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马末都开讲了

|

【www.dagaqi.com--创业指导】

马末都开讲了一:开讲啦马岩松: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开讲啦] 20140628 马岩松: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设计了世界第一高楼八百米的建筑设计师马岩松,表示自己不想强调高度和力量,就设计了自然有曲线的“梦露大厦”。马岩松称当年经济困难,耶鲁大学主动为他加奖学金。做建筑不应该有名利的负担,但他坦言曾经有过一段不纯粹的时期。(《开讲啦》 20140628 马岩松: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开讲啦马岩松演讲稿:

  我叫马岩松,我是个建筑师,我今天讲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我曾经被一个很重要的批评家问过一个问题,他说,未来将会是什么,当时我就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最后我给他一个答案呢,就是未来就是过去。
 
  大概是2006年吧,这时候我已经在北京工作,我们做了一个竞赛,这个竞赛在中国的一个大城市,竞赛要求建一个四百米的一个楼,然后政府的人说,虽然我们写的是400米,但是呢,你们可以来表达你们认为的一个高度,他这个话呢大家都明白了,就是他想要一个更高的,他要一个更高的楼,来表达这个城市的一个信心。结果呢,所有的建筑师都设计了一个高于400米的,高于400米,500米,600米,当时还没有迪拜这个800米的事儿,然后我当时就想,那我就来一个800米的吧。然后我跟政府汇报的第一句就是你想要一个世界第一高的楼吗?我们这是一个800米的,但是这个800米的楼呢,其实只有400米,但是它是两截,400米上去了然后又转下来,一共800米。等于是楼顶又回到了地面,然后我们就输了,不但输了,而且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现在还没拿到设计费,就是他们生气了。生气呢,我觉得可能是这个,对这个玩笑有点接受不了,很多地方都想建超越盘,建一个更高的楼,用更高的楼代表他们的野心。可是现在时间又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上火星了,技术已经很发达,建一个高层建筑其实并不难,挑战不了技术,只是挑战钱,所以高层建筑就慢慢变成了权力和资本的一个纪念碑,所以这个时代呢,我觉得已经不是再去赞美权力和资本的时代了。都想建大楼,都想用高楼来代表他们的信心,来代表一个城市创造力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愚蠢,所以把这个玩笑当成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每一个对现实的批判,我都认为指向一个更好的未来。但这个未来呢,就永远不发生。
 
  每一次我们的提案都是输,直到我们做了一个竞赛,是在国外,我们赢了一个高层建筑的竞赛,这个项目在加拿大,在北美,大家都直到我们今天中国的城市都是在山寨北美,北美是高层建筑,是这种现代城市的故乡,我们在北美能设计一个房子,我就想能不能去,不去跟其他的楼一样,去抢这样的高度,力量,我设计一个自然的高层建筑,因为很多人说这个曲线像一个女人的曲线,然后加拿大管这个楼叫“梦露大厦”,然后我们就有一天收到一封信,就说你们入围了,这时候我觉得非常地习惯,因为入围之前,我们经常入围,但是我们确定他们不会选我们。第一因为我们是中国的,中国的建筑师,在北美设计一个房子,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第二,我觉得他们让我们入围,可能是看上我们的这个图,跟他们以前建造的这些高楼,都不一样。但是当建造的时候,可能所有人都该说,怎么建呀?结构是什么样?会不会花很多钱?但我还是去了,我一点也不紧张。我觉得,我觉得我就是抱着一种不会被选上这么一个心态去。不会被选上的心态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被选上了,我会觉得心里不舒服,我会觉得他们看懂我了,我会觉得我可能谄媚他们了,为什么我的批判,我的玩笑,我对他们的刺激,还能被他们高兴地接受。所以那样的结果,可能对我来说更残酷的,我基本上已经习惯了不被接受的,不能建的这个状态。又过了两个月,他们最后决定要建我们这个楼了,我觉得他们疯了,但我又说不出来为什么他们疯了,我只知道大部分人不会做这样的决定,我也为他们捏把汗,因为那时候我还基本上没怎么工作过,我也没建过什么房子。我想如果你们谁家想盖一房子,找一建筑师,至少这个人以前是盖过房子的吧,更何况是建一个城市地标。所以这件事突然让我有了信心,我觉得我好像也能建房子了。
 
  但我又有一点害怕,我觉得我批判,一个指向未来的建筑,怎么说盖就盖起来了,这个未来是不是,本来就不是未来啊。所以当这个高层建筑在北美开工的时候,我就在想,我真正的未来是什么?山水城市,我认为是源于对未来的渴望,是要解决现实的问题,是想建造一个有情感的、有自然的、有生活的这样的城市。我们现在呢,又是在这么一个阶段,就是生活在自己的臆想里面,你要问我具体的问题,说这个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喜欢这种状态,让我越来越接近未来,我希望能跟未来有一个对话,谢谢! 【马末都开讲了】

  本周六晚22:30, 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将迎来一位建筑界型男——马岩松。如果说王澍夺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是中国人的骄傲,那么马岩松领衔的MAD所设计的加拿大梦露大厦获得世界最佳摩天大楼则是中国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崛起。由此马岩松被称作“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在建筑圈也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建筑圈30岁以前成名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马岩松。”此次做客《开讲啦》,他将通过城市的变迁和建筑的变革告诉年轻人“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马末都开讲了】

  马岩松“冷酷”应对提问  撒贝宁现场“求饶” 

  在建筑界里,马岩松以个性鲜明和观点麻辣著称。此次在节目中也不例外,马岩松的出场并没有像别的嘉宾一样热情打招呼,始终保持淡淡的表情。主持人撒贝宁充满好奇一连问好几个问题,面对小撒的每个提问[来源:,马岩松竟然都只是酷酷地回答两个字“没有”“挺好”。小撒无比“尴尬”地说:“这个节目叫《开讲啦》,这是一个要说话的节目!” 马岩松淡淡地回复五个字:“我有准备了。”果然,马岩松的演讲妙语连珠,每一句话都态度鲜明,每一个故事都饱含哲理,引人深思。等到两人再次互动时,撒贝宁说:“原来你是能连续说出三个字以上的话的。”更在现场求饶:“接下来的时间我都要站在你身边,求你不要再折磨我了好吗?”【马末都开讲了】

  谈如何应对甲方  马岩松表示“走了就走了”

  演讲中,马岩松讲起2006年,在加拿大密西沙加市的一次国际建筑竞标中,他领衔的方案“梦露大厦”中标的故事,因为这个方案的成功他成为首个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开始享有国际声誉。提起这段光荣史,马岩松却很淡然,他说:“在那之前,我们参加了上百次的投标和竞赛,无一获选。所以我一点也不紧张,我觉得我就是抱着一种不会被选上的心态去参加。“主持人撒贝宁追问到:“那么一夜成名后,你有改变吗?”马岩松表示:“如果被选上,我会觉得他们看懂我了,之前是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突然开始对话的时候心态会改变,有些作品开始变得让我觉得不特别满意,变得有些商业化,不太纯粹,但这段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面对过各种各样的甲方。对于“甲方”这个神一般的存在,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开讲啦》现场就有一位“曾经饱受甲方虐待”青年代表对着马岩松“哭诉”: ”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很多比较疯狂的甲方,很暴力性地强制性地修改我们的方案,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一向个性大胆的马岩松的回答同样让人大跌眼镜:“我从来也不强求这个东西,他走了就走了,如果他愿意实现这样的作品,那我就全力实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在做什么。”

  面对诸多城市争相建设“世界第一高楼”的现状,马岩松如何批判城市追求“高楼”?建筑界“男女不平等”?敬请期待6月28日(本周六)晚十点半档CCTV1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马岩松专场 :《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马末都开讲了】

          6月28日(周六)晚十点半档 【马末都开讲了】

        CCTV1《开讲啦》马岩松——我们为什么要谈未来?

马末都开讲了二:[开讲啦]马未都:人丑才要多读书?男人不要长得太漂亮

  [开讲啦] 20150530 马未都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有人说,他腰缠万贯,拥有太多无价之宝;他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创始人,他就是马未都。小学四年级学历的学者马未都,为何临时更换演讲主题?为何他在踏上讲台的那一刻突然觉得读书对于今天的年轻人如此重要?(《开讲啦》 20150530 马未都)

马未都

  本周六晚,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将做客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在“高颜值”“小鲜肉”当道的今天,马未都有话要说:“一个男人长得漂亮,就是灭顶之灾。” 

  “小鲜肉”就是靠颜值卖钱

  今年影视圈最大的特点:国产“小鲜肉”大举进攻大银幕和小荧屏,观众们不但没有审美疲劳,反而异常兴奋。现如今,媒体把李易峰、鹿晗、吴亦凡、陈学冬并称为“四大小鲜肉”,在90后、00后的眼中,他们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几近完美。然而,在《开讲啦》节目中,“老腊肉”马未都却称他们“现在是靠颜值卖钱”,毫不留情地说:“一个男人长得漂亮,就是灭顶之灾。”此话一出,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随即,他解释到:“你认为这些人站在台上能讲相声吗?长好看的人说相声,就是灭顶之灾。一定要长得难看。”

  同时,马未都认为男人年轻时候长得非常漂亮,永远在别人夸耀之中成长,对他的成长、内心是有伤害的,“男人长得太好看,就会习惯用颜值去换价值。”毕竟,这个社会上还是普通人多,大多数男生都没有一张“漂亮脸”,所以马未都也给出了“提升颜值”的建议:“我们都长得不漂亮,所以就要读书,就要努力才能变得帅。”【马末都开讲了】

  人丑才要多读书?

  台上的马未都够直接,台下的青年人也十分犀利。马未都刚发表完“灭顶之灾”的言论,青年代表马上站起来挑战——“我一点都没听出您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您讲的东西,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人丑就要多读书’。”面对“来势汹汹”的青年代表,马未都毫不示弱,立刻回应:“你不接受,是因为你可能自认为长得很漂亮,你有一种长相的优越,这是可能的。人在社会上相貌很重要,40岁以前你的相貌是爸妈给你的,40岁以后一定是你自己修行的。”

  随后,青年代表又抛出了第二个质疑:“您刚刚讲的都是大道理,如果我现在打开微信朋友圈其实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创业

  相关:田朴珺: 马未都不为人知的几件小事

  曾有人称马先生是“收藏界的相声演员”,如果你跟他聊过天,就会知道所言甚是,基本上整个聊天的过程就是笑声不断,笑完还得说一句“您太逗了”,才算尽兴。跟马先生吃过几次饭,其中一次难得他有雅兴聊聊人生往事,一桌人从午餐开始就笑个不停,一直笑到太阳偏西才算打住。笑归笑,难得的是那些事,不但有趣,还有回味。

  一个是他20多岁当铣工时的故事。他当时是在北京的第七机械部二院,航天工业,属于保密单位。上世纪80年代初,那是个挺不赖的工作。我查了查铣工的准确解释,“铣工就是根据设计零件图纸用铣床(加工零件的设备)进行零件加工的技术工人。铣工在制造业是很重要的工种,属于特种工具零件复杂的加工工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并非重复劳动,每天根据不同的图纸加工不同的零件。正因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工作有一定的灵活度,每接一个活儿,都会有专人为他估计工时,他手快脑子快,总是能提前完成,腾出一大块自由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他几乎天天去,巨大的图书馆永远都只有他一个人,所有书开架,随便看。没正经上过学的他就是这么完成了自我教育,他当铣工的五年,就像上了五年大学,类似于《中国陶瓷史》这样的大部头都是在那儿啃下来的,基础打得很扎实。

  在图书馆里有很多难忘的时候,“我在英文版的百科全书里第一次看到毛泽东跟蒋介石笑容满面碰杯的照片,大高脚杯,我都震惊了。我小时候一直觉得蒋介石是公敌,他们俩怎么能碰杯啊?那个年月,吓得自己心里呯呯直跳,一个人在那里面愣了好长时间。”国共合作的历史,后来才慢慢理解了。

  要想了解他那段铣工生活的状态,可以看看他的成名作《今夜月儿圆》,那篇小说1981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26岁的他得以调动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做文学编辑,改变了命运。当时的《中国青年报》发行量500万份,一份报纸10个人看,半个亿的人看过了那篇占了一整版的小说。在那个文学当道的时代,他一夜之间成了F4和周杰伦。他写的是一个手快脑子快的工人如何被全车间的“间花”设计倒追的故事,非常有那个年代欢欢喜喜的气氛。

  还有一个是他30多岁拍电视剧挣了钱的故事。那时候他刚结束了10年的文学编辑生涯,又掺合好几个人写了一部大红大紫但没挣到钱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一集稿费300块),迅速醒悟过来后的一帮人,自己当老板开拍《海马歌舞厅》。

  在八十年代,文学圈就像今天的电影圈那么热闹,他所在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仅次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第二大社,他又是里面最得力的文学编辑,编辑部里他一个人的编辑量是另外一堆人总和的好几倍。他是王朔第一本小说集的编辑,刘震云、苏童、莫言、余华等当时的这批青年作家都跟他来往密切。后来他们成立的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王朔是干事长,他是秘书长,第一部戏《海马歌舞厅》,王朔、刘震云、梁左、海岩这些大牌作家,一人一集轮着写。他说那部戏是真的赚了钱,那时没有植入广告的概念,山东烟台一家钟表厂来谈合作,厂家说把一台钟放在海马歌舞厅的门口,我给一百万。片方问,那你们要什么回报呢?厂家说,我投资。片方又问,那你们投资要什么回报呢?厂家急了说,我投资!还是马先生第一个反应过来了,赶紧接茬儿,“投资好啊!你就投资吧!”这么一句,才算把一百万拿下了。

  再有一个是他劝李嘉诚做收藏的故事。那是九十年代,他在北京琉璃厂有个店,李嘉诚来店里看古董,先问有没有地方能带他吃个饭,说想吃碗面。马先生带他去胡同里的一个小院,真的就只请他吃了一碗面,一碟榨菜。李嘉诚吃完非常高兴,还问那榨菜是什么。吃完饭去店里看货,李看中了一盒明代的象牙象棋,上好货色。“他说很喜欢,我说您就买吧!他说多少钱,我说标价四万块,给您打一个六折。六折是我主动打的最低折,我就不想赚他的钱,他特别牛,还说贵。我就愣了,我说是这样,您要喜欢我送给您,但我不能赔钱卖给您,这是原则。我说您卖那楼不也都赚钱吗?然后他就乐了,乐了以后就付钱了,他只是要这么个过程。”听他这么一说,我也偷乐,觉得自己也有当富翁的潜力。因为我也爱侃价。

  马先生说当时劝李嘉诚做收藏,一年一个亿,做自己的私人博物馆。“我当时老幻想着有一个大企业家,人家有钱,突然找我,说我想做一个好的博物馆,你能不能帮我做一个计划?”马说西方很多大富豪都是大收藏家,但很奇怪,华人的一流富豪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在成系统地做收藏的,至今如此。“我当初试图劝李嘉诚,我说您一年拿一个亿,对他不多的,十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博物馆,我帮您做。”可惜没有成功。

  后来,他的观复博物馆坚持下来,特别是2008年之后社会大环境改善,博物馆越做越顺。他到世界各地看一些财富家族的私人博物馆,越来越有感触。他特别讲到王安,“王安曾经是美国非常富有的人,如果他不走错路,他的企业很可能就是今天的微软。美国40岁以上的人中很少有不知道王安的,但年轻一代却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唯一留下的,只有三个图书馆。”而摩根、洛克菲勒、哈默、盖蒂、卡耐基这些大家族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却成为整个国家的文化财富,实现了某种永恒价值。

  对他自己来说,他也希望盖棺定论之时,人们能说,这个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件事,这件事起码能够留下来。

  “我自己也知道,我的经历无法复制,我是可丁可卯地赶上了一个时代,我算算我25岁到35岁,我最好的黄金时代是收藏的黄金时代,就是1980到1990年,这10年文物没有价钱,很多东西都是白来的,比如说我帮忙搬个煤,人家就送给你的,那个东西价值连城,当时却没有价钱。我到北大的教授家,临出门时他问说这个要不要,给50都行。那时候我就积攒了很多东西,没有价钱,也没有认知,你买这个东西所有人都另眼看你,觉得你脑子有水。”而现在,当他成为中国当代最知名的收藏家之后,却在考虑把私人博物馆变成公共财产。他讲到齐白石弟子、一代国画大师许麟庐去世后,70多岁的子女为财产把95岁的老母告上法庭的事情,深有感触。“我发现人老了,如果你有财产,随着你年龄增加,你身边围的人就越来越坏,好人围不上来,有尊严的人围不上来,然后就很难过,我看见我身边这种事天天都在发生,我不愿意这样生存。我希望我晚年的时候没什么财产,当然起码想花钱的时候有钱花。我也不那么清高。”

  马先生的生日是1955年3月22日,白羊座的第二天。当年,父亲给他取名未都,意思是羊年出生于首都。还有个意思,是“首都未来的建设者。”他母亲的家族清末是山东利津的首富,他的外曾祖父和鲁迅、胡汉民、黄兴、杨昌济、陈寅恪等都是东京弘文学院的校友。而他的曾祖父却是孤儿,12岁上船做渔民,提着脑袋谋生活,挣了钱,盖屋置地,才有钱供儿孙读书。家里为供他父亲念书卖了四十亩地。

  后来他父亲加入了共产党,从抗日战争打到国共战争。村里一起出去的39人,到1949年只剩下两个人,一个人已经残疾,另一个得以保得全身的就是他的父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先生来之不易,幸运之极,如果毕生不有点成就,都会愧对上天的恩赐。(原载于《智族GQ》)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zhidao/85657.html

《马末都开讲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