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 郑俊怀:“乳业教父”的狱后人生和自我救赎

|

【www.dagaqi.com--创业指导】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篇一
郑俊怀:“乳业教父”的狱后人生和自我救赎

  楚天金报讯 以2008年9月4日出狱那天为界,郑俊怀的人生被划为两道分水岭:22年打造的伊利神话已成追忆,3亿投资的牡丹江红星乳业才粗具规模。

  郑俊怀,原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可以说,没有郑俊怀,就没有伊利集团。在他的推动下,1996年,伊利股票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郑俊怀也因此赢得“中国乳业教父”之名。2004年12月,他被控动用公司资金进行 MBO 落马,2005年12月被判有期徒刑6年,经两次减刑,于2008年9月刑满释放。

  出狱后,为了“找碗饭吃”,郑俊怀在北京和山东等地几经辗转,直至2011年5月来到牡丹江。在这里,年近65的他重操旧业,担任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CEO,斥资3亿元打造这家老乳业公司,“未来两到三年,红星乳业会考虑IPO”。

  当被问到是否需要靠东山再起来证明什么的时候,郑俊怀果断否认,“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作坊,一路打造成国内乳业巨头,我在伊利的22年完全说明了一切,还需要证明什么吗?”

  临危受命

  1950年,郑俊怀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由于父亲早亡,一家全靠母亲做针线活维持生计。贫寒的家境令他自幼发奋读书。1976年,26岁的郑俊怀被提拔为呼市国营畜禽场副书记、副场长。4年不到,他又出任呼市奶牛公司招待所所长。在这里,他展现出了最初的“企业家精神”。

  在有心人眼里,处处皆是机会。

  经过一番调查,郑俊怀决定在招待所开早点铺,每月花70元的“高薪”请当地有名的老师傅在店里炸油条,经营起吃油条喝鲜奶的生意。这个小小的早点摊从第三天开始,居然排起了长队,一个月下来挣了两万多元。这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个不小的奇迹。

  1983年1月,郑俊怀临危受命,赴任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厂长一职。那时的奶食品厂是呼市远近闻名的“烂厂”,工厂的主营业务就是生产一毛钱一根的冰棍。他率先在呼市搞起了承包制,激发了职工的热情,当年就令这个“烂厂”起死回生,成为乳制品企业的领头羊。

  触礁MBO

  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郑俊怀决定着手对回民奶食品厂进行股份制改造。第二年,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组建完成。与股份制改组前相比,企业的净资产总额增长了118倍,销售收入增长了79倍。

  郑俊怀乘胜追击,又推动伊利股份在1996年登陆上海证交所,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他雄心勃勃地为伊利定下了新的发展目标: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

  眼看企业一天天壮大,特别是昔日副手牛根生创办的蒙牛乳业势头惊人,郑俊怀对伊利的控制欲望越来越强烈。彼时的郑俊怀50岁上下,他渴望延续但又害怕失去,“拿得起却放不下”的心理往往会主导他的决策。

  1999年底,郑俊怀提出成立几家公司用于收购伊利股份的社会法人股。与众多的MBO一样,郑俊怀也面临着资金匮乏的难题。郑俊怀想出的法宝就是乾坤大挪移,套用伊利集团的资金收购伊利集团的股份。

  但最终东窗事发,2005年12月31日,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郑俊怀等人挪用伊利股份1650万元资金进行MBO,以挪用公款罪判处郑俊怀6年有期徒刑。后经两次减刑,他于2008年9月刑满释放。

  “心狱”内外

  “出来后也得生活啊。”谈及过往,郑俊怀很释然。

  在出狱后的两年里,郑俊怀奔波于北京和山东两地,在一些软件和新能源企业做顾问。直到2011年5月,年近65岁的他来到牡丹江重操旧业,担任红星乳业CEO,公司内部员工私下喜欢称他为“老爷子”。

  自从出狱后,郑俊怀一直很低调。直到今年11月12日,他才首度接受媒体采访,谈出狱后6年多的心路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如何带领红星乳业走下去。

  其实,早在狱中时,就有河北、山西以及东北的乳企前来相邀,但郑俊怀认为当时尚无自由,谢绝了各路好意。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经过两次减刑的郑俊怀虽然提前出狱,但也一脚踏入了遭遇“雪崩”的中国乳业。时至今日,郑俊怀还清晰记得,2008年9月4日出狱,9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就派出调查组进驻三鹿集团,9月11日三鹿集团工厂被贴上封条……

  他当时就感慨:国内奶粉巨头三鹿没戏了。“这时候,我真心感觉到伊利的机会来了,三鹿在国内占据的超过10%的市场份额将让给其他乳企”。

  但郑俊怀万万没想到,此后,伊利、蒙牛等企业会纷纷卷入其中,中国乳业的巨变让干了一辈子的郑俊怀也看不懂了。也正因为如此,出来后两年多他没有立刻重操旧业。不过,在苦于生计的同时,他也花了大把时间走访调研。

  直到2011年5月初,郑俊怀坐上了开往牡丹江的火车。

  红星“互救”

  放下很难,放下之后从头再来更难,郑俊怀却和这两种“难”干上了。

  “创业是很艰难的,初期为了给股东省钱,出差都是坐火车。”郑俊怀说,“我来这里并不图挣多少钱,事实上也没多少,就是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也正是看中他的这种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决心,昔日朋友纷纷投资以表支持,全国各地的人才也慕名而来。郑俊怀坦言,越是有人投资,投资越大,他越感到责任和压力。

  不过,这种压力并没有成为包袱,郑俊怀轻松地将其转化成了动力。

  有钱了,有人了,接下来就是该怎么做了。郑俊怀认为,眼前的一切都变了,再走传统老路一定没有出路。他很清楚目前的乳业形势: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国产品牌占70%,洋品牌占30%;但眼下恰恰颠倒过来,国产品牌萎缩到三四线市场甚至农村市场。

  于是,他坚持做高标准产品,从设备到工艺再到管理,确保产品符合欧盟最高标准。

  好产品需要好工艺,好工艺需要先进设备,仅喷雾干燥系统中增加旋风分离器一项,红星乳业就多投资了500万元。经过一系列更新升级,红星乳业牡丹江新工厂最终投资超过3亿元。

  今年9月,红星乳业牡丹江新工厂投产,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销售模式和渠道上,郑俊怀也动了不少脑筋。“绝对不能走传统通路,一来红星不可能组建那么庞大的销售团队,再者如今的妈妈们都是80、90后,手机、电脑不离手。”郑俊怀认为,互联网浪潮是红星做大做强的机会,目前公司在学习小米的粉丝营销方法,主推电商渠道,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去做。

  “等到粉丝客户积累到20万的时候,红星会推定制奶粉,产品从奶源地到宝宝口中,不会超过1个月。”郑俊怀称,这样不仅保证了奶粉的新鲜,同时实现全程可追溯,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奶粉罐底部的二维码来查看奶源地、生产批次和质检报告等信息。他自信地表示,未来三到五年,红星要进入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先行列,至少进入TOP3。

  为了紧跟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郑俊怀还考虑停用使用了5年多的诺基亚手机,“换什么呢?听说小米不错,嗯,就买小米吧。”

  起码干到70岁

  11月,牡丹江市2014年的第一场雪翩翩而至。从爱民区西地明街1号向北500米,就是北门公园。每天清晨,一位来自内蒙古的老爷子会准时来这里爬山。他就是郑俊怀。

  换成其他老人,65岁正是公园遛弯、喝茶看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郑俊怀却忙于冲锋陷阵,白天处理公司事项,晚上回家还要召开电话会议。为了保证体力和精力,郑俊怀每天早晨起来爬山,冬天6点半,夏天5点,凌晨三四点就醒了。

  郑俊怀在牡丹江市区搬了5次家,直到搬进这所员工公寓之前才暂时安定下来。这是一套二室一厅的简装公寓,通常,郑俊怀会摆上些干果,放几个板凳,和员工围坐在茶几旁开会。他开玩笑称,“每天同事们都来他家里‘混吃混喝’”。“绝不能满足现状,不断给自己设立新目标,我在‘原来的那个企业’就是这样,从冰激凌到常温奶再到奶粉,不断突破。”郑俊怀说,这就如同爬山,只有到达一座顶峰,才能看到更高的山峰。

  对于爬到顶峰,郑俊怀很有信心。与其他大企业大品牌相比,红星乳业犹如轻装上阵,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开发一个客户就维系好一个客户。

  郑俊怀说,他起码要干到70岁以后,如果哪天股东不需要他了,就不做了。(本报综合报道)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篇二
牛根生,你在哪?

  属于牛根生的蒙牛时代已经结束,公允而言,他堪称一代枭雄。

  2010年5月14日,一则消息引起记者注意。消息称,5月15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开幕式上,“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将与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新东方集团总裁俞敏洪一起亮相并现场讲演。

  如果记者没有记错,这条消息一旦属实,意味着“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已在公众活动上几近绝迹的牛根生,将再次“复出”。

  事实上,记者对牛根生“复出”的消息早有耳闻。但未有确认这两年来,牛根生一直是众多媒体揣摩的对象。从一个高调、敢秀的企业家明星,到一个低调、归隐的幕后巨人,牛根生只用了两年时间。这种转变之巨,转变之猛,甚至连最能察言观色、插科打诨的媒体记者也只能望其项背,难言所以 各种传言更是喧嚣尘上,有传老牛效法汇源朱新礼,致力打造现代牧场上游产业链;更有传老牛名义上与蒙牛割离,实则全盘控制……记者近一年来也曾多次表达对老牛的采访之意,“老牛想聊什么都行,只要出面就行”,不过所得答复无非两点:谢谢关心,以后联系。

  的确,如果不是李开复、俞敏洪这样的大腕相陪,今天的老牛恐难露面。旁人无法理解这其中蕴含的辛酸、曲折,也无法窥探牛根生今天的真实感受、漫漫苦衷。这其实是一个时代的褪去。“必要的时候”必要地离去,宛如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其名著《乌合之众》中所写道:“人们在表面上崇拜偶像。但在潜意识中却希望打倒偶像……”尽管在摄像机前,牛根生曾当众潸然泪下:尽管在万众背离时,他曾呕心沥血写下万言书求救……

  2010年4月26日,最终的“必要的时候”到了。蒙牛乳业宣布,公司董事会主席牛根生将由执行董事职务调任为非执行董事,正式淡出日常管理,专注于未来的战略管理及规划。

  然而,20天后,牛根生将要亮相杭州?

  5月14日夜,记者拨通了牛根生助理褚福勇的电话,试图对牛根生去向一探究竟。

  “什么?报纸已经登了?这没有的事儿,我们在外地,但绝不在杭州!”

  褚福勇断然否认了老牛参加杭州“挑战杯”的消息,他告诉记者,老牛近来几乎没有参加任何公众活动。

  至于牛根生与蒙牛、现代牧场的关系,褚福勇说:“其实,老牛以前就和现代牧场没有关系,现在蒙牛的职务也基本全部交出去了,和蒙牛也没有关系。”

  “那么,牛根生先生目前致力于什么工作?”记者问道。

  “慈善,现在只致力于慈善……”

  采访结束后,记者默然。

  一向铮铮硬骨的牛根生曾说过,“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他还说过,“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但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牛根生良好的公益形象一夜丧失,有人说他以往的公益纯属作秀,而且秀得虚假……

  问题是,做一次秀容易,做一辈子秀则根本不可能——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全然抛给年轻人,而自己默默无闻从事公益事业,牛根生无论如何也值得人们钦佩!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牛根生已经告别了他的蒙牛时代,他不需要解释他从何而来,去往何处,又有何打算,沉默已能说明一颗真实的雄心。

  编辑 陆 斌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篇三
商学院EMBA班的故事

  据说2012年11月10日,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EMBA十周年庆典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致辞说,“来交大,婚姻也安泰。”这显然是在调侃长江商学院和地产大佬王石的婚变。不仅如此,近日江湖上又广为流传起“EMBA班的房卡故事”。话说“女同学在附近开好房,领两张房卡,塞一张给他。意即,我住在某某酒店几号房,欢迎光临。今天没空就明天再来。”于是,整个EMBA圈子都躺着“中枪”。

  ——明星、大佬、绯闻,金钱、利益、情爱,各种声色犬马。自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商学院EMBA班,这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地方,带着人们对于富豪的片面想象,幻化出各种权钱交易、利益勾结等传奇故事。

  你可以是同学

  传奇的A面略显平淡。

  作为中国商学院的“big four”(“四大”,一般被认为是长江、中欧、北大、清华),“民营”性质的长江多次被爆出明星大腕和女主播就读的消息,公认更“高富帅”一些。而“务实、学风好、要求严”常常被用来形容“外资企业”中欧,“国企”性质的北大、清华亦然。

  但是,“在这里,你可以是同学”无疑是各大商学院的共同“卖点”,也是他们面对这些大佬级别人物的基本准则。

  和MBA的全日制教育不同,EMBA主要针对在职的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月末集中上课。每个EMBA学员必须修满60个学分,并达到评分和考核标准方可取得学位。以中欧为例,大佬们普遍“抱怨”不按时交作业、迟到都要被扣学分。据说在中欧,曾有一名副部级的高级干部就因为伪造成绩单没有拿到毕业证,步步高老总段永平因他经常缺课和不交作业,也没有拿到毕业证。

  ——想象一下,那个被你奉为“最威严”、“最可怕”的上司此刻正用孩子气的目光和言语恳求老师“开卷”考试,正因不得已的迟到连连向班主任道歉并恳求通融,你会作何感想?

  而在课堂之外,“同学”的私生活没准儿令人失望。例子之一是,他们在兴起时会去唱歌,唱的通常是《涛声依旧》、《东方之珠》等老歌;他们跳舞都是跳三步四步,“有点老土”。

  “无非是吃饭喝酒唱歌高尔夫,和常人区别不大,只是花钱更多而已。”长江一位学员告诉记者。比如地点。红酒品尝会是一位同学包下一艘游艇举办的;长江第11期EMBA的一些学员还有幸做客香港“燕鲍翅大王”林振旋家,吃他自己亲手烹制的家宴。

  此外,即便是那些外人浮想联翩的隐秘细节,被言之凿凿说出来后也少了些传奇色彩。在夜总会聚会时,偶尔有人叫“小姐”,但过来就是陪喝陪聊天。至于男女结识,更多是在戈壁滩上而不是宾馆房间里发生的。在每年举行一次的商学院间传统戈壁徒步比赛里,因为沙漠有沙尘暴,女生如果不够重,撑不住帐篷,帐篷会被吹走,就会有男女共住一个帐篷,“情感有了共鸣,产生了革命的感情其实特正常”。这种“正常感情”,促成了长江其中一届至少5桩婚姻。

  “普通人可以离婚再谈恋爱,难道读EMBA的人就没有这种需求了吗?”从某种程度上说,EMBA同学聚会的确是日常生活的简单延伸。某一次酒局上,一桌政府高官居多,场面略显拘谨,被选为班级秘书的余丹清把美女同学分别安排到官员中间就坐,喝酒、劝酒,气氛很快活络起来。这一幕,对中国社交生态略有了解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同学经济”

  在长江商学院,由学员张肇刚改写的“EMBA的二十二条军规”广为流传,其中包括:“第二条:即使你是亿万富翁也不要炫耀财富,因为这地方习惯鄙视有钱人”;“第五条:不要“忙”字不离口,这会给人两个感觉,一个是你在故作重要,一个是你不会管理,因为对于地球来说有你和没你都一样;“第十六条:不要说你和某某省长某某部长吃过饭,因为即便是真的,别人也会认为你不成熟”。

  但是,这的确是一群在中国拥有权力和财富的人。翮看长江商学院EMBA和总裁班历年学生名册,会发现一些在各个领域影响和塑造中国公共生活的名字。譬如马云、赵本山、俏江南总裁张兰、李亚鹏、佟大为、陈鲁豫,此外,还能找到中央候补委员或共青团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名字。

  ——资源可以转换成生产力。这就让EMBA班的寻常细节获得了意义。

  在余丹清上课那年,隔壁班刚开班就选出了一个负责西部开发的司级官员做班长,理由是“他在北京官场发展潜力最高,最有升官潜力”。而在余丹清的班里,联想副总裁俞斌被选为班长,因为他“很厉害,很大牌,有很大的权力,能够调车去接我们搞活动”;组织委员则是时任乌鲁木齐市市委副书记和宜明,他“官大”。

  关系勾兑在这个充满了重要角色的场合轻而易举。比方说,在郎成平讲完课后再请他做一场演讲很简单(只要满足他的报价);再比方,有一位同学是做易货贸易的,一次进了一批轻工产品,课堂上一提,就跟另一个企业家达成了货物交换的初步意向;还有个学员是做电商的,他的物流存在问题,于是他向很多做物流的同学请教。“这些同学每个人都有二十几年的物流经验,随便提了几条建议,这些建议,到咨询公司,200万美元都买不来。”

  经由同学关系结识并且合作、创业的故事屡见不鲜,数量也许超过了人们更关心的家庭重组。譬如在网上销售奢侈品的公司“唯品会”,创始人全部是长江商学院的不同届、不同班的校友。

  不仅如此,同学情谊有时候还能起到关键作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深陷被外资收购的危机,正在长江商学院读EMBA的原蒙牛董事长牛根生给同学们写信求救,立刻得到众多国内重量级企业家的援助。柳传志连夜召开联想控股董事会,随后将2亿元打到牛根生基金会的账户上,俞敏洪火速送来5000万元,江南春也拿出5000万元救急。此外,田溯宁、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都打去电话,表示随时可以伸手援助。

  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商学院中也不鲜见。

  高处不胜寒

  “如果真有什么事,大家都会帮忙,但是如果打算无限度利用这个平台来拉生意,会很受鄙视。”长江商学院一名学员告诉记者。为什么?因为EMBA同学谈的是感情。

  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身份是困难的,但“孤独”是大多数人的状态。他们中大多数至少是千万富翁。关于他们就读EMBA的动机,外人揣测内容从获取资源直到“泡女明星”。但长江一位内部人士相信一个可靠的理由是“国内缺乏大家坐下来心对心交流的机制”。“我们的企业跟美国不太一样,职业经理人制度不发达,老板不能走马换将,所以会逐渐形成很孤立的状态。他们需要一种释放的机制,也非常希望有一个稳固的社会交流的结构。”他说,这在很多场合很难做到,而在商学院的班级里,这些在各自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面对着完全不同的交际模式,“长江的一个不成文规定是铁哥们文化,到这里大家就尽量地消除阶层的同化。”

  这时候,为交流而设立的各类活动就非常重要。

  每年EMBA班开始,长江首先会组织拓展训练。当教练在讲台上问大家“准备好了没”时,甲时地位尊崇的这些领导者像小学生一样挤在教室里齐声大喊“准备好了!”然后,他们将过上一段洗澡要排队,吃饭必须守时的生活。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篇四
牛根生 一个失败企业家的歧途

牛根生 一个失败企业家的歧途

来源:新华报业网-江苏经济报 2011年06月27日

6月11日,在中国乳业市场曾叱咤风云的牛根生辞去蒙牛董事长职位,黯然隐退。当年的牛根生,从国企体制中挣脱出来,靠着市场的逻辑,靠着消费者的信任,培养出蒙牛品牌,实属不易。可惜的是,他本来受益于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却干出伤害消费者的劣迹,本受益于市场竞争的恩惠,却扭头钻进了垄断企业的怀抱„„牛根生如何走上失败的歧途? 当年的牛根生,从国企体制中挣脱出来,靠着市场的逻辑,靠着消费者的信任,培养出蒙牛品牌,实属不易。可惜的是,他本来受益于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却干出伤害消费者的劣迹,本受益于市场竞争的恩惠,却扭头钻进了垄断企业的怀抱„„

风光牛根生:因市场得益

在牛根生12年的创业生涯中,属于他的荣誉和光环实在太多。对于一个善打感情牌,又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牛根生来说,民族品牌的噱头无疑让他在短期内赢得赏识。

风光一时的创业偶像

1999年从被伊利免职的牛根生创立蒙牛。创业时牛根生请亲朋好友、上游合作商以几元一股的价格投资蒙牛原始股,两个月募集了1400万元现金。而后靠大师手笔的“砸牌事件”营销一举成名。大规模推广了企业省钱的创新模式中国农民养牛运动,与投行签订对赌协议笑到最后„„

作为成功人士,当时的牛根生关于社会责任、商道、企业管理的演讲与报道特别多。高调健谈的他屡出“名言警句”,被奉为创业偶像。

“一头牛跑出火箭速度”

“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曾经引人注目。央视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2004年牛根生还获得了“中国策划最高奖”等荣誉。到2004年,蒙牛已成为行业老大。其后,凭借和“超女”的合作,蒙牛的品牌打响大江南北。牛根生也在2004年进入《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当时身家1.35亿元。

失败牛根生:开时代倒车

牛根生从国有企业体制中挣脱出来,靠着市场的逻辑,靠着消费者的信任,培养出蒙牛品牌,实属不易。可惜的是,他本来受益于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却干出伤害消费者的劣迹,本受益于市场竞争的恩惠,却扭头钻进了垄断企业的怀抱。

三聚氰胺丑闻:死不认错

2008年9月的两批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蒙牛都“光荣”地上榜。而牛根生在博客中写的《在责任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也成了一个莫大的讽刺。当年一场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家的聚会上,回答关于企业到底事先知不知道有三聚氰胺时,牛根生含泪称,蒙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陷入现金流危机的蒙牛将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聚会后,10月18日,牛根生迅速写了一封万言书。信中牛根生高举民族企业大旗,呼吁众企业出手援助蒙牛渡过难关。

恶性营销战: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2010年10月19日晚,一篇疑似伊利员工发布的标题为《圣元奶粉事件幕后黑手是蒙牛》的帖子疯传于网络。该帖子爆料称,"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是蒙牛乳业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有步骤周密策划出来的"。该帖子还称,经公安机关查实,"蒙牛集团总裁助理杨再飞、蒙牛集团高管安勇等人及北京博斯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等数人涉案。其中,蒙牛乳业集团总裁助理杨再飞被边境控制。

引入中粮:民企巴结国企

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以来,牛根生和他的蒙牛,市场声誉一直受到质疑。原因无他,乃是消费者不再相信老牛那些站在高处激情飞扬的大词。以他的知识结构,或者说 所谓的谋略,他想必认为,加盟超大型国有企业中粮集团,从此就拥有了国家的力量,在和宁高宁“简单的三次见面”之后,中粮集团成了蒙牛的控股大股东,也就 是说,作为私人企业的蒙牛从此灰飞烟灭,代之而起的,则是一家顶着国家字号的新蒙牛。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

把慈善当遮羞布与政府公关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

牛根生的慈善之路也备受质疑:2005年1月,蒙牛集团宣布,牛根生与家人捐出全部股份,创立老牛基金。这和他们老牛家的牛群号称“裸捐”一样都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但之后这个基 金真正在公益领域的作为却乏善可陈。在2005年成立之初,老牛基金就以向全国公安系统英模献爱心的名义,一次性向公安机关捐款200万元。很让人怀疑其打着慈善的旗号搞政府公关。之后的一些捐款也多有和政府政府合作,并把捐款和蒙牛集团的营销活动将结合的嫌疑。

到现在为止没有看到像老牛基金这样的“慈善基金”,对受三聚氰胺伤害的孩子们做稍微一点点表示,这实在是整个社会的遗憾。

投奔国企注定提前失败

牛根生和他的蒙牛本来只是陷在商业伦理的泥潭之中,情急之下,把国有企业制度和宁高宁当成了靠山。牛根生今天走到了企业家生涯的尽头;蒙牛,作为一家曾经产权清晰的企业,作为一家中国乳业市场有一定附加值的品牌,国有化之后,能走多远?

国企只重规模,不在乎品牌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国有企业,都是奔着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而去,很少有国有企业会

在品牌建设上下工夫。道理很简单,因为品牌关乎价值和附加值,更关乎人性需求,而国有企业因为国家主义的缘故,必然只关注宏大叙述,忽略生活细节。

20世纪的前苏联国有企业发展至上,依靠这种体制,苏联人可以将宇宙飞船空间站送到太空,但却造不出一台有品牌效应的电视机,也造不出一辆有品牌效应的汽车,甚至连一片有品牌效应的面包,一块有品牌效应的奶酪都没有。

问题一地鸡毛,国企注定走不远

在中粮集团豪迈的战略架构里,同样只看到豪迈的气势、巨大的规模,还是看不到被诚心接受的品牌。国企制度依靠垄断为发展方法论,注重规模,忽略品牌,不在核心技术上发力,因此也不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有其它如腐败问题、人事纠纷问题,所谓一地鸡毛,正是所有国有企业挥之不去的困境。

牛根生成为第一批提前失败的企业家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

一直到他投奔宁高宁之前,牛根生都是有机会翻身的。比如面对三聚氰胺丑闻,他大可以选择向消费者认错,取得人们的原谅,可惜他财大气粗,不知道从哪里学到 的骄傲思维,总想着用一个谎言遮蔽另一个谎言,用更大的谎言遮蔽先前小的谎言,用一个体制性的谎言来掩盖企业的谎言,用一个时代的谎言来掩盖他一个人的谎言。所有开历史倒车的家伙,一定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牛根生成了这个时代第一批提前失败的企业家。

相关链接:多面牛根生的成败争议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

从1999年创立蒙牛公司,2004年成为行业老大,再到2008年“三聚氰胺”危机,牛根生和他的蒙牛一道,如坐过山车一般,经历着巅峰与谷底。从风光一时的创业偶像到遭遇信任危机,从对赌三大投行的“赌徒”到捐献财产的慈善家,牛根生展现着不同的面孔,并留下成败与否的争议。

面孔1:营销大师

砸牌事件出名发动农民养牛

1998年,牛根生被效力16年的伊利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后,于1999年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己担任董事长兼总裁。当时创立公司的地址,是呼和浩特市一座民宅底层53平方米的两居室。

创业时没钱,牛根生小团队请亲朋好友、上游合作商以几元一股的价格投资蒙牛原始股,两个月募集了1400万元现金,摆出了上市的架势。

擅长营销的牛根生开始展现出“大师手笔”。1999年3月,他一掷350万元买断了呼和浩特3个月的路边灯箱广告。灯箱上是这么写的:“蒙牛乳业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当年5月1日深夜,一群“不明身份的歹徒”把蒙牛竖在路边的灯箱砸了。公安侦查无果,但砸牌事件成了内蒙古新闻的头条。

就这样,大家一夜之间就知道了蒙牛这个品牌。当时的蒙牛虽然还在租用民房办公,但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大关。

没有奶牛养殖场,没有牛奶运输车,没有工厂,蒙牛怎么做牛奶?农民出身的牛根生“发动农民群众干革命,在乳品行业里第一个大规模推广了企业省钱的创新模式中国农民养牛运动”,这给蒙牛创造了低成本扩张的机会。

面孔2:火箭

他是一头牛跑出火箭速度

“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曾经引人注目。央视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2004年牛根生还获得了“中国策划最高奖”等荣誉。

到2004年,蒙牛已成为行业老大。其后,凭借和“超女”的合作,蒙牛的品牌打响大江南北。牛根生也在2004年进入《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当时身家1.35亿元。

牛根生曾经有一句名言:蒙牛集团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那么只能掉下来;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续发展。 当时的牛根生是社会的红人,各种各样的荣誉纷至沓来,作为成功人士,牛根生关于社会责任、商道、企业管理的演讲与报道特别多。高调健谈的他屡出“名言警句”,被奉为创业偶像。

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近14亿元人民币。蒙牛管理层的大多数人立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其中,个人持股6.1%的牛根生身价过亿。

面孔3:赌徒

对赌三大投行老牛笑到最后

在牛根生引领蒙牛高速前进时,蒙牛的“对赌协议”也闻名业界。在2004年6月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前,蒙牛与外资签订对赌协议。注入了资金的蒙牛,奔跑的速度更快了。 2003年,蒙牛与摩根士丹利、鼎辉、英联三家投资机构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协议约定:如果在2004年至2006年三年内,蒙牛乳业的每股赢利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三家机构投资者就会将最多7830万股转让给金牛(蒙牛为了在海外上市注册的壳公司);反之,如果年复合增长率未达到50%,金牛就要将最多7830万股股权转让给机构投资者。

蒙牛的速度,让外资股东无话可说,按照协议的要求,蒙牛乳业2004年的净利润是以3亿元为界限,而蒙牛公布的2004年业绩为3.19亿元,超出了外资股东的期望值。2005年4月,三家机构投资者以向金牛支付本金为598.76万美元的可换股票据的方式提前终止了双方协议。

对赌,需要勇气和魄力,牛根生参与这个“赌局”,并且笑到了最后。同样是与投行对赌,此后乳品行业中的太子奶及飞鹤乳业均栽了跟头,对赌均以失败告终。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

面孔4:慈善家

践行“财散人聚”捐出所有股份

公开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05年担任蒙牛总裁期间,牛根生把自己80%的年薪散给了员工、产业链上的伙伴以及困难人群。2004年,他创立“老牛基金会”。

牛根生以“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为座右铭,在伊利时曾经用公司给他买桑塔纳的18万元买了4部车让员工上下班用,曾经把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众人,这让他在1999年初创办蒙牛时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在公开退休计划的2005年年初,牛根生即与家人宣布,捐出自己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将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用于慈善。这一开创性的慈善举动,为牛根生赢得“中国捐股第一人”的美誉。老牛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捐款额为,截至2010年9月30日,捐款总额为人民币1.83亿元。

蒙牛乳业去年年底宣布,牛根生已将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全数转让给信托公司,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至此,牛根生已将其拥有的境内和境外蒙牛股权全部捐出。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

面孔5:哭泣的老牛

三聚氰胺事件被指“鳄鱼眼泪”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业来说是个转折,蒙牛不例外,对于牛根生的名望也不例外。

2008年9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公布了22家生产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的企业名单,蒙牛名列其中。

牛根生第二天就在其博客发表了一篇内部讲话《在责任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其中说:“尽管奶粉在蒙牛产品中所占的份额不足1%,其中不合格婴幼儿奶粉所占的比重更是小而又小,但我们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对于那3个批次的问题奶粉,我们要干净迅速地全部召回。”

对此,当时不少质疑称,如此脚疼医脚、扭捏寡断,真不知道老牛的“大智慧”哪里去了。结果,9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蒙牛液态奶同样榜上有名。

在2008年10月初的一场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家的聚会上,牛根生遭受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的质疑,大家的疑问来自于企业到底事先知不知道有三聚氰胺这回事情。

据当时媒体报道,牛根生在谈话中告诉大家,蒙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陷入现金流危机的蒙牛将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 “说到动情之处,老牛哭了,现场的柳传志等企业家当场就表示愿意出手相救,相信老牛的企业,相信老牛的为人。”与会者称,场面悲壮感人。

聚会后,10月18日,牛根生迅速写了一封长达一万多字的“中国乳业的罪罚治救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信中牛根生高举民族企业大旗,呼吁众企业出手援助蒙牛渡过难关。

老牛落泪了,但同情者寥寥。有网友责骂老牛是“鳄鱼的眼泪”,只是拿“民族牌”当幌子,为蒙牛博取同情。自此,牛根生名望发生逆转,此前所有的正面形象从巅峰滑落。曾经高调健谈的老牛变得哑然失语,其博客从2008年9月17日之后至今再无更新。

面孔6:隐者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篇五
牛根生辞职背后

牛根生辞职背后

2011-06-14 13:48 证券日报 我说两句(1)

牛根生

■本报记者李 冰

6月11日晚,蒙牛乳业(02319.HK)发布公告称:公司创始人牛根生正式辞任董事会主席一职。与此同时,委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为董事会新主席。辞任后的牛根生计划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但他也保留蒙牛乳业非执行董事一职。

“牛根生走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他肯定要离开。原因有两个:第一,他的焦点和重点已经不在蒙牛了;第二,他已经重新开辟了战场。”乳业知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牛总的离开对蒙牛不会有任何影响,也不会再有大的人事变动。”蒙牛集团总裁杨文俊(专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

牛根生—3次言退

六年前,牛根生曾有过一番言论,让人记忆犹新。

2005年9月,牛根生宣布将辞去蒙牛乳业总裁的职务,同时,蒙牛乳业面向全球招聘CEO。也正是那个时候,牛根生首次面对媒体坦言,希望自己在50岁的时候退休,退出蒙牛的管理层。

当时被人们认定是牛根生退休的一个前奏。当时,很多人揣测着牛根生单纯的想退出蒙牛集团以“安享晚年”,甚至还有人说是三鹿田文华事件让牛根生充分体会到了前车之鉴。 然而六年过去了,事实证明退出并非牛根生本意。

“牛根生在2005年时候退出过一次、2008年退出过一次,现在又再次退出,据我所知2005年时牛根生同时兼任2个公司,所以上市公司建议他不能同时兼两个,所以他退了一次,2008年退出是为了交班,实际上是为自己了找个替身。而这次退不是彻底退,他还留下一个非执行董事,实际上他不能完全退出因为他有个人的股份在,让他做个普通的股民他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所以他还为自己留下个尾巴。从这就能看得出来,他并非自愿。”上述知情人士分析表示。

对于牛根生辞职的原因,蒙牛乳业在公告中称牛根生计划将大部分时间投入慈善工作,实现数年来的夙愿,所以辞去董事会主席,但“他将保留非执行董事一职,并继续参与本集团之策略规划。

“这个事情当时内部肯定是有个分歧和意见,辞职只是让他体面的离开,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离开原因只有两个:第一,我没有这个能力;第二,我知道整个内幕在引爆之前必须离开,暴风雨来之前必须找个避风口。”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那么对于蒙牛来说2009年的“借贷门”则是牛根生不能回避的话题。

中粮集团—守约前来

2008年9月11日,对牛根生来说是个噩梦。三聚氰胺也是让牛根生无比头疼的词汇,在这场冲击全球的信誉危机中,除三鹿外,号称最有责任感的乳品企业蒙牛受到诸多指责。 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蒙牛股价暴跌让蒙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牛根生一方面必须防止老牛基金会抵押给摩根士丹利4.5%的蒙牛股份落到他人之手,另一方面他还要找更大的战略买家,帮助蒙牛解决日渐枯竭的现金流。

于是,为了保住这4.5%的股份,牛根生向他的企业家朋友和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写了一封万言书。

牛根生的万言书将蒙牛的窘境放大了,而就在这时,宁高宁救了他。

宁高宁不仅救了牛根生,牛根生还成功套现了9.55亿元。

2009年,宁高宁领导的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入主蒙牛,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当时在人们看来是一场一拍即合的交易,蒙牛获得现金,而中粮集团则在食品产业链上布下了一枚关键性的棋子。入主蒙牛后,中粮在蒙牛乳业董事会中占3个非执行董事名额,宁高宁同时任董事会副主席一职。

“牛根生很聪明,当时牛根生与中粮签订了一个协议,3年内中粮集团不插手经营蒙牛,所以从进来到现在中粮还没有插手具体的经营活动,但2009年至今已经3年了,中粮已经过度的差不多了,开始要动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当年牛根生所阐述的万言书与蒙牛的危机,蒙牛当时的资金窟窿到底有多大?没人知晓。 要不是当年中粮集团救他,他就完蛋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蒙牛到底怎么样?宁高宁心里肯定有数。”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所以牛根生的离开似乎更有为当年背负责任的意味。

另辟战场—现代牧业

之前,牛根生已提前布局现代牧业。

公开资料显示,现代牧业前身是领先牧业,由蒙牛原副董事长邓九强等前高管及其亲属等13名自然人和蒙牛马鞍山公司于2005年9月创办。 2008年7月7日,现代牧业注册成立,法人代表为邓九强。在经历了四轮股权融资后,最终由KKR、鼎晖创投和牛根生设立的慈善信托公司 Brightmoon三方通过Aquitair公司而成为控股股东,共同持有现代牧业50.5%的股权。

乳业专家王丁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从现代牧业的发展进程中不难看出蒙牛的影子,其创立、融资到资本运作都与蒙牛如出一辙,而且其与牛根生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同时表示:“最重要的一点是,现代牧场是独立在蒙牛集团以外的,纯蒙牛中高层控股的企业。现在中粮还是不敢完全动,是因为中粮还没有完全摸熟奶业的运作,但实际上蒙牛的原班人马已经走的差不多了。而牛根生辞职后他的主战场和全部团队已经全部转移到了现代牧业去了。”

针对外界关于牛根生幕后操控现代牧业的猜测,邓九强此前曾表示,现代牧业管理层中来自蒙牛乳业的并不多,牛根生没有持有公司股份,在公司也没有组织关系。

但现代牧业招股书显示,该公司成立以来,绝大部分销售收入为蒙牛所贡献,分别占2008年、2009年所产牛奶销售额的98.9%、99.6%。双方还签下了一份长期承购合约,蒙牛允许现代牧业把不超过30%的原料奶售予第三方,但是不得售予蒙牛的另外两大主要对手。 “如果说蒙牛是牛根生的第一个孩子,那么现代牧业就是他的第二个孩子。”王丁棉如此形容。

(责任编辑:温洁)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篇六
牛根生的下一个春天在哪里(1)

在2008年9月,毒牛奶事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八级地震。乳业、含乳产品甚至一些日常农作物等都出现丑闻,其中不泛伊利、蒙牛、光明、咯咯哒等国内行业巨头,以及雀巢、卡夫、玛氏、吉百利、乐天等国际品牌。危机中,一向以善良示人的牛根生被卷进惊涛骇浪…… 蒙牛曾经红遍中国。在社会上,大家都把牛根生当成了民族英雄去顶礼。毒牛奶事件以后,牛根生不再是神,善良的民众也非常的愤怒!在整个行业以200%的增长速度飙进时,蒙牛以1000%的火箭速度一“牛”当先。在中国消费者心中,蒙牛是“大”品牌,我们都信“大”品牌,只是,谁想到伊利、蒙牛、光明等一流企业都逃不过三聚氰胺的围剿? 近几年,中国居民日渐富裕,对健康的重视促使中国乳制品市场迅速成长,走太快的弊端是:只想着与竞争对手抢山占地,且长时间纠缠于低级的地盘、价格竞争。致使乳制品的来源得不到有效监控。由此,乳制品企业从强壮中国人的形象堕落为“掺毒贩毒”的牛魔王。 毒牛奶事件:蒙牛实属无辜? 毒牛奶事件发生后,基于三聚氰胺是行业潜规则的事实,大众质疑牛根生团队故意放毒。对此,牛根生说:“三聚氰胺不仅我不知道,而且我的团队也不知道,同时我的员工99%也不知道。”姑且相信牛根生的话,但1%知道的员工中,为什么没有人向蒙牛高层以及牛根生本人报告呢?是不敢?还是觉得没必要报告?还是根本没法接近老牛,跟牛根生报告? 百分之一的员工明知道含毒,却没有报告给蒙牛高层的这个基础上,牛根生依然负有管理缺失的责任。就是因为百分之一知道内情的员工没有及时上报,致使蒙牛出现致命性危机。所以在毒牛奶事件发生后,当蒙牛集团拼命亡羊补牢的时候,牛根生更应该明白:倾听员工的真心话是企业能够长久光辉的路径之一。牛根生应该追查员工明知道含毒,没有上报的根本性原因。只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才能治病,然后推动企业健康的成长与更稳妥的发展。 一直以来,以“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让民族的品牌能与国际大型品牌比拼”为已任的牛根生,在其博客里写过“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第一要务”的豪言壮语——牛根生的豪言壮语是很多企业家以及有追求人士工作中的座右铭。 牛根生在消费者心中呢?一位博友在文章中写到——此前,牛根生是我最为佩服的企业家。现在看来,牛奶行业的有毒潜规则,并没有被牛根生这个行业大佬披露过只言片语:这个好人存心欺骗。如今牛奶的危机,必将使牛根生面临走下神坛的局面。行业领袖人物不能发现行

业痼疾、主动捅破浓包早作纠偏,就必将面临毁灭的危险。(写于2008-9-17 10:23:21) 天涯有一贴:当看到牛根生每次在媒体上出现,尤其在《赢在中国》节目中出现,人五人六貌似忠厚的大谈道德、民族、责任、国家人民利益的时候感觉他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生、而活,简直就是一只舞动着洁白翅膀的纯洁的小天使。我的一些朋友甚至将牛根生的豪言壮语熟记于心,将他真的当作了榜样,而当毒奶事件爆发后,他们还在说看,蒙牛就没有伤天害理吧。而当他们知道蒙牛毫无例外情理之中的也将毒药下到了奶里的时候,他们简直就是崩溃了,哀莫大于心死、莫大过与精神的侮辱,他们说相信了蒙牛我们怎么那么愚蠢。。。。。。。 目前,蒙牛的广告依然火热。蒙牛公司不断的嚷嚷牛奶的销售恢复得很快,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快速回暖。但就事实来讲,牛奶给消费者造成的打击不可能是几年时间就能祛除的。 《南方人物周刊》一作者苏小和写道:“人们在媒体上看到的牛根生,总是一副高迈的道德课讲师形象,似乎他只属于国家、人民,转眼之间,他成了国家的牛奶形象代言人,成了日日夜夜眷念人民身体健康的天使。”苏小和质问:牛根生难道不明白,在消费者心中,牛根生就是人民身体健康的天使吗?在生活中,我们会想到太阳西升,会想到天崩地裂,但是有谁想到中国的牛奶集体沦陷?更有谁想到,憨厚的牛根生领导的蒙牛也含毒呢? 牛根生强调快,那么“快”固然是企业家追求的发展目标,但这个目标也必须是健康的。苏小和指出,多年的道德宣讲,消费者几乎把牛根生当成了道德完人,以为他会有所担当。但牛根生没这么做。作为中国牛奶行业的代表性人物,牛根生的完美形象被毒牛奶撕破。也由此,中国的企业家应该从毒牛奶事件中认识到:企业家塑造自身品牌的时候,企业家希望自身的形象带动企业形象的同时,一定要明白,自身形象的升起必须跟企业的质量同步。 牛根生对个人财富比较淡薄,这当然是好事,是值得赞许的。但一个企业家若对自己的名声看得太重。把对名声的追求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同样是危险的事情。实际上,对于流芳百世、百年企业等思想,所有的企业家都可以去策划、去遥想,但是必须脚踏实地的做好企业的产品,好的产品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离开产品,企业家靠什么流芳百世? 危机进行时:牛根生一滴泪千斤重? 牛奶危机中,牛根生的名言“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名言甚至被改成了“小胜凭弱智,大胜靠缺德”;作为港股市场明星股的蒙牛乳业,在9月23日复

牌的这一天暴跌60.25%,创下当天港股最大成交额、最大跌幅以及最大百分比跌幅等三项“跳水纪录”,总市值较停牌前损失165亿港元;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普通消费者则用脚投票,对牛奶“恐”而远之。 10月初,在一场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家的聚会上,牛根生含泪称,蒙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遭受牛奶下架、股价暴跌的连续打击之后,陷入现金流危机的蒙牛将可能被外资恶意收购。会后,情急之下,牛根生继续“老泪纵横”的给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分别发“万言信”求助,称“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即便是白送了弟兄们,也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牛根生大义凛然的表白。 据牛根生的信件所写,在得知蒙牛所处的窘境后,柳传志连夜召开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钱打到了“老牛投资”的账户上;俞敏洪闻讯,火速送来5000万元。傅成玉先生打来电话说,中海油备了2.5亿元,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牛根生还提到,田溯宁、江南春、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人都打来电话,表示随时随地可以伸手援助。 悲情牛根生感动多个企业家纷纷“送炭”,11月5日,由蒙牛乳业(2319)主席牛根生设立的老牛基金,已经赎回抵押予摩根士丹利的4.5%蒙牛股权。也由此,牛根生的眼泪被称作是有史以来最贵的眼泪。老牛的另一个收获是:牛根生的老泪很容易就感动了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情感,不知不觉的,中国消费者已经从内心深处原谅了蒙牛在奶粉事件中的“放毒”。 但蹊跷的是,“万言书”事件发生后,涉入各方都先后公开否认,而牛根生最后一个开口。在200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之“阵痛隐现的新商业文明”论坛现场,牛根生在“万言书”事件后首次公开亮相,他辟谣说,此前有媒体报道他“声泪俱下诉说蒙牛危机”的内容是编造的,蒙牛公司本身并没有出现财务危机。牛根生解释称,所谓“万言书”中所说的股权事件只是老牛基金出现问题,有3-4%的蒙牛股权质押在外国银行,因为想做慈善事业,每年花几千万,钱不够用了。蒙牛公司本身没有发生财务问题,蒙牛账上还有将近20亿元现金。牛根生说:“大家看到有媒体说我哭着求着,跟潘石屹在一个场合什么的,全是假的。我根本就没有见过潘石屹。”那么,到底是哪一个多情的媒体在多情的制造牛根生的“眼泪”? 万言书感动中国,感动所有消费者。可笑的是,这居然是一个闹剧,是一次误会。 在蒙牛的牛奶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时候,牛根生称自己和百分之九十九员工不知情。 在万言书沸沸扬扬的时

候,蒙牛高层给于承认,牛根生则以沉默以对。万言书事件发生后,牛根生再一次推卸责任。称自己落泪等都是假的。到底是谁在制造老牛的落泪?骗取大众的同情心?难道万言书传遍中国媒体的时候,没有一个蒙牛的员工告诉牛根生吗? 牛根生的诚信在哪里?目前的中国企业,不但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也面临跨国公司的虎视眈眈,在双重的竞争环境中,牛根生和“牛根生”类的企业家为什么还要忽悠大众? 牛根生的下一个春天在哪里? 牛根生将9月16日称为“乳制品行业最为可耻的日子”。牛根生表示,大品牌要负大责任,现在有“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一条是死路,一条是活路”。牛语锵锵,“无论是与非,无论长与短,我们都要坚决地、彻底地、全面地负责任。”他表示,“为了承担责任,我们做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准备。”老牛激情讲述:“即使公司完蛋,也要毫不犹豫地履行承诺,哪怕牺牲自我也要营造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乳制品市场;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如果因为负大责任而死掉,死而无憾,至少,负责任死了比不负责任死了光荣得多”。 事实上呢?坚决要对自己企业的错误而负责任的牛根生到底是如何对消费者负责的?目前为止,几大牛奶企业,包括蒙牛仅仅是道歉而已。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做出长远的承诺。在哭泣的、受伤的小孩面前,这些企业家的做法趋近无耻——如何保住自己的资产和品牌?如何利用“民族”这个金字招牌化解目前的危机?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企业生产的产品本质上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但是当企业生产出毒品,企业首先要考虑受到伤害的消费者,不幸的是,在这起中国毒牛奶风波中,中国的牛奶企业将企业的生存、发展看得比受到伤害的消费者重要。英特尔曾经因为产品推迟上市,时任CEO贝瑞特(Craig Barrett)当众下跪致歉;索尼曾经因为笔记本电脑电池有问题,几位高管集体公开鞠躬认错。 毒牛奶事件的代价,是以婴儿的健康乃至生命,以员工和奶农的生计,以中国制造的声誉。牛根生有没有对国家道歉?对奶农道歉?对中国受到伤害的父母道歉?对孩子彻底负责?德国一家著名制药公司推出的镇静药康特甘(Contergan)因为同时具有缓解早孕反应的作用,很受孕妇欢迎。事后发现,这种药物很容易造成畸形婴儿,从而引发一场官司。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制药公司承诺拿出1亿马克,建立了“残障儿童救助基金会”。之后又有政府、社会的追加投资,截至2008年10月,总计有约3.5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帮助可能由康特甘致残的儿童。对

比之下,中国的牛奶企业没有谁真正的愧疚从而为孩子们负起责任。 在出台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评论家许晖的态度是“值得赞扬并期待其成果”。他认为:“我们的政府现在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个‘救火政府’,总是疲于奔命地到处‘救火’,在处理完一桩事故之后又再提心吊胆地等待着下一桩或许更加严重的事故发生。这就是恶性循环。如何让那些叠床架屋的各种法律和条例文本落到实处,才是关键所在。” 对一个小企业来说,出一点错误会很快被人们遗忘。但一个大企业、大品牌必须做对消费者、对社会有益的事。众所周知,早在2007年3月30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宣称,他们在来自中国徐州安营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的麦麸中发现了三聚氰胺。 2007年4月30日,《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报道,细节性地报道了中国畜牧行业普遍存在加入三聚氰胺的问题。虽然建国已经60年,但中国人民心中的不自信还是严重的存在。所以动辄是:西方鬼子故意中伤中国制造。我们当然要警惕西方威胁,但是比西方威胁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做好我们的产品与服务。一个企业,也必须认真的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否则这个企业一定会死于内乱。毒牛奶事件中,蒙牛、三鹿、伊利、光明等,都已经是“很牛”的中国大企业,领导人已经成为中国一线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可是却不可挽回地“腐败”。 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企业或一个品牌,不管确定什么样的战略定位,不管你在消费者中建立多么鲜艳的品牌,只要你失去了“良心”,成为危害国民的“不良企业”,这样的企业都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的寿命。毕竟,“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当牛根生切实的记住这句话,并用这句话指挥蒙牛的每一天,牛根生才真正的找到第二个春天!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篇七
牛根生出局

牛根生出局: 牛根生出局:个人英雄主义的落幕 2011-08-11 10:45:37 来源: 浙商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是一切的死结所在,死里逃生的牛根生,在魂魄归窍之后 不得不相信,在现有环境下,蒙牛这支“火箭”光靠市场这个推动力是不行的,一系列 复杂的非市场因素已经成了横亘在眼前的阻力。 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功名利禄带不走,浮云啊!”2011 年年初,在“道农会”上,蒙牛的牛根生、建业集团的胡葆森、汇源的朱新礼、中粮的 宁高宁四个“50后”组成的“老男孩”组合,正在台上倾情表演“三句半”。当时,主持人 崔永元还以调侃的口气对专门负责念后半句的牛根生说,“后半句很难念啊!”牛根生 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似乎把想说的话都吞回了肚子里。 念完“三句半”后不到半年,老牛的企业家生涯却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挂”了。6 月10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蒙牛乳业对外宣布,其创始人牛根生辞去董事会主席 一职,同时宣布委任董事局副主席、非执行董事、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为主席。从 此,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就很少在媒体面前露脸的牛根生,更是淡出了公共视野。 《浙商》记者最近一次见到牛根生,是2011年4月的青岛。前来参加“绿公司年会” 的牛根生虽然在台上侃侃而谈绿色公司的发展,在台下,却对媒体保持着“受惊”后的 礼貌拒绝。“我再也不会接受记者的采访了,你们写99篇正面报道也没有用,写1篇负 面报道却可以让人出名。”话音未落这位大佬就欲转身离去。 招安”的蒙牛 被“招安 的蒙牛 招安 有人说,牛根生的创业史,是一部典型的“农民暴动式起义”——虽然轰轰烈烈, 但终究有其历史局限性。 和所有农民起义一样,牛根生的创业,有个登高一呼、云集景从的开头:他曾是 伊利最有实权的人物之一,但始终如履薄冰。被逼到山穷水尽之时,他凭着自己财散 人聚的信念,拉了一些同样在伊利郁郁不得志的兄弟们从国企体制中挣脱出来,闯荡 江湖。 蒙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与满腔的热情喷薄而出的。 从此, 牛根生以“一头牛”的精神,跑出了火箭速度,在2007年营业收入已达213亿元,净利 润9.36亿元,成为首个销售破200亿元的乳品企业,一时成为传奇。 三聚氰胺事件却让这种火箭速度戛然而止, 蒙牛的发展, 从此进入了一个噩梦期。 牛根生“洒泪搬救兵”被斥为“鳄鱼的眼泪”;高举民族大旗,却被斥为以此作为幌子, 想要博取同情……一向正面积极的形象也从此急转直下,跌至谷底。曾经高调健谈的 他也变得哑然失语,2008年9月17日之后

,牛根生的博客再无更新。 但事态的恶化并未就此打住。 从国企出来的牛根生, 竟然在和宁高宁“简单的三次 见面”之后,就让中粮集团成了蒙牛的控股大股东。这意味着,作为民营企业的蒙牛 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家顶着“国”字号的新蒙牛。至此,一场“农民起义”最 终以“招安”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心路历程 2009年年底,在道农会的一场小品中,柳传志扮演证婚人,为一对“新人”证婚。 这对“新人”,“新郎”是宁高宁,而“新娘”则是牛根生。当时,柳传志找不到《圣经》 , 便随手拿了一本《汉语大辞典》过来代替。这个小品如今看起来真像个预言。 在三聚氰胺丑闻导致蒙牛股价暴跌的时候,牛根生一方面必须防止老牛基金会抵 押给摩根士丹利4.5%的蒙牛股份落到他人之手;另一方面他还要找到更大的战略买 家,帮助蒙牛解决日渐枯竭的现金流。此时正是宁高宁及时出手,不仅让牛根生逃离 了困境,还成功套现了9.55亿元。 当蒙牛与中粮集团的联姻更多地被解读为“通过央企的资本重振蒙牛”之时,一个 悖论浮现了:蒙牛似乎并不缺钱。“和中粮合作之前,蒙牛的现金储备已经很多,如 果有资金链方面的问题,我们和宁总不会一拍即合。”牛根生曾经这么说。的确,就 算蒙牛自己没有储备,愿意给这块“肥肉”砸钱的投资方也很多,为什么偏偏是中粮 呢? 让我们看看牛根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2009年7月, 牛根生在中粮入股蒙牛的记者 招待会上表示:“中国的蒙牛成为世界的蒙牛,如果没有中粮老大哥这样的企业做后 盾,我感觉会艰难一些……” 显然,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是一切的死结所在,在这之前是一番光景,之后又 是另一番光景。死里逃生的牛根生,在魂魄归窍之后不得不相信,在现有环境下,蒙 牛这支“火箭”光靠市场这个推动力是不行的,一系列复杂的非市场因素已经成了横亘 在眼前的阻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是宁高宁导演了一出“国进民退”,不如说是牛根生导演 了一场“官进民退”——牛根生需要的是“官系”, 而不仅仅是资本。 PE 有的只是钱, “大 但中粮却是一座关键时刻可以依靠的山。大难之后,牛总意识到,山比钱更值钱。” 易凯资本 CEO 王冉(博客)一语道破。 错位的救赎 然而,这样的“救赎”,却直接导致了牛根生的离开。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 育(博客)(微博)表示,自己不想对此事进行猜测。不过他直言,自从中粮控股蒙牛 之日起,就决定了牛根生离开是迟早的事情。“因为中粮做整个食品行业全产业链, 只有乳制品这一块没有自己做起来的品牌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

, 拿下蒙牛正好获得一个发展这项业务的好 平台。”艾格农业分析师陈渝对此表示认同,“蒙牛现在已经深深打上了中粮的烙印, 与其说是中粮助力蒙牛发展,还不如说是中粮在借助蒙牛进行其全产业链的扩张。” 作为蒙牛的第一大股东,中粮集团一开始并未过多参与对蒙牛的管理。毕竟,此 时的中粮对乳业还不十分熟悉。但是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他们选择在此时接手蒙牛, 看起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目前,蒙牛的团队主要还是原班人马,中粮仅仅是从战略上给蒙牛支持。”虽然 中粮总裁于旭波如此回应牛根生辞职一事, 但不难发现, 蒙牛乳业从董事局主席到 CFO 等关键职位,已均为中粮集团管理层所替换。这意味着,中粮集团事实上已经全面接 掌了蒙牛的运营。 在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前进,就是在高速中毁灭。显然,中粮 入股两年多之后,蒙牛已经从一头狂奔的民企“牛”,逐渐变成了一头放缓脚步的国企 “牛”。诚如中粮方面所表示的,他们“在创新能力方面比较欠缺,这点上,蒙牛需要 保持原有的特色。”而失去了蒙牛速度的牛根生,也成了一名跌落下来的大佬。 “个人英雄主义 落幕 个人英雄主义”落幕 个人英雄主义 2011年6月17日,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最大个人股东,种种迹象表明,柳传志决定 逐步放权;三个月之前,任志强(微博)辞去华远集团董事长职务;冯仑也“主动退 位”;四个月之前,万科董事长王石远走哈佛游学,被解读为他的退隐江湖……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能是文学世界里美好的意象,而在残酷的商 业战场中,几乎每一个远去的大佬背影里,都有一段复杂的故事,一声无奈的叹息。 “牛根生这次退得并不彻底,他还留下一个非执行董事的位置。蒙牛有他个人的股份 在,让他做个普通的股东肯定不会心甘情愿,所以还留下了这么个尾巴。可见离开蒙 牛,并非他自愿。”一位知情人士称。 而关于牛根生自称离开是为了“专注于慈善事业”的说法,很多人更愿意相信他是 去为自己的“第二个娃”——现代牧业去进行布局了。 “牛根生完全脱离蒙牛之后, 是否会全力运营现代牧业目前不得而知, 但是从现代 牧业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其增速非常快,而且已经开始进行产品多元化发展,三到 五年内或许就可以完善产品布局,如果牛根生想用它代替蒙牛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乳业专家王丁棉说。他认为,对于蒙牛,牛根生的功过应为六四开,六分功四分过, 因为是他使蒙牛从无到有,成为行业龙头。但从国内乳业的整个行业来看,他的功过 比例则应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篇八
王小山为什么抓住牛根生不放

【转】王小山为什么抓住牛根生不放

信息来自天涯杂谈

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5年,就事情本身而言,无疑是值得中国食品行业引以为戒的重大教训。

当前,三聚氰胺事件显然已经不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但是王小山对牛根生的追杀却从未停止。

这不禁会让人们怀疑,王小山是有多恨牛根生?事实表明,08年检测出三聚氰胺的企业不下20家,蒙牛也不是排在前列的企业,但为什么王小山唯独拿三聚氰胺事件做话柄,追着牛根生不放?

倒牛(蒙牛和牛根生)和我们无关,但是为什么王小山5年来还会有这么大的仇恨?更奇怪的是,王小山又从未透露和牛根生到底有什么恩怨,总是口号式的倒牛?

纵观王小山的微博,我们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证明牛根生对王小山做过什么,这事情就奇怪了!

如果排除王小山与牛根生有私人恩怨。

我们不如大胆地猜测一下,王小山是不是代表了一个幕后黑手?势要黑牛根生和蒙牛? 恐怕也不只这么简单,因为当前蒙牛是中粮的品牌,牛根生只能代表他个人,王小山为什么总是把牛根生和蒙牛捆在一起打?

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就是眼球。牛根生的眼球效应加上蒙牛的眼球效应,足够吸引更多的关注。

要这个眼球效应就是吸引关注,那么王小山,或者说王小山背后的黑手,他们的目标是谁?这个,恐怕是我们大家都想象不到的,但是综合所有情况来看,这个黑手是百分百存在的。 检验这个猜测非常简单,让王小山回答两个问题:

1, 与牛根生有没有私人恩怨?有就摆出事实。

2, 如果没有,为什么只拿三聚氰胺说蒙牛,对其他企业只字不提?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篇九
牛根生:“宋江”式管理的得与失

牛根生:“宋江”式管理的得与失

牛根生是罕见的“宋江式”企业家。宋江仗义疏财出乎天性,是一般人勉为其难、做作大方难以企及的,所以他深得弟兄们的拥戴,成为梁山事业的核心。牛根生以“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为座右铭,在伊利时曾经用公司给他买桑塔纳的18万元买了4部车让员工上下班用,曾经把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众人,这让他在1999年初创办蒙牛时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蒙牛如火箭般腾飞,2005年便夺得全国液态奶冠军。

宋江本人本事确实一般,虽爱习枪棒,还收过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为徒,估计也如打虎将李忠曾当过九纹龙史进的师父一样,教些入门级的招式而已,且宋江智谋平庸,遇见危机,连那点功夫也用不上,只知逃命或求饶,而他屡次化险为夷,都多亏了他有着“及时雨”的盛名。牛根生也多次绝处逢生,所谓“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运气中自有必然。

然而,2008年9月爆发的“三鹿奶粉事件”,却让牛根生的声名几乎毁于一旦,并拖累蒙牛的前景也乌云密布,直到2009年7月被中粮集团“招安”,蒙牛才拨云见日,而牛根生却仍未走出阴影。人的道德标签是最难撕去的,如果说牛根生以前是蒙牛的“加分项”,现在则变成了“减分项”。

企业家是品牌的最佳代言人。最优秀的企业不仅拥有一个品牌,而且往往拥有一位代表这个品牌的企业家。微软与比尔。盖茨,苹果公司与史蒂夫。乔布斯,星巴克与霍华德。舒尔茨,他们成为品牌的形象和声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的公关效应。格力与董明珠,海尔与张瑞敏,联想与柳传志,万科与王石,华为与任正非,这些组合都是脍炙人口的,人格魅力丰富了人们对品牌的印象,增强了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信赖感。当然,如果品牌名字与创始人的名字一样,如戴尔与迈克尔。戴尔,那么这位企业家更要对品牌的成败负完全责任了。绝妙的是,牛根生的名字与蒙牛的品牌名如天作之合,其忠厚的外表也让人与牛的品质产生关联,许多人昵称之为“老牛”,一份亲近感油然而生,那么消费者对蒙牛的牛奶还会产生排斥吗?

老牛比当今大多数CEO都更懂得如何进行个人公关。他喜欢哲学,善于总结,常常汲取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加以提炼,变成有自己特色的语言进行传播,比如,“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一个产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只有诚心,才能换来诚信。大诚信其实就是‘大智慧’。”“如果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生产等于负数,营销等于负数,广告与品牌等于负数,收入与声誉等于负数。”“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的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老牛语录”话讲得白,理说得透,有着天然的感染力,给牛根生的口才锦上添花,老牛不仅成为记者追捧的采访对象,还登上中央电视台谈笑风生,甚至发文章、写博客,赢得大批拥趸。老牛的表现为蒙牛品牌像钉子一样打入消费者大脑发挥了锤子的作用,可以说是蒙牛战略运作的一部分。“竞争对手”则缺乏这样长袖善舞的代言人,只能暗怀嫉妒了。

可惜,“过去信之愈深,今天责之愈切”,老牛的种种“表演”都被三聚氰胺检验出了诚信不足的品色。2008年9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布了22家生产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的企业名单,老牛第二天就在其新浪博客发表了一篇内部讲话《在责任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其中说:“尽管奶粉在蒙牛产品中所占的份额不足

1%,其中不合格婴幼儿奶粉所占的比重更是小而又小,但我们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对于那3个批次的问题奶粉,我们要干净迅速地全部召回。”如此脚疼医脚、扭捏寡断,真不知道老牛的“大智慧”哪里去了。结果,9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蒙牛液态奶同样榜上有名。自此,老牛哑然失语,其博客从2008年9月17日之后至今再无更新。牛根生一下子被许多人视为道德虚伪的典型,相比之下,中国奶粉业巨头伊利受到的关注、责骂竟少得多。伊利少帅潘刚的一向低调,使他没有成为众矢之的,伊利少了蒙牛那样品牌代言人的麻烦,在2009年恢复得比蒙牛快得多。

老牛俨然成为蒙牛的道德包袱。牛根生曾说“别人从零起步,而我从负数起步”。老牛对他已经又变成“负数”觉悟得比较晚,在2008年11月竟然抛出“万言书”,一方面想表白自己“不知情”,三聚氰胺为不法分子在奶源环节添加,以此为乳品企业“雪冤”;一方面对他向柳传志等落泪乞援、换回质押在摩根士丹利的股权,使“民族品牌”免于外资恶意收购危机颇有炫耀心理。没想到“万言书”在网上引来一片“倒牛”之声,网友纷纷责骂老牛是“鳄鱼的眼泪”,是拿“民族牌”当幌子,甚至以蒙牛当初为取得境外投资而在开曼群岛注册控股公司为据,说蒙牛不是民族企业。幸好老牛“全家四口人,没有一个是持有外国卡的”,一些消费者凭朴素的情感坚决支持蒙牛,同时雀巢、卡夫等国外乳品品牌也被查出问题了,中国民众的“崇洋”情绪消减,对国内产品的认识趋于理性、包容,蒙牛在市场上逐渐复苏。

其实,危机往往是最佳的公关机会,危机让企业吸引了平时得不到的更多关注,若是企业处理得好,危机反而能够让企业获得更高的赞誉,树立更好的形象。其实,就是三鹿也并非必死不可。根据庭审调查,张玉军等犯罪分子是从2007年7月开始配制“蛋白粉”销售给奶站,耿金平等人自2007年10月开始购买含有三聚氰胺的“蛋白粉”添加到原奶中销售给三鹿(正应了老牛“万言书”中所说不法分子添加三聚氰胺“大约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三鹿从2007年12月开始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于2008年5月20日成立了技术公关小组进行排查,到8月1日才由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测确认其奶粉样品中含有三聚氰胺,当天下午三鹿董事长田文华就紧急召开集团经营班子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处理一直到次日凌晨4点。

如果此时三鹿向外界公布信息,将产品召回,承担对受害者的赔偿责任,配合公安机关查捕罪犯,尽管一时会遭受沉重损失,甚至十几亿资产赔个精光加上巨额负债,却可以树立一个“大品牌承担大责任”的典范,无形资产会更高,未来的市场份额也会更大。然而,三鹿却做出决定“严格保密”,同时以返货形式换回市场上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直至9月份“肾结石”事件为全国关注,国务院于9月11日成立“肾结石奶粉事件”联合调查组,三鹿才被勒令停止生产、销

售活动。最后法庭就是以三鹿2008年8月2日到9月12日的产销量为依据,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决田文华无期徒刑。据悉,田文华一直是一个注重产品质量的人,她从1968年开始从事奶业工作,经过40年奋斗把一个村办小厂打造成销售额过百亿元的中国奶粉业老大,却因在危机中怀有侥幸心理,致使无形资产高达几十亿元的三鹿猝然倒塌。

老牛说得对:“宁可为真话负罪,绝不为假话开脱。”诚实是上策,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95%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在处理危机时说谎比危机本身更令人气愤,如果企业提供真实的信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费者反而更尊敬它。所以营销中有一个“坦诚法则”:承认消极的,消费者会还你一个积极的。当一个企业向消费者承认自己的缺陷时,消费者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打开心扉,给予企业积极的响应。反之,当事者自作聪明的公关表现只会令人生厌。老牛可能会感慨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落井下石”而不念及蒙牛的贡献,事实上,他更应该反思,他真的说到做到、没有“忽悠”消费者吗?

显然不是。2009年2月爆出的特仑苏OMP事件,就表明蒙牛一直没有学会坦诚。之前方舟子撰文认为OMP(牛奶造骨蛋白)即IGF-1(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过量服用可致癌,广东奶协也早在2007年向上级反映过这一问题。然而,蒙牛动用多种手段压制、封锁、删除网站上的有关文章,直至2009年2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公函禁止蒙牛在牛奶中添加OMP,蒙牛才于2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OMP即日本的MBP(牛奶碱性蛋白),与IGF-1并不是同一种东西,特仑苏产品中的IGF-1含量跟普遍牛奶一样多,对消费者不存在损害。既然如此,蒙牛为什么不早点站出来澄清呢?

原来蒙牛一直鼓吹OMP是“自主研发”的,谎言一旦出笼,就要编织更多的谎言,结果即使蒙牛迫于形势说出了“真相”,却仍然难以补上漏洞。一时间流言四起,不仅特仑苏品牌受到打击,牛根生也受到进一步质疑,尽管在此次事件中老牛学精了,根本没有露面,而是由总裁杨文俊出头,可牛根生作为蒙牛的标志性人物,仍然逃不脱人们的拷问。老牛当初决定对OMP进行虚假宣传时,何尝不是怀有侥幸心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侥幸弃诚信,这才是长久制胜之道。 在三聚氰胺事发初期,老牛信誓旦旦:“我们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如果因为负大责任而死掉,死而无憾!至少,负责任死了比不负责任死了光荣得多。这就是我们

的„终极思考‟……最后,我在这里郑重宣布: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老牛这次把自己也给套进去了,决心不可谓不大,却不见辞职之举,以至有人说牛根生已成为“蒙牛的三聚氰胺”。也许是认识到自己的出现对蒙牛不利,老牛销声匿迹了大半年,直到2009年7月7日与宁高宁共同宣布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才乐呵呵地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此时人们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在牛根生身上了。

蒙牛开始了新的旅程,从民营企业变身为一家“准国有企业”。至此,老牛,也该向蒙牛说再见了!

事实上,老牛个人仍然未能摆脱道德困境。人们可以忘记一个企业犯的错误,如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随着时间流逝都已被人遗忘,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业的影响也会渐渐无人提起,但人们却不会轻易原谅一个具体的人对自己的欺骗,有些恨甚至会记一辈子。老牛成为三聚氰胺事件中比田文华更令人注目的人物,因此,老牛退出蒙牛对蒙牛的发展有好处,也是对他人格的“终极”考验—那个“裸捐”的承诺,会不会是一个最大的谎言?

只要这件事是真的,老牛仍然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企业家:2005年1月,牛根生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正式宣布将自己和家人持有的蒙牛约10%的股份全部捐出。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财富的福音》中说:“最优秀的头脑清楚地认识到,处理勤勉而来的剩余财富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常年将之用于公益事业。”“我们最好记住:花钱与赚钱一样需要高超的才能;唯有运用得当,财富才能真正对社会有益。此外,客观地说,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不会得到人们的赞美,死后才把财富留给社会也不会得到社会的感谢。”卡内基生前散财3.5亿多美元,去世时遗产仅剩下3000万美元,其慈善思想影响了美国一代又一代企业家,盖茨就以卡内基的警句“拥巨富而死者耻辱”自勉,“股神”沃伦。巴菲特则在2006年宣布将其85%的个人财产捐给盖茨基金会,委托后者用于公益事业。

相比之下,老牛决定“前无古人”地捐出蒙牛股份时才47岁,被誉为“全球捐股第一人”。那些视老牛为眼中钉的人,谁能在有生之年做到如此彻底地散尽家财?

但事情还不能过早定论。老牛的股份是逐步捐出的。老牛基金在中粮集团入主时将其所持蒙牛乳业3.48%的股份出售,套现9.55亿港币,作为公益慈善事业投资的本钱,牛根生还持有蒙牛3.96%的股份,这剩余部分什么时候捐出?老牛专项基金又将如何花钱?当初老牛设立基金的一个目的是“建立一种制度和运行机制,让蒙牛能获得百年发展”,现在蒙牛已经不需要这种机制了,这正是老牛基金出售蒙牛股份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牛根生会不会改变初衷,将剩余股份保留私用?

老牛会诚实地给世人一个圆满的答案?

蒙牛三聚氰胺事件时间表

从2008年9月11日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发,牛根生意识到奶农卖给三鹿的“毒奶”同样有可能混入蒙牛的奶源。

9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曝光22家企业的奶粉中查出三聚氰胺,蒙牛名列其中。几分钟后,蒙牛总经理杨文俊赶往呼和浩特市政府,政府要求蒙牛积极承担责任。

晚上12点,杨文俊赶回蒙牛总部开会。牛根生在会上将此事“对蒙牛的伤害”提升至“生死”高度,说:“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

9月17日凌晨4点,内部会议结束。两个小时后,蒙牛董事会召开电话会议,牛根生、杨文俊以及焦震(鼎晖合伙人)等资本方代表最终表决同意,为了不让股价暴跌,蒙牛股票暂时停牌。 9月17日,蒙牛各家工厂前的奶罐车分别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龙,由于只有几台三聚氰胺检测仪器可用,近三分之二的奶还没有等到检测便已升温、变质。厂门口只见收奶车,不见发货车。全国大部分超市已将蒙牛奶粉产品全部下架,所有的营销人员都忙于退换货。

17日下午,蒙牛3万员工及各地经销商信息通报会上,牛根生发表演讲,标题是《在责任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晚上10点52分32秒,这篇演讲稿出现在牛根生的博客中。截至26日,这篇博文的点击率高达188万人次,回复多达3万个,其中大多数帖子是对牛根生和蒙牛表示质疑或者痛骂。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zhidao/43849.html

《三聚氰胺后的牛根生怎么没有判 郑俊怀:“乳业教父”的狱后人生和自我救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