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创业事迹材料范文

|

【www.dagaqi.com--创业指导】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篇一

创业事迹材料范文

优秀青年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城固县大巴山食品厂 黄文学 从一个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40多名工人的企业带头

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黄文

学用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

传奇。

黄文学,男,1967年出生,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莫爷庙村人,现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

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大巴山食品

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全心全意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

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

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文学的创

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黄文学1983年学习毕业后,担任莫爷 庙公社农村电影放映员,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顶风雨冒严寒,爬山涉水,走村串乡,

把文化娱乐送到千家万户,2007年电影走向滑坡,黄文学前往上海无线电二厂打工,他总想

自己干出一番个人的事业,2008年返乡,2009年看准了食品加工项目,用打工挣的钱,又向

亲友借款、贷款创办了大巴山食品厂。 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2008年,黄文学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迈出

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黄文学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

落、头期资金还没有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黄文学没有胆怯,回

乡后的黄文学,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怕、高人一筹。初期由于资金不足,

寻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购买了部分生产设备、设施,他看准了市场前景,于是坚定不移地

做起了食品生产、销售工作。他带领着自己的技术骨干们,加班加点的研发样品,8月份的

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发完成了

好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份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令人惊喜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

常火爆,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黄文学的创业之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 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文学感受到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

扶持下,黄文学带领着大巴山食品厂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质量一流、美味的食品,黄文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在员工队伍

中普及了操作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食品生产厂家在董家营镇这个人

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饮水思源勇担当

在黄文学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黄

文学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

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董家营镇的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

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

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黄

文学建厂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

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黄文学知道,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决全部

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文学的努力下,2010年,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运

用,仅大巴山食品厂就招收了4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的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建队伍

黄文学自担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

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

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大巴山食品厂招收的员工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

和黄文学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黄文学通过精

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

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黄文学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

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抓业务,身先士卒求发展。工厂的销售市场发展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黄文学带

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分区分片逐个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

士卒,各个商场进行攻坚,为工厂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

手。

三、抓队伍,提升素质共发展。创业中的黄文学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

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

务培训与交流,并在工厂内部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另外,他还经常

派员工走出去学习,回来后与其他员工共同交流,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

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黄文学的不断努力下,2011年,大巴山食品厂年销售额达到了320万元,并定下了2012

年突破45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黄文学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

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春创

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篇二:创业事迹

材料

从机会走向能力

------宋庆华创业事迹 “文化促进发展,战略决定成败”,这句话是山东远利华矿

用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庆华女士创业多年的经验结晶,也成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 1977年,宋庆华出生在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大石三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

在邹城市供销社(现为供销集团总公司)鲁南家电公司参加工作。1999年,由于原工作单位

破产改制,她成为了一名下岗职工,生活失去了经济保障。面对人生挫折,她没有气馁,开

始了自谋职业的艰难历程。从1999年到2002年,她卖过水果,开过馒头作坊,在巴黎婚纱

影楼从普通业务员做到店长,那些艰难地岁月不仅成就了她不畏艰难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

也为她以后创业积攒了大量管理和销售方面的知识。 2002年,她不顾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对,响应政府的号召,自已先行尝试,在邹城市峄山

镇承包了60多亩土地,引进国外优质良苗和栽培技术,种植起了高价值水果大樱桃。在她的

精心管理下,水果大樱桃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辛勤的汗水得到了回报。她个人收获了财富,

没有忘记农民朋友。她带动村民集体走上小康路,使她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机会。在她的带动

和支持下,当地的多家农户积极响应,纷纷种植起了水果大樱桃,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多年

的可观的 经济效益,使农民朋友们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也强烈感受到了宋庆华这位女能人的

人格魅力。2007年,在村民的拥护下,她成立了富民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

发展,带领周围农民种植大樱桃,种植面积已达到了570亩,成员户30户,年产优质果品

750吨,吸纳安置农村闲散人员500多人就业,成为了年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的大型农业合

作机构。近年来,宋庆华所经营的樱桃种植园及成立的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相继被评为

“山东省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邹城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单位”、“邹城市农

业科学技术示范园”等荣誉称号,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带动农户共同致富作出了贡献。 为了更好的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宋庆华又开始了新的思索。经

过多方考察论证,她断定玻璃钢环保产品是今后工业环保发展的趋势,有很好的市场潜力。

她经过精心筹备,于2007年7月成立了山东远利华矿用装备有限公司,由于公司产品畅销,

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公司从注册资金50万元,十几个人发展成为注册

资金1000万元,年产值5000万元,拥有一百多名员工,销售业绩名列全国行业第二名。 宋庆华个人和远利华获得的荣誉证书:

1) 济宁市“巾帼创业带头人”称号(济宁市工商联);

2)“诚信中国.创新先锋人物”(国家商务部);

3)“玄奘之路,戈壁行者”证书 (全国商学院玄奘之路组委会);

4) 国家级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

5)全国玻璃钢行业十佳成长品牌(全国品牌委创新委员会);

6)全国玻璃钢行业重点推荐产品(全国品牌委创新委员会);

7)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8) “诚信中国.诚信示范单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

9) 中国著名品牌证书(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

10)中国3.15诚信企业(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

11)“低碳技术创新”证书(美国夏威夷大学);

12)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在取得成功之后,她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冷静的分析多年创业的得失,

面对管理日益壮大的企业,她感到力不从心,她又一次不顾家人的反对,于2010年毅然参加

了清华大学企业管理系“emba”总裁研修班学习,同年,参加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emba”

研修班,还先后到美国夏威夷大学及沃顿商学院深造学习,并领取了美国夏威夷大学颁发的{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荣誉证书,并于2011年,考上了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学emba硕士。通过从新回到高校深造,

她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很多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难题迎刃而解,尝到甜头的她不惜花费

巨资将公司骨干送到高校深造,打造出 一个高效、团结、富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团队。 通过深造,她深深感觉到建设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和建立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对企

业发展至关重要。

“让更多的个人和集体因远利华的存在而受益”不仅成为她个人的信念,更成为了远利

华整个企业的终极目标。“为每一个矿井打造最有效的安全保障”,成为远利华人得质量理念,

并将忽视产品质量上升到犯罪的高度,企业的社会责任取代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文化

的核心。2008年,她与清华大学同学一起在汶川捐造了一所希望小学,2009年与同学一起在

云南昆明捐助抗旱资金20多万元。2010年在市妇联组织下,参与捐助了贫困母亲和儿童的

活动,2011年在新疆英吉沙县捐助贫困学生十名,并承诺直到大学毕业。

为了将企业做强做大,她带领公司高层经过论证、分析,为企业建立了科学的发展战略

目标:三至五年内领跑行业技术、标准,成为行业销售第一、品牌第一,发展相关行业、科

技含量高的新型产品,实现多元化企业发展战略,十年内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上

市公司。并为公司制定了“以人才为根本,以管理为基础”的公司层战略和三层面业务成长

的业务层战略。

远利华建立并坚定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在加强营销管理工作的同时,建设了一支专业化

的队伍,提高专业化水 平,控制产品质量,实现专业化管理。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

激励体系,使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成功,与企业共同成长。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降低产品

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以市场决定科研,以营销决定产品的有效生产机制。优秀的企

业文化和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使得远利华获得更大的成功,并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

力。篇三: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个人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我叫xxx,今年30岁,xxx人。自2005年高中毕业到兰州一家玻璃厂打工,到2009年

自己在白银开办春风玻璃店,2013年创办盛兴门窗厂和建立锴泽装饰公司,自己走过了一段

艰辛创业风雨路程,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也为村民创业致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84年10月出生在xxx。自小家境贫寒,父母仅凭务农

供养我们兄妹三人读书,生活十分贫困。2005年高中毕业后,为了不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

我放弃了读书这条路,独自一人来到xx打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

打工3年没能为父母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更加操心。我不甘心就这样一直混下去,心里也

萌生了创业的念头。2009年我下决心回到白银创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我发现当{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时白银买了新房装修的人很多,但用玻璃装饰的人比较少,就抓住机会,将自己的创业项目

锁定在自己打工比较熟悉的玻璃加工上,并向亲戚朋友筹借了2万元开办了xxx。经过几年

的打拼,现在玻璃店的生意红红火火,也解决了本村4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玻璃店开办之初,我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刚起步时,只有我

一个人,我既是玻璃装潢宣 传员,又是加工工人和搬运工。每天都是早起晚睡。虽然吃了很多苦,但由于自己辛勤

劳动和踏实苦干,再加上人们对玻璃装饰的不断认可,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自己取得了

创业的成功,也积攒了一些资金,为了将玻璃装饰得到更好的推广,成立了xxx公司,使自

己的玻璃装饰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结合玻璃装饰创办了xxx,业务范围也得到了拓展,发

展空间更加广泛了,收入也不断地增加,同时也为我村的3名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三、富而思源,勤俭创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四年的探索与磨练,我的创业项目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得到

了大家的认可,挣得钱也多了。但我心里知道,我能有今天,不仅仅是个人吃苦闯出来的,

更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是家乡的百姓群众支持得来的。赚到了一点钱,不能高傲,

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上。于是,我开始了自

己的计划,先是发动我村的村民成立了xxx,利用我创办的盛兴门窗厂加工的有利条件,帮

助村民建起了2座储藏农产品的冷库,解决了村民农产品收获后无法储藏贱卖的问题,使村

民的农产品能够卖到更好的价钱,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正因如此,2013年底,我被村民

选举为xxx。作为一名创业成功的青年,作为一名xxx,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大了,带动群

众致富的劲头也更大了,下一步,我将在自己成功创业的基础上,带领群众拓展冷库的建设

面积,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应有的力

量。

我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

生产经营中,我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

更多的贡献。篇四:xx青年创业事迹材料 事 迹 材 料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家庭出身贫寒,但他从小就有要改变家庭当前状况的理

想。1991年他中学毕业,回家务农,家里主要靠种养殖为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

着重复而枯燥的生活,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没有什么明显改善。他觉得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永远不能脱贫致富。 家乡的气候条件很好,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山草资源丰富,适合发展

黑山羊养殖。黑山羊肌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而

且养殖黑山羊有几大优点,一是它繁殖性能高,公羊8-10月龄、母羊6-7月龄开始配种繁殖,

母羊一般年产1.7胎;二是生长发育快,6个月的成羊就可以销售了;三是市场前景可观,

市场供不应求;四是山草资源丰富,养殖饲料不用发愁;五是黑山羊属于无公害草食类肉用

性动物,健康、营养、环保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乡上也把黑山羊养殖列入了“十

二五”规划中,打造生态养殖基地,创建并提升黑山羊农业品牌。 他看到了这一点,决定要大力发展黑山羊,虽然以前也有养殖,有18年的养殖经历,有

丰富的养殖经验,但数量不多,不成规模,形成不了产业链。2011年他打算在现有存栏80

多只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困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资金问题就让他头疼,后

来听说乡团委有鼓励青年创业贷免扶补项目,可以无息贷款,他看到了希望,到 村上、乡团委反映了情况,经过乡团委和信用社的考查之后是适合辅助创业发展对象,

得到了乡上的支持,同意他贷了5万元钱。他筹到了创业资金后,开始买羊崽,雇工人,风

风火火地走上了养殖之路。在养羊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刚开始买回来的小羊崽成活

率不高,他多方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后来得知是因为品种的原因,他毅然决定到外面引进好

的品种。经过他的努力和认真的探索,现在养殖150余只黑山羊,每年可出栏至少50余只,

卖羊的年收入可达到

2.5万余元,羊粪的收入也可达到7000余元,为他们家增加了一笔不错的收入。另外他

还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开发了8亩咖啡和6亩烤烟,效益也非常好。 他作为村上的团支部书记,觉得自己不能光是自己创业致富,也是带动全村青年创业致

富。他在开会或者婚宴人多的时候,他就开始宣传政府高度重视黑山羊养殖和市场的前景,

和青年们一起探讨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积极参加各类种、养殖等科技培训。现在整个村的

黑山羊养殖规模也在渐渐扩大,因为市场需求量大,有很好的销路,收入也是在不断增加。 他就是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青年,但是他的想法和干劲却不平凡,他靠自己的双手

和眼光创业致富,也为其他的创业青年开创了一条致富道路,是乡内青年创业的典型,是青

年学习的榜样。篇五: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十佳创业青年典型材料 梅田湖镇:付国强

付国强,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总经理。从1997年到广东省帆洋饰品有限公司打

工,到2003年自己创办雅惠饰品加工厂,2008年创办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走过

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2008年,他创办的梅田湖镇益康三化

多氧水公司实现总产值达100多万元,利税1万多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5人,

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付国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76年出生在梅田湖镇

金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1995年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家里种田,一年到头,辛

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90年代末,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年轻气盛的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篇二

创业致富个人事迹材料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22年一直坚守着创业致富的梦想,虽历经众多坎坷,但从未停过创业的步伐;

她,干过冷饮批发,贩过鸡蛋,还搞过铲车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敏感地捕捉着一个个行业的商机,不断摸索着、前行着;

如今的xxxx皮肤颜色有点深,可年轻时也曾美丽过。嫁给丈夫xxxx时,朱家较为贫寒,连第一次访亲时的家电,还是公婆为撑脸面而向亲友临时“借”的。面对这样一个家境,她没有抱怨,而是和丈夫xxxx一道不断探索着致富门道。xxxx年,她和丈夫东挪西借,凑足4万元建起了半间房屋大的活动“冰箱”,做起了冷饮批发生意,兼代储存牛肉和羊肉。

天道酬勤,xxxx夫妇的汗水换来了业务量的不断扩大。后来,建起了30吨储存能力的冷库,成为全市三大冷饮批发商之一。那时农村用电还紧张,三夏大忙期间经常停电,可冷饮一旦保不住低温就会融化。为此,她又专门添置了一台柴油机,一旦停电就立即加足马力发电,确保冷库正常运行。

冷饮批发,每年就5至8月份的四、五个月时间,其他月份除了种好田,干什么?闲不住的xxxx就冬天贩卖鸡蛋,春节前还到集镇农贸市场卖对联。随着农村超市的增多,xxxx的冷饮批发生意越来越冷清,甚至出现亏损。“任何行业都有盛衰,关键要看准其趋势,适应其变化,抓住其先机。”这是她多年闯荡市场的心得之一。xxxx2年,忍痛将几十万元的冷库当做废铁卖了,放弃经营了10年的冷饮批发生意,搞起了铲车加工。没想到,由于技术不过硬,发往东北的两批货质量不合格,一下子亏了10万元,使生产经营陷入困境。xxxx4年,苦撑不下去的xxxx夫妇再次连续几天茶思不香、彻夜未眠。“东方不亮西方亮”,看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新趋势,当年xxxx夫妇就多方筹资12万元,购买一台收割机,当起了走乡串村的麦客。后又投入24万元,添置了一台新式收割机。36万元,那两年可到城里买一套面积较大的商品房,可在xxxx看来,购置房产将使资金固化,而投入经营则能生钱并增值。 与一般农民创业者不同的是,xxxx夫妇还逐渐学会了“发明创造”。收割机因缺油突然在田间熄火怎么办,学过机械、干过车工的其丈夫xxxx想法设法在收割机上加了一个副油箱,及时补充用油,确保了抢天时收割到位。xxxx年,夫妇俩投入50多万元搞起了物流运输,将米厂的稻糠送到相关企业,用于生物发电。他们在米厂发现了一桩怪事:灌装一袋稻糠劳务费50元,但由于又脏又累,几乎没有人肯干。没多久,xxxx就在收糠的卡车上装上了风机,进行抽吸上货,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题,引得我市和周边的米厂纷纷效仿改革。{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创业不仅要看准时机上,也要适时放手。”随着这几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收割机日益饱和,机手收入逐渐下降。2012年,xxxx当机立断,将收割机卖掉。不过,一直闲不住、不甘于在家养老的她,又思考着如何独自开拓创业新门类,与丈夫的物流业务交相辉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在家种田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使有力气拉板车卖粮,也需走上好几公里。“别人的难处,就是新商机。粮库经营,前景看好!”思路即成,立刻付诸于行动。当年4月份,总投入近30万元的粮库基建动工,5月份就竣工。短短28天里,她几乎没睡过安稳觉,人瘦了一大圈。粮库建成开市后,她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每天上午6点多就开秤,一直忙到天黑。得知谁家运输卖粮困难,就上门收购;收下的粮食,则一小推车、一小推车地运进粮库。

有付出总有回报。由于公平买卖、保护价收购,再加上对顾客总是笑脸相迎,xxxx的粮食收购生意很快就走上了正轨,覆盖了本镇及张桥镇、河失镇的部分村,并开始盈利。 xxxx有句俗语:八派命不怕死来做。多年来,xxxx经常眼睛一睁,天亮忙到天黑,即便如此辛苦,但她一直尽心尽力孝敬公婆。

命运要靠自己掌握,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摆脱困境、获得成功。为此,xxxx时常对亲友们说,贫穷并不可怕,关键要将脱贫致富作为谋事创业的动力和压力,不断追求、创造财富。

对于身边想创业的亲朋好友和村民,他们夫妇总是尽力相助。在其夫xxxx的物流公司,有个来自安徽的年轻驾驶员,有车子、想创业,但没门路。xxxx夫妇俩就将部分物流客户交给他,让其单干。

创业动力,来自贫穷逼迫;创业艰辛,充满酸甜苦辣。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篇三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吉达饲料厂,从吉达饲料厂到现在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总经理于畅的带领下,企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壮大,资产从建厂之初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三千多万元,年产值由创业初期的几百万元增长到现在的近2亿元,企业员工也从当初的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个人,公司的业务由原来的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发展到现在的集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回收、销售“一条龙”服务于一体的中型规模企业,与公司长期签订养殖回收协议的农户1000多户,覆盖了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和公主岭市等县市的几十个乡镇,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真正形成了“公司+农户”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公司从XX年到XX年连续四年被中共长春市委授予“先进私营企业”的称号。公司总经理于畅从XX年到XX年连续三年被长春市授予“先进个体工商户”荣誉称号,XX年被共青团农安县委评为农安县首届“创业、创新、创效”杰出青年之星,2011年被评为长春市“十大进城务工青年”,同年还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一、把握机遇,勇做创新 

每当提起创业时的艰辛,作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的于畅就有无限的感慨。于畅出生于农安县合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心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无论干什么都想争第一。1994年,刚刚从农安师范学校毕业的于畅,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毅然放弃了教师这个当时在人们眼里旱涝保收的

“铁饭碗”,主动下海经商,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可当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创业之初,首先摆在于畅面前的问题就是选择哪一个行业进行发展。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于畅在父亲的支持下,选择了饲料行业。发展的项目确定了,但在一无资金、二无经验的前提下,要在当时饲料生产厂家林立的市场中立足,谈何容易!然而,于畅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无资金,他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积蓄,又求亲告邻,千方筹措;无场地,他就租借了别人闲置的院落;无经验,他虚心请教,向市场学习,向高手学习。为做好营销工作,他吃的苦、受的罪,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就这样,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吉达饲料厂建成并投产了。办厂初期,由于企业规模和产量都很难与大企业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并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一道严峻的课题摆在年仅22岁的于畅面前。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的调查,他认为诚信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所以,从建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将“诚实做人,守信经商”作为办厂的宗旨。正是凭借这样的人生信条和经营理念,他大胆探索改变传统饲料产业的经营方式,从企业正式投产开始,他主动联系养殖大户,与养殖农户订立诚信合约,把自己的产品先无偿的提供给养殖农户,帮助养殖农户解决购买饲料的前期投资难题和畜禽的后期销售风险,在养殖农户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再交付购买饲料的款项。正是这种大胆的“诚信经营战略”,使企业从一起步便与养殖农户建立了互信互利,忠实可靠的合作关系,既推动了农户养殖业的发展,也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诚实做人,守信经商”

已经成为吉达饲料公司独具特色的经营风格和企业文化。 

吉达饲料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中站稳了脚,并在当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也逐年增加,于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但是,于畅并没有满足,他要的不仅仅是使自己身边的市场,他要把吉达饲料推向全省乃至全国。于是,新的一场战役打响了,在于畅的带领下,经过吉达饲料厂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经过六年的拼搏,吉达牌饲料不仅在吉林省市场中打出了一片天下,而且在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都拥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一席之地。 

面对运行良好的企业和逐年增加的利润,于畅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成绩。此时的饲料市场的激烈竞争时代已经尘埃落定,大起大落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微观的调整还在继续。如何为企业发展选择新的突破口,成为此时摆在于畅面前新的课题。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于畅发现,现阶段饲料生产企业和厂家都采取了同一种销售模式,即厂家—销售商—农户。对于厂家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使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市场维护工作做得也比较容易,而且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对经销商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保障自己所经营的品牌在一个区域内的独占性,保证自己所获得利润。在调研中,于畅感到,“厂家—销售商—农户”销售模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销售模式,在没有大的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想在这种销售模式下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是十分困难的。怎么办?于畅在思索、在

探究。在回顾吉达所走过的道路时,于畅突然被企业创立初期所采取的“诚信经营战略”模式点醒。于畅想,传统的销售模式中,经销商是连接厂家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也正是因为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经销商才成为传统销售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遗患,这也是经销商获得利润的基础。如果抛开经销商,由厂家直接与农户打交道并分享经销商的利润,这样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吗?于畅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振奋,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口。当于畅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的时候,听到的却是一片反对的声音。家人认为,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了,只要继续做下去,总会有壮大的一天,何必在另辟蹊径,搞不好会将已经取得成绩都赔进去。厂里的员工也劝于畅,如果直接与农户打交道,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销售成本,而且必将放弃一大部分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市场份额,这样必然是得不偿失。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员工的劝说,于畅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果满足于现状,那只能是“小富即安”,根本就谈不上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会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发展机会。 

有了明确的目标,于畅开始为转变销售模式做准备,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但是,调研的结果却表明,于畅的想法所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当时从事养殖业的农户中,绝大多数是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的,规模小,对饲料的需求数量也不是很多,而且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只有“破产”,而养殖农户的“破产”就意味着企业直接销售给他的饲料将血本无归。即使

养殖成功了,如何将养殖的畜禽销售出去变为实实在在的钞票,也是一个养殖农户很难逾越的障碍。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确实让于畅费了不少的心血。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研究,于畅提出,由吉达根据养殖农户的实际情况,依据互信原则,为养殖农户无偿提供优质、低价的鸡雏、饲料和无息贷款帮助养殖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不需养户投资,提供并负责回收和销售养殖的畜禽,待养殖农户成品鸡出售后,再统一结算。共同承担养殖风险,在养殖农户盈利之后再逐步还清贷款。这一想法,不仅让知道这个消息的养殖农户们觉得不可思议,就连于畅的家人和厂里员工的心中也充满疑虑。 

说干就干。XX年,于畅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将吉达饲料厂更名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公司的业务由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扩大为饲料生产、销售和畜禽回收、销售。这次企业的更名和公司业务的增加,让很多觉得不可思议的养殖农户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与吉达合作。面对这一张张渴求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面孔,于畅却冷静了下来。此时公司的资金有限,如果对每一个前来寻求合作的农户都给予支持,那么就成了“撒胡椒面”,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鉴于这种情况,于畅一方面对前来寻求合作的养殖农户们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则积极选择典型准备加以扶持。 

哈拉海镇是农安县的肉鸡养殖基地,年均出栏肉鸡约500万只。过去这个镇养殖农户一直与德惠市的德大公司合作,近年来由于饲养德大肉鸡利润减少,所以大多数养鸡农户,自己购鸡雏、饲料,自己找市场销售成鸡。这样就出现鸡雏、饲料成本高,成品鸡销售困难等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篇四

青年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青年创业先锋”评选活动候选人推荐材料

**青年创业先锋事迹材料

——江苏***有有限公司***

***,江苏普泰隆阀业公司总经理,福建安溪人,一个**“新市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80后。1984年出生的他和众多的80后相比,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从当年只身一人前往上海打工到如今的小有成就,这10多年的创业打拼让他品尝到了同龄人不知道的酸甜苦辣,那些走过的艰辛创业风雨路程,让他倍感珍惜。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84年出生在福建安溪参内乡田底村,家中历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因家中经济原因没有继续读书。2000年初,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年轻气盛的***也有了一种外出闯一闯的念头,那年刚满18岁的他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在上海奔波一年后,到**投靠亲戚,找了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来到**后,***发现**的民营企业遍地开花,许多老板也是创业致富,置身其中,不禁有所触动。他一边打工一边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而且有的人也是空手起家然后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办一个企业呢?他萌发了自己办厂的念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最终将自己的创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打工时比较熟悉的阀门加工上,走出了创办企业、改变贫穷的第一步。

二、努力拼搏,艰辛创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办之初,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企业刚创办时,只有***一个“光杆司令”,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常常为了接一个单子,四处奔波,好不容易有了订单,又要自己生产,没有人手,他就自己干。为了

添置设备筹资金,曾经跑遍了银行找寻贷款却因为外地人的身份吃了闭门羹,订单要交货,把他急得团团转,四处找人帮忙,终于有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借给了他三万元,解了燃眉之急。至今回想起来,***对那段创业初期的经历依然唏嘘不已。靠着自己的脚踏实地,订单慢慢多了起来,工人也逐步稳定了下来,2005年在璜塘上村工业园找到了合适的厂房,公司终于开始走向了正轨。2012年,在璜塘上村村委的帮助下,又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规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企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天地。截至2013年底,公司拥有员工32人,其中大学本科生8人,实现营业收入1000多万,利税18.5万元,为一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搏击商海,创新创业。企业要发展,要壮大,产品是根本,没有适应市场的产品作保证,企业就没有希望。为了确保产品符合客户需要,***常常自己亲自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后,再传授给聘请的师傅。他在生产中不断摸索,对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研发各类产品及其配件,逐步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技术创新带了丰厚的回报,在获得6项专利的同时,更为公司赢得了双良集团、三房巷集团、中石油的青睐,产品销路进一步拓宽,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公司在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带头人,***把科技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动力推动着公司的发展壮大。

四、学习奋进,知识创业。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经常说到,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这样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虽然自己是初中毕业,但是对于自己的要求却一直很高,已经是老板的他依然通过进修拿到了大专文凭,今年更是自学计算机CAD制图,专心准备参加工程师的考试。他

说知识就是财富,今后要做大做强企业,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富而思源,勤俭创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磨练,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有的人对***说:你现在是一个老板了,该享受享受了。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一笑了之。平时除了喝茶钓鱼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爱好。赚到了一点钱,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讲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听说到村干部为了成立村级关爱基金到处筹集资金,***主动捐出了3千元,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爱心和责任感。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深知,今天取得的一点小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的一小步,但创业的青春无悔。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篇五

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立潮头 挑重担 勤创业

--塔集镇缪鹏“双挂双促”活动先进事迹 缪鹏,196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哥的威尔有限公司董事长,按照县委统战部

“双挂双促”活动的要求,挂塔集镇双桥村党总支书记。并被评为淮安市十佳“双强”型党

总支书记。

现年46岁的缪鹏先生,原在县服装厂工作,担任负责技术和生产的副厂长。1995年初

因企业改制,无奈之下他外出创业,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很快在苏南闯出了一

片天地。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在江阴市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江苏翔宇服饰有限公司,拥有

资产亿元以上,企业员工1000余人。企业生产的“翔宇”系列服装产品全部实现出口外销。

成为知名企业家、大老板的缪鹏先生,不忘家乡的建设事业,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回报社

会。2003年元月,他在县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在县经济开发区创

办了江苏哥德威尔服装厂,招收本地农民工和下岗职工500余人,工人月工资均在1200元以

上,企业每年上交税收都在500万元以上,为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在塔集镇双桥村,人们传颂着该村创业能人缪鹏情系家乡捐巨款的感人事迹。 2003年初,在家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感召下,缪鹏带着一腔报效家乡父老的激情,第

一个回到金湖县经济开发区投资8000万元,创办了“江苏哥的威尔服饰有限公司”,开创了

金湖加工 出口服装的先河,每年实现销售1.5亿元,利税2000万元,安置就业350人,成为全县

强有力的支柱企业,

到双桥村挂职后,积极帮助该村做好三年发展规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为解决全村

行路难的问题,他个人带头捐款17万元,又帮助协调资金,在全村建成了6.5公里长,横穿

南北的村中心水泥路。2008年,个人投资40万元,又多方筹资近120万元,建成了800平

方米的村部办公楼和1100平方米的农民创业点,其规模和品位在全县名列前茅,全国政协副

主席丁光训还亲笔为该村题写了村名。 铺路驾车,筑巢引凤。为了加快“富村富民”的步伐,他积极对外招商引资,以商招商,

目前一个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正式签约,为该村增加“造血”功能。为引导和鼓

励本村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增加收入,他又拿出100万元,设立了高效农业发展基金,重点

培养20个典型户,每户5万元,赚了还本,亏了分文不要。 作为一个出生在塔集镇双桥村的创业能人,他十分关心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

设,多次捐款捐物。最近,当他得知该村正在新建一条6.5公里的水泥路,因建设资金不足

而面临停工的情况后,他主动与村党总支、村委会联系,提出了自己捐款的要求,并专门驱

车回村,一次性捐款14万元,解决了修路的燃眉之急,他的慷慨之举,爱乡之情受到了村民

的高度赞扬。缪鹏先生还计划支持家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兴办农民创业点,使双桥村真正

走上“富村富民”的道路。 最近,在金湖县塔集镇双桥村,人们传颂着该村创业能人情系家乡捐巨款的感人事迹,

说的是“江苏翔宇服饰有限公司”、“江苏哥德威尔服装厂”总经理,厂长缪鹏先生慷慨捐资

14万元,支持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现年46岁的缪鹏先生,原在金湖县服装厂工作,担任负责技术和生产的副厂长。1995

年初因企业改制,他在无奈之下外出创业,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很快在苏南闯

出了一片新天地。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在江阴市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江苏翔宇服饰有限公司”,

拥有资产在亿元以上,员工达1000余人。企业生产的“翔宇”系列服装产品全部实现出口外

销。成为知名企业家,大老板的缪鹏先生,富了不忘家乡的建设事业,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回报社会。2003年元月,他在金湖县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毅然回金湖投资5000万元人

民币,在县经济开发区创办了“江苏哥德威尔服装厂”,招收本地农民工和下岗职工500余人,

人平月工资都在1200元以上,企业每年上交税金都在500万元以上,为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

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作为一个出生在塔集镇双桥村的创业能人,他十分关心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

设,多次捐款捐物。最近当他得知本村正在新建一条6.5公里的水泥路,因建设资金不足而

面临停工的情况后,他主动与村党总支、村委会联系,提出了自己捐款的要求,并专门驱车

回村,一次性捐款14万元,解除了修路的燃眉之急,他的慷慨之举,爱乡之情受到了村民的

高度赞扬。缪鹏先生还计划支持家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兴办农民创业点,使双桥村真正走

上“富村富民”的道路。 谁说女子不如男

——塔集镇姜锦香同志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要买什么裤子去到姜锦香店里看一看。”每当听到这些话时,姜锦香的心里有说不出的

高兴,但同时,也有些酸楚——姜锦香经历了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姜锦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香创办玩具厂有十多年,手头也有了一些积蓄,安安稳稳过后半生日子,毫不夸大的说是悠

哉 悠哉的,可她是镇妇女创业的佼佼者,不会满足于现状的,于是和家人商议到县城开裤

店,通过多次与她爱人沟通,最终家人选择支持。 说是容易,做起来难,这终归不是一件简

单的事,所以,姜锦香要做的工作很多:

1. 市场调查。姜锦香觉得要开好多大价位的裤店,就要了解普通老 百姓需求什么价位的裤子,客户群能有多少,经过几个星期的调查,大体掌握了一些基

本情况,同时也确定了“驰蒙”裤业。

2. 了解市场价与进价。商品价格对于开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一定要将市场价与进价进行对比找利润,为了解市场价,姜锦香实际考察了很多地方,

当然,在进行调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姜锦香都一一克服了。了解进货价是

为了算出每件裤子的利润,这是很关键的,姜锦香了解到,如果你去问价,一般是问不出最

低价的,只有进行不同的考察对比,才能总结出真正的价格,所以为了能得出最终价格,姜

锦香又跑了很多地方,经过一个多月的“四处问价”,终于把价格基本定下来。

3. 计算利润。商人最注重的就是利润了,但是利润不只是卖价减去 成本这么简单,毕竟要租店面,还要置办货架等一系列东西,姜锦香白天就在县城找店

铺问价格,晚上在网上找货架等需要的东西,最后算出了这些价格,再以后就可以算出利润

了。

4. 找进货渠道。找一个好的进货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省时省 力,还可以提高利润,当然好的进货渠道是最难找的,姜锦香开始四处寻找进货渠道,

但是,事情往往都是不尽人意,然而就在 她最迷茫的时候,一个朋友提醒了她,这让她茅塞顿开,一下子找到了理想的进货渠道。

5. 租店面。找一个好店面不是容易的事,姜锦香经过多家实际询问 对比,终于在香港城找到了合适的店面,这也将是她未来几年为之努力的地方。

6. 办营业执照。开店当然要办营业执照,姜锦香在创业协会的帮助 下,很快拿到了营业执照,看着自己的裤店,姜锦香感到很欣慰。

7. 宣传。经营生意,宣传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姜锦香通过广告及亲 戚朋友等宣传,终于迎来了第一批顾客。 直到现在,姜锦香的驰蒙裤店算是踏入轨道,看着店里来来往往的顾客,姜锦香感到付

出没有白费。今天,姜锦香站在自己的店门前,看着一批批的客人,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谁说女子不如男!篇二:自主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自主创业者的基本资料:

姓名:尹刚 性别:男 学院: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年级:09级(本科) 学号:0943062172 联系方式:15196634109 籍贯:四川安岳 个人履历:{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1997-2003就读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双龙街乡的五峰村小学 2003-2006就读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双龙街乡的双龙初级中学 2006-2009就读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四川省安岳实验中学 2009年至今 就读于四川省的四川大学 照片: 我们的共识:

1) 商业是冒险者的游戏。本来我们可以像一个普通的学生那样生活在校园里,本来我

们可

以找个稳定的工作、娶一个不美也不丑的老婆、生两个孩子 大的是哥哥 小的是妹妹 然

后等儿子结了婚、女儿找到了真爱 我就可以每天过着钓鱼、和老伴去看日出日落的日子。。

可是人生太过短暂 如果问我为什么痴迷于商业?因为我不甘心此生就这样单调平凡地度过。

2) 科技强国 教育兴国。一个国家的兴衰在小学黑板上就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具

体创业事迹:

1)、2011年7月7日成功注册了“成都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双流东升街道广场路46号(双流中学正对面); 占地:350平方米

公司管理层人数:5人;教师人数:50-100人。 股东:尹刚50% 卓越50%(后来股东有:尹刚40% 卓越40% 喻小葵20%) 董事及监事:

尹刚 总经理:卓越 教学总监:喻小葵

2)、2012年7月3日,成立了成都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第一家分公司; 公司地

址:双流吴家坝中街93号7幢一单元(双流实验中学正对面) 公司管理层人数:4人;教师人数:50-100人。 股东:尹刚50% 卓越50%(后来股东有:尹刚40% 卓越40% 喻小葵20%) 董事及监事:

尹刚 总经理:卓越 教学总监:喻小葵

3)、2012年9月1日,成都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书店)注册并开始进行图书销售; 公司地址:双流东升街道广场路46号(双流中学正对面); 书店店长:尹刚

工作人员:2人。 现在公司总投资50余万,第一年实现盈利20万左右; 公司的理念:赢在起跑线!一步

领先,则步步领先! 公司相关图片: 下图为公司的logo(商标); 下面是成都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部的相关资料:

1)、宣传资料图片集(部分):

2)、公司经营图片:

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部相关图片: 第一分公司的图片: 起跑线的基本理论:篇三:农村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粱作魁创业先进材料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粱作魁,男,1981年出生,共青团员,龙井市三合村人,一名看似普通且文质彬彬的农

村青年,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他不懈的努力,他经营的苹果梨

合作社正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为农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成为了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带

头人。{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粱作魁说过,他的内心里很早就有了要创业的想法,农村是个很广阔的市场,作为一名

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大

学毕业后,他一直边工作边构思着自己的创业梦想。终于在2008年,他说服了他的两个朋友,

在父母的不解和反对下,在他的三合村老家合伙创立了一个苹果梨合作社,分批种植了50

株苹果梨树。然而,他们的一番创业激情刚刚开始就被一场病虫害浇凉了心。初期由于树种

选择不好、技术的不熟练,又遭遇了病虫害,很多树苗甚至病死,产量很低,没赚到什么钱,

还倒贴了不少钱。那段日子,各种负面的语言铺天盖地而来,父母更加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辛

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在城市里工作安家,偏要回到村里创建什么苹果梨合作社。每次去

往合作社的路上,身边的村民都会对他指指点点,对家里的小孩子说以后不能像他一样。粱

作魁他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所坚持的,所走的道路到底正不正确。但是他又想到,年轻人

就该坚持自己的梦想,既然自己相信方向没有错,那么迟早有一天 自己会成功。粱作魁说,那时候我的信念是,既然你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出成绩,绝对

不能轻言放弃。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他独自挑起了这副重担,打药、施肥、除虫等等都亲

力亲为。他开始思索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加意识到学习种植技术尤其是树种选择、种植、剪

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到网络上、书本中学习查阅

相关树种选择、种植、剪枝、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懂的地方请

教家乡有经验的老种植户,向推广站的技术员咨询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使他对的种

植技术有了较为完善的了解。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苹果梨合作社种植的苹果梨有了很

大的成功。到2009年年底,彻底扭亏为盈。2010年后,他的苹果梨种植业已经形成模式,

降低了风险,提高了利润,达到年产量xxx千斤。 “要想挣到钱,销售是关键”。在以前,由于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村民主要采取农

户分散销售的办法。粱作魁建立苹果梨合作社以后,通过他对网络及市场的了解,为苹果梨

的销售提供了很多信息,极大的保障了苹果梨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增强了社员对种植的信心,

对增收致富的信心。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很多村民们也纷纷开始发展种植,并加入苹果梨合作社,只要有人

想要加入,粱作魁都会很热心的给村民们进行详细的讲解,遇到技术难题时,粱作魁还会在

山上给他们手把手做示范,不断的提升了村民们的技术水平和种植经验。 经过这几年的辛苦努力,粱作魁的苹果梨合作社渐渐走上了 正轨。粱作魁不仅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而且淳朴善良、热心助人。他富了不忘本,一

心想着让村民也能过上好日子。他建立的苹果梨合作社,让村里的很多困难户和种植户都加

入到到苹果梨合作社,无私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指导村民科学养殖,替村民解决销路等等,

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代青年的风采。篇四: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十佳创业青年典型材料 梅田湖镇:付国强

付国强,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总经理。从1997年到广东省帆洋饰品有限公司打

工,到2003年自己创办雅惠饰品加工厂,2008年创办梅田湖镇益康三化多氧水公司,走过

了一段艰辛创业风雨路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2008年,他创办的梅田湖镇益康三化

多氧水公司实现总产值达100多万元,利税1万多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5人,

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付国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76年出生在梅田湖镇

金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1995年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家里种田,一年到头,辛

辛苦苦,仅能维持生活的温饱。90年代末,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年轻气盛的

付国强也有了一种外出闯一闯的念头。1997年5月,付国强跟着几位在外打工的朋友来到了

广东省佛山市打工,那时的佛山正是全民创业、全民经商的时代,家家户户办企业、跑市场,

置身其中,就像看电影镜头,目不暇接。他一边打工一边想:佛山的企业遍地开花,如雨后

春笋,而且有的人也是空手起家然后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办一个企

业呢?一个年后,他萌发了自己办厂的念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调查,最终将自己的创

业项目锁定在自己打工比较熟悉的饰品加工上,公司一炮走红,每年利润都在10万元以上。

2008年7月,在梅田湖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付国强转让了因金融危机勉强维持的饰品加工

厂,在自己家乡里办起了一家纯净水生产企业,走出了创办企业、改变贫穷的第一步。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办之初,我也走过了一段艰辛

之路。企业刚创办时,只有我一个人,我既是采购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

公司所在的位置,离梅田湖镇政府还有1.5公里。当时我的产品主要是乡镇政府各部门,每

次为了及时把水送到,早晨三、四点就要起床,用板车将桶装水拖运到镇政府,然后随便买

点吃的就算早餐吃,有时连吃东西的时间都没有,就饿着肚子。虽然吃了这么多苦,但由于

自己经验不足,产品品种单一,再加上交通不便,成本高,几个月下来,企业没有赚到钱,

到了年底,企业几乎到了停产边缘。是放弃办厂,还是重整旗鼓,从头重来?在徬徨、犹豫、

苦闷阶段,梅田湖镇政府和信用社伸出了热情援助之手,2009年2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

信用社给他发放贷款5万元,重新进行生产,并改进了生产设备,将自己生产的纯净水提高

了一个档次。为了拓宽销路,打开市场,付国强在华容县城联系了十多个送水点,遍地刷写

广告提高知名度。终于,产品在县城打开 销路,现在,“益康三化多氧水”日均销量1000桶。从此,企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天

地。2009年7月,他又出资10万元,买下了原街道食品厂后面空地,企业规模又一次得到

扩张。

三、搏击商海,诚信创业。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没有可靠的质量作保证,

产品难有市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我自己亲自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后,再传授给聘请的师

傅。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付国强又专门购进了一套质量检验设备,严把质量关,公司

生产的纯净水合格率都是100%。并且为了保证安全放心,每生产一次批次的水,他都亲自装

上一瓶存挡,预备随时进行质量检测。严格的质量保证换来了市场的信任,三化多氧水获得

了和本县其他如“南山矿泉水”等知名企业同台竞争的机会,逐渐打开了市场。

四、富而思源,勤俭创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两年的探索与磨练,企业有了一

定的基础和知名度,付国强和他的纯净水公司在梅田湖逐渐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他的水也

先后获得了诸多的荣誉。有的人对他说:你现在是一个大老板了,该享享福了。听到这样的

话,他总是一笑了之。他心里知道,公司能有今天,不仅仅个人吃苦闯出来的,更是党委、

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是家乡的百姓群众支持得来的。赚到了一点钱,首先想

到的不应该是讲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

上。于是,付国强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先是免费为梅田湖敬老院赠送水,按每位老人一个月

两桶的标准,不收一分钱,并公开承诺,企业办到哪一天,老人们免费喝水就喝到哪一天。

后来,家乡交通建设资金困难,为保证通村公路建设顺利完成,村干部到处筹集资金,付国

强听说后,主动找到村支书,捐出自己辛苦赚来的1万元。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付国

强经常说到,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不懈创业中度过,更有意义和价值。今后,一定要做

大做强企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带动着更多的有志之士

投入到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的洪流中,为建设和谐新干、小康新干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

热血。

粮食加工我的成功之路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篇六

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

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

张少勇是**镇白马湖村的一名青年村民,现任白马湖村副书记、村两委委员,2011年至今在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宁函授站深造大专学历。

张少勇是一名思想解放,头脑灵活的新农民,在别人都不太认发展果树种植业的时候,他早早便开始了规模化的枣树、苹果树种植业。目前,他拥有农田约30余亩,其中果树面积20余亩,近10亩水稻,年产红枣5万多斤,年产苹果10万斤,每年收入在20-35万元之间。张少勇多次获得县、镇各种表彰奖励。2000-200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镇优秀村委会主任等。

张少勇不断地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枣树、苹果树种植业。白马湖村是传统的枣树、苹果树种植村,村民们都是守着老经验老传统在种树。但是张少勇却觉得要想将果树种植发展的更好,必须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总结新经验。在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过程中,他收到了不少阻力。新品种的销路和受益不确定,新技术的使用和成效是未知的,但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成本确实很高的,如果引进不善,则果树会成长受到影响,甚至减产死亡。可是他却是一个思想解放,敢想敢干的一个人。他充分利用全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有利时机,借着全县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各种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契机,他自掏腰包,到其他地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率先带头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总结新经验,为全村农民带了个好头。果树种植投入很高,通常都要3-4年的时间才会有收益,而且每到果子成熟时候,劳动强度都很高,用人成本也很大,他总是不怕苦、

不怕累、不怕风吹日晒,努力尝试新技术,呵护新品种,探索提高果树产量和收入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新技术很有成效,新品种的果子品质和产量都比较高,经过他的认真总结,也有了更好的果树种植经验,产量和收入节节攀升。

张少勇不断总结和传授种植经验,努力为村民提供服务。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如今,他已经是白马湖村的种植大王,青年致富的领头雁。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如本村的几家种植户的树木全由他免费指导和修剪,本村和外村的种植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并无偿地提供技术服务。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及时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做到及时准确,坚决防止病虫害导致的减产。在这方面,镇党委给予了他大力支持,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经常到他的家中和果园无偿提供技术咨询,使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准确,保护了种植户的经济利益。他的果树种植业做好了,他也不忘记本村其他村民,他主动积极的指导其他村民的果树种植,免费将自己学到的新技术、新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还替他们免费嫁接新品种,带动其他村民一同增收致富。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开始主动积极的学习果树种植技术课程,张少勇也经常指导指导村民技术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自己和村民们的红枣、苹果的销路问题。他积极联系客户,发布信息,寻求镇领导帮助,提高了果树的经济收益,收到了村民的一直夸赞。在镇领导大力支持下,他通过贷款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好政策,进一步扩的了种植面积,成为当地青年创业致富第一人。现在,他拥有枣树16亩,亩产3500斤,苹果树5亩,亩产2万多斤,水稻7亩,亩产1000余斤,每年收入在20-35万元之间。

张少勇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他主动积极参加镇村各项活动, 到村任职后,任劳任怨,主动奉献,为民服务,现在他是白马湖村村支部副书记、村两委委员。在工作中,他一直本着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对待村民,他总是热心诚恳,同时遇到困难,他总是积极伸出援手。一直以来,他与村民相处甚是融洽,深得村民信任,被大家当作知心人,贴心人,谁碰到困难都愿意找他倾诉,让他帮忙解决。

张少勇一直都非常重视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和学习,他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不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在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和理论学习活动中,他积极上进,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尽到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两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坚定政治立场,牢固组织观念,改进思想作风。特别是通过参加“爱党爱国、明礼诚信、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民风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3.5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更进一步提高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扬,加深了对团组织工作的宗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且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还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自2011年开始,在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宁函授站深造大专学历。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zhidao/10621.html

《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创业事迹材料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