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

养殖刺鳅 中国刺鳅养殖

|

【www.dagaqi.com--创业指导】

  刺鳅是我国一种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因身上有刺形似泥鳅得名。下面是创业项目网www.dagaqi.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养殖刺鳅 中国刺鳅养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养殖刺鳅 中国刺鳅养殖

  在海南民间有句俗话,吃鱼要吃大刺鳅(海南话叫“嘎溜堆”)。因这鱼肉质鲜嫩,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接待宾客的佳肴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大量捕捞,大刺鳅数量越来越少,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牙阜村小伙符志炳结合大学所学的知识,人工繁殖出大刺鳅,使大刺鳅回归餐桌不再遥远。

  为鱼而求学

  “我是为这鱼去上大学的。”在牙阜村见到符志炳时,他直接了当地说。因生活在农村,符志炳小时候经常抓大刺鳅来吃,对这鱼非常了解。到高中时,随着大刺鳅的过度捕捞,能在小溪等地方发现的鱼越来越少。

  深爱大山、深爱大刺鳅的符志炳,读高中时便开始想着如何才能挽救大刺鳅,让这鱼能自由繁殖得更多。2010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考虑到家乡有很多的土地,水资源相当丰富,符志炳报考了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水产专业。

  “当时报志愿的时候家里人很不理解。”父亲符亚供说,家人都希望他报考金融、计算机等专业。

  进入大学后,符志炳为鱼而求学,平时完成功课的同时,经常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大刺鳅的生活习性、养殖等方法。遇到问题时,及时向学校的老师讨教。每年放假回家,经常到小溪边抓大刺鳅,仔细观察其生活习惯,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无论是在学校以及外出实习,符志炳做的都是跟养鱼有关,目标很清楚,大学毕业就回乡创业,挖鱼塘养大刺鳅。

  2013年毕业后,符志炳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回乡养殖大刺鳅,他要将梦想变成现实。

  繁殖成功

  出新闻了,大学生回乡当农民了。

  符志炳回乡养鱼的事情,迅速在村里传开,迎来的是大家的嘲笑声。

  “当时压力非常大,多次建议孩子出去打工,免得大家说风凉话。”符亚供多次建议儿子外出打工,毕竟大山里出一名大学生不容易。

  无论如何劝说都没用,符志炳用借来的1万元开始挖鱼池。为了省钱,他干起泥工,给建好的池子批荡。

  “看到他那么认真,我们也就不反对了。”父亲说,看到儿子认真挖池,他也就跟着帮忙。

  牙阜地区水资源丰富,常年有泉水从山上流下,刺鳅的养殖需要活水,因而符志炳引入山泉水,采取流动水来养殖,模拟天然小溪的生活环境。

  符志炳说,高中时曾经养殖过大刺鳅的他,发现死水里养殖的刺鳅繁殖不了,且易死亡。

  一切准备就绪,可大刺鳅一条都没有。每天深夜,符志炳就带着渔网到附近的小溪去抓大刺鳅,采取黎族古老捕鱼方法,先后抓来300多条刺鳅,放到池里养殖。大刺鳅成了符志炳的好朋友,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都细心观察水温。等养殖一段时间后,他采取人工交配等方式,对刺鳅进行人工繁殖,并获得成功。

  “原本打算是3年至4年后才能做成的,但今年很顺利,开始做就做成了。”符志炳说,取得成功让他对养殖刺鳅充满了信心。

  看好刺鳅产业

  半斤一条以上的大刺鳅市场价是90元/斤,而且供不应求。有人看到符志炳养殖后,想出高价购买他的鱼,他却不同意,爱鱼如命的他决定先扩大养殖,再考虑销售问题。

  养殖1年来,面临资金不足时,他经常帮别人打工,挣钱用于养鱼。在家人的帮扶下,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成功养殖近2000条大刺鳅。

  “项目很有前景。”白沙县就业局负责人说,符志炳人工繁殖大刺鳅已取得成功,但数量有限,规模小,目前能上市的非常有限,下一步,县就业部门打算邀请专家前去辅导,帮助其扩大养殖规模,让大刺鳅发挥应有的效益,尽早回归餐桌。

  海口市创业就业协会副会长、省创业导师团成员之一的曹同军考察了大刺鳅养殖项目后,觉得非常可行。他告诉记者,大刺鳅养殖非常有特色,市场前景非常好,只要好好发展,回归餐桌不再遥远,收益也将非常可观。

  养殖刺鳅

  刺鳅可以养殖吗,如何养殖大刺鳅?下面介绍一下大刺鳅的繁殖与养殖方法:

  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 在每年4月-8月的生殖季节,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催产。其中,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大而凸出;雄鱼则身体较雌鱼略长,生殖孔微呈粉色,人工挤压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雄亲鱼按1:1的配比进行催产。

  2、催产 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桝)。药物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溶解,注射剂量按亲鱼体重0.5毫升/公斤计算,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注射使用两针法,第一针注射剂量为总量的1/5,第二针注射剩余部分,间距24小时。雄鱼用药剂量减半。水温20℃-25℃时,效应时间为36-48小时。

  3、产卵池和鱼巢的准备 药物催产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中交配。产卵池一般使用面积在50平方米-100平方米左右的水泥池,水深1.2米-1.5米,池水使用80目的网片过滤。催产前,在水泥池中设置以质地柔软、新鲜无毒的水葫芦、水花生等做成的人工鱼巢,以供亲鱼发情产卵,鱼巢放置数量为1个/平方米-2个/平方米。亲鱼发情产卵时,产卵池周围一定要保持安静。人工催产后,大刺鳅亲鱼会自动发情配对,在鱼巢中进行产卵,产卵后卵粒遇水即具有黏性,可黏附在鱼巢上面。亲鱼产后取出鱼巢进行孵化。如果进行人工授精,则采用干法授精。

  4、受精卵的孵化 亲鱼产卵后,要及时将受精卵收集而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以面积为4平方米-6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宜,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1.0万粒/平方米-1.5万粒/平方米。孵化过程中,注意防止水霉;孵化期间,尽量保持水温18℃-31℃,最宜水温20℃-28℃之间,变幅范围应控制在2℃左右,并且每天更换新水3次,保证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毫克/升)。

  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 采用水泥池培育,也可直接用孵化池培育,放养密度3000尾/平方米-5000尾/平方米。刚孵化的鱼苗,全长3毫米-4毫米,腹部有一膨大的卵黄囊,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侧卧池底,在3天-4天内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来源,不必投喂。5天以后,鱼苗的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始主动摄食。鱼苗初期,主要投喂丰年虫幼体或小型枝角类,每天投喂4次;鱼苗经过8天-10天的培育,体长可达1.5厘米-2.0厘米,体色转黄,此时可投喂切碎并经消毒的水蚯蚓;经过30天的驯养,鱼苗体长达2.5厘米-3.0厘米,开始成群觅食,体色变黑。培育期间,每天适当换水充气,且用胶管虹吸池底的排泄物,保证水质清新。随着个体增大,对饵料生物、溶解氧等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及时分池转入鱼种培育阶段。

  2、鱼种培育 根据实际情况,鱼种培育可使用土池或水泥池。其中,使用水泥池培育时,培育池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40平方米为宜,池深60厘米-80厘米,且排灌水方便。鱼苗放养前,使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等消毒清洗培育池,然后贮水即可投放鱼苗。投放的鱼苗必须同一批次、规格一致,一般放养密度为1000尾/平方米-1500尾/平方米。因为在水泥池中培育,池水中天然饵料生物严重不足,所以必须投喂人工饲料,小规格鱼种时投喂切碎消毒的水蚯蚓,个体增大后可直接投喂水蚯蚓。当规格达全长8厘米以上时则开始驯化摄食鱼糜,经过5天-7天的驯化可完全摄食鱼糜(冰鲜鱼浆)。如果由于冰鲜鱼来源困难,还可驯化摄食鳗鱼饲料。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少量多餐,并提供充足的饲料供其摄食,同时注意定时、定位、定量投喂。日常管理中,由于投喂大量的鱼糜会败坏水质,所以要经常巡塘,观察水质,如发现水质变坏则要及时换水,一般采用先排后灌,换水量为池水的1/2左右。另外,可在池中放入占水面1/2左右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同时可供大刺鳅鱼种隐蔽。

  3、适时分级分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大刺鳅鱼种在规格上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当差异较大时,要特别注意及时过筛、分级、分养。

  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一般采用精养方式。

  1、池塘要求 一般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一般为1亩-2亩,池水水深1.5米以上,塘基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池底淤泥少,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环境安静。池塘内种植1/5左右水面的水葫芦,可以调节水质和为大刺鳅隐蔽遮阳。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然后贮水,待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以放入鱼种。

  2、鱼种放养 一般在每年5月-6月投放全长5厘米以上的鱼种,要求投放的鱼种同一规格,一次投放足量,鱼种体质健壮。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尾/亩-3000尾/亩。经过8个月-10个月的养殖,成鱼平均个体达200克以上,即可收获上市,亩产量一般达250公斤-300公斤。

  3、饲料 大刺鳅为杂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大刺鳅主要投喂冰鲜鱼,经过人工驯化后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但要注意的是:要求冰鲜鱼的质量应比较好,不要腐烂变臭,否则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

  4、日常管理 因为养殖密度较高,所以要求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大量投喂饲料而导致水质恶化;在雷雨天气,要及时巡塘,检查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防止大刺鳅跳逃和池水漫池;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确保饲料新鲜,不腐烂变质,同时投喂要做到“四定”;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

  中国刺鳅养殖

  外形特征

  刺鳅科,刺鳅属。俗称:倒鳅,钢鳅,刀鳅,石锥。英文名:Spiny eel 。 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黄色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

  生活习性

  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刺鳅喜欢群居,在野外一块大石头下就能聚居很多条。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东部各水系。个体不大,一般体长在25厘米以下,但分布很广,在长江、黄河及其附属湖泊、沼泽地均产此鱼,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zhidao/103744.html

《养殖刺鳅 中国刺鳅养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