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www.dagaqi.com--创业指导】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第一篇

  1 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

  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改善了玉米的水肥温度等生态因素,为玉米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创造了良好的生育环境,使高产品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1.1 增温效益

  透明的薄膜覆盖地面后,白天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投射到地面,转化为热能,又因为地膜上夜间凝的露珠可阻隔长波通过,因而使地温升高,同时由于多贮存的因乱流或平流送给贴地面气层的一部分热量以及因水分蒸发而带走的一部分潜能得以保存下来,并向土壤下层传递,所以,地膜覆盖下各土层温度都高于裸地。到了夜间,这些多贮存下来的热量,不断被输送给膜内地面及各土层。这样,夜间膜内地面温度和各层土壤温度也都高于裸地。据沈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2010年~2012年在朝阳市喀左县实验,播种后60d地表下5cm平均积温比没覆膜多128℃~129℃,平均每日增加2.1℃~2.2℃,这样增温效应可使晚熟玉米品种铁源3号早出苗4d~6d,早抽穗2d~4d,提早成熟8d。

  1.2 保墒

  地膜覆盖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阻,使总的蒸发量下降,同时来自土壤中的气态水遇冷,凝成水珠,在重力影响下流回土壤,使土壤表层含水量增加,沈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在喀左县对覆膜玉米测定结果如下:

  表1 覆膜土壤水分含量

  测定时间 土层深度 含量较未覆膜增加

  2012年 0cm~5cm 11.5%

  5月20日 5cm~10cm 1.3%

  10cm~12cm 1.7%

  由此可充分看出地膜覆盖对土壤保墒和提墒的作用,显然由于地膜覆盖一部分水分只能在膜下循环。因而水分能够较长时间存在土壤当中,提高了土壤对水分的利用率。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  1.3 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由于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较高,水分大,为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土壤养分分解,促速效氮﹑磷有机质含量增加,下表是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2012年三年测定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用地养地相结合的效果。

  1.4 抑制盐碱

  由于地膜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因而减少了随水分上升而积累于地表盐碱的数量,使地表耕层中盐碱含量明显下降,在一些难以保苗的盐碱地,可以提高保苗率。

  1.5 抑制杂苗

  将膜孔封严,由于膜下高温通气不良,可以使有些杂草出土后死亡,起到杀死并抑制杂草的作用。但对有些杂草如马齿莞,刺儿菜,效果较差。

  1.6 促进发育,提高成熟

  由于增温作用,加速了生育过程,促进了早熟,使生育期长的品种完全成熟,发挥了品种增产优势,而且适度密植,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从而增加了产量。

  2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中轻度盐碱地也可以,且忌低洼地,易涝地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块上栽培覆膜玉米,干旱瘠薄等不良条件下也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整地要在秋季进行,深翻﹑深施底肥,耙压起垄或做畦连续进行,做到地面细碎平整。

  施肥方法要科学,施肥量要适当,由于密度大,产量高,因此施肥量要增加,由于地膜覆盖改善了生态环境,微生物活动旺盛,加速了养分分解,容易出现玉米前期徒长,后期底肥以农家肥为主,种肥以磷钾为主,配以少量氮肥为主,这样就能保证玉米全年生育期养分均衡供应,施肥量则因地制宜,可以参照每100kg籽粒施纯氮2.68kg,五氧化二磷1.13kg的大体比例。

  2.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比当地裸地栽培提前5d~10d,首季晚霜前播种,晚霜后出苗,种植密度要适当增加,比裸地栽培增加10%左右,播前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以上,盖土深不少于3cm,镇压强度适宜,保证出全苗。

  2.3 选膜﹑覆膜

  选用微膜缩小覆盖度,即能降低成本,又利于积纳自然降水,在生产中小垄单行(行距65cm~70㎝),盖膜宽30cm~4cm,大垄(行距100cm~105cm)双行(种双行玉米),膜宽70cm~80㎝,覆膜是覆膜栽培玉米的主要技术环节,根据播种和覆膜先后可分两种方法。

  (1)先播种后覆膜。出苗后破膜放苗,优点是不仅适于机器播种,还可以保证播种覆膜质量,出苗整齐,但不利于播前保墒,破苗封口费工,放苗不及时烫苗.在地势平坦,墒情好,便于灌概,适于机械覆膜地块可以采用。

  (2)先覆膜后播种,播种时在膜上打孔,播后用湿土封好膜孔,这种方法有利于播保墒,一般不用放苗,如果发现小苗在膜下不出来要及时扶苗出膜,播种时比较费工,适于土壤水分充足但灌概困难地块。

  无论那种方法,覆膜均在无风天气进行,覆膜时将膜拉紧展平,紧贴地面,膜两边各压5cm~10cm土,膜上每6m~7m 要压一上带,防止大风鼓膜。

  2.4 选用适宜品种

  所选品种生育期比露地栽培的主要品种长7d~14d,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好、发挥品种增产优势,同时还要具有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抗倒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志德,王安宁.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因与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9(06)

  [2]封正禄.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增产原因及措施[J].湖南农机,2011(03)

  [3]薛小花,吴改香,陈宁,王少杰.地膜覆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11(06)

  

地膜覆盖玉米的播种技术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第二篇

  1.重播种时期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适宜播期,主要根据温度和土壤墒情来确定。玉米种子能够在10~12℃条件下正常发芽,可作为确定播期的依据。地膜覆盖后可使膜内5~10厘米深处地温提高2~3℃,因此当表土层地温稳定在8~9℃时即可播种。土壤水分要求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

  2.播种方法

  (1)先播种后盖膜 春雨早的地区,采用先播种后盖膜,引苗出膜的办法。好处是能防止膜面土壤结壳,避免种子盘芽;工序少,整地、施肥、播种、盖膜连续作业,一次完成,适宜机械化作业;从盖膜到引苗出膜期间,膜面无土无孔,采光面大,有利于增温保墒;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问题是用工比较集中,放苗不及时容易烧伤幼苗,造成缺株。

  播种时要按规定的株行距播种,播深4厘米,深浅要一致,播后盖膜保温。出苗后及时检查,打孔放苗,以防高温灼伤幼苗。

  (2)先盖膜后打孔播种 常有春旱发生的地区,整地施肥后先盖膜,可提前10天左右盖膜,待播种适期一到,在膜面上按要求株行距,用简易打孔器打孔播种,一般深度4~5厘米,膜孔直径2~3厘米;然后适量浇水,用细:土压好膜边和膜孔。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提早增温、保水、提墒、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不用放苗,节省用工,对保证全苗有明显作用;能使整地、施肥、盖膜和播种分开作业,缓和劳力紧张矛盾。缺点是膜面用土压膜孔,不但减少采光面积,降低增温效果,而且遇雨土壤容易结壳,影响出苗,还有一部分出苗不对孔,需及时引苗出膜,然后用细土盖严膜口保温。

  3.播种质量

  (1)适墒播种 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才能满足玉米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低于此含水量,应造墒播种。

  如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0%时,也对玉米发芽出苗不利,应晾墒后再播种。足墒播种的办法,一是抢墒播种,播一垄盖一垄,减少水分散失。二是先播种,暂时不盖地膜,等雨后抢墒盖膜。在播种期间遇到连阴雨天气,土壤中水分饱和,盖膜后会使土壤形成泥团黏糊,影响透气,对出苗不利,应等土壤半干时播种盖膜。

  (2)垄沟播种 当春季土壤表层干旱,底墒较好时,可采取垄沟播种的方法。一方面使玉米种子播在含水量较高的土层中,有利于出苗。另一方面,在沟上盖膜使沟内形成一个小温室,有利于增温保墒,避免玉米出土后,立即接触地膜而造成伤苗。

  (3)等穴点播 按计划的行穴距挖窝或打孔点播,每穴播种2~3粒。精选的玉米种子,要按大小粒分级播种,可以提高出苗整齐度,,保证苗齐、苗匀、苗壮。

  (4)浅播薄盖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适宜播种深度,应当根据土壤墒情、籽粒大小、种子活力等具体情况而定。由于盖膜栽培能增温提墒保墒,因此可比直播露地栽培玉米正常播种深度浅1~2厘米。土壤黏重湿润,种粒较小的要播浅些,但不宜浅于3厘米。土壤墒情差,地表干土层厚,种粒大的可适当播深些,但不宜深过5厘米。

  (5)种肥错开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施用底肥量较大,其中化肥也比较多,又多是集中施用,播种时要注意种子行位与施肥沟位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腐蚀损伤幼根,降低出苗率和整齐度。在窄行中间开沟施肥的,要沿施肥沟两侧开播种沟;不要在施肥沟上面开播种沟。化肥要与有机肥料混匀深施,不要单独把化肥施在播种沟中,也不要随种子下化肥作种肥。

  4.盖膜

  (1)人工盖膜 人工盖膜的操作方法,一般每组4人,在垄的一头挖沟,将地膜一端埋入沟内10~15厘米。然后沿垄方向放膜,膜要放正拉紧;两人在垄两侧挖沟,把地膜两边放进沟内,膜边用土埋严压实,保证盖膜质量。

  (2)机械铺膜 机械铺膜有许多优点。一是质量好。机械作业能连续开沟,放膜,起土封压地膜,使地膜受力均匀,紧贴地面,压土严实。二是效率高。人力牵引的轻便铺膜机可比手工铺膜提高工效3~5倍,畜力牵引的可提高工效5~15倍,小型拖拉机牵引的可提高工效15~25倍,大、中型拖拉机牵引的可提高工效30倍以上。特别是用旋耕铺膜、播种铺膜、铺膜播种、作畦喷药铺膜等联合作业机作业,工效更高,并可减少人、畜、机的进地次数,保护土体结构。三是成本低。机械铺膜一般每公顷可省工45个左右,播种机铺膜每公顷可省工75~120个,而且膜盖得平展,拉得紧,损耗少,一般比手工铺膜每公顷节省地膜7.5千克左右。

  土地要求平整,无根茬,无杂草,无大坷垃,无残膜等杂物,松土层在10厘米以上。

  (3)盖膜注意事项 把好盖膜质量关,关键是盖膜紧贴地面,铺平压实,加压土带,防止风揭。盖膜质量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面土块高低不平,粗细不匀,顶破薄膜,跑温漏气;盖膜粗放,不紧不严,风吹揭膜;压土过多,减少受光面等。这些问题会大大降低盖膜的效果。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好盖膜质量关,真正达到严、紧、平、宽的要求,同时做到适墒盖膜。

  

胡雪林土豆地膜种植技术:效果好又省钱-安徽省芜湖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第三篇

(主持人)一提起土豆,我们就想到了青椒土豆丝,薯条,土豆泥这些吃的东西,那么除了吃,土豆还能做什么呢,在安徽省芜湖市,有个叫胡雪林的人,他为土豆找了个新用途,做地膜,土豆怎么能做成地膜呢,这种地膜跟我们常见的地膜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外形上看,胡雪林用土豆做的地膜,跟我们常见的塑料地膜并没有什么不同,可它却有很多优点是塑料地膜没有的,最突出的就是可以降解。

    (采访)安徽省无为县江坝镇连洲村种植户魏升高:“这个地膜很环保,四个月以后就没有残留了。”

    这里所说的塑料降解,就是指塑料在热、光、微生物等外界作用下,逐渐发脆、破裂等老化现象。

    这土豆做的地膜,刚铺在地里的时候,和普通的塑料地膜没什么区别,可是在四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里,它们会逐渐地降解。

    土豆地膜的这个特性,和废旧塑料地膜大量残留和堆积造成的白色污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量的废旧地膜不仅对造成了环境污染,还给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带了严重的威胁。

    (采访)安徽省宿州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孝科:“把土壤的上下层切断了,根就扎不下去了。”

    看上去薄薄的地膜为什么能把土壤切割成上下两层呢?这首先是跟它的原料有关。大多数塑料地膜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它们的分子结构非常致密,既不容易透水也不容易透气。正是因为这个特点,用它做成的塑料地膜,即使被埋入地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被分解掉,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不容易降解”。

    尽管每年农户们都要把破损的塑料地膜从地里扒走,可总会有一些小块的地膜遗留下来,如果这些地膜残片被翻到土层里,它们就会像一把把透明的刀,既不透气又不透水,把土层分隔成上下隔绝的两层。长在上层的植物,根系无法穿透地膜去吸收下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植株就会营养不良,同时,积累在上层的水分,也不能及时地渗透到下层土壤中去。

    (采访)安徽省宿州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孝科:“主要是水渗不下去,根扎在有水的地方就烂掉了。”

    在下雨或者是灌溉的时候,水就会从土层上面往下面渗透,当遇到小块地膜时,水就会聚集在地膜上,这样一来,地膜上的根系就会泡在水里,时间一长,根系也就坏掉了,作物也就死掉了。

    有关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在连续3-5年被残留地膜污染的地块上,小麦能减产2-3%,玉米减产10%,棉花减产16-23%!也就是说,当地膜在土壤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地膜造成的损失就会远远超过它曾经带来的效益。

    (主持人)有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的地膜使用量已超过100万吨,位居世界前列,并且使用量呈上升的趋势,怎么解决废旧塑料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壤的损害,一直是农业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有很多人进行过有益的尝试,而能把土豆做成可降解地膜的,胡雪林是第一个。

    胡雪林之前一直是做塑料地膜的,他为什么会对可降解地膜感兴趣呢,这还得从他2007年的一次遭遇说起。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在2007年一天刮大风,到处都是地膜。”

    (采访)安徽省无为县江坝镇连洲村种植户魏声高:“在棉花结束后,每亩铺膜需要2-3个工。”

    一边是废旧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壤的损害,一边是农户每年花费大量的劳力去清除地膜,塑料地膜的危害,深深的触动了胡雪林。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我就想,如果能够降解的话,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在大学时学的是分子材料应用专业,所以胡雪林一开始就想到了从原料上入手,寻找可以降解的材料来制作地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胡雪林到处搜集资料、请教专家。后来,偶然听到的一个消息给了他启发。这个消息就是,有人用玉米淀粉做出了可降解的地膜。

    说起玉米淀粉大家都不陌生,最常见的就是做饭时用来勾芡的那种,这粉状的玉米淀粉怎么能做成薄薄的透明的地膜呢?

    (采访)安徽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周运友:“淀粉能够糊化,能够跟聚乙烯融合,做出地膜来。”

    玉米淀粉在加热以后会变成糊状,叫做糊化,在糊化的玉米淀粉中加入受热融化的聚乙烯,让二者融合在一起,再经过吹塑等工序,就能够做出地膜来。

   那为什么这种用玉米淀粉做成的地膜可以降解呢?

    (采访)安徽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周运友:“这是生物降解,加入了大量的淀粉,这是微生物的营养源,更容易降解。”

    因为玉米地膜是玉米淀粉跟聚乙烯混合以后做出来的,每个聚乙烯微粒的周围都是小块的玉米淀粉,当玉米淀粉被微生物分解掉以后,原本跟小块淀粉粘结在一起的聚乙烯颗粒,就失去了粘连对象,变成了一颗颗孤立的小微粒。

    这些聚乙烯微粒非常小,也不会再结成小块,即使遗留到了土层中,也不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任何的危害。

    在了解了玉米淀粉能够降解的原理以后,胡雪林开始四处搜集玉米做地膜的详实资料,自己也尝试着制作。半年以后,胡雪林的玉米地膜做出来了,可一算账他发现,这种地膜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玉米淀粉的原料是两万元一吨,石油的是一万一每吨,刚开始用玉米,成本高,农民不接受。”

    用高纯度的玉米淀粉做成的可降解地膜,每吨的价格比塑料地膜贵了一万多元,这么高的成本,农民是没法接受的。

    胡雪林觉得,用玉米淀粉能做成地膜,用其它植物的淀粉应该也可以,只要提纯后的淀粉比玉米的便宜就行了。他陆续用红薯,木薯等进行了试验,可效果都不理想,经过分析后他发现,植物淀粉要想做成地膜,还得满足另外一个条件——粘性得强,这是因为,如果淀粉粘性不够,淀粉跟聚乙烯的粘连就不牢固,做出的地膜就容易破。

    那什么样的淀粉粘性强呢?这就得说说淀粉的分类了。淀粉有两种不同的分子结构,这种有分支的淀粉,叫支链淀粉,这种没有分支的叫直链淀粉,通常,支链淀粉越多,淀粉的粘性就会越强。玉米淀粉能够做成地膜,就是因为它的支链淀粉含量,占到了淀粉总量的70%。

    价格得便宜,支链淀粉含量还得高,胡雪林最终锁定了目标——土豆。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用土豆的成本比聚乙烯便宜10%。”

    在主要的几种农作物中,土豆的平均亩产,能够达到4000斤左右,而玉米大约在1400斤上下,所以土豆淀粉在成本上,算起来比玉米淀粉和单纯的聚乙烯材料,都便宜了不少。

    这是高纯度的土豆淀粉颗粒,每吨的价格在九千元左右,比聚乙烯便宜两千多元呢,比玉米淀粉便宜一万多元。更重要的是,土豆里面的支链淀粉比玉米里的还多,也就是说,如果用土豆淀粉制作地膜,既可以达到可降解的要求,又能够节省成本。

   (主持人)经过多方的搜集资料和咨询专家,胡雪林最终决定用土豆淀粉来做可降解地膜。从原理上来说,用土豆淀粉做地膜和用玉米淀粉基本上一样,可真地做起来,困难就大了。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最初淀粉加得太多,做出来想豆腐渣,量在64%。”

    最初,胡雪林是按照以前玉米淀粉的量,往聚乙烯里加土豆淀粉的,可是按照这个标准,胡雪林根本就做不出完整的地膜来,于是胡雪林尝试着降低土豆淀粉的含量,当含量降到40%的时候,地膜终于做出来了,可是,又太厚了。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2007年9-12月,在量上开始调整,到40%的时候,厚度是0.15毫米,因为0.008毫米是国家标准,0.15毫米的不符合,二是太厚了。

    地膜如果太厚,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透光性不好,透光性差,能进到地膜里的光线少,不利于膜内地温的提高,植物容易被冻伤,二是用的原料太多,提高了地膜的制作成本。

    要让地膜薄一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继续减少淀粉的含量。可是这40%的含量,已经是个临界点了,如果淀粉的含量再往下减,相应地聚乙烯的比重就得增加,那到最后淀粉降解以后,剩下的聚乙烯就仍然可能是片状的,残留在土壤里仍然会影响到土壤的结构。

    有什么办法既能保证地膜有较高的淀粉含量,厚度又能达标呢?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主要是温度的调整,温度要加高,一般的195度就可以了,这个必须加热到240度,加快它的固化速度。”

    以前用玉米跟聚乙烯做地膜,温度在195度时,两种原料能完全融合在一起,做出的地膜,平滑轻薄。可是这个温度对土豆却不适用,在195摄氏度时,还有一部分土豆淀粉没能跟聚乙烯融合,干燥的淀粉颗粒粘在地膜上,就会让地膜很厚。

    胡雪林发现,把温度提高到240度,再加入特制的催化剂以后,土豆淀粉跟聚乙烯就彻底融为一体了,土豆地膜的厚度完全达到了行业的要求。

    为了能更直接地展示土豆地膜分解后的情况,胡雪林还专门做了燃烧试验,这样做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地膜里的淀粉去掉,烧后的灰烬跟自然降解后的地膜几乎是一样的。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胡雪林:“非常好。”

   (主持人)胡雪林把土豆地膜钻研成功以后,还专门请了农户进行了试用,结果农户们发现,用这种膜种玉米,能省不少力气,种棉花还能提高产量。

    安徽省宿州市无籽西瓜研究所的所长刘孝科,在他的西瓜地里套种早玉米的时候,试用了胡雪林的地膜,发现这一茬的早玉米管起来省事多了。

    (采访)安徽省宿州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孝科:“从西瓜套玉米来看,穿刺的效果好一些,只有-2%需要用手。”

    刘孝科提到的玉米“穿刺”是什么意思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早玉米种植上的一个麻烦事——“点膜”,也就是每到玉米芽子顶到地膜的时候,农户就需要把地膜破个洞,让玉米芽子长出来,点膜是很耗费农户精力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要人工点膜呢,这因为稚嫩的玉米芽很难顶破地膜,如果不人为地让玉米芽长出来,被地膜挡住生长去路的芽子就会长势变弱,如果碰上阳光好、温度高的天气,被地膜包裹起来的芽子还有能会被高温烤死。

    而刘孝科用了胡雪林给他试用的专用地膜以后,玉米的芽子大部分都能自己顶破地膜,长出来了,这就是刘孝科说的“穿刺”。

    刘孝科使用的地膜比一般的地膜薄了一些,可是按照常理,地膜越薄强度就越低,风一吹不就破了吗?

    (采访)安徽省芜湖市新型地膜发明人胡雪林:“穿透力达到92%,前提条件就是拉力、抗冻等达到要求。”

    原来这玉米专用的地膜,薄是薄了点,可强度一点都没减少,在拉力、抗冻等方面一点都不比厚一些的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采访)安徽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周运友:“淀粉作为填充物,可以填充到聚乙烯的缝隙里去,使膜更紧密,比单一的聚乙烯更致密。”

    在聚乙烯中加入土豆淀粉以后,新型地膜比普通的塑料地膜更致密了,强度也更大了,即使在地膜薄了以后,仍然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除了能解决玉米的点膜难题,胡雪林的土豆地膜还能让棉花增产呢。

    (采访)安徽省无为县江坝镇连洲村种植户魏声高:“用这个膜产量提高了20%,原来是600多斤,用这个增产20%,达到了720斤,很明显。”

    为什么这土豆做的地膜能增加那么多的产量呢,魏声高解释说,跟普通的塑料地膜相比,可降解地膜能增加肥料的利用率。

    (采访)安徽省无为县江坝镇连洲村种植户魏升高:“棉花在施花蕾肥时,那个膜要撕,这个不用撕,那个只有一条沟开了,还撒在地膜上的就蒸发掉了,这个膜就分解了,肥能完全吸收。”

    原来呀,在每年的八月份,棉花开始挂铃的时候,芜湖地区的棉农一般都要追施一次氮肥,叫做“花蕾肥”。一般的棉田,到了追肥的时候,就需要把靠近棉花根部的地膜撕开一道口子,然后把肥料撒进去。

    可是每亩地有几千株甚至上万株棉花,如果每株都要撕口子,再把化肥准确地撒进去,这工作量就太大了,所以棉农们通常都是把地膜的口子撕的长一些,把肥料尽量往缺口处撒就行了,可是这么一来,就总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肥料遗留在地膜上面,这些地膜上的化肥经过太阳照射或者雨水冲刷,就白白地浪费掉了。

    而魏升高因为用的是土豆做的地膜,等到施花蕾肥的时候,已经自动降解了,撒下去的肥料直接就接触了土壤,没有了浪费,产量当然就高了。

    (主持人)胡雪林土豆地膜的钻研成功,为人们彻底解决白色污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我们衷心的希望,能有更多像胡雪林这样的人,对农用塑料的改进做出更多的尝试,能为环境保护和农业增产,找到双赢的道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第四篇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玉米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本文根据大量实践,结合实际,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在我国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发展道路上做出了有意的探索。

【关键词】 玉米 地膜 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抑制杂草、增加田间光照强度、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作用,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实现了高产、高效、改善品质的效果。几年的试验表明,地膜玉米增产幅度20-50%,亩增产达100-200kg,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1 精细整地

(1)选地:土壤类型、土壤肥力不同,地膜玉米的增产效果不同。覆膜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墒良好、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川甸地,切忌选用陡坡地、内涝地、重盐碱地、砂土地。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2)选茬:覆膜玉米的首选前茬为豆茬、麦茬、马铃薯茬,不能选甜菜、高粱、向日葵茬。玉米虽可以连作,但不能连作三年以上,否则也会造成减产。

(3)整地:为提高覆膜质量,整地一定要做到地平、土碎、无坷垃、无根茬,最好秋整地,结合整地施入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

(4)作床:秋整地的地块,直接作成床底宽130cm的大床;春整地的地块,合成新垄时隔垄沟每亩夹入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玉米专用肥20kg,以夹肥垄为中心做成底宽130cm的大床,床面一定要达到平、细、无坷垃、无根茬,床高6-8cm,河滩下湿地床高10-15cm。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2 播种与覆膜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覆膜品种应选择比当地直播主推品种的积温多150-200℃,生育期长5-10天,叶片数多1-2片,株型紧凑,抗逆性强的品种。

2.2 地膜选择

选用厚度为0.006-0.008毫米,宽90cm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地膜。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第五篇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浅析

地膜覆盖是一项新技术,通过大面积推广实践证明,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适应范围广,是农业生产上少有的增产增收措施。玉米地膜覆盖最突出的效应是增温保墒,弥补温、光、水资源的不足。一般可增加积温200%

400%。地膜覆盖主要是增温保墒、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与养料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田间光照强度、抑制杂草病虫害的发生等生态效应。并且还可以使植株根叶生长速度加快,幼穗分化和灌浆时间提前,叶面积增大,光合效率提高等生物学效应。地膜覆盖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温作用,充分利用了低洼地的优势,克服和改善了低洼地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这样高产品种,充足的肥力、水分、温度构成了低洼地高产的基础。播种后要经常检查田间,待出苗50%时开始分批破膜放苗。放苗应坚持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大风的原则。一般在播后7—10天发现幼苗接触地膜就应破膜放苗,在无风晴天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切勿在晴天高温或大风降温时放苗。防杂草主要采取综合措施,一是利用膜内高温灼死杂草幼苗;二是在播种后盖膜前垄面喷药,边喷药边盖膜,除草剂一般选择阿特拉津、扑草净等;三是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仅靠底肥难以满足玉米生长后期对肥料的需求,追肥的数量一般为玉米总需肥量的30%—40%,以氮肥为主,最好在大喇叭口期施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主要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及药剂拌种措施。除了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外,防治玉米螟主

地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第六篇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适时收获与清除废膜等方面介绍了地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玉米生产。

关键词玉米;地膜栽培;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

地膜玉米推广是一项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措施,是老厂乡大春粮食和旱作农业的重点。地膜栽培具有保温、保水、保肥、保土、增产的优势,是玉米提早成熟、避灾减灾、增产增收的最佳途径。多年来,老厂乡把地膜玉米生产作为提高粮食总产量的一项重要适宜科技措施加以推广,产量已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60%左右。根据老厂乡玉米种植区域的具体情况和近年来地膜玉米栽培的经验总结,现将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良种可确保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全面提升,在老厂乡不同种植区域宜选用会单4号、曲辰3号等高产优质饲料专用型玉米良种。

2整地播种

整地尽量要求达到早、深、细,精细整地,做好地力的培肥及杀虫工作。根据玉米种植不同的分布区,选择适合玉米生长发育的最佳节令播种,以避开不利于玉米生长的气候因子,促进玉米全生育期快速生长发育,从而获得植株的所需营养,达到优质、高产。海拔2 300m以上种植区选择在春分尾、清明头播种;海拔2 100~2 300m种植区选择在清明节播种;2 000m以下种植区选择在谷雨至立夏播种,以充分利用夏季的光、温、水、气,避开8月低温冷害,确保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为丰产打下基础。

3合理密植

地膜玉米种植技术管理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第七篇

春播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第八篇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春播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春播地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整地、选种及种子处理、株行距配置、播种、苗期管理、肥水管理、化控、头水前揭膜、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春播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春播;地膜覆盖;高产栽培

地膜覆盖可增温保墒,是玉米实现高产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博州由于气候冷凉干旱,无霜期短,只有地膜覆盖才能使玉米获得高产。为实现目标产量15 t/hm2、株数6.75万~7.65万株/hm2、平均穗粒数600~750粒,千粒重320~380 g的产量结构,笔者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总结了地膜覆盖春播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1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有机质>12 g/kg、碱解氮>75 mg/kg、速效磷>8 mg/kg、速效钾>200 mg/kg,且土壤含盐量95%、杂交一代种、纯净度>95%、发芽率≥90%、含水量<14%的合格种子。种子要求光泽度高、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播前进行晒种2~3d,并进行发芽试验。为防治玉米黑粉病,播种前可用种子量0.2%的多菌灵进行拌种,拌后堆闷4~6 h即可播种。

4株行距配置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实行宽窄行,平均行距50 cm左右(窄行40~50 cm,宽行55~65 cm),株距24~28 cm,理论穴数7.14万~8.31万株/hm2,也可以采用1.45 m幅度的膜,膜上点播,膜上行距(40+50+40)cm,膜间距60 cm。

5播种

当0~5 cm地温3 d内稳定在10~12 ℃时即可进行播种,适时早播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利于穗大籽饱,提早成熟。一般可在4月5日开始播种,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10—20日。要适期适墒早播,确保一播全苗。常规用种45.0~52.5 kg/hm2,精量点播用种30.0~37.5 kg/hm2,半精量点播用种37.5~45.0 kg/hm2。下种12万~15万粒/hm2,播深4~5 cm。播种时将磷酸二铵种肥75 kg/hm2施于种子旁侧5 cm、深8 cm以下的土壤中。

播种时要求播行笔直、铺膜平展、压膜严实、采光面大、下籽均匀、交接行准确、播深适宜、镇压严实、到头到边,若发现漏播断垄则应做记号及时催芽补种。每隔15~20 m对膜短压一锹土,以防刮风掀膜。

玉米地膜覆盖技术1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第九篇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作为传统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玉米需求量越来越大,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增加玉米总产,促进农民增收, “狠抓玉米生产,深挖面积潜力,努力提高单产”是玉米产业发展的根本。长期以来,季节性干旱是稳定提高玉米生产能力的第一限制因素。据建国以来统计资料,玉米产区春旱、夏旱、伏旱发生频率分别高达89%、92%、62%,其中:最高年损失达7亿公斤(1987年)。加之玉米生产多靠雨养,生育期降水占玉米一生耗水量的50%左右,土壤蓄积降水供水占40%左右,人工关键期补灌不足10%。因此,研究和推广“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的农艺技术对稳定提高玉米单产,增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玉米是我县的主栽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都在160万亩左右,但由于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差 “十年九春旱”,春季播种难以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因此充分发挥旱作优势,大力发展玉米生产,扩大地膜玉米种植面积,是我县抗旱夺丰收,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农民增收的突破性措施。近几年来我县逐步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通过这几年的实践,玉米单产可达到800--900公斤,比正常直播田高出150—200公斤,取得了明显效果。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可采用小垅和大垄双行两种方式,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是以改进玉米合理密植适宜耕种方式为核心,垄距由常规栽培的65--70cm增加至100cm,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垄内两个姊妹行小行距40cm,垄间相邻苗行间大行距60cm,全田苗行平均行距50cm的栽培方法。形成了大垄之内适合加密\大垄之间宜于耕作、行距宽窄相间、利于通风透光的良性田间态势。小垅即

我们平常的65公分小垅。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选用良种、深松整地、配方施肥、适时播种、化学除草、及时覆盖、揭膜铲趟、防虫化控。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一、 地膜覆盖的增产机理

1、改善耕层结构状况

覆膜地块,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改善。首先是因为保护地栽培减少了风雨冲击造成的土壤板结,其次是膜下土壤水、气、热状况好,增加了疏松程度。据测定5-10厘米和10-15厘米土壤容重覆膜为0.97g/cm和1.09g/cm,对照为1.15g/cm和1.16g /cm,覆膜比对照分别降低了百分之18和百分之6。

2、增加积温,促进早熟

我县的活动积温一般在2550度之间,无霜期125天左右,如果采取常规栽培措施进行玉米生产,只能种植一些中熟品种,而这些品种产量低,不适于保护地栽培,所以我们引进晚熟高产的玉米品种,采用保护地栽培的方法使之正常成熟,从多年的实验、示范和推广情况看,育苗移栽可以巧夺积温150.2度左右,地膜覆盖可以日可夺积温3.5度左右,总夺积温201.2度左右。

3、蓄水保墒,防治春旱

我县属于绥化市西部的干旱区,十年九春旱,伏、秋蓄积起来的一点雨水,也常常被春风抽干,连年坐水种玉米,但在春旱严重时还很难保住全苗,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据测定0-20cm耕层水分,覆盖土壤的含水量百分之23.16,比不覆膜高分之3.62,相当于苗期一亩地增加了

4.3-5.6吨水,能较好的保护商情。

3332

4、提高土壤肥力

地膜覆盖,首先是避免和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和挥发,相对的增加了土壤肥力。其次是由于膜内温度高,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养分释放多,第三是覆膜协调了土壤的水、气、热状况,土壤变得疏松了,疏松的土壤翻硝化作用低,养分被固定的少,相反的矿物质高,速效养分增多,土壤供肥能力强。据资料记载覆膜比对照有机磷增加百分之14, 氧化钾增加1.7倍。

5、增强抗逆性

一是抑制杂草。在发苗期间,由于土壤表面和地膜之间形成了一个小气候,使土壤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除草剂就形成了封闭的药膜,同时膜内温度高,不透气,不利于杂草生长。二是抗倒伏,由于膜内温度和水分适宜,在苗期给玉米要系的生长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使玉米扎根深,根系发达具有抗倒伏特点。

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措施

(一)品种选择

应选用晚熟、高产、质佳、抗逆性强,生育期比当地直播主栽品种晚熟7--10天,有效积温多150--200℃的优良品种。南部乡镇以郑单958为主栽品种,搭配先玉335等,北乡镇以先玉335为主栽品种,搭配丰禾10、丰禾1、33B75等。

1、郑单958:生育期128天,需有效积温2700℃,半收敛型,白轴,株高270-280厘米,出籽率89%,亩保苗3500-4000株,亩产750-800公斤。

2、先玉335:生育日数127天,需活动积温2750℃,株高32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叶片19片,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16行,百粒重39.3克,亩保苗3500-4500株。

3、丰禾10:生育日数125-128天,需活动积温2680-2750℃。株高220-230厘米,穗位高85-90厘米,叶片19片,穗长26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4-16行,百粒重38-41克,公顷保苗4.5-5万株,公顷产量10700公斤。

4、33B75:生育日数127天,有效积温2690℃,株高260-300厘米,穗位高100-108厘米,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20厘米,穗行数16行,百粒重38克,出籽率85%。活杆成熟,抗倒伏。籽粒马齿型,黄色,株型紧凑,适宜种植密度为公顷保苗5.0—6.75万株。

5、丰禾10:出苗至成熟127-131天,活动积温2670-2730℃。株高250-260㎝,穗位95-100㎝,叶片20片,全株呈半收敛型,果穗近长筒型,穗行16-18行,籽粒马齿型,百粒重36-40g,单穗重280-360g。籽粒桔黄色,品质好,抗逆性强,稳产性好。

(二)选地、选茬与耕翻整地

1、选地

玉米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因此各种土壤都适宜玉米栽培。但要达到丰产,其相应的土壤条件如下:

(1)土层深厚 选择活土层厚、土壤疏松的地块,可使玉米的根层密、数量大,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根系,提高吸水、吸肥能力,满足其生育要求。土层厚度应在60cm以上,耕作的熟土层20—30cm较为适宜玉米生长。土

层浅,则难以满足玉米生育要求,影响产量。

(2)质地适中 土壤质地制约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土壤过松、过紧都不利于玉米生长。沙土过于疏松,虽通气良好,但有机质分解快,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容易流失,温度变化也快;黏土过于紧实,通气性不好,有机质分解慢,虽保水、保肥能力强,但排水不良,温度升高缓慢。因此,生产中最好选择质地适中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如团聚体占40%,空隙度占50%,水稳性团粒占30%以上的地块。

(3)土壤肥力较高 玉米是需肥较高的作物,肥水充足,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生产中虽然可以投入一部分肥料,但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等主要是靠土壤供应的,因此,应当选择土壤基础肥力较高的地块种植玉米。一般应选用黑土、黑钙土、碳酸盐黑土、草甸土等。不要选用风沙土、破皮黄、重盐碱土等地块。

(4)排水良好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需要水分较多,但又有不耐涝的特点,土壤的田间持水量达到80%以上时,就会影响玉米生长。尤其是玉米幼苗期间,如果水分过多,土壤孔隙为水饱和,形成缺氧环境,土壤好气性微生物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生育后期,在高温、多雨及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往往病害严重,甚至青枯死亡。因此,选取地既要选择保水性能良好,又要排水畅通的地块,忌选地低洼、易涝的地块种植玉米。在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黑土、黑钙土、沙壤土栽培的玉米,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2、选茬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zhidao/13376.html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