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故事

致富经瓦缸养殖青蟹

|

【www.dagaqi.com--创业成功故事】

  想知道瓦缸养殖青蟹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快来吧!以下是创业项目网www.dagaqi.com小编分享的致富经瓦缸养殖青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致富经瓦缸养殖青蟹

  红树林里养青蟹 瓦缸安家很清洁

  曾上玲在展示她养殖的青蟹曾上玲是广西防城港市利用红树林空隙放置瓦缸养殖青蟹的首创人。一个女子成为当地养殖的标杆,这背后肯定有故事,也有不一样的创业心得。

  无意聚会上听到青蟹养殖

  1997年夏天,曾上玲从防城港一家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国有企业辞职下海了。“就是不甘心呗。”曾上玲说。辞职后的最初几年,曾上玲只是做一些小本生意,时赚时赔,生活入不敷出。海边人常说靠海吃海,小本生意不起色,曾上玲就跟别人干起了养殖。鳁鱼、鳄鱼、龟、鳖,只要想得到的,曾上玲都养过了。可作坊式的养殖,规模小,成本大,利润低,曾上玲的生意总是难以为继。

  为什么养了这么多却养不好呢?曾上玲百思不得其解。正当她发愁的时候,她发现提倡吃生态食品、绿色食物的声音越来越多了,一时间她恍然大悟,“也许是海水养殖过分依赖饲料和药物了。”过后,曾上玲看准了一条路——生态养殖。俗话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3年秋,曾上玲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中,无意中听到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有原生态养殖青蟹的养殖场。朋友们随口说说就过了,可曾上玲却放在了心上。没多久,曾上玲便约朋友专程前往浙江、福建参观,他们看到了一家养殖场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

  曾上玲意识到这种方法很适合地处沿海、红树林面积分布广的防城港市,而且发展青蟹养殖非常有前景。红树林为沿海海域多种鱼类等提供了丰富饵料和栖息地,在红树林里养殖青蟹,可以充分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的小型鱼、虾、蟹、贝等低值海洋生态资源作为饵料,加快青蟹的生长;同时,养殖环境也非常清洁,是一种纯天然的养殖方法,能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最后是成活率较高,一缸一蟹的方法养殖,避免了青蟹自相残杀,有利于病害的防治。这不正是她多年苦苦寻求的生态海水养殖方法吗?曾上玲为此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有心摸索出养青蟹的门道

  这一次养殖,曾上玲不是匆忙开始,而是做足了功课。参观回来后,曾上玲先是沿着北部湾海岸线所有的红树林滩涂进行详细考察,整整走了3个月。此外,曾上玲请了好几个专家,对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的方法进行反复论证。用水泥铸缸被推翻了,因为成本大。用塑料桶养殖呢?也被专家否定,因为会污染环境,与创业的初衷背道而驰。那段时间曾上玲可谓心力交瘁。

  用瓦缸养殖行不行?抱着再试一试的想法,曾上玲再次咨询了专家,在得到专家的肯定和认可后,曾上玲立刻着手,亲自设计瓦缸并送到陶瓷厂定做。3000只瓦缸,每个瓦缸放1只蟹苗。在最初的3个月里,曾上玲几乎每天都和青蟹呆在一起,一遇到问题就请教专家。“涨潮的时候才能喂食,提前喂了青蟹不吃,食物留在缸里就容易滋生细菌。”现在曾上玲说起养蟹头头是道,但这些经验都是一次次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当第一批青蟹80%成活上市的时候,曾上玲知道,自己终于成功了。

  心得抓住机会并坚持到底

  如今的曾上玲,已经成为防城港市当地养蟹的女强人,年总收入500多万元;她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当地一大批农户从事青蟹养殖,户均年收入七八万元。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历程,曾上玲还是挺感慨。“其实身边有很多商机,有些信息别人随口说说,过了就过了,我就没把它放过。”曾上玲说,女性想创业,不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要做生意场上的有心人。“发现机会很容易的,抓住并坚持做就很难。认准目标、克服困难,成功其实没有那么难”。

  青蟹养殖效益好“两条腿走路”前景广[每日农经]

  本节目将带您到浙江宁波了解海青蟹产业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从两个养殖户个案展开介绍两种养殖模式

  两种养殖方式:

  1、立体养殖:采取对虾、青蟹、蛏子的立体养殖模式

  2、仿生态的养殖模式

  两种模式的优势劣势:

  立体养殖模式是采用对虾、青蟹、蛏子共同养殖同一海塘,三种品种养殖过程中互补性很强。

  仿生态的养殖模式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主要优势在于 1.海塘租金便宜 2.养出的青蟹味道接近野生青蟹 。

  相关知识: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Forskal)简称青蟹。其性成熟的雌性蟹因甲壳两侧充满“红膏”,在海水养殖中的经济价值更高。所以对青蟹进行育肥是提高青蟹的上市质量、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的好途径。青蟹的育肥是指把200g左右的雌蟹(已交配)及体质较瘦弱的水蟹经过约20-40天的强化饲育,培育成卵巢成熟并充满甲壳的膏蟹和肉蟹的过程。其整个培育过程如下:

  青蟹的个体选择:

  青蟹的整个育肥过程中,应根据雌蟹是否已交配以及性腺成熟程度,准确鉴别,分类饲养。

  1、未交尾的雌蟹,亦称白蟹。一般个体较小,腹部呈灰黑色。将其放在光线下观察,可发现其头胸甲前侧缘附近尚未有明显的卵巢轮廓,这种蟹只能作为肉蟹培育,不能直接培育成膏蟹。

  2、初交配的雌蟹,一般个体较大,在光线下观察,可发现其头胸甲侧缘有一道半月型的卵巢腺,这种蟹再经过了30-40天培育,可成为膏蟹。

  3、花蟹:初交配的雌蟹,经过15-20天的培养,卵巢逐步发育,便成为“花蟹”了。花蟹的卵巢尚未扩大到甲壳边缘,再经过15-20天的饲养,就成为膏蟹了。

  4、放养的个体必须是体质健壮,附肢健全的苗种。对于雌蟹来说,必须剔除寄生的蟹奴。 因为寄生有蟹奴的雌蟹,其卵巢的发育会受到很大影响,不能育成膏蟹。

  育肥池的选择:

  育肥的池塘应选择在内湾避风的中潮线附近,以便于根据生产需要控制水位,并要求有淡水水源以便能随时调节水质;周围无污水污染。我们一般采用“田”字形池,该池为四个小池连成“田”字,总面积1-5亩。在该池的中央设一个宽1.5m的正方形小池,小池四边各设一水闸与四个蟹池相连,并备一条水沟,经由小池注水,利用青蟹的溯水习性,使其自动溯水而入中央小池以便捕捉。底质以泥沙为好。

  放养:

  最适于青蟹育肥的水温在18-25度之间,此时青蟹摄食量大,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较快,因此,青蟹育肥养殖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八月份至翌年的五月份。放养密度应按季节、饲料等条件而定,放养密度为3-5只/m3。宜采取雌雄分开放养, 以免雄蟹干扰雌蟹生长。

  日常管理技术:

  (一)投饲。青蟹是生长于潮间带的底栖甲壳类动物,有昼伏夜出的觅食习性,其食性以肉食性为主,杂食性为次。在生产上,以投喂一些淡、海水的低值贝类为主,如兰蛤、短齿蛤、螺蛳、河蚌等;在投喂前一般要把贝壳压碎后再投喂。另外根据需要,可以投喂少量的小杂鱼,虾,蟹,以及一些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一般来说,4-5月及8-9月份日投饲量以青蟹总体重的10%为宜,9月下旬以后到翌年的三月份可逐渐减少到5%左右。一般来说,大潮汛时可适当加大投喂量,小潮汛则反之;高温闷热天气、水质恶化时应减少投喂量。

  (二)水质环境控制。

  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好水质是青蟹育肥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海区水质条件差且进排水又不太方便的地方,尤为突出。

  1、水盐度的变化。

  不同的海水盐度对青蟹的生长影响很大。一般最适盐度在13-26‰之间,不过在盐度为6-8‰的河口海区也能进行正常的养殖。青蟹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下暴雨时大量淡水冲入蟹池,引起池水盐度突降,易引发青蟹的“白芒病”。此时应把上层淡水排出或采取挂盐巴的办法弥补;并在雨后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ppm进行水体消毒以防止疾病发生。

  2、控制水温的变化。

  最适合青蟹育肥的水温在18-25度之间。当水温高至33-35度左右时,青蟹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状况。在堤岸四处爬动,企图逃跑。此时水位应保持在1.3-1.5米左右,有条件的话应保持微流水状态。当温度低于7度时,青蟹完全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以度过不良环境。

  3、水中溶氧变化。

  经过多年观察,当水中溶氧大于2mg/l时,青蟹生活正常,生长良好;当溶氧量下降到1mg/l时,青蟹反应迟钝,不摄食,出现“浮头”甚至死亡现象。当池塘发生缺氧同时,池底的有机物会产生厌氧分解,使非离子氨(NH3-N)积累过多,对青蟹产生毒害。青蟹蜕壳时对溶氧的要求比平常稍高,故要经常换水,一般3-4天换水一次,以保持水质清净、溶氧充足。

  4、水质因子的变化。

  pH值是一个反应水质状态的综合指标,一般来说,青蟹池的pH值应保持在8.0-8.5之间较为适宜。另外池水的透明度也是影响育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我们的试验,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20-25cm较为适宜。在此范围内青蟹能正常活动,相互残杀的机会相对较少。当透明度下降到15cm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易引发水质突变,造成青蟹死亡。

  5、巡塘。

  养殖期间必须经常巡塘,观察池塘的水色、水位、青蟹的活动情况等。由于青蟹有逃避恶劣环境的习性,当水质情况发生变化或水中缺氧时,青蟹会爬出水面越堤逃跑,因此防逃工作非常重要。当发现此类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如开动增氧机、换水、全池泼洒益水宝0.40ppm以改良水质等。

  6、防病。

  青蟹育肥期间天气、温度的变化一般很大,因此水质变化也较大,青蟹很容易发生疾病。养殖者必须定期地对疾病进行预防。采用生物酶活性添加剂及免疫多糖等添加入饲料中,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力;采用强克101、强克202及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来改善水质条件,保持水体的良好环境。遇到疾病后应采取正确诊断,积极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详细的疾病治疗方案见《中国水产》2002年第九期)

  7、收获。

  青蟹种苗自放养后,如管理得法,20天便可收获上市,能收获的蟹必须是“膏满肉饱”的。对于雌蟹来说,其成熟的卵巢已充满头胸甲之锯齿,此时膏占80-90%,其捕捞方法与一般蟹类相似,捆绑运输途中应经常淋水,以保持其鳃部湿润,保证活蟹上市。

  相关新闻:

  笔者从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去年,三门青蟹养殖面积达到8.8万多亩,比2011年增加5000多亩,总产量达到1.26万吨,实现产值5亿多元,分别增长1.4%和1.6%,稳中有升。那么,三门青蟹为何取得养殖面积、产量、产值“三增”呢?这其中有诸多原因,我们去探究一下。

  三门县是“中国青蟹之乡”,海洋资源丰富,养殖条件优越,产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二,全省的五分之三,从业人员达到3万多人,占全县渔业经济总量的26%,成为全国最大的青蟹养殖基地。但由于2005年到2007年病害多发,青蟹养殖面积逐年下降,只有6万多亩。去年,该县深入实施“海洋强县、绿色发展”的战略,积极引导和鼓励沿海农民大力挖掘海洋资源,开发塘地、浅海滩涂,发展青蟹养殖,凡是可以开发的地方农民都把它开发出来,全县青蟹养殖面积稳中有升,发展到8.8万多亩,比2011年增加 5000多亩,其中浅海滩涂增加3000亩,为提高总产量打下了基础。

  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去年,该县海洋与渔业部门分区域组织养殖户共举办了青蟹养殖技术培训班14期,邀请省、市水产部门、科研院所专家为养殖户举行了4次专题讲座,2万多人参加听课。并开展科技示范、科技入户、街头宣传咨询等活动,向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共分发技术资料3万多份。同时广大养殖户也不断学习养殖技术,购买有关青蟹养殖书籍资料,认真学习钻研,在养殖中碰到技术难题及时向海洋与渔业部门专家请教,不断提高养殖技术知识,为青蟹优质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实行科学养殖,提高质量产量。广大养殖户实行科技创新,在养殖前对养殖塘进行清塘暴晒,杀菌清毒,引进清洁无污染、无病毒的海水;选用三门湾自然野生青蟹苗种放养,控制养殖密度,采用鲜活饲料定时定量投喂;在养殖中,各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严格按照国家绿色、无公害食品操作规程和要求,使用低毒低残留的专用兽药,确保产品安全,并经常检测水质水温,定期换水,做好疾病预防,提高了青蟹品质和产量。

  搞好技术服务,提供养殖保障。在养殖前,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塘帮助他们调整养殖结构,开展技术指导;在养殖中,经常检查观察青蟹生长和病害发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做好病害预防,促进青蟹健康生长。同时,三门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金融部门,多方组织信贷资金,并组织人员送货上门,为养殖户发放小额支农贷款,解决养殖户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据了解,去年全县金融部门为养殖户共发放专项贷款2亿多元,有力地支援了青蟹生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养殖条件得以改善。为了使养殖增效、养殖户增收,去年,各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加大投入,自筹资金对老养殖塘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和改造,优化了路、电、水、闸等设施,建成标准化、生态化、设施化养殖塘,大大改善了养殖条件。据了解,全县共投资5000多万元,改造面积2万多亩,改造后青蟹亩产量增加10至15公斤,综合养殖效益平均每亩增加1000元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该县还采取“以补代奖”的形状,加快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去年共投资了 1500多万元,建成以青蟹为主的主导产业园区1个,面积1250亩,特色精品园1个,面积300多亩,为全县起到了示范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jingyan/158953.html

《致富经瓦缸养殖青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