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为什么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

|

【www.dagaqi.com--创业指导】

为什么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一:为什么新一代年轻人跳槽成瘾?

  尽管自大萧条之后,美国的失业率第一次降到了6%以下,但是年轻人的失业率却依然不断上涨,现在这个数字已扩大到中年人的两倍。在今年九月,20到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为11.4%,同比8月份增长1%,也是在这一时期,唯一就业率恶化的年龄段。

  但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的一个最新调查显示,年轻人的失业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业,只是年轻人可能比他们的上一辈更喜欢跳槽。

  经调查中还列出了一组数据:年轻的雇员(20-24岁左右)在一年内的跳槽率是老雇员(45-54岁)的三倍。他们对工作期望的考量完全不同,前者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后者是年轻的时候已经跳过多次,现在已经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更倾向于长期坚持而不离开。

  “跳槽的一代”

  “年轻人不一定知道什么合适他们,所以在早期最好多做尝试”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劳动学教授Henry Siu说“年纪较大的雇员不太可能切换工作,因为不想出现‘万一’的情况”。

  但是依然不能忽视经济衰退的影响,据了解,很多年轻人的失业并非因为跳槽,而是根本没有就业的机会,在2012年,很多受过大学教育的雇员依旧受困于“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而那些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基本就没有工作机会。

  光明的前景:

  当然也必须看到好的一面,现在年轻工人的就业前景已经极大地改善了。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最近调查研究发现,有很多企业正在快速地招聘新的大学毕业生。在5000名参加调查的雇主中,有80%的企业老板说他们至少雇佣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另外97%的受访人表示在2014-2015年间会做这样的决定。

  那些不幸的经济衰退期毕业的学生们,现在也许正是寻找合适工作,在“试验田”里试验最佳工作的时期(试验田为嘉丰瑞德翻译,原文为“catching up with the kind of experimentation”)

  职业作家Vicki Salemi说,从长期的职业规划来看,最好不要“先增加简历的长度再作空间上的移动”(原文为have lateral move after lateral move on your resume)

  不过好消息就是,现在的雇主也已经习惯了应聘者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这一现象,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不要孩子,也不购买汽车或房产,没有了这些经济压力,年轻人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他们理想的工作,对薪水的要求也排在了对工作的享受后面。86%的受访者说,他们希望找到一份工作,能让他们改变世界,当然,其中的三分之二表示,他们至今不知道哪种工作可以让他们做到这些。

  国内的“闪跳族”

  那些上岗时间不长就准备跳槽,或者已经跳槽,在职场中,这些人被称为“闪跳族”。  “闪跳族”,是指那些对找到的工作满意度不够,上班时间不长,甚至连工作岗位还不熟悉,就提出辞职另谋新职的人。

   “闪跳族”一:骑驴找马型

  “我3个多月前应聘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但是现在觉得那里的工作我不太适应,工作压力很大,工资却不高,所以准备辞职,找一份更好的。”在北京某招聘会现场找工作的研究生小许告诉记者。在招聘会现场,与小许想法相同的求职者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在毕业时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跟同学一比,发觉自己的工作环境、待遇水平等和别人相差很大,便滋生了跳槽的想法。于是,毕业之后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反倒成了一些“不安分”毕业生们跳槽的高峰期。

  一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王女士介绍,今年她在招聘时明显感觉到毕业生就业之后“骑驴找马”的情况比往年增多。

  点评:

  许多公司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员工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所以,一些大学生在毕业以后都抱有“先就业,再择业,积累经验为先”的态度,即使找到的工作并不是很满意也“屈就”上岗,随便与愿意接受自己的用人单位签约,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工作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就仓促跳槽。但是如果不清楚自己究竟有什么优势,适合做什么,很有可能导致跳槽屡跳屡败。

  因此,建议各位年轻的求职者,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在先就业再择业的过程中,还是要夯实基础,以稳为主,刚工作尽量少跳槽。

  “闪跳族”二:追求发展型

  小张今年26岁,2006年毕业于一所北京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大学刚毕业小张应聘到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做行政管理工作,当时工作环境、工资待遇都还不错,由于工作内容单调,小张认为这份工作没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看不到发展前景,于是一年后小张跳槽到了一家杂志社做行政主管。

  不久,由于杂志社经营出现问题,小张又一次跳槽。她从现在的单位离职,又一次开始了找工作的历程。小张的职业理想是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最近去了几次招聘会,应聘的都是总裁助理一类的职位,但总是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点评:

  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是职场新人选择跳槽的推动力,但一定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针对自己的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方案。

  人力资源专家上海交大石金涛教授指出,一般来说,开始工作的前3年是积累“职场能量”的最好时候,如果中断积累(创业网:,而反复跳来跳去,只能耽误了自己的许多时光。所以对于一个有过工作经验的人来讲,不应该用过去的经验而去评价自己可以胜任相同甚至更高层次的岗位。应确定大的职业方向,然后再根据目前的环境等多种因素,从近处着手,逐渐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闪跳族”三:急功近利型

  张先生学的是营销专业,毕业第一年就换了3家单位。第一家单位对他很有培养的意向,一次公司交给他一个项目,并承诺完成后给他一定的提成。但当他做完后,却被公司告知,提成要等到年底才能拿到,对公司这种不守信用的做法,张先生大为恼火,当即辞职走人,并马上找到了一家规模和待遇都更好的单位,这一跳使他树立了信心,也成了他日后频繁跳槽的导火索。

【为什么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

  就这样,毕业几年来张先生频繁地在各单位跳进跳出,多次错过了提升和重用的机会。一个月前,他从一家网络公司离职后,向十多家单位递送了简历,但因为自己频繁跳槽导致职业经历遭到质疑,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被录用。

  点评:

  现实生活中,往往比较有能力的人对自己也看得过重,在短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想到另外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由于有了前面时间的浪费和能力的铺垫,往往对企业的期望就更高了,就想得到更多。于是,能力强者就在这不断的选择中放弃了自己本应得到的东西,而这种循环和流动则导致自身多年积蓄的职场能量一次次地“归零”。

  “闪跳族”四:盲目跳槽型

  每次朋友聚会,小李都要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你现在在哪高就?这阵子又跳了几次槽啊?”来北京三年了,她已经前后换过6个单位,现在正在找工作。刚到北京那阵,小李一度觉得北京的公司多,机会多,每次跳槽后都能很快找到新的工作,而这正是自己有能力的表现。

  于是,小李每次跳槽都会在朋友面前把前任雇主痛批一顿,但是频繁的跳槽让她越来越没有定力,稍稍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就想通过跳槽来解决。如今,往日的朋友中已经有人做到中层管理者,而她却依然是一名普通职员,并且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

  点评:

  就业时要选择学有所长、用有所长的职业,潜心工作两三年,树立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提高职场竞争力。

  作为职场人士,既要看到跳槽带来的机会,更要认识跳槽带来的伤害。为了克服盲目跳槽,应理清为什么要跳槽?要达到什么目的?将带来职业生涯怎么发展?通过对跳槽利弊的全面分析,拟定跳槽之策,这将有利于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在记者的采访中,北京一公司负责招聘的陈小姐表示,不可否认“闪跳族”中可能会有各方面能力较强的求职者,但是企业在招聘时,对这些有“丰富”工作经历,但每次工作时间都不长的求职者特别敏感。陈小姐认为,企业运作有一套机制,绝对不可能因为个别职员就修改制度流程,企业永远都要求员工去主动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企业适应个人。

【为什么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

  据了解,相当多的“闪跳族”,因为没有积累丰富的职场经验,工作能力有限,“闪跳”后大多出现薪水越来越低的情况,对个人的发展也极为不利。跳来跳去,企业管理者也看到了部分“闪跳族”敬业精神与忠诚度的缺失。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再信奉“终生雇用”观念,但是频繁的“闪跳”,或多或少显示出了职场上的一种浮躁心态。

为什么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二:什么是斜杆青年(Slash)?“多重职业”会成为全球新趋势吗?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代。

  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我说,让我给他推荐一些身边的“斜杠青年”。

  什么是斜杆青年(Slash)?

  这个概念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花了点时间去进一步了解。原来,“斜杆”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 这个概念出自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写的一本书《One Person / multiple careers》:

  她在书中提到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例如,莱尼·普拉特(Lenny Platt),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杆(Slash)”便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了解到Slash这个概念后,我很兴奋,在此之前,我一直为要如何向不熟悉的人介绍自己而感到困惑,现在,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定位— I’m a Slash!

  更重要的是,我不再是别人眼中的“另类”,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与我相似的人,我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努力让自己活得更加多元和精彩。

  事实上,斜杆青年(Slash)不只是在国外流行,国内一线城市也已经开始出现Slash的身影,并且他们的数量在逐渐增加。我身边就有不少Slash,他们当中,有的是完全完全的自由职业者,依靠不同的技能来获得收入,有的则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工作之余利用才艺优势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来获得额外收入。

  斜杆青年(Slash)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会出现的必然现象。

  罗格斯大学教授,人类学博士Helen Fisher,在她的一次TED演讲中谈到人类社会两大显著趋势时,提到说,随着女性重新回到劳动市场,女性和男性之间的距离正在慢慢缩小。这里,她用了一个很有意思,却十分准确的词“重新回到”。为什么说是“重新回到”呢?Helen Fisher解释说:

  “在1万年前的采集社会,女性曾是主要的食物提供者,她们采集的食物占到当时总饮食的60%-80%。因此,那个时候,女性和男性有着同样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然而,从农业革命开始,女性的地位便慢慢下降,直至从属,她们甚至被看成是“商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女性重新获得了经济实力,男女也渐渐趋于平等,人类社会终于开始朝着原本应有的状态发展。”

  同样,我认为斜杆青年(Slash)的出现,也是一种社会进步。这种进步使得人类能够摆脱“工业革命”带来的非人性化限制和束缚,让其天性得到释放,回归到人类本应属于的状态。

  那么,人的天性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得去看看采集社会时人类的生活状态,因为人类在采集社会的时间占到了人类整个历史的90%以上,因此尽管生活在现代,实际上人类只进化到了适应采集社会生活的程度。

  尤瓦尔·赫拉利曾描述了采集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状态:为了适应不稳定的生存环境,当时的人类必须拥有非常全面的生存能力和知识,才能够随机应变地躲避危险,获得食物。为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全面的训练获得独当一面的生存技能。

  那时候,人类的生活十分丰富多采,他们每天都可以接触不同的新鲜事物,还能发展和运用不同技能。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人的本性就是喜欢多元的生活与环境,喜欢利用不同技能来应对新挑战。

  然而,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先后把人类限制在固定的土地和固定工作场所,从事没有多少挑战的重复劳动。于是,“专业化”成了人类社会的“圣经”,也成了这个时代的“理所当然”。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后来的职业发展,我们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以便成为一个产业链中的“螺丝钉”。

  我相信Slash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流行,并成为新一代年轻人所热衷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更符合人性,更是基于以下几个重要社会趋势。

  1

  首先,在后工业时代,服务业将慢慢成为最大的产业,这包括教育、健康娱乐、文化、艺术、旅游等等,未来必将有大量人才涌入这个行业。

  服务业与工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服务业不涉及生产,其交换的大多为个人技能、知识和时间,不存在大规模生产,没有很长的产业链,也不需要大规模合作,很多情况下,个人甚至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提供商。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又为此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帮助供需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独立的个体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交易。硅谷目前最火的明星公司Airbnb和Uber,就让全球成百上千万的人拥有了第二份收入,在国内,除了类似平台之外,还兴起了很多例如运动健身、教育、私厨美食、美容美甲按摩、旅游服务、技能知识分享、时尚买手代购等平台,这使得大量相关技能拥有者能够摆脱机构的束缚,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号也成了推广自品牌很好的方式,很多人通过运营公众号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商品和服务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多收入。现在,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能利用各种垂直平台获得职业外的额外收入。

  2

  其次,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知识和创造力的时代。人才,超越了土地和资本,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资本经济时代,资金曾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只要有大量资金就能购买土地和工厂,雇佣大量工人,通过规模效益获得巨大利润,这些企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精英,用自己专业管理知识为企业主服务,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然而,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资金不再等于一切。

  硅谷的崛起使得过去那些老牌的全球500强企业黯然失色,世界的聚光灯迅速转移到了那些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科技公司,Goolge与苹果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地位,于是那些曾经在学校最不受欢迎的Geek们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各大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争相抢夺的人才资源。

  关于这一点,互联网人一定感受颇深,在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资金变得非常廉价,千万级的融资根本不值得一提,初创公司几乎把融到的钱都砸在了工程师身上。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当互联网的基础搭建完成后,当所有可连接的“点”都以各种方式被连接在一起之后,拼内容的时代就将来临了。技术只能服务底层建设,提高交易效率,它本身并不是最终交易的一部分,最终的价值创造靠的则是那群能够产出高品质内容和创造出有真正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人。

  因此,我认为,继工程师和设计师之后,一类新的人群即将崛起,就是那些知识型和创造型的人才,他们应该很就会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为什么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

  3

  再次,不久的未来,经济组织方式也将发生变革,那种在固定时间把人集中在固定场所的传统工作方式将逐渐被松散的,合作式的方式所取代。

  资本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是,人是懒惰的,因此雇员们需要被严格管理,于是他们被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做着无聊的重复劳动。

  这套管理和企业组织方式在知识和创造力时代是行不通的,因为人只有在自主和自我驱动的状态下才能拥有最大的创造力。

  事实上,组织创新早已经在硅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那里,企业员工有着极大的自由来选择与谁工作,参与什么项目,在哪里工作,以及何时工作。我甚至大胆猜想,随着优秀人才的需求以及他们本身可选择机会的增加,传统的雇佣制甚至会慢慢转变成合作式,正如这句话所预测的那样:

  “你再也雇不到优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作”。

  其实,雇佣与合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利润的分配。在资本处于强势的时期,企业创造价值而产生的大部分利润必然归资本方,然而,当人才成为关键的资源后,它的稀缺性会推动其价格的上涨,利润也将逐渐从资本方转移到人才方,直到达到合理分配,既合作状态下的利润分配。因此,在未来,一个人越优秀(优秀的定义为“拥有很难被替代的知识或技能”),受到的限制就越低,他将有足够的权利来选择与谁合作,利润如何分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等,也就是说,他将同时拥有自由和财富。

  4

  最后,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拜,这将给知识型人才带来巨大机会。

  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十分明显,“罗辑思维”和“在行”的成功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罗辑思维从一个公众号开始,两年内做到几百万粉丝,并且B轮估值达到13亿,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我认为罗振宇把罗辑思维定位成“知识服务商”是个明智的决定,他在把知识变成一种大众消费品之后,又把大量优秀的知识拥有者推到“台前”,让他们成为知识生产商,自己则从中分得利润。

  “在行”的出现和流行也很好地验证了一个事实:市场已经愿意为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付出高额费用,这在原来是不可想象的。我很开心看到这种现象,这绝对是件值得中国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因为知识分子终于要重新回到历史舞台了。【为什么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和士大夫原本就一直都属于贵族和精英阶层,然而,文化大革命和资本主义这股双重力量把他们贬为了穷困潦倒的“臭老九”。在那之后,中国人便走上了一条彻彻底底的世俗化之路,一切向钱看,商人和有钱人一跃成了大众崇拜和羡慕的对象。【为什么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

  如今,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从沉迷于物质的生活中觉醒,从原来的“炫奢侈品”变成了现在的“晒书单”,并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充实自我。我相信,知识分子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知识服务将是块非常大的市场,他们也将因此成为这个时代的精英,并获得应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为什么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

  我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代,因为年轻人不再需要拼家庭背景、拼人脉、拼财力,而是可以完完全全通过自身实力和才华就能获得个人成功。这其实得归功于互联网的发展,它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社会阶级”的根基,提高了社会流动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人人平等”的机会。

  所以,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投资应该是“自我投资”,因为只要你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才华或者技能,就可以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成为斜杆青年(Slash)中的一员,过上一种更接近人类原本生活状态的,自主的,更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

  最后请记住:

  (1) 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

  (2) 创造力将成为人的基本素养

  (3) 人的个性被不断释放,兴趣正在成为谋生手段

  (4) 自由职业正在大量兴起

  (5) 未来人人都是微商,人人都是自媒体

  (6) 你再也雇不到优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作

  (7) 人们的关系将由“关系驱动”向“利益驱动”切换

  ⑧“生命”质量取代“生存”质量,成为第一追求

为什么高空做业的都是年轻人多 有这么多工作 他们为什么喜欢选最危险的工作10分

攀高冲锋是应该年轻人作为,不是刺激而冒险!正确答案是为了工作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工作

有人说:工作就是干活,干活就是工作,完成就行了。 那什么是工作?其实工作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 刚大学毕业时,我们都有对工作美好的憧憬,但现实工作会让你告别梦想,面对艰辛、困惑、苦恼,甚至会选择放弃,当然同时也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作为80后的年轻人,对工作寄予了太多的梦想和不切实际,但在四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从困惑中走出,渐渐地学会务实工作。最近在看了 “用心工作做优秀企业”这篇文章后,深深的感悟到:工作不能为做而做,而是要“用心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优秀企业的一员。 什么是用心工作?用心工作不仅仅是完成《员工手册》所列出的各个职位的工作事项,也不仅仅是做好上司安排的各种事务。怎样做才是用心工作呢? 我们在工作时应该经常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我所做的工作能给公司带来什么益处? 第二、面对工作我是否进行积极有效的行动? 第三、当工作出现问题以后,要改变的是我自己,还是别人? 第四、我做的工作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吗? 其实,以上几点都应该是我们份内的事情,作为公司的一员,工作的每一件事就是公司的事,而公司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我们不能将工作分为“我的”或是“公司的”,而是要做个有心人,从团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把籂骇焚较莳记锋席福芦工作中的问题推卸给同事、上级或找其他借口,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努力解决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提高工作技能。 但在以往的工作中,时常会以“做了”的心态对待工作,都是在领导的催促下,才会动一下,每每都是有了吩咐才会干活,遇到问题就留给上级,被动地等待解决结果。因为我认为,吩咐的才是“我的”,出现的问题就是上司和老板的。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工作,大多都是表面完成了,即使问题解决了也不是完美解决的,长此以往工作没有任何成绩,不进反退,也得不到公司的认可。 上面所提到的工作表面上看是很勤奋、很辛苦、也很守纪律,但这样死板的作风是不能给工作带来益处的,更谈不上出彩,而且当受到“批评”时还会感到很不满,因为觉得自己很认真、很尽职,且按部就班。 在文章中写到“用心工作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做到“用心工作”呢?用心工作首先要求用心去想事,将个人目标和企业发展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有更高的境界,才能够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工作激情。其次要求用心去谋事,做到工作有思路。 用心工作的态度,会为一个人既定的事业目标积累雄厚的实力,也才会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益。所以,用心工作必须是员工应该具备的职业品德。用心工作与用手工作不一样,只有用心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质量和效果,也才能不辜负客户和公司,工作中要牢记“不做便罢,做就做好”。在用心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主动,要能够像老板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 也许觉得工作简单、琐碎,提不起兴趣,也毫无创造性可言。但是,就是在这极其平凡的、极其低微的工作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要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迅速、更正确、更完美,调动自己全部的精力,从中找出新的方法来,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公司的认可和赏识。这一切,都需要你积极主动、用心去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才能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在工作中他们往往能发现问题,并通过认真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在做一件事情时,不妨这样告诉自己“我愿意做这份工作,而且我会竭尽所能用心来做。”用心工作,积极面对和完成人生的每一项任务,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乐趣和收获。其实,工作可以更美的。 所以,公司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精诚团结,互相帮助。一方面努

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不是有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第一点:人多,但社会提供的岗位较少.
第二点:中国新工业化进程太低,服务行业也跟不上.据统计服务业如今所占比重为30%,应该在50%才合理.试想,如果提高了这20%,那么能解决多少人就业问题.第三点:人的素质普遍偏低.
另外还有一点,中国的人口结构现在处于"两头小,中间大"以年轻人居多的状态,所以表象上看起来,也就是有很多年轻人没工作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职场年轻人和老年人产生了矛盾

不少HR在招聘的时候都会选择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刚毕业或者是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总是不在考虑范畴,除了这些年轻人招进来之后因为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不能直接开展工作之外,更让HR不愿意给他们机会的原因还有年轻人身上那些工作不认真、不用心,态度差、没有职业素养等一系列的标签。

不可否认,年轻人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人,在我之前写的文章《你凭什么一毕业就拿高薪》、《有些人,活该找不到工作》中也提到过,对于那些没有态度、没有能力,而且自视甚高的大学生,真的是骂都懒得骂了,更不要说是招进来工作。但在大学生人群中,那些能够摆正自己位置,又知道上进的也大有人在。但这些年轻人的声音是怎样的呢?

曾不止一次的听到小一些的朋友跟我抱怨公司里的老人儿对待自己的“恶劣行为”,受排挤、被孤立、替罪羊也是常有的事儿。虽然说,在准备进入职场之前就必须要懂得,“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是职场最重要的生存法则之一。但主动融入却换来冷眼相待,自己虚心求教却换来老人们爱搭不理,兢兢业业的结果是当了替罪羊,这样的相处方式也着实是让人难过。

面对这样的抱怨,HR们有没有反思过,年轻人真的有那么糟糕吗?究竟是年轻人太糟糕,还是职场老人太傲慢?也许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考虑,你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不用心、态度差,有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有个朋友,是个特别有想法的一个姑娘,说话直言直语,做事也一直是风风火火的。她学的是广告设计相关的专业,去年六月份毕业的,毕业后就一门心思想在广告公司找个工作,但因为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被各种拒绝。迫于生存,退而求其次,找到份淘宝美工的工作。面试时,看到那家电商公司部门结构合理,人事合同正规,觉得自己兴许是捡了个漏,进入了下一个“韩都衣舍”,尽管薪资低的令人发指。

但是入职之后发现,就连美工的工作都不让她好好干,因为自己是新人,所以经常被叫去整理仓库,美其名曰是要让她了解产品。整理仓库能了解额屁产品啊,所有产品都封在箱子里,能看到的不过就是货号和数量。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她是科班毕业,基础知识相对与其他人更为扎实,做图快、不拖拉,当天的工作做完之后就会浏览一些专业的网站,而其他美工多是半路出家,专业不及她,美工主管是个30多岁的女人,总是见不得她闲,所以就把她支到库房去帮着整理仓库,贴单发货。如果选择不去,自然会被说是难以管理,毕竟对方作为那间公司的一个主管,又是老人儿,说话要比她有分量的多,但为了当月的房租,她也只能忍了,代价就是每天回家后跟个土猴子一样。

当然,这种情况,老板也会视而不见的,毕竟只需要付一份工资,我这个朋友却能完成两个人的工作,他何乐而不为。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个多月,在她领到第一份工资的那一刻,就越过了主管,直接把早就准备好的辞职信拍在了老板的桌子上,偌大的一张白纸上只有一句话“辞职,老子不爽!”然后回到工位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还对着那些曾经让她去仓库的美工主管说了一句“心机婊,你继续,老娘不伺候了!”。一屋子人都来不及反应这是什么情况。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是羡慕她的,自己也常常自诩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汉子,但一直没有勇气把事情做的太绝对。我想我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过就是闹闹脾气,写一份冠冕堂皇的辞呈酣订丰寡莶干奉吮斧经交上去,然后灰溜溜的离职罢了。

想起几年前自己刚刚实习工作的时候同样是四处被嫌弃的,那时候才二十出头,还不懂得那么多的人情世故。一个人跑到北京,在一家团购网站实习,做网站页面编辑整理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信心满满的,因为公司会对每个刚入职的新人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会对工作内容以及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进行讲解,培训结束后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zhidao/64123.html

《为什么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