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一元硬币起家的故事

|

【www.dagaqi.com--创业指导】

一元硬币起家的故事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第一篇

  微利时代要求我们把眼光盯细点,不可“因利小而不为”。温州经济不正是靠“5把小刀”兴旺发达的吗?一是小剪刀造就了服装业;二是小菜刀孕育了餐饮业;三是小剃刀发展了美容业;四是小皮革刀打造了制鞋业;五是小螺丝刀培植了机电制造业。

  所以要做到:其一,薄利多销,细水长流。在市场利润空间日益缩小的微利时代,企业必须树立细致持久的经营策略,苦练内功,细分市场。其二,让顾客满意,超值服务。在微利时代,不仅要让顾客满意,还要让顾客忠诚于你。其三,得先机者,胜人一筹。微利时代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谁先得到准确的信息,谁就领先一步。善用信息者,靠其预测准确,决策科学,达到敏锐的洞察市场的能力。

  今天那些能够手握重金的大富豪们,不都是靠着一分一厘的小钱的积累而走向成功的吗?摩托罗拉创始人高尔文卖过爆米花、松下幸之助卖过大米、大宇集团创始人卖过报纸、李嘉诚卖过塑料花、台湾企业家施振荣卖过鸭蛋。只有勇于从不起眼儿的小事做起的人,才可能有出息、有所作为。

  请欣赏“一元硬币起家”的故事:

  他破产了,所有的东西都被拍卖得一干二净,现在口袋里的一元硬币和一张回家的车票,是他所有的资产。从深圳开出的143次列车开始检票了,他百感交集。“我不能这样走!”在跨进车门的那一瞬,他退了回来。火车开走了,他悄悄地撕碎了那张车票。

  他握着那一元硬币,走进一家商店,花5毛钱买了一支儿童彩笔,花4毛钱买了4个红塔山的包装盒。在火车站的出口处,他举起一张牌子,上书“出租接站牌(1元)” 。当晚他吃了一碗加州牛肉面,口袋里还剩18元。5个月后,他的“接站牌”由4个包装盒发展为40个用锰钢做成的可调式“迎宾牌”,火车站附近有了他一间房子,他也有了一个帮手。

  三月的深圳,各地草莓商蜂拥而至。5元一斤的草莓,第一天卖不掉,第二天只能卖2.5元,第三天就没人要了。此时他来到近郊一个农场,用出租“迎宾牌”挣来的1万元购买了3万个花盆。第二年春天,当别人把草莓运进城的时候,他栽的草莓也进了城。不到半个月,3万盆草莓一销而空,他第一次领略到1万元变成30万元的滋味。

  要吃即摘,这种花盆式草莓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的事业开始复苏,他有了一种重新找回自我的感觉。1995年,深圳海关拍卖一批无主货物,有1万只耐克鞋全是左脚的,无人竞标,他是唯一的竞标人,以极低的拍卖价买下了这批货。1996年,在蛇口海关存放了一年的无主货物——1万只全是右脚的耐克皮鞋急着处理。他得知消息,以残次旧货的价格将这批货拉出了海关。这次贸易使他作为商业奇才跃上了香港《商业周刊》的封面。

  现在他作为欧美13家服饰公司的亚洲总代理,正在力主把深圳的一条街变成步行街,因为这条街上有他12家店铺。

  这说明大钱是由小钱累积而来的,一元钱可以打造出一条街,可是很多人认为一元钱只能买到一杯水。也许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差别,使世界上产生了富人和穷人。

  学会“长尾”思维

  长尾理论有两个特点:细和长。细,说明长尾是份额很少的市场,是不被重视的市场;长,说明这些市场虽小,但数量众多。这一理论在互联网领域所起的作用显著。长尾理论要有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足够的存储、流通渠道,并且市场维护的成本要尽可能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之得以实现。因此我们看到,大批长尾理论的获利者都是互联网企业。

  Google为数以百万计的小企业和个人打广告,这些“芝麻”以前从来没有被重视过,也从来没有广告商愿意为他们做广告。而现在这些人却可以帮着Google打广告。于是Google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效益。

  亚马逊成千上万的商品书中,极小部分的畅销书的销量占总销量的一半,而另外绝大部分的书虽说个别销量小,但种类的繁多,销量占据了总销量的另一半。

  苹果公司的iTunes在线音乐商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消费者只想听一首歌曲,为何要强迫其去购买整张CD呢?两年前,苹果正是看透了这一商机,在网站上为用户提供正版单曲销售。就是这99美分和15美元的差距,使得苹果卖出了5亿首单曲,同时其MP3播放器iPod的销售量也借此在不断攀升。

  eBay开创了一种买主同时也是卖主的史无前例的商业模式,让数量众多的小企业和个人通过它的平台进行小件商品的销售互动,从而创造了惊人的交易量和利润。它的成功让人们看到,只要将尾巴拖得足够长,就会聚沙成塔,产生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编辑/小可)

  

《财富人物》2012年广告刊例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第二篇

《财富人物》2012年广告刊例

 杂志发行量每月8万余份。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杭州、沈阳、深圳、香港8大运营中心,

其中上海周边其他江浙地区通过订阅、赠送等渠道发行4万份。

 本刊是一本背靠财富人物国际传媒集团介质的新媒体,整合世界财富人物俱乐部丰富的会员资源,

服务于中国精英企业和精英企业家,立足于展示高端财富人群的时尚生活。以影响财富中国的各优秀企业和人物为基点;以财富聚焦之视角、财富故事之解读、纵横财富生活作为宗旨;在深度剖析与推广创业成功经历和理念的同时 ,真实细致的展现财富人群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反映社会主流趋势。是集阅读,视频,网络及各类高端大型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媒体。

 本刊主要针对的读者为:事业成功;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具有独立人文精神,善于思考;社

会责任感与生活享受并重,拥有成熟财富理念;对于企业及商务人脉文化有高深透彻的理解;注重生活质量和品位,有很强消费能力的国内外政治家、银行家、投资家、企业家、知识精英等高端成功人士/社会名流及其家人。

 《财富人物》拥有一批高收入,高消费,同时又具有社会者人感的忠实读者:95%以上的读者年收

入100万以上,超过90%的读者过去一年内进行过各种形式的个人投资或企业投融资活动,其中近60%以上的读者为常年订阅者,对于《财富人物》组织的各种高端活动反响强烈,同时,众多外资、内资银行和多家金融券商机构会订阅《财富人物》赠送给自己企业的高级VIP客户。

 本刊发行针对群体为:中国城市财富协会及市长论坛会员;各大金融/证券机构、基金会、投资基金

/机构高层;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执行官;中国500强企业总裁;中国国内大中型企业高层及上市公司等重点客户群;各大商会、知名经济学家、行业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美国亚洲协会;全球财富人物俱乐部等相关人群。

 本刊每月举办不同类别的高级会员主题沙龙、高端奢侈品/金融类展会上,以及上海100余家4/5星

级酒店都有杂志的派发。

创业故事PPT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第三篇

创业故事ppt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第四篇

名人创业小故事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第五篇

名人创业小故事

名人创业小故事 1.故事发生在日本,有一个23岁的小伙子赤手空拳和同伴们一起来到东京闯天下。到了东京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人们在水龙头上接凉水喝都必须付钱。同伴们失望地感叹道::“天哪!这个鬼地方连喝冷水都要钱,简直没办法呆下去了。”言罢都纷纷返回故乡了。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这个小伙子也看到了这幕情景,但他却想:这地方连冷水都能够卖钱,一定是挣钱的好地方嘛!于是他留在东京,开始了创业生涯。后来,他成为日本著名的水泥大王,他的名字叫浅田一郎。

哲理赏析:

田一郎的成功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面对同样的情况,他与常人的看法和做法却大相径庭,他用积极的心态看到了隐藏的商机并因此而逐渐走向成功。所以,积极地面对生活,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才是明智之举、才具王者之风。相反,那些思想消极、意志薄弱的懦夫,就注定会一生平庸。

名人创业小故事2.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乞丐在地铁出口卖铅笔。这时过来了一位富商,他向乞丐的破瓷碗里投入了几枚硬币便匆匆离去。过了一会儿,商人回来取铅笔,对乞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我们都是商人。”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并告知说,他就是当初卖铅笔的乞丐。生活的改变,得益于富商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哲理赏析: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设想,如果乞丐一直没能遇到这样一位商人,自己一直未能觉醒,一直就甘心做一名乞丐,也许,他的人生就少了一份成功。因此,自己要能给自己定位:你认为自己只能做乞丐,当然你就只能做乞丐;你认为自己也可以成为富商,当然你就得往这个方向去努力,从而就具备了这种可能。朋友,这对你有何启发呢?(给自己定位)

名人创业小故事3.著名的汽车大王福特自幼帮父亲在农场干活,当他12岁时,就在头脑中构想出一种能够在路上行走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代替牲口和人力。可是,当时他的父亲要求他必须在农场当助手,可是福特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师。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机械训练,随后又花两年研究蒸气原理,试图实现他的目标,然而却没成功。随后他又投入到汽油机的研究上来,每天都梦想着制造出一部汽车。其创意被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赏识,邀请他到底特律担任工程师。经过十年的辛苦努力,在29岁时,福特成功地制造出第一部汽车引擎。今日的美国,平均每个家庭都有一部以上的汽车;今日的底特律,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当然,也曾是福特的财富之都。 哲理赏析:

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可以创造奇迹。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却没能成功、没有创造奇迹,原因有三:

其一有的人想都不敢想;

其二有的人虽然想了却不一定去做;

其三有的人想了、也做了,却没能坚持到底。

必须承认福特是一个敢想也敢做的热血青年,最可贵的是,他还能做到坚持不懈。《增广》有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坚持不懈是成功的秘诀。

名人创业小故事4.罗杰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罗杰罗尔斯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

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没有批评他,反而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谩无目的。在此后的 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哲理赏析:

信念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也许,在成长道路上,我们缺乏的不是机遇、也不是聪明才智,而是信心、信念。不要怀疑自己,要相信你一定行!记住--天生其人有其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哲理赏析:李正芳

创业小故事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第六篇

创业小故事: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时间:2010-11-04 17:24 编辑:芳萍 来源:世界工厂网 点击数: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128 有关创业故事的介绍有很多,这些创业小故事虽然仅仅有几千字,却折射出了创业中的大道理,本文就介绍了两个创业小故事,希望对创业中的朋友和有意创业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创业小故事一:西藏第一位亿万富翁的创业路

“创造和拥有这么大的财富,在旧西藏是不可想像的。”群培次仁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群培次仁一家几代为农奴主养马为生,一家人被当地人称为“达热瓦”(即为农奴主牧马的人)。那时,占西藏人口5%的封建农奴主不仅拥有95%的社会财富,还占有农奴的人身自由。

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仁布县山高谷深、人多地少,一直受贫穷的煎熬,是西藏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山区。群培次仁20岁出头时,意识到仅靠几亩土地很难改变一家8口生活贫困的面貌,于是他凭借父辈传下来的木匠手艺四处打工,在与汉族施工人员的合作中,他学会了房屋建筑的基本技能。

“政策、机遇、勤劳和智慧,是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根本原因。”时年49岁的群培次仁在简陋的办公室里谈到创业史时说。1982年是改变群培次仁命运的关键一年。中国政府专门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实行了免征农牧业税等一系列促使农牧民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一年,西藏各地掀起一股新的建设热潮,他敏锐地捕捉到建筑业蕴藏的无限商机,组织村里的28名剩余劳动力成立了建筑公司,承包土木结构的藏式传统建筑。

“我们只有3辆手推车和一些简单的工具,运料全靠人背畜驮。”群培次仁回忆起创业初的情景颇为感慨。他说,不过我们依靠勤劳和认真施工,一次次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客户与我们签定了合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达热瓦建筑公司目前拥有员工485名,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群培次仁将公司的业务从单一的建筑业向房地产、水利水电施工等方面不断拓展,并且在拉萨、山南等地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据统计,2003年,公司仅建筑业产值就达4083万元,实现利润613万元。群培次仁是西藏率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之一。记者在西藏农村采访了解到,“百万富翁”在西藏农村已不是新鲜事,仅在昌都地区个人收入逾百万的农牧民就不下100人,他们分别从事运输、工程建筑、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等。

“西藏农村诞生更多的富翁将是一个必然现象。”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专家王太福说。他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央在西藏实行了以家庭经营和市场调节为主的生产经营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中央先后召开4次西藏

工作座谈会,不断加大对西藏的投入,20多年来累计投入固定资产投资1000多亿元,这不仅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为包括农牧民在内的西藏各阶层提供了创造财富的绝好机会。

创业小故事二:珂维璐董事长刘志峰不平凡的创业路

2007年7月的一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影剧院座无虚席,台下观众兴高采烈的观看着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精彩表演,这是一个年轻企业家为当地残联捐款55万现金后,并邀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此演出,号召更多人们“扶残、助残、帮助弱势群体”。

这个年轻企业家叫刘志峰。捐款这个举动完全符合他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刘志峰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保持真我”。因为在他眼里,人生的意义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在商场打拼,事情并不像他想象得那么简单。这些年来,他就像一条必须服从航道的河流一样,有时要委曲求全、有时要忍辱负重、有时又要屡败屡战。不管怎样,他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归宿是大海。

作为鄂尔多斯市政协委员、珂维璐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只有30岁。该集团旗下拥有饮品公司、楼宇设备、房地产和酒店等多个产业,其个人资产3亿元。 赚钱改变命运

或许你会觉得,30岁的年龄与过亿的身家之间,肯定存在着令人难以信服的财富获取逻辑,其实不然。像所有农村孩子一样,刘志峰出生在中国西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别人上学的时候想到的是玩耍,而我却在想着像书中的英雄人物一样能有一番事业。”刘志峰说。但是,在一个懵懂的年龄里,事业、梦想,这些伟大的词注定了是一座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刘志峰最喜欢读小说,崇拜英雄人物,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乔峰。“因为他不仅武功高强而且有情有义。”16岁那年,刘志峰考上了鄂尔多斯卫生学校,离开杭锦旗的农村老家,来到市里上中专。“在当时,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刘志峰说,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上学无疑是改变命运的一条直接途径。

时光荏苒。两年学习日子很快就过去了—他被分配到了一家医院实习。实习的半年中,“就像一个跑腿的勤杂工。”“我不想当医生。”他说,“即使就业也工资低得可怜。家境、性格等原因决定了我必须走别的途径发展,才能改变命运!”

尽管明白“赚钱改变命运”这个道理,但是这世界似乎没有比赚钱更难的事了。没有任何资源的刘志峰只能选择从最基础的打工做起。1996年,18岁的刘志峰来到包头一家民营煤炭企业当普通工作人员。这是他第一次走向社会,刘志峰坦承,有时代表公司出去办事和外人打交道不是很娴熟,“甚至很死板”,但是“总是感觉到有进步”。

“当时感觉自己没有多少优势,但是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孩子来说,只有勤奋、善良、真诚、认真才有成功的可能。”通过不断的沟通、学习,没用多长时间,刘志峰就全部了解公司业务和专业知识,受到了公司的重视,勤奋和认真终于能得到回报。

“打工那些时候的工资基本都给了父母了,自己没想得花,当初为了供我们上学家里欠了不少外债,先替家里还债。”由于种种原因他打工的这家公司倒闭了,刘志峰开始利用打工期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独自做一些煤炭运输生意,生活乏善可陈。

几起几落悟出创业理念

1999年,刘志峰帮助鄂尔多斯一家铝型材销售公司联系业务。在销售铝型材的过程中,他发现铝合金门窗制作的市场和利润都不错,如果办一个门窗加工厂就能赚到钱,此时,那年少时的梦想再一次被激活,刘志峰决心自己做。1999年后半年,凭着这种“叛逆”精神,凑了几千元,租了间旧仓库,买了些简单的加工设备就建起了加工厂,并开始推销自己的铝合金门窗,业务、管理、采购、质检、财务集于一身,一次次上门推销和沟通,当年销售还不错,也赚了些钱。“现在想起来当年竞争不是很激烈,还能赊些材料,否则也不可能起步,记得加工厂开工,第一次给10多个员工开会,准备了一上午,可是开会的时候由于过度紧张,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人就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成熟的过程”,刘志峰说。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2000年后半年,在外地看到塑钢门窗,经过了解他觉得塑钢是取代铝合金的产品,回来后马上向本地一家大企业的住宅区推销塑钢门窗,说服企业后他急忙去山东订设备、进原料,在一无经验二无技术的情况下,刘志峰只用了15天就建起了自己的工厂,成为第一个本地人办塑钢门窗厂的人。欲速则不达—由于本地没有这个技术人才,从外地又很难及时引进那么多技术人员,工期又紧张,导致质量跟不上,造成了生产不断返工,原计划赚二十多万,结果不仅赔了还延误了交货工期。

“第一个过草地的人很可能掉进沼泽地。”刘志峰事后总结说,年轻的冲动和急功近利,特别自己的失误成为同行攻击他的口实。本不大的一个圈子,经过竞争对手的负面宣传,信誉一落千丈生意也急转而下。这次失败,使刘志峰认识到“人心的险恶和市场的复杂、无情,商场从来不会去怜悯过弱者,冒险只是一种精神,但是并不代表现实的路径。”

可以说,此时的刘志峰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2001年,他意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可能会萌发对文化的渴望,于是他借了几万钱、租了一个大型酒吧成立了一个演艺广场。“当时还是很超前的。”他请来了全国各地二三流的演员来进行艺术表演,杂技、魔术、舞蹈。然而,由于对法律的欠缺和对行业的不熟悉,别人把一个消防设施不健全的场地租给他,开业之时正是关门之日。“消防部门开业之时就给查封了,我都不知道消防还有这么多规定”等用了二三个月的时间把消防措施改造好了,重新开业生意已不见起色,难以维持的情况下,只好转手。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2002年,刘志峰又做了一家饮品公司的代理商,仍然以失败告终。尽管不断承受失败,刘志峰却从失败中获得了经验,他认识到必须对行业规则和法律法规了如指掌,“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只有盲目的热情,没有好的方法和知识,只能让自己越走越远。”几经折腾,刘志峰赔得很惨,负债累累。由于没有资金他周转不动了。“有些理解的债主认为是你做赔了,还能理解,大多数债主是不理解的,一纸诉状诉诸法院,每天活在应付债主和法院之中,想放弃都没有退路。”

“有好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刘志峰觉得自己还是太浮躁了,生活和事业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积累过程,过去总在寻找的过程中想回避困难,但人必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如果当初坚持一下,不至于将自己陷于困境之中。”那时候最欣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给父母在农村盖了一套很好的房子,把弟弟送进了大学,没有了后顾之忧。

2003年春节,刘志峰是在沮丧中度过的,人生几近冰点。“当时连请客的钱都没有,资金链彻底断裂。”也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刘志峰深切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人是很现实的。当时朋友越来越少,鄙视越来越多。”这一年恰逢发生非典疫情。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刘志峰利用半年时间在家闭门思过,也发现自己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向前走也许还有希望。

苍天也在眷顾那些总在思索出路的人。事实证明,正是这半年的反思,才决定了刘志峰后来的触底反弹,“要找到成功的方法,还得要相信自己。如果这个世界别人不相信自己,自己也不相信自己,那这个世界没有相信你的人了,其实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打败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战胜自己。” 沉淀以后事业步入快车道

2004年被刘志峰看作是自 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把厂子迁到另外一座城市,继续做自己熟悉的门窗加工以及外装修工程,几年的磨练他深深的认识到“合作重于竞争”,海纳百川才能成就自己,善于与人合作的心态迎来了好多商机,业务激增而上。

西部经济发展迅猛,善于思考和捕捉的刘志峰又一次发现了房地产在西部会有很大的前景,他开始与人合作置地,主要是借用别人的资金,但是这一次他没有自己做,而是遵循了屡次失败总结的真理:”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把土地交给专业的房地产公司去做,自己不用拘泥于建房售房之中,找别人合作自己利润小了,但是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可以腾出精力继续做项目找合作。 2005年房价大涨,使刘志峰手中的地产增值不少。看到当地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又瞄准了电梯和中央空调这一市场,经过调研成立了楼宇设备公司。“楼宇公司主要是代理销售一些电梯和中央空调等产品,我们直接去找一些国际大企业的产品去做,不仅是为了销售,更多是在合作过程中,学习到了最好的管理和服务,从而为自己的企业经营奠定了基础。”刘志峰说。

2006年,28岁的刘志峰有了自己一万多平米的办公大楼,企业进入了一个相对更快的发展期 。“能把一些人结合起来,最大的发挥他们的优点,使企业快速发展,我一直不认为“快”就不能代表“稳”,关键是做事的方法,发展中企业最需要的是抢抓机遇。”

2007年,“贪婪”的刘志峰又看好了传媒业。通过对国家文化产业有关政策的分析,他认为传媒业是朝阳产业,于是决定与内蒙古日报社的子报之一《北方周末报》联姻,以入股的形式向后者注资,参与该报的业务经营,并担任该报的副董事长、副社长。目前,双方已经进入“蜜月期”。

这些年在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他一直坚持做慈善事业,母亲的话一直响在他耳边:“好汉养千口”。“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一下特别需要帮助的人”。他说:“企业这种责任感可以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大,需要更多的优秀企业承担责任和使命。”

2007年,年轻的刘志峰当选为鄂尔多斯市政协委员。“我有一个习惯—经常无意识地积攒零钱,我做人比较讲义气,即使在过去困难时候,和朋友花钱很大方,很容易就欠债了,母亲说我是“穷大方、乱花钱”甚是担忧,所以我很多时候将零钱放在办公桌里,等过一些时候将零钱给了母亲,只是为了给母亲传递一个让母亲放心的信号。孝顺不是你给父母亲花多少钱,而是让他们放心,安心才能幸福。”

而刘志峰的父母现在还是不愿意回城里住,尽管他给父母买了别墅。当初创业愿望,必须先把父母兄弟的事解决好,没有一番作为就不成家,结果现在越来越忙,还是没有成家。

奇火哥快乐餐饮的总经理谢莉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第七篇

奇火哥快乐餐饮的总经理谢莉:创业大赛的PK王2010年09月14日06:22 生意场 发表评论

谢莉35岁,奇火哥快乐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大专学历。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特聘创业导师,《赢在中国》去年第三赛季全国总冠军。从中国饭店协会(NTA)创业基金大赛冠军到《赢在中国》,谢莉从没输过一场,被称为创业大赛的PK王。

1997年,谢莉和老公余勇凑了3000元,在大坪附近开了一家小火锅店,店里摆了7张桌子。凭借自己的努力,经过10年时间的经营,奇火锅逐渐发展成了全国连锁,成为中国餐饮连锁百强企业,总资产上亿元。

从一个普通护士到身家上亿的富姐,谢莉凭借自己那股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谱写了一个草根女性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现在,谢莉带领着她的团队,在南山打造着她的重庆火锅航母梦想,开辟重庆火锅新时代。

去年6月,以连续不败的战绩和强有力的执行力,谢莉一举击败所有对手,从10多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赢在中国》第三赛季冠军,获得1000万元创业资本。一时间,谢莉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财富人物,各种创业讲学邀请不断。

冠军改变生活谢莉的生活一度完全改变,她说,去年下半年,她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飞机上度过。奔波于各个高校的创业讲座和担任创业大赛评委,投入自己企业经营的精力反而越来越少。一段时间,因为操劳过度,她的颈椎疾病复发,医生建议她至少卧床休息半个月,她却一天也没有休息。

“其实,所有的讲座都是免费的,但是,看到同学们和创业者渴望成功的眼神,我就想起了我当初创业的时候,我没有办法拒绝他们。”谢莉说。

开始二次创业今年元旦节,谢莉在宁夏担任青年创业大赛评委。从宁夏回渝后,谢莉说,“赢在中国”不是终点,接下来,她的主要任务就是稳定发展企业,二次创业。同时培训更多的农村妇女创业的技术。

谢莉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汶川有一个养殖大户,主要养殖长毛兔出口,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也带动了当地一大批农民养殖长毛兔。地震中,该养殖基地全部垮塌,上万只兔子死了,只剩下4只。但这个养殖大户并没有气馁,他到处借钱,很快新的厂房又建起来了。但是,余震很快又将他的厂房震塌。后来,一个创业组织给了他10万元,奖励这种有技术又有创业精神的人,他的兔厂又在废墟中建立了起来。

“我只是创业路上的一个代表,创业需要汶川养殖户那样持久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信念、执着的激情。”谢莉说。

将爱情火锅熬上市1997年,谢莉和老公余勇一起在大坪创业,10年来,谢莉将爱情火锅熬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成了央视冠军。现在,她的目标是,做好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与风投的合作加强标准化管理,提升品牌价值,争取用3-5年时间,将爱情火锅熬上市。

据了解,自从谢莉获得赢在中国冠军后,奇火锅的加盟热线就成为了谢莉的粉丝热线、风投咨询热线。

新年伊始,奇火锅就开始了新的动作。

本周,浙江宁波盛马集团和香港联美洋行联手向奇火锅注资,共同打造其位于南山的“全球火锅之都”。这两大企业原本从事外贸,现在转投重庆火锅,对奇火锅南山项目总投资将达4000万元人民币。这只是开始了奇火锅融资的第一步。

培训妇女创业“在北京,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农民工来京打工,妻子帮他洗衣做饭。老公经常不按时回家,妻子问了几句就遭老公毒打。没有工作,他们找不到立足生存的方式。”谢莉说,创业过程中,她不能忘记肩上的社会责任,看到这篇报道后,她立即萌发了免费培训更多妇女创业的技术。

去年底,她和巴南区妇联一起,为200多个农村妇女免费进行创业培训,效果非常好。这些妇女很多都开始自己创业,有的开十字绣,有的开串串香,有的甚至连筷子锅碗在什么地方买都打电话来咨询她。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现在,全国各地要求学习创业的妇女很多很多。谢莉说,这些人大多没有多少文化,年龄偏大,没有多少创业资金,也不是奇火锅的加盟对象。但她愿意免费培训她们,让她们学会生存的本领。

人物感言2003年,雪花啤酒餐饮大赛中,奇火锅凭借“不上火”底料,以黑马之势杀入重庆火锅行业,去年,也就是在“赢在中国”之前,谢莉又参加中国饭店协会举办的创业者基金赛,一举夺魁,获得了100万元的创业基金,可以说奇火锅如今的名气至少有一半是赛出来的。

“前两天,央视又给了我一个大奖,就是2008年度创业英雄,获奖的理由是创业不忘社会责任和道义。”谢莉说,这是众多奖项中,她最在意的一个。

谢莉说,在创业路上的人很多,中国不乏经商的人,缺乏的是真正有道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经过《赢在中国》之后,这是她最大的收获。

专家点评:创业者需要有选择和放弃的技巧

有个苏格拉底摘麦穗的故事:苏格拉底带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在麦田行进过程中,每人选摘一枝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枝。

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摘了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第二个弟子一直是左顾右盼,东挑西捡,一直到了终点才发现,前面几个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前两位教训,当他走了1/3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随后的1/3的田地里选定一个相对最大的,然后从容走完剩下的1/3。

摘麦穗的故事说的既是选择的技巧,也是放弃的智慧。作为创业者,其实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总会有更大的“麦穗”在前面诱惑着。那创业者该如何管住机会诱惑呢?

选择合适创业机会

选择一个合适的创业机会是抵制其他机会诱惑的基础。选择什么样的项目进行创业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可以借鉴风险投资公司选择投资项目的标准。

风险投资家在分析某个投资建议是否可行时考虑因素无外乎三点:技术创新的可行性、项目的经济评估、企业领导的业务素质。

创业者面临机会时也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考虑,选择更可能发挥创业团队能力、更具市场前景、更有技术把握、盈利模式更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其实,这个过程类似于苏格拉底的第三个弟子的行为。

坚守成就竞争优势

选择了创业机会后,有些人往往还会对其他机会难以舍去,这就需要创业者管住机会诱惑。

从理论上说,20世纪90年代前,管理理论界普遍赞成公司多元化发展,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尽可能抓住机会获取利润;之后,开始反对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反对非相关多元化的声音成主流,一些大企业开始剥离非主营业务而专营主业。

从实际上说,创业者往往对正在做的业务不满意,尽管新机会未必对他就更好。他总认为机会不去尝试就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因此总想去尝试新的机会,就像苏格拉底的第二个弟子那样。

从竞争效果上说,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别人集中100%的力量做事都不一定成功,你同时去做好几件事,怎么能比得过人家?其实,只要专注,并不断培养自己的竞争力,就会在行业中形成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zhidao/13382.html

《创业财富人物故事 一元硬币起家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