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安徽小麦干热风害 小麦干热风害及预防措施

|

【www.dagaqi.com--创业指导】

小麦干热风害及预防措施
安徽小麦干热风害 第一篇

  山西省晋城市为冬小麦产区,历年出现过几次比较严重的小麦干热风灾害天气,造成小麦减产、品质降低,认识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对夏粮丰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干热风及其成因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一般3天左右)的特定的天气现象,也叫“热风”、“火风”、“干旱风”等,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干和热,风起着加剧干热的作用。干热风使小麦发生叶黄、杆枯、穗秕等现象,使产量严重下降,重者减产超过20%。

  由于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干热风成因也不同。5月上中旬,晋城市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这时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小范围势力很强的热低压。在这个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于是干热的气流就绕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即干热风。

  

  二、干热风危害的类型

  

  从历年来晋城市小麦干热风危害状况记录分析,干热风危害的类型主要有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和旱风型三种。

  1.高温低湿型。在小麦扬花灌浆过程中均可发生。这类干热风的特征是高温低湿,干热风来临时气温猛升、空气湿度剧降,最高气温可达32℃以上,有时甚至达到35~37℃,最大增温16℃,相对湿度平均下降14%左右,最大急降58%,伴有一定风力。这类干热风能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逼熟死亡,对产量威胁很大。

  2.雨后热枯型。又称雨后青枯型或雨后枯熟型。一般发生于乳熟后期,即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其主要特征是雨后出现高温低湿天气,即在高温的时段里,先有一次降水过程,雨后放晴,气温骤升(平均上升6℃,最大达10℃以上),空气湿度剧降(相对湿度平均下降23%,最大达46%),蒸腾强度平均增加28%,根系吸水力平均下降16%,导致细胞脱水,造成茎叶青枯死亡。这类干热风所造成的危害比前者更加严重。

  3.旱风型。又称热风型。其特点是风速大,与一定的高温低湿相结合,对小麦的危害除了与高温低湿型相同外,大风还加强了大气的干燥程度,促进了农田蒸发,使麦叶卷缩,叶片撕裂。这种类型的干热风主要出现在干旱年份。

  

  三、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植株在干热风高温低湿持续到一定时间后,小麦蒸发量大,体内水分失衡,麦体细胞代谢引起紊乱,生理变化失调,籽粒灌浆受抑或不能灌浆,造成小麦提早枯熟。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麦体失水加剧。在一般情况下,蒸腾强度决定于麦体和外界的水势差,即小麦气孔下气腔的水汽压与外界大气的水汽压之差。小麦植株在干热风影响下,温度猛升,湿度骤降,加上强风力,使麦体内外的水势差增大,水分蒸腾急剧增强,蒸腾强度一般比正常天气高40%左右,最高可以达60%。

  2.根系活力减弱。小麦根系是小麦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重要器官,也是许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和贮存器官。由根系吸收的水分、矿质元素及其代谢产物组成伤流液,伤流液中除含有水、矿质元素外,还含有糖、氨基酸、激素等许多物质。因此伤流液的数量和成分(即伤流量)可作为根系活力强弱的重要生理指标。干热风使小麦根系活力减弱,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元素的功能下降,受干热风害的小麦根系伤流量比正常天气减少10%~40%,最高可达55%。

  3.光合速度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是一种绿颜色的色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命源。叶绿素存在于绿色植物叶细胞的叶绿体中,叶绿体能进行独特的光合作用,即把吸收的二氧化碳与水合成有机物,作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贮存起来。小麦也不例外,小麦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当小麦受干热风影响时,小麦植株大量失水,叶片含水量迅速下降。一方面使叶绿体迅速解体破坏,植株的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速度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使叶绿素的合成受阻,甚至被破坏,温度越高,叶绿素的破坏越快,从而使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叶片颜色变淡,严重时呈灰白色。

  4.灌浆速度减慢。据测定,小麦从抽穗到发育成熟,约35~40天,耗水量占小麦整个生育期总耗水量26%~42%。这时遇到干热风的影响,小麦光合产物的制造、输送、转移及贮藏受到极大的影响,灌浆速度减慢,甚至停止,使灌浆期缩短,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

  

  四、预防小麦干热风害的措施

  

  预防小麦干热风害的措施主要从控温、增湿、防风等几方面来考虑。近几年来,我们采取综合性措施防御干热风的危害,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分为天然防御、农业技术防御和化学防御。

  1.天然防御措施。在较大范围内改变生态气候来防御干热风称为天然防御。在麦区周围植树造林,特别是营造防风林,起到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削弱风速和减少地表水蒸发的作用。林网能减弱干热风的强度,缩短干热风的持续时间,减少干热风出现频率,因此林网内小麦受害轻,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增产效果明显。

  2.农业防御措施。干热风的农业技术防御就是运用一些常用的农业技术措施,如选优种、灌溉施肥、耕作改制等,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增强小麦对干热风的抗性,以求达到防避干热风的目的。

  (1)选用优良品种。选择抗早衰、抗青干的品种。

  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如选用西农88号,郑州941,豫麦18—64,豫麦39、37、12号,陕农7859,同样抗逆性的还有安8号,宛7107,冀麦40号,晋麦49号、51号、52号,皖麦25号等品种。

  (2)促进小麦早成熟。适时早播,培育壮苗,促小麦早抽穗。适时合理灌溉,浇好灌浆水、麦黄水,通过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增加空气湿度,补充麦体蒸腾掉的水分,使小麦早成熟,可以达到躲过、预防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3)增施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施肥不仅能保证供给植株所需养分,而且对改良土壤结构,蓄

  

小麦干热风怎样预防
安徽小麦干热风害 第二篇

  1.浇灌浆水和麦黄水,增加麦田相对湿度,降低株间温度,是防御干热风的有效措施。一般在田间持水量小于65%~75%时,灌浆水宜在灌浆初期浇,麦黄水在乳熟盛期到蜡熟始期浇。

  2.在小麦扬花和灌浆期,用有效成分为40%的石油助长剂,兑水稀释成800~1000倍液,即50克石油助长剂兑水40~50公斤,每次每667平方米(1亩)喷洒50~60公斤,连喷两次。

  3.在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用浓度为0.2%~0.4%的磷酸二氢钾液,即100~4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每次每667平方米喷洒50~75公斤,连喷3次效果最好。

  4.用浓度为10%~20%的草木灰液,即5~10公斤草木灰加水50公斤,充分搅拌沉淀后,取上层澄清的溶液,每次每667平方米喷50公斤。

  5.先用少量温水将硼砂溶解,配制成0.1%的溶液,即50克硼砂兑50公斤水,在孕穗至灌浆期喷,最好在花期喷,一般喷1~2次即可。(河北省无极县技术站 李玉平 邮编:052460)

  

[科技苑]山东、安徽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安徽小麦干热风害 第三篇

  [科技苑]穿越春天的冬小麦(4)(2011.3.4)

  去年10月份以来,华北、黄淮等冬小麦主产区基本无有效降水,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近一半的冬小麦受到旱灾影响。旱情出现早、发生面积大,对小麦正常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部分地区气象干旱等级已达到重旱或特旱。所以,2011年的冬小麦抗旱刻不容缓。

  本栏目视频推出4集系列片《穿越春天的冬小麦》,将从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四个冬小麦主产地入手,通过田间调查,发现、汇总相关问题,协同专家解决问题,从而指导老百姓科学进行抗旱及田间管理。本集将通过记者的跟踪采访,详细介绍山东、安徽两省冬小麦田间管理的具体措施。

小麦干热风害
安徽小麦干热风害 第四篇

小麦干热风害

症状 干热风害是小麦生育后期经常遇到的气象生理病害。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从顶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变白或叶片卷缩萎凋,颖壳变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干热风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春麦区还是冬麦区均常发生。如淮北冬麦区于4月底至5月底,从小麦开花至灌浆结束,连续出现6~7级干热风袭击19天,即出现开花高峰期转移、花期缩短、小花败育率增加或灌浆期缩短、灌浆量减少、芒角增大或植株失水严重,造成茎叶青枯逼熟等现象。内蒙古春麦区6月20~7月25日小麦进入抽穗至成熟期,此间32℃以上天气持续 5天,则发生干热风害。

病因 在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遇有高温、干旱和强风力是发生干热风害的主要原因。在此阶段,遇有2~5天的气温高于32℃,相对湿度低于30%,风速每秒大于2~3m的天气时,小麦蒸发量大,体内水分失衡,籽粒灌浆受抑或不能灌浆,造成小麦提早枯熟。如淮北冬麦区小麦在正常情况下,上下午各具1次开花高峰。受干热风影响后,上午开花量减至15.4%,下午占32.3%,夜间达52.3%。这是因为白天气温高,相对湿度低于41%,植株体内水分蒸腾量大,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上、下午开花形成两个高峰的需要,只好转向夜间。除此而外,受干热风影响,与正常年份相比灌浆期缩短5天,灌浆高峰提早3天,灌浆量减少6g,芒角增加20~40度。三是由于地上部水分大量蒸发,根系老化,水分供应跟不上,叶片生活力衰退,养分转移受阻,造成叶片昼卷夜开或昼夜卷缩不展开,直至青枯而死,收获期提早7~10天。此外试验表明春小麦中,高中秆品种比短秆抗干热风能力强、长芒一般比无芒或项芒品种抗干热风能力强、穗下茎长的品种较穗下茎短的品种抗逆性强。至于蜡质茸毛多的品种,在干旱生态环境中是抗旱品种,但在灌溉条件下,则不抗干热风。 防治方法

1.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施肥不仅能保证供给植株所需养分,而且对改良土壤结构,蓄水保墒,抗旱防御干热风起着很大作用。

2. 加深耕作层,熟化土壤,使根系深扎,增强抗干热风能力。

3. 在干热气害经常出现的麦区,应注意选择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冬小麦如西农88号,郑州941,豫麦18-64,豫麦39、37、12号,陕农7859,西安8号,宛7107,冀麦40号,晋麦49号、51号、52号,皖麦25号等品种抗干热风。春小麦如红芒、晋2148、晋5001、临麦30号、龙辐麦7号、定丰3号等品种抗干热风。

4. 抗旱剂拌种。667m2用抗旱剂1号50g溶于1~1.5kg水中拌12.5kg麦种。也可用万家宝30g,加水3000g拌20kg麦种,拌匀后晾干播种。

5. 适时早播,培育壮苗,促小麦早抽穗。适时浇好灌浆水、麦黄水,补充蒸腾掉的水分,使小麦早成熟。

6. 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扬花期,喷洒6~10%的草木灰浸提液1~2次,每667m2喷配好的草木灰液50~60kg,孕穗至灌浆期喷洒磷酸二氢钾,每667m2用量为150~220g,对水50~60kg,也可喷洒抗旱剂1号,每667m2用量为50g,先对水少量,待充分溶解后再加水 50~60kg;拔节至穗期也可喷洒增产菌,每 667m250ml,对水50~60kg。

7. 在中后期适时浇水可减轻受害。做到以水调肥改善麦田小气候,延长灌浆时间,减轻干热风为害。

8. 于小麦拔节至灌浆期喷洒迦姆丰收液肥1000倍液或万家宝500~6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喷洒两次,可提高小麦抗旱、抗干热风能力。此外于小麦苗期、返青拔节期、灌浆期各喷1次小麦丰产王500倍液,提高抗干热风能力。

9. 必要时,每667m2用多得或万家宝250g随水浇入土壤中,效果也很好。

10. 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喷洒0.05%阿斯匹林水溶液(加少许粘着剂)1~2次,可有效地防止干热风引起的早衰,可增产10~20%。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御措施
安徽小麦干热风害 第五篇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御措施

摘要 干热风是我国农作物主产区,特别是北方麦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

一。结合生产实际中小麦干热风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以实现小麦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麦干热风;危害;防御措施

干热风俗称旱风、热风,对农业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随着当今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剧,全球温度在逐年升高,干热风更加普遍。它是一种包括干、热、风3种气象要素特征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必备的前提条件为高温、燥热、低湿、干燥及伴随有一定风力作用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1]。

1 干热风的危害

我国的北方农作物主产区,特别是河南主要小麦产区,受害面积较广。干热风一般发生在5—6月少雨、高温的天气里,因为在此时,正值北方地区小麦抽穗及扬花、灌浆期,也是小麦生长的敏感时期,这种气象灾害天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烈地破坏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平衡,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更加影响籽粒的灌浆成熟,造成小麦青枯、早死,严重瘪粒,甚至大面积减产。

1.1 小麦开花期间遇干热风

若在小麦开花时期遭遇干热风气象灾害,小麦的芒尖干枯,叶片卷曲凋萎,花药也会破裂,从而导致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穗数减少。这一时期干热风发生区域较广,全国各地都能受其影响,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死亡,产量下降[2]。

1.2 小麦灌浆期遇干热风

如果在小麦的灌浆期间遭遇干热风气象灾害,则会使小麦的灌浆速度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灌浆停止,当温度超过30 ℃这一界点时,小麦的淀粉总含量就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0 ℃为最低,最终影响淀粉粒的形成,造成籽粒瘦瘪,小麦的产量降低。

1.3 小麦成熟期遇干热风

若小麦的成熟期遇到干热风,小麦的籽粒会出现早熟现象,从而导致小麦的千粒重下降。当受到较弱干热风的危害时,小麦的千粒重比平均值能下降1~3 g,受到严重影响时,一般可减产3成以上。

2 干热风的防御措施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御措施
安徽小麦干热风害 第六篇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4期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御措施

霍国有安徽小麦干热风害

(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上蔡463800)

摘要干热风是我国农作物主产区,特别是北方麦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结合生产实际中小麦干热风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以实现小麦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麦干热风;危害;防御措施中图分类号S512.1;S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4-0238-01

干热风俗称旱风、热风,对农业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随着当今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剧,全球温度在逐年升高,干热风更加普遍。它是一种包括干、热、风3种气象要素特征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必备的前提条件为高温、燥热、低湿、干燥及伴随有一定风力作用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1]。

1干热风的危害

我国的北方农作物主产区,特别是河南主要小麦产区,

受害面积较广。干热风一般发生在5—6月少雨、高温的天气里,因为在此时,正值北方地区小麦抽穗及扬花、灌浆期,也是小麦生长的敏感时期,这种气象灾害天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烈地破坏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平衡,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更加影响籽粒的灌浆成熟,造成小麦青枯、早死,严重瘪粒,甚至大面积减产。

1.1小麦开花期间遇干热风

若在小麦开花时期遭遇干热风气象灾害,小麦的芒尖

干枯,叶片卷曲凋萎,花药也会破裂,从而导致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穗数减少。这一时期干热风发生区域较广,全国各地都能受其影响,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死亡,产量下降[2]。

1.2小麦灌浆期遇干热风

如果在小麦的灌浆期间遭遇干热风气象灾害,则会使

小麦的灌浆速度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灌浆停止,当温度超过30℃这一界点时,小麦的淀粉总含量就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0℃为最低,最终影响淀粉粒的形成,造成籽粒瘦瘪,小麦的产量降低。

1.3小麦成熟期遇干热风

若小麦的成熟期遇到干热风,小麦的籽粒会出现早熟

现象,从而导致小麦的千粒重下降。当受到较弱干热风的危害时,小麦的千粒重比平均值能下降1~3g,受到严重影响时,一般可减产3成以上。

2干热风的防御措施

目前,相关部门和人员已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防治干热

风对农作物的伤害,结合生产实际中小麦干热风所带来的危害,应及时预防干热风影响,下面提出防御措施,为安全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1适时播种,打理农作物

了解和掌握了干热风发生、发展的规律之后,要选用早

熟高产的品种,一般认为,落黄好的小麦品种都比较抗高

作者简介霍国有(1966-),男,河南上蔡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4-01-10

温、燥热、低湿、干燥等,目前推广较好的品种有周麦16号、

18号及22号、众麦1号、矮抗58、泛麦5号、8号、温麦18

号、19号、新麦18号等。通过科学的农业技术手段防治干热风的发生,将小麦的播种期安排到最佳时期,尽量减少小麦的晚茬面积,而且要做到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合理施肥,由此来改变田地土质的理化性状,并且要适时适量灌溉,争取小麦能够高产增收。

2.2尽量改变田间小气候

干热风主要是通过高温、干燥、低湿加剧小麦植株的蒸

腾作用,使水分供需失衡,阻碍代谢活动,破坏叶绿素,从而导致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所以植树造林,实行林粮间作是改土治水,改善田间小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田间空气和土壤里的含水量,使小麦植株的蒸腾强度变弱,故而根系部位的吸水能力就会逐渐增强。通过田、林、井、渠等的综合治理,改善麦田小气候,营造防护林带,使小麦灌浆过程明显、平稳,共同建造一个水源充足、减缓风速、控制旱情的小坏境,增强田间抗灾保障能力,尽量做到防御和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使小麦稳定高产[3]。

2.3采取化学防御措施

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对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也能起

着关键的作用。大量试验结果和相关人员的实践经验证明,用适量的氯化钙或复方阿司匹林浸种能够很好地预防干热风的危害。实际中也多采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效果较好。小麦的孕穗期、抽穗期和扬花期,还可以喷洒

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750~1125kg/hm2。但此溶液不

能与碱性化学药剂混合使用。小麦的开花期和灌浆期间,相关人员可适量喷施20mg/kg萘乙酸,以提高小麦植株抗干热风的能力。在孕穗和灌浆初期适宜用食醋4.5kg/hm2或醋酸750g/hm2,加水600~750kg/hm2喷洒小麦,对干热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认真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应用烯唑或三唑酮醇与氟氯氰菊酯和多效唑或芸苔素再加上优质多元素叶面肥对植株进行喷洒施加防范[4-5]。

在我国,小麦是继水稻之后的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逐年提高,人口的飞速增长等状况,人类对小麦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因此,了解和研究干热风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对小麦危害表现及程度,做好监测、防灾减灾的防御工作,对于我国粮食生产与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相关人员作出更大

(下转第240页)

资源与环境科学

2015绝对变率

频次∥次

现代农业科技

12108642

2014年第4期

1050

世纪70年代世纪80年代

年代

世纪90年代世纪10年代

567月份

89

图1濮阳市初、终雷暴日的绝对变率年代变化

图2

雷暴的平均月分布

4.2雷暴的月分布

雷暴的月分布集中于5、6、7、8、9月,这是因为受天气

日的最早出现日期和终雷日的最晚日期有所提前;雷暴初、终日逐渐趋于稳定,但终雷日的年际差异较大。

(2)雷暴期变化较小,但出现缩短趋势,平均倾向率为每10年缩短0.5d;年雷暴日数逐渐减少,平均倾向率为每

热力和动力影响,此期降水量较大,成为濮阳市雷暴日发生频率最高且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对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这几个月雷暴日进行统计分析:5月平均2.2次,

10年减少2.5d。7月是雷暴最集中月份频次最高,其他月份

都逐渐减少。

(3)雷暴初日对应的平均气温为12℃,雷暴终日所对应的侯平均气温为14℃[5-6]。

6月平均5.6次,7月值最高9.8次,8月平均下降为7.8次,9月平均2.3次。由此看出7月为雷暴最集中的月份,以7月为中心,其他月份都是逐渐下降的趋势(图2)。5雷暴初、终日的气温特征

气温是影响雷暴初、终日的主要因素,濮阳市初雷日的气温阀值为9~23℃,但突升点在11℃,但是11℃上初雷暴日的频次概率为6.7%,不到10%,而12℃时的雷暴初日频次概率为10%,因此濮阳市初雷暴日的时间应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濮阳市终雷暴日的平均气温阀值在10~

7参考文献

27℃,稳定通过14℃时终雷暴日的概率为10%,所以濮阳终雷日的时间是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4℃时。6结语

(1)濮阳市的平均初雷日、终雷日的变化不大,但初雷

(上接第232页)

经济效益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zhidao/42095.html

《安徽小麦干热风害 小麦干热风害及预防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