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心得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

【www.dagaqi.com--开店心得】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和阅读能力上有重要作用。大家创业网为大家带来的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实施策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仅注重课本上的教学,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语文积累贫乏,综合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的出现。然而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较为开放的视野。所以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的界定

  一直以来众人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说法都持有不同的观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和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上, 语文课程和其他各门课程的沟通、实践活动和书本知识的紧密结合。”

  由蔡明、王文彦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学习形态。这种学习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核心,强调语文课程和其他各门课程的联系, 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认为: 可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 也可以说是语文课程的一种形态,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语文课程和其他各门课程的相互整合, 注重生活和语文之间的相互结合, 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讲,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潜在课程, 而不应该作为正式课程。李芒则认为: 综合性学习的实质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去解决问题,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分析上面的观点我们了解到, 《语文课程标准》讲述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的学者把综合性学习定义成语文的一种学习形态,有的学者又把综合性学习定义成语文的一种学习方式,还有的学者则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与综合实践课程相同的一种课程形态。

  然而我觉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既然明确的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安排在语文课程之内,那这也就说明它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四项课程形态有着相同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下属于语文的课程形态, 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语文学科为基础,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相互结合, 加强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 目的是使学生转换过去单一的学习方式,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不同,也和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不同。想要更好的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要了解其特点:

  1.学科性

  新课程下的学科观是以突破学科为中心,让学科从“封闭”走向“开放”,涉及到自然、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但语文综合性学习终究还是姓“语”,其落脚点就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2.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只是局限在“语文”之内,它应该是跨越学科界限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其意图就在于将学习触角以语文为发端触伸到更为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生活,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获得对世界更为广阔而丰富的认知,发展更为综合多样的整体素质。

  3.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打破封闭传统的学习模式,强化和外界的联系、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论是从课程范围、课程目标来看,还是从课程内容、实施过程来看,综合性学习都具有相对来说更为宽泛的开放性。

  4.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相结合,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亲自经历的过程中得到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它更为注重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去实践。因此,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全过程参与、人人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

  5.自主性

  综合性学习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案和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确定,学习活动也由学生自己组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由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解决。

  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是落实小学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会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开辟出广阔的前景,并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除此以外,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一)有利于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

  如果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比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两翼”,那么两者就应该是相辅相成,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是不能被替代的。回顾建国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特别重视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迫使学生们死啃语文课本,导致了课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成了以抄题、做题、考题为主要内容的考试训练场,形成了语文教学“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一统天下,这种现象严重地制约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发展。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要在学生广泛习得和充分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语文课程应该构建一个相对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以打通课堂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通道。”《标准》针对上述现状特别提出了“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这些理念的落实,主要还是通过综合性学习来实现的。《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之一提出来,就明确了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对“四个学段”学习活动和评价要求的细化,使综合性学习更具有规范性和导向性,确保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全面落实。

  (二)有助于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小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试听、阅读和观察、体验等,接触到的所有典型的人、典型的事、典型的物都会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方面受到教育的熏陶。这样的教育鲜活生动,与单纯的课堂说教相比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对他们来说也更具有说服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进一步提升了语文的文化教育功能。首先,与单纯的语文课堂学习相比,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加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广博性。其次,小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大多是以感受人文教育为主,往往这类活动对小学生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再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大多是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自愿参与的,是其精神生活极其需要的,因此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增强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感染作用,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总会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性情,积淀着学生的情怀,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有利于各类学生的智力发展

  综合性学习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实现理想和志趣的广大天地。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探究的需要,随时改变原设计好的思路,沿着自己更新的目标去探索,以求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新的目标可以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也可能不断产生。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从而推动学习探究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活动目标的可变性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生成性特点,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研究和探索,还有助于学生个性张扬和创造才能的发挥。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进行设计活动,这样便产生了强大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在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潜能都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个性特长都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智力因素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既有助于多元智力的开发,又有助于多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面之广,吸纳的信息量之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之高,都将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趋势必将促使小学语文教师自己加压,积极主动地从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一是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尽快实现教育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做到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二是新的课程内涵要求教师善于学习和实践,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深入生活,调查研究,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亲身体验,以掌握指导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三是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对综合性学习指导方法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其指导能力和活动效率。四是新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特别是要养成高雅的情趣和良好的习惯。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高雅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超越教材,面向生活

  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给了学生合适的活动情境和合适的活动途径,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教师想要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好,提高活动效率,就需要以教材为根基,将语文学习带引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把社会实践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来。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题目 “漫游语文世界”,老师就可以组织“处处有语文”的主题活动,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去搜集校园流行语、社会广告语、邻里大众语、村镇宣传语、,网络使用语等,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整理,分类编成小本,并给小本取一个合适的名,然后在班级展评,以此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了解语文并且运用语文。

  (二)打破学科框架,加强学科整合

  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它与其他各门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学习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不再仅仅局限在语文学科,而是要多多关注人文、自然、社会、科学、未来等多个领域,因此,综合性学习活动就需要和数学、生物、历史等许多不同学科相结合。确立探究主题,设计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活动都需要将零碎的多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索月球奥秘”,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整合。有必要强调的是:(1)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很多内容,但其落脚点仍然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和内容。(2)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再单单只是通过情景模拟或实践活动以达到语文能力提高的目标,而是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能够被利用的资源,综合运用多种适用于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直接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其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挖掘本地资源,关注热点问题

  城市有城市的特点,农村有农村的特色,生活中到处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人文景观、自然环境、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都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所以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本地资源,调动学生多多关注自己身边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观察力,以启发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一切可以作为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的资源。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到民间采风去”,就可以根据已有条件,组织学生到当地民间进行调查走访,广泛搜集民俗民风,如当地少数民族的信仰或禁忌,嫁娶婚丧寿诞风俗,衣食住行习惯。汇集采访笔记、摄影作品、配有文字介绍的实物,举办民俗文化展览。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如环境问题,在“黄河,母亲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以了解到黄河的现状令人堪忧,从而激发起强烈的保护黄河——母亲河的愿望。

  (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它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事物产生强大的好奇心,从而产生特别强烈的探究兴趣并具有必要的问题意识,这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探究学习,综合性学习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采用来自学生的问题,多思考学生比较关心什么,对什么比较感兴趣;具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是为了解决好与生活和学习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生活现状并加以调查研究,探索隐藏在内的因果关系,从而提出切实可靠的解决措施。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得到实践的机会,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出来,学生自然就能做到真正的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明确提出活动的某些要求,让学生自然的有强烈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的意识,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与其他同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小组各个成员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通力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人协调、施展自我,从而不断提高探究学习活动的效果。

  (五)活动过程突出主体性,活动方式体现多样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不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活动是无效的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进行自主性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内容形式,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地调查、访问、讨论,主动地搜集资料,整理信息,自行探究,从而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快乐成长。和课堂教学相比,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有很大自由度,活动方式自然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通过各种直接体验亲身去感受语文,学习语文,从而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体,使学生走进媒体信息世界,开阔其视野,增长其见闻。还可以结合已有条件,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报告会、记者招待会、课本剧表演、问答比赛、游戏、朗诵、演讲、辩论、讲故事等多种实践活动。这些看似比较陈旧的活动形式,对于加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样会有意想不到效果。

  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综合性学习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深入探索的过程,虽然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本着“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相信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教学智慧,定能找到综合性学习的不竭源泉,使语文学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学生的语言交流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很高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需要对小学语文采取综合性学习的方式。通过综合性学习教学,多学科教师相互沟通,让语文教学融入更多的课外知识,优化了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空间。通过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参与到更多的活动实践中,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了对语言本身的学习,知识的传授过于形式化。综合性学习则将多学科联系在一起,真正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综合性教学有着个性化、生活化、经验性、合作性、综合性等特征。

  (一) 个性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特性。学习的动力是兴趣,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展现自己的能力。综合性学习是多学科的联系,并不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面学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不断提升自我,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语言的魅力,对语文的学习也更加深入。

  (二) 生活化

  對于知识的学习,最后都要运用到实践中,只有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才是有用的知识。语文知识的学习也要在平日的生活中得到应用,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让学生兴趣缺乏。但综合性学习改善了这种状况,由于多学科的融合,知识体系由单一变得多样化,这同生活实际产生了关联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会更加熟练,生活阅历也会促进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良性发展。

  (三) 合作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比较被动。由于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取得的成绩也各有优劣。综合性学习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科知识,而且教师同学生的地位获得改变,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师生间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让语文知识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同时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也得到改善,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活动,共同提高语文水平。

  二、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 在教学中融入写作和口语练习

  小学语文学习是为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灌输有用的语文知识。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没有更好的教导方法,一直以课本教材为主,根据原有的经验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由于教师掌控了课堂节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既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没有相应的课堂写作,这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不利的。综合性学习改善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将口语练习和写作融入教学中,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口语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写作则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素质获得综合性发展。

  (二) 联系生活实际,提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来开展综合性学习,在生活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使用语文,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针对这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节日,比如说母亲节、端午节等,教师在讲授与节日相关的课程时,可以融入节日来开展综合性学习,并且在其中补充一些课外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这一形式的采取,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语文作为接触传统文化的主要学科,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结合课文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得到良好的开展。

  (三) 开展阅读经典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无论是在哪一阶段的学习中,一节课堂时间大约是45分钟,要想实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这一目标,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不能够实现的,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多阅读经典名著、优秀文学作品等。因此,在提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内的学习和学校对学生经典阅读的考核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展专题性课外阅读,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以此来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四) 紧扣单元目标,丰富课堂组织形式

  综合性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不同,不再是中规中矩的课堂,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按照小学语文教材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因材施教地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组织、实施、总结过程。如在课堂中开展一些游戏,还可以根据不同课型,采用竞赛、辩论、演讲等活动;在教学设计时就可将学情与时代接轨,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能力的解读方式与参与形式,辅助多媒体进行背景构建,辅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而紧扣单元目标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说是一种更贴近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一种开展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熟练地把握单元内容,并用于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去,让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成为单元知识的再造、拓展和升华。

  三、 结语

  综合性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这一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方面,而在于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需要和开发。为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立足语文教材,合理利用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从多个方面入手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多个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综合性、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是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在整个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都应尽可能地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升创造力。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1]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

  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需要有较高的认识能力、阅读能力,广阔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智力品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来进一步完成。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可能所掌握的课文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直接经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熟练的基础上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2]

  2.有助于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基层学科,决不是简单的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时,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在这方面具有其先天的优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一堂好的语文,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语文能力的实现和锻炼,甚至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具有开发性的,决不是仅限与语文课内。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已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课型。这一课型首先就要去教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可见这一课型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问题上,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课文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实施策略上要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和要求。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实施综合性学习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的作用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亲历学习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人。所以首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其次要鼓励学生根据主题学习方案自主地进行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活动;当活动结束后,学生还应该自主地呈现学习成果,并进行交流评价与分享。语文综合性学习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因此,要积极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2.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注重语文知识习得与语文能力培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都具有实践性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语文教师在通过综合實践活动进行“做、考察、实验、调查、访问、探究”等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来亲身体验语文和学习语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整合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例如:在《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中,笔者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来指导整个主题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活动策划,方案的拟定,以及在过程中学会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而且使学生积累了许多的唐诗、宋词、元曲,了解了古代不同时代的文学特色,还学会了如何欣赏与朗诵,我们不得不说,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促进了语文知识习得和语文能力培养。

  3.拓展延伸,唤醒学习智慧

  课内外拓展,创新教学模式,唤醒综合性学习的智慧。语文就是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让综合性学习课多一点传统文化气息,使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综合性学习应有的甜味和魅力。

  语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外在的文化因子,在新模式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如,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从课文注释,引语中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从故事情节中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中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从课文词句中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中挖掘文化底蕴。此外,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当中,努力挖掘与课外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习渠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的人格。如,在学习《伯牙绝弦》时,让学生来一次“知音”未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之旅;引导学生从《高山流水》这首流传千古的中国古典名曲,到与之相关的古诗、名篇等。

  总之,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综合性学习之根本,合理开发利用课外资源,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既学知识,又学做人,全面提供印证学生的综合素养,使综合性学习智慧课堂教学之舟在博大精深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海洋中吸收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kaidianxinde/411748.html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实施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