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自制法治德治

实用范文 2023-11-07

  自制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是zì zhì,解释为指自行制订、自己制造、克制自己,出自典故《汉书·王吉传》,同义词有克己、便宜、公道。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党建自制法治德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建自制法治德治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聚焦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改进乡村治理方式,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装上“红色引擎”。

  延伸“有形”触角,打通治理“末梢”

  “现在村里矛盾纠纷少了,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了,党员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提高了,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好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都得益于村里推行的‘双清单+双积分’治理模式。”新蒲新区群乐村党总支书记张显喜自豪地说道。

  新蒲新区采取“双清单+双积分”治理模式,开启基层党建的“红色引擎”,将党员群众的“要我治理”变成“我要治理”和全民共治的“我们治理”,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习水县坭坝乡南天门村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功能,通过“党组织+党员+网格+群众”的组织方式,按照“一格一员”或“一格多员”的方式,配齐配强村民组专职网格员,解决了过去“无人干事、无人担责、无人过问”的“三无”现象。截至目前,该村共设置7个网格长、35名联户长、13名网格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职责,打通网格治理“最后一公里”。

  遵义市健全完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机制,创新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村寨为单元,各方资源全面参与的“党建+村管事”“党建+春风小院”微治理模式,切实第一时间解决事情、化解矛盾。

  健全“有效”机制,激活内生动力

  乡村治理不仅需要村村有管事、件件有回应,还需要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提高村民的参与性。

  “群众事无小事,平常的邻里纠纷,不重视极易拖成大矛盾,我们在村里、组里成立‘睦邻议事室’,点对点化解、及时调处矛盾纠纷,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治理、睦邻团结。”习水县坭坝乡到村任职的选调生徐旭介绍说。

  习水县坭坝乡南天门村坚持党建引领,细化网格管理,采取村党支部书记、包片村干部兼任网格党小组长的方式,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优势,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一线下沉。截至目前,该村及时收集报送社情民意和民生诉求共85条,开展民主讨论、评议2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8起。

  播州区从严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探索推行政策墙、承诺墙,党务、村务公开栏“两墙两栏”进村组,把项目信息、资金使用明细等列为必须公开内容,将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纳入“小微权力清单”,推动制度监督覆盖到集体经济“三资”管理、项目管理、效益分配、责任追究等各环节,实现集体经济民主监督一体化和系统化。

  遵义市积极探索建立干部大排查、大走访、大调研机制,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每年要对所有群众实现全覆盖走访,实现户户见面,及时全面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难。持续推进村级事务准入制度,分类制定“小微权力清单”,明确准入清单,细化事项办理流程,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各地创新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广党群心连心服务,建立村干部、农村党员联系机制。

  推动“有魂”塑造,提升乡村“颜值”

  盛夏清晨,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一棵棵桃树的枝头被压弯了腰,村委会门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在搭架子、摆凳子、试话筒……

  叮咚,“@所有人,大家收拾好了没,到时间该去广场了!”龙江组联户长鲁元华在他们小群里吆喝着。胡兴平,杨正发陆续回复“好了、好了,往我家院坝过的时候喊一声,我们一起去。”一时间金山村广场,人头攒动,大家三五成群陆续赶来。

  “乡亲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宣讲主题是《十七块弹片》,一朵绚丽的井冈之花……”

  “我宣讲的红色故事是《一封穿越时空的家书》,在历史的长河里……”

  播州区以在家党员作为主力军,通过各种新颖而又接地气的形式开展宣讲,为村庄开展道德教化和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让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农民群众日常生活。

  “起初,宣讲是在一间小房子里,只能坐下10多个人。后来坐不下了,居然自己贷款建了一个场地继续讲。尽管不理解,但我还是支持他的想法。”刘学的妻子吴晓琴回忆说。

  刘学是绥阳县唯一一个在家中设置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人,更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我通过宣讲,让大家知悉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取得的最新成就,进一步坚定广大群众‘跟着共产党走,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信心。”刘学说。

  清风骤起,水波荡漾,伴随着朝阳升起,经社区党支部多年的环境整治,正安县新州镇新州河畔,一花一木,香远益清。

  “前几天下雨涨水,河里出现了一些垃圾,我现在去捞一下。”看着河面上漂浮着的零散塑料垃圾,新州镇新州社区的老党员、新州河村级河长吕达道撸上裤腿,便下了河。

  正安县立足增强治理能力,以“党建+生态建设”为抓手,采取“支部书记+党员+群众”的模式,层层落实生态治理保护责任,整体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亮化、移风易俗、保护森林河流等工作,全县154名村级党支部书记带动6000余名农村党员守山护水,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77%,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

  遵义市积极探索推广红白理事会经验,构建“四不出”(问题发现不出村寨网格、办理地点不出指定区域、人情往来不出村规民约、监督约束不出红白理事会)机制和“车不过十、礼不过百、时不过三”的有效做法。目前全市已成立1728个村级红白理事会,组建2000余支红白事志愿服务队。遵义以打造环境美、乡风淳朴的美丽乡村为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科学规划乡村发展“路线图”,大力实施“治污治水·洁净家园”攻坚行动,建设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党建自制法治德治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中逐步探索形成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作出了推进地方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决定。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共融,传统的制度、文化、习惯等对基层社会治理有着独特和深远的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从地域来看,主要区分为城市、农区、牧区三种类型。城市主要表现在小区物业管理、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纠纷、棚户区升级改造、老旧楼院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农区主要集中在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靠要”思想、征地拆迁等问题。牧区主要集中在草山地界、虫草采挖、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领域。

  我省在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中探索实践了一些具有青海特色的有益经验,但还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不强、社会力量培育欠缺、群众广泛参与不足等问题,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优势互补、协同发力、融合共治,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推进我省地方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丰富拓展形式载体,有效提升基本能力,不断扩大社会参与,推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党的领导,打造“三治”相结合治理的制度体系

  健全完善“三治”相结合治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党政主抓制度、党建引领制度、部门协作制度、综合保障制度,以制度建设促进“三治”深度结合共治。

  一是在创新建立党政主抓制度上做好融合文章。基层党委政府应把深入推进“三治”相结合治理,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抓手,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三治”相结合治理的总体规划和地方标准,以政策为指导、规划为引领、标准为保障,建立促进“三治”相结合治理的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适时开展“三治”相结合治理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三治”相结合的治理。

  二是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做好共建文章。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各领域各行业党建融合促进各类基层组织协同协作,引领“三治”深度结合共治。健全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逐级压实党建工作职责任务,全面推行党建责任清单制度,通过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等共建活动,明确责任单位(人)和完成时效,形成任务清单,通过定期公示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行业部门共建共享。推动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鼓励社区“两委”成员、辖区党员、志愿者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和网格员,建立街道党员干部联系网格、走访群众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在全面构建部门协作制度上做好联动文章。建立由组织、宣传、政法、公安、民政、司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参与的“三治”相结合治理工作议事协调制度,共同研究会商重要文件制定、重大问题研究、重点工作推进。建立健全各部门指导基层组织推动“三治”相结合治理制度,基层党组织强化“三治”相结合治理的党建引领,基层法治力量提供法治保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三治”融合治理,基层宣传等部门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提供德治支撑。

  四是在持续深化保障机制建设上做好综合文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指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围绕“三治”相结合治理开展工作。加大对村(社区)运转经费和干部报酬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健全完善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报酬兑现机制,探索建立村(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省级财政保障制度。在“三治”相结合治理试点、实践探索和巩固提高等环节引入绩效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以党政为主导、第三方机构为主体、基层群众广泛参与的绩效评价制度。

  二、大胆实践探索,丰富“三治”相结合治理的实践载体

  坚持自治的核心基础地位,以基层群众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础,融入法治、德治元素,不断探索“三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是在推动政府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上实现突破。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落实减证便民政策规定,依法依规梳理社区工作事项负面清单,全面清理社区不合理盖章证明、检查评比、考核达标、台账报表、乱挂牌子等事项。严格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并按“一事一议”原则提供工作经费和必要条件。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入户调查、便民服务等适合第三方承办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切实减轻村(社区)负担,回归自治本位,保证有足够精力开展“三治”相结合治理工作。

  二是在强化城乡基层民主议事协商上实现突破。全面落实城乡社区协商“三议一表决”“四议两公开”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协商规程,设计协商方案,提高协商的针对性、有效性。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协商中的重要问题。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优势,协助动员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协商。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鼓励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推动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议事协商新格局。

  三是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上实现突破。聚焦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执行不力、内容雷同、宣传不够等问题,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制定司法所全程参与机制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执行监督机制,落实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草案审查和乡镇备案制度。注重运用舆论和道德力量促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有效实施,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监督作用,引导村(居)民群众养成自觉履约的行为习惯。

  四是在加强城市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上实现突破。推动业主委员会依法组建和规范化建设,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的有效统领,强化居民委员会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监督,完善居民委员会对业主自治管理的引导机制,规范业主委员会运作。做实居民区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物业管理、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等住宅小区公共管理事务。提升符合条件的居民委员会成员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的覆盖面,试点在居民委员会下设环境和物业专业委员会,研究解决物业管理问题。扩大街道、社区对物业公司评价年检中的话语权,打造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温馨小区。

  三、强化能力建设,激发“三治”相结合治理的内生动力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法治乡村建设、市域治理等重点工程,切实推进“三治”深度结合,以能力建设为先导,加强基层自治、法治、德治力量建设,筑牢“三治”相结合治理基础。

  一是在充分激发基层群众自治活力上下好功夫。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等工作,以县为单位对村(社区)组织进行优化调整,按照“规模适度、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群众自愿”的原则设立村(社区)。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办理、民间纠纷调解、治安维护协助、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等,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公开。探索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报酬保障机制。编制小微权力清单,规范小微权力运行。

  二是在提升基层依法治理保障水平上下好功夫。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村务公开、民主协商、村务监督、矛盾纠纷化解、农牧区移风易俗等方面地方法规制度建设。全面深化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基层执法队伍,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动执法资源向基层倾斜。完善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措施,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度参与基层事务、推动基层治理、为居民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方面的作用。做实做细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前法律顾问审核,提高基层组织运行决策法治化水平。

  三是在发挥道德规范教化引导作用上下好功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殡葬新风,推广与保护耕地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殡葬习俗。鼓励地方对农村党员干部等行使公权力的人员,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加强纪律约束。大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弘扬道德新风。

  四是在运用科技手段推进融合治理上下好功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整合为民服务资源,将“一站式”或“一门式”服务平台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为人民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探索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开展村(居)务公开、村(居)民议事协商,拓展村(居)民参与融合治理的信息化手段。规范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落实关于规范基层信息采集使用管理的政策规定,纠正采集信息内容过滥、频次过多、多头重复填表报数和层层报材料的现象。

  四、坚持重心下移,彰显“三治”相结合治理的主体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组织群众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调动社会力量的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构建充满活力的“三治”相结合治理局面。

  一是在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方面补齐能力短板。推行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与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全面落实村“两委”换届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坚决防止和查处以贿选等不正当手段影响、控制村“两委”换届选举的行为,严厉打击干扰破坏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加大村(社区)“两委”教育培训力度,统筹整合基层党建、应急处突、就业技能、精准扶贫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多种阵地协同开展培训,提高引领发展、应急处突、推动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是在发挥基层社会组织作用方面补齐结构短板。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形成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局面。制定完善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和备案手续。积极改进“重登记、轻定位、松管理”的状况,建立社会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科学的评估和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对基层购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工作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的财力保障力度,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志愿互助类、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强化社会组织能力培训。加强社会组织孵化机构建设,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培育、培训和监督工作。

  三是在培育专业社会工作队伍方面补齐数量短板。健全完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加强专业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力度,在全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建立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落实社区工作者考取专业社会工作者资格证补贴制度,健全完善专业社会工作者薪酬体系。培育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发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岗位,为专业社会工作者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项目运作、联动服务”的思路,组织实施政府购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发展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四是在引导群众参与共同治理方面补齐渠道短板。鼓励农牧民群众自愿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视情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参事会、禁毒禁赌会、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等组织,积极有序参与“三治”相结合治理。鼓励发展乡贤组织,探索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农村致富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吸引支持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等回馈故里,整合法学专家、律师、政法干警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发挥其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基层依法治理中的作用。

党建自制法治德治

  博州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构建“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两层式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村党组织书记“领骑行动”,切实发挥好“头雁效应”,探索推动“十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州共有5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超过75万元。

  持续推进乡村自治建设。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全面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加大积分制、清单制推广运用,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积分兑换清单、积分制工作流程等规范手册,细化基层管理服务事项清单,明确每项清单的权利主体和内容,指导各县市在乡村治理中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截至目前,全州191个行政村已全部推行运用积分制、清单制。

  化基层依法治理。持续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优秀平安村队创建,广泛开展“法治讲堂·逢九必讲”、第十九个宪法法律宣传月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向广大基层干部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健全完善法治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

  四是不断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持续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全州农牧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党建自制法治德治

https://m.huxinfoam.com/fanwendaquan/411712/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