含花青素 黑色的土豆含有花青素。

  生吃的好处就是它本身里面含的花青素 它煮熟了或炒熟了吃花青素容易流失 所以生吃营养价值相对高一些。而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研究结果就是抗癌,延缓眼睛的衰老,还有软化血管这方面有些作用。

  

马铃薯与几种农作物的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土豆套种玉米技术视频 第四篇

土豆套种玉米技术视频

马铃薯与几种农作物的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土豆套种玉米技术视频 第五篇

土豆套种玉米技术视频

马铃薯与几种农作物的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nanxingchuangye/12005.html

《土豆套种玉米技术视频 马铃薯玉米白菜间作套种栽培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