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验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摆地摊的菜贩子年收入50多万是怎么做到的?

|

【www.dagaqi.com--创业经验】

摆地摊的菜贩子年收入50多万是怎么做到的?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第一篇


  72岁的王大爷是湖南株洲的农民,2013年底他在儿子居住的深圳小区菜市场盘下一个摊位卖菜,1年赚了50多万,王大爷到底有啥绝招呢?

  第1个绝招:细分买菜人的需求,针对性的初加工

  王大爷发现,深圳买菜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喜欢新鲜的好菜;一类是图省事的,对难处理的菜一般不买。王大爷准备了两种类型的菜,来满足上面两类人的需求。

  第一类菜:卖相很好的菜。每天菜贩子把菜送到他的摊位时,王大爷就和保姆一起择菜,把菜搞得漂漂亮亮,然后用保鲜膜包装好,这样的菜很受白领顾客的喜爱。

  第二类菜:方便烹饪的菜。王大爷和保姆把土豆削皮,把豇豆折成一段一段,把南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等于卖半成品菜。价格贵30%左右,却深受时间紧的上班族和手脚不灵便的老人的喜爱。

  第2个绝招:给小区附近的小餐馆送半成品菜

  王大爷的半成品菜,深受顾客欢迎,也引起了小区附近很多小餐馆老板的兴趣。虽然价格要贵一点,但却可以省下一个小工的开支。那么多菜,王大爷择不过来,小区有一群没事干的人,王大爷把闲散的碎片化的人力资源充分整合择菜,同时保证质量。

  第3个绝招:给顾客做美食顾问

  王大爷曾做过单位食堂的大厨,他充分发挥烹饪特长,给顾客当美食参谋。比如素菜如何与荤菜搭配等等。王大爷还到深圳小区旁的彩印店,把每一种蔬菜的烹饪技巧制作成小卡片,提供给有兴趣的顾客。

  第4个绝招:搞“回头有奖”

  王大爷请人刻了一枚大印章,印在为顾客提供的国家级标准的食品袋上,顾客下次来买菜,凭这个袋子可以享受5%的优惠。除了这个,一般顾客买菜,王大爷总会送几根葱苗蒜秧。

  王大爷在深圳菜市场的这些绝招,让他的生意非常火爆,效益很稳定。俗话说:行行出状元。这位大爷就是个榜样。

  详解:菜贩子是怎样赚钱的?

  杭州市农贸市场协会秘书长许柏龄说,蔬菜经营户们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一年赚十万元,人均五万元,并不算高。但与一般居民收入增幅相比,他们的收入增长速度快很多。3年里菜贩收入增长了一倍左右,而2008年9月杭州市区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960元,今年为1310元,增幅为36%。

  菜贩们是这个城市的一员。在近江、朝晖等农贸市场,有的菜贩在杭州已经卖了十多年菜。和杭州人一样,他们面临同样的住房、生活成本。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郭继强教授认为,菜贩是个脏、累的辛苦活,每天都要工作,城市人不愿意干。以前菜贩们的收入等同于农民工,只要维持基本生活。而“菜二代”的出现,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人群已经变成城市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菜贩的收入模式,专家们看待角度不同。许柏龄建议一边合理控制蔬菜利润,一边给予生活支持。蔬菜等农产品是基本生活品,政府应该有指导价,毛利率应在30%上下浮动。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省社会学会长杨建华认为,政府对菜贩这个群体应给予关心,应该像对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一样提供廉租房,以及上学、看病、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

  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郭继强教授认为,在他们这几年大幅增长的利润中,有一部分体现了劳动经济学中的补偿性工资差别。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有的工作令人轻松、愉快和安全,有的工作则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或者不安全。由工作的这些特性引起的工资差别称之为补偿性工资差别。他注意到,美国的环卫工人年收入可达15万美元,而大学教授的年收入只有8万-10万美元。

  通过竞争降低菜价

  人们通常在居住地就近买菜,根据统计,杭州市的蔬菜零售约有九成通过农贸市场完成。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数量上来说,农贸市场摊位是种相对垄断的资源。杭州市政府定点农贸市场近年来增加有限。2006年至今,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分别增加2家,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分别增加3家,下沙开发区增加4家,西湖风景名胜区增加1家。与城市规模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

  数量不足又相对垄断,这可能是目前农贸市场菜价比社区小店卖得贵的原因之一。在长庆街的新华路农贸市场、几百米外的世纪联华超市,小白菜卖4.2元-4.5元/斤时,附近的社区小菜店里的售价是3元/斤。

  郭继强教授认为,目前的农贸市场竞争不充分,摊位存在垄断现象。政府应当允许更多竞争者进入,设法将众多马路菜场合法化,鼓励更多的社区菜店出现。通过市场之手取消菜价中的垄断利润,从而达到降低菜价的目的。杭州市农贸市场协会秘书长许柏龄建议,通过经济合作社,将更多直供直销农产品报团合力引入市场,利用直供直销激活农贸市场,打破垄断。

  买菜的人看问题很直接,菜贩们把蔬菜从勾庄批发来,卖出的价格比进价贵一倍还不止。他们认为,菜价贵,就贵在这“最后一公里”上。事实上真这样吗?为了了解菜贩的实际经营情况,9月6日,记者跟随朝晖农贸市场的一位蔬菜摊主老付从进货环节进行了调查。

  凌晨进菜

  凌晨一点半,老付和以往一样叫醒女儿,一道从朝晖七区租的房子出发,开着小面包车去勾庄的良渚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女儿有些感冒,但是靠老付一人去进菜是不够的。

  半夜里,从上塘高架通往勾庄的路上,跑着的几乎都是五菱之类去进货的小面包车。半小时后,老付到了良渚蔬菜批发市场,此时市场门口已经停满了进货的面包车,里面灯火通明。进菜的人动作都很快,在里面走路得随时留神,一不小心就挡了别人的路或者踩到了菜。

  大门口的档口,卖的都是纸箱包装的番茄、花菜、西兰花等外地菜。往里走,一字排开的三轮车上都是本地菜农带来的叶菜。再往里是外地大卡车的领地,那里的成交量大,蔬菜会直接让客户从卡车里搬走。规矩是菜不能落地,如果落了地就说明放了不止一天,不新鲜了。

  老付一天要进几十种蔬菜。菜一贵,人们买的菜也少了,老付的生意不太好,前一天进的菜还剩了不少。不过这时品种并不能减少,品种全才能吸引客人到他摊上来。在四五个摊位翻看一番后,他终于找到了一家没有打水的小白菜,每斤3元。他摇着头问对方,菜价到底什么时候能便宜下来?对方和他一样也摇摇头。菜贵就少进点货,老付当天只进了20斤小白菜。

  当天空心菜每斤2.3元,碰到一家开价2元,老付看看又扔下了。空心菜叶上有隐隐的花斑,不仔细看发现不了。以前他上过当,花斑到了白天就会发作,菜会打蔫发黑,这样的菜就是便宜也不能进。

  有的蔬菜在市场里属于强势品种,可以制定特殊的游戏规则。松花菜只有兰州才有,运到时都装在纸盒子里。这种纸盒特别硬,其实有玄机。撕开纸盒,里面被灌满了水泥,这样就增加了七八斤的重量。松花菜只能整盒卖,连着盒子一起称重,水泥当成松花菜卖的价格,最终会由消费者埋单。韭黄也很特殊,整个市场里只有几个人手里有韭黄,是从上海运来的。当天的价格比上一天又贵了0.5元/斤,老付犹豫了一下,对方催促说,现在是7.5元/斤,等收摊就要8元/斤了。据说市场里卖韭黄的都是亲戚,价格都事先说好的,别处没有卖。

  一觉只能睡三个小时

  等进好一二十个品种的蔬菜,已经到了清晨五点半。此时在良渚回市区的高架路上又可以看到,同样进好了货的小面包车们正在奔驰。回到朝晖农贸市场再把货理好,8点左右生意就开张了。当天在老付的摊上,小白菜每斤4元,松花菜每斤5.5元,比进价贵1元-1.25元/斤,比进价贵三成左右。

  除了零售,老付还给饭店送菜,一天总共能卖一千多斤菜。菜摊的生意由他和老婆、女儿三人共同打理。中午回家可以睡3个小时,到了晚上8点多收摊,回家收拾好之后睡下已经晚上10点了,到了凌晨1点半再去进货,每天的睡眠时间加起来只有六七个小时。除了过年,这样的日子几乎全年无休。前两天因为女儿感冒,他有事外出,摊上只有他老婆一人,卖出的菜少了很多。

  菜价贵对老付来说不是好消息,菜价便宜的时候他的收入更多。

  9月26日,勾庄批发小白菜的价格是每斤0.8元左右,农贸市场里普遍卖2.5元,比进价贵了2倍,买的人多;而9月初,小白菜每斤进价3元时,农贸市场售价4元到4.5元,比进价贵了30%-50%,买的人明显少了。

  根据杭州市农贸市场协会秘书长许柏龄的长期观察:3年前,蔬菜的平均零售毛利一般为60%,不超过80%。而现在,利润最高时超过了200%,平均在100%以上。他据此估算,与前几年相比,农贸市场菜贩的收入涨了一倍。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年里,菜贩付出的摊位费、进货运输成本、在城市的住房等生活成本也都涨起来了。卖菜到底能净赚多少钱,他们大都不太愿意透露。据都市快报 记者 鲁莹


  

“卖菜小特色”两例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第二篇

  ●卖“火菜”好价种“火菜”来财

  

  盛夏清晨,走步在镇里的农贸市场,看到市民的菜篮子里的蔬菜价位大涨:鸡毛菜500克居然卖到7元,都要接近当地的猪肉价。而且类似蔬菜的上市也是身价看涨,苋菜4元,马兰头5元,大青菜3.5元,油麦菜4元,空心菜4.5元……

  每年到三伏天的时候,市场的蔬菜供应就往往出现“伏缺”现象。一些有经济头脑的菜农们便瞅准商机,抓住时机,常常善于打这场“时间差”的“伏缺战”。大力发展夏季的蔬菜种植,以增加产量,供应市场,菜农们称这个时期的小青菜等蔬菜为“火菜”。

  当然,在高温酷暑条件之下,顶着烈日种植“火菜”,犹如“火中取栗”。不过,劳动强度虽然大些,但是由于在高温下种植,地温、湿度、光照非常利于蔬菜生产,种子下土后,只要管理得当,蔬菜出苗快,生长快,上市快,好卖好价高收益,是农家一条季节性阶段性提升种植效益的致富来财好路径。

  

  ●“净菜”:顾客喜欢更好赚

  

  现如今,在城乡农贸市场的不少菜贩,瞅准了人们“图省事、想方便”的心理,卖菜时就帮顾客把菜洗净、择好,出售的都是“净菜”:经过去除废菜叶、菜根须后,白菜就被整理得清清爽爽;剔除黄叶,洗去泥巴,韭菜给摆弄得整整齐齐……

  这样的“净菜”,购买者买回家,用水一冲,干干净净,即可下锅烹饪,方便省事,卖者出货迅速,既为买菜的节约了时间,减轻了劳动,还为自己的菜品增值了,赚得也更多。■

   (江苏溧阳市埭头镇政府213311涂俊明)

  

摆地摊卖帽子,小生意用特色取胜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第三篇

  老王是制帽厂的裁缝,在农贸市场租了个摊位卖帽子。老王在这行干了二十多年,款式、花色、面料、尺码,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价格行情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说干就干,但老王是小本经营,每种帽子不敢一下子进太多的货,但帽子的款式不少,什么样的顾客都有的挑。帽子摊一开张,五颜六色的帽子被老王这么左一摆、右一挂,还真是爽眼,吸引了不少顾客。年长的顾客有实用的,年轻的顾客有扮靓的,还有专门为宝宝准备的儿童帽。东西好,顾客买着舒心,生意不错。

  生意好,有钱赚,别人自然也会来干,这就是市场规律。离老王摊位不远的地方就又多了一个帽子摊。两家在一个市场上,竞争也就开始了,有时候还是恶性的。新来的摊主经常在附近偷看老王的帽子品种,哪些帽子卖得快,价格好。看到自己没有的,他就赶紧补货,并故意压低价格,弄得根本没钱赚。他有而老王没有的,他就抬高价格,卖缺。而且他还经常在顾客面前说老王的东西不好。刚开始,老王出于无奈,也跟着降价、补货,顾客是保住了一部分,但往往是白忙一场,收入甚微。时间一长,老王的生意很受影响。 于是老王就琢磨,怎么才能避开这场价格战,让对方无计可施呢?只有自己的帽子与别人的不一样!可帽子批发就一个地方,大家都在那里进货,很难出新。老王突然想到,自己不是裁缝吗?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农贸市场的顾客有限,每种帽子的需求数量不过十几顶,算上从批发市场进的货,老王手工作业完全应付的来。而且帽子的款式就那么几种,翻新也不快,于是老王决定就在花色上做文章。做帽子还有另一个优势,帽子的用料少,不需要大块的布料,只要小块布头就可以了,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于是老王经常到布头市场去找灵感。凭着多年的经验,老王慧眼识英,花几块钱就能买到漂亮又便宜的布料,再经他这么裁裁剪剪,就成了一顶顶新颖的帽子。如此一来,同样的款式,不同的花色,顾客选择的余地一下子就打开了。前面的摊主仍旧来偷看,但只有干着急的份儿了,这是老王的独创,到哪里也找不到了!商品不同,降价也不灵了。和价格相比,顾客更愿意买顶自己喜欢的帽子。更重要的是,老王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帽子。比如以前有的顾客喜欢某个款式,但因为太大或太小戴着不合适没买成。但现在顾客不仅可以根据现有的帽子,提出颜色、尺码的改变,还可以拿来新样子,让老王依葫芦画瓢。老王画得好,顾客对定制产品满意,就买走;顾客如果不满意也没关系,可以卖给别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说不定其他顾客正好喜欢。定制服务不仅促进了老王自制产品的销售,而且也提高了进货产品的销售,因为很多顾客已经成了老顾客,即使不需要定制,也愿意到老王的摊位买东西。靠着与众不同的商品,老王的生意又红火起来。

  现在的市场已经是供过于求,相同的产品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加激烈。如果小企业总是别人经营什么,自己也经营什么,盲目“随大流”,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那就难免和竞争对手杀个头破血流,没准最后还会败下阵来。这也正是老王开始面临的问题,没有商品上的优势,只有和别人拼价格。所以说想要不被别人打败,就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创出自己的特色。关键是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像老王将自己的手艺和小帽摊小销量的特点结合起来,灵活出新,既满足了顾客追求个性的需求,也使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李兰

  

逛农贸市场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第四篇

你看,那边的摊主张阿姨正在卖土鸡。土鸡们正在鸡笼里拍着翅膀咯咯地叫着,好象在帮助张阿姨招呼顾客:“你们快来买呀,看我们多好,吃了我们可以让你们强身健体。”这时,一位买好青菜的阿姨走过来,看到这些鸡这么活泼,就停了下来。张阿姨连忙笑脸相迎说:“快看,这鸡是用谷喂大的,现在正好吃。如果你要吃蛋那就买回去养着让它给你生蛋。”那位阿姨听了不禁心动了。于是,她对摊主说:“这种鸡多少钱一斤?”“8元一斤!”摊主边说边捉起一只鸡给她看。那位阿姨摸了一下鸡的胸脯,又捋开腿上的鸡毛看到皮肤的颜色是黄色的,就高兴地说:“我就要这一只,你给我称一称。”那位摊主利索地抽了三根稻草把鸡腿缚住,然后把鸡放在天平秤上。那秤显示出这鸡重三斤五两。那位阿姨拿出了三十元钱给对方。摊主找了两元给她。那个人接过找钱,拿着鸡走了。

旁边,一位卖蔬菜的王大妈也在大声招呼着:“快来买呀!我这里的蔬菜又多又好,而且新鲜,价钱也便宜。”一位抱着孩子的刘阿姨走了过去。她问王大妈:“黄瓜多少钱一斤?”王大妈温和地说:“二元钱一斤,不贵的,人家有的要卖到三元钱一斤呢!”刘阿姨看了一看,挑了几条瘦长的嫩黄瓜,让王大妈称。王大妈说:“二斤多一两,就算二斤,四元钱。”“好,给你。”

人们进了农贸市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货物来买,同时还在讨价还价。一些买好蔬菜的人正在离开市场回家,一些刚来的正走进来寻找物品。大家进进出出的很是热闹。

46家农贸市场简介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第五篇

农贸批发市场简介

1、北京丰台区中央农产品批发市场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丰台南路8号院,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是由市政府1995年投资建成的,是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国际批发市场联盟理事会成员、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支持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五十强”市场,是北京市十大批发市场之一,是搞好首都“菜篮子”的重点工程。

中央市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包括6座交易大厅、2座轻钢结构交易大棚、3800平方米保鲜冷库及其他铺面房等。市场主要经营特菜、食用菌、粮油、酒水、饮料、包装食品等。现有经营摊位1338间,经营商户945户,从业人员10000余人。其中一级批发商、代理商达70%以上。酒水批发量占北京市场份额的50%,饮料、包装食品已形成一级批发集散地。 特菜项目自2001年春季引入市场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势头稳步攀升,交易量和交易额连年递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北京市最大的特种蔬菜交易中心,批发量占北京市特菜供应量的70%。市场现有特菜经营户200余户,上市特菜品种150余种。2013年实现交易量47.8万吨,交易额58亿元。市场商户在北京周边及四川、云南、两广、安徽等地建立了广泛的种植基地,通过产销对接,充分发挥市场作为交易平台的重要作用,极大保证了首都特菜市场的充足供应。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食用菌作为“绿色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的食用菌项目开始于2004年,经过几年的培育,现有食用菌经营摊位101个,经营户96户,

上市品种70余种。2013年实现交易量13.5万吨,交易额16亿元。销售范围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部分出口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

2、北京丰台区京丰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市岳各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位于北京西南丰台路口,在京石高速公路与西四环路交汇处,距北京西客站2.5公里,至前门车程15分钟左右,地理位置的优越,交通方便,使市场年成交量可达到9亿公斤,成交额近30亿元,目前市场内各类摊位近2000多个,日成交额为600-700万元,平均客流量2-3万人次。

3、北京丰台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于1988年5月16日,由花乡新发地农工商联合公司创办。市场位于北京市南郊京开高速路(106国道)新发地桥西侧,距市中心天安门仅12.6公里,是南方各省、市客商进京的咽喉要道。自然条件优越,交通非常便利。市场占地面积32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2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亿多元。主要经营蔬菜、果品、种子、粮油、肉类、调料、水产、禽蛋等农副产品。是一处以蔬菜批发为龙头的国家级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现有固定摊位900多个,定点客户1600多家。日均车流量1万多辆次、客流量4万多人次。高峰期日吞吐蔬菜750万公斤、果品800万公斤,2002年农产品交易总量达36.1亿公斤,交易总额达48.6亿元。其中蔬菜、果品两大项的供应量已分别占到全市60%和5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效地解决了蔬菜产、供、销衔接不合理,农民卖菜难和市民吃菜难的问题。对稳定和平抑物价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北京市“菜篮子”工程的龙头企业和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

4、北京城北回龙观大钟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城北回龙观商品交易市场是北京西三旗新龙商贸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由北京西三旗新龙商贸集团投资3亿元兴建的以农副产品批发为主的综合性现代化交易市场。

城北回龙观市场始建于2002年,2003年6月主体竣工投入运营。市场规划占地11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包括交易大厅20栋、门面房2000余间、库房5万平方米、冷库96间、商户生活用房2000余间。市场主要经营项目包括:蔬菜、水果、粮油、肉、蛋、禽、副食、调料、干果、干货、水产、海鲜、茶叶、酒水奶饮、厨具、酒店用品、日杂百货、小商品、服装鞋帽、家具、花鸟鱼虫等。交易商品达20多个大类,200多个品系,30000多个花色品种。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市场总设置固定摊位(铺面)6000余个,现已入住商户5000余家,商户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市场日客流量达3万人次,车流量8000多台次,各类商品日交易量5000吨左右,日交易额突破2500万元(2005年交易额突破90亿元)。

5、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2.3亿元。 北京锦绣大地位于风景怡人、交通便利的海淀区,拥有120公顷优质土地,

北京锦绣大地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院部分主要以批发生活用品、食品等东西为主;而北院部分则以零售蔬菜、水果、肉类为主,部分也有批发。锦绣大地还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有一大特色,就是他还有自己的种植园,早些年,在锦绣大地里可以看到鸡、鸭、鹅、牛、鸵鸟等动物。锦绣大地还有一个垂钓园,在这里您还可以享受垂钓的乐趣。同时不远处还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在这里你还可以打高尔夫。真是乐趣无穷呀!

6、北京朝阳区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由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乡政府投资兴建的,于 1997 年 5 月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市场位于京城东南郊三环路东侧的十八里店乡大洋路商业街中段,毗邻京沈和京塘高速公路,是联系东北、华北及华南各省区产地与市场的必经路,物流主要辐射 CBD 商业和使馆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京泰物流港。消费水平较高。现占地面积已达 32. 6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7 万平方米保鲜冷库容量为 12500 吨。 市场投资总额 11430 万元,固定资产总额 8419 万元,流动资产总额 2033 万元。现有职工人数 419 名。市场吸引了 20 多个省区大批量的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7、北京平谷区大桃市场

大桃平谷市场始建于一九九七年,占地300亩,第一期工程总投资2600万元,建交易大棚1.7万平方米。2000年市场被定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国家贸易局定点联系市场”。

平谷大桃久誉海内外,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的大桃经销商云集市场。年交易量达1.2亿公斤。市场与南方航空公司、国际航空公司联手建起“大桃空中走廊”,与北京西客站建立起“大桃铁路通道”。平谷大桃不仅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而且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和西欧等国家。

8、北京市昌平水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卫星城西南2公里,毗邻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八达岭高速公路擦肩而过,近在咫尺的京包、京通铁路连结西北、东北九省区,距北京市区仅20余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水屯市场于1996年9月28日正式开业,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占地规模达600余亩,总投资1亿余元,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有封闭式交易大厅30余座,开放式交易大棚12栋,门面房1000余间。主要经营蔬 菜、水果、粮油、肉蛋禽、副食调料、日用百货以及建材、装饰材料、家具等一百余大类上万个品种,日进场交易各种车辆近万辆次。市场水、电、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齐备,建有监控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废弃物处理中心、银行、仓储、冷库、餐饮、运输等服务机构。市场自开业以来商品成交额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8年水屯市场商品上市量50亿公斤;成交量35亿公斤;成交额52亿元,是京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是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农产品进京销售的重要窗口。

9、北京顺义区顺鑫石门农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顺鑫石门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于1994年,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仁和地区石门村,并以当地地名命名。2000年底,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石门市场,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唯一由上市公司控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市场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划分为蔬菜、果品、

农贸市场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第六篇

农贸市场 浙江省嘉兴新丰镇中心小学六〈3〉班顶云 我家就住在农贸市场附近。每天清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眼睛时,就会听到从农贸市场中传出来的一阵阵清脆的叫卖声。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向农贸市场走去。走进农贸市场,我看见的是一长溜摆开的摊位。卖家禽的摊位上,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鸡拼命地拍打着翅膀;卖蔬菜的摊位上,一只只水灵灵的黄瓜上有几颗晶莹的露珠,穿着紫旗袍的茄子直发亮;卖水果的摊位上,红艳艳的苹果多鲜艳,绿莹莹的西瓜又大又圆„„琳琅满目的东西看得我眼花缭乱。近处,一位大伯正笑盈盈地卖着鸡。一个年轻的阿姨走了过去,看见这些大公鸡又肥又壮,于是就选了一只公鸡让大伯称一下多少斤,大伯用熟练的动作抓起了那只鸡,用稻绳把鸡的脚捆住,然后把它悬挂在称钩上,这只大公鸡不住地拍着翅膀,筐里另外几只鸡也探出头来。大伯称好了鸡,阿姨付了钱,大伯递过公鸡,阿姨接过公鸡,拎着鸡又去别的摊位买菜了。“快来买呀,又大又甜的西瓜„„”我被这阵吆喝声给吸引了。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位敦实的中年男子在卖西瓜。于是,我好奇地走向那里。一位老奶奶走了过来,老奶奶用手敲了敲西瓜,中年男子似乎看出了老奶奶的心思,便对老奶奶说:“您要买西瓜,我剖只给你看看爸!”他拿起一把刀子就把西瓜剖开了,老奶奶看见这只瓜红壤黑籽,很新鲜,便夸道:“好瓜!”“那多少钱一斤呢?”摊主说:“一元五角一斤。”老奶奶捧了一只大西瓜,递给了摊主,摊主一称,说:“六元二角,算您六元好了。”老奶奶称心地对摊主说:“对,做生意就该像你这样。”说着,付了钱,就拎着西瓜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我看了很多东西,真使我大开眼界。我随着拥挤的人流,走出了热闹的农贸市场。我想:繁荣兴旺的农贸市场中目不暇接的东西不正标志着农贸市场正以巨人的步伐迈向新世纪吗?

把实体店开进农贸市场里,就这么任性!(考察原创)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第七篇

把实体店开进农贸市场里,就这么任性!(考察原创)

昨晚是新农堂铁杆会员的学习日,微信群里来了新客人——15分钟连锁菜店的老隋。老隋卖过种子,也经营过农场,现在在做零售,几乎“农资、农事、农商”三块牌子都集齐了。这样的人,在农业是少之又少。

老隋说,15分钟的连锁菜店,大部分开在农贸市场,会员们就都炸开了锅。“这怎么可能呢”“菜场里的价格这么便宜,你的菜怎么卖得出去”!

我记得我自己上个月去广州15分钟考察交流的时候,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为此我还特地去看了农贸市场里的实体店,果然身处在一群普通菜贩的包围之中,换做是我,可真觉得压力山大。但是从装修和布置来看,却是鹤立鸡群。

门店照

与周围的菜贩明显不同的是,他们的每个菜品都是预包装的,上面标注着菜的价格、重量、产地、检测结果等。起到了初步的溯源的作用,对于大妈来说,同样是胡萝卜,至少还有不同的选择。

升级版的品牌菜店,农贸市场里分化出来的需求

其实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农贸市场里的消费人群也分三五九等(不知道其他城市什么情况,大家可以下面投票中告诉我)。因为消费者,特别有了孩子的家庭,典型的是夫妻俩工作,老人或者保姆带小孩的家庭,虽然他们日常买菜的渠道主要是农贸市场,但是明显这些人群渴求更美味更安全的蔬菜,并且愿意付出相对高的成本。(堂主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群,确实有需求)

这个时候就有了农贸市场里更高端的需求。

会员制锁定菜场高端需求人群

仔细去分析这些人,你会发现还有一个特点。因为经常买菜,她们都和菜摊贩子都认识,哪几家菜好,哪几家菜不好,心里清清楚楚的。对于菜贩来说,这些都是老客户,也是重点服务对象(潜在意识上,这些菜贩本身就是品牌雏形)

仔细再看菜上面的标签,15分钟的预包装菜,非会员价和会员价相差得有点大,明摆着都是冲着会员导流量的,可见公司决心之大。

不去挑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而是顺着来

其实大部分的宅配企业都在挑战消费者的买菜习惯。而熟悉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消费习惯的培养最花钱。眼看着是好像很方面很明白的事,消费者就是不愿意,还是顺着自己的以往的惯性去做。所以,逻辑判断和实际操作确实是两码事。

在我看来,如今的生鲜宅配,在供应链上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很少;更多地是像上海多利那样,为了安全,农场有什么消费者就吃什么(仅踢出忌口菜);也有像成都尚作有机那样,自有基地与合作基地联合,给予一定定制化的选择——但事实上,让消费者不用去菜场买菜这件事,听起来很诱人,但真能做到很难。

事实上,15分钟把店开在农贸市场里,是一种改良升级的办法。没有和消费者习惯对着干,而是选择和农贸市场形成了一种互补优势。

后面就是普通菜贩

把门店开在菜场里,最大的挑战是价格竞争

你想啊,5块钱的白菜,和有机菜比起来,价格还算是便宜,但如果旁边就是普通菜贩的低价菜,对比马上就显示出来。在门店现场的时候,我也特别问了旁边的女菜贩,怎么看这家店。那个老板娘乐呵呵地跟我说,她不看好,认为这家店老板钱多烧得慌,哈哈。

新型农贸市场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第八篇

“四新”农贸市场2014年走起!

1、农贸市场的面貌焕然一新

2、农贸市场里的“店中店”

3、刷卡交易

4、信息查询

5、农药残留检测

6、肉菜可追溯,吃得放心

自动扶梯、中央空调、触摸电子屏、服务台、刷卡POS机,出门买菜忘了带零钱没关系,你可以在农贸市场里刷卡买菜;逛累了也不着急,你可以到专门的休息区坐下来歇歇脚……春节期间,杭州马大嫂们发现家门口的农贸市场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了,提升改造,农贸市场已经升级成为更加舒适、安全、便捷、优质的购物场所。

如今“高大上”的购物环境,得益于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从2006年启动硬件设施与软件管理“双管齐下”的改造提升工程开始,杭州的农贸市场彻底告别了“脏、乱、差、湿、腥、臭”现象,并且通过索证索票、明码标价、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农残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公示等制度的建设,最大限度地确保了食品安全,让老百姓买得舒心,吃得放心。2013年起,杭州市贸易局(杭州市粮食局)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农贸市场二次改造提升工程,让更多农贸市场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转型升级。农贸市场不仅强化农残检测、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服务,还通过刷卡交易,引进品牌农副产品、直销店等方式,让市场更接近现代化超市的模式;市民不仅在市场里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还可以享受修补、洗衣、缴费、充值、健身、早餐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服务。现如今,杭州已经涌现出一批形态新、服务新、要求新、趋势新的“四新”农贸市场。

展现新形象

自动扶梯、中央空调、触摸电子屏、服务台、刷卡POS机、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亮堂堂的店中店……连锁超市的形态、shopping mall的标配。2013年,杭州出现了不少“高大上”农贸市场,它们有的充当着“邻里中心”功能,市民除了来这里买菜,还可以修理家电、吃份快餐;它们有的像超市般干净整洁,摆放的都是净菜;有的拥有先进的连锁管理经验,在市场统筹管理上新招频出;有的则在市场里普及刷卡pos机,马大嫂买把青菜也能刷市民卡……经过二次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无论在硬件水平还是管理水平上,展现出多个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杭州农贸市场发展的新路子。

走进东山杨梅山路市场,你恍然置身于超市。两层菜场的布局精致合理、干净利落:一楼是水果、家禽、生鲜、卤味区,二楼是蔬菜、调味、干货区,所有物品摆放以超市为标准,按自选式、敞开式标准精心布局,同时在禽类宰杀区采用双层隔离,确保菜场无异味。在这家农贸市场,所有菜品的结算也采用超市模式,取购物篮—购菜—市民卡刷卡—装袋,购物方便快捷,所有的工作人员如超市员工一样身着制服。

2013年5月开业的东山杨梅山路农贸市场,一跃成为了杭州超市化农贸市场的样板。它和“邻里中心型”六合农贸市场、“连锁管理型”钱江苑农贸市场、“智能信息型”的刀茅巷农贸市场等市场一起,走出了一条杭州新型农贸市场发展的新路子。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布局合理,精致小巧;进驻品牌特色鲜明,为上班一族提供方便;开设新鲜蔬菜店中店。”滨江六合农贸市场在居民眼里,是一家为邻里着想,提供便捷服务的邻里型农贸市场。作为一家社区服务型农贸市场,它在传统农贸市场的功能和布局上推陈出新,在这里,你不仅能买到新鲜蔬菜水果,还可以修理小家电,吃一碗知味观馄饨。每一项服务,都为附近居民提供着最大限度的便利。

提升新服务

“青菜,良渚,4元/公斤”,“汪刺鱼,农都,36元/公斤”……电子显示屏上不断翻滚着各个摊位的菜价信息,什么菜,产地来自哪里,价格多少,一眼就能看清楚。经过2个月的提升改造,杭州棚桥农贸市场以全新面貌亮相,实施了明码标价和食品安全责任公开承诺,让服务有了进一步提升。

家住中山路的陆女士很赞成明码标价,觉得市场更规范了。她告诉记者:“每天进菜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注电子显示屏,这样能清清楚楚知道每个摊位的价格,而且同样的菜一看就晓得哪家便宜点,很方便。”

据杭州市贸易局(市粮食局)消息,截至目前,杭州主城区156家定点配套和其他各类农贸市场中,已有大多数农贸市场完成了明码标价系统服务。

随着农贸市场二次提升改造工作的完成,更多形式新颖的服务出现了——现金和刷卡交易结合的交易模式,让买菜快速便捷;“你点我检”,让市民可以随时检测自家篮子里刚买到的蔬菜,升级后的蔬菜检测方式更贴心,更人性化。

说起刷卡交易的便利性,杭州市市场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晓宇深刻体会到它带来的好处:“无论是经营户还是消费者现在都更接受刷卡交易,仅朝晖农贸市场一年的刷卡交易额就在100万左右,翰林农贸市场也在70万左右,2013年茅廊巷、松木场、拱宸桥农贸市场都增加了刷卡机。”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支付方式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便捷快速的交易方式,还意味着更具品质感的生活以及更现代的管理和服务。刷卡消费也为消费者后续的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了一种可靠手段。这样即使消费者买菜时没有索要追溯小票,刷卡后也没有保留小票,凭所刷市民卡的交易记录也能查到购买摊位的编号,最终实现来源可溯。

根据杭州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市21家农贸市场都推广了刷卡交易新方式。

管理新要求

春节期间的杭州农贸市场里活跃着一群不寻常的身影,他们是杭州各大农贸市场聘请的义务监督员,目的是为百姓“菜篮子”质量安全再加一道屏障。

翰林农贸市场詹经理告诉记者:“市场聘请的义务监督员来自附近社区,都是一些热心于公益,有好点子,经常来市场买菜的市民,他们熟悉农贸市场,容易发现新问题,在很大程

度上弥补农贸市场自身管理人员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是现代化农贸市场人才队伍里的一分子,是打造高品质农贸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杭州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透露,开年伊始,杭州各大农贸市场总计聘请了141名农贸市场义务监督员,分别履行着“社会监督、意见征求、矛盾调解、舆论宣传”等职责。这些义务监督员还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组织市场带领专家、企业代表进社区授课、推荐产品,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市场义务监督员和市场管理者一起,为市民“菜篮子”提供更好的服务。

记者从翰林、朝晖农贸市场了解到,每两个月,市场管理者和市场义务监督员会一起走进社区,宣讲食品安全知识,免费食品检测,组织品牌蔬菜平价销售。

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对自身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2013年7月,136名来自全市的农贸市场管理人员齐聚开元商贸职业学校,参加商贸服务业市场管理员(农贸)国家职业标准四级培训。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后,91人获得了“中级”职称,27人获得了高级管理员职称,2人获得了杭州市商贸市场管理“标兵”称号和“能手”称号。记者从市贸易局(市粮食局)了解到,2014年至2015年间,杭州农贸市场的所有管理人员、经营人员都将接受一遍轮训,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训。同时,市场的管理人员也将通过培训竞赛,达到全部持证上岗,实现职称结构、层次整体提升,为现代化农贸市场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

消费新趋势

农贸市场筑巢引凤

引领消费潮流

“梧桐枝正茂,筑巢引凤来。”经过二次改造提升后的农贸市场,成了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吸引着一批批优秀的品牌争相入驻。市民在家门口的市场就能买到高品质的猪肉、香肠、半成品肉制品,甚至在市场里也能吃上一份肯德基鸡翅、知味观小馄饨。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商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楼外楼”来了,“联合康康”来了,“鸿光浪花”来了,部分蔬菜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也开始进驻市场开展直供直销……农贸市场引领了消费新趋势,让“买菜”这件事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

在做好“面对面”服务的同时,杭州农贸市场也在尝试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网上服务,智慧型农贸市场的出现将掀起新一轮的消费新风潮。

说起智慧型农贸市场,刀茅巷农贸市场负责人吴刚心中有个蓝图,他说:“这张蓝图正在积极推进中,并已投入数十万元,完成了最基础的网络数据采集工作。”

网上卖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三四年前,杭州就出现了好几家将新鲜蔬菜搬上互联网销售的卖菜网站,但能坚持到今天的寥寥无几。市场难以打开、信任度难以建立、配送难等

问题,都是卖菜网站的“致命伤”。怎样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依靠农贸市场这块金字招牌是个好办法。

据吴刚介绍,“刀茅巷市场正在打造一个数据库,目前已投入数十万元,建立完成每个经营户的基础数据的采集系统,经营户摊位前都有一个22寸的超薄型电脑,通过它来完成原始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工作是基础,今年,刀茅巷农贸市场将进一步深入开发网络售菜系统工程,未来一两年内,争取让附近数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既能提着菜篮子来摊位前挑选蔬菜,也可以坐在家里,吹着空调,点开刀茅巷农贸市场的网店,下单购菜。

让人放心的是,网上菜价和农贸市场里的菜价保持同步,同样新鲜,并保证在24小时内配送到家。市民还可以在网上看经营户的信誉和评价,锁定自己满意的商家。

一年下农贸市场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第九篇

高家店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十二单元第1课时 第18——19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jingyan/12805.html

《在农贸市场卖什么好 摆地摊的菜贩子年收入50多万是怎么做到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