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农产品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

【www.dagaqi.com--创业指导】

农产品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第一篇

  【摘要】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有针对性的对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进行调节,减少农产品的市场风险,降低农民在农产品商品化过程中的损失,努力将农产品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障农民的收益,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农产品 市场风险

  一、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

  农产品市场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农产品的价格、销售、市场预测偏差以及政府的农业政策等角度分析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价格风险。相对于其它产业,农业生产主体多为农户,其生产大多是分散的、小规模的,同事农户是集生产、供给、消费为一体的经济单元。他们根据市场的变化及自身需要,自行调整农产品自用或出售的份额。当市场中某种农产品相对价格较高时,农户竞相生产,或者削减自给性消费,增加市场供给;反之竞相减产,或者扩大自给性消费以减少商品量。由于农户的分散性和市场价格调节的随机性使农产品生产量和市场供给量都难以在事先予以估算,这就势必加大了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控制的难度。

  2.农产品滞销风险。农产品总量的过快增长,增加了农产品的总供给。但是,从市场需求上看:超过了温饱线的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下降,加之预期支出增加,农产品消费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另一方面,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又面临很大困难,农产品转化增值速度受到影响,这就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导致了农产品的积压与卖难。

  3.市场预测偏差性风险。农民所掌握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农民对市场的判断、预测经常出现失误、偏差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价格调节滞后,农民容易盲目以价格作为调整生产的准则,很容易形成买难、卖难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骤升骤降,生产随之大起大落,使得农产品市场风险程度加深。

  4.农业政策变动风险。由于情况变化导致政府政策调整是必然的,农业政策的不稳定,会给农产品生产营销带来不少风险。如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失控、收购资金不能到位等都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价格。

  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原因

  一般来讲,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变化所引起。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农产品价格的起伏波动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产业特征,引起农产品市场风险。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都是一个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这个本质特性决定了农业具有天生的弱质性。首先表现为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承担着高强度的自然风险。自然是不可控的,即使农业科技在不断进步,气候仍然是影响全球农业生产的显著因素,各种特大自然灾害都会对农业造成毁灭性破坏。其次,农业要面对随时到来的市场风险。农业为人类提供着生存必需的食品和原料,在需求层次中农产品处于最低层,其需求弹性很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为农产品提供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人们一旦满足了一定供应范围内的需求,农产品就容易发生过剩,出现“卖难”,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2.农产品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蛛网效应明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价格完全发挥着对农产品生产活动的调节作用,农产品的供求很难实现真正的平衡,价格总是在上涨和下跌中波动,经济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蛛网效应。农产品市场中,蛛网效应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然而,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蛛网效应相对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信息,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市场的判断力比较弱,导致农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农民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出现竞相压价和“旺销---扩种---卖难”的怪圈现象反复出现,从而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风险。

  3.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民缺少农产品定价话语权。改革开放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但是,这项制度没有能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也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小规模的生产格局,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和先进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农业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难以实现,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处于一种“小生产、大市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权就集中在少数农产品经销者手中,农民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决定了我国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缺少影响力,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农民成为农产品市场风险的主要承担着。

  4.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专业化趋势,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开始直接进入市场进行流通。但是,这种传统的从产地批发到销地批发、再到零售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着流通链条长、交易环节多、物流成本高的弊端。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趋势,将许多社会因素引入到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体系当中,某个环节的某一项成本发生变化,都会通过这个流通链条传递到最终农产品价格上,从而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风险性。

  5.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国内农产品市场的连锁反应。我国加入WTO以后,促进了我国开放型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和国际的全面接轨,致使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面临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不仅要承受国内市场压力,还要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国际国内市场价格的变化,使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需要判断国内市场的变化,还要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走势,农民生产经营者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发生风险的风险源增加,面临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随着农业市场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市场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市场领域不断扩充,市场交易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农产品市场更容易受到由世界市场波动引发的风险,在农产品更深入融入世界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6.农业生产周期较长,价格调节滞后。农业生产周期长,生产决策与产品销售在时间上被分割,农产品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供求变化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决定了农业生产队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容易遭受市场风险。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时,潜在的供求均衡绝对先于市场上的供求均衡,而只要潜在的供求均衡先于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就一定有供给大于需求或供给小于需求的可能。所以,只要生产调整需要一定时期,价格滞后性就无法消除。价格调节滞后是造成农业生产周期波动的根源,而价格风险也因此成为农业市场风险的“凝聚物”和“承载体”。

  7.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相爱农产品集中上市时,容易发生供过于求的现象,这样大量的农产品就会出现积压,而像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又不容易保存,由此产生的市场风险会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如果能够把更多农产品用于保鲜贮藏和加工转化,再根据市场需求均衡上市,不仅能扭转收获季节集中上市引发的卖难问题,而且科增加水果的附加值,由此来减缓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我国果蔬由于贮藏、加工水平低,产后损耗一般达到25%~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平均水平。

  三、农产品风险的应对策略

  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减少农产品市场的波动,使农业和农民获得最大的保障,这是相关学者和历届政府关注的重点。对农产品市场风险进行管理,在保证农业生产稳定、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还要运用适当手段对市场的风险源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因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引致的不确定性损失。

  1. 建立农产品风险预警机制,增强农业竞争力。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制度和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生产、需求、库存、进出口、市场行情以及生产成本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程度,按照预警警级标准,实施先兆预警,提前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和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稳步发展。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农业风险预警体系。

  2. 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保护价,建立并完善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国家发改委2012年8月印发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将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投入增长稳定机制,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价格保护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实行农业保护的重要措施。所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无一不是依靠价格政策和贸易措施来保护本国农业的。我国实施价格保护政策的关键在于确定一个合理的保护价格水平。合理的保护价格水平既要达到保护农民利益之目的,又要使其不完全脱离市场价格变动的趋势,不违背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要求。

  3.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设,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农产品期货市场为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减少资源浪费、维护农户和消费者利益以及控制农业企业的经营风险提供了机会。现代期货市场不仅对商品价格变动十分敏感,而且将这种价格的联动效应延伸到相关股票价格的变动上。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反映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并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导致其股价波动。因此,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上市公司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农业上市公司”模式的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功能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期货市场分散和规避风险,既有利于企业稳定股价、实现利润,也能保证合同履行和农产品预期收入兑现,实现生产者和经营者双赢。

  4.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我国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流通环节过长过繁的情况,加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几率,也加重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发生。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5.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增强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减弱农业市场风险。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扶持龙头企业,要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做强做大,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型市场主体,要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信贷投入。

  在我国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大宗农产品买难、卖难以及价格大起大落已经成为常态。加强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应对管理,对于降低农产品市场的大幅度波动、缩短农产品供求调控时滞、增强市场调控的精确度、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祖德明,男,中共驻马店市委党校副教授,经管教研室副主任。

  

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第二篇

  一、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千家万户组成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龙头载体为依托,形成农工商或农商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的经营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有利于变弱质农业为高效、盈利性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是解决农业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决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标准

  根据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实和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标准:

  1、由一大批承包农户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只有组成了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互助合作的组织,才便于协调生产,克服一家一户的局限性,发挥群体的优势。加强对龙头载体及市场的联系。

  2、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附近。有一个或几个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载体作为依托。龙头载体可以是加工企业,经销企业,专业市场,合作、中介组织.科技团体等。龙头载体可以是规模较大的1—2个,也可以是规模较少、数量较多的群体。

  3、龙头载体和基地农户之间应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联系,形成相对稳定的产业链和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龙头载体和基地农户之间的联系方式和利益机制,可以是较松散的信誉型市场交易利益共同体,也可以是通过书面契约或章程建立起紧密型合同制和合作制利益共同体,因而形成有机结合的农工商或农商型产业链,并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实现基地农户增产增收的关键,也是维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发展的核心内容。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1、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个体经营势力单薄,无力抵御市场竞争、需求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而且个体农户还难以把握行情,在生产上往往批次模仿,造成同上同下“买难”“卖难”交替出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方式将市场与农户联结起来,架起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使生产以市场的需求变化为导向,提高了抗风险能力。灵敏的市场信息,众多的销售渠道节省了农民分散进人市场的巨大成本费用,使农民乐意联合经营。

  2、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小规模生产缺乏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既不利于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也不利于先进管理方法的引进实施和组织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我们所倡导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形式将小规模变为大生产,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同时通过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配套的经营管理指导,技术引进和培训,大大提高了浓密的呢经营素质和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为引进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铺平了道路。

  3、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第二、第三产业相比,经济效益很低。这是因为我国农业只重视种养,而忽视加工与流通,一体化经营尚未真正形成.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出售。其附加值很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了以往农业生产的框框,把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也纳入其经营范围。使农产品在加工、流通环节得到增值,从而有效地阻止了农业利益的流失,提高了经济效益。

  4、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地填补“二元结构”鸿沟,形成牢固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链,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农村工业化开辟新渠道。农业产业化使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衔接;工业和城市中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源源不断地流向农村,与农村的土地、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组合,也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可能。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农业保险险种有哪几种?农户该如何投保?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第三篇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特别是当前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不断累加,迫切需要农业保险保驾护航。

  问题一:什么是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是指保险机构根据农业保险合同, 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简单地说就是,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问题二: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包括哪些?

  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包括农作物栽培(农业)、营造森林(林业)、畜禽饲养(畜牧业)、水产养殖、捕捞(渔业)以农村中附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副业。

  问题三:农业保险的险种有哪几种?

  1. 按农业种类不同可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

  2. 按危险性质可分为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病虫害损失保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

  3. 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和一切险;

  4. 按赔付办法可分为种植业损失险和收获险。

  问题四:种植业保险险种有哪几类?

  种植业保险可分为农作物保险、收获期农作物保险、森林保险和经济林、园林苗圃保险等几类。

  1. 农作物保险。农作物保险以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为对象,以各种作物在生长期间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使收获量价值或生产费用遭受损失为承保责任的保险。在作物生长期间,其收获量有相当部分是取决于土壤环境和自然条件、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生产者的培育管理。因此,在以收获量价值作为保险标的时,应留给被保险人自保一定成数,促使其精耕细作和加强作物管理。如果以生产成本为保险标的,则按照作物在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生长阶段投入的生产费用,采取定额承保。

  2. 收获期农作物保险。收获期农作物保险以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收割后的初级农产品价值为承保对象,即是作物处于晾晒、脱粒、烘烤等初级加工阶段时的一种短期保险。

  3. 森林保险。森林保险是以天然林场和人工林场为承保对象,以林木生长期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病虫害造成的林木价值或营林生产费用损失为承保责任的保险。

  4. 经济林、园林苗圃保险。这种险种承保的对象是生长中的各种经济林种。包括这些林种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果实、根叶、汁水、皮等产品、以及可供观赏、美化环境的商品性名贵树木、树苗。保险公司对这些树苗、林种及其产品由于自然灾害或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此类保险有柑桔、苹果、山楂、板栗、橡胶树、茶树、核桃、枣树等保险。

  问题五:养殖业保险险种有哪几类?

  养殖业保险分为牲畜保险、家畜保险、家禽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和其他养殖保险等。

  1. 牲畜保险。牲畜保险是以役用、乳用、肉用、种用的大牲畜,如耕牛、奶牛、菜牛、马、种马、骡、驴、骆驼等为承保对象,承保在饲养使役期,因牲畜疾病或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伤残以及因流行病而强制屠宰、掩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牲畜保险是一种死亡损失保险。

  2. 家畜保险、家禽保险。以商品性生产的猪、羊等家畜和鸡、鸭等家禽为保险标的,承保在饲养期间的死亡损失。

  3. 水产养殖保险。以商品性的人工养鱼、养虾、育珠等水产养殖产品为承保对象,承保在养殖过程中因疫病、中毒、盗窃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水产品收获损失或养殖成本报失。

  4. 其他养殖保险。以商品性养殖的鹿、貂、狐等经济动物和养蜂、养蚕等为保险对象,承保在养殖过程中因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或产品的价值损失。

  问题六:我国开办的农业保险主要险种有哪些?

  中国开办的农业保险主要险种有:农产品保险,生猪保险,牲畜保险,奶牛保险,耕牛保险,山羊保险,养鱼保险[创业网:,养鹿、养鸭、养鸡等保险,对虾、蚌珍珠等保险,家禽综合保险,水稻、蔬菜保险,稻麦场、森林火灾保险,烤烟种植、西瓜雹灾、香梨收获、小麦冻害、棉花种植、棉田地膜覆盖雹灾等保险,苹果、鸭梨、烤烟保险等等。

  问题七:农民可以去哪几家公司投保?

  目前,国内提供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主要有: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国元农业保险公司、部分省市和地区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等。

  问题八:农户该如何投保?

  1. 投保方式。农户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也可以通过村民委员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体投保。投保过程中可由村协保员协助收取保费并收集相关投保资料。

  2. 投保公示。通过集体投保的,反映每户承保情况的分户承保清单并由每户农户签字确认,并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 天,接受投保农户的监督。

  3. 保险凭证。农户缴费后,应获取保险凭证,保险凭证上印有承保的保险公司、保险标的以及缴费信息。

  4. 权属信息。对于种养大户如发生土地流转等权属变更的,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明确保险标的的权属信息。问题九:发生灾害时,农户该如何获得理赔?

  1. 报案。投保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灾害后,应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应加强接报案管理,保持报案渠道畅通。

  2. 两个公示。投保农户应关注两个公示,即查勘定损结果公示和理赔结果公示,公示内容分别为查勘定损分户清单和理赔分户清单,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村镇协保员反映或直接向保险公司反映。

  3. 理赔时限。保险公司在接到发生保险事故的通知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查勘,会同被保险人进行损失核定。保险公司需在和被保险人达成协议后10 日内支付赔款。

  4. 查勘定损方式。对集体投保的种植业保险查勘定损,必须查勘到村、定损到户,保险公司可按照合同规定,采取抽样或其他方式核定损失程度,抽样方式应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

  5. 受损标的处理。对于发生疫情病死的养殖业保险标的,应按照《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对病死动物尸体进行焚烧、掩埋等无害化处理。(据中国农业网)

  

中国农业弱质性浅析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第四篇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中国农业弱质性浅析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摘要: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但农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这就导致农业是个先天性的弱质产业,是需要保护和支持的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弱质性的特点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农业弱质性的表现,并针对我国农业弱质性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弱质农业的相关保护政策。

关键词:农业弱质性;风险;支持;保护

农业是以土地资源为劳动对象、培育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的弱质性在其发展进程中却表现的相当突出。极需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前,科技不发达,国家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有限,农业的发展更是不堪一击。农业的发展状况和自身的生长特点决定其成为弱质产业。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比较松散、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几乎没有能力应付各种风险,这就导致农业急需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农业的弱质性还受我国复杂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背景和小农经济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13年已达13.67亿),“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就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更是如此,农业肩负着13.7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业在市场中的劣势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及时剖析我国农业弱质性的特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倾斜保护政策,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保持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弱质性的表现

(一)农业生产受双重风险影响

自然灾害发生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农业,这种影响一般是非间断的、短时间内不会消失的、无法逆转的。农业生产势必会受到无法控制的自然因素的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由于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复杂多变,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因素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农作物生产将受到严重损害,轻则降低粮食产量,重则农作物歉收。农产品生产的这种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我国农业多是家庭经营的小规模模式,组织程度低、相对较松散,成本投入有限,生产力水平极低,这无疑会削弱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与国际接轨,我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的建设,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渗透到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农业的弱点就暴露的更加明显。一是随着国际竞争白热化程度的提高,农产品经营和交易成本也不断高升,其次,我国农作物生长时期正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期,而农业先天性的特点导致其几乎无法与自然灾害相抗衡,这无疑会导致农产品丧失很大的竞争力,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业的转型,化肥、农药、农用机械等农用品大量投入使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低于农用机械成本的提升速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降低农产品效益。农业相较其他产业在生产、销售等方面所处的不利地位是农业弱质性的主要表现,农业自身的特点可以清楚的解释这一现象,从农业生产自身特点来说,生产周期长过度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风险免疫能力极低、农业生产包含对自身投入的自然生产和商品化再生产,这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先天性不足,再加上农业天然的依赖其生产环境,又使农业的生产兼具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总是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虽然发达的生产力缓解了这种状况,但仍然无法彻底根除。尤其对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火山、泥石流、冰雹、霜冻等特大自然灾害更是无法抵御,总体来看,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较其他产业相比有较强的弱质性。

当季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是由上一季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状况决定的,一旦播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就被确定下来,农产品价格会随着市场需求增加而上涨,由于气候条件决定自然的种植季节,农业生产者无法凭借自己的喜好扩大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当需求缩小农产品价格随之下跌时,农业生产者同样无法改变农产品种植面积,如此,就会造成农产品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甚至连成本都得不到补偿,另外,蔬菜和水果之类的农产品不易长期储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更喜欢吃新鲜的蔬果,这就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存和运输费用,进一步削弱了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农产品收入弹性较小、比较利益地下,处于不利地位

农产品提供人们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的生活用品,这就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弹性非常小,恩格尔定律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新增购买力中用于农产品的比重会不断下降,尤其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品。这样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将面对一个不会扩张的市

① 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少。

② 摘自《中国水旱灾害公报》。

场环境,从而增加农产品供求市场的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农产品在交换市场中的地位,由此可见,农业的发展不但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还要面对严峻的市场风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比较明显,现代化农业发展较少。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把农业和工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必然造成农业问题无法完全解决的局面,导致农业比较利益底下。尤其是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后,各行各业迅速繁荣发展,其它行业会在无形中吸收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金的投入,从而影响农业的发展,加剧农业的弱质性。

二、导致我国农业弱质性的原因

(一)依赖自然,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自南向北跨五个温度带,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异,地理、地质情况复杂,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且频发的国家,其中,干旱和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大,《中国水旱灾害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1950年—2007年间,我国农业平均每年遭受旱灾3.26亿亩,每年因旱灾损失粮食近158亿公斤,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损失的60%以上。2010年的特大洪涝灾害曾造成134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209万公顷颗粒无收,而且受灾面积逐年增加,自然灾害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生产条件极差,多采取手工劳动,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很难人为控制,生产极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失控状态,生产极不稳定。虽然我国部分地区有农业保险,但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太大,农业保险无力赔偿,几乎处于亏损状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均向商业性保险公司转化,缺少了农业保险这个后盾,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只能有农民自己承担,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农业几乎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二)我国农业组织程度低,市场风险大

农业组织能不能存在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是看其能不能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任何组织的运营都需要管理,都要由此产生管理费,这势必要增加农民的额外投入、提高粮食生产成本。依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没有更高的效益去弥补这份额外投入,从而导致我国农业组织程度非常低。农产品市场信息更新极快,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会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我国农业发展以小农家庭经营为主,不断变化的国际大市场会吞没掉这种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小农经营,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没有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就导致规模效益无法成形,更无法补偿农业生产的经营成本。我国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农业意识淡薄,只会循规蹈矩的种植农作物,不会也没有能力根据及时的农业信息调整农业生产项目,农产品要经过几个中间商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才能到达最终销售市场,农民接触不到市场,市场意识较弱,更没有能力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无法以分散的农户去面对变化多端的大市场,因而农户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毫无地位可言,只能随着大市场的变化而逆来顺受。

(三)自我积累能力较低、比较利益低下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比高达60%以上,人均耕地极少,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都很低。又由于工农业产品进行交换时,工业品的价格一般高于其自身的价值,农产品的价格往往低于其自身的价值,这就造成农业无法进行自身的积累。我国小农经济成分较大,对商品经济的投入有很大的依赖性,而对产出的依赖性却很小,因而形成农民的支出增加,而收入却比较少的恶性循环。由于商品经济已发展至其高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农产品经营成本会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增加,导致农业经营积累能力越来越差,积累越来越少,农业经营的货币投入只能靠其他的收入来弥补,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往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极为严重,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再加上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各方面的发展都处在初级阶,尤其市场经济很难在农村获得大幅度发展,农业要想获得经济、技术及人才等的支持就难上加难。在我国,农业部门的劳动和投资回报率比其他产业低,这就造成了是我国农业比较利益低下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的形势。

三、我国针对农业弱质性的相关保护政策

农业自身的先天性产业缺陷是农业弱质性产生的原因,基于发展战略的考虑和受自然资源有限的限制,农业的发展曲线表现为一个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动轨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政府的重点支持和政策倾斜必不可少,还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而改善我国农业的弱质性。

(一)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在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对农业实行政府保护,我国对农业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制定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运用经济规律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适度干预。并提高农业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以此调节和保护农业的生产。

政府要扶持和引导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采取切实可行并且能落到实处的措施,使得农民农业生产的负担减轻而收入提高,进而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实现农业的

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二是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提高土地单位面积农产品的产出率,提高农产品的出口量.三是削减农业税,增加粮食补贴,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四是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尽可能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农业同二、三产业比较效益的差距。

(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综合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推动力量,对农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农业劳动力富裕而耕地面积匮乏,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含量较低,只有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力的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出率,政府要推动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农业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按照市场经济对加速农业发展的各种要求,提高对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最大限度的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效率。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收入水平的相关关系

虽然我国在调整经济发展重心,逐渐由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驱动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型经济转变,但目前还未调整到位,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机制仍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出口产品多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而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附加值却很高,就美国而言,原始产品的农场价值比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低2-3倍左右,目前,美国食品加工、销售环节创造的价值占美国出售的食品价值的很大一部分。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农业要想提高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利润分配比例,必须要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可延长农业的生产链条和多样化其下游产品,降低农产品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为提高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增加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弱质农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两方面,但不排除技术应用和制度变更对弱质农业产生潜在的风险。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会直接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商业保险与人民保险的有机结合。制定实施有关农业的保险法律法规,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同时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和手段,比如减免农业税,加大对特殊农作物种植的补贴力度,并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农民对土地资源保障形式的依赖。

我国农业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第五篇

我国农业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其所面临的风险不仅来源广泛,而且损失大,范围广。尤其是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风险的影响日益严重。文章在对农业风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农业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风险; 风险对策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其所面临的风险不仅来源广泛,而且损失大,范围广。尤其是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风险的影响日益严重。文章在对农业风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农业风险的对策。

二、农业风险类型

风险是指在特定时期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化程度。而农业风险指的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特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实际损益与预期损益之间的变化程度。主要包括农业自然风险、农业政策风险、农业技术风险和农业市场风险等[1]。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一) 农业自然风险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农业自然风险是指由于来自自然界的某些突发事件(随机事件)给农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农业气候灾害风险、农业生物灾害风险、农业地质灾害风险和农业环境灾害风险等(刘金霞,2004)。例如,2006年四川和重庆等省市都遭遇了大面积、长时间的高温和干旱天气,给四川省农业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的损失。截止到8月22日,整个四川省受旱农田面积已经达到了2800万亩,粮食减产预计达到500万吨。四川省181个县(市、区)中,有112个遭受伏旱袭击,全省有近1000万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其中有486万人、596万头牲畜因旱严重饮水困难[2]。有关统计也表明,湖南全省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从1987年的

2.4亿亩次扩大到目前的5亿余亩次,每年因农业生物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100多万吨,造成主要农作物经济损失100多亿元。

(二) 农业政策风险

农业政策风险是指由于一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对该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可能导致的损失。例如,中国加入WTO后,对许多对外经济产业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和补充,大幅度降低了绝大多数产品的进口关税,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以及有关的贸易保护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无疑对中国农业产

强化组织优化服务 全力推进农业保险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第六篇

关于推进垦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第七篇

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与对策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第八篇

龙源期刊网 .cn

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与对策

作者:王东东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23期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的类型和内容开展调研分析,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结合我国“三农”实情,提出国家、保险公司和农民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业保险 政策性 保障风险 需求

政策性农业保险内涵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市场化经营的保险公司为主体,通过政府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农、林、牧、副、渔等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农业类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将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对接,可协助政府救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也可分散农业经营风险,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有本质区别:从保险形式上看,政策性农业保险既可采取强制性形式,也可采用自愿参保的方式;而商业性保险表现为自愿和非强制性的特点。从保险目的上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实施贯彻政府政策为首要目标,有着明确的公共利益取向;而商业性保险是以赢利为目的,属于保险公司的个体行为。从保险费的赔偿设计上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通常带有相对固定金额的特点;而商业性保险的保费设计具有对称的、非固定金额的特征。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保险新需求分析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一)建立农村农业风险分担体系的新需求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自然风险角度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年受灾面积5.7亿亩,成灾率31%;80年代平均每年受灾面积6.2亿亩,成灾率49%(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1997);1990-1997年,受灾面积74002万亩,成灾率为51%。(《当前我国农业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1999)而我国自然灾害的损失补偿很低,1983-2012年平均损失补偿率仅为总损失的6%。从市场风险角度看,目前我国农产品购销市场化改革正全面深化,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国家仅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

因此。市场供求关系日渐成为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农产品关税大幅度降低导致的大批国外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缺乏造成的农产品生产盲动性,使得作为缺乏需求弹性的农产品的价格面临很高的市场风险。因此,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介入,通过投保人以保费作为交换将农业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大量投保人参保、保险标的分散以及自身风险分散机制来有效的分担风险。规避风险。

农业保险急需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第九篇

农业保险急需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作者:罗伟忠 (2005-1-17 16:57)

世界各国政府都对农业保险提供支持

 农业是弱质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它不仅面临市场风险,而且面临自然风险和技术风险。农业风险的大小和政府的行为与政策密切相关。如果政府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竞争条件,那么,农业风险就能够降低和减少,反之,农业风险就会无限放大。农业也是具有很强的正外溢性产业。它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稳定以及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即使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降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也不会被削弱和忽略。美国农业产值不足国民总收入的2%,但美国人视农业为命根,为农业提供强有力保护和支持。农业保险是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维持农业稳定和农民收入稳定的重要手段。鉴于农业的高风险性、基础性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风险大、公益性强的特点,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纯商业保险机构是不会提供的。即使有商业保险机构进入农业保险领域,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也会由于高赔付率、高管理费率和低投保率而难以赢利乃至亏损。农业保险商业性经营亏损是一种世界普遍现象。美国、法国、丹麦等国的农业保险赔付率往往高达100%甚至140%。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对农业保险提供支持。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法国对农民所交保费提供高达50%~80%的补贴,对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亏损补贴、税收优惠、再保险等支持。一些国家专门成立国家农业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农业保险也是WTO规则允许的政府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之一。目前,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举办或试办政策性农业保险,把它作为政府支持农业的重要方式。

 缺乏政府支持妨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目前只有个别保险公司在少数地区开办少数农业保险,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只有0.3%,农业保险的险种由100多个减少到30多个。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政府支持。第一,缺乏农业保险立法。世界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界定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国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可依。政府只在发生巨型农业灾害时,通过临时性的财政拨款对农户提供有限的救济,缺乏常设的机制对普遍的、小型的、局部的、个别的农业灾害提供补贴,以帮助农户恢复简单再生产。第二,缺乏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组织体系。我国现有农业保险机构是商业性的,并且,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推进,其政策性业务日益剥落和减少,逐步退出难以盈利的农业保险领域。第三,缺乏有效的农业保险支持政策。目前,我国给予农业保险惟一的支持政策就是减免营业税,不足以鼓励保险机构和农户进入农业保险。

 政策性农业保险要走政府主导和商业运营相结合之路

 理论和实践表明:纯商业性农业保险无疑会遭受失败,农业保险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前苏联的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型模式。政府设立专门机构举办农业保险,并提供基金和管理费用,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障类似。二是西欧的政策优惠模式。政府不直接参与农业保险,但是为商业性保险机构和互助保险机构提供政策优惠。三是美国的官民混合模式。官办农业保险机构和私营保险机构及其他保险机构共同举办农业保险,政府提供支持。四是日本政府支持的互助保险模式。各地区建立互助组织举办农业保险,政府提供补贴和再保险扶持。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宜借鉴西方国家模式,结合我国实情,走政府主导和商业运营相结合之路。

 首先,要建立农业保险法律体系。任何一项政策性经济活动都需要法律来规范。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有专门农业保险法律。美国在1938年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到1980年共修改12次,才结束长达42年的农作物保险试验,正式在全国推广。我国宜先通过全国性的农业保险法律,推动地方立法,推动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其次,要建立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宜由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和地方商业性农业

保险机构组成。同时,要建立农业保险支持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根据农业比重和风险大小,法定拨款用于农业保险补贴、再保险基金和大灾基金的建立。

 第三,农业保险运行要实现“三个结合”。(1)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对于具有普遍性、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作物如粮食中水稻、小麦,牲畜中的生猪、牛实行法定保险,对于其他农作物实行自愿保险。对于强制保险,政府应给予较高补助;对自愿保险,政府可以给予补助予以鼓励。(2)农业险和农村险相结合。农村保险市场潜力大,除农业险外其他农村险利润高。在城市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是保险业发展一大趋势。农业险和农村险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保险的开拓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以险养险”,以其他险的高利润弥补农业险的利润缺口。保险机构从事农村险时必须承办一定比例农业险,也就是要法定农村险中农业险的含量。(3)支持农户和支持保险公司相结合。鉴于农户和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都缺乏动力,因此,政府支持农业保险既要支持农户,对参加农业保险农户提供保费补助,也要支持从事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

( 摘自 1178中国经济导报 )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zhidao/19697.html

《农业属于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 农产品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