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项目

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

【www.dagaqi.com--创业项目】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大家创业网为大家带来的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数学就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与生活中。比如:上街买东西要用到加减乘除法,修建房屋用到做平面图等,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老师要找准每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老师的责任不仅是诱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更应让学生学会从众多条件、众多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一、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做到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道题目讲了很久学生还弄不懂。如果老师将这道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马上就能解决。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案例1:

  在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时,我布置作业就编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去完成:“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每人预收50元,结果乘车费每人16元,门票费每人28元,盒饭每盒5元,预收的钱够了吗?”学生解决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其兴趣是不言而喻的。

  案例2:

  我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进城务工的子女,而且大多数的家庭是在学校附近做生意的。开学初,我与一家长闲聊中了解到,今年政府给他们减负了,免交工商管理费、卫生费等费用近5000元。这几天我们正好在学习加法结合律,于是我又编了这样一道题:今年党的惠民政策好,给小红家免了工商管理费2284元,免了卫生费1200元,免了个人所得税费1116元,学校也免了借读费200元,请你算一算,小红家今年共免了多少元?学生能很快地利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3:

  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西太华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华润万家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的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我作了肯定的答复,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到单位“1”的量的训练,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进入角色中。

  案例4:

  在学习了“折扣”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9人,在参加植树劳动时,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的一箱九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八八折优惠。问怎样购买才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这题的答案不唯一,因此,我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有以下几种购买方法:

  (1)买单盒79盒:2×79=158(元)

  (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2×39=150(元)

  (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

  (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的两箱,既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1盒,又最省钱。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

  三、 还原生活本质,培养学生思维

  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还原数学以生活本质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曾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摘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给中国学生讲同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进行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的,不能灵活应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应用、掌握数学知识。

  案例5:

  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一次数学测验,我班的得分情况如下:100分的3人,90--99分的15人,80--89分的15人,70--79分的10人,60--69分的5人,60分以下的2人。根据以上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百分数的问题并列出相关的算式?”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后,纷纷回答:

  (1)满分的人数是优秀人数的百分之几?

  (2)优秀的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及格率是多少?

  (4)满分的人比90--99分的人少百分之几?

  (5)90--99分的人从满分的人多百分之几?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 实现生活需要,促进主体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在生活中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最高需要便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决策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旦把应用题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就更加强烈。

  案例7: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有一种牛奶盒长5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厂方准备一箱装24盒,如果你是厂方的设计人员,请你结合厂家利益考虑外包装的长、宽、高各应该是多少?”学生都很兴奋,先是讨论,然后计算。通过各种意见的对比,几种方案的计算,使学生了解使用材料少,就节省成本,厂家利润就增加;同时携带要方便,外观要美。从而进一步使学生熟练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并使学生更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案例8:

  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题:“为了节约用水,某市自来水公司规定:凡用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0吨的,每吨水收费1.8元,超过20吨的,超过部分增收50%。小明家十月份交纳水费46.8元,问小明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见了这题目,纷纷陷入了沉思,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很快求出了这题的正确答案:因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20吨,每吨收水费1.8元,这样小明家只要交纳水费:1.8×20=36(元);而小明家十月份实际交纳水费46.8元,多交纳了:46.8-36=10.8(元),因为用水量超过20吨的,每吨要增收50%,即每吨要交纳:1.8×(1+50%)=2.7(元),10.8÷2.7=4(吨),因此可得,小明家十月份用水为:20+4=24(吨)。

  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1、工资的计算复。财务收入与支出,日常的消费管理等等。

  2、数学加减乘除的计算。如商品的买卖,日期的计算,时间的计算。

  3、面积的计算。自家的住房面积,公园的制占地面积,操场的活动面积等等。

  4、骑自行车的时候用脚蹬一圈脚踏板自行车行走的米数。我们可以去测量车轮的半径,再用圆百的周长公式求出来。

  5、家庭生活成本计算,学习了数学以后就会在生活中不由自主的使用。经常被使用的是统筹方法,如煮饭过程中的一系列事度物先后安排,都是有数学科学上的学问的。

  6、计算机相关工作者,数知学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C语言写程序,就需要运用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插入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希尔排序,桶排序,锦标赛排序等等)如果掌握《数据结构》道的相关知识,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一、从生活中精选数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如果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教学经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而且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近似解。一个长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你能尝试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这个距离是比1大,还是比1小?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方程一般解法的愿望,并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

  二、重组教材,挖掘生活化的素材

  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若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动手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直观形象地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性质、定理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可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对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这些纸张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通过操作,进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可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数字、字母、汉字等),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探究新知的过程生活化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体会出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比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的边角边这个条件时,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纸上作一个△ABC,使∠B=40度,AB=3厘米,BC=5厘米,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与其他同学所作的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完全重合,这是学生会发现是能够完全重合的。接下来,让学生改变角度和长度大小,再做三角形,剪下对照,又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然会发现所做的三角形又能够完全重合,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总结出“角边角”这个条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实验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

  四、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回归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现象。捕捉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生活经验,熟悉素材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沿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枯燥的数学内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学了解直角三角形后,鼓励学生说出测量山高、河宽的方法和步骤,学了圆的知识,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盆底、锅盖等物体的圆心等。“垂线段最短”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跳远成绩。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旗杆的高度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五、 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回归数学课堂

  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加实践活动,符合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以从不同角度接受来自视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的信息,更好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快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把实践活动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测算出装修住房平铺地板砖的费用。首先让学生测量、计算房间的面积,了解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再了解市场上地板砖的种类。如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再组织学生一起探讨什么类型的地板砖可无空隙镶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平铺,那么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可以平铺吗?转换成数学问题就是正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才能平铺,至于地板砖的花色品种选择后拼成的图案又得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然后通过了解地板砖的单价、地板砖的数量,安装地板砖的工钱如何支付等,最后测算出需要的总费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时刻“链接”生活,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将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个性与灵气。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xiangmu/411234.html

《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