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验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企业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原材料采购管理方式探讨

|

【www.dagaqi.com--创业经验】

企业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原材料采购管理方式探讨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一篇

  【摘要】 企业采购风险是企业所在供应链最主要的风险。作为传统采购模式的递补和续延,期货市场发挥着有效防范和控制采购风险的作用。但期货市场自身存在风险性,因此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应审慎决定是否运用期货工具辅助采购,并明确企业需要对哪些原材料运用期货工具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期货市场帮助企业进行采购管理。本文对企业运用期货市场进行采购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采购风险 期货市场 成本控制

  几年前,国内一家上市公司的一季度季报吸引了同行和市场投资者的眼球。因为该公司当年一季度净利润大幅飙升,比上年同期增长122.15%。对于净利润的大幅提升,这家发电企业称,主要是通过把好了燃料采购关,采用期货方式采购燃油,大大降低了燃料消耗成本。季报显示,当期该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88%,用期货方式采购燃油功不可没。这令当时对期货还十分陌生的同行企业十分好奇。

  一、采购曾是企业“不能说的秘密”

  一个产品的定价,主要由生产成本和利润两部分构成。其中生产成本又包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原材料成本三项。企业要想提高产品利润,主要途径有三条:一是提高销售价格;二是压缩和控制各类费用,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价格信息的公开透明,高价销售的可能性和空间很小,对于生产过程费用控制空间也是有限的,因而采购成本的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

  据专家测算,生产和制造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在企业总生产成本中占据相当高的比例,通常占销售额的60%~80%,居各种成本之首。其采购时机、价格、数量的合理确定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出效益。更重要的是,采购存在利润杠杆效应和资产收益效应,可以对公司的绩效作出直接贡献。因此,采购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市场竞争力、生产计划的完成、库存水平、顾客服务信誉等方方面面。采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到采购预期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到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采购遇到的最棘手问题并不仅仅只是关注采购价格和确保原材料质量那么简单。事实上,采购过程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如何有效的将采购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具有重大作用。可以说,企业采购风险是企业所在供应链最主要的风险。

  二、现代采购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的分析比较

  就现阶段来说,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新型现代采购模式。可以说,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递补和续延了传统现货市场采购模式。如表1所示,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现代采购模式的主要优势和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采购平台来看

  传统采购行为通常仅局限于现货市场,通过与供应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交易方式,采购成本较高且效率不高。而现代采购行为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现货市场,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期货市场或中远期合约交易电子市场上。电子平台增强了信息的流通及透明度,通过它可以实现及时采购,进而拓宽了采购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2、从采购目的来看

  传统采购行为主要为满足生产不断档,或者说是为库存而采购,导致采购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难以满足生产实时需求的变化。而现代采购行为通常由订单驱动,可选择的市场范围较广,既包括现货市场,也包括期货市场,增加了采购部门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减少了不必要的采购,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

  3、从对供应商的选择来看

  传统采购行为中,对供应商的选择通常是通过“货比三家”来判断和确定,与供应商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供需双方之间存在疑虑和不信任,运作中不确定性较大。而现代采购行为对供应商的选择通常是在公开、公正、公平、信息透明的期货市场上,利用综合、全面的交易数据考察、评估供应商,实现双方共赢。

  4、从关注点来看

  传统采购行为往往过于注重采购价格,选取最低报价。质量和交货期的控制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按标准条款验收、催交催运、到货复检、事后质量验证等方法把关,即对质量的控制是事后把关。而现代采购行为并不仅仅把采购报价作为唯一的主要考虑因素,其他包括质量、交货期也成为重要的参照标准,对质量的控制是事前控制。尤其是期货市场对交易品种的交割等级、升贴水规定、交割期限等都在上市交易前就有明文规定,违反将会受到严厉处罚。因此,现代采购行为除价格以外的采购风险明显小于传统采购行为。

  5、从采购信息来看

  传统现货市场采购信息来源较窄,信息匮乏。而且信息保密工作比较严格,信息严重不对称,所以采购风险也会相对较大。而作为现代采购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建立的是一种开放型、全方位、高效率的信息结构,运用的是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来传输信息,能保证最大流量信息的畅通交换,信息传递速度快,呈公开、公正、透明的爆炸式特点,其还不断地投入巨资以改进信息显示系统。这些都是传统现货市场“叫卖式”信息传递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作为传统现货采购模式的递补和续延的现代期货市场,在扩大采购信息和采购范围、选择货物供应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使采购价格选择、采购成本控制等方法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在采购风险控制上,传统现货采购+期货市场新型模式推动了采购模式的革命,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三、期货市场对采购过程中各类风险的控制作用

  采购的潜在风险轻可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可使企业倒闭。采购风险可分为供应风险、质量风险、价格风险、技术风险、信息风险、道德风险。下文将对传统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采购风险进行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

  许多领先企业都已经从采购活动的角度分别对原材料采购中的各类风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着手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但因传统采购市场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往往采取的风险控制手段主要是从主观行政或制度着眼,而这些措施和手段均非有效的市场化手段,缺乏客观性。与现货市场运行机制不同,期货市场自诞生之日起,便建立了一整套严格、客观的市场化风险控制机制,并不断修正完善。尤其是中国期货市场在借鉴国外同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确保期货市场规范、高效运行。首先,在市场运作风控机制方面,期货市场在交易制度、交易运行等方面进行了严谨和科学的设计,包括期货合约标准、保证金制度、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涨跌幅度限制制度、强行平仓制度、强制减仓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大户持仓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套期保值制度、交割制度等等都做了非常详尽的严格规定。与现货市场违约成本相比,期货市场的违约者所承受的违约成本之高难以想像,这也是为什么在期货市场上几乎没有交割违约现象发生的原因。正是由于这种市场化的风险控制手段,使得现货市场上常见的供应风险、质量风险、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以及道德风险无所遁形。除了上述市场运作风控机制外,中国期货市场还建立形成了由中国证监会、证监会派出机构、各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协会以及中国保证金监控中心“五位一体”的行政监管模式,有人称之为全球最为严格的监管模式。这种监管模式以职责明确、分工协作、信息畅通、机制健全、讲求实效为原则,构建起包括信息交换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共同风险控制机制和联合调查机制在内的联合监管协作机制,最终实现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平稳运作、保障市场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弥补市场化运作风险控制机制的不足。

  当然,期货市场对采购中的风险防控也不是万能的,期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波动有时要比现货市场上更加剧烈,甚至有时还会发生技术风险。如技术系统发生故障而导致行情中断、交易停滞、银期转账不畅等,不能保障期货交易业务正常进行,可能会给客户造成损失。但随着科技进步,发生技术风险的概率已越来越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期货市场上也存在信息风险。但与现货市场上的信息风险性质迥然不同的是,现货市场通常是由于信息匮乏导致的信息不准确性、滞后性和其他一些不良后果引发的采购误导,而期货市场是由于严重的信息泛滥和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的信息不准确性、盲从性和其他一些不良后果导致的采购误导。

  四、期货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中的作用

  概括来讲,期货市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会对企业的采购管理有所帮助:一是将期货价格做为现货采购的定价基准,帮助企业以多种形式进行大宗商品定价管理;二是把期货市场当作一个大的原料供应商,扩大企业采购选择范围;三是利用期货市场锁定原料成本,确保企业加工利润的实现。

  1、将期货价格做为现货采购的定价基准

  传统的企业原材料采购定价模式非常多。除常见的当场讨价还价模式外,还有以现货月均价作为定价、以到货后两个月的现货均价作为定价等各种模式。随着现代采购模式的发展,一种新的商业定价模式应运而生,即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可以组合出很多新的贸易采购定价模式,变现货单一定价为期现组合的立体定价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定价效率和定价的公平性。

  目前较为通用的期现组合立体定价模式应首推“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定价模式。这是国内外贸易商将期货市场应用到现货贸易定价体系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定价方法。该定价模式的优点在于既公平又合理。所谓公平是指模式中的期货价格是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公开、公平、公正、集中竞价产生的,不存在价格垄断或价格欺诈等问题;而所谓合理是指将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定为现货流通的基准价时,因产地、质量有别等因素,在定价时买卖双方还考虑到了现货对期货价的升贴水问题。事实上,采用“期货价格+升贴水”定价也是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主流模式。目前国内有色行业中运用该模式定价相对成熟。国际铜贸易、豆类等谷物贸易也往往通过该交易模式进行操作。该定价模式更突出价格形成的市场力量,使买卖双方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有利于现货生产和贸易建立起平等共赢的经营机制。

  2、把期货市场当作一个大的原料供应商看待

  期货市场上的买家对应的交易对手严格来说并不是货物的卖方,而是期货交易所,因此可以把期货交易所看成是一个大的原材料供应商。只不过这个“原材料供应商”实力很强、信誉很好、货物质量很可靠、交货很准时。因此,在对原材料进行采购时,除了瞄准现货市场上的供应商外,还应把目光转向期货市场,看两个市场的商品价格谁优,并在质量、信誉、交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3、利用期货市场锁定原料成本确保加工利润

  对于生产加工企业,尤其是订单式加工企业来说,最为担心的是在签署了产品加工合同后的加工生产期间,原材料采购价格持续上涨,陷入销售产品价格确定,而原材料价格成本却不断攀升的尴尬境地。为解除这种后顾之忧,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从而专心致志进行加工生产,企业可以考虑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对需购进的原材料先在期货市场进行买期保值操作。

  具体做法见表3:当加工企业接到订单后,此时采购原料尚需一段时日,或一时买不了全部所需的原材料。为防止在今后的生产加工期间,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企业先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原材料商品期货合约,等到在现货市场上采购到了原材料时,把期货市场的多头持仓等量平仓(也可以不在现货市场采购,就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交割获得原材料)。这样当现货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涨时,期货市场上的盈利可以用来弥补现货采购成本的增加部分;而当现货市场价格下跌时,现货采购的成本降低部分用以抵消期货市场上的亏损,从而在整个生产加工期间锁定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该做法的效果分析见表4。

  从表4中的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当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同时上涨时,尽管两者涨幅可能并不一致,但不管是情况一还是情况二,做期货对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都是有益的。但当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同时下跌时,尽管两者跌幅可能并不一致,但不管是情况三还是情况四,此时做期货对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不仅无益,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在期货市场上出现较大亏空,吞噬微薄的加工利润,拖累现实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开展买期保值业务也是有风险的,也应对在生产加工时期原料价格走势进行预测。如果对价格走势预测有误,有时也会出现套保亏损的结果。故对企业来说,采取买期保值进行采购管理的做法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审慎使用。五、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运用期货市场采购管理的不同策略

  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研究发现,商品市场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和滞涨阶段的表现较为理想,而在衰退和复苏阶段的表现不佳。与其相对应的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按照通胀程度也被划分为通胀初期、通胀高位运行期、通缩初期、通缩低位运行期四个阶段。

  1、通胀初期期货采购活动的控制(见图1)

  通胀初期,期货市场特征比较明显。商品期货价格不断上涨,然后就是现货价格的跟随上涨。企业决策层或物资采购部门应充分分析价格趋势,在现货价格上涨前就为生产经营储备充足的生产原材料,以控制成本。一旦现货价格形成上涨趋势,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是很难逆转的。但是,它在上涨的过程中会有回调,每次的回调都是购进的良机。此阶段采用期货工具采购(买入)较为适宜。

  2、通胀高位运行期期货采购活动的控制(见图2)

  当经济处于通胀高位运行期,商品期货价格在上涨到一定高位后会滞涨或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但不会很长,如果不是生产急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则不宜急于采购,待价格从高位回落后再进行采购。此阶段就不宜采用期货市场进行原材料采购(买入)管理。

  3、通缩初期期货采购活动的控制(见图3)

  商品期货价格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上涨后,就会产生泡沫,政府为了控制通胀,会采取一系列收紧银根的宏观调控措施,此时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将会作高台跳水式的调整。作为企业采购部门就要把宏观政策分析透彻,结合商品期货价格先行指标,严格控制高位采购活动,规避高价购进的风险。此阶段是非常不适宜在期货市场进行采购(买入)活动的。

  4、通缩低位运行期期货采购活动的控制(见图4)

  商品期货价格经过硬着陆后,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现货价格也会跟随一起调整下来,调整到位后会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个期间上下触底波动,其波动本身就有高有低,作为企业采购供应部门可根据生产的需用量组织低价购入,减少企业项目的采购支出,并可以考虑运用期货市场进行采购(买入),为企业未来生产锁定采购成本早做打算。

  【参考文献】

  [1] 高峰:从系统的角度看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J].特区经济,2006(10).

  [2] 赵斌斌、周欣、刘钟钦:国内外豆油期货市场价格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7).

  [3] 陶琲、王济光:通货膨胀下的期货市场与期—现价格关系[J].财贸经济,1996(5).

  [4] 刘凤军、刘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农产品大豆为例[J].财贸经济,2006(8).

  [5] 刘晓雪、黄剑:中国棉花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21).

  [6] 姚传江、王凤海: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实证分析:1998—2002[J].财经问题研究,2005(1).

  [7] 张烨:大连玉米与上海铜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比较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7).

  [8] 严太华、刘昱洋:我国商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协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预测,1999(3).

  (责任编辑:刘冰冰)

  

小吃店食品原料采购技巧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二篇

  1.合理控制采购价格

  根据小吃店原料采购工作的特点,采购价格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地调查价格控制法。即管理人员每天亲自到原料供应地调查原料的价格,然后与每天采购的原料价格进行对比,进而对价格进行调整和控制。由于时间短促,这种方法有时候会出现偏差。

  (2)同行之间的价格对比法。即通过小吃店同行之间互相沟通原料价格信息,实现对价格的调整和控制。

  (3)财务人员监控法。即由财务人员把小吃店每天需要进货的原料罗列在一张清单上,列明平均每日采购的数量,然后由财务部人员轮流每天去市场直接询价,然后把采集到的价格信息与采购人员的采购价格进行对比,进而分析采购价格的高低。

  (4)征求供应商投诉控制法。即管理人员定期或随时收集和征求各供应商对本企业采购、验收、结算付款等方面的意见,以改善小吃店采购的运作,并争取外界对本小吃店工作人员进行评价、监督。

  2.实行最高限价制

  对于供货价格实行最高限价制,根据不同的货品,其最高限价范围如下:

  (1)干杂、调料、粮油等执行价格不得高于市场批发价格的6%。

  (2)低质易耗品的价格不得高于市场零售价的平均数。

  (3)零星物品的价格不得高于市场零售价的5%。

  (4)鱼类、肉类、鲜货价格不得高于市场批发价格的4%。

  (5)蔬菜平均在一元以下者,其执行价格不得高于市场批发价格的15%。价格在一元以上者,其定价不得高于市场批发价的10%。

  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以及灾害性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的月份,由于供货价格波动太大,其采购定价原则可适当放宽。

  就市场行情来看,一般早上一手批发的鸡、鱼、肉、蛋、蔬菜价格较便宜,上午价格最高,下午价格比上午又稍低一些。在早上采购时机最好

  3.本地采购与外地代购相结合

  在餐饮经营中,大量的原材料都在本地就近购买。但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各地产品的价格都不相同,尤其是海鲜、干货、调料、酒水等。由于进货的途径不同,各地的价格差异较大。这就需要深入市场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和外地的价格行情,有计划地去外地购买同等质量不同价格的食品,存放冷库备用。

  4.固定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

  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采购的稳定性,可在市场固定采购点,但要灵活不可绝对化。如固定点的质量、价格不如其他市场的,那么就不去固定点采购,与分散市场采购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严把采购的质量和价格关。

  5.灵活进货存货少

  一般来讲,一家管理好的小吃店,鲜活原料每日进货。日进日出,基本上不存货,既保证原料新鲜度,又降低库存所占资金;对于急需的原料,实行“紧急采购”。

  

小吃店食品原料采购的质量控制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三篇

  (一)明确食品的质量标准

  食品质量应有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营养价值;具有较好的色、香、味和外观形状;必须符合卫生质量要求。食品的质量标准是对食品的质量和有关质量的各方面(品种规格、检验方法等)所规定的规范和准则。一般分为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等三级。

  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2.专业标准专业标准主要是指全国性的各专业范围内颁布的统一的标准。

  3.企业标准凡没有制定国家标准、专业标准的产品,都要制定企业标准。

  (二)小吃店常用食品的质量鉴定方法

  1.肉类

  表皮应盖有政府完税证明章和检疫章。确定新鲜度及所要的部位。部位不同,价格相差很多。

  2.家禽类

  越老,味道越差。注意新鲜度。

  3.海鲜

  鱼类应挑选眼睛明亮,鱼鳃鲜红,虾类头脱落或贝类打开者均不新鲜。鱼鳞紧,有弹性。除鱼的腥昧外,不应有腐败味。

  4.蛋

  蛋皮略粗,具有光泽。手摇无声。放入水中沉下者为佳。向光线成透明者为佳。

  5.小吃店冻肉类的质量要求

  肌肉有光泽,色红均匀,脂肪洁白;肉质紧密,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外表及切面微湿润,不粘手;无异味,具有鲜肉正常气味。

  6.小吃店冻禽类的质量要求

  眼球饱满;皮肤有光泽,因品种不同色亦不相同,肌肉切面发光;指压后的凹陷恢复较快汐h表微干或微湿,不粘手;具有禽类的正常气味。

  7.小吃店冻鱼类的质量要求

  鳃盖紧闭,不易揭开,鳃丝清晰透明,呈鲜红色,无异味;眼球饱满突出,清晰晶亮,角膜透明,眼珠会有一定光泽,如黄鱼呈黄色,带鱼呈银行白色,黑鱼呈清白色等;形态完整,鱼体清亮,具有各种鱼类的应有光泽,鱼鳞紧贴鱼体,腹部呈乳白、青白、黄或银白色;肉质紧实,弹性强,指压后即复原,肌肉组织致密,有韧性,肉与骨不易撕离;无异味,具有各种鱼固有的鱼腥味。

  8.小吃店冷藏食品的质量要求。具体如下

  (1)奶品:颜色无浑浊、沉淀物或结块。

  (2)豆制品:无发霉、酸败、黏液。

  (3)干货类:无发霉、酸败、黏液或颜色过白。

  (4)调理食品:无发霉、酸败、黏液。

  9.罐头食品

  罐形正常,无凹凸、生锈、刮痕、油渍。

  10.渍蔬菜

  (1)包装完整,无破损、无液汁流出。

  (2)无腐败味道。

  (3)应保持可见度,液汁不能太少。

  (4)真空包装未失真空。

  11.食用油

  包装完整,不漏油,如为金属罐装还应无锈,油脂应清流澈,不能浑浊不清,无沉淀物或泡沫,如有沉淀物及泡沫表示此食用油品质低劣或已混入低级油脂。

  

如何控制好企业的材料采购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四篇

老板顾问第75期专题:

控制好企业的“节流端——采购”

本专题共分四个部分,即管采购;重节流;严把关;促合作。

每篇文章中的每个章节企业管理专家谢四平都做了相应点评。

第一部分:管采购:主要讲述了为什么要管(也就是说加强采购管理的必要性)和怎样来管。

为什么要管通过陈春杰的采购成本降2%=销售额增10%的文章加以说明的,增加销售额要多付出5倍于降低采购成本的努力。对此谢四平的点评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开源的难度可能会越来越大,向节流(主要是降低采购成本)要效益是必须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因为在买方市场,节流的主动权在企业自己的手里。

怎样来管通过何飞鹏(台湾最大出版集团城邦CEO)的《支出3000元需报批总经理》和周云(曾任可口可乐工厂采购总监)的《花心思在A类材料上》来讲述的。

花心思在A类材料上

周云 曾任可口可乐工厂 采购总监

任何一家企业要做好采购,老板都要重点关注3个关键的采购原则:

1. 离采购部门近一些;

2. 把力量集中在A类材料上;

3. 尽量避免紧急采购。

离采购部门近一些

一家公司的高层不论对采购熟悉还是不熟悉,都不要与采购部门及采购人员隔离开来,而是要参与进去。采购经理要与

公司总经理保持直线汇报关系,不要任由采购人员定决策,更不要把这个授权放得太开。

做好坚持每周与采购部门经理开一次正式的会议,让他贴近汇报,以充分显示公司对采购的重视,同时也便于对采购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把力量集中在A类材料上

什么是A类材料呢?A类材料就是指占了采购金额80%比例的材料种类。企业需要把力量集中在A类材料上,以保证采购部门在成本最高的A类材料的选择、交货及周转上最花心思。这也是20/80原则,或者叫做重点管理原则。员工的工作时间是刚性的、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重要的地方,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采购管理上,我们希望将采购的质量、成本与交货期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每家公司采购的材料种类繁多,往往成百上千,在管理上很难做到全面兼顾。

从我自身的管理经验出发,与采购经理沟通时应该把力量集中在A类材料、A类库存、A类供应商上(简称3A),这些内容占了采购工作80%的比重。评估采购人员的业绩,首先要看的就是对3A 的管理效果。采购人员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呢? A类材料:占采购总金额80%的材料种类——关注其价格趋势 A类库存:占采购总金额80%的库存种类——关注其库存周转 A类供应商:占采购总金额80%的供应商——关注其供应风险

面对相对稳定的趋势,企业通常应采取“批量对批量”的采购方式,也就是“要多少买多少”,严格按需采购,无需保持库存,这样才能保证最低的采购总成本;而面对相对波动的趋势,如果预估价格上升,就要进行大批量采购,保持战略性库存,防止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预估价格下跌,就要及时清空库存,无论是自用还是变卖,防止价格持续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涉及期货采购的管理,因为价格趋势的预测未必准确,这时候的采购决策就需要高层主导,采购部门则主要负责提供预测及依据。

尽量避免紧急采购

避免紧急采购,就是要充分利用采购部门的专业经验,寻求尽可能低的采购价格与采购总成本,不要因为销售预测不准或者缺乏正确的产品供应计划,就让采购部门紧急采购。

例如,明天要生产了,今天才通知采购部门去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采购,采购部门最关注的就只有一个指标;时间,即交货期。这时候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质量标准的建立与沟通、价格的谈判、总成本的控制都难以实现,最终反过来可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因为买的东西未必真正适用。

紧急采购还容易导致采购人员的不廉洁行为。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采购,往往不能遵循正常的采购流程,从而失去对采购的监控。在缺乏监控的时候,人就容易犯错误。

不要紧急采购,本质上也是要求采购的早期参与。早期参与既要让采购主动参与,同时还要鼓励供应商早期参与。

第二部分:重节流:通过3篇小文章和一个案例来说明怎样节流。

1、 《采购就是买过程》

采购就是买过程

曹和平 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一次我到下属的一个门店去,有人向我汇报说,他买的暖气片,每片节约150元。我问:“人家要多少钱?”汇报的人说:“要300元一片,我给了150元,所以省了150元。”我说:“人家要400元,你不就省了250元吗?”这看似一个笑话,现实中却非常常见。

价格不能以人家要所少钱为标准,来证明你省了多少钱。一个暖气片,有它的生产加工过程,这些是人工费;暖气片的原材料,也就是钢材,一个暖气片用多少钢材,当前钢材的价格是多少,把这些因素加起来,再加上运输成本和适当的利

润,才是这个暖气片的价格。买暖气片,实际上是买这个暖气片在所有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

采购其实是买过程,你了解了生产每件东西的来龙去脉,对这件东西的价格就会心中有数了。因此我们在采购的时候,首先要对采购物品的材料、加工过程、利润情况有个大体的了解,不能人家要多少钱,你还了一口价,便认为是省钱了。

有句广告词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为什么买对的?因为对的就是买了这个东西的生产过程,对的就是这个东西真实的价格,对的就是物有所值。

在采购中,要做到货比三家。商品相同、质量相同,人家花多少钱买的,你自己花多少钱买的,一比就知道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那是因为没有买过程,如果把买东西变成买过程,那卖家也得佩服你买的精明了。

节约采购成本是企业增收节支的重要一环。在买方市场中,采购工作更需要多动一些脑筋,做到买过程,这样才能保证你买的是对的,而不是贵的。询价、比价,在算一算是不是实价,最后再讨价还价,这才是买东西的过程。老板要明白这个道理,同时要让专门从事商品采购的人也明白,这样企业才不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2、 《物料属性决定价值》:主要讲述的是不同物料由于

其使用属性的不同,采购的价格、质量、时间、服务四要素的侧重点也不同。对此谢四平做了这样的点评:精明的采购,算细账;聪明的采购,算大帐;顶级的采购,算总账。

3、 《让集中采购为您省钱》:作者通过约翰.迪尔公司的

采购部从“手套”采购入手,剖析了分散采购存在的弊病,通过实例证实了即使是同种手套、由同一个供应商提供、不同工厂拿到的价格也不尽相同。谢四平是这样点评的:万达集团的商业地产,规模全国第一,成本控制也是行业第一,其成功做法就是采购高

度集权。所有重要商品,分公司无采购权,采购权全部集中在集团总部,且全部实行招标,极大的节约了采购成本。

4、 《安徽安泰案例》:通过4个方法管理成本。

*多途径控制物料单价:(1)控制采购单价(2)掌握市场动态

(3)进口材料国产化

*在库存管理上防微杜渐

*及时处理“不流动”物料

*废旧物资回收与再利用

第三部分:严把关:通过3篇小文章和一个案例来说明怎样严把关。

1、《控制各环节降本压费》

控制各环节降本压费

刘俊明 内蒙古际华森普利服装皮业有限公司

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采购成本下降不仅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产品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因此,在企业进入微利的时期,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就采购方面谈一些我的粗浅的认识。

一、 成立采购组织,发挥专职采购的管理趋势

每个公司应该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公司各种物资的采购管理工作。采购部门要及时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增强与供应商交流与合作,在维护现有供应商的同时,多开发新的供应商,并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供应商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 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采购环节

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物资采购招标办法等相关制度。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管理控制,争取更多

分公司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五篇

材料、物料采购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加强公司规范化管理,规范采购工作,保障搅拌站的正常持续进行,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采购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供货商提供的材料满足施工的规定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特制定本制

度。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房屋建筑、市政公用等工程项目使用材料、物料(设备)采购时,计划、审批、价格之审核、订购、验收、付款结算等,除另有规定外,均以制度处理。本管理制度所指大宗材料、物料:砂、

砖、水泥、混凝土、机械设备及配件、电缆线等。

第三条 职责划分

1、机料部负责对各材料、物料的价格询价、采购、入库保管工作;

2、采购员对计划单的质量、数量、要求进行详细审核把关;

3、财务部对该工程材料的数量、规格、价格控制把关;

4、采购合同条款必须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5、上报项目经理及公司进行签字审核;

第四条 原则

1、长期订货和大额进货,通过签订买卖合同的办法进行。

2、对于经常性采购或批量进货的,按采购流程进行。

第二章 采购(计划)审批

第一条 采购计划的制定

1、材料、物料的采购执行先计划审批,后采购的原则。大宗材料应在计划应在实施前不少于10天前提出,批量进货的材料不少于3天提出,应急性材料由材料员统计后上报项目部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采

购,事后二天内应补齐相关手续。

2、采购的大宗材料,由机料部提出采购意向申请,确保材料物料规格、型号、数量无误并签字后以报公司总经理确定供应商。

第二条 询价、比价和议价

1、根据采购物料的品种、规格、标准、数量和交付期的不同,应

选择至少三家符合采购条件的供货商作为询价对象;

2、采购员根据过去采购的情况、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公司成本预

算等情况,确定采购目标价格;

3、采购人员对供应商的报价条件进行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进行核对、对供应商报价、交付期、售后服务等方面分析比较,

以便选择最优供应商保证采购的材料符合公司实际采购要求,

4、供应商提供报价之物料规格与请购规格不同或属代用品时,采

购人员应送请购部门确认;

5、专用材料或用品,机料部应会同使用部门共同询价与议价;

6、对供应商的报价资料整理后,经办人员应深入分析,以电话等联络方式向供应商议价。在公司规定的权限范围内,采购人员应与供

应商进行磋商,以使双方最终在全部条款上达成一致;

7、对重大的物资采购,要保证参加人数不少于两人进行商务谈判,

且要求有两个以上的部门派人参加。

第三条 采购前核决及权限

大宗材料首次采购时,按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执行合同签字流程序,采购经办人员与供应商初步沟通并完成询价后,在询价汇总表上详细

填列以下事项,呈报负责材料采购的各部门及总经理核决:

1、供应商资料:包括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

(1)采购物料的详细描述:包括品名、型号、规格等,如有超出

标准的特殊要求需特别注明;

(2)订单所采购的数量/重量;单位包装数量/重量;包装件数;

(3)价格:单价,合计价,合同总额,定金或预付款;

(4)交付期:分批交付时应明确每批的交付时间和交付数量;

(5)付款方式;

(6)所需的质量证明(检验单、质保单、出供应证明单、化验报

告单等);

(7)质量保证条款:发生质量问题是进行退换或其他处理方法;

(8)运输方式和销售发票的要求。

2、需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者,采购经办人应拟妥长期合同书,核决权限按照请购类别和对应的级别逐级呈各部门主管及公司经理核

决;

3、签订期采购合同后过程中进货的,按材料采购流程,填写采购

单,办理手续。

4、金额较大或批量采购的应到对方生产工供应进行实际考察,在充分了解对方的资信程度、供货能力和现货品质后,向对方明确订货

意向,并送样报验,未通过报验的材料不准采购。

第四条 签订采购合同或填写采购单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1、确定供应商后,填写采购合同并经审批流程,完成采购合同经审核,加盖公司合同公章经对方签章后生效。采购单经公司总经理签

字审批后生效,需上交项目部备存。

2、采购人员应跟踪控制材料物料交货期,及时向供应商跟催交货

进度。

3、发货前要求供应商在“送货单”上注明“订购单编号”及“包

装方式”,以便验收确认。

4、若属分批交货者,采购人员应在“订购单”上注明“分批交货”

以资识别。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五条 退货作业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退货时,应开立“材料退货单”,及时联系

供应商到场核实并清运不合格材料。

第三章 验收与付款

第一条 材料进供应验收

1、材料进场供应商交货时,材料员、试验员清点件数或称重,对货物携带的有关证件和材料质量进行验证,经与采购清单或采购合同内容核对相符后签收,仓库出具入库单并由库管员签字入库。如发现

不符时,立即通知采购员联系供应商;

2、对有专项质量要求的材料物资,须项目经理参与验收,验收合

格后由库管员出具入库单并签字。

第二条 付款结算

1、严格按照公司报账工作流程和挂账工作流程执行;

2、采购款项须按采购合同规定或采购单所约定的时间由公司安排

支付;

3、付款申请由采购人员或被委托采购人员提出,申请付款应严格按照采购合同要求和项目进度情况进行,分清轻重缓急,必要时须提交验收报告、物品入库单据和对方发票,申请付款单上应注明预付款、已付款、余款,按审批权限经相关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办理付款手续;

4、以下情况时才可由采购人员借款或垫款进行直接支付:

(1)紧急采购且不能及时办理财务支付手续;

(2)在外埠采购且供应商要求立即付款时;

(3)在现场调试施工期间急需材料的采购;

(4)3000元以下的零星采购。

第三条 进度控制及异常处理

1、注意“采购单”注明的到货时间要求,掌握到货进度;

2、现供货方发货日期有延误时,主动与供货供应商联系催交,对

异常原因及时处理对策,汇报相关职能部门处理。

第四条 质量评价

关注所使用的材料质量,根据使用效果对材料质量提出评价,以

利于进一步工作。

第四章 附 则

第一条 参与采购过程的各相关部门,明确分工责任、互相配合,

互相监督,确保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害;

第二条 参加采购的人员要严格自律,加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任何人不得私下收受回扣或酬金,并接受公司全体员工监督;

营改增对材料采购对管理和税务策划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六篇

施工项目材料和设备成本应对管理和税务策划

建筑企业所用物资可分为材料和设备两类。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大宗材料(钢材、电线、电缆、石材、墙地砖、水泥、给排水管等)、地材(如河沙、石子、砌体砖等)和半成品(如混凝土等);建筑设备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和办公用设备等。

建筑企业设备材料物资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移送和处置等环节。现行建筑业设备物资管理模式主要有外购、甲供、甲控、内部调拨、自制、委托加工和经营租赁等。在材料和机械设备管理中,主要涉税影响:一是采购计价方式和不同类型供应商的选择,对税务成本的影响;二是对材料和机械设备采取的管理模式,可能存在“三流不一致”的增值税管理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一)计价方式和供应商的选择

营业税制下,对于施工总承包企业来说,在分包采购及材料采购中,同种材料供应商或劳务分包单位的纳税人身份没有区别。实行“营改增”后,在采购上,选择不同纳税人身份的供应商,则会有不同税率的进项税抵扣,影响项目的成本价格。可采取的管理应对措施如下:

1、梳理供应商资格,建立供应商管理库

对现有的供应商和分包商的纳税人身份等信息进行补充,便于在“营改增”前后签订采购和分包合同时,能充分考虑分包商供应商或开具发票类型对项目利润的影响。

2、按 “综合采购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原则选择供应商 在增值税管理下,可采用“裸价”招标,即采用价税分离原则,

将不同纳税人身份的分包商竞价条件调整到同一起跑线,而合同价计价采用“裸价”+能抵减的增值税税额,能抵减的增值税税额根据中标单位的增值税税率确定,同时要考虑进项税能否抵扣直接影响计入损益的城建税及教育费用附加。

考虑到城建税及其附加的影响,以下使用综合成本的概念,即,综合成本=不含税成本+(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城建税及附加税率。

在选择供应商时以取得合法有效票据为前提,可遵循如下原则: 在采购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供应商,并要求其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没有一般纳税人,则应选择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

在采购成本不同的情况下,应先选出每类供应商中报价最低的供应商,再通过计算每两家最低报价供应商在综合采购成本相同情况下的采购报价平衡点,最终选择“综合采购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采购价格和供应商。

另外,在供应商选择时,还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考虑进项税额留抵情况、盈亏情况以及资金状况等因素。如企业长期存在进项税留抵,在采购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使现金流出最小。

3、供应商报价的选择

为使企业上述综合成本最低,在选择供应商时,下面以供应商含税报价为比价基础,在供应商含税报价不同的情况下,对各供应商报价平衡点进行测算,以便对供应商做出选择。

报价平衡点测算方法如下:

假设公司的销项税为Y,供应商存在三种纳税身份,一般纳税人供应商A,提供17%税率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供应商B提供3%税率增值税专用发票,个人供应商C仅提供普通发票。三位供应商的含税报价分别为A、B、C,下面计算综合成本相等时每两个供应商之间的报价平衡点。

综合成本=不含税报价+(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城建税及附加税率(说明:此处城建税及附加税率按12%计算,即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综合成本未考虑运费)

(1)建立平衡等式:供应商A综合成本=供应商B综合成本

(2)将数据带入等式:

A/(1+17%)+(Y-A/(1+17%)*17%)*12%= B/(1+3%)+(Y-B/(1+3%)*3%)*12%

(3)计算平衡点:B/A=86.55%,即小规模纳税人的含税报价=一般纳税人的含税报价的86.55%时,建筑企业的综合成本相等。

按上述方法测算后,具体结果见下表:

(二)材料和机械设备管理模式的选择

在增值税管理下,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92号,以下简称192号文件) 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9号,以下简称39号公告)的规定,进项税额的抵扣必须要符合“三流合一”的原则。“三流”包括“业务流”(包括货物、劳务及应税服务)、“资金流”和“发票流”,“三流合一”是指“业务流”、“资金流”和“发票流”必须发生在同一开具发票方和同一受票方之间。基于上述“三流合一”的原则,“营改增”将对建筑企业的设备物资管理模式产生影响。下面就不同的管理模式应注意的增值税管理事项进行分析:

1、外购模式

外购模式下,可采取的方式有自行采购和集中采购方式。对于自行采购符合三流合一的原则,下面仅就集中采购方式进行分析。

(1)“统谈、统签、统付”方式

该方式下的“三流”情况如下图所示:

“业务流”:使用单位提出需求计划——总部审批——总部集采部门统一组织招标——选定供应商——总部与供应商谈判签订合同——供应商移交设备材料给总部集采部门——设备材料验收——集采部门将设备材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办理入库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票据流”: 集采部门与供应商办理结算——供应商开具发票给总部——集采部门收到发票作账务处理——总部集采部门与使用单位办理内部调拨手续

“资金流”:总部按合同付款给供应商——总部集采部门向使用单位收取设备款

在该种方式下,设备材料采购环节符合增值税发票管理的“三流合一”,购进设备材料的进项税额可在总部进行抵扣。但在设备材料调拨环节,总部应按视同销售行为缴纳增值税,而使用单位却因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额,造成企业税负增加。鉴于以上分析,可采取的改进措施如下:

①转换为“统谈、分签、分付”方式

“业务流”的改进:从节约成本、保证质量的角度考虑,设备材料物资供应商的选择、招标可在集中管理的模式下以总部的名义进行,但合同签订环节应改为由使用单位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供应商向使用

中小饲料企业原料采购管理策略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七篇

中小饲料企业原料采购管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饲料市场竞争的加剧,利润率下滑、服务成本增加、饲料企业产品经营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饲料原料的采购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许多企业通过强化饲料原料采购的科学管理,成功地推进了企业品牌、资金、规模化等优势的建立和发展。但目前许多中小饲料企业对原料采购管理还重视不够,企业采购和物流运营效率较低、成本过高的问题较突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1 加强原料采购管理的意义

1.1 原料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

要创一流的企业,必须以一流的产品质量作载体,一流的产品质量又必须以一流的技术和优质的原料质量作支撑。原料质量是企业产品质量的源头,饲料产品营养成分及质量差异40%~70%来自原料质量的差异。若原料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就难以稳定。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有什么样的原料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就是对原料质量重要性的生动概括。因此,加强饲料原料采购的科学管理,根据原料的产地、品种、加工方法和质量等级等影响原料成分和质量的因素,采购接近需要的消化率和营养水平的原料,是保证原料质量,生产合格产品的前提;是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企业形象、创一流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1.2 原料成本是影响产品成本的主导因素

效率是企业的生命,原料成本是影响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据统计,饲料原料成本占饲料总成本的70%~80%。因此,有人认为,原料是饲料企业的根基所在,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否。虽然这一认识有点偏激,但采购的原料每降低一分钱,企业就增加了一分钱的纯利润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据报道,许多企业通过强化原料采购的科学管理,成功地推进了企业品牌、资金、规模化等优势的建立和发展。如北京华都肉鸡公司在采购管理方面成立专门的采购和价格管理委员会,狠抓内部采购管理、重组采购流程,实施物资采购集中化、推行以招标为主的采购方式、严格资金预算管理,通过对大宗物资进行招标采购,平均价格下降幅度达到8%以上,年节省采购资金达1 千万元。可见,重视饲料原料的采购管理,适时、适价、适质采购原料,控制好原料成本,是全面控制饲料生产成本、提高饲料企业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

2 当前在原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没有把采购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考虑

饲料企业采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的产销活动及合理降低产销成本。但许多企业对采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采购管理就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把成本最优误解为价格最低。没有把采购管理上升到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过程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使采购管理工作没有较好地体现出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实现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的宗旨。同时缺乏对采购的需求分析,对供应商的培养等长期策略,没有把采购管理涵盖从原料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以致许多饲料企业在原料采购

渠道建设上,有的安于现状靠旧有的供应商网络开展业务,有的在供应商甄选上缺乏综合评价体系,渠道单一而缺乏科学性,所确定的供应商很难为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同时,由于缺乏一定宽度的原料进货渠道和足够可供选择的供应商,采购上就可能造成货源过于集中、自身被动困窘的不利局面,为企业留下受制于人的隐患。

2.2 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进行采购跟踪、评估、分析和智能化决策

近年来许多饲料企业感到越来越难做,尤其是面对原料涨价时应对的办法不多,比较被动。造成这一现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对信息的采集工作力度不够,采集信息手段原始,企业对自身的总体成本分析、供应商评估、市场评估等为科学采购提供有力事实和数据的信息不足。同时,饲料企业在原料采购过程中主观的成分过多、选择的标准不全面、对供应商所处的行业、供应商业务战略、运作、竞争优势、能力等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有效评价监督,难以帮助企业发现机会改善其权力制衡地位,提升企业自身的议价优势。以致不仅没有较好地利用供应商的技能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把握自己的议价优势,而且使企业采购、物流运营效率极其低下,成本过高,并影响着后续的原料运输、调配、维护和调换,乃至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给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2.3 忽视采购中各方关系的协调,影响采购渠道的良性建设

原料采购是一项系统工作,如果企业在采购中不注意协调好各方关系,在原料采购中对企业内部部门协同不力,要么就会出现过量采购,造成资金积压和占用库存;要么出现真正到了要大量购进所需原料时却因库存不足、市场短缺而面临高价打压的危险;或因在付款计划上缺乏与财务的及时沟通,往往执行合同后才发现不能按照约定支付供方货款,以致于在供应商的反复催款中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商业信誉,也使供货渠道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外,饲料企业如果和供应商没有建立互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在供给原料时质量就易出现问题。因此,采购管理中重视协调好各方关系,对内建立抱团打天下的团队激励机制,对外建立互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原料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

3 饲料原料采购管理的策略

3.1 强化信息采集工作,建立科学、完善、连续、真实和有效分类的信息数据库

企业降低原料采购成本的关键就在于科学的采购价格策略,既不能一味地等待观望低价市场的到来而坐失“适时”采购的良机,也不能无视瞬息万变的市价变化而冒高价采购的风险。要达到这一目标,制定出科学的采购价格策略,就需要强化采购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建立对自身的总体成本分析、供应商评估、市场评估等为采购提供信息的科学、完善、连续、真实、有效分类的信息数据库。对于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既可通过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饲料在线、中粮期货等网站渠道媒体,收集全国各地最新原料行情、CBOT、国内期货行情和专家分析预测等信息;也可通过客户、政府、行业、专业咨询机构等多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并从中剥离出有用的信息。更重要是要把企业收集到的有用信息与企业内部信息整合分析,建立企业的供应商信息、采购运输信息、库存信息、销售信息、财务信息、产品市场信息等信息数据库,形成企业在原料采购中对供销商有权力制衡作用,能提升企业自身议价优势的信息。 3.2 建立健全原料采购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饲料原料采购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原料质量的采购程序与标准、原料的接收、检化验操作规程及原料贮存、使用情况检查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但原料的采购、验收标准的制定必须具有科学性且符合本厂要求,它需要很强的技巧,太严买不到所需的原料,无谓地增加质量成本,太松又会失去品控的意义,控制不了质量。具体可参照每年农业部颁发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成分表或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因地制宜制定。采购、验收标准还要明确哪些项目具有弹性可以让步接收,哪些无任何余地;哪些成分必须检测,哪些可以忽略。采购员作为原料采购的实施者,一定要熟悉掌握原料的质量性能和质量标准,根据采购质量标准进行采购。原料进厂必须做到严格按程序接收,对进厂原料先按规定方法取样,进行感观及水分指标的验收,主要原料卸料时,还要按要求抽取大样检验,合格的方可正式入库;同时,根据不同的原料还要做好相应的营养指标检测,达不到所要求营养标准但通过与其他同类高营养原料搭配互补,或对产品质量影响不明显,且生产又急需,可以通过签定质量保证协议(包括原料名称、产地、规格、等级、运输方式、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手段、原料质量的检测方式及检测结果的认可标准、质量事故的处理规定等),在最终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可降级接收,实在不能互补使用的,要坚决作退货处理。

3.3 优化原料采购流程

合理科学的原料采购流程是保证能采购到“适质、适价、适量”原料的保障措施。通常,原料采购流程为:需求计划→采购计划→订货→验收→报销→付款。这种流程由于采购过程中多数由采购部门(人员)独立完成,缺乏有效科学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因而很容易出现少数人的营私舞弊、暗箱操作。为避免由某一部门(人员)独家采购,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实现货源组织权、订货审批权、质量验收权的相对分离,使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形成一个纵横互相监督制约、公开透明和权力分散的采购控制机制。

采购流程应建议改进为: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认证→订货→采购管理。其中采购计划流程:需求计划→接收需求计划→需求分析→确定采购量→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认证流程:采购计划→初选供应商→质量认证→价格认证→采购渠道确定;采购订货流程:认证的采购计划→签订合同→合同跟踪→到货验收→报销付款;采购管理流程:订货认证→业务支持→业务审核→优化调整→批准实施。当然,企业与企业间的管理、人员素质有差异,企业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都有自己的原料采购流程,但实现货源组织权、订货审批权、质量验收权的相对分离的采购控制机制是采购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选择采购流程的依据。

3.4 积极实施联合采购

联合采购是指反向的集合竞价,由某一饲料企业率先提出对某种原料的采购意向,召集行业有相同需求的饲料企业加入,吸引有实力的供应商实时交互竞价,最终饲料企业们能以满意的价格折扣采购到各自所需的原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联合采购是饲料企业尤其是中小饲料企业采购管理的最佳方案。它可克服传统的采购方式相互间信息渠道不通畅,与供货商沟通存在障碍,单兵作战,采购价格过高,交易不透明,易暗箱操作等弊端。使饲料企业实现更低的采购价格、高效、透明的采购操作、完善的采购管理、更高的资本利用效率、更完善的供应商协作关系等优势。沃尔玛为什么总能适时采购到“适质、适价”的商品?巨大采购量是力量。单个的饲料企业尤其是中小饲料企业因为采购量不大,在原料价格的谈判上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加和原料商讨价还价的筹码,同一地区的饲料企业联合起来共同采购,显然是个好的方法。但联合采购需要注意4个问题:一是联合企业要在自愿的基础上,不能拉郎配。虽然联合采购能够给饲料企业带来利益,但影响企业决策的基础是多元化的,不管是协会、行政主管部门还是联合采购体中的主体企业都不能勉强别的企业加入,强扭的瓜不甜;二是要与信誉良好企业联合;三是要在一定的地理半径范围内的企业合作,以便于采购后的配送,降低配送成本以及采购成本。同时,也便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降低管理成本;四要实行联席会议办公,每家企业都必须要有人参加,会议主席由各家轮流担任,以沟通、协调、确定联合体什么时候采购、采购数量、采购标准等问题,从而在组织上保障联合采购的有效运行;五要实行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制度,充分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之间的博弈机制,科学公正地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

3.5 大力推行网上采购

网上采购是指饲料企业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电子商务网站的网上交易平台,完成采购行为的一种交易方式。它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措施。鉴于目前社会、行业信誉机制的不健全,饲料企业在面对网上采购还处于观望多,实质行动少的状态,在网站实现的采购量在整个行业总采购量中占的比例很低。中小饲料应针对自身资金、人力有限的实际,在原料采购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管理中要大胆采用网上采购,利用中国饲料在线、益农网、中国汇易资讯等业内集饲料商品交易、相关信息和相关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国际化电子商务咨询平台,建立网上采购平台,实施网上采购、网上招标,以此降低采购成本,增强公司竞争力。但选择哪一家网站实施网上采购,哪一家网站能为饲料企业和供应商双方交易提供额外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商务支持,能够消除交易双方对网络交易不确定性的谨慎,就应选择哪一家结盟。

3.6 重视采购的协调工作,保证原料采购渠道的通畅

企业降低原料采购成本的关键在于“适时、适质、适价”采购,但工作是由人来做的,饲料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再先进,制度再完善,如果在采购管理中不注重协调好关系,饲料企业优质原料采购渠道就难以构建。因此,企业要有“着眼全局、通盘考虑”的整体观念,从4个方面协调好各方关系,建立一种既相对稳定又充满竞争机制、有供应保障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物资供应链:第一,重视与供应商关系的融洽。饲料企业既要对供应商所处的行业、供应商业务战略、运作、竞争优势、能力等有充分的认识,增强企业自身的议价优势能力,又应以“双赢”的原则与供应商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将简单的买卖关系逐步向双方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由竞争采购逐步向战略采购转变,将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到整个采购供应体系之中,形成了一批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管理规范和具有同行业较强竞争力的相对稳定的主渠道供应网络;第二,协调好品管部的工作,把好原料验收关。当原料按订单要求交货后,采购人员要及时协助品管部验收。对到货物品的质量、批次、数量进行确认,对不合格的品管部门要及时开具不合格品评审单,并通报对方协商解决方案,力求避免退货情况的发生,尽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意见;第三,强化与产销部门的沟通。采购计划始于产销计划,采购若不能与产销部门有效沟通,往往会使原料的供需处于失衡状态。不能实现采购、产销计划和库存量的和谐统一。为避免不良库存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采购、产销计划分离,要协调好采购、产销环节的的信息沟通;第四,协调好财务部门的关系,预防财务支付风险。在编制采购预算时,要对原料市场的变化有科学预测,对付款进度合理安排。特别是在签订或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应对财务资金的现状多加关注,以避免因财务的紧张而影响到采购的继续或合同的执行,进而影响到供需及产销的顺利实现。(刘学剑)

XX公司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1]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八篇

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1.原材料采购合同管理制度

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规范采购合同签订的管理,保证交易的可靠有效,降低采购风险,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利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外协加工、设备及备件、模具、办公用品等采购。

第三条 权责划分。

1.供应部负责合同条款的商讨、草拟和合同的履行跟踪。

2.生产总调、质量管理部、技术部和财务部参与合同条款的公审。

3.总经理或其授权人负责合同签订的批准。

4.财务部负责合同资金的准备与结算

5、档案室负责合同原件的保管。

第二章 合同拟定、审批和签署

第四条 合同拟订。

1.合同拟订必须在进行供应商调查和询价、比价的基础上进行。

2.采购合同部门主管应根据对方资信情况,起草符合本制度规定的采购合同。

3、采购合同应本着先A级后B级,特出情况下经批准才能启动C级供应商。

第五条 合同必要条款。

1.交货地点、方式。

2.交货期。

3.产品包装要求。

4.规格、特性指标含量。对于有特殊品质要求或内在性能较为复杂的原料和设备,如设备、非标准件、原料的特殊性要求等,应做详细要求,必要时签订技术指标含量必备协议书。

5.验收。

(1)供应商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按期、如数、保质于指定地点交货。

(2)供应商供应的货品必须为完好合格品。

(3)验收工作由集团质量管理部和检测中心进行,供应商可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但对集团的最终判决不得持有异议。对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可将抽样方式、样品试验、判定基准与对方沟通清楚。并且可以邀请供应商参加抽样和检验。

6.标识要求。

对不同批号混用可能导致品质问题或带来生产不便的货品如布料或易于混淆的货品,应要求明确标识,以便进行区分管理。

7.不合格品处理。

(1)不合格品应由供应商取回,并由企业另定期限补齐。

(2)鉴别不合格品时所产生的人工费用由供应商承担。

(3)集团降低验收水准接受供应商的货品时,货款应酌情折让。(具体标准见附件)

(4)因货品不合格所产生的一切损失及费用由供应商负担。

(5)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通知供应商,通知发出后在规定时间内公司不收取保存费用,超出通知时间的仓储部门应按照每吨每天20元的费用收取保存费。此项费用应交财务部门另立财务科目归帐。

8.保密条款。

供应商不得泄露集团订购物品或估价的材料规格、设备型号、数量、货物及其他业务机密。

9.付款方式。

(1)货款支付结算采用货到后每月按特定时间段按比例付款的方式;

(2)如采取付定金 10 %,货到付验收合格在一个月后付 70 %的方式,原则上定金不超过 10%,最后一笔款在 原材料使用后的下个月支付。

(3)款到发货的方式应尽量避免,不得已时也应以此为条件争取折扣。

第六条 合同审批。

1.针对大的供应合同或资金较高的供应合同,供应部将拟订的合同初稿交相关部门审核并使之提出建议。

2.公司财务部主要负责对合同价款的形成依据、款项收取或支付条件等条款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公司法律顾问主要对合同内容条款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4.公司常务副总负责对合同所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5.公司总经理根据相关部门所提意见、办理程序的规范性以及其他认为需要审查的内容对合同进行审阅并签署意见。也可以授权常务副总审核签发。

6.公司供应部根据公司总经理或授权的常务副总经理的审查意见修改合同文本,并将审查意见、合同签署相关附件等文件再次报送审查后,由公司总经理或受总经理委托授权的的合同签署代理人常务副总正式签署合同。

第七条 长期合同。

1.对于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可采取签订一份总合同(如一年期),此后以每一采购单作为合同附件的方式进行交易。

2.采购经办人与供应商谈妥合同条款后,应拟订合同,将合同评审表提请公司合同审核办公室审核,后报总经理总经理或授权人审核、批准。

第三章 合同履行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八条 合同履行。

1.合同生效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公司必须按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规定的义务,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承办单位应对合同的履行情况以履约管理台账形式做详细、全面的书面记录,并保留相关能够证明合同履行情况的原始凭证。如合同履行困难,必须及时向相关参与合同管理的部门通报和报告相关公司领导。

第九条 合同变更。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维护公司权利和履行相关义务。在合同履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执行机构应及时报告公司,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及合同约定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

1.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

2.由于对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

3.因情况变更,致使我方无法按约定履行合同,或虽能履行但会导致我方重大损失的。

4.其他合同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

第十条 合同发生纠纷时,会同法律顾问与合同对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需进行仲裁或诉讼的,协助法律顾问办理有关事宜。

第四章 合同保管

第十一条 供应部部签署合同后,应将合同原件送档案室和财务部进行分别保管。

第十二条 供应部留存采购合同的复印件备查,同时将合同复印件送生产总调、质量管理部、技术部各一份。

2.原材料采购作业实施办法

原材料采购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加强本公司的采购工作管理,规范物资采购作业事务,提高物资采购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采购基本要求。

1.采购对象。采购前对厂方材料质量、性能、供应商报价水平、交货期限、售后服务等作出评价,以供选择时参考。

2.价格、质量。以合理价格采购较高品质的材料。

3.时限。配合使用部门需要日期及需要量,联络厂方即时供应。

第三条 采购方式。

供应部门应根据材料使用状况、用量低、采购频率、市场供需状况、交易习惯及价格稳定性等因素,选择最有利的采购作业方式办理采购作业。

1.定期合同采购:对于经常使用且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或经常使用且市场价格稳定的材料,应选用本方式办理。

2.特约厂商采购:对于用量、费用不太高的单项材料,可简化采购作业,由供应部门择定特约厂商,介绍使用部门径向该厂洽购。但在付款前应送供应部门审核。

3.一般采购:供应部门按请购部门提出的请购单,逐笔询价、议价,并了解交易条件

后订购。

第二章 确定采购需求

第四条 请购单。

1.请购应按照存量管制基准和用料预算,并参考库存情形开立请购单,在请购单上逐项注明材料名称、规格、数量、需求日期及注意事项,经本单位主管审核后按规定逐级呈核并编号,最后送供应部门。

2.来源与需用日期相同的物品材料,可以一单多品方式提出请购。

3.特殊情况需按紧急请购办理时,可在《请购单》“备注”栏注明原因,以急件递送。

4.公务用品由集团综合办按月实际耗用状况,并考虑库存条件,填《请购单》办理请购。

5.以下物品可免开清单,而以《办公用品申请单》委托供应部门办理,例如招待用品、书报、名片、文具、报表,以及小额采购的材料等。

第五条 期限。

1.供应部门应按照请购部门提出的“需要日”办理采购。为达到这一要求,掌握适当采购时机,供应部门应召集有关部门按材料特性、采购地区及市场供需状况等拟订各项材料采购作业处理期限,呈总经理核准后公布实施。原则上应以供货合约拟定的交货期限为准,加计请购呈批及验收所需时间。

2.原订采购作业处理期限变更时,供应部门应专函报告具体原因,呈总经理核准后,通知各有关单位,以利于存量管制及适时提出请购。

第三章 实施采购

第六条 权限。

特约厂家或A类原材料采购项目合同书需申报给总经理核批,办公用品涉及资金超过2000元的采购,需呈总经理审批。

第七条 供应商选择。

1.各项材料的供应商至少应有三家(独家供应或总代理等特殊情况下除外),各家背景及交易资料应记载于《供应厂商资料卡》上存档备用。对于未达本公司标准的材料,供应部门应开发新供应商,或报送主管部门拟订开发计划。

2.新供应商的开发,由技术部、生产总调、质量管理部会同供应部实地考察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以后,填制《供应厂商资料卡》(若由于采购时效而由采

生产性企业原材料采购管理策略优化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第九篇

生产性企业原材料采购管理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

01-000-01

摘 要 本论文深入研究其原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侧重分

析了采购流程和供应商选择两方面的问题,并就这两方面提出了具

体的优化改进等建议。

关键词 原材料 采购管理 供应链

在企业众多成本支出中,原材料采购链条所附带的成本占据着40%

左右的比重;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如何提高企业原材料

采购水平、优化原材料采购管理策略对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增强有着

积极的作用。根据美国cfo杂志的报道:降低l%的采购成本等于增

加了营业收入的2.3%;所以,降低采购成本进行采购程序的再造和

创新,是企业追求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一、生产型企业原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产性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

共性问题:

第一,流程分割较为笼统。生产型企业原材料的采购流程一般分

成采购申请、下单、发货、验收以及入库等五个环节,这在生产型

企业当中是非常笼统的。一般而言,从各二级厂需求计划的提出到

落实采购的过程至少需要13个环节,而且是采取分权式管理方式,

多数流程步骤均需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jingyan/46598.html

《企业的原料采购管理 企业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原材料采购管理方式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