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创业故事

王健林创业故事

|

【www.dagaqi.com--名人创业故事】

篇一 王健林创业故事
王健林:当初创业为贷款跑55次

图为王健林(资料图)

   真到2020年,我把这个公司带进世界前100名,甚至更靠前一点,真正的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

   因为他凭借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和行动力而成为中国首富,又信奉“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不喜欢高谈责任和担当,又自然地体现出“舍我其谁”的魄力与勇气。

   王健林先生感冒五六天了,一直没好,不过12月9日星期一,他还是早上7点就到了北京CBD的办公室,依然是全公司最早上班的人。“哎,天天如此,习惯,习惯,天天如此。”他说。传说他一年365天只休5天,《人物》记者求证此事,他呵呵笑,“5天可能不止吧,十一,春节,可能都会休一点儿。”

   做了26年生意,这样的工作状态也就从1988年持续至今。2013年,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成为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富豪榜的双料中国首富——在万达未上市的情况下。

   王健林身边的人提醒,“他最烦别人叫他首富。”

   但无法阻止来自四面八方的热情与尊崇。两天前,王健林出席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他一出现在会场,所有在座的人起立鼓掌,后排的人甚至纷纷站到了椅子上。

   王健林的2013年就是在这样昂扬的气氛中度过的,所到之处皆如旋风。他的会见名单上除了繁密来访的各地官员之外,国际客人正在快速增加。9月11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午10点半他会见了比利时首相,紧随其后的还有保加利亚总理。中午和达沃斯主席的会见刚刚结束,万达方面又接到芬兰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强烈希望安排芬兰总理的会见,哪怕只有10分钟也行。最新的国际客人是12月3日在上海会见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卡梅伦称赞万达是中国企业的榜样,愿为万达在英国发展给予全力帮助和支持。

   最初万达是以住宅为主业的大连本地企业。之后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公司。然后转型做商业地产,一个万达广场就能造就一个城市中心的神话令地方政府趋之若鹜。现在,王健林的目标是把万达做成一流跨国文化企业。不仅如此,王健林在6月的《财富》全球论坛上说,要把中国文化输出到全球,就是要掌控全球的文化、媒体话语权,就需要有超大手笔的规划和投入。

   但是王健林并不认可自己是个民族主义者,他不喜欢谈那么高,只是非常自然地表现出“舍我其谁”的勇气,“不一定我们有什么责任感,我主要是觉得,如果我们都不敢做,那谁敢做呢?”

   细究王健林走过的路,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骨子里这是一个朴素的人,他像普通人一样,为朴素的愿望所驱动。但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还是一个极具想象力和行动力的人,这使得每一次驱动都成就一次事业的跨越。

   直至今天,他成为普通人眼中具有雄心壮志,甚至野心勃勃的人。

   人物PORTRAIT=P

   王健林=W

   我这一生要有这么一栋楼

   P:听说你信奉“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而且已经决定了财富的最终处置,将来要把90%的资产用作慈善基金?

   W:钱多了嘛,(笑)钱多了就去捐多一点嘛,对不对?那如果你只有一个亿可能不会有这种想法,那发展的时候一开始人的想法都是,为自己嘛。这个我曾经讲过,人创造财富有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就是为自己,这其实也没有什么错的地方,大多数呢是这样,对吧?奋斗几千万一两个亿,那当然主要是为自己为家人改善生活。再做一段时间我觉得可能是为名利,我还要赚更多的钱,我要证明自己啊,这是第二个层次。最高的一个层次呢就是做社会企业家,能达到这个高度的人很少,卡内基呀,比尔·盖茨啊,巴菲特呀,还有其他一些这样的人。但达到这个层面的人真心实意的不是说为了秀,也不是为了名,真心实意是觉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需要把自己从社会上赚取到的很多东西还给社会,那真正的社会企业家,这个是比较少。

   P:那你是一开始就直接跨入了第三个层次吗?还是说其实也是一步一步地逐渐担当?

   W:那,这都是逐渐,肯定是逐渐,逐渐,逐渐。那一开始我发展的目的也是一样(笑),自己过得好一点,自己生活得更幸福一点,肯定是这样。

   初期哪有这么……这个目标取向,或者说你的参照物,一定是随着事业的发展不断修正,这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人刚下海做生意我就给自己定了要做世界五百强,这怎么可能。你总是目标逐渐逐渐扩大。我刚下去做生意的时候给大家做的口号就是我们公司争取奋斗到,一个亿,资产一个亿。那个时候很多员工就觉得不相信,一个亿,太遥远了,公司连做生意的本金都是借来的,怎么可能到一个亿呢。我是怎么想,总要先提个目标,让大家觉得有一个奔头。我们大家努力,再加上那个时候中国整个经济处于快速成长当中,所以很快就到一个亿啦。我们再提一个口号,我们争取做更大的,跨区域,走出大连。很快走出大连啦。也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总体来讲还是成功的。所以,目标是不断修正的,这是一个过程。

   P:听说你曾经在香港君悦酒店,望着对面的一栋楼说,我的目标是要有这么一栋楼。是有这么段故事吗?

   W:那是1990年,我跟4个朋友一块去香港。那个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去香港,就觉得香港那是太美好啦,啊,觉得哎呀,能去香港,那,还没想说去欧洲,去美国,没那么遥远,就觉得去香港就很幸福啦,什么都有供应,灯红酒绿的。

   那时候住在君悦酒店,11楼有一个平台,平台花园大概一公顷左右吧,游泳池什么的,可以看海景,看到维多利亚海港。然后呢,上边有4栋楼,正好是4个角,一个是君悦酒店,一个是君悦的酒店式公寓,一个是海景酒店,一个是写字楼,4栋楼,差不多一般高,外形也是一致的。我当时跟我几个哥们讲,哎,我这一生做生意的目标就是要奋斗,要有这么一栋楼。那时候刚做生意不到一年,当时他们几个都表示怀疑,哇,这一栋楼很大呀,几万平米啊,如果在香港的话可能值二三十亿啊,在内地也得几个亿啊。我说必须有这个目标,连这个目标都没有,我下来做生意这个决定,或者这一辈子就白混啦!

   也可能当时是开玩笑(笑),但我真的是有这个想法。既然选择下来做生意,那就一定要……因为我在政府机关应该是混得不错的,在军队也是,很年轻,20多岁就当团职,我转业的时候才32岁,你想,跟我一起入伍的战友,我到团职的时候,只有一两个人到营职,大多数还在连职。到了地方我又很快到了正处级,也是后备干部,如果我不选择转业,不选择做生意,可能一年两年也就被提拔上来了。既然选择了这个,也是希望有成就。

   不过很快,我觉得很快,我们就实现目标了,记不清是1994年还是1995年,我们就有了这一栋大楼了,那个叫万达大厦,也有个几万平米吧,在大连,当然比不上香港那么豪华,但是我们毕竟有了我们的第一个楼了。紧接着,可能再过一两年,我们有了自己的万达酒店,那就更高了,30来层,自己的第一个酒店,从那就开始了。

   P:有人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停止,但你是一直一直走在最前面的,为什么?

   W:可能多方面原因吧,每个人性格特征,还有每个人做生意的这种……这种追求?也许都不一样。人的选择,我觉得任何方面的选择,只要你不选择做坏事,只要你不是选择,比如说,危害国家,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像冯仑先生每次见我,啊!你是中国最勤奋的企业家啦

   当然我也不可能一直这么持续下去,我能工作到80岁、90岁吗?那也不太现实,是吧?可能,我达到一个目标吧,假如真到2020年,我把这个公司带进了世界前100名,甚至更靠前一点,真正的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可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也会选择稍微休息啊,或者从事别的我更喜欢的工作。

   我自己不能出事

   P:你早年在东北做生意,那个地方经常很多人拿钱开道,但是你15年前就直接决定了,不行贿。什么事情触动了你这么做事?

   W:因为我是看到那前儿我们一起做生意的很多人,不是这个过两天进去了,就是那个过两天就没了,我就觉得,我,要为我的这些,当初是几百个,后来是几千个,现在是几万个,我为我的这些弟兄负责,我说我这个一旦要做事进去了,那公司垮了怎么办?那些弟兄到了50来岁了,再重新选择,那不费劲吗?我是一种责任感,我觉得我自己不能出事。

   第二个我也觉得,万达为什么能练出来今天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很重要跟这个思想有联系。你看万达为什么不断在创新,不断在折腾、在研究?就是我跟大家说我们能不能研究一种模式让别人求我们,不让我们去求别人。我们现在做的这个,商业地产,包括现在做文化,不都是这个模式吗?我们想努力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那这个产品受欢迎,各地上来求我,寻找跟我合作机会,我肯定就避免行贿了。

   我觉得要从保护企业、保护我自己,我也不希望,比方说,你栽了跟头,最痛苦的是谁,还是你的家人你的父母,对不对?你像有些官员到了60多岁,或者50多岁,哎呀,原来门庭若市,咣当一进去,什么都全完了,这个多痛苦啊。所以我一开始朴素的是从这个角度,觉得我们要练这个。

   再一个呢,也跟我们自己的经历有关系。你现在觉得万达在全国各地好像畅通无阻,受欢迎,其实我们从1995年到2003年、2004年,大概就这一段时间,在大连曾经有这么六七年时间,是很难受的,那个时候我们在大连过得是非常难受的。一个是当时的领导也不太喜欢我们,因为我们也不表示啊,老不表示。真是想起就聊一下,万达在大连拿地,从来就没有说得过便宜,就从创业初期一直到现在为止。我在大连一直前十来年吧,都是跌跌撞撞的,很少直接从一手拿到地。从政府批一块地给我,有没有?有,很少。很有名的一些项目,你像星海人家呀,华府啊,都是二手,已经给别人批下来啦,然后我再加一笔,我来做。但是就是靠什么呢,我们拿过来以后,那个时候在住宅层面上创造好的概念,比方说,品质做得最高,环境做得最好,然后配套来做,什么小学幼儿园超市,把它做齐了。一下子,别人卖5000,我可以卖7000。我加了钱我也一样可以挣。

   我曾经做一个项目,后来在长春做了个创业项目,当时政府要求捐3000万,建一个雕塑公园。哦,那个年代啊,90年代末期的时候,那3000万起码跟现在3亿了。哎呀,我一个哥们就,嗨呀,没用的,捐3个亿也没用,跟他个人没关系,你不用3000万,你拿300万,给10个人,有关方面这条线上办事的10个人,保证办事顺得要命。你捐3000万,该罚你罚你。确实如此。我们在长春捐3000万,当时最大一笔捐款,那后来我们办事的时候,办证啊办手续还是非常费劲的。可是我觉得,我跟我哥们讲,我宁肯费劲,我也不对个人,对个人就给自己套个小小的,脖子上套个小镯子,你不知道哪天就勒紧了。

   P:你必须得有自己的想法。

   W:我们之所以能走向创新,跨区域发展,和做(现在)这个东西,说穿了就是,从创业之初受的那些磨难,受的那些憋气啊,我就在琢磨,不能走传统这个模式,一定要研究自己的竞争产品。

   我们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发展,哪地方顺当我们就哪地方多投一点,哪地方不顺我们就少碰一点嘛。所以这全国发展也有这个好处,你比方说我就在这个城市,那这个城市领导不喜欢我,或者这个城市领导就有意思要收拾我,那我就麻烦了,对不对?你看重庆不也是吗,那重庆打黑那么多企业,难道各个都是黑吗?对不对?有的肯定是得罪人不喜欢就把人灭了。那如果这个公司,假如说全国性的布局,或者全世界的布局,是不是要安全多了?

篇二 王健林创业故事
王健林创业成功的秘诀:勤奋

王健林创业成功的秘诀:勤奋

今年夏天,赵薇的一部《致青春》让整个社会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对青春的追忆和感伤之中。另一部《中国合伙人》则以新东方创始人的创业故事给大家诠释了另一种热血奋斗的青春,告诉大家:青春不仅是放纵和冲动,而是不断拼搏,实现梦想的过程。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怎样才能创业成功?我认为勤奋最重要,这点我深有体会。由于我是个转业兵,在创业初期,对房地产行业一点儿也不了解,很多同行笑话我,他们评价,我早晚会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所以我下决心,先学习,在接下来的4到5年的时间里,我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白天正常上班,晚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学习。我相信勤能补拙,奋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

王健林,男,汉族,1954年10月生,四川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现在的王健林是中国首富,曾经的王健林在企业成立之初,在得不到计划指标和土地的情况下,把当时没人愿意做的棚户区旧城改造项目作为万达的首块试金石。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敢于冒险的性格,让王健林尝到创业甜头,旧城项目让他赚了1000多万元。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万达年房屋销售量已经占大连市房地产销售总量的两成以上,在大连房地产企业中脱颖而出。“从地区小公司到全国性公司,经受的磨难和被别人的鄙视,至今记忆犹新”,王健林曾在多个场合如此表示。企业成立之初,他曾为了一笔银行已经承诺的2000万元贷款跑了50多次,遭受无数白眼和冷遇。

而从住宅开发转向商业地产,是从2001年开始。“对于住宅来说,房子卖完了现金流就上去,卖不出去现金流就下来,很不稳定,更不要说国家政策调整的时候”。在正式进入

商业地产之前,为了寻求稳定现金流的方式,王健林曾先后尝试过制造业、变压器、超市等多个领域,后来最终确定做不动产,因为“至少盖房子的那一半是熟悉的”。

王健林的商业地产之路并不顺利。从2001年到2004年,万达不断试错,曾做过222回被告,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天天跟法院打交道”。不过,十年以后,万达俨然成为中国的商业地产翘楚。

作为“中国创业榜样”大型公益活动的创业导师,王健林在7月6日晚上举行的启动仪式上再次展现过人魄力。现场有大学生问王健林:你创业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作为商业领袖的王健林提起当年也是不无感慨,他说:最困难就是创业、创新,没有资金。找国有单位借钱,还要做担保,还得提供一年25%的回报。王健林的困难还没说完,却被旁边的主持人季小军将了一军:你支持大学生创业也要25%的利息吗?王健林的答案顺理成章:要支持大学生创业,不要利息。

篇三 王健林创业故事
王健林的人生经历

【王健林创业故事】

篇四 王健林创业故事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 走向成功的秘诀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个人经历 走向成功的秘诀

王健林1954年生,四川人,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个人经历

王健林,男,曾用名王建林。1954年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祖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王健林的父亲王义全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建国后回到老家四川长期担任地方干部。

1958年,王义全受四川省林业厅的指示到大金县(现在改名叫金川县)负责组建森工局,4岁的王健林也跟随父母来到了阿坝州的大金县生活,王健林的小学、中学分别在大金县东方红小学和金川中学度过。1969年,14岁的王健林成为了森工局下属的营林处的职工。

1970年,在营林处工作了1年的王健林决心要参军。不过他参军的过程却还是费了一番周折。据王健林母亲秦嘉兰回忆,因为阿坝州当时不征收城市户口的青年,所以她就把王健林送回了苍溪老家,在那里上山下乡,就这样,王健林才当上了兵。在去部队前,王健林改掉了自己原先的名字王建林。

关于王健林入伍还有一个故事。一位王健林当年的战友曾在微博上回忆了当时的情景:1971年初春,吉林省集安县鸭绿江边的大山深处的军营里来了一批新兵,新兵里面有四川和辽宁抚顺的,班长去挑选新兵时,他先选2个抚顺兵,然后走到一个又小又瘦的新兵面前问他想当侦察兵吗,他没有任何犹豫的说了愿意。就这样王健林成了一名侦察兵。他很好地抓住了由对方抛过来的机会,在往后的人生中,

这种不放过任何机会、勇于挑战的性格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1978年,入伍8年的王健林晋升为排长,并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在大连陆军学院学习期间,他多次对部队的教材提出质疑,部分质疑内容被接受而写进了教材。1979年的8月,王健林从大连陆军学院毕业,由于成绩优秀,留在学院的大队当参谋,后被调到学院的宣传处任职干事,负责动员学院的军士报考党政专修班。1983年王健林就读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1986年毕业获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位,毕业后,32岁的王健林调任陆军学院管理处任副处长。同年,王健林选择了转业。多年以后,在提起军旅生涯时,王健林笑言:“如果不转业,现在最多混个将军,那有什么意思?”

转业后,王健林被任命为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在外人眼中,他肯定是一名未来在仕途上越走越顺利的政府官员,也是一名很快会提拔的备用干部。不过,他的个性在两年后再度显现。说到底,他不喜欢四平八稳,他的人生需要挑战性,需要波澜壮阔。

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是西岗区政府的下属企业,到1988年欠债达到了149万元,公司濒临破产。西岗区政府为了拯救这个“烂摊子”,向全西岗区的官员们发出启事,希望有能人主动站出来为公司和区政府分忧。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工作,当时没有人主动和区政

府接触,除了王健林。多年后回忆此事,他的口吻依然是:“在机关就算混上了一个区长、副市长,也没有什么意思。”

1988年,王健林接手西岗区房屋开发公司。他对公司进行了整顿,又从老战友那里托关系获得了指标(当时政府限制指标)和银行贷款,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赚了第一笔钱。公司在王健林接手的当年就扭亏为盈,为此西岗区政府给他个人奖励15万元,但他让财务把钱分给了全体员工。

1991年,国家体改委和大连市体改委准备在大连市选择3家企业,作为东北地区首批股份制试点单位。一旦成为试点单位,公司将失去政府编制,从铁饭碗变成泥饭碗,公司高层也从政府官员变成社会人员,当时没人敢这样做,但王健林敢。1992年8月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改制成立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国有资本逐渐退出万达,万达也成了王健林的万达。王健林争取并抓住了这次国企改制的机会,这就是王健林的过人之处,有胆也有识,这是他能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所获荣誉

2005年获得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首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称号。

2007年获得由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的“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获得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第四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称号。

2009年获得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等机构颁发的“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获得中央统战部等部委颁发的“中国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十年商业领袖”。

2010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玉树地震“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

2011年被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授予 “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当选“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继2005年之后第二次当选。

2013年当选福布斯亚洲年度商业人物。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百名思想家”之一。

王健林的成功之道

一、敢闯敢试

他是敢为天下先的地产大亨,他是与马云对赌一个亿的冒险家,他是中国的房地产首富,三年内,两次荣登“胡润房地产富豪榜”榜首,更是以集团形式捐款超过28亿的慈善家,他胆识过人,霸气外露,是血气方刚的企业家,他扬言只要万达进入的行业,其他的企业都没

篇五 王健林创业故事
王健林的创业之路

篇六 王健林创业故事
首富万达集团王健林不为人知的背后

首富万达集团王健林不为人知的背后

“豪爽、大气!”

与王健林接触交流过的人,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是条汉子。

可仅仅这样定格,就错看他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走近王健林,你会发觉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严格、斯巴达式的严格!”

17年的军旅生涯,天然赋予王健林独特的个性以及颇具军事色彩的管理风格。【王健林创业故事】

不喝酒、不抽烟,没有夜生活,每天早上都5点半起床——王健林形容自己是“曾经的文艺青年”,信仰“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偌大一个万达集团,他宁愿给钱给股份,也不让一个家人亲属在里面任职。而对万达的员工,老板要求早上8:30上班,大多数7:30已经到了,因为迟到在这家公司是件很可耻的事情,“昨晚陪客户喝酒到凌晨3点”从来不构成理由。

生于西南巴蜀之地,事业在辽阔东北生根发芽,有所建树。王健林身上,几乎看不到南方人常见的谨小慎微。

有青年学子向他讨教创业经验,他说“富贵险中求,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这时的王健林,已凭借860亿人民币(6.2579, 0.0000, 0.00%)净资产,登上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

而在微博上,王思聪其人,也造就着一波又一波热门话题。儿子是否接班?王健林的答案是:“看他到时候的能力,能不能被大家认可。”

王健林 四川人,1954年生,1970年入伍,28岁成为团职干部,1986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1989年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 2013年10月,王健林凭借860亿人民币的净资产登上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 王健林绝对控股的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目前已经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和连锁百货四大核心产业。2013年,企业资产3800亿元,年收入1866亿元,净利润125亿元。

首富 每个富豪榜的排名都不一样,我也不太关注这个东西。主要是看自己的事业做得好不好。再一个,如果真要讲财富的话,万达还没上市呢,究竟怎么样,上市以后再看。

互联网思维我觉得这应该是互联网的个别企业为自己贴金的一种说法,不存在互联网思维。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我觉得总起来讲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是互联网公司才具有的,很多公司都具有创新思维,万达做商业地产,从住宅地产到不动产,难道不是创新吗?我们做文化领域难道不是创新吗?

房地产中国房地产业,可能也就还有十年八年好时光。之后肯定不可能还维持现状每年15亿-20亿平方米的开发规模。10年以后,很可能就是10亿平米以下。到时候从业人员会减少,公司的数量也会急剧减少。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短期行业,在任何国家差不多就四五十年的历史,工业化差不多完成了就萎缩。【王健林创业故事】

风险与创业如果一件事10个人有9个人告诉你可以做,你千万别去做。如果没有风险那叫什么企业,恰恰是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你才感觉满足。我自己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你完全模仿别人的话你就完蛋了。千万不要信那些书,什么成功100条,制胜36条那都是瞎说的。

王健林,中国首富。很少人注意到,他名字中的“健”字,与其他四个兄弟(王建忠、王建可、王建春、王建川)的“建”字不同。

所有的“秘密”,从一个字展开。

冥冥中,首富王健林的故事,恰又应了易经里“天行健,自强不息”之意。

⊙记者 毛明江 ○编辑 秦风

人生密码

离首富远些 离王健林近些

整个万达集团还未上市,王健林本人和他的家族也颇为神秘。不过最近,万达旗下万达院线披露的招股书,多少解开了一些密码。

招股书披露,王健林2010年向王建忠、王建可、王建春、王建川兄弟4人分别转让了300万股股权,转让总价格均为1元。目前,王氏四兄弟共计持有万达影院1200万股,合计持股比例达2.4%。而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则持有1%的股权。

1954年出生在四川的王健林,今年刚好60岁。如今,他的四个兄弟都还在四川老家生活。

记者注意到,王健林的健字,与其他四兄弟排行的“建”字并不同。他将自己名字中的“建”改为“健”,不知道是不是取易经“天行健,自强不息”之意。

军旅作息

16岁参军,王健林开始了一段近二十年的军旅生涯。

“开始的时候特别艰苦,入伍第一年就遇上了野营拉练。”谈起军队生活,王健林说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是刻骨铭心”。

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这个四川少年,也锻造了后来他在万达略带军事色彩的执行力,以及高效模块式的企业管理风格。

【王健林创业故事】

在王健林心里,真正培养企业家的摇篮是“西点军校”,而不是商学院。

步入花甲之年,管理如此庞大的企业,王健林表现出的旺盛精力令身边的人都觉得惊奇。这还是得益于军旅生涯。他的生活习惯,一直规律到近乎严苛。

当兵时,5点半就要吹号起床,晚上9点就寝睡觉。现在,王健林说,“6点前一定要起来,但睡觉可能会11点了。没有什么夜生活,不抽烟、不喝酒。生活比较有规律,这可能是我保持精力旺盛的原因。”

文艺青年

在他略显粗犷的外表下面,还埋藏着“文艺青年”的因子。

王健林说,自己从小阅读量就大,十来岁开始读一些大作品。“在军队的时候读了很多书,特别是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比较深。”

还有唱歌、拉琴,这些东西他都喜欢。

王健林形容自己,“在今天的中国企业界,就算读书量不是最高,也是其中之一”。一直以来,他所有的报告和演讲,都是自己操刀。

历史人物中,他对中国众多商人崇拜的胡雪岩并不欣赏,更喜欢汉武帝。

在王健林看来,胡雪岩走的路主要还是官商勾结。“看中哪个官员,认定其有前途,提早进行投资。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些企业家,提前布局、提前行贿,把人扶植起来。”也正是这种勾结,导致了胡雪岩最终的倒台。

【王健林创业故事】

“我可能更喜欢刘彻汉武帝。”王健林解释说,他奠定了中国现在的历史制度、法治制度,包括管理制度的一些基础。在当时也使中国变得更加强大,彻底解决了外患。

政商智慧

王健林坦陈,对中国企业家来说,处理好政商关系比读哈佛博士后还要困难。

他说一个美国官员曾对他感慨,特别佩服中国这些成名的企业家,“在中国尤其是民营企业能成功做大太不容易了,比美国企业家要艰辛。”

而王健林自己,用“亲近政府,远离政治”这8个字来总结处理政商关系的原则。

“不理政府,纯粹是忽悠。但是得把握好一个关键,不做有一天会使自己伤筋动骨的事情。”王健林觉得,其实企业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王健林创业故事】

王健林一直说,特别感谢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要么是军官,要么是一名政府官员。”

“原来一直梦想当将军,但当时来了个百万裁军,所以我就选择了转业到政府机关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改革潮风起云涌,很多人下海创业。

王健林说,“你看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很多企业家,都是从那批人里面出来的。没有那个时代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中国民营企业的今天。”

富不如善

尽管头顶首富光环,万达的规模也到数千亿之巨。但王健林还是感觉“分量不够”。 他的计划是把万达的营收带入“每年1000亿美元”。那时,他会真正考虑退休。 至于退休后,王健林想静下心来,写本自传。

他还告诉记者,未来有兴趣研究一个扶贫模式。“万达自己有扶贫对口帮扶点,我也担任工商联的扶贫委员会主任,20年了,我觉得效果都不理想。”

所以退下来后,“如果有可能我会包一个县,看能不能创造一个扶贫模式,推而广之。” 对于儿子王思聪,王健林说,“不参与万达集团的任何事。他自己成立了一个P E公司做投资,我看了他今年的报表,还不错,比我想象中好多了。毕竟做投资才两年。”

至于是否接班,“要看他到时候的能力,能不能被大家认可。”王健林说,今年万达就有10万人,好几千亿资产,可能是上百万个家庭,责任重大。

“如果大家认可他,他自己有信心,那就接班。如果觉得他能力欠缺一点,那就做股东好了,我就交给一个职业经理人,这没有什么。”

一个甲子起起伏伏,王健林说,“我好像没有太大的恐惧,什么事情都比较坦然。” 他不太相信生死轮回,做慈善是基于传统文化。“积德行善,这本就是传统文化的固有之意。”

事业密码

万达帝国 如臂使指莫不制从

4月中旬,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石化厅人气喧哗,过道也被挤得水泄不通。他们都在等待一个人——2013年中国新晋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中午两点,乘坐劳斯莱斯幻影而来的王健林准时开始了名为“解密万达执行力”的演讲。 言辞坦诚利落,一如其行事作风。

高调背后

近一两年,王健林一改过去的低调,出现在公众场合或媒体上的次数明显多起来。2012年9月,刚刚收购全球最大院线MAC,王健林应邀在哈佛做讲演。

作为中国一个民营企业家,王健林说,“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感受到全世界对他本人以及万达的一种承认”。

1988年,还是政府官员的王健林向人借了100万,辞职下海创立万达。

“那时进入地产要100万,找了一个人担保,担保人收了50万,所以实际上创业资金只有50万。”而且,王健林说,借他100万的人,要求五年每年给予25%的回报。

尽管如此,王健林还是心怀感激。“没那个人借我钱,也许没有今天这个企业。”

谈及万达的快速崛起,王健林庆幸赶上了中国一个最好的时代——早生20年也许过气了,晚生20年也许机会就没了。

转型有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mingrenchuangyegushi/62116.html

《王健林创业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