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中秋节的故事

|

【www.dagaqi.com--创业指导】

  中秋节的故事.大家创业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中秋节的故事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秋节的故事

       中秋节的故事

  刘蒋巍

  (学思堂教育研究院,江苏 常州,213000)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和春节、元宵节一样,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中国古代很多文人骚客以中秋节为主题,吟出了至今仍被人们传唱的千古佳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青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代大文豪苏轼用一曲《水调歌头》,演绎出了所有中国人在中秋之夜,面对世间悲欢离合、期盼合家团圆的缠绵之情。

  中秋节起源:“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节作为节日则始于隋唐。中秋节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的“秋报”和“拜月”传统有关。作为古老的农业大国,土地、农业生产与季节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古人都会举行“春祈”和“秋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因此,古人利用“春祈”来祈求一年能够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古人又会利用“秋报”,来感谢土地对人类的庇佑。而每年的秋收时节,正是农历八月中旬,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礼仪和祭祀活动。此外,中秋节的形成还与中国古代的拜月习俗有关。在中国古代,帝王有祭月、拜月的礼俗,《礼记》中就有记载。秋天祭月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正好居于秋季七、八、九三个月的中间,八月十五又是八月的中间,所以八月十五就被叫做了“中秋”。汉魏以后,祭月、拜月习俗逐渐演变为赏月之风,但赏月的时间并不固定,中秋节也未形成。由古代发展而来的中秋赏月习俗在唐代的开放环境下,才成为固定的习俗,中秋节也随之产生。经过历朝历代,中秋节的习俗不断被丰富,到明清时,中秋节成为了和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列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一直到现在。

  月宫神话:我们知道,1969年,当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一刻起,人类开启了对月球探索的步伐。然而在中国古代,由于对于神秘月球的无知而引发的无限遐想,便产生了一个个美丽的月宫神话。从传说中月宫中的蟾蜍,到月宫中的玉兔,而后是大桂树,最后周而复始在月宫中砍伐“不死”桂树的吴刚,月亮由此被称作了“桂宫”、“桂月”,中国古代八月的科举考试也被称作“月中折桂”、“蟾宫折桂”。然而,在诸多月宫神话中,最美丽动人的,莫过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了。

  据《淮南子·外八篇》和民间神话记载,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烈日的烧烤使得天地干枯,百姓无法生活。后来,一个叫做后翼的英雄出现,他背着神弓登上昆仑山山顶,利用神力,射掉了九个太阳。从此,老百姓终于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后来后裔娶了一个名叫嫦娥的妻子,两个人过着幸福的日子。后裔的功劳感动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给了后翼一包仙丹,并告诉他服下仙丹就可以成仙。由于丹药只够一个人服用,而后翼舍不得抛下妻子,于是将仙药交给了妻子保管。几天后,混在后翼徒弟中叫做蓬蒙的人趁后翼外出,拿着剑闯进后院,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为了不让蓬蒙得到仙药,情急之下,将仙药吞下。嫦娥立刻身体变轻,飘离地面飞上天去。由于牵挂着丈夫,嫦娥飞落到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弈得知情况后,悲痛欲绝,却只能远远遥望月亮,思念自己的妻子。到了八月十五这天,后翼再次仰望月亮,突然发现明亮的月亮中有着酷似嫦娥的身影,好像嫦娥也在月亮里眺望着人间。于是,后翼连忙命人在院中摆上瓜果,遥祭在月宫里牵挂人间的嫦娥。后来嫦娥升仙的故事慢慢传播开来,人们纷纷学着后翼在院子中摆放案几和瓜果,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家人的团圆。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花好月圆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的故事

  过完中元节后,来个台风,气温立刻就降下来了;再下场透雨,湿度也跟着降下来了。等个好晴天,抬头望望蓝天白云,心里面突然觉得,夏天就这么熬过去了。有风的日子再多吹这么几天,紫红的葡萄、青皮的柚子上市了,心里面嘀咕下,莫不是中秋节快到了?翻翻日历一看,果然,是中秋节到了。

  物产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气候的转变,提醒我们物产的收获,提醒着我们新的节气到来。

  中秋节前后是水果丰收的时候。在宋朝的时候,一近中秋,大家忙着售卖水果了。《东京梦华录》里面说,“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

  除了水果,中秋节的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中说:“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中秋食月饼,夜设祭月,取‘人月两圆’意。”

  《随园食单》里面介绍了一种花饼月饼。做法是:把面粉和生猪油放一起揉,死劲的揉。揉彻底后,把带皮的枣子作为馅塞进面团里面,再把面团裁剪成碗口大小,尔后,用手在月饼的周围捏出菱形花纹。烤月饼的方法也很特别,用两个火盆夹住月饼炙烤。做花边月饼的关键是枣子不要去皮,猪油一定要生的,这样味道才好。揉面也很重要,好不好吃功夫全在揉面里。当然,最最关键的还是得有个好厨子。为了吃到这种月饼,袁枚得用轿子把厨娘请到家里来。能被袁枚用轿子请来做月饼,这是对厨娘手艺最好的肯定吧。

  袁枚烤月饼的方法叫“火汉”。祁启萼《月饼》诗云:“中秋节物未为低,火汉罗罗出釜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汉”是放入饼铛、煎盘上文火煎烤之谓。苏式月饼一般都用这种方法,不同于广式月饼放入炉中烘烤。我们地大物博,各地有各的做法吧。

  除了吃东西,大家玩的兴致也很高。“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竿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闐,至于通晓”。

  不仅是民间有乐趣,宫中一样的热闹。《武林旧事》中说,“禁中是夕有赏月延桂排当,如倚桂阁、秋晖阁、碧芩,皆临时取旨,夜深天乐直彻人间。”

  一般百姓的乐趣就是这样,唱歌吃喝。作为文人就要忍不住要写诗了。写中秋节写的最好的,估计要属苏轼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脍炙人口。但是他也因为中秋节写的一首诗吃上了官司。

  《岁时广记》里面说,苏轼在熙宁六年,任杭州通判,作诗《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诗中写道“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被抓入狱后,御史审问苏轼,他说这两句是“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还好苏轼命大,有惊无险。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zhidao/308943.html

《中秋节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