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案例分析

【香港保险的弊端】还原香港保险的赚与亏:富人的游戏穷人别玩

|

【www.dagaqi.com--创业案例分析】

  去香港买保险是土豪的游戏,通过赚和亏的差别,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两类:聪明幸运有远见的,和其他。同样是去香港买保险,为什么有人赚,有人亏?小编用三组案例告诉你。揭秘香港保险乱相:地下钱庄与地下保单滋长>>

  一个买在“关门”前,一个买在“关门”后

  2016年初,赵先生趁元旦假期,揣着存有1000万存款的银联卡从内地赶赴香港,投保了一份具备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寿险。

  2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银联重申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实施单笔限额5000美元的限制,释放出对境外保险的限制信号。

  10月29日,银联国际声明,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用银联卡支付,但单笔交易不得超过5000美元;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这一新规将最受内地客户欢迎的分红险和寿险拒之银联门外。

  11月初,不爱看新闻的钱先生揣着存有1000万存款的银联卡从内地赶赴香港,也想投保具备储蓄和分红功能的保险,却被告知投资性险种已禁用银联支付。

  钱先生看了看可以投保的消费型险种:意外险、医疗险、旅行险、交通运输险,他根本不需要,而且在内地与在港投保的区别也不大。虽然勉强看中几款高端医疗险,但需要购买险种为寿险或分红险的主险才能将其作为附加险购买。

  去香港买保险是土豪的游戏,通过赚和亏的差别,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两类:聪明幸运有远见的,和其他。同样是去香港买保险,为什么有人赚,有人亏?小编用三组案例告诉你。揭秘香港保险乱相:地下钱庄与地下保单滋长>>

  一个买在“关门”前,一个买在“关门”后

  2016年初,赵先生趁元旦假期,揣着存有1000万存款的银联卡从内地赶赴香港,投保了一份具备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寿险。

  2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银联重申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实施单笔限额5000美元的限制,释放出对境外保险的限制信号。

  10月29日,银联国际声明,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用银联卡支付,但单笔交易不得超过5000美元;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这一新规将最受内地客户欢迎的分红险和寿险拒之银联门外。

  11月初,不爱看新闻的钱先生揣着存有1000万存款的银联卡从内地赶赴香港,也想投保具备储蓄和分红功能的保险,却被告知投资性险种已禁用银联支付。

  钱先生看了看可以投保的消费型险种:意外险、医疗险、旅行险、交通运输险,他根本不需要,而且在内地与在港投保的区别也不大。虽然勉强看中几款高端医疗险,但需要购买险种为寿险或分红险的主险才能将其作为附加险购买。

  钱先生询问后得知,他可以在香港开设个人银行账户,将个人国内汇款到香港账户再交保费,或用VISA、MasterCard支付。幸运的是,钱先生随身带有一张VISA美元卡,但50万美元以上的部分需支付1.5%的货币转换费——银联卡里空有1000万,还是要支付不菲的手续费。

  虽然与赵先生相比,钱先生亏了,但与2017年才去香港买投资型保险的后继者们相比,钱先生也算是赚了:已有大保险公司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客户持VISA、MasterCard卡,首期保费须收取刷卡手续费2.9%。此外,虽然目前香港保险公司暂时接受刷双标(银联和VISA或银联和MasterCard)银联卡之方式缴付首期和续期保费,但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渠道被堵死只是时间问题。

  对香港保险的限制层层垒起,门已关,关门后再勉强挤入,就要接受限制或多花钱。

  一个按时续缴保费,一个拖延续缴保费

  孙女士在2015年年末去香港购买了一款重疾险,连续缴费满5年后,20年内如遇重大疾病,可一次性获15万美元的赔偿;即便20年内始终健康,5年后也可全额返还保费。

  2016年11月,孙女士用来续缴保费的银联卡被禁用,保险公司建议她从国内银行开一个香港账户,向该账户汇款后取出港币,用港币现金续缴保费;或从境内用人民币购汇,再携带美元或港币现金去续缴保费。

  考虑到需要续缴的保费金额为每年5000美元,正好不超出海关允许携带现金的上限,李女士决定每年亲自携带现金去续缴保费,顺便购物旅游。恰好续缴保费的日期是保单合同生效周年日,即每年年末,购物时还可以享受圣诞节日促销优惠。

  相比之下,李女士则因为拖延续缴保费,遭遇了大麻烦。

  因为李女士去香港投保重疾险时已经过了生日日期,但保费仍按上一岁年龄计算,因此她的保单生效日为生日前一天,而非保单周年日。由于没有注意生日回溯问题,李女士在保费到期后并未按时续缴,还以为保险公司的续缴提示是系统错误。虽然香港各大保险公司一般都有30天的保费宽限期,但李女士在宽限期过后仍未续缴保费。此时,保险公司已经自动产生保单贷款,将收取较高利息。以保费为每年5000美元为例,超过宽限期两周即需补交利息300港币。

  拖延之下,李女士的贷款金额超过了保单现金价值,保单失效。直到此时,李女士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好在她在保单失效后两年之内提出了复效申请,虽然申请成功,保单复效需要补交所欠保费及利息,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开销。

  李女士还算幸运。复效无异于重新投保,重疾险复效需要重新核查被保人的健康状况,李女士通过了体检,但也有被保人断缴保费后保单失效,在重新体检时检出重疾,不仅无法得到赔偿,还因为不符合核保险条件,无法令保单复效,也无法重新投保。

  一个富人去香港买保险,一个普通人也去香港买保险

  周大爷今年50岁,是内地富裕型中产。对投资理财颇有研究的他在2010年就去香港购买了储蓄型终身寿险,属于香港保险最早的一批受益人。

  吴大爷今年也50岁,家境是小康水平。今年年初,他反复看到人民币贬值、香港保险火热的新闻。2月4日,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单笔限额5000美元后,一位客户匆匆赶到香港买保险,为刷足支付所需的1000万港币而在港呆足4天,刷260次卡,输260次密码,凭单像砖头一样厚——这则新闻激励了吴大爷,他也分批取出了之前的理财款项,攒足30万人民币,去香港买了一款供款期10年的重疾险。

  这款重疾型保险,单年保费为2500美元。吴大爷很快就发现自己虽然一时冲动买了保险,但供款非常吃力。然而,考虑到毕竟辛辛苦苦跑到香港,弃保又要损失不少本金,只能省吃俭用,咬牙扛下来。看着遥遥供款期,吴大爷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等到10年后收到期待中的丰厚回款。

  有业内人士称,从购买的保险类型看,工薪族更应配置重大疾病险,富裕阶层更适合投资储蓄型产品。不过,如果去香港购买的重疾险保额低于15万美元、100万元人民币,算上汇率风险和赴港成本,就未必划算了。

  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处于贬值通道,利率也长期走低,拉高了香港保险等境外资产的估值。但保险投资较为特殊,期限动辄十年、几十年,期间汇率波动和货币贬值因素难以预测,虽然这是富裕阶层配置海外资产的热门通道,却未必适合普通人群。

 

       不管在内地还是香港,买保险之前,你一定要知道这些!到微信号:财秘

本文来源:https://www.dagaqi.com/chuangyeanlifenxi/322371.html

《【香港保险的弊端】还原香港保险的赚与亏:富人的游戏穷人别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